《我看了十五年古书》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2024年南京市玄武区名小六年级语文毕业升学联考测试卷(含答案)

2024年南京市玄武区名小六年级语文毕业升学联考测试卷(含答案)

2024年南京市玄武区名小六年级语文毕业升学联考测试卷(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基础知识。

(51分)1.读拼音,写词语。

(13分)(1)人的一生总有朋友相伴,shū jí()也是朋友,阅读可以排遣jì mò(),还可以引领我们走向未知的lǐng yù(),增长见识。

(2)毕业的离歌已经奏响,我们对母校充满了深深的juàn liàn()之情。

往事lì lì zài mù():还记得我们yī wēi()在老师的身边,那yòu zhì()天真的模样;还记得我们fēng fù duō cǎi()的校园活动,校园处处留下了我们qīng cuì()动听的声音……感谢母校给予我们知识和欢乐!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正月(zhēng)B.脉脉(mù)C.蚯蚓(yǐn)D.华罗庚(huà)3.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A.司空见贯B.搅拌C.旗袍D.惊惶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通国之善弈者也(善于,擅长)B.燕山月似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C.虽与之俱学(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D.中庭地白树栖鸦(家庭)5.下列描写节日的古诗,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②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人五侯家。

③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④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②D.②①③④6.下列对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设问)B.好丽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比喻)C.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对偶)D.我们的肺都要气炸了。

2017学年第一学期9+1高中联盟期中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2017学年第一学期9+1高中联盟期中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2017学年第一学期9+1高中联盟期中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命题:长兴中学胡晓玲卫青慈溪中学李姣迪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核对条形码信息;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4.参加联批学校的学生可登陆http://www.zhengruistudy.com查询个人分析报告。

一、选择题(共33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道.(qiú)劲笨拙.(zhuó) 戕.(qiāng)害锲.(qiè)而不舍B.灰烬.(jìn) 扁.舟(biǎn) 缱绻.(quǎn) 寥.(liáo)寥无几C.帷.(wéi)幕符.(fú)篆庇.(bì)护茕茕孑.(jié)立D.摇曳.(yì) 给.(jǐ)予眷.(juàn)属命途多舛.(chuǎn)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整个村子静静的,只有那只鸟在叫。

我真的沿着那条黑寂的村巷仓皇奔逃?背后是紧追不舍的瘸腿男人,他的那条好腿一下一下地捣着地。

B.睡莲映照在明镜般水中的倒影,宛如歌中的叠句。

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篇,使人回忆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

C.这恶魔似的铁马,那振耳欲聋的机器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正是它,把瓦尔登湖岸上的树木和风景吞噬了。

D.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谴”,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3-4小题。

北国的“蛰居异境”、闽粤的“气候异状”、江南的“特异恩惠”,这三处“异”凸现..了“我”对江南冬日深深的喜爱和由衷..的感恩,也说明了这种自然的恩赐不是常能享受得到的,尤其在这“风雨”飘摇的旧中国。

2023学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7(含答案)

2023学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7(含答案)

2023学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现代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最早的青铜器铭文非常简单,有的仅由一个或数个名词组成,稍复杂的也仅是一个主谓句。

商代晚期才有长篇铭文,其主要进步是能完整叙述一连串事件且有清晰的逻辑联系。

比如《小子卣》(出自《殷周金文集成》)铭文有四十七字,叙述的是青铜器主人参与一项军事行动有功,因而受到上级的赏赐,于是制作了青铜器,以祭祀、告慰其亡母。

显然,这类铭文的书写重心是“功勋”与“赏赐”,它代表着主人最有价值的荣誉,他希望通过青铜器铭文精确地传达给祖先或后世,因此,此类铭文的叙事往往是完整而逻辑严密的。

事实上,商周铭文绝大多数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因为对当时的贵族来说,用铭文记录其所建立的功勋和所受的封赏,不仅是其人生价值的展现,也是其家族政治地位的宣示。

由此可见,“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中“立功”的价值观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基础,在青铜器铭文中也有充分的体现。

西周早期,出现了长达百字甚至数百字的篇章,不过大部分仍以记功、记赏为主。

但与此同时,也有部分铭文出现了变化,比如开始大量使用“引文”。

以西周早期的《大盂鼎》为例,这篇铭文除了开篇与结尾为常见内容外,正文以四个“王若曰”或“王曰”领起,详细记录了周王对青铜器主人的训话,其中既有对商周换代的经验总结,也有对周王及青铜器主人祖先功勋的称颂,还有对青铜器主人的夸赞、期许与封赏。

青铜器主人将此类言辞完整地书写于铜器之上,除了彰显其家族的荣誉外,显然也有传承历史经验的意图。

又如西周早期的《何尊》,铭文也如实记录了周武王初迁成周之后,对包括青铜器主人“何”在内的“宗小子”的一场训诰。

此外还有一种形式特殊的铭文,其全篇都包含在引文之内,实际上可视为大段言辞的抄录。

如西周早期的《沈子它簋》,全篇铭文都包含在由“它曰”领起的引文之内,且开篇即谓“拜稽首,敢敏昭告”,明确指出青铜器主人通过铭文进行“昭告”的意图。

2025届辽阳市重点中学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025届辽阳市重点中学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025届辽阳市重点中学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水葬蹇先艾“老子算是背了万年时,偷周德高家没有偷到,偏偏遭你们逮住了,真气死人!”这是一种嘶哑粗鲁的嗓音,在沉闷的空气中震荡,是从骆毛的喉头里迸出来的。

他的摇动的身体支撑着一张像成天在煤窑爬进爬出的苦工一样的脸孔,瘦筋筋地没有肉,几根骨架子包着一层皮。

头发虽然零乱,却缠着青布套头;套头下面,那一对黄色的眼睛睁得很大,放出愤怒的光。

看他的年纪不过三十岁的光景。

他的两手被背剪着,脚下穿了一双破草鞋,沾满了黄泥巴。

旁边有几个斜眉吊眼的汉子气势汹汹地将他把持住,沿着又密又深的松林往前走。

这一行人都是奔小沙河去的。

他们押着骆毛去水葬,因为他在梧桐村不守本分,做了贼。

绅粮周德高退了他的佃,是完全应该的,放佃、退佃,人家完全有自由,他却不应该报复——去偷周家的东西。

哪个敢去惹一脸横肉的那个大绅粮呢!他是曹营长的舅爷,连区长、保长一向都要看他的脸色行事。

骆毛的后面络绎地拖着一大群男女,各式各样的人都有,五花八门的服装,高高低低的身材,老少不同的年纪。

有好些都是村中的闲人和富户,他们完全为看热闹而来。

穿着比较整齐的有钱人家的孩子们,薄片的嘴唇笑得合不拢来,两只手比着种种滑稽的姿势,他们拖着鞋子踢踢踏踏地跑,鞋带有时被人踩住了,走不上前去的时候,他们就尖起嗓子破口大骂,汗粒在他们头上像雨珠一般地滴下来。

姑娘搀着母亲,奶奶牵着小孙女,媳妇背着娃娃,站在路旁,有的抬起头,叹息着;有的皱起眉毛;有的露着苦脸,口都不敢开。

有些老太婆们呢呢喃喃地念起佛来了。

中间有几位年老的庄稼汉大踏步地紧跟着行列走。

跼蹐不安的群众,完全不管汗的味道,总是在肉阵中前前后后地挤进挤出,你撞着我的肩膀,我踩着你的脚跟,连一分钟也没有安静过。

【中考真题】福建省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附解析

【中考真题】福建省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附解析

【中考真题】福建省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1.下图为出土于各地的新石器时期文物,可用于佐证()A.中华早期文化分布较广B.游牧民族的狩猎场景C.“龙的文化”已经定型D.半坡居民的耕作生活2.子路问,“闻斯行诸”(听到就去做吗?)孔子说不行;冉有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却说可以。

有弟子对此表示疑惑,孔子说,冉有行事畏缩,所以鼓励他大胆去做,子路比较鲁莽,所以让他注意克制。

这体现了孔子注重()A.学而不厌B.因材施教C.温故知新D.不耻下问3.晋文公曾与诸侯会盟于河阳,并召周天子来参加。

这反映的是()A.国都变迁B.分封制走向瓦解C.百家争鸣D.大一统得到巩固4.琵琶源于西亚,现代维吾尔语称琵琶为“巴比特”(barbit),与古波斯语对琵琶的称呼“巴波特”(barbot)十分相似。

这一现象应缘于()A.丝绸之路B.北魏孝文帝改革C.隋大运河的开通D.郑和下西洋5.据表1可知,《齐民要术》()表1A.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B.强调因地制宜C.开创农书撰写的先河D.注重工具革新6.下图为某同学收集的诗词。

其研究的主题应是()A.对外关系的演变B.行政区划的变迁C.传统节日的魅力D.绘画技巧的成熟7.北宋时,南方主食以稻米为主,北方以面食为主;南宋时,南方的面食店日益增加。

该变化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温度差异B.土壤条件C.生活水平D.人口迁移8.史书记载,“契丹小儿初读书,先以俗语颠倒其文句而习之”,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契丹儿童便念成“月明里和尚门子打,水底里树上老鸦坐”。

这反映出当时的()A.重文轻武B.宋辽和战C.政权更迭D.民族交融9.《元史·百官志》记载,由宣政院掌管西藏军民事务。

该事件开启了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据此推断,下列机构在地区管辖上也起到类似影响的是()A.吏部B.刺史C.澎湖巡检司D.枢密院10.明朝在户部设置太仓库,“专备三边军饷”,与皇室的内库有别。

2021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锃.亮/逞.能折.腾/折.耗讥诮./春寒料峭.B.逡.巡/峻.峭诤.言/狰.狞地壳./金蝉脱壳.C.庇.佑/毗.邻和.面/温和.遒劲./泾.渭分明D.蜷.曲/诠.释落.枕/落.幕泥淖./卓.尔不群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近来,一些封建迷信活动在一些地方又有所抬头,一些共产党员对于封建迷信活动不但不管,甚至还参与其中,对封建迷信活动的蔓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B.11月11日菲律宾中部遭到空前绝后....的超强台风“海燕”的袭击,当地官员称,仅莱特省就有近万人死亡。

C. 联想集团以雄厚的科技实力和先进的经营理念为依托,亦步亦趋....紧跟世界电子产业发展潮流,创下了骄人的业绩。

D.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济宁市区再也看不到过去的那轮珠圆玉润....的月亮,天空灰蒙蒙一片,不远处的节日礼花也只是一团模糊的闪光。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A.瑞典文学院将xx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此前曾多次被认为是最有希望获奖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仍无缘奖项。

B. 90%以上未得过麻疹和没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在接触麻疹病人后都会发病,因此这些人应及时接种疫苗,流行期少去公共场所。

C.关于我国文学名著《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究竟是谁这个问题,红学家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

D. 德化窑位于福建德化县戴云山,是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齐名的中国古代三大瓷都;宋代开始,德化瓷就通过各国商船源源不断奔向世界各地。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汉字书写最初以书面交流的实用性为目的,,,,,,,文人士大夫的参与提升了书法的地位,使书法在中国艺术的殿堂里占据独特的中心位置。

广西崇左市2020版中考语文试卷A卷

广西崇左市2020版中考语文试卷A卷

广西崇左市2020版中考语文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知识运用 (共7题;共14分)1. (2分)下列选项中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 牛肝菌(jūn)避邪(xié)鲜腴(yú)B . 篱笆(ba)扎(zā)洞颓唐(tuí)C . 扳(bān)尖缅(miǎn)甸绿釉(yòu)D . 炽(zhì)红卜卦(guà)乍(zhà)一看2. (2分)下面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藏污纳垢粗制滥造崎岖不平B . 郁郁寡欢鹤立鸡群引人注目C . 气宇轩昂神秘莫测无所事事D . 黯然失色麻木不人意趣盎然3. (2分)对文中加线字的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中国抗日战争从1931年开始到1945年结束,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历程,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反侵略战争的历史丰碑。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抗日战争不仅关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前途和命运,值得铭记,并永载史册。

A . 曲折(qū)“华”字的笔顺是:B . 曲折(qǔ)“华”字的笔顺是:C . 曲折(qū)“华”字的笔顺是:D . 曲折(qǔ)“华”字的笔顺是:4. (2分)(2019·马山模拟) 下列陈述或做法不得体的一项是()A . 为了欢迎来访的兄弟省教师代表参观团,学校挂出了欢迎标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B . 毕业了,张小明在王丽丽的毕业留言本上写下一则赠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 . 小芳过生日,小燕送个她一个布娃娃,说:“这是我惠赠给你的,愿她天天伴着你让你开心快乐。

”D . 李华将写好的作品出版社的季老师审查,并附了一句话:“尊敬的季老师,这是我的拙作,请您斧正!”5. (2分)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1)“死海”就以此得名。

2020-2021学年上海市金陵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2021学年上海市金陵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2021学年上海市金陵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书匠(节选)葛亮入秋的时候,父亲接到了金陵大学古藏部龙主任的电话。

龙主任说:“这个老董,差点没把我气死。

父亲问他怎么回事。

他说:“馆里昨天开了一个古藉修复研讨会,请了业界许多有声望的学者。

我好心让老董列席,介绍业务经验。

结果,他竟然和那些权威叫起了板。

说起来,还是因为省里来了本清雍正国子监刊本《论语》,很稀见。

可是书皮被烧毁了一多半。

那书皮用的是清宫内府蓝绢,给修复带来很大难度。

本来想染上一块颜色相近的,用镶拼织补的法子。

也不知怎的,那蓝色怎么都调不出来,把我们急得团团转。

省外专家都主张将整页书皮换掉,没承想老董跟人家轴上了,说什么‘不遇良工,宁存故物’,还是修旧如旧那套陈词滥调,弄得几个专家都下不了台。

其中一个当时就站起身要走,愤愤地说,我倒要看看,到哪里找这么个‘良工'。

老董也站起来说,好,给我一个月,我把这书皮补上。

不然,我就从馆里走人,永远离开修书行。

”“你说说看,这个老董,明明肉眼凡胎,却要跟自己过不去,还立了军令状,再想保他,我怕是有心无力了。

”父亲找到老董,说:“董哥,你怎么应承我的?”老董闷着头,不吱声。

父亲说:“你能回来不容易,为了一本书,值得吗?”老董攥着一把乌里发亮的竹起子,用一块绒布擦了擦,说:“值得。

”我曾亲眼见过老董修书。

他用一支毛笔,蘸上糨糊,将一个虫眼儿润湿,然后覆上了同样焦黄的宣纸。

再用毛笔蘸水沿着虫眼边缘画水纹,将多余的毛大纸捻断。

对于大点的虫眼儿,浆糊润湿后,他边修补,边用镊子或针锥小心地挑干净毛边儿,然后用个小木槌轻轻地把虫眼儿捶平整,我迎着光看看,竟然一点都看不出补过的痕迹。

老董说,这一行不只靠眼力,还要有坐定了板凳不挪窝的耐力。

后来,父亲托了丝绸研究所的朋友,在库房里搜寻,找到了一块绢。

这块绢的质地和经纬,都很接近内府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看了十五年古书》阅读答案
我看了十五年古书
我看了15年古书先是在网络上,《明朝那些事儿》作
为历史小说,点击惊人;后来,这本非专业作家的著作正式
出版了,成了畅销书。“当年明月”这个奇特的笔名,也被
众人所知晓。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当年明月,研究明代史,恰巧又是说故事的好手。有剧
情,有悬疑,有冷不防的幽默,用网络的话,真是“太有才
了”。于是《明朝那些事儿》红了,4册书,卖了100万册。
他少年得志,口才了得,之所以还没上百家讲坛,是因为他
还是一张娃娃脸,怕是难以服众。
他1979年出生在武汉一个普通干部家庭。5岁时收到的
生日礼物是一摞厚厚的《上下五千年》,从此读上历史。大
学一毕业,考取公务员,加入海关行列。从科员做起。
穿制服、打领带的机关环境一点儿没有让他不自在。“真
是没有想到,他就是当年明月!20XX年大家一起进海关,几
年来他绝对默默无闻。平时习惯独来独往,书不离手,思维
独特,说话总让人莫名其妙。没想到,有这般能耐!高人,
果然高深莫测!厉害!领导真是看走眼咯。”一名海关职员
说。
“我的生活很枯燥,不抽烟,不喝酒,不谈恋爱。”一
切按部就班,缺乏戏剧性。“历史拿走了我对很多东西的兴
趣。你要拉我去玩,我有时候会去,但我不投入。我是个什
么样的活法?白天上班,晚上回去就看书,查资料。惟一的
兴趣就是听听音乐,看看碟。”
对古文的兴趣,始于11岁时的那本《古文观止》。“我
还记得一本叫《诸葛亮传》的书,我在亲戚家看这本书,坐
了一天,也没人管我,我就一直看一直看,到最后他们才发
现我。”
从那时起,每天晚上两小时的历史阅读,雷打不动,“这
么多年,可能就高考那两个月停过。”他看了很多人一辈子
也不会看完的书。“二十四史,看过来了,好几千万字吧。”
指的是中华书局那套绿皮书。
“这是一个懒人当道的世界。当年梁启超写《异哉所谓
国体问题者》,我们今天看着觉得很难,但你知道当时那个
文章叫什么?叫时体文,就是写给大街上的,没多少文化的
人看的。我看了15年古书,我的感觉是什么?不容易!”
历史带给他的首先是知识上的享受。“那十几年,我一
直没什么朋友,可是我觉得,我很强大,我经常扫视周围的
人,我有一种优越感,觉得我懂得的东西,超越了很多同龄
人。”
他一边读书一边写,记忆超群。“人只要不干那些乌七
八糟的事,他会有很多时间的。你下班之后有什么事呢?吃
完饭,洗把脸,开始写东西,很简单的,就看你愿不愿意过
这样的日子。”
接着是经济上的巨大回报——版税。“我现在得到的东
西,别人可能要三四十岁才能得到。我最想要的,还是每天
晚上读书的那种纯粹。”
他甚至还是明史研究会的会员。他看重来自专业圈子的
认可。他自认为跟明史研究大家王学典先生有一层师生之
谊。
他其实很骄傲,骨子里的。同时,他又格外谦逊,待人
接物有分寸。“人要有一点理想,但不能太多。理想太多,
就会把自己太当回事。我的书之所以畅销,不是因为历史研
究水平有多高,主要是我能够把研究放到读者能接受的水平
上,跟讲故事的能力结合在一起。我就是知道怎么把故事讲
好。调侃,幽默,讲故事,甚至悬疑,那都是手段。手段是
次要的,真正重要的是我的哲学观,世界观,对人性的认识。”
人物周刊:一边做公务员,一边写历史,您喜欢现在的
状态吗?
当年明月:我喜欢我以前的状态,就是一心看书,没有
目的,很纯粹。我今天写书还有版税问题,肯定有功利性了。
我一直有这样一个想法,现在所谓的“当年明月”不是
我。我感觉我经常看着他,看着这个聚光在媒体圈的人,这
个所谓的畅销书作家,所谓的历史研究者。我在想,这个人
什么时候会消失?我永远不会跟他合二为一,因为这个人不
是我。我一直对这个很清醒,我知道我自个儿。
历史告诉我,无论脑袋多清醒,被人捧久了,就会变傻,
就会认为你所得到的那些东西是你应该得到的。大家都夸
你,于是乎,你就真的说,哎呀,我就是行。什么玩意儿?
比你有水平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人物周刊:您喜欢交流吗?
当年明月:之前,我没有跟工作以外的人太多交流过。
我虽然有很多有趣的想法,但是我不会跟人讲。但是富豪榜
把你圈进去了,说你是作家,学术圈我也进去了,但是明显
功力不够,因为那些都是老专家,还有吴晗先生的弟子。历
史是属于多数人的,但是研究历史的人属于少数。我非常非
常喜欢跟他们在一起,我能学到东西。《历史研究》我每期
都看,我认为水平很高。
1、文中说“他其实很骄傲,骨子里的。同时,他又格
外谦逊”,当年明月的“骄傲”和“谦逊”分别体现在什么
地方?
答、“骄傲”体现在:
①他认为自己懂得的东西超越了很多同龄人。
②他觉得自己得到了三四十岁的人才可能得到的财富。
③他有自己的哲学观、世界观及对人性的认识。
④他觉得自己讲故事的能力很强。
“谦逊”体现在:
①他能清醒地认识自己,不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
②他乐于跟研究历史的专家学习,觉得能学到很多东
西。
③他觉得自己不会被媒体的吹捧和已取得的成绩弄昏
了头脑。
2、当年明月的特点有很多,文章为什么要以“我看了
十五年古书”为标题?
答、《明朝那些事儿》之所以大获成功,得益于当年明
月扎实的古文功底和丰富的历史知识,而“看了十五年古书”
正是他写作的基础。以此为题,鲜明地揭示了成功的秘密。
3、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叙议结合,后半部分采用访谈的
形式,这样写对于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答前半部分用作者的叙述介绍了人物的经历、成就、性
格特点,能让读者对当年明月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作者边叙
边议,表达了对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
突出。后半部分只如实记录当年明月的回答,不加作者的评
判,能让读者产生与人物面对面交谈的感觉,人物的音容笑
貌、内在品格自然凸显在读者自己心中。
4、当年明月成功的人生经历对我们阅读经典有怎样的
启示?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谈谈认识。
答广泛地阅读经典著作,才能汲取营养,丰富知识,厚
积薄发,创作出自己的作品;才能开启自己的心智,获得深
厚的教养,提高自己的境界。结合自己的经历
5、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词“按部就班”的意思。
按部就班是指:按照他原来的生活习惯进行,白天上班,
晚上回去就看书,查资料,写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