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病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高起本

动物病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高起本

《动物病理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充血是指由于___________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血量增多的现象。

2、在血栓形成过程中,由血小板析出,粘集而成的血栓称为___________。

3、梗死是指由于________________,局部组织因缺血而引起的坏死。

4、血液流出血管或心脏之外,称为。

5、慢性炎症病变是以为主。

6、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相同来源的正常组织的不同程度的差异称为。

7、肿瘤的生长速度主要与肿瘤的性质有关。一般良性肿瘤生长,恶性肿瘤生长迅速。

8、槟榔肝形成是由于肝脏发生了脂肪变性和________________。

9、红色血栓和白色血栓交替形成红白相间的血栓称为________________。

10、心脏功能不全引起的休克称为________________。

11、出血是指血液流出__________________之外的过程,血液流出体外称为外出血,血液流入体内称内出血。

12、脑炎根据性质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非化脓性脑炎、嗜酸性粒细胞性脑炎和变态反应性脑炎。

13、渗出性炎症分为浆液性炎、________________、化脓性炎、出血性炎四类

14、根据病因肝炎可分为传染性肝炎和________________。

15、镜检坏死组织的细胞核主要表现为核浓缩、核碎裂和三方面的变化。

16、肺气肿分为肺泡性肺气肿和________________。

17、栓塞的类型主要有脂肪性栓塞、气体性栓塞、栓塞和其他栓

塞。

18、缺氧的类型有四种,低张性缺氧、血源性缺氧、循环性缺氧血和 ______________。

19、酸碱平衡紊乱分为四种类型,即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

20、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称为脱水,脱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高渗性脱水、

______________和低渗性脱水。

二、选择题

1、血肿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局部组织发生()

A. 动脉性充血

B. 破裂性出血

C. 渗出性出血

D. 静脉性充血

2、以下属于恶性肿瘤的是()

A. 脂肪瘤

B. 鳞状上皮癌

C. 纤维瘤

D. 乳头状瘤

3、心力衰竭细胞见于()

A.肺淤血

B.肺充血

C. 肺梗死

D. 肺出血

的含量原发性降低引起的酸中毒为()

4、由于血浆中NaHCO

3

A. 代谢性碱中毒

B. 代谢性酸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水

D. 呼吸性碱中毒

5、化脓性脑炎时浸润的炎性细胞是()

A.中性白细胞

B. 淋巴细胞

C.小胶质细胞

D. 酸性白细胞

6、器官或组织长期受压迫而引起的萎缩为()

A. 废用性萎缩

B. 压迫性萎缩

C. 缺血性萎缩

D. 神经性萎缩

7、按组织再生能力的强弱来比较,下列各组的排列正确的是()

A.结缔组织>神经细胞>肝细胞 B.软骨>腱>肾小球 C.骨>平滑肌>神经细胞D.鳞状上皮细胞>横纹肌>周围神经纤维

8、“盔甲心”是指以下哪种病理变化()

A.纤维素性心包炎

B.实质性心肌炎

C.化脓性心肌炎

D.心内膜炎

9、肉芽组织的组成主要是()

A.吞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B.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 C.新生毛细血管和单核细胞D.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形成的结节

10、下列哪个不属于生理性肥大的是()

A.妊娠子宫 B.赛马心脏 C.妊娠后乳腺 D.肾脏单侧增大

1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下列哪种疾病有关( )

A. 病毒感染

B. 细菌感染

C. 寄生虫感染

D. 营养性疾病

12、以下属于恶性肿瘤的是( )

A. 乳头状瘤

B. 脂肪瘤

C. 纤维瘤

D. 鳞状上皮癌

13、全身萎缩时最后受到影响的组织器官是( )

A. 心脏

B. 脂肪

C. 肝脏

D.肌肉

14、“绒毛心”是指以下哪种病理变化( )

A. 实质性心肌炎

B. 化脓性心肌炎

C. 纤维素性心包炎

D.心内膜炎

动物病理学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疾病 2.充血 3.水肿 4.黄疸 .局部贫血 6.坏死 二、选择题 1.血液弥漫浸润于组织间隙,使出血局部呈整片暗红色,多发生于淤血性水肿时,称为(C。 A 点状出血 B 斑状出血 C 出血性浸润 D 片状出血 2.热时,体温达到一定高度,即不再上升而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称为(B)期。 A 体温上升期 B 高热期 C 退热期 D 产热期 3.组织发生坏死后,受外界环境影响和腐败菌污染使坏死组织发生腐败称为(D)。 A 凝固性坏死 B 液化性坏死 C 病理性死亡 D 坏疽 4.局部贫血病理变化特征(C。

A 发红 B 发热 C 发凉 D 发绀 5.因红细胞破坏过多而引起的贫血称为(A)。 A 溶血性贫血 B 失血性贫血 C 营养缺乏性贫血 D 再生障碍性贫血 6.充血主要指(A)。 A 动脉性充血 B 静脉性充血 C 动、静脉性都充血 D 血液回流增多 7.血液积于组织间隙或体内叫(C)。 A 咯血 B 呕血 C 内出血 D 黑粪 8.组织发生坏死后,受外界环境影响和腐败菌污染使坏死组织发生腐败称为(D)。 A 凝固性坏死 B 液化性坏死 C 病理性死亡 D 坏疽 9.局部贫血病理变化特征(C A 发红 B 发热 C 发凉 D 发绀 10.因红细胞破坏过多而引起的贫血称为(A)。 A 溶血性贫血 B 失血性贫血

C 营养缺乏性贫血 D 再生障碍性贫血 11.充血主要指(A)。 A 动脉性充血 B 静脉性充血 C 动、静脉性都充血 D 血液回流增多 12.血液积于组织间隙或体内叫(C)。 A 咯血 B 呕血 C 内出血 D 黑粪 13.漫浸润于组织间隙,使出血局部呈整片暗红色,多发生于淤血性水肿时,称为(C。 A 点状出血 B 斑状出血 C 出血性浸润 D 片状出血 14.发热时,体温达到一定高度,即不再上升而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称为(B)。 A 体温上升期 B 高热期 C 退热期 D 产热期。 15.因红细胞破坏过多而引起的贫血称为(A)。 A 溶血性贫血 B 失血性贫血 C 营养缺乏性贫血 D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三、简答题

动物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高起本

《动物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最早出现分节现象是门,而且是同律分节,到 门,动物身体开始异律分节;蜘蛛分节不明显,身体分和两部分。 2、多细胞动物中,门的身体是辐射对称,从门开始,动物的身体出现了两侧对称。 3、在动物界,最高等的是门,在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是 纲。 4、典型的两栖纲动物,身体分:、、和 四部分。 5、昆虫的身体分为三部分,头部是动物的感觉和中心,胸部是其中心,腹部是代谢和中心。 6、完整的鸟类繁殖环节包括占区、、求偶、、、和七个组成部分。 7、真正的双胚层后生动物是腔肠动物门,最原始的三胚层动物是门,最早出现真体腔的是门,最原始的后口动物是门,最原始的羊膜动物是纲。 8、棘皮动物的运动能力差,有的根本不能移动,如,该门的主要特征是:、、和。 9、原生动物在环境恶变时能分泌一层胶状物质,形成保护性的外壳, 即。 10、鱼类的鳞片有三种,分别是:、和等。 11、海绵动物又称;腔肠动物又 称; 有胎盘类是指;软体动物又 称。 原索动物是指和亚门的

动物。 12、扁形动物的主要进步特征 有、、。 13、在现存动物中,会飞行的动物存在于三个类群中,一是节肢动物的 纲;二是脊椎动物的纲和纲。 14、爬行纲动物有三种体型,分别是:、 和。 15、鱼类的脊椎分化为两种类型:和;两栖类的脊椎在鱼类基础上又增加了两种类型: 和。 16、哺乳动物的体型发生很大变异,以适应多种栖息环境,例如,马属于 型,猿猴属于型,海豚属于型,鼹鼠属于 型。 17、半索动物有三大特征,即具有雏形的背神经管、 和。因而,半索动物在动物进化史上拥有独特的地位。18、在整个动物界,只有两个纲的动物是恒温动物,即 和。 二、选择题 1、对于人类养殖食用的河蟹(大闸蟹),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十足目 B.甲壳亚门 C.软甲纲 D.厚甲纲 2、常见动物的血液多是红色的,下列动物中血液是蓝色的是。() A.马蹄蟹 B. 梭子蟹 C.蝗虫 D.对虾 3、鸟类栖息环境多样,下列鸟中,属于走禽的是。() A.海雕 B. 鸵鸟 C.啄木鸟 D. 丹顶鹤 4、楔齿蜥是喙头目的爬行动物,现存物种仅分布于。() A.澳大利亚 B. 印度尼西亚 C.巴西 D.新西兰 5、很多水生脊椎动物在河海间洄游完成摄食和生殖,但例外。() A.盲鳗 B. 七鳃鳗 C.大麻哈鱼 D.鳗鲡 6、双循环是脊椎动物的循环方式,下列不是双循环的是。()

23206002 动物病理学答案

23206002 动物病理学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题) 1. C 2. C 3. C 4. D 5. C 6. D 7. C 8. D 9. A 10. D 11. B 12. C 13. B 14. C 15. C 16. A 17. D 18. C 19. C 20. D 二、名词解释(每题1分,共20题) 1. 病因(致病因素)--疾病发生是有原因的,引起疾病的原因,简称病因,又称为致病因素。 2. 诱因--能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诱因。 3. 急性期反应蛋白--在炎症、感染、组织损伤时血浆中某些物质其浓度迅速增高,称为急性期反应物,急性期反应物绝大部分是蛋白质,故又称为急性期反应蛋白。 4. 全身适应综合征--是指机体自稳态受威胁、扰乱后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的适应性反应,当应激原持续作用于机体时,全身适应综合征表现为一动态的连续过程,并可最终导致机休适应能力的耗竭,疾病、甚至死亡,是对应激反应所导致的各种各样的机体损害和疾病的总称。 5. 产内生性致热原细胞--动物机体内能够产生和释放内生性致热原的细胞。 6. 生理性体温升高--在某些生理情况下(如剧烈运动、使役、妊娠期、某些应激等)也出现体温升高,因它们属生理性反应,也有学者称为非病理性发热。 7. 低张性缺氧--也称为呼吸性缺氧、乏氧性缺氧、低张性低氧血症。由于动脉血氧分压明显降低,动脉血氧含量减少,导致组织供氧不足为主要特点的缺氧。 8. 发绀--缺氧时,血液中还原HB含量增加,当其达到或超过5g%时,可视黏膜或皮肤呈现紫兰色的现象。 9. 细胞水化--是指细胞内液积聚过多。 10. 脱水--是指由于水分丧失过多或/和摄入不足而引起体液容量减少,并出现一系列功能、代谢障碍的病理状况。

家畜病理学试题

当前得分:97 分(总分:100 分),折合成百分制共 97 分。 返回 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C 第 1-20 题每题 2 分)
1. 局部小动脉痉挛、受压迫或阻塞可引起局部缺血,进一步导致( )。
(A) 代谢性酸中毒 (B) 呼吸性酸中毒
(C) 代谢性碱中毒
(D) 代谢性碱中毒
[参考答案:A] 分值:2
2
得分:

系统自动批改于 2018 年 12 月 7 日 21 点 03 分
2. 机体出现全身性萎缩时,最早发生萎缩的组织是( )。
(A) 脂肪组织
(B) 肌肉组织
(C) 疏松结缔组织
(D) 骨组织
[参考答案:A] 分值:2
2
得分:

系统自动批改于 2018 年 12 月 7 日 21 点 03 分

3. 当牛、羊瘤胃鼓气,马胃扩张以及腹腔大量积液时进行胃或腹腔穿刺治疗,如果放气 或抽水速度快可引起腹部( )充血。
(A) 神经性 (B) 侧枝性
(C) 贫血后
(D) 遗传性
[参考答案:C] 分值:2
2
得分:

系统自动批改于 2018 年 12 月 7 日 21 点 03 分
4. 少量,反复长时间出血可引起( )贫血。
(A) 低色素性
(B) 正色素性
(C) 高色素性
(D) 混合性
[参考答案:A] 分值:2
2
得分:

系统自动批改于 2018 年 12 月 7 日 21 点 03 分
5. 过敏性炎症和寄生虫病时,血液中的( )炎性细胞增多。 (A) 嗜酸性粒细胞

动物病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高起本

《动物病理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充血是指由于___________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血量增多的现象。 2、在血栓形成过程中,由血小板析出,粘集而成的血栓称为___________。 3、梗死是指由于________________,局部组织因缺血而引起的坏死。 4、血液流出血管或心脏之外,称为。 5、慢性炎症病变是以为主。 6、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相同来源的正常组织的不同程度的差异称为。 7、肿瘤的生长速度主要与肿瘤的性质有关。一般良性肿瘤生长,恶性肿瘤生长迅速。 8、槟榔肝形成是由于肝脏发生了脂肪变性和________________。 9、红色血栓和白色血栓交替形成红白相间的血栓称为________________。 10、心脏功能不全引起的休克称为________________。 11、出血是指血液流出__________________之外的过程,血液流出体外称为外出血,血液流入体内称内出血。 12、脑炎根据性质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非化脓性脑炎、嗜酸性粒细胞性脑炎和变态反应性脑炎。 13、渗出性炎症分为浆液性炎、________________、化脓性炎、出血性炎四类 14、根据病因肝炎可分为传染性肝炎和________________。 15、镜检坏死组织的细胞核主要表现为核浓缩、核碎裂和三方面的变化。 16、肺气肿分为肺泡性肺气肿和________________。 17、栓塞的类型主要有脂肪性栓塞、气体性栓塞、栓塞和其他栓塞。 18、缺氧的类型有四种,低张性缺氧、血源性缺氧、循环性缺氧血和 ______________。 19、酸碱平衡紊乱分为四种类型,即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 20、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称为脱水,脱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高渗性脱水、 ______________和低渗性脱水。 二、选择题 1、血肿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局部组织发生()

兽医病理解剖习题库含参考答案

兽医病理解剖习题库含参考答案 1、下面哪项是正确的 A、皮下瘀斑是外出血 B、颅内出血是外出血 C、鼻出血称咯血 D、胃出血称衄血 E、上消化道出血课引起呕血 答案:E 2、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组织内瘤细胞形态近似脂肪细胞,结构也与脂肪组织相近,但由少量间质将肿瘤组织分割呈大小不等的小叶,其可能为 A、平滑肌瘤 B、脂肪瘤 C、纤维瘤 D、软骨瘤 答案:B 3、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称为 A、瘀血 B、静脉性充血 C、动脉性充血 D、瘀点 E、以上都不是 答案:C 4、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被称为 A、异型性 B、同型性 C、分化程度 D、良恶性 答案:A 5、从命名上看,下列哪种肿瘤为上皮来源的良性肿瘤? A、乳头状瘤 B、腺癌 C、鳞癌 D、基底细胞癌 答案:A

6、下列哪个疾病常导致肝脏出现小的灰白色坏死灶 A、鸡霍乱 B、猪链球菌 C、猪瘟 D、猪蓝耳病 E、鸡新城疫 答案:A 7、支气管炎指的是发生在下列哪个部位的炎症? A、鼻腔黏膜 B、喉黏膜 C、支气管黏膜 D、气管黏膜 答案:C 8、较大面积坏死,伴有不同程度腐败菌感染,使坏死组织呈黑褐色,称为 A、坏死 B、坏疽 C、凝固性坏死 D、梗死 E、液化性坏死 答案:B 9、细胞体积较大,胞浆丰富,胞核形态与上皮样细胞核相似,数目可达几十个或百余个,排列在细胞周围,呈马蹄铁形或环形,此类细胞称为() A、异物巨细胞 B、朗格罕细胞 C、巨噬细胞 D、单核细胞 答案:B 10、下列哪些不是恶性肿瘤的特点? A、异型性大 B、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C、可见病理性核分裂 D、生长速度较快 E、可发生转移 答案:B 11、临床最常见的肠炎类型为

动物病理学试题集与答案(2)

动物病理学试题集与答案 第一章疾病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疾病 2因果转化规律 二、填空题 1生物性致病因素的共同特点是:、、 、、 . 2局部化脓菌感染时,如果机体反抗力强病变,如果机体反抗力弱可引 起. 3化学性致病因素的共同特点是:、、 O 三选择题 1缺氧时主动脉弓、颈静脉窦化学感受器受到刺激引起呼吸加深加快,此机理属于〔〕. A.组织机理 B.体液机理 C.神经机理 D.遗传机理 2机体反响性包括〔〕. A.种属反响性 B.个体反响性 C.年龄反响性 D.性别反响性 四、判断题 1所有损伤对机体有害,抗损伤对机体有利. 五、问做题 1疾病开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是什么? 标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疾病:在一定的条件下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而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矛盾斗争过程,在 此 过程中动物出现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 这些变化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机体正 常生命活动.患病动物表现出不同病症和体症,使役水平下降和经济价值降低. 2因果转化规律:疾病过程中第一原因引起某一个结果, 此结果变为另一原因又引起第二个 结果,这种疾病过程中因和果交替出现的规律称为疾病过程的因果转化规律. 二、填空题 1有一定的选择性;有一定的特异性;有传染性和一定的持续性; 侵入机体内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机体反响性及反抗力起着及重要作用 2痊愈;脓毒败血症 3化学性致病因素进入机体后常积蓄到一定量才引起发病;对组织器官选择性地毒害;在 整 个中毒过程中都起作用. 三选择题

1C 2 A、B、C、D 四、判断题 五、问做题 1疾病开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是什么? 1、损伤与抗损伤贯穿于疾病开展的全过程 (1)一般情况下损伤对机体有害,抗损伤对机体有利,两者力量的比照决定着疾病开展的方向. 〔2〕损伤与抗损伤可以互相转化 例如:细菌性痢疾的初期,腹泻是一种保护性反响〔抗损伤〕,继续腹泻引起脱水、酸中毒、休克. 2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规律及主导环节 疾病过程中第一原因引起某一个结果,此结果变为另一原因又引起第二个结果,这种疾 病过程中因和果交替出现的规律称为疾病过程的因果转化规律. 主导环节:因果转化链上不是所有的环节对疾病的发生和开展都起同样作用,而有一个环节决定疾病的发生和开展,这个环节称为主导环节. 3疾病过程中局部和整体的辨证关系 在疾病开展过程中局部病变和全身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辨证关系,局部病变受全身的制约, 同时又影响全身. 第二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名词解释 1动脉性充血 2静脉性充血 3出血 4血栓形成 5梗死 二、填空题 1血栓形成的条件有、 和. 三、选择题 1临床上铁锈色鼻液增多是〔〕引起的. A.慢性肝淤血 B.慢性肾淤血 C.心力衰竭 D.慢性肠堵塞 2充血类型有〔〕. A.神经性充血 B.侧枝性充血 C.贫血后充血 D.出血后充血 3当牛、羊瘤胃鼓气,马胃扩张以及腹腔大量积液时进行胃或腹腔穿刺治疗,如果放气或抽 水速度快可引起腹部〔〕充血. A.神经性 B.侧枝性 C.贫血后 D.遗传性 4引起静脉性充血的原因有〔〕. A.局部静脉血液回流受阻 B.心脏机能能障碍 C.胸膜疾病 D.小动脉扩张 5属于渗出性出血的是〔〕. A.点状出血 B.斑状出血 C.益血 D.出血性浸润 四、问做题 1渗出性出血的原因是什么? 2血栓形成的过程是什么?

兽医病理解剖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兽医病理解剖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1、急性卡他性肠炎是指以肠黏膜被覆多量浆液性或黏液性渗出物为特征的炎症()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2、渗出液中细胞含量多,而漏出液中细胞含量少()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3、急性炎症早期(6-24h),游出的是巨噬细胞;48h后,游出的是中性粒细胞()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4、小鼠没有胆囊()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5、吞噬细胞识别病原微生物并使其附着需要在血清存在的条件下才可实现()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6、渗出液稀薄,不含组织碎片;漏出液浓厚,含有组织碎片()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7、肾贫血性梗死晚期扔可见其组织粗略轮廓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8、湿性坏疽区与健康组织之间的分界不明显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9、研究肿瘤的病因时,可只考虑外界因素而忽略机体的内因。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10、窦道是指只有一个开口的病理性盲管()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11、红色血栓实质上就是一种死后血凝块,多见于静脉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12、以渗出性变化为主的炎症一般是慢性炎症()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13、任何疾病都是整体的反应,因此要正确认识疾病过程中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14、活体体表根据指压是否褪色来判断是淤血还是出血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15、炎症的本质是以防御为主的病理过程()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16、瘘管是指连接于体外与有腔器官之间的有2个以上开口的病理性盲管()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兽医病理学试题与答案

一、选择 1、淤血的病理变化是:() A.体积增大,颜色鲜红,局部温度降低,机能加强B.体积增大,颜色暗红,局部温度降低,血流缓慢C.体积增大,颜色鲜红,局部温度升高,代谢旺盛D.体积增大,颜色暗红,局部温度升高,血流缓慢 2、肺淤血时,肺脏内出现的细胞浆内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称为() A.尘细胞B.心力衰竭细胞C多核巨细胞.D.单核细胞 3、肌肉组织所发生的坏死一般称为 A、蜡样坏死 B、液化性坏死 C、干酪样坏死 D、湿性坏疽 4、下列因素中,哪个属于化学性致病因素() A.病毒B.刀伤C.电离辐射D.农药 5、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感染时肺脏病变属于:() A、肺气肿 B、纤维素性肺炎 C、肺肉变 D、肺萎陷 6、急性炎症组织以哪种细胞浸润为主() A.巨噬细胞B.嗜中性粒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淋巴细胞 7、当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时有可能是以下哪种原因() A.急性炎症B.慢性炎症C.增生性炎症D.寄生虫感染 8、造成纤维素性肠炎的主要病因是以下哪种疾病() A.猪肺疫B.猪的败血型链球菌C.猪瘟D.猪蓝耳病 9、右心衰竭引起淤血的器官主要是() A.肺、脑及胃肠道B.肺、肝及胃肠道C.、脾、肺及胃肠道D.肝、脾及胃肠道10、病毒性肝炎的间质内浸润的炎性细胞是() A.嗜酸性粒细胞B 淋巴细胞C.嗜中性粒细胞D.嗜碱性粒细胞 1、渗出性出血的原因:() A.血管壁通透性降低 B 血管壁通透性升高C血流加快D血管破裂 2、等渗性脱水是以下哪种情况() A.以失水为主,失水大于失钠B.失盐与失水比例大致相等,血浆渗透压未变 C.失钠大于失水D.低渗性体液在细胞间隙积聚过多 3、肺脏发生的凝固性坏死一般属于() A、蜡样坏死 B、液化性坏死 C、干酪样坏死 D、干性坏疽 4、当机体发生慢性消耗性疾病时所发生水肿的机理是() 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B.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 C.毛细血管和微静脉通透性增高D.淋巴回流受阻 5、鸡败血性大肠杆菌病时其肝脏所发生的炎症属于:() A、固膜性炎 B、浆液性炎 C、浮膜性炎 D、卡他性炎 6、嗜中性粒白细胞增多常见于以下哪种情况() A.急性炎症B.病毒感染C.寄生虫感染D.慢性炎症 7、炎症的变质是指局部发生() A.萎缩和变性B.萎缩和坏死C.变性和坏死D.变性和再生 8、造成肝脏出现小的灰白色坏死灶的主要病因是以下哪种疾病() A.鸡霍乱B.猪的败血型链球菌C.猪瘟D.猪蓝耳病 9、外周血液中血细胞衰老、死亡后,可不断地从造血器官血细胞得到补充,这个过程是()A.完全再生B.生理性再生C.不完全再生D.病理性再生 10、脂肪变性常发生于哪个器官()

兽医病理解剖学复习题含参考答案

兽医病理解剖学复习题含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80题,每题1分,共80分) 1、毛细血管再生的最初改变是 A、内皮细胞分裂增生出血毛细血管腔 B、内皮细胞分裂增生形成幼芽 C、内皮细胞穿出血管壁 D、内皮细胞游走 E、内皮细胞分泌IV型胶原 正确答案:B 2、炎症反应的防御作用,下列哪项应除外() A、白细胞渗出有利于清除、消灭致病因子 B、以上都不是 C、液体的渗出可稀释毒素 D、吞噬搬运坏死组织 正确答案:B 3、下列没有实质细胞脂肪变性的是 A、虎斑心 B、脾梗死 C、槟榔肝 D、酒精肝 E、脂肪肝 正确答案:B 4、临床上良性肿瘤的诊断有赖于 A、组织细胞来源 B、细胞的异型性 C、细胞的分化程度 D、组织结构的异型性 正确答案:D 5、血液从呼吸道流出 A、咯血 B、血肿

C、紫瘢 D、积血 E、夕卜出血

正确答案:A 6、在养殖场剖检取材时,如果无甲醛,可选用的固定液是O A、20%酒精 B、50%酒精 C、80%酒精 D、4%福尔马林 E、10%福尔马林 正确答案:C 7、良性、恶性肿瘤的最根本区别在于 A、组织来源不同 B、切除后是否复发 C、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D、转移途径不同 正确答案:C 8、机体内物质代谢发生障碍,在细胞内出现微细蛋白颗粒的是 A、淀粉样变性 B、水泡变性 C、脂肪变性 D、颗粒变性 E、玻璃样变性 正确答案:D 9、肉芽组织中缺少 A、肌纤维母细胞 B、内皮细胞 C、炎性细胞 D、神经细胞 E、成纤维细胞 正确答案:D 10、下列哪项不是兽医病理学的研究范畴() A、发病机制 B、疾病的治疗

C、病变组织的形态结构变化 D、原因 正确答案:B 11、右心衰竭可导致 A、槟榔肝 B、脾贫血性梗死 C、坏死性肝硬化 D、肺出血性梗死 E、肺淤血 正确答案:A 12、卡他性炎是指O A、黏膜的增生性炎 B、黏膜的渗出性炎 C、黏膜的变质性炎 D、浆膜的慢性炎症 E、浆膜的急性炎症 正确答案:B 13、由血小板析出、纤维蛋白粘集而成的血栓称为析出性血栓,肉眼观察为灰白色,故又称为 A、红色血栓 B、以上都不是 C、混合血栓 D、白色血栓 E、透明血栓 正确答案:D 14、仔猪流行性腹泻时,其肠道内容物为 A、灰黄色糠款样渗出物 B、暗红色血液 C、半透明无色浆液 D、灰黄色黏液 正确答案:C 15、急性卡他性胃炎的病变特征为 A、胃黏膜表面点状、斑块状或弥漫性出血

动物病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动物病理学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以变质为主的炎症,其实质细胞的主要变化是()[单选题] * A 萎缩和变性 B 增生和再生 C增生和变性 D 变性和坏死√ 2、急性炎症反应液体渗入组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单选题] * A 肉芽组织形成 B 血浆蛋白不足 C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D组织渗透压改变 3 渗出性出血多见于()[单选题] * A 小血管√ B 心脏 C大动脉 D大静脉 4、下列哪项最具有防御意义? ()[单选题] * A 白细胞浸润√ B 局部酸中毒

C 炎症介质的生成与释放 D炎症局部组织分解代谢增强 5、脓细胞是指()[单选题] * A 突变性淋巴细胞 B 渗出的嗜酸性粒细胞 C 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 D增生的巨噬细胞 6、组胺主要存在于()[单选题] * A 中性粒细胞 B 淋巴细胞 C肥大细胞√ D嗜碱粒细胞 7、通常表现为慢性炎症的是()[单选题] * A 增生性炎√ B 浆液性炎 C纤维素性炎 D卡它性炎 8、下列哪种病变提示为心肌炎()[单选题] * A 心肌表面呈虎皮样斑纹√ B 心外膜表面粗糙 C 心脏外观绒毛状 D 心瓣膜上有菜花样赘生物

9、炎症局部发红的原因是()[单选题] * A 静脉淤血 B 发热 C血管扩张、血流加快√ D毛细血管增生 10、“虎斑心”见于心脏()[单选题] * A 纤维素性炎√ B 增生性炎 C变质性炎 D出血性炎 11、高热患畜容易发生()[单选题] * A 水中毒 B 等渗性脱水 C低渗性脱水 D高渗性脱水√ 12、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单选题] * A 产热大于散热√ B 产热等于散热 C 产热障碍 D散热大于产热 13、退热期热代谢特点是()[单选题] * A产热障碍

病理学期末考试_

武汉轻工大学继续教育学习平台 病理学期末考试 课程名称:病理学(高起本) 1.(单选题)羊水栓塞的主要病理诊断根据是( )(本题 2.0分) A.微循环内透明血栓 B.肺广泛出血 C.肺泡腔内有角化上皮,胎便小体 D.肺内透明膜形成 E.肺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内有羊水成分 答案:C. 解析:无. 2.(单选题)德国病理学家Virchow首创了( )(本题2.0分) A.超微病理学 B.器官病理学 C.免疫病理学 D.细胞病理学 E.遗传病理学 答案:D. 解析:无. 3.(单选题)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肾活检病理结果最可能的是( )(本题2.0分) A.肾小管坏死 B.局灶性节段性硬化 C.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 D.肾小球广泛新月体形成 E.固缩肾 答案:D. 解析:无. 4.(单选题)伤寒的病理变化主要特征是 ( )(本题2.0分) A.肠道溃疡 B.脾肿大 C.肝肿大 D.腹直肌变性 E.伤寒肉芽肿 答案:E. 解析:无.

5.(单选题)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理改变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本题2.0分) A.筛状软化灶 B.淋巴细胞浸润的围管现象 C.蛛网膜下腔见大量中性白细胞 D.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E.形成胶质结节 答案:C. 解析:无. 6.(单选题)伤寒病理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 )(本题2.0分) A.肠道发生溃疡 B.脾肿大 C.胆囊炎 D.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 E.腹直肌发生蜡样变性 答案:D. 解析:无. 7.(单选题)下列低分化鼻咽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中,哪一项不正确? ( )(本题2.0分) A.原发灶往往很小 B.早期可有同侧颈淋巴结转移 C.对放射治疗不敏感 D.以低分化鳞癌最常见 E.易侵犯颅底及颅神经 答案:C. 解析:无. 8.(单选题)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特点是(本题2.0分) A.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 B.肾小球内新月体形成 C.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 D.毛细血管壁呈车轨状 E.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 答案:D. 解析:无. 9.(单选题)对病理学的发展做出划时代贡献的学说是(本题2.0分) A.液体病理学说 B.器官病理学 C.细胞病理学 D.免疫病理学 E.遗传病理学

《动物病理》期终考试试卷(B卷)及答案

学院《动物病理》期终考试试卷(B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 A萎缩B慢性瘀血C局部缺血D变性 2.槟榔肝见于肝脏的() A脂肪变性B颗粒变性C水泡变性D钙化 3.不形成瘀点(斑)的出血常见于。() A严重淤血 B DIC C血管破裂D败血症E都不可能4.不引起淤血的是。() A心机能不全B肺脏疾病C局部静脉管阻塞 D慢性充血E压迫动物肺管 5.不属代偿的是( ) A肥大B分解代谢增强C心跳呼吸加快D再生6.长期淤血,则可使局部组织首先发生() A水肿B出血C增生D坏死 7.充血的组织代谢增强,长期充血时则发生() A瘀血B肥大C血肿D出血 8.充血局部组织温度增高是由于() A血流加快B散热减少C代谢加强D组织内压升高9.充血时,局部组织血流量()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能确定10.出血性梗死常见于() A心和肝B心肾脾C肺和肠D脾与胃 11.代谢性酸中毒时呼吸的变化是() A变浅变慢B呼吸无变化C加快加深 12.当病因消除后,下列哪种变化不能恢复。() A萎缩B颗粒变性C脂变 D坏死E以上都能恢复 13.低渗性脱水时,细胞内液() A减少B增多C正常 14.动物皮温降低,恶寒战栗通常见于发热的哪一阶段() A发热间歇期B体温上升期C高热期 D退热期E不能肯定 15.动物体腔内出现血液或血凝块,称之为() A积血B淤血C溢血D血肿

二、判断题(每题 2分,共30分) 1、动脉性充血可见于局部,也可见于全身。() 2、出血时,局部暗红,指压褪色。() 3、水肿时,体积肿大明显的是肝、脾、肺。() 4、局部贫血的组织均呈现苍白色。() 5、中枢神经没有再生能力,一旦损伤,难以修复。() 6、血液是胆结素代谢障碍可引起黄疸。() 7、浆液性炎只发生于浆膜。() 8、纤维素性炎是发生于纤维组织的炎症。() 9、白色血栓的主要成分是白细胞。() 10、在变质性炎中,很少有渗出和增生性变化。() 11、血液中出现病原体时,称为败血症。() 12、剧烈呕吐可引起酸中毒。() 13、环境温度越低,尸僵发生得越快。() 14、被膜紧张、切面隆起,是器官肿胀的特征。() 15、“绒毛心”是心肌变质性炎症的一种。()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如何判断器官是否肿大? 2、梗死与坏死有哪些区别 3、脂肪变性的病理变化如何?

《动物病理》(宠物)期终考试试卷(A卷)及答案

适用专业: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2分)1.淤血: 2.酸中毒: 3.变性: 4.发热: 5.槟榔肝: 6.黄疸: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 12分) 1、疾病的经过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转归期。 2、根据渗出物的性质及病变特征,渗出性炎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纤维素性炎。 3、贫血根据病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营养不良性贫血。 4、组织细胞损伤的形态变化中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可复性变化,___________是不可复性变化。 三、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局部组织表现为体积肿大,色鲜红、温度升高,该病变称为 ( ) A 、充血 B 、淤血 C 、出血 D 、水肿 2.组织内出血,局限在组织间隙称 ( ) A 、血肿 B 、积血 C 、淤血 D 、出血性浸润 3.眼结膜呈蓝紫色说明 ( ) A 、贫血 B 、缺氧 C 、充血 D 、黄疸 4.肺急性淤血时,哪种说法不对 ( ) A 、体积缩小 B 、重量增加 C 、在水中半浮半沉 D 、肺泡中浆液渗出 5.机体内最主要的解毒器官是 ( ) A 、脾 B 、肺 C 、肝 D 、胃 6.坏死组织呈灰白色豆腐渣样外观时,称为 ( ) A 、干酪样坏死 B 、蜡样坏死 C 、干性坏疽 D 、凝固性坏死 7.对贫血的组织器官,哪种说法不对 ( ) A 、体积缩小 B 、局部温度降低 C 、被膜形成皱纹 D 、切面隆起

动物病理学题库

51、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贯穿于疾病发展的始终。() 52、结核病导致的干酪样坏死属于液化性坏死的一种类型。() 53、凡是使动脉血流中断、血管阻塞的因素都可造成梗死。() 54、增生是细胞体积增大,而肥大是细胞数量增多。() 55、发生炎性水肿时,有大量的白细胞渗出。() 56、良性肿瘤组织学特点,分化良好,无明显的异型性,可见核分裂相。() 57、体温升高就是发热。() 58、肺炎是指肺组织含量异常减少而致体积过度膨大。() 59、休克是生命重要器官循环灌流量危急性锐减,使机体发生严重的机能代谢障碍和细胞损害的病理过程。() 60、急性肾小球性肾炎通常以增生为主。眼观肾体积肿大,被膜紧张,易剥离。表面与切面光滑潮红,俗称“大红肾”。() 61、蜡样坏死是特指心肌的坏死。() 62、动脉性充血是指组织或器官因静脉回流受阻,血液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淤积,使局部组织血量增多。() 63、营养不良性钙化是指钙盐沉着在变性、坏死组织或病理性产物中的过程。() 64、脓细胞是从血液中渗出的中性粒细胞。() 65、肿瘤的实质就是肿瘤细胞,它决定肿瘤的性质。() 66、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机体内固定酸生成过多或NaHCO3原发性减少,致血液pH值趋向低于正常。() 67、心脏在缺氧时出现的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和输出量增加提高全身供氧量,对急性缺氧有一定代偿意义。() 68、外周血液中血细胞数量增多的现象叫白细胞核左移现象。() 69、疣性心内膜炎时,其疣状物是由纤维素、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构成。() 70、慢性出血性贫血时间久了,可引起缺铁性贫血,血液中有核RBC和小RBC 增多。() 71、生物性致病因素的致病特点是有一定的潜伏期。() 72、栓塞仅指血栓随着血流运行堵塞血管的过程。()

川农1212动物病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川农1212动物病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总13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动物病理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坏疽: 2、肉芽组织: 3、梗死: 4、吞噬作用: 5、槟榔肝: 6、发绀: 7、肿瘤: 8、休克: 9、炎症介质: 10、红色梗死:

11、蜂窝织炎: 12、水肿: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1个正确答案,错选不得分) 1.家畜、家禽等动物疾病中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是 ( ) A.机械性因素 B.物理性因素 C.化学性因素 D.生物性因素2.胞浆内脂肪滴增多的病变是 ( ) A.颗粒变性 B.水泡变性 C.脂肪变性 D.脂肪浸润 3.发生于深在的开放性创伤(如阉割等)合并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时,易出现() A.干性坏疽 B.湿性坏疽 C.气性坏疽 D.干酪样坏死 4.体内嘌呤代谢障碍,血液中尿酸增高,并伴有尿酸盐(钠)结晶沉着在体内一些器官组织而引起的疾病是 ( ) A.钙化 B.结石形成 C.黄疸 D.痛风 5.在皮肤、黏膜、浆膜,以及肝、肾等器官表面出现针尖大至高梁米粒大散在或弥漫性分布的病变是 ( ) A.血肿 B.瘀点 C.瘀斑 D.出血性浸润 6.关于萎缩,正确的选项是( ) A.凡是比正常小的器官都是萎缩 B.营养缺乏或血液供应断绝均可引起 C.间质不减少,有时反而增生 D.实质细胞体积变小,但数量不减少 7.鸡发生马立克氏病后期出现的肢体肌肉的萎缩属于( ) A.压迫性萎缩 B.神经性萎缩 C.废用性萎缩 D.缺血性萎缩 8、脂肪变性的细胞最常见于() A.心 B.肝 C.脑 D.脾 9、“西米脾”是指脾组织发生下列哪种病变的眼观表现() A.水肿 B.细胞肿胀 C.淀粉样变性 D.脂肪变性

《兽医病理解剖学》专升本模考试题+参考答案

《兽医病理解剖学》模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 1、犬感染细小病毒时可发生下列哪种肠炎() A、化脓性肠炎 B、出血性肠炎 C、卡他性肠炎 D、增生性肠炎 正确答案:B 2、下列哪个器官易发生出血性梗死? A、脑 B、肾 C、心 D、肺 正确答案:D 3、临床上铁锈色鼻液增多是()引起的。 A、慢性肾淤血 B、心力衰竭 C、慢性肠梗塞 D、慢性肝淤血 正确答案:B 4、废用性萎缩的原因为 A、器官组织受到机械性压迫 B、肢体长期不能活动 C、神经支配丧失 D、内分泌功能低下 E、动脉血管不完全阻塞 正确答案:B 5、下列哪项最符合脓肿的含义() A、常见于实质性脏器的化脓性炎症 B、有组织坏死,经溶解后形成脓腔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 C、伴有明显组织坏死溶解的化脓性炎症 D、愈合后常有瘢痕形成的化脓性炎症 E、可形成空腔的变质性炎 正确答案:B

6、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脑组织病变() A、嗜神经细胞现象 B、以上都不是 C、中性粒细胞增生 D、“管套”现象 E、小胶质细胞增生 正确答案:C 7、小鹅瘟时,肠道内形成的管状假膜本质上属于 A、慢性增生性肠炎 B、卡他性肠炎 C、纤维素性肠炎 D、出血性肠炎 正确答案:C 8、细胞和组织的损伤性变化是 A、肥大 B、增生 C、再生 D、化生 E、变性 正确答案:E 9、细胞萎缩在电镜下最显著的特点是 A、肌丝增多 B、线粒体增多 C、粗面内质网增多 D、自噬泡增多 E、滑面内质网增多 正确答案:D 10、梗死灶的颜色与()有关 A、梗死原因 B、梗死时间 C、能否建立侧支循环 D、局部含血量多少 E、梗死灶大小 正确答案:D

动物病理学复习题

动物病理----复习资料 槟榔肝:是指肝脏由于慢性淤血发生脂肪变性时,淤血处明显成暗红色,而变性处为黄色,肝脏表面和切面形成红黄相间的眼观类似槟榔切面的纹理,故称之为槟榔肝。 虎斑心:心脏发生脂肪变性时,在心外内膜下和心肌切面可见灰黄色条纹斑点,与正常红色的心肌相间,呈虎斑纹,故称为虎斑心 绒毛心:因心搏动而摩擦牵引,使沉积于心外膜的纤维素呈绒毛状,故称为绒毛心。 西米脾:局灶型的淀粉样变,淀粉样物质沉着于白髓部位的中央动脉壁与淋巴滤泡的网状 纤维上,此时脾脏的切面出现半透明灰白色颗粒状病灶,外观如煮熟的西米,俗称西米脾。 火腿脾:眼观脾脏切面出现不规则的灰白色区,与残留的固有暗红色脾髓互相交织呈火腿样花纹,故称火腿脾。 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器官或组织动脉血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动脉性充血,又称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 【分为生理性充血病理性充血(分为神经性充血、侧枝性充血和贫血性充血)】 淤血:指小静脉和静脉毛细血管扩张、血流缓慢,使局部组织含静脉血量增多的现象,又称为被动性充血,简称为淤血 【分为全身性淤血和局部性淤血】 全身性淤血:主要原因是心力衰竭和胸内压升高。常见于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气胸、胸水等。 局部性淤血:主要原因是局部静脉受压和静脉管腔阻塞 梗死:指由于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缺血而引起的坏死 贫血性梗死:梗死灶含血量少而呈灰白色,又称为白色梗死出血性梗死:梗死灶含血量多而呈暗红色,又称为红色梗死 血栓形成:指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成份析出并凝集成固体物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固体物质称为血栓 【血栓形成的三个条:1、心血管内膜损伤2、血流状态的改变3、血液性质的改变】 【血栓形成的三个阶段及其形态1、血小板粘集和白色血栓形成(头部)2、血液旋涡和形成混合血栓(体部)3、血液凝固和形成红色血栓(尾部)】 栓塞:指在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物质,随血液运行,并引起血管阻塞的过程。

《动物病理学》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机化: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病理产物或异物,被新生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称机化。 2、稽留热:是指39-40摄氏度高热持续数日不退,昼夜温差不超过1摄氏度。 3、钙化: 在血液和组织液中溶解状态的钙盐,以固体状态沉着于病理产物或异物的现象。 4、实质性黄疸: 肝脏对胆红素处理障碍而引起的黄疸。 5、蓄脓:浆膜腔或粘膜腔内发生化脓性炎,并在腔内蓄积多量脓汁 6、固膜性炎:是指伴有比较严重组织坏死的纤维素性炎,故又称为纤维素坏死性炎,只发生于黏膜。渗出的纤维素形成一层与深层坏死组织结合较牢固的纤维素性痂膜,不易剥离,强行剥离时可在黏膜上形成糜烂或溃疡。 7、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器官或组织动脉血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动脉性充血,又称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 8、卡他性炎:简称卡他,是指发生于黏膜的、以大量渗出物流出为特征的一种炎症。 9、浸润性生长: 肿瘤象树根一样侵入周围组织间隙、淋巴或血管内。 10、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除淤血外,肝细胞因缺氧、受压而萎缩或消失,小叶外围肝细胞出现脂肪变,这种淤血和脂肪变的改变,在肝切面上构成红黄相间的网络状图纹,形似槟榔,故有槟榔肝之称。 11、肉芽组织: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所形成的富有毛细血管的幼稚的结缔组织。 12、营养性贫血:是因缺乏某种造血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而引起的一类贫血。 13、淤血: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中,使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含血量增多。又称淤血 14、梗死: 局部组织器官因动脉供血中断,引起组织细胞坏死,所形成的坏死区域。 15、积水:组织液在体腔中积聚过多。 16、脂肪变性:是指细胞胞浆内出现脂滴或脂滴增多。 17、坏疽:组织坏死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和不同程度的腐败菌感染而引起的继发变化。外观呈灰褐色或黑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