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环保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

合集下载

中国地炼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

中国地炼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

中国地炼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过去几年里我国炼油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地方炼厂在有利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下迅速崛起,成为我国炼油市场一股重要的力量。

当前我国炼油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政策松绑、原油供应充裕使得地炼企业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产能过剩、油品升级、环保标准提升等因素也使得地炼企业面临巨大挑战。

地炼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债券市场融资规模大,发债主体多。

我们将从行业的角度对地炼企业的生存环境、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同时我们也将从装置规模、运行效率、财务数据等角度对地炼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分析比较。

一、地炼行业发展历程地炼主要是指除三大石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其他大型央企(中国化工、中化集团)之外的地方炼油企业。

地炼的初始资本为民营资本或地方国资。

地炼企业的萌芽源于国内油田大开发。

在计划经济年代,全国掀起了一轮油田开发热潮,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陆续投产。

油田在开发过程中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导致部分农民失去土地。

为了对地方政府、失地农民进行经济补偿,通常情况下油田会拿出一部分原油给地方政府或农村集体所有的小炼油厂。

由此,我国地炼开始萌芽。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地炼企业得到迅速发展。

伴随着经济发展,我国成品油需求快速增长,国内成品油供应紧张。

地炼企业规模快速扩大,对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巨头形成了很好的补充。

九十年代末,经过清理整顿,大多数地炼企业炼油规模在30-50万吨/年,并且配套了热电、气分、聚丙烯等项目,具备了一定的综合加工能力,竞争力有所提高。

但原料供应不足、国家政策限制成为地炼企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内对重交沥青的需求旺盛,稠油供应充裕,且不受原油指标限制。

这是一个中石油、中石化不愿涉足的“微利”市场。

地炼企业抓住机遇,开始生产重交沥青。

由于技术不断改进,地炼企业逐渐形成了以加工重质高硫原油、燃料油为主,以延迟焦化装置和重油催化裂化为龙头的工艺路线,生产规模上升至100万吨/年以上。

中国造纸行业发展现状分析,5年来造纸行业营收首次下跌

中国造纸行业发展现状分析,5年来造纸行业营收首次下跌

中国造纸行业发展现状分析,5年来造纸行业营收首次下跌金融危机后,造纸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呈逐年递增态势,但是增长幅度波动较大;2018年,受供给侧改革、环保政策和下游需求的影响,造纸行业营收首次出现下跌。

2018年,我国规模以上造纸及纸制品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728亿元,同比下降9.7%;利润总额766.4亿元,同比下降25.49%。

分析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由于以下原因。

第一,从供给看,造纸行业在经历2016-2017年行业红利后,进入了新一轮产能投放周期;此外,2017年来自亚洲周边国家的原纸进口量大幅增加,全年总进口量增长至65万吨,其中在国内瓦楞纸价格高点的第四季度进口量就达到31万吨,受此影响国内纸价回落,影响2018年产品销售收入。

第二,从需求看,中美贸易战影响下,造纸行业的下游包装行业出口预期受影响,包装采购意愿低;与此同时,国内消费低迷,2018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低于10%,包装订单也受到影响。

现阶段造纸行业盈利水平正处于历史相对低位。

造纸行业最新一轮周期启动于2016年,2018年下半年受下游需求下滑超预期影响,造纸行业景气转折向下。

根据数据,2018年下半年造纸行业盈利收缩明显,行业单季度利润总额自2018Q3起出现同比负增长,2019Q1以来降幅收窄,2019Q2环比回暖。

2018年10月底起,文化纸渠道去库存造成纸价超跌,纸企收入端承压;成本端,尽管木浆价格相应快速回落,但由于原材料成本并未同步下降,纸企盈利自2018年10月底开始快速回落;直至2018年年底,低价浆带来的成本下降方才逐步体现于纸企成本端,同期纸价亦已企稳,此后纸企盈利稳步改善。

以太阳纸业、晨鸣纸业文化纸业务为例,由于纸价快速回落、原材料成本仍处于高位,二者文化纸毛利率自2018Q4出现大幅下滑;2019年以来,纸价企稳并于旺季顺利提涨,原材料方面低价浆逐步反映于纸企成本端,文化纸盈利相应于2019Q1触底,2019Q2环比显著回暖。

2016年中国LNG市场供需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

2016年中国LNG市场供需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

2016年中国LNG市场供需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一、供给或大幅增长从2015年的市场发展看,北美地区有超过1850万吨/年的LNG产能建设通过政府核准将开工建设。

在美国,切萨皮克能源公司2015年的表现在业内较有代表性。

一方面,其通过了科珀斯克里斯蒂项目两条LNG生产线和萨宾帕斯项目第五条LNG生产线的最终投资决定;另一方面,该公司多数出口产能已与销售和采购协议绑在一起,大部分按照亨利中心基准价购买天然气,在此基础上加价115%出售;同时还要支付3.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的固定费用,保障了公司的稳定收入。

在加拿大西海岸,一批LNG项目也在积极筹划中。

其中,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有条件通过了西北太平洋LNG项目的最终投资决定,正等待联邦政府的环境许可;Woodfibre LNG项目和加拿大LNG项目正积极争取当地居民对工程建设的支持,并寻求联邦政府的批准。

除北美地区外,其他国家和地区2015年计划新建的LNG产能相对较少,但仍有一定进展。

在东非,2015年没有新规划LNG项目获得最终投资决定,但由埃尼公司发起的Coral 浮式LNG项目与BP签署了LNG销售合作意向书。

在俄罗斯,尽管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暂停了其位于海参崴的LNG项目发展计划,但俄罗斯石油公司2015年12月与Alltech公司签署了伯朝拉河LNG项目合资协议,未来有望进一步增加LNG出口能力。

二、市场需求持续疲软一是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将继续影响LNG市场需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下调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3.6%,并警告称,全球经济存在继续下行风险。

高盛和花旗银行也表示,受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下滑等因素影响,未来数年内世界经济增长可能跌至2%。

二是低油价将导致燃油和燃气的互相替代。

部分日本电厂已表示,2016年将继续使用燃油替代LNG,降低全球范围内LNG的市场需求。

三是核能发展将影响LNG需求。

福岛核事故后,日本关停了全部核反应堆,且短时间内大量增加了LNG进口量保障能源供应。

石墨烯在节能环保行业前景浅析

石墨烯在节能环保行业前景浅析

石墨烯在节能环保行业前景浅析1环保行业发展概况1.1环保行业简介环保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产品开发、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

美国将之称为“环境产业”,日本称为“生态产业”或“生态商务”。

进入21世纪,全球环保产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成为支撑国家经济效益的重要力量,并正在成为许多国家改革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目标。

美国、欧盟以及日本的环保产业由于发展较早,为全球环保市场的主要力量。

1.2市场格局图1-1美日德在亚洲环保市场领域所占份额(%)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环保产业由于起步较早,已经基本趋于饱和,而像中国、印度等新型大国由于环保产业起步较晚,目前环保产业正处于飞速上升期,每年环保投入以及环保产业规模都在不断扩大。

发达国家正积极布局亚洲等地区的环保市场。

目前,美、日、德三国在亚洲环保市场的大气污染控制、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领域已占据较大份额,如图1-1所示。

1.2石墨烯在环保行业的应用石墨烯是最坚硬的材料之一,且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极佳的导电性等众多优异性能,使其在环保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及巨大的潜在市场价值。

1.2.1海水淡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吴恒安教授与诺奖得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安德烈·海姆教授课题组合作研究发现,氧化石墨烯薄膜具有精密快速筛选离子的性能。

研究表明,水环境中的氧化石墨烯薄膜与水相互作用后,形成约0.9纳米宽的毛细通道,允许直径小于0.9纳米的离子或分子快速通过,而直径大于0.9纳米的离子被完全阻隔。

该筛选效应不仅对离子尺寸要求非常精准,而且比传统的浓度扩散快上千倍,如图1-2所示。

研究人员称,如果通过机械手段进一步压缩薄膜中的毛细通道尺寸,将能高效率地过滤海水中的盐分。

这意味着制造一个在几分钟内即可将一杯海水淡化成饮用水的过滤装置。

图1-2石墨烯薄膜筛选小分子示意图1.2.2污水处理随着人口数量的几何增长、现代工业废水的乱排乱放、城市垃圾、农村农药喷洒等等,造成本来已是极少的淡水资源加剧短缺,无法为人所用。

东洋纺将开始生产100%源于植物的生物树脂

东洋纺将开始生产100%源于植物的生物树脂

25GREEN PACKAGING 国际资讯东洋纺将开始生产100%源于植物的生物树脂东洋纺公司将在其岩国事业所(日本山口县岩国市)生产由荷兰的生物初创企业Avantium 开发的、100%源于植物的聚乙烯呋喃酸酯聚合物(PEF)。

另外,东洋纺还将生产使用该PEF 的薄膜,与三井物产合作销售。

预定2017年开始提供样品。

该PEF 具有与聚酯(PET)接近的特性,并且在成型为薄膜及塑料瓶时气密性比PET 高。

对氧的气密性为PET 的10倍,对水蒸气的气密性为PET 的2倍。

该PEF 的制造方法是,使源于生物质的糖质原料制造的呋喃二羧酸(FDCA)与源自生物质的乙二醇进行聚合反应。

而PET 是使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进行聚合,大多使用源于石油的对苯二甲酸和源于生物质的乙二醇,因此并不是100%的生物树脂。

针对这一情况,Avantium 公司开发出了利用糖质原料高效生产拥有与对苯二甲酸类似构造的呋喃二羧酸的方法,实现了100%源于植物的PEF。

东洋纺已经开始生产生物质高熔点聚酰胺“Vyloamide”、非晶性聚乳酸树脂“Vyloecol”,以及部分使用生物质原料的包装薄膜“Bioprana”等生物树脂。

今后将通过制造新型PEF 来扩充生物树脂产品线。

国际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展示交易会以“节能环保、绿色驱动”为主题,紧密围绕“工业节能、工业环保、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节能减排领域,通过展览展示平台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节能环保重点技术、产品、装备和重点耗能污染行业的衔接,促进上下游企业间交流和行业间的协同耦合,实现工业与社会间生态链接系统层面节能减排潜力的全面释放。

展会同期将举办:2016年“第三届”中国节能环保产业高峰论坛,2016年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年会、理事会及针对能源高效和节能分级利用、节水与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与场地修复、工业固废与危险物处置、清洁技术和清洁能源、再制造和循环利用等领域的专题论坛,届时将邀请工业和信息化部、环保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和相关协学会及上下游关联产业权威人士深度分析解读“十三五”期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和全球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现状与趋势;为新常态下的中国工业节能、工业环保行业发展指明方向,为行业专业人士与政府机构、国际组织、科研单位及海内外企业提供一个优质的沟通交流的平台。

2016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2016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2016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冷链是为保持新鲜食品及冷冻食品品质,使其从生产到消费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配有专门设备的物流网络。

冷链主要应用在食品、农产品、医药和化工等领域,其中食品、农产品冷链占比最大。

相较普通物流,冷链优势突出。

成熟冷链物流涵盖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

成熟冷链流程是对整个生产、加工、储存、销售等过程都进行冷链处理,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四点:一是源头采用真空预冷技术和冰温预冷技术;二是在贮藏阶段采用自动冷库技术;三是冷藏运输采用冷藏车、铁路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配套使用的物流模式;四是运用信息技术建立电子虚拟果蔬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对农产品冷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控。

精准温控是冷链核心。

易腐食物对温度敏感度高,全程温度需保持在一定范围。

成熟的冷链体系有严格的温度带标准,以日本为例,按照《日本冷库法》规定,分为7等级温度带。

图表日本冷库存储商品的7等级温度带的划分资料来源:产研智库一、中国冷链物流现状分析1、我国冷链物流近年来不断发展。

非冷链运输耗费严重且运送货品安全性差,伴随基础设施不断建设完善,我国冷链迅速发展。

我国2008-2014年冷库储存容量复合增长率为35%,2015年冷链市场规模达1583亿元,预计到2020年冷链将达到3479亿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17.1%。

目前食品和农产品在冷链中占大部分,医药化工占比较小。

图表2014年冷库仓储容量复合增长率数据来源:产研智库商业模式逐渐显现,市场格局初定。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委员会的研究表明,国内冷链服务提供商主要有6种商业模式,分别是运输型、仓储型、城市配送型、综合型、交易型和供应链型。

目前该市场的竞争者可分为四类,分别为由传统物流企业转型,生产商自建自营的冷链部门,专业冷链服务商,国外冷链巨头联手国内企业设立的合资企业。

图表中国冷链物流主要商业模式资料来源:产研智库2、我国冷链腐损率较高,仍处于初级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中国环保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
2016年两会中央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将其培育成我国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

“十三五”期间,环保行业有望在政策的持续加码扶植下,延续高景气度。

同时,环保行业在发展速度上,则将取决于政策、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监管执法、PPP等创新模式的整体推进力度。

十三五”规划中,环保地位空前提升,带来投资需求大幅增长。

环保绿色美丽中国被纳入“十三五”6个重要目标任务、5大发展理念和2016年8大重点工作之中,100个重大工程及项目中环保占到16个,环保在“十三五”期间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水十条”、“大气十条”的细化落实及“土十条”的预期出台,“十三五”期间环保领域投资将大幅增长。

环保重要度空前提升
2014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9576亿元,同比增长6%,“十二五”期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有望达到5万亿元。

据环保部规划院测算,“十三五”全社会环保投资将达到17万亿元,是“十二五”的3倍以上;环保产业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重要支柱。

其中,部分资金来自于中央财政。

自2007年以来中央财政节能环保支出呈增长趋势,2015年1-11月中央财政节能环保支出达到3,692亿元,同比增加35%。

图表2006-2014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及增速
数据来源:环保部
一、黑臭水体形势严峻,加大整治势在必行
根据住建部和环保部联合公布的第一轮全国黑臭水体摸底排查结果,截至2016年2月16日,在全国295座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超过七成的城市排查出黑臭水体,已认定的黑
臭水体总数1,861个。

在排查上报的全部黑臭水体中,河流数量占比最高,达85.7%;而重度污染水体数量占比则达到33.5%。

从黑臭水体地域分布情况看,经济发达且水系更多的中东部地区的黑臭水体数量占比较大,中南区域和华东区域合计占比达71.0%。

分省份看,广东、安徽数量均超过200条,合计占总数的近1/4;
另外,江苏、河南、山东、湖南、湖北5省数量均在100条以上,合计占比约1/3。

图表不同类型水体及不同黑臭等级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住建部、环保部
图表部分省份已认定黑臭水体数量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住建部、环保部
图表分区域已认定黑臭水体数量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住建部、环保部
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提出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的黑臭水体治理总体目标。

同时,明确由住建部牵头,环保部、水利部、农业部等参与,共同完成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目标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图表黑臭水体治理时间表及路线图
资料来源:国务院
2015年9月,《黑臭水体治理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发布并开始广泛征求意见。

此外,财政部和环保部,已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列为PPP模式推广运用重点领域之一以及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范围,将在创新模式和资金方面倾斜支持。

2016年3月的《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则再次强调重拳治理水污染,作为水污染防治薄弱环节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有望获政策持续加码而加快推进。

图表政策逐步加码城市黑臭水体治理
资料来源:国务院
我国目前共有城市市辖区数926个,假设平均每个市辖区内的黑臭河流数量为10条,平均每条河道长2公里,每公里整治费用2,000万元(包括控源截污、污水厂建设、清淤疏浚、引水、生态修复等措施投入),以此粗略估算,“十三五”期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按市辖区计)黑臭水体治理市场规模约3,700亿元。

按照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目标,估算这部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投资需求将达约1,150亿元,并预计将于今明两年内集中释放出来。

此外,从资金投入来源方面,预计PPP、政府购买服务等将成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投入资金筹措的重要方式。

图表“十三五”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市场规模预测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二、污水厂提标改造:市场或加速爆发,膜技术迎来机遇
根据“水十条”对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的总体要求,2016年两会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16年要全面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政府在推动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方面的力度空前。

而在2015年11月,环保部便发布《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并启动意见征求程序,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实施准备条件。

新修订标准要求,敏感地区现有污水处理设施2018年1月1日起执行一级A标准,即2017年底前需完成提标改造。

图表城镇污水厂提标改造力度持续加大
资料来源:环保部
图表新标准大大收严污染物排放要求
资料来源:环保部
截至2016年6月底,全国设市城市、县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3,802座,日处理污水能力1.61亿立方米;其中,完成提标改造比例约30%,即70%的污水处理厂、约1.13亿立方
/日达不到一级A排放标准,需要提标。

暂不考虑新修订标准中的特别排放限值要求,假设以一级A作为统一改造标准,单位造价按750元/立方米估计,初步匡算剩余污水厂全部完成改造的投资需求约845亿元,市场潜力十分巨大。

同时,假设待改造污水厂处理能力中,敏感地区的占比为50%,对应提标改造市场规模为423亿,按提标时限要求,该部分市场需求将于2016、2017两年释放,若考虑改造工期,订单或将于2016年内集中爆发。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膜法水处理(MBR、CMF、SMF等)技术成熟度较高,具备出水水质好且效果稳定、占地省、自动化程度高等突出优点,市场认可度也在不断提升。

以膜生物反应器MBR为代表,近几年膜技术的应用加快并且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渗透率持续增加,2010-2013年,我国MBR污水处理能力从110万吨/日增至233万吨/日,达到翻番增长;同时,在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中的比重也由不足1%迅速增长至约1.6%。

典型MBR污水厂出水水质优于一级A标准
据报道,将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提高至地表水IV类标准,采用膜技术仅需增加吨水成本0.1元左右,一级A排放标准情况下,膜技术与传统三级处理在运行成本上的差距也缩小。

因此,随着新修订标准落地,一级A标准及特别排放限值的强制执行,膜技术有望成为市场的优先选择,迎来发展良机。

三、土壤修复:“土十条”渐行渐近
我国土壤污染问题形势严峻。

2014年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数据显示,全国土壤总超标率16.1%,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

无机污染物中,以五毒重金属(镉、汞、砷、铅、铬)以及铜、锌、镍等为主,其中镉污染最为严重,点位超标率达7.0%。

在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土壤受污染比例最高,点位超标率达19.4%。

总体而言,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

与严峻的土壤污染形势相对应,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在政策、技术、法律及标准体系等方面均较为薄弱;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商业模式以持续引导投入,土壤治理行业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土壤治理以试点示范项目为主,投入则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出资。

“十二五”期间,我国用于污染土壤修复的中央财政资金仅约300亿元,与土壤防治所需的万亿级别投入相比,资金缺口巨大,资金瓶颈制约着土壤治理行业的突破性发展。

图表我国土壤修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数据来源:中央财政部
在资金筹措方面,“土十条”相关编制单位建议提取10%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土壤污染治理。

如加上中央财政、社会资金投入,每年土壤防治投入可在1,500-2,000亿元;预计到2020年可筹措到1.1-1.4万亿元资金。

若土地出让收益建议最终被采纳,资金落实将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土壤污染防治所面临的资金严重短缺的问题,并将对土壤修复治理市场的加速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我国潜在修复市场空间巨大,根据环保部运用国际通行模型所作的预测,我国土壤修复市场带动的投资规模将超过5.7万亿。

预计随着“土十条”政策出台和推进,土壤修复市场发展将迎来拐点并持续加速。

参考美国土壤修复产业发展历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假设“十三五”期间,我国GDP名义增速年复合增长率保持8%,土壤修复投资占GDP的比重各年分别为0.05%、0.08%、0.12%、0.18%和0.25%,测算未来5年,我国土壤修复市场规模将达到6,257亿元,其中2016年的规模为371亿元。

图表2016-2020年我国土壤修复市场规模预测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