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豪:这两天看一本删减本的《本草纲目》,对于性味忽有所悟,甚感欣喜,本想写点东西,网上一搜,发现有专论,人家已经研究得很透了,所以,拿来主义,真接转了。性味归经是中药的根本理论,把性味归经搞明白了,所有的中药根本不用畏惧,怎么吃都不会犯大错,这等于是学了中医三分之一的东西了。此外还有辨症施治,辨症占三分之一,施治再占三分之一。中医看似难,可实际上,中医却又是最容易的。中医研究的是本体,易举一而反三,融合贯通,西医研究的是用,在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易犯治标不治本的毛病。)

西药治病讲究化学成分,中药不讲成分而是讲究药性,药性是根据实际疗效经过反复验证后归纳得来的,是从性质上对药物多种医疗作用的高度概括。具体来讲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和升降浮沉。

一四气

四气即寒、凉、温、热四种药性。温、热属于阳的性质,温的程度次于热;寒、凉属于阴的性质,凉的程度次于寒。笼统而言,凡能治疗寒凉证的药物则认为具有温热的性质;凡能治疗温热证的药物就具有寒凉的性质。比如说吃了黄连以后有下火的作用,就认定黄连是寒凉药。吃了干姜有温热的作用,就认定干姜是温热药。古人就是通过这种由实践到理论的方法认识药性的(因为这种方法正好和西药的研究方法相反)。可见寒凉和温热是两类相反性质的药物。寒凉药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温热药具有温中、助阳、散寒的作用。

二五味

五味即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味道。是通过人体的味觉器官辨别出来的,或是根据临床经验归纳出来的一种理论。

(1)辛:辛味药有发散、行气或润养的作用。比如说有发散外邪作用的解表药如麻黄、薄荷,治疗气机阻滞的药如木香、陈皮,以及部分有滋养作用的药如菟丝子等都是辛味。

(2)甘:甘味药滋补、和中、缓急的作用。比如说治疗虚证的滋补药如党参、熟地,缓急止痛的调和药如饴糖、甘草都是甘甜味。

此外,淡味药也附于甘味,具有渗湿利尿的做用,如茯苓、通草等淡而无味之品。

(3)酸:酸味药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一般治疗虚汗、虚泻、滑精的药物如山芋、五味子、五倍子都是酸味。

(4)苦:苦味药有泻火、燥湿、泻下的作用。一般清热的药如黄连,燥湿的药如苍术,降气平喘的药如苦杏仁都是苦味。

(5)咸:咸味药有软坚、散积、润下的作用。一般治疗积块的药如瓦楞子、海浮石,治疗大便干燥的药如芒硝都是咸味。

需要说明的是,开始这种五味是纯粹指味觉而言,后来随着中药理论的发展倒把具备这种作用的中药归属于这个味道,五味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药物作用的代表名词。

(英豪:需要注意的是,并非五味与效用完全一致,味有性状与性能之分,性状是指本来品尝起来的味道,性能是依药的功效而定的,所以,五味与效用的一致情况分三种:1、基本一致;2、只是说明性状;3、只是说明性能。如山楂,其功效可以开胃健脾,促进消化,活血化淤,而这种功效所对应的味应是甘,但一般山楂的性味写的是酸,这就是以性状来定其味的。)

任何一种药既有味,也有气,应该结合起来分析才是全面的。比说紫苏辛温,也就是说紫苏味属辛而气属温,辛可发散,温可治寒,综合起来就可以发散寒邪,所以能治疗风寒感冒;而薄荷辛凉,味属辛而气属凉,辛可发散,凉可治热,综合起来就可以发散热邪,所以可以治疗风热

感冒。一般来说性味相同的药作用也大致相同,性味不同的药功效也不一样。比如说如果你吃的药是苦味一般都有下火的作用;如果吃见甜味的,肯定不是下火的,可能是补养的药。可见药物的性能作用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当然,药物的作用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比如说颜色(如红的治血分病)、用药的部位(如枝杆可以治四肢病)、药物的质地(石类药的可以重镇)等。比较复杂这里就不多说了。

三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于机体后的四种趋向。升即上升,升提举陷,趋向于上;降即下降、降逆,趋向于下;浮即轻浮、发散,趋向于表;沉即沉降,下行、泻利,趋向于里。升浮类药物主向上、向外,有发汗、解表、祛风散邪、催吐等作用。沉降类药物主向下、向内,有降气、平肝潜阳、利尿渗湿、收敛止血等作用。

1.升降浮沉与病位、病势的关系

以病位而论凡病位在上、在表的病宜用升浮药,如外感表证用升浮药麻黄、薄荷散邪解表;病位在下的病宜用沉降药,如肠道结滞用沉降药大黄、芒硝泻下通便;病势上逆的病宜降不宜升,如胃气上逆呕吐用降逆药代赭石降逆止呕,肝阳上亢引起的高血压就需要沉降药重镇下降;病势下陷的病宜升不宜降,如久泻,脱肛,子宫下垂用升提药升麻、黄芪提升。

2、升降浮沉与药物气味的关系

一般味属辛、甘,气味温热的药物,多为升浮之品,凡味酸、苦、咸,气属寒凉的药物,多为沉降之品。

3、升降浮沉与药物质地轻重的关系

一般来讲质地轻的花、叶类药物大多升浮,如桑叶、银花、芥穗等。种子、果实、矿石、介壳等质重的药物多沉降,如苏子、磁石、石决明。但也有少数特殊者。

4、升降浮沉与炮制、配伍的关系

药物通过炮制加工可以使升降浮沉作用增强或转化。如酒炒则升,姜制则散,醋炒则收,盐炒则下。这就是药物加工炮制的原因。

升降浮沉还受配伍的影响,升浮药加入大量的沉降药中则随其下,沉降药加入大量升浮药中也可随其升。

三其他

1 药物的性质与剂量

性质平和无毒的药用量可以大一点;有毒剧烈的药物要严格控制剂量,而且使用时要从小量开始,逐渐增加,中病即止;一般药物质轻的用量要轻,质重的用量要重;芳香走散的药物用量轻,厚味滋腻药物用量重;苦寒甚的药物用量宜轻点,主要是怕刺激胃肠。

2病情、体质、年龄与剂量

病重用量宜大,病轻用量宜小;体壮用量可重,体虚用量宜轻;儿童、老人用量小于成人;五岁以下婴儿用成人剂量的四分之一;五、六岁以上儿童用成人剂量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3剂量换算

中药过去使用的剂量是旧制斤、两、钱。一斤=16两=160钱;现在是论克(g);如果要换算:一公斤=1000g;一两=33g;一钱=3.3g;一分=0.33g;一厘=0.033g;也有以个、条、枚、片计算的,如红枣3个、生姜3片等。

4归经

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的选择性作用,即对某经某脏有明显的作用,医生配药要根据病情进行选择。药物的归经可因配伍的不同而改变。所谓“药引子”是指起引导归经作用的药物,不同的经络有不同的引经药,习惯上以为生姜、大枣就是药引子是错误的。

5药物的毒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