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小儿肠套叠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儿急性肠套叠ppt课件

21
治疗方法
非手术疗法
Text
适应症:全身 情况良好,无明显脱水,无 明显腹胀者
方法:灌肠疗法治疗 一般采用空气或钡剂灌肠
Text
22
非手术疗法
空气灌肠
治疗方法
空气灌肠气体压力可为8.0~12.OkPa, (60~90mmHg),注入空气时,可 轻柔按摩腹部或者改变体位以利于套 叠复位。复位时可见套叠顶端逐渐向 结肠近端退缩。直至看到空气突然进 入回肠末端,即表示已复位,此时拔 出肛管即见患儿排出大量臭气,腹部 肿块消失,患儿一般情况好转。复位 后口服0.5~1.0g碳末,6~8小时后可 由粪便排出碳末,即表示复位完全成 功。
小儿急性肠套叠
1
目录
肠套叠
流行病学资料、疾病概述 病理生理、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鉴别诊断 治疗方法 疾病预防
2
流行病学资料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
肠套叠占肠梗阻的15%~20%。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 肠套叠多发生于婴幼儿,继发性肠套叠则多见于成人。绝大数肠套叠 是近端肠管向远端肠管内套入,逆性套叠较罕见,不及总例数的10%
23
治疗方法
非手术疗法
钡剂灌肠
凡复位标志Te不xt 清,肿物虽消而小肠内充
气不显著者,须辅以钡剂灌肠观察,钡 剂灌肠水压复位法一般可将装有20%钡 剂水溶液的吊瓶提高到离病儿水平体位 70~80cm的高度注入钡剂。在X线透视 下确定诊断后,再将吊瓶提至80~ 100cm处,使套叠慢慢复位。
注意:为了提高灌肠复位的疗效,有时可事先给阿托品 或脱苯 水巴者比应妥先钠输、 液水改合善氯一T醛般ex等情t 镇况静后剂,,再使行患 灌儿肠安。睡。已有
治疗方法
非手术疗法
Text
适应症:全身 情况良好,无明显脱水,无 明显腹胀者
方法:灌肠疗法治疗 一般采用空气或钡剂灌肠
Text
22
非手术疗法
空气灌肠
治疗方法
空气灌肠气体压力可为8.0~12.OkPa, (60~90mmHg),注入空气时,可 轻柔按摩腹部或者改变体位以利于套 叠复位。复位时可见套叠顶端逐渐向 结肠近端退缩。直至看到空气突然进 入回肠末端,即表示已复位,此时拔 出肛管即见患儿排出大量臭气,腹部 肿块消失,患儿一般情况好转。复位 后口服0.5~1.0g碳末,6~8小时后可 由粪便排出碳末,即表示复位完全成 功。
小儿急性肠套叠
1
目录
肠套叠
流行病学资料、疾病概述 病理生理、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鉴别诊断 治疗方法 疾病预防
2
流行病学资料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
肠套叠占肠梗阻的15%~20%。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 肠套叠多发生于婴幼儿,继发性肠套叠则多见于成人。绝大数肠套叠 是近端肠管向远端肠管内套入,逆性套叠较罕见,不及总例数的10%
23
治疗方法
非手术疗法
钡剂灌肠
凡复位标志Te不xt 清,肿物虽消而小肠内充
气不显著者,须辅以钡剂灌肠观察,钡 剂灌肠水压复位法一般可将装有20%钡 剂水溶液的吊瓶提高到离病儿水平体位 70~80cm的高度注入钡剂。在X线透视 下确定诊断后,再将吊瓶提至80~ 100cm处,使套叠慢慢复位。
注意:为了提高灌肠复位的疗效,有时可事先给阿托品 或脱苯 水巴者比应妥先钠输、 液水改合善氯一T醛般ex等情t 镇况静后剂,,再使行患 灌儿肠安。睡。已有
肠套叠疾病PPT演示课件

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情况,选 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 疗,以预防术后感染。
营养支持
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支持,促 进术后恢复。
早期活动
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 肠道蠕动和排气排便,预防术 后肠粘连和肠梗阻等并发症的
发生。
04
并发症与风险评估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害
肠梗阻
肠套叠导致肠道某段被压 缩,造成肠梗阻,可能引 发剧烈腹痛、呕吐、腹胀 等症状。
便。
腹部包块
右上腹或中上腹部可触 及腊肠样或香蕉样肿块
,有压痛。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可升高 ,提示感染或炎症。
便常规
可见红细胞和脓细胞,提示肠道出血 和感染。
影像学表现
01
02
03
腹部X线平片
可见肠管充气扩张,气液 平面呈“阶梯状”排列。
腹部B超
可见“同心圆”或“靶环 ”征,是肠套叠的典型超 声表现。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心理支持,患者可以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生活压力和挑战, 提高生活质量。
家属沟通技巧
倾听与理解
家属应积极倾听患者的感受和诉求,理解他们的情绪和需求,给予 关心和支持。
鼓励与安慰
家属应鼓励患者保持乐观心态,勇敢面对疾病和治疗过程,同时给 予安慰和关怀,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协助与参与
家属可以协助患者完成一些日常任务,如饮食调整、生活起居等,同 时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力量。
负担。
生活习惯改善
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规律作息、充足睡眠、适当运 动等,以增强身体免疫力,促进
康复。
心理支持重要性
缓解焦虑情绪
肠套叠患者常常因病情复杂、治疗周期长而产生焦虑情绪,心理 支持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营养支持
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支持,促 进术后恢复。
早期活动
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 肠道蠕动和排气排便,预防术 后肠粘连和肠梗阻等并发症的
发生。
04
并发症与风险评估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害
肠梗阻
肠套叠导致肠道某段被压 缩,造成肠梗阻,可能引 发剧烈腹痛、呕吐、腹胀 等症状。
便。
腹部包块
右上腹或中上腹部可触 及腊肠样或香蕉样肿块
,有压痛。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可升高 ,提示感染或炎症。
便常规
可见红细胞和脓细胞,提示肠道出血 和感染。
影像学表现
01
02
03
腹部X线平片
可见肠管充气扩张,气液 平面呈“阶梯状”排列。
腹部B超
可见“同心圆”或“靶环 ”征,是肠套叠的典型超 声表现。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心理支持,患者可以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生活压力和挑战, 提高生活质量。
家属沟通技巧
倾听与理解
家属应积极倾听患者的感受和诉求,理解他们的情绪和需求,给予 关心和支持。
鼓励与安慰
家属应鼓励患者保持乐观心态,勇敢面对疾病和治疗过程,同时给 予安慰和关怀,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协助与参与
家属可以协助患者完成一些日常任务,如饮食调整、生活起居等,同 时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力量。
负担。
生活习惯改善
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规律作息、充足睡眠、适当运 动等,以增强身体免疫力,促进
康复。
心理支持重要性
缓解焦虑情绪
肠套叠患者常常因病情复杂、治疗周期长而产生焦虑情绪,心理 支持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完整版肠套叠.ppt

..分割..
25
并发症
急性肠套叠未能及时处理则导致嵌顿肠管坏死、穿孔、急性 弥漫性腹膜炎,病儿可并发脱水、电解质失衡和中毒性休克等。
..分割..
26
实验室检查
急性肠套叠时,粪便检查可见暗红色黏液血便,镜下以红细 胞为主;慢性肠套叠,大便隐血试验可呈阳性反应。
..分割..
27
其他辅助检查
1.肛门指诊 为本病的常规检查。可见指套染血或排出血便, 个别肠套叠严重时套入顶点可达直肠,此时直肠指检可扪及子 宫颈样肿块。
..分割..
7
病因
此外婴幼儿的食物性质突然改变,食物过敏、腹泻等,都可能 成为肠套叠的促发因素。新生儿回盲部系膜常不固定,一般要 在生后数年内才逐渐固定附着于后腹壁;因系膜过长、松弛, 致使回盲部游动过大,是该部位肠套叠发病的主要解剖因素。
2.肿瘤 是成人肠套叠最常见的原因。肠道的息肉、平滑肌瘤、 脂肪瘤、纤维瘤及癌肿等,均可引起继发性肠套叠。这是因为 回盲部或其他肠段如有肿瘤存在,常会导致肠蠕动失常,而成 为引起套叠的诱套点。
..分割..
10
病因
Cooperman报道阑尾切除术后残端套叠多在术后2周发生,也有 至术后6年出现症状者,对创伤或腹部手术后发生肠套叠的原 因尚不清楚,推测可能与肠壁血肿、水肿、粘连,肠道功能紊 乱,电解质失衡,肠腔内置管及慢性肠扩张、肠吻合口对位不 良有关。腹部创伤和手术后多为小肠型套叠。
4.其他原因 肠道炎症引起肠蠕动紊乱,主要有局限性回肠炎、 非特异性回盲部溃疡、急性回盲瓣炎、急慢性阑尾炎等,此外 肠结核、菌痢性或伤寒性溃疡者可引起肠套叠。
..分割..
8
病因
Felix分析1214例肠套叠,小肠套叠668例,其中383例(57%)为肿 瘤,116例(30%)为恶性;结肠套叠546例中379例(69.4%)为肿瘤, 其中261例(69%)为恶性。Nagomey统计2/3结肠套叠和1/3小肠 套叠为癌肿,后者70%为转移癌。小肠套叠以绒毛状腺瘤、脂 肪瘤、平滑肌瘤和各种息肉包括Pentzjeghers综合征等良性病变 为多见。十二指肠良性肿瘤引起套叠较为罕见。Orenstein曾报 道1例绒毛状腺瘤致十二指肠空肠套叠并发胰腺炎,Jennings亦 报道过1例脂肪瘤引起十二指肠套叠。
肠套叠PPT课件

关于B超下水压灌肠和透视下空气灌肠, 既是诊断方法又是治疗手段, 确 诊率均为100% ,其操作相对复杂, 且与单纯B超检查结果无显著差异, 不 宜被直接使用。
精品课件
15
鉴别诊断
1. 细菌性痢疾 2. 蛔虫肠梗阻 3. 过敏性紫癜 4. 直肠脱垂 5. 其他
精品课件
16
细菌性痢疾
多见于婴儿,起病急骤,有恶心、呕吐和不剧 烈的腹痛,同时粪便带血,其特点是多见于夏 天,提问升高较快,在早期即可达到39℃,大 便次数频繁,含有大量粘液及脓血,粪便检查 见到脓细胞成堆和细菌培养阳性即可确诊。偶 尔菌痢可引起肠套叠,这两种疾病可同时存在 或肠套叠继发与菌痢之后。
精品课件
4
病理分型
精品课件
5
类型
回盲型:回盲瓣是肠套叠的头部,带领回肠末端进入升结肠、盲肠,
阑尾也随着翻入结肠内。
回结型:回肠从距回盲瓣几厘米到数十厘米处起,套入回肠最末一
段,穿过回盲瓣进入结肠,盲肠和阑尾一般并不套入。
回回结型:回肠先套入远端回肠内,然后整个再套入结肠内,形成
一种回回结型复套。
肠套叠
intussusception 小儿外科
精品课件
1
概述
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好发年龄:常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尤其
4-10个月婴儿最多见 好发季节:春、秋两季 男孩相对于女孩多见
精品课件
2
定义
肠管的一部分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套 入临近肠腔内的一种肠梗阻。
精品课件
3
发病原因
肠套叠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婴幼儿肠套叠几乎均为原 发性。原发性肠套叠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 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病毒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回盲部集合淋巴结增大: 不少学者认为小儿肠套叠与病毒感染有关,有人认为在 原发性肠套叠的肠段及其附近找不到明显的器质性原 因,这与肠道病毒感染的特点相吻合。 ②饮食规律改变和刺激:婴幼儿期为肠蠕动规律处于较 大变化时期,饮食规律改变或添加辅食不当,易发生肠蠕 动紊乱而引起肠套叠。 ③局部解剖因素:婴幼儿回盲部易激惹,发生肠套叠。 继发性肠套叠是指肠壁或肠腔内器质性疾病变牵带肠 壁而引起的肠套叠,发病率约2% ~5%。
精品课件
15
鉴别诊断
1. 细菌性痢疾 2. 蛔虫肠梗阻 3. 过敏性紫癜 4. 直肠脱垂 5. 其他
精品课件
16
细菌性痢疾
多见于婴儿,起病急骤,有恶心、呕吐和不剧 烈的腹痛,同时粪便带血,其特点是多见于夏 天,提问升高较快,在早期即可达到39℃,大 便次数频繁,含有大量粘液及脓血,粪便检查 见到脓细胞成堆和细菌培养阳性即可确诊。偶 尔菌痢可引起肠套叠,这两种疾病可同时存在 或肠套叠继发与菌痢之后。
精品课件
4
病理分型
精品课件
5
类型
回盲型:回盲瓣是肠套叠的头部,带领回肠末端进入升结肠、盲肠,
阑尾也随着翻入结肠内。
回结型:回肠从距回盲瓣几厘米到数十厘米处起,套入回肠最末一
段,穿过回盲瓣进入结肠,盲肠和阑尾一般并不套入。
回回结型:回肠先套入远端回肠内,然后整个再套入结肠内,形成
一种回回结型复套。
肠套叠
intussusception 小儿外科
精品课件
1
概述
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好发年龄:常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尤其
4-10个月婴儿最多见 好发季节:春、秋两季 男孩相对于女孩多见
精品课件
2
定义
肠管的一部分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套 入临近肠腔内的一种肠梗阻。
精品课件
3
发病原因
肠套叠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婴幼儿肠套叠几乎均为原 发性。原发性肠套叠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 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病毒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回盲部集合淋巴结增大: 不少学者认为小儿肠套叠与病毒感染有关,有人认为在 原发性肠套叠的肠段及其附近找不到明显的器质性原 因,这与肠道病毒感染的特点相吻合。 ②饮食规律改变和刺激:婴幼儿期为肠蠕动规律处于较 大变化时期,饮食规律改变或添加辅食不当,易发生肠蠕 动紊乱而引起肠套叠。 ③局部解剖因素:婴幼儿回盲部易激惹,发生肠套叠。 继发性肠套叠是指肠壁或肠腔内器质性疾病变牵带肠 壁而引起的肠套叠,发病率约2% ~5%。
肠套叠intussusception儿科学精品课件

肠套叠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肠道蠕动节律紊乱、肠道发育异常、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
03
肠套叠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01
02
03
04
腹痛
肠套叠患儿常出现突然的剧烈 腹痛,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
哭闹,难以安抚。
呕吐
腹痛发作后不久,患儿可能出 现呕吐,初为乳汁或食物残渣
,后可含胆汁。
血便
约85%的患儿在发病后6-12 小时出现血便,呈红色果酱样
复发风险
长期影响
肠套叠有一定的复发风险,家长需密切关 注宝宝的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及时治疗和恢复良好的患儿一般不会留下 长期影响,但也有少数患儿可能出现肠道 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等问题。
THANK YOU
。
腹部肿块
部分患儿在右上腹肋缘下可触 及腊肠样肿块,质地中等偏硬
。
诊断方法
腹部超声
腹部超声是诊断肠套叠的首选 方法,可发现套叠部位及肿块
。
X线检查
腹部X线平片可见到肠梗阻或肠 穿孔的征象,但确诊率较低。
空气灌肠
空气灌肠是肠套叠的常用诊断 方法,通过向肠道内注入空气 ,观察套叠部位及肿块。
剖腹探查
对于诊断困难的患儿,剖腹探 查是一种直接的诊断方法,可
肠套叠的分类
原发性肠套叠
肠套叠的原因不明,可能与肠道蠕动 节律紊乱有关。
继发性肠套叠
由于肠道存在器质性病变,如肠息肉 、肠肿瘤等,导致肠套叠的发生。
肠套叠的流行病学
发病率
肠套叠在婴幼儿中的发病率较高, 约为1.5%-5%。
季节分布
肠套叠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分布。
年龄分布
肠套叠主要发生于2岁以下的儿童, 其中6-12个月为发病高峰期。
03
肠套叠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01
02
03
04
腹痛
肠套叠患儿常出现突然的剧烈 腹痛,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
哭闹,难以安抚。
呕吐
腹痛发作后不久,患儿可能出 现呕吐,初为乳汁或食物残渣
,后可含胆汁。
血便
约85%的患儿在发病后6-12 小时出现血便,呈红色果酱样
复发风险
长期影响
肠套叠有一定的复发风险,家长需密切关 注宝宝的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及时治疗和恢复良好的患儿一般不会留下 长期影响,但也有少数患儿可能出现肠道 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等问题。
THANK YOU
。
腹部肿块
部分患儿在右上腹肋缘下可触 及腊肠样肿块,质地中等偏硬
。
诊断方法
腹部超声
腹部超声是诊断肠套叠的首选 方法,可发现套叠部位及肿块
。
X线检查
腹部X线平片可见到肠梗阻或肠 穿孔的征象,但确诊率较低。
空气灌肠
空气灌肠是肠套叠的常用诊断 方法,通过向肠道内注入空气 ,观察套叠部位及肿块。
剖腹探查
对于诊断困难的患儿,剖腹探 查是一种直接的诊断方法,可
肠套叠的分类
原发性肠套叠
肠套叠的原因不明,可能与肠道蠕动 节律紊乱有关。
继发性肠套叠
由于肠道存在器质性病变,如肠息肉 、肠肿瘤等,导致肠套叠的发生。
肠套叠的流行病学
发病率
肠套叠在婴幼儿中的发病率较高, 约为1.5%-5%。
季节分布
肠套叠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分布。
年龄分布
肠套叠主要发生于2岁以下的儿童, 其中6-12个月为发病高峰期。
小儿肠套叠病情观察剖析课件

患儿年龄
年龄越小,预后越差,因为小婴儿的 病情可能较轻,容易漏诊,延误治疗 时机。
复发预防及处理措施
预防复发
对于确诊为肠套叠的患儿,应积极寻找病因并进行治疗,以 预防复发。
复发后处理
若肠套叠复发,应根据病情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同时 积极处理并发症。
疾病科普及教育
提高认识
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肠 套叠的认识,了解其常见症状和
总结词
中医治疗小儿肠套叠有一定的疗效。
详细描述
中医治疗小儿肠套叠主要采用中药汤剂、针灸等方法,这些方法在缓解症状、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等方 面有一定的疗效。但是中医治疗也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需要家长密 切配合,按时给患儿服药。
06
相关研究进展
最新研究成果分享
诊断准确性提高
将一定量的生理盐水或5%碳酸氢钠溶液灌 入患儿肠道,以软化套头,促进套头自行 复位。
静脉输液
为防止患儿出现脱水,需进行静脉输液, 补充体液和电解质。
抗生素治疗
饮食调整
对于继发感染的患儿,需使用抗生素进行 治疗。
在患儿治疗期间,应适当控制饮食,避免 过度进食,以减轻肠道负担。
饮食及生活指导
饮食调整
在患儿治疗期间,应给予清淡 、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高脂、 高纤维、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
肠套叠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 饮食改变、感染、肠蠕动节律紊乱等 因素有关。
发病机制
当肠道受到某些刺激时,会导致肠蠕 动紊乱,从而导致肠套叠的发生。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
根据患儿的症状和体征,结合腹部超声、空气灌肠等检查,可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
小儿肠套叠ppt课件

2、密切观察患儿腹痛、呕吐及腹部包块情况。 成功复位后患儿可表现为安静入睡、呕吐消失、不再哭闹,如患儿再次 出现烦躁、哭闹等症状,及时通知医生,防止复套。
3、饮食指导:复位成功10小时候可实验性给水,患儿无呕吐可进少量流 食,而后进低纤维易消化饮食,如进食后再发生呕吐,立即暂停饮食、 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再行决定何时给予患儿饮食。
肪环绕的靶样分层肿块。 随套入肠段的延伸从肠壁的增厚,出现特征性的层状结构:外筒在cT
:
影像上表现为较簿的膜状结构,中筒为较厚的软组织密度层,越靠近 套叠颈部越厚,这 一 现象是由于肠壁翻转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和套 人部肠管的轴向蠕动加压所致;内筒多较中筒薄。
学习交流PPT
13
非手术治疗
我科目前采用空气 灌肠复位法,成功 率达95%以上。
阵发性腹痛(哭闹)、呕吐、便血 、 腊肠样肿块。
一个或两个症状均要考虑该病,三个可确诊。
学习交流PPT
10
诊断
2.辅助检查:
B超:在其横断面上呈大环套小环的特征,即“同心圆征”。表现为:外圆为均
匀的低回声环带(系鞘部的肠壁回声),外圆内又有一个小低回声环带,形成内圆。
内外圆之间为高回声环。
而在纵断面上侧呈“假肾征”。
学习交流PPT
16
谢谢大家 !
祝各位同事工作顺利!
学习交流PPT
17
空气灌肠:指由肛门注入气体,在X线透视下观察,如有肠套叠可见到杯口阴
影,并能清楚看到套叠头,同时可进行复位治疗。
价值:空气灌肠既可作诊断也可治疗用,准确率达95%--98%,复位率达90%以上, 操作设备比较简单,技术也容易掌握,价值好大。
学习交流PPT
12
诊断
2.辅助检查:
3、饮食指导:复位成功10小时候可实验性给水,患儿无呕吐可进少量流 食,而后进低纤维易消化饮食,如进食后再发生呕吐,立即暂停饮食、 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再行决定何时给予患儿饮食。
肪环绕的靶样分层肿块。 随套入肠段的延伸从肠壁的增厚,出现特征性的层状结构:外筒在cT
:
影像上表现为较簿的膜状结构,中筒为较厚的软组织密度层,越靠近 套叠颈部越厚,这 一 现象是由于肠壁翻转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和套 人部肠管的轴向蠕动加压所致;内筒多较中筒薄。
学习交流PPT
13
非手术治疗
我科目前采用空气 灌肠复位法,成功 率达95%以上。
阵发性腹痛(哭闹)、呕吐、便血 、 腊肠样肿块。
一个或两个症状均要考虑该病,三个可确诊。
学习交流PPT
10
诊断
2.辅助检查:
B超:在其横断面上呈大环套小环的特征,即“同心圆征”。表现为:外圆为均
匀的低回声环带(系鞘部的肠壁回声),外圆内又有一个小低回声环带,形成内圆。
内外圆之间为高回声环。
而在纵断面上侧呈“假肾征”。
学习交流PPT
16
谢谢大家 !
祝各位同事工作顺利!
学习交流PPT
17
空气灌肠:指由肛门注入气体,在X线透视下观察,如有肠套叠可见到杯口阴
影,并能清楚看到套叠头,同时可进行复位治疗。
价值:空气灌肠既可作诊断也可治疗用,准确率达95%--98%,复位率达90%以上, 操作设备比较简单,技术也容易掌握,价值好大。
学习交流PPT
12
诊断
2.辅助检查:
小儿急性肠套叠PPT课件

静脉回流受阻
扩张
粘膜细胞分泌粘液
与血液及
粪质混合
果酱样胶冻状排出。进一步
发展,导致肠坏死。
7
小肠型、回盲型、回结型、结肠型、复杂型或复套型、多发型
分型
8
临床表现
小儿肠套叠分为婴儿肠套
叠和儿童肠套叠。 阵发性哭闹不安 突然出 现有规律的哭闹,持续约 10~20分钟,伴有手足乱 动、面色苍白、拒食、痛 苦表现,间歇5~10分钟, 如此反复发作。 呕吐 初为奶汁及乳块, 9 后转为胆汁样物,1 ~ 2
27
空气灌肠复位方法
28
29
30
31
32
33
复位成功标志
拔出气囊肛管后排出大量臭气、粘液血便和黄色
粪水。 病儿安静,不再阵发性哭闹及呕吐。 腹部平软,触不到原有包块。必要时行B超检查。 碳剂试验:口服0.5-1g活性碳,于6-8小时后排 便时出现。
高热,有腹泻,病情进展较快,脱水休克 18
鉴别诊断
3、过敏性紫癜(腹型) 四型:皮肤型、关节型、腹型、肾型 共同点:陈发性腹痛,呕吐,腹泻或血便,
有时右下腹可触及肿块。
区别点:年龄较大儿童多见。新鲜出血性
皮疹,膝及踝关节肿痛,部分病例可有血 尿。
25%腹型紫癜可伴发肠套叠。
19
鉴别诊断
4、美克尔憩室出血 区别点:突发性出血,便血量多,暗红色或
鲜红色,无腹部肿块,无腹痛或腹痛较轻。
美克尔憩室可诱发肠套叠,较难鉴别。
20
鉴别诊断
5、蛔虫性肠梗阻
区别点: 多见于幼儿及儿童,即1岁以上
年龄不同
有呕吐或排蛔虫病史 包块位置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