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合集下载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

第二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 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 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所遵循的根本方法。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 到发展问题上就是发展观。发展观是关于 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 法和根本观点,决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 体战略和基本模式,对经济社会发展实践 具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 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发展和协调发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 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强调 科学发展观坚持把社会主义物质文 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从 展,强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 要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 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和人的全面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 调,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发展看成联系的整体。 展。
第三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 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 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 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体现了我们党 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 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总体布局出发,着眼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我们全 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对 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 意义,因而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 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发展观的大反思!!!
1987年,联合国世界与环境发展委员会发表了一份报告 《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范文5篇)

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范文5篇)

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范文5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1)论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姓名学院学号摘要: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这一重要论断是对于科学发展观理论地位的明确阐述,也是对今后长期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有力号召。

关键词:十八大科学发展观现实矛盾和谐社会必然性正文: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胜利召开。

2012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第91周年。

91载艰苦卓绝,91载荣耀辉煌。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

32000多个平凡但伟大的日子,承载了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党的十八大召开,将谱写了壮丽辉煌的历史新篇章!大会听取两人和审议中共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报告,审议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审议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中共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其中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中,大会审议并一致通过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决定这一修正案自通过之日起生效。

大会认为,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和伟大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和伟大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和伟大意义、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和着力点,并就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出了战略部署。

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引向深入,最重要的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下大气力抓好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把科学发展观的精神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一、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定位,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只有思想和理论上的清醒,才有政治上的坚定、行动上的自觉。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定位,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方式,养成按照科学发展观作决策、定政策、拟措施、抓落实的良好习惯,真正使科学发展观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把科学发展观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来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实践上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也在理论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在这个理论体系中,科学发展观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深刻把握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而增添的新内容,因此是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点。

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能孤立地进行。

只有把科学发展观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来认识,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科学发展观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对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的重大意义,从而站在党的理论建设的高度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底蕴,而且也具有大跨度的历史考量。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

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这符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

2、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3、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4、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在实践中显示了科学理论的强大真理力量。

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征程上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从揭示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看科学发展观乃全世界遵循之“世界观”从改造主观世界的思想武器看科学发展观乃人人应确立之世界观从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看科学发展观是人类共享的先进文化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

它不仅代表我党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而且代表中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同时完全具有世界性,是全人类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政治、文化的互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实施“文化强国”战略。

对内重在“文化强民”,事实证明,只有坚强“内部”才能辐射“外部”;对外要在向世界积极推出“科学发展观”这一代表人类文化前进方向的先进文化,迎应全球化条件下“西方文化”的挑战。

当前和今后,我们要高调向世界推出科学发展观这一人类先进的文化价值理念,切实让科学发展观成为人类共享的先进文化,引导全人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世界观,从而促进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大文明”的协调发展,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整体和谐,促进人类文明迈向新的台阶。

当代中国发展观的历史嬗变及现实启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思考

当代中国发展观的历史嬗变及现实启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思考
增 长 无 发 展 ”, 无 发 展 的 增 长 ”, 至 是 “ 性 “ 甚 恶
值 , 目光主要集 中在 “ 上 , 把 物” 并把 国民生产 总 值及人均国民收入 的增长作 为衡 量社会发展 的 基本尺度 , 似乎只要实现 了经济增长 , 会财 富 社
就 会 增 加 , 社会 只 要 财 富 增 加 了 , 而 其政 治 的 民
阶段 。
入 思 考 , 人 们 关 于 社 会 发 展 的 根 本 观 点 和 根 是
本看法 , 是指 导 人们 观 察 、 考 、 决 重 大发 展 思 解
问题 并 自觉 进 行 发 展 实 践 的 基 本 原 则 。发 展 观 具体包含三个 主要方 面 的内容 : 展认识 论 、 发 发 展 方 法 论 和 发 展 价 值 观 。 在 现 阶 段 对 发 展 观 的 演 变 历 程 进 行 历 史 回 顾 , 社 会 发 展 理 论 的 得 对
发 展 , 而 出 现 了社 会 关 系 的物 化 和 人 的异 化 。 从
1 2 变革 阶段 : 2 . 从 o世 纪 6 o年 代末 至 7 0年代 末 的 “ 会 变 革 型 ” 展 观 社 发
1 1 孕 育 阶 段 :0世 纪 4 . 2 O年 代 中期 至 6 O年 代
中期 的 “ 济 增 长 型 ” 展 观 经 发
与失进行哲学反 思 , 以此 为借鉴 , 并 为我 国社会
“ 经济增长型 ” 发展观 的诞生 源 自于全球 经
主义现代化 建设 提 供 一 种有 益 的启 示 , 疑具 无
的增长 ” 的尴尬 局 面。这种极 端 功利性 的经 济 发展理论所 带来 的沉 重灾难 , 引起 了诸 多学 者
主、 文化 的发 展 、 困 的消除 、 等 的扩大 和社 贫 平 会 的进步等其他 的一切均可 达成。这种 单线 发 展观所导致 的结果 就是 人 与社会 的片 面 、 畸形

试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实践意义

试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实践意义

2010年第3期(总第75期)边疆经济与文化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 URENo 1312010General 1No 175B I A N J I A N G J I N G J I Y U W EN HUA29 【构建和谐社会】试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实践意义叶耀淞,赵兴太(郑州大学教育学院,郑州450001)摘 要: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执政理念的创新,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发展,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加深。

只有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实质,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意义,才能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这对于解决我们当前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推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内涵;以人为本;实践意义中图分类号:D 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5409(2010)0320029202收稿日期:2009211209作者简介:叶耀淞(1981),男,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赵兴太(1949),男,河南汝州人,教授,从事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准确领会其科学内涵和实质,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为此,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应从三个角度出发理解。

1.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题从哲学角度来说,发展是指事物的一种运动状态,但又不是事物的一般运动状态,本质上是指事物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新事物不断代替旧事物的辩证的运动过程。

而在人类社会中发展是必然的状态和永恒的主题,也是硬道理;对于我们来讲,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东在 《 十大 关 系》 《 论 、关于 正确 处理 人 民内部 矛 盾的 问题 》等文 献 中 , 阐述 了要 充 分调 动一 切积 极 因素 , 要 正确 处 理好 各 种矛 盾 ,要协 调好 发 展 中的各 方面 关 系 , 统筹 兼顾 好 各个 领域 的发 展 , 自己的工业 要 走
收稿 日期 :0 5—1 20 2—1 2
作者筒介: 刘军 (9 8一)男 , 16 。 湖南宁远人 , 韶关学 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系副教授 , 中师范 大学政治学研究 院博 士研 究生 , 华 主要从 事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 发展 理论研究 。
1 8
维普资讯
具 体论 及 。
我们 全 面建设 小 康社会 以及构 建 社会 主义和谐 社会
的发展 实践 具有 重大 而深 远 的意 义 。


科 学发 展观 是对 马 克思 主 义发 展观 继承 和
中 国共 产党 在 取得 政权 后 ,一直 把依 靠 全 国人
创 新 的集 中体 现
民 , 快改 变 经济 文化 的落后 面貌 , 尽 实现 经济 社会 又
义 的必然 灭亡 和 共产 主义 的必 然胜 利 ,所要 关 注 的
展观 , 促进 经济 社会 和人 的全 面 发 展 , 强调按 照统 筹
城 乡发展 、 统筹 区域 发展 、 统筹 经 济社 会 发展 、 统筹 人与 自然 和谐 发展 、统 筹 国 内发 展 和对 外 开放 的要
是 如 何通 过社 会 制度 的变 革来 促进 人 的 自由全 面发
殊 性 的有机 统 一 。邓 小平认 为 中国不 仅必须 走 向现 代化 , 而且 必须 走 出一 条社 会 主义 现代 化道 路来 。 中

科学发展观重大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重大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指导意义是什么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既继承前人,凝结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心血,又勇于创新,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1.新认识,新境界,新飞跃———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人类社会诞生以来,就有了关于经济社会生活发展的一般观点和看法。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发展观才真正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善于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党。

新中国成立后,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在探索和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作了不懈努力,形成了一系列极为丰富的关于发展的思想。

早在建国初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提出了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问题。

1956年,毛泽东同志发表的《论十大关系》,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篇之作。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发展理念,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治党治国的重大方略,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认真研究和回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扩展理论视野,不断作出理论概括,形成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发展观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关于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的重大创新。加快现代化建设,
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
求真正落实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当前,举国上下掀起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
观的热潮。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实践
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
切需要,我认为科学发展观有以下意义:
1.科学发展观意味着: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指出:“未来社会是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
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基本 “原则的社会形式”。显而易见,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即自由个性社会是马克思追求的理想社会。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就是要使个人从种种束缚中
解放出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地发展。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具体指的是:个人自身中自然潜
力的充分发挥;个人生理和心理的完善;个人需要的相对全面和丰富;相对丰富全面而又深
刻的感觉;精神道德观念和自我意识的全面性;个性的自由发挥。人的全面发展意味着人的
个性的丰富性和能力的多样性,它使人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中能应付自如,显示出自觉、
自愿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从而达到自由个性。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马克思追求的理想的人
类生存状态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的结果,而在共产主义实现之前,只能是漫长过程中一个
接续一个的发展阶段,且都是在不断趋向最终目标的。达致最终目标以前,全面发展的内容、
全面发展的水平和我们对于全面发展的认识都是需要随着时代的演进而不断延展、丰富和提
高的。全面发展的个人是历史的产物,是历史的生成,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开放过
程。
2.科学发展观意味着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贯申于科学发展观的始终和各个方面,是社
会主义实践的出发点和归结点,也是其内在的本质和不竭的动力。“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
展观的基本原则,是马克思理论本身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人的世界之所以成
为人的世界和人之所以成为人的一条根本原则。“以人为本”,不仅是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
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而且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它特别强调尊重人、依靠
人、为了人;要求人们在分析、思考和解决一切问题时从合乎人的发展的角度出发,关注人的
生活世界、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命运,树立起人的自主意识并同时承担责任。“以人为本”
这个原则有着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据,也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的现代诉求和现代体现。
正是挖掘、发扬了马克思的价值观,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现实发展进程和趋势的客观要求。
新的科学发展观从片面强调物质财富积累的发展观中跳出来,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的新的
科学发展观,从而赋予了新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属性,实现了社会主义发展观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历史性超越。
3.科学发展观意味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的发展意味着:单纯靠经济发展速度远远不够。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惠
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
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宏伟目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
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指导思想,更加生动明确的指出了不是仅仅发展
经济,而是前民协调的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
现经济发展的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是指发展在不同领域、不同方面、不同要素之间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协调主要是指发展速度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协调,发展的速
度、改革的力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之间的协调,以及存在于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
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之间的协调。发展。科学的发展观不是预支
明天,而是储备明天。
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源于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而环境问题的出现,又是因人口、
资源与环境关系的失调引起的。由于地球资源的承载力是有限的,这就使人类无限发展的需
求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存在尖锐的矛盾,使人口的过度增长一方面对自然资源构成了威胁,
造成限量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枯竭,可再生资源失去再生能力,形成对环境系统的破坏,使其失
去平衡;另一方面,人口密度的增加,生产消费规模的扩大,又会使人类所产生的废物量不断
增加,当其超过环境容量时,就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环境质量。所以,人口、资源、环境之间
密切相关,它们的发展是否协调,是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是多方面的,它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
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对为谁发展,靠谁发展这样的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阐
明了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终极目的,这是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谋发展、促发展、实现
发展问题上一种根本的价值取向和根本的工作路线的一种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也是加强党
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是提高党的执政
能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种迫切的需要。
我们只有牢固的树立和认真的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够提高、把握和驾驭全局的能力,
正确的认识和妥当的处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问题,谋划好经济社会发展
全局,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