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中短篇小说集

合集下载

巴尔扎克的作品对中国影响

巴尔扎克的作品对中国影响

[键入文字]
巴尔扎克的作品对中国影响
巴尔扎克作品对中国影响
巴尔扎克的作品在中国已经流传了七、八十年。

最早出现在中国文坛的是1915 年商务印书馆出的巴尔扎克短篇集《哀吹录》,收有四个短篇《猎者斐里朴》、《耶稣显灵》、《红楼冤狱》和《上将夫人》,由著名的早期翻译家林纾(林琴南)与陈家麟用文言意译,虽然文字很生动,情节也吻合原作,但删节不少。

《哀吹录》出版后的第二年,即1917 年,周瘦鹃译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在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在“法兰西之部”里,收有巴尔扎克的短篇《男儿死耳》,虽然亦是用文言文翻译,但比林纾的翻译更为信达,而且编有巴尔扎克小传,为我国读者第一次介绍了这位法国大作家的生平及创作简况,并且较公允。

巴尔扎克像
五四以后,巴尔扎克的作品渐渐地丰富起来,特别到了三十年代,《世界文库》不但译载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而且在第八期上由穆木天翻译了他的《小于人间喜剧总序》,还有几幅巴尔扎克的画像。

巴尔扎克的作品集也在1936 年第一次出版,是蒋怀青译的《巴尔扎克短篇小说》,收有八篇短篇小说,王任叔写了前言《巴尔扎克》,并附有《巴尔扎克重要作品目录》,还把《人间喜剧》中六个场景的中、外名称作了介绍。

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的是《欧也妮·葛朗台》,1936 年由穆木天翻译,当时文章《欧也尼·葛朗代》。

客观地说,解放前翻译的巴尔扎克的译作品并不算多,但翻译的论述巴尔扎克的文章却为数不少,西蒙、法郎土、圣·佩甫、显克维支等著名人物的论述都介绍翻译成了中文。

还出现了中国文人对巴尔扎克的评述,有的还相当有份量。

解放后,尤其五十年代,曾有计划地介绍过外国文学。

巴尔扎克一些重要作品,如
1。

法国现实主义之父——巴尔扎克

法国现实主义之父——巴尔扎克

一、人物形象分析 1、高老头
高老头是一个具有浓厚封建宗教观念的商业 资产者的典型。
他是父爱的化身,父爱的基督,他的父爱是 病态和畸形的。高老头爱女儿是十分真诚的, 但只懂得用金钱培养女儿对父亲的爱,用金钱 维系父女之间的感情使她们成为自私自利的拜 金主义者,使自己成为拜金主义的牺牲品。
A. 《高老头》主题讲解
对其及作品的评价
•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是 一位具有浓厚浪漫情调的伟大作家。
• 一边因奢华的生活而负债累累,一边以崇高深刻 的思想创作出博大精深的文学巨著。
• 泰纳在其著名的《巴尔扎克论》中写道:“巴尔 扎克和莎士比亚、圣西门三人形成了我们所知道 的关于人性的最丰富的文献馆。
《人间喜剧》就是一部封建贵族的没落衰亡史 和一部资产阶级的罪恶发迹史。恩格斯指出:巴 尔扎克“不得不违反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 他看到了他心爱的贵族们灭亡的必然性,从而把 他们描写成不配有更好命运的人;他在当时唯一 能找到未来的真正的人的地方看到了这样的 人,——这一切我认为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 之一,是老巴尔扎克最重大的特点之一。”
《高老头》
主题讲解 拉斯蒂涅形象分析 艺术特征
《高老头》
(一)基本情节
小说以1819年底至1820初波旁王朝时期为背景 高老头的家庭悲剧 拉斯蒂涅的堕落史 鲍赛昂夫人的命运 伏脱冷的故事
A. 《高老头》主题讲解
伏盖公寓:高老头、伏脱冷、伏盖太太、米 旭诺和波阿莱、泰伊凡小姐
拉斯蒂涅
上流社会:新贵雷斯多伯爵夫人和纽沁根夫 人、鲍赛昂子爵夫人、阿瞿达和洛希斐特 小姐
• 巴尔扎克立意要“完成一部描写19世纪法国的 作品”,要把“作品联系起来,调整成为一篇 完整的历史,其中每一章都是一部小说,每一 部小说都描写一个时代”,要用小说来进行社 会研究。他在《〈人间喜剧〉序言》(1842) 中声称:“法国社会将要作历史家,我只能当 他的书记,编制恶习和德行的清单、搜集情欲 的主要事实、刻划性格、选择社会上的重要事 件、结合几个性质相同的性格的特点揉成典型 人物,这样也许可以写出许多历史家忘记了写 的那部分历史,就是说风俗史。”提出了必须 遵守“严格摹写现实”和细节真实可信的原则。

巴尔扎克_人间喜剧_的艺术特色

巴尔扎克_人间喜剧_的艺术特色

天府新论2006年6月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艺术特色李 菡 [摘要]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小说《人间喜剧》,淋漓尽致地揭露批判当时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幕。

作品在艺术上颇有成就:善于细节描写,达到精细入微,生动逼真;成功塑造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

人物形象生动、丰满,具有个性;服从各种人物生活和思考所必须遵循的逻辑。

作品具有巨大的艺术力量,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最高峰。

[关键词]巴尔扎克;批判现实主义;典型人物塑造;细节描写;哲理思考 [中图分类号]I 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633(2006)6月-224-2[作者单位]李菡,四川师范大学基础部 四川成都 610061(一)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人和代表作家。

他一生辛勤创作的《人间喜剧》共包括96部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分为“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三个部分。

被恩格斯誉为是一部“伟大的作品”,称赞巴尔扎克“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小说是社会的缩影。

《人间喜剧》正是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代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

巴尔扎克说“我企图写出整个社会的历史”,“拿破仑用刀来完成的事,我要用笔来完成”,他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这正如丹纳所说,巴尔扎克“让小说承担了它不能承担的重量”,《人间喜剧》简直就像一套百科全书。

巴尔扎克用那枝饱蘸着墨水的鹅翎笔,无情地挑开了当时法国社会头上“自由、平等、博爱”的美丽帷幕,既展现了这幕布后面的花天酒地,纸醉金迷,又揭露了种种阴谋与欺诈,眼泪与鲜血,呻吟与罪恶。

人间“喜”剧,这是一个多么富于讽刺意味的绝妙标题啊!(二)巴尔扎克的小说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最高峰。

他的小说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细节的真实对作品的逼真性有着极重要的作用。

巴尔扎克曾说:“小说在细节上不是真实的,它就毫无足取了。

”精细入微、生动逼真的环境描写,是巴尔扎克小说的一个重要特色。

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

然而对于巴尔扎克而言,这一阶段意义最重大的事件是他完成了《人间喜剧》的宏伟规划。他决定将自己的所有作品系列化。起初,他将这个庞大的作品框架命名为《社会研究》,后因受但丁《神曲》(原名直译为《神圣喜剧》)的影响改为《人间喜剧》,下设“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三个部分。巴尔扎克想把人世间的一切纷争角逐、悲欢离合喻为人生大舞台上的一个个场景,一幕幕悲喜剧。
1841年末,巴尔扎克和出版商正式签订了16卷本《人间喜剧》的出版合同。他早年的所有作品都被汇编于其中,构成一个井然有序的整体。
1842—1850年从1842年开始,巴尔扎克的创作进入第三阶段,即系统出版《人间喜剧》的阶段。他一边修订、汇编旧作,一边不断补充新作。反映庄园经济解体的《农民》是本阶段的重要成果。人间喜剧以每年三至四卷的速度出版。至1846年9月,16卷本已经出齐。1846年秋至1847年春,他又发表两部长篇《贝姨》和《邦斯舅舅》,这两部作品补编为《人间喜剧》第十七卷,于1848年出版。至此,一部由90余部小说构成的《人间喜剧》已经基本完成。
巴尔扎克对现实主义文学最大的贡献在于他对典型人物形象和社会风俗的细致刻画,并表达人物性格在社会环境中的变化和发展。他以“编年史的方式”描写逐年描绘上升中的资产阶级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他所创造的人物高老头、葛朗台、高布赛克、拉斯蒂涅、吕西安、贝姨、伏托冷等等几乎已经成为文学史不同类型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样板形象,对以后的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人物虽然都很典型,却并不如狄更斯所塑造的人物一样僵化,而是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显示▼隐藏▲受影响于司各特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Honoré de Balzac,1799年5月20日-1850年8月18日),法国19世纪著名作家,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最高者之一。他创作的《人间喜剧》(Comédie Humaine)共91部小说,写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是人类文学史上罕见的文学丰碑,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巴尔扎克是谁

巴尔扎克是谁

巴尔扎克是谁巴尔扎克因为巨大的成就而被人们称为是现代小说之父,在他的一生中曾经创作了许多的作品,而且有许多都成为历史上不朽的巨著。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巴尔扎克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巴尔扎克的简介奥诺雷·德·巴尔扎克,法国小说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

生于法国中部图尔城一个中产者家庭,1816年入法律学校学习,毕业后不顾父母反对,毅然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但第一部作品五幕诗体悲剧《克伦威尔》却完全失败。

而后他与人合作从事滑稽小说和神怪小说的创作,曾一度弃文从商和经营企业,出版名著丛书等,均告失败。

商业和企业上的失败使他债台高筑,拖累终身,但为他日后创作打下了厚实的生活基础。

1829年,巴尔扎克发表长篇小说《朱安党人》,标志着一个伟大的文学家的诞生。

1831年出版的《驴皮记》使他声名大震。

他要使自己成为文学事业上的拿破仑,在30至40年代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大量作品,一生创作甚丰,写出了91部小说,合称《人间喜剧》。

《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同时也奠定了他作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的地位。

巴尔扎克也是拿破仑的热烈崇拜者。

他要使自己成为文学事业上的拿破仑。

由于早期的债务和写作的艰辛,终因劳累过度在1850年8月17日夜与世长辞。

巴尔扎克与老太太的故事巴尔扎克与老太太之间的故事是发生在他成名之后,有一次他正在从事创作,可是突然有一位老太太找上门来,手中还拿着一个非常旧的本子,可以看出这是非常久远的一个小孩子的作业本。

老太太希望巴尔扎克可以帮他看看这个孩子的作业到底怎么样,是不是以后可以有着非常的成就。

巴尔扎克在看完作业本之后又仔细的询问了老太太这个孩子和她是否是亲人或者亲戚的关系,老太太摇头表示否认。

在这种情况下巴尔扎克说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这个孩子字迹非常的潦草,可以看出他根本就没有用心,所以这样不用心的人以后一定也不会有所成就。

可是老太太看了他一眼后轻轻的说,“可是你已经成为一代小说家了啊!”巴尔扎克这才知道这是自己的作业本,而这位老太太正是巴尔扎克的老师。

外国文学常识(欧美)

外国文学常识(欧美)

巴尔扎克,法国19 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世界文学界的伟人,现实主义大师。

主要作品为《人间喜剧》(90多部小说之总称)包括《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贝姨》、《邦斯舅舅》等。

是世界文学中规模最宏伟的创作之一,也是人类思维劳动最辉煌的成果之一。

马克思称它"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奠泊桑,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著有300 篇短篇和长篇小说,代表作有《羊脂球》、《俊友》等,课文收有《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

流传剧本37 部,长诗两首,十四行诗154 首,悲剧有《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喜剧有《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等,历史剧有《理查二世》、《亨利四世》等。

马克思称之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左拉自然主义创始人。

代表作有《小酒店》《萌芽》《金钱》等。

其主要小说结编为《卢贡-马卡尔家族》。

《萌芽》在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成功地塑造了革命无产者移象。

契诃夫,19 世纪末期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和著名的剧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套中人》、《变色龙》、《哀伤》、《苦恼》、《万卡》等,剧本《万尼亚舅舅》、《伊凡诺夫》、《海鸥》、《樱桃园》等。

高尔基,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前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奠基人。

著有《高尔基全集》69 卷。

其中著名的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母亲》是他的代表作。

马克·吐温,美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晚年著有《败坏了赫德莱保的人》。

欧·亨利,美国短篇小说家,著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的藤叶》等。

被誊为 "美国生活幽默的百科全书"。

巴尔扎克与人间喜剧课件

巴尔扎克与人间喜剧课件
3.《人间喜剧》的社会历史内容是什么?
4.分析拉斯蒂涅的形象。
巴尔扎克与人间喜剧
巴尔扎克是法国以及世界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文 学的主要代表作家。马克思和恩格斯给予巴尔扎克很高的 评价,认为《人间喜剧》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是现实主义 的最伟大胜利之一”。
巴尔扎克与人间喜剧
巴尔扎克与《人间喜剧》
巴尔扎克是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之一。他和俄国的托尔斯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把这一 文学流派的创作推向了高峰。他的《人 间喜剧》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巴尔扎克与人间喜剧
3.《人间喜剧》的社会历史内容p126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 1、描绘了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到
1848年欧洲革命这近半个世纪法国社会 的历史画卷。
2、描写了贵族阶级的衰亡史、资产 阶级的发家史,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 金钱罪恶,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理想的探 索和对共和主义者的赞赏。
巴尔扎克与人间喜剧
4、《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
《人间喜剧》为人类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 丰富的经验。
第一,在宏大的社会背景上成功地塑造了 一系列具有高度典型意义和鲜明个性的贵 族和资产者的形象。
第二,描写了为典型人物性格所需要的典 型环境。
第三,细节描写细致精确,无不真实可信。 这是构成典型环境,展示人物典型性格和 艺术真实必不可少的条件。
巴尔扎克与人间喜剧
9.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的形象
鲍赛昂子爵夫人是法国王政复辟时期显赫的名门贵妇。 巴尔扎克以同情的笔触描写了这个被时代抛弃的贵夫 人。资产阶级的金钱使她的情人离她而去,使她和她 所属的贵族阶级的辉煌成为历史。 伏脱冷是个强盗头子、在逃的苦役犯。他一方面是社 会罪恶的揭露者,另一方面也是社会罪恶的制造者。 在《人间喜剧》中他多次出现。在《高老头》中,他 还处在“在野”的地位,后来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当 权者,大资产阶级的鹰犬。

巴尔扎克介绍及作品

巴尔扎克介绍及作品

2、串联方法:“人物再现法” 和“分类整理法”
(1)、“人物再现法”
• 人物再现手法是巴尔扎克的一大创造,也是他的人物塑造的一大特色。 人物再现有多种形式: 一是小说人物在不同作品中反复出现,一些重要人物往往出现过 二三十次,在多部小说中反映他们的不同经历,最后构成这个人物的 完整形象。这是一种主要的再现手法。 二是通过小说人物的叙述,说明小说所发生的事在社会上屡见不 鲜,而这些事例都散见于其他小说之中,作者把人物和事件都一一排 列出来。 三是并列出同一阶层人物的代表,或把小说人物的性格作一对比, 而这些人物都是在不同的小说中出现的。
知名作品
巴尔扎克翻译大家——傅雷
傅雷(1908-1966), 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上海人。1927年冬赴法留学,
专攻美术理论和艺术批评。 1931年秋返回祖国,
1932年与表妹朱梅傅结婚。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 “文化大革命”中,傅雷遭到 “四人帮”的残酷迫害,于1966年9月3日, 和夫人一起含冤自杀。1979年平反昭雪。
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
一生奋斗 写就万象人间 ——巴尔扎克
现实主义的第一代宗师----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是个中等身材的人,体格魁梧,双 肩开阔,晚年有点肥胖。他的颈脖健壮、厚 实,白皙有如女性,是他值得骄傲的地方。 头发又黑又粗,粗得像马的鬃毛;那双眼睛 像一对黑宝石那样闪闪发光——那是驯狮者 的眼睛,这种眼睛能透过房屋的墙壁看见里 面发生的一切,能透过人的肌体,洞察人的 肺腑,像阅读一本打开的书。他的整个仪表 显示出一个劳苦不息的西西弗斯的形象。
三、创作上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
第一:面对现实,忠于真实。 第二:对生活素材典型化,塑造出不朽的典型人物 第三:工笔描画环境,为塑造典型人物提供典型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尔扎克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早已确定无疑了,这主要是由他的长篇小说取得的伟大成就所奠定的。

但是,纵观他的创作,不能不看到他的中篇和短篇小说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组成了他的鸿篇巨制《人间喜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中不少是翘楚之作,堪称世纪中短篇小说中的精品。

巴尔扎克的中短篇小说已经包含了他的长篇小说的基本内容,可以说这是他的创作的一个缩影。

正如他的长篇小说给法国文学注入了新鲜血液那样,他的中短篇小说也给这个法国的这一文学样式注入了新内容。

首先,巴尔扎克在中短篇小说中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社会的黑暗面。

反映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在以往的短篇故事中已屡见不鲜,可是,像巴尔扎克那样入木三分地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在短篇小说史上则是由他开始。

令人惊叹的是,巴尔扎克在1830年已清醒得认识到金钱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巨大作用。

在他的中短篇小说中,金钱的作用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描绘。

《戈布塞克》的主人公说:“金钱是你们当今社会的决定因素,金钱代表人间的一切力量。

”这是一针见血的断语。

戈布塞克宣称:“我毫不费力就控制了社会,而社会却丝毫不能左右我。

”资产者主宰了复辟王朝的经济命脉,进而控制了复辟王朝的权力机构,这是当时历史发展的本质现象,巴尔扎克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出来。

此外,这个短篇小说描写的雷斯托伯爵夫妇在财产上引起的**,也是日益频繁出现的社会现象。

《长寿药水》描写堂璜为了争夺财产不惜扼死父亲,这一幕令人惊心动魄。

《红房子旅馆》描写银行家靠谋财害命发家;资产阶级的每个毛孔本来就充满了血腥气,他们的财富是建立在残酷榨取劳动者的剩余价值的基础之上的,无异于谋财害命。

这篇小说被认为是《人间喜剧》中“安置得最好的基石之一”。

《法西诺卡纳》描绘的是对金钱的追逐,小说主人公在人生的搏斗中败北。

但他的失败是由于对金钱的贪婪追求造成的,因为黄金的光彩久而久之损害了他的视力,终于导致他失明,他被情妇骗走了钱财。

《皮埃尔格拉苏》则是犀利地讽刺了大腹便便的资产者的愚蠢无知,他们对绘画一窍不通,却附庸风雅,以致被狡猾的画商欺骗,把赝品当做真迹,白白耗费了数以十万计的金钱。

主人公格拉苏由于艳羡资产者的财产,甘愿去娶一个丑陋的姑娘做妻子,他的选择暴露了灵魂的丑恶卑劣。

这是一出金钱婚姻的小小闹剧。

《家族复仇》描写了科西嘉岛民固有的一种陋习:一旦两家结仇,便世代沿袭下去,斗个你死我活。

梅里美的著名中篇《高龙八》就写的是家族复仇,他在小说中塑造了一个嫉恶如仇、泼辣倔强的女性。

似乎是同样的题材,到了巴尔扎克笔下,却具有了不同的意义。

巴尔扎克看到,家族复仇乃是封建制度的残余,它是残忍的,同资产阶级法律相抵触,人们有理由反对这种封建意识。

然而,作为这种意识的维护者的巴尔托洛梅奥并非一个可恶的人物。

在某种意义上,他也是受害者。

他的女儿接受了资产阶级思想的熏陶,坚决对这种意识进行了挑战。

巴尔托洛梅奥没想到,她会因为生活无着,贫病交加而死。

对她的死,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更大的罪恶在于社会方面:一对年轻人即使有反抗封建意识的勇气,可是没有金钱作为后盾,最后仍然以悲剧告终。

巴尔扎克的观察极为深刻:金钱的力量早已超过了旧传统的作用,它更能置人于死地。

法国文学中只有巴尔扎克从这个角度去处理这个题材,从而写出了一幕动人的悲剧。

如此执著于描写金钱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的作用,又如此力透纸背地写出了人与人的金钱关系,不能不说,这些中短篇确实不同凡响,显示出巴尔扎克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见解,使他凌驾于一般小说家之上,成为中短篇小说大师。

同样,巴尔扎克也毫不留情地批判贵族。

《大望楼》中的梅雷伯爵为了惩罚妻子,砌起一道墙,把她禁闭起来,活活饿死她,这个情节生动地刻画出一个残酷无情的贵族形象。

《萨拉金》暴露了18世纪摧残人性的意大利风俗:阉割少年,让他日后男扮女装出现在舞台上,而一手制造这种现象的红衣大主教却依仗权力,把内心痛苦不堪的藏比内拉当中私有财产来霸占,他的保护是一种极为自私的占有欲。

《长寿药水》了的堂璜保留了传说中的荒淫无耻的大贵族特点。

《戈布塞克》中的伯爵夫人为了情人而挥霍掉自己的财产,转而觊觎丈夫那一份,她千方百计把丈夫与世人隔绝开来,根本不考虑丈夫的死活。

这是一个堕落的贵妇形象。

在巴尔扎克笔下,贵族已不再是叱咤风云、不可一世的人物了,而死垂死、没落的阶级,他们的地位正日益为发出铜臭味的资产者所取代。

巴尔扎克描写贵族的角度已不同于以往的小说家,他是以高屋建瓴的姿态来描写贵族不可逆转的灭亡命运的。

不过,巴尔扎克对法国大革命仍然抱有偏见和错误看法,从《恐怖时期的一段插曲》可以看到他对处决路易十六的反对态度。

巴尔扎克并非只有揭露和批判,而没有赞美和褒奖。

在他赞颂的人物中,最令人感兴趣的是下层人民。

《无神论者望弥撒》着意刻画了一个挑水夫,他为了支持一个穷苦的医科大学生学习,不惜把自己存了一辈子、为了买一马和一只水桶的积蓄慷慨地拿出来,而且像一个忠仆那样照顾这个年轻人的起居。

他的牺牲精神显示了劳动者的优秀品格。

《海滨惨剧》描写了一个嫉恶如仇的渔民,他为了家族的尊严,不愿意让堕落的儿子在街头示众而亲手处决了这个不孝之子。

这篇酷似梅里美的《马特奥法尔戈纳》。

不过,《海滨惨剧》中的渔民似乎更有理由处死儿子:他的儿子偷盗成性,是个孬种,处死他是为民除害;而《马特奥法尔戈纳》中的山民只因儿子出卖了一个强盗便处死他,未免太过于严厉。

巴尔扎克还描写了这个渔民处死儿子以后的疯癫状态,写出了这个人物仍然有亲子之爱,进一步描绘了他的纯洁心灵,颇有独到之处。

在文学史上,迄今为止,对下层人物的歌颂在短篇小说中并不多见。

狄德罗的《两个朋友》歌颂了两个平民的友情,是一篇力作,但这样的作品几乎是凤毛麟角。

因此,巴尔扎克能在下层人物身上看到优秀品质,加以讴歌,确实难能可贵。

另外,《刽子手》歌颂了西班牙人民抗击拿破仑入侵的英勇斗争事迹。

《泽马尔卡斯》写的是复辟王朝和七月王朝时期怀才不遇的一代青年,泽马尔卡斯是他们的代表。

他一再被人利用,最后穷困潦倒,郁闷而死。

利用他做工具的政客有着梯也尔的影子,狡猾卑鄙,言而无信,并没有什么才干,却飞黄腾达,历经社会变迁而立于不败之地。

这个庸才同马尔卡斯相比照,更衬托出后者的悲剧命运。

这是一篇政治小说,它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小资产阶级青年前途渺茫、无所作为的状况。

它写于巴尔扎克试图涉足政界、遭到失败之后,反映了巴尔扎克对七月王朝政治局面的失望态度。

《费拉居斯》在巴尔扎克的中篇小说里是题材颇为特殊的一个。

在这篇描写工会领袖的小说中,可以看到巴尔扎克对当时的下层社会的关注程度。

他对秘密团体藐视当时社会的法律表示了赞赏,他对下层人物因贫穷而犯下过失,便受到社会严厉惩罚,在社会上无立足之地的状况,表示了同情;他对这些外貌粗鄙、言语裡俗的人物内心充满深厚柔和的情感,对能为自己所爱的对象献身的高尚情操,表示了赞美。

巴尔扎克是一个思想家。

他并不满足于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描绘,他还力图洞悉造成这些社会现象的内在原因,挖掘出生活的哲理。

他的小说往往由于具有某种哲理性而不同于他人的作品。

《人间喜剧》中有不少关于绘画与音乐题材的小说,反映了巴尔扎克在艺术方面深湛的知识。

《不为人知的杰作》就结合了狄德罗关于绘画的精辟见解,而又有所发挥,最后将作者自己的艺术观点上升为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艺术的任务不在于摹写自然,而在于再现自然。

”同时,巴尔扎克又十分注重形式,认为应把美与形式联系起来,指出要“经过长期的搏斗”,才能抓住形式。

全篇的立意在于抨击企图找到“绝对美”的艺术家,他讽刺了这类艺术家的努力是徒劳的,不切实际的。

巴尔扎克针砭的是只追求形式美而不顾内容,或者将两者割裂开来的艺术家。

有时,巴尔扎克的“哲理”其实是对人物心理的一种解剖和挖掘。

《红房子旅馆》中的法国青年普罗塞佩马尼昂由于有过谋财害命的念头而悔恨不已,认为自己确实有罪,良心极为不安,无法宽解。

杀人犯泰伊番也因此而精神受到刺激,始终有负罪感。

《长寿药水》中的堂璜头脑中的杀父之恋,在巴尔扎克看来是社会中的常见现象。

他认为盼望亲人早死,以便夺得遗产的念头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

至于《海滨惨剧》、《刽子手》,则探索了亲属观念对人的头脑所起的巨大作用。

这两篇小说的主人公即使一时能做出超乎常人的行动,但是到头来依然免不了陷入精神危机之中。

巴尔扎克列入“哲理研究”中的小说不同于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哲理小说,后者的哲理小说近乎预言式的小说,它们通过滑稽的形式,貌似童话的内容,拨不开合理的社会现象的迷雾,让人们认清眼前的现实。

而巴尔扎克的小说或直接探索人生哲理(多为长篇),或者探求人的精神心理现象的特点,已迥异于以往的哲理小说。

即令没有列入“哲理研究”的小说,有的也包含了作家深邃的思索。

例如,有的评论家就认为《萨拉金》是“《人间喜剧》中最奇特的故事之一,最复杂的故事之一,也许时能最好地阐明巴尔扎克的心理学最隐蔽的某些领域的故事之一”。

这就是小说涉及的雌雄莫辩的问题而言的。

结构主义批评家罗兰巴特曾对此作过深入分析。

《沙漠里的爱情》也是一篇能令人无穷回味的隽永之作。

作者显然以人兽的爱情来映衬人与人之间冰水般的冷漠关系。

总之,巴尔扎克扩宽了中短篇小说的内涵,扩大了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的范围,这是他对中短篇小说的一大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