蠕形螨睑缘炎诊治的探索参考幻灯片共38页文档
蠕形螨感染与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相关研究

蠕形螨感染与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相关研究摘要:近年来,蠕形螨感染引起的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发病率日益增加。
寄生于眼部的蠕形螨会直接损害患者的睑板腺,其携带的大量病原微生物会造成睑板腺酯变性,引发MGD。
主要表现为眼睛干涩、眼痒、异物感、眼部分泌物增多等,临床中多通过光学显微镜或共焦显微镜观察患者睫毛根部螨虫感染情况以明确诊断。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MGD的危险因素、致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整理,旨在为蠕形螨感染引起MGD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睑板腺功能障碍;蠕形螨;眼表疾病引言:蠕形螨是一种寄生虫,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目前已知的可寄生于人体的有两种,即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
研究表明,蠕形螨与许多难治性睑缘炎有关,除螨治疗能够明显缓解睑缘炎的症状并减轻体征。
目前,多数研究关注的是蠕形螨感染与前部睑缘炎之间的关系,而对蠕形螨感染与后部睑缘炎之间的关系关注较少,后部睑缘炎主要表现为睑板腺功能障碍 (MGD) 。
针对蠕形螨感染的睑缘炎的治疗相对简单,尚未形成系统化的治疗方案。
本研究主要分析蠕形螨感染与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相关内容。
1.MGD的危险因素MGD发病的常见因素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包括先天性睑板腺数目减少或开口移位、睑缘炎、眼表微生物感染等,还包括自身免疫性因素如雄激素缺乏、玫瑰痤疮等。
长期应用抗组胺或抗抑郁药、局部滴用眼液等亦会诱发MGD。
外部因素多为饮食不当与用眼过度,如喜食油腻、甜食的饮食习惯,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等。
2.蠕形螨感染相关的MGD发病机制MGD 发病机制复杂,是多因素导致的疾病,目前认为,蠕形螨感染引起 MGD 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以下 3 种。
(1)直接损伤及物理性损伤:毛囊蠕形螨以角质蛋白为食,并可吞食毛囊上皮细胞,使毛囊扩张,睫毛脱落。
皮脂蠕形螨以脂肪细胞、皮脂腺分泌物为食,使腺体萎缩或缺失,睑脂的量大幅度减少,进而影响泪液的稳定性。
【优秀文档推荐下载】蠕形螨病

“凡大医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孙思邈以下为本文具体内容:蠕形螨病一概述蠕形螨,又称毛囊虫,毛囊螨,寄生于多种哺乳动物,包括人的毛囊和皮脂腺,是一种永久性寄生螨。
寄生在人体的蠕形螨有两种,一种是毛囊蠕形螨,寄生在毛囊;一种是皮脂腺蠕形螨,寄生在皮质腺,两种蠕形螨可在同一个人身上寄生。
这种人蠕形螨俗称毛囊虫,寄生在人体的毛囊虫引起的慢性炎症叫蠕形螨病,临床表现为面部,背部等皮脂溢出部位的红斑,丘疹,脓疱,结痂,脱屑。
二病因人蠕形螨虫体分长短两种,毛囊蠕形螨长,皮脂蠕形螨短。
蠕形螨常寄生在皮脂腺发达的部位,多见于鼻部,颊部等,严重者可侵及眼睑,口周甚至全面部。
少数可侵及头皮,肩,胸,背部。
毛囊螨寄生在毛囊深处,皮脂螨寄生在皮质腺。
三临床表现人蠕形螨常寄居在正常人的毛囊和皮脂腺内,一般没有症状。
如宿主的皮脂分泌增多或寄生的虫体多,使皮脂腺肿胀增生,加之虫体的代谢产物和死虫崩解物的刺激,可使局部产生炎症反应,有时再继发细菌感染,使炎症反应加重。
初发时局部皮肤轻度潮红,以后红斑逐渐明显,持久不退,由鼻尖蔓延至鼻翼,额,面颊,甚至扩展到胸,背,头皮等处,在红斑上逐渐出现丘疹,脓疱,结痂,脱屑。
日久,鼻部皮肤逐渐增厚,毛囊口扩张,毛细血管扩张,形成持久性红斑,临床表现为寻常痤疮或酒渣鼻的表现。
有的病例鼻部皮肤正常,仅口周或口角出现红斑,丘疹,脱屑。
个别人可出现眼睑炎或头皮脱屑的现象。
临床上,蠕形螨病有七种类型:酒渣鼻型,痤疮型,脓疱型,色素沉着型,糠疹型,花斑癣型,粟粒脓疱型。
四检查1.临床皮肤检查:面部的皮肤以及鼻周可见红色丘疹,以及酒渣鼻样和痤疮样皮疹,如毛囊损害、红斑、脓疱、脱屑。
2.病理学检查:皮肤角化过度,可见到皮脂堆积,可伴有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合并感。
宁夏地区睑缘炎患者感染蠕形螨的调查分析

宁夏地区睑缘炎患者感染蠕形螨的调查分析摘要】目的:了解睑缘炎患者眼睑人体蠕形螨感染情况,及眼部蠕形螨感染存在的可能相关因素,为蠕形螨性睑缘炎患者的诊疗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睑缘炎患者150例及其他眼痒患者150例,将睑缘炎患者分作睑缘炎组,将其它眼痒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使用普通显微镜检查和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对上述患者的病例进行研究分析,从而为蠕形螨性睑缘炎患者的诊疗提供依据。
结果:在使用了普通显微镜检查的睑缘炎患者当中检查出有蠕形螨感染的病例有121例,对照组的患者0例;使用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的患者当中有蠕形螨感染的病例有147例,对照组的患者0例。
结论:蠕形螨感染是睑缘炎的重要致病因素,而且共聚焦显微镜检查较普通显微镜检查结果更加准确。
【关键词】睑缘炎;蠕形螨感染;眼痒;宁夏地区【中图分类号】R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0-0132-02眼睑缘炎,又称睑缘炎(blepharitis),是睑缘的一种慢性炎症。
导致睑缘表面,睫毛[1],毛囊及其腺组织表现出亚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可以由脂溢性皮肤炎、细菌或局部的过敏反应导致。
根据疾病的不同的临床症状表现,可以将睑缘炎分为三类:眦角性睑缘炎、溃疡性睑缘炎和鳞屑性睑缘炎。
出现睑缘炎的患者,经过及时的治疗疾病可以得到较好的治疗和控制,如果不进行及时检查和治疗,不仅会导致明显的眼部症状之外,还可能造成眼睫毛脱落、慢性泪囊炎等并发症。
现就对睑缘炎患者的病因进行调查眼你就分析,探讨睑缘炎与蠕形螨感染之间的联系,并将数据结果进行如下的简要的叙述: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收集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睑缘炎患者150例及其他眼痒患者150例,尝试对其蠕形螨感染率与其他伴眼痒等症状的眼表疾病患者蠕形螨感染率对比分析,了解蠕形螨感染是否为睑缘炎的重要致病因素,并通过对蠕形螨感染患者基本特征的分析,为蠕形螨性睑缘炎患者的诊疗提供依据。
强脉冲光治疗蠕形螨睑缘炎相关性干眼症

87
强脉冲光治疗蠕形螨睑缘炎相关性干眼症
王梓冰, 侯丽敬, 刘丹
(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辽宁 锦州 121000)
摇 摇 摘要: 目的摇 对蠕形螨睑缘炎相关性干眼症的患者进行不同方式治疗, 观察强脉冲光 ( intense pulsed light, IPL) 对蠕 形螨睑缘炎相关性干眼症的患者是否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方法摇 选取锦州市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于锦州医科大学 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就诊的蠕形螨睑缘炎相关性干眼症患者 60 名 ( 双眼患病选取临床症状较重的一侧眼睛) , 其中男性 22 名, 女性 38 名。 年龄 51 ~ 79 岁, 平均年龄 (62郾 65依7郾 59) 岁, 随机分为 3 组, 每组 20 人。 分别是实验组 1、 实验组 2 及 对照组。 实验组 1, 给予 IPL 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进行治疗。 实验组 2, 给予 5% 茶树油除螨湿巾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进行 治疗。 对照组给予单纯玻璃酸钠滴眼液进行治疗。 检查方法: 对 3 组患者均采用我院眼表综合分析仪 ( oculus keratograph) 及光学显微镜进行检查, 并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眼表情况。 观察对象: 包括平均泪膜破裂时间 ( average noninvasive ker鄄 atograph break-up time, NIKBUTav) 、 泪河高度 ( tear meniscus height, TMH) 、 临床主观症状评分、 临床体征评分及显微镜 下螨虫计数。 结果摇 治疗前实验组 1、 实验组 2 及对照组 3 组在泪膜破裂时间、 泪河高度、 临床主观症状评分、 临床体征 评分及螨虫感染计数均无明显差异。 3 组泪膜破裂时间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延长, 实验组 1 较实验组 2 及对照组有明显 延长。 3 组泪河高度治疗后较治疗前有延长, 但治疗后 3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 1 及实验组 2 临床主观症状 评分及临床体征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 且实验组 1 较实验组 2 有更明显的降低。 对照组临床主观症状评分及临 床体征评分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 实验组 1 及实验组 2 的蠕形螨计数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减少, 且实验组 1 较实验组 2 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无明显差异。 结论摇 IPL 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对蠕形螨睑缘炎相关性干眼治疗 效果优于 5% 茶树油除螨湿巾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和单纯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效果。
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联合茶树油治疗蠕形螨性睑缘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联合茶树油治疗蠕形螨性睑缘炎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探究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联合茶树油治疗蠕形螨性睑缘炎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蠕形螨性睑缘炎80例,依照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红霉素眼膏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与茶树油混合眼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睑缘炎症及睑板腺功能、泪液情况及睫毛根部蠕形螨数量等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前各项资料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5%)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80.0%),且患者的各项症状也显著减轻。
结论: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联合茶树油治疗蠕形螨性睑缘炎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患者症状,促进其康复。
标签: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茶树油;蠕形螨;睑缘炎;蠕形螨睑缘炎是临床常见的眼病之一,主要是蠕形螨的排泄物、分泌物及死亡的代谢产物无法及时排出体外,导致人体睑板腺功能发生障碍,当蠕形螨携带细菌时常可引起炎症反应。
睑缘炎具有患病人群广,患病后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等特点。
临床症状表现为:眼红、灼痛、眼痒、畏光等,严重时常可出现倒睫、睑外翻等并发症,近年来广受临床关注。
本研究通过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联合茶树油的随机对照实验进行系统评价,来阐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联合茶树油治疗蠕形螨性睑缘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蠕形螨性睑缘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病例均经临床确诊为蠕形螨引起睑缘炎,依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每组各40例。
其中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39.6±8.71)岁,眼压1.24-1.91kPa,平均眼压(1.53±0.45)kPa;观察组中男17例,女23例,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40.6±6.84)岁,眼压 1.34-1.96kPa,平均眼压(1.61±0.52)kPa;两组患者的性别、体重、年龄等一般资料的组间差异未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作为对比分析对象。
蠕形螨睑缘炎诊断标准

蠕形螨睑缘炎诊断标准
蠕形螨睑缘炎是一种由蠕形螨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睑缘皮肤、睫毛毛囊和睑板腺。
以下是蠕形螨睑缘炎的诊断标准:
临床症状:患者通常出现眼痒、眼红、干涩、异物感等症状,可伴有睫毛脱落和睑缘肥厚等表现。
临床检查:医生会观察患者的睑缘皮肤,寻找红肿、脱屑、糜烂等炎症表现。
同时,可能会检查睫毛毛囊的病变情况,包括萎缩、瘢痕等。
实验室检查:通过皮肤刮片法在病变部位取样,进行显微镜检查,以发现蠕形螨。
这是诊断蠕形螨睑缘炎的关键手段。
鉴别诊断:需要与鳞屑性睑缘炎、特应性皮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蠕形螨睑缘炎的炎症反应通常较剧烈,且病程较长,而其他疾病可能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病程。
治疗:蠕形螨睑缘炎的治疗主要包括眼部清洁、消炎和抗蠕形螨治疗。
医生可能会开具含有抗蠕形螨药物的眼药水或药膏,以及具有消炎作用的眼药水或药膏。
总之,蠕形螨睑缘炎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同时注意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确诊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螨虫皮炎护理查房PPT

添加标题
查房目的和结果:明确查房的目的,包括了解患 者病情、评估治疗效果等,以及查房的结果,包 括患者的一般情况、症状缓解情况等。
添加标题
治疗效果评估:对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评 估,包括症状缓解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等, 以及分析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
添加标题
护理经验分享:分享在螨虫皮炎护理过程中的经 验和技巧,包括如何预防螨虫感染、如何缓解瘙 痒症状、如何保持皮肤清洁等。
螨虫皮炎护理查房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护理人员 02 患者基本信息与病情概述 03 螨虫皮炎的病因与病理机制 04 护理查房的目的与内容 05 患者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06 家庭护理指导与建议
单击护理人员:XX医院XX科室-XX
第一章
患者基本信息与病情概述
第二章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年龄、性别、职业 发病时间、症状表现 既往病史、家族史 过敏史、用药史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恙螨:生活在草丛或森林中, 叮咬人体引起恙虫病
疥螨: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 的皮肤表皮层内,引起剧烈 瘙痒的皮肤病,即疥疮
螨虫叮咬与过敏反应
螨虫叮咬:螨虫叮咬皮肤后,释放的毒素和代谢产物引起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机体对螨虫的抗原产生免疫应答,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导致皮肤瘙痒、 红肿等症状
免疫机制:机体对螨虫的免疫应答属于异种免疫血清反应,产生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因子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治疗原则:以对症治疗为主,同时 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体差 异,治疗效果会有所不同
螨虫皮炎的病因与病理机制
第三章
螨虫种类与分布
眼内炎的诊断和治疗ppt课件

17
开放性眼外伤抗生素预防性用药
抗生素
成人
Fortum
3 X 2g iv
Sobelin氯林可霉素 3 X 600mg iv
Gernebcin妥布霉 3 X 80 mg im 素
治疗周期
5-8天
儿童
10mg/kg/d 20mg/kg/d 6 mg/kg/d
注意
妥布霉素的肾毒性, 最长不得超过2周
18
其它G+球菌 0.5%
Gram+ 杆菌(13.1)175
棒状杆菌属 10.1%
芽孢杆菌属 0.9%
奴卡氏菌属 0.4%
其它G+杆菌 1.7%
Gram -球菌(2.8%)38 卡他布兰汉氏菌 0.8% 淋病奈瑟氏菌 1.5% 其它Gram- 球菌 0.5%
Gram-杆菌 (28.5%)382
绿脓杆菌 18.8%
玻璃体手术预防感染用药
目的
手术时间长的手术预防空气中的细菌附着引发 的感染
19
表面光洁度不够好的人 工晶体也有较高的风险, 如硅胶型人工晶体
主要致病菌为凝固酶阴性 的微球菌,特别是表皮葡 萄球菌,其次是金黄色葡 萄球菌和链球菌,革兰氏 阴性病原体较少见
4
发病特点
急性术后眼内炎
出现在术后2-7天, 单纯白内障手术(囊外或 Phaco)术后发生率
0.07-0.12% 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后0.3-0.4% 切口大的高于切口小 如果联合青光眼手术或角膜移植手术发生率还
密集点状声影提示眼内炎 密集不规则斑点状声影提示玻璃体脓疡
11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眼微生物室对1989-1998年的1339份 细菌性眼病细菌培养阳性标本的病原体分析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