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部分一流学科以及山东
高端人才助推山东省“双一流”高校建设的现存问题与优化路径

高端人才助推山东省“双一流”高校建设的现存问题与优化路径作者:李辉高俊杰来源:《科学与管理》2022年第01期关键词:“双一流”建设;高端人才;竞争优势理论;钻石模型0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1]。
2015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拉开了我国“双一流”建设的序幕。
同年10月24日,国务院正式印发该方案,将原“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统筹纳入“双一流”建设中。
2017年1月24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3]。
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了首批“雙一流”建设高校137所,包括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36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B类)6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以及465个一流建设学科[4]。
而后,各省(市、自治区)和高校纷纷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双一流”建设方案。
至此,“双一流”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从挑战和机遇来看,《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中提出“打破身份固化,建立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有进有出动态调整机制”[5],这说明“双一流”不同于原来的“985工程”“211工程”,它既是一个相对概念,也是一个发展概念[6]。
“双一流”的遴选认定不是一劳永逸、静态固化的,而是在每轮评定中有进有出,实施动态监测,实行动态管理。
“总量控制、开放竞争、动态调整”的机制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提供了“弯道超车”的发展机遇。
但同时也意味着高校、学科间面临资源差距不断拉大的挑战。
在激烈的竞争中,高端人才成为高校资源获取、动态评定、指标衡量的关键角色。
教育部最新认定“双一流”学校名单

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草学
北京林业大学
风景园林学、林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
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药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地理学、系统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戏剧与影视学、语言学
作物学(自定)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
西南大学
生物学
西南财经大学
应用经济学(自定)
贵州大学
植物保护(自定)
云南大学
民族学、生态学
西藏大学
生态学(自定)
西北大学
地质学
西安交通大学
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西北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哈尔滨工程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东北农业大学 Nhomakorabea畜牧学(自定)
东北林业大学
林业工程、林学
复旦大学
哲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机械及航空航天和制造工程、现代语言学
同济大学
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艺术与设计
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学
中国政法大学
法学
南开大学
世界史、数学、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天津大学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2022全国各省双一流大学名单

2022全国各省双一流大学名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完善政府、社会、学校相结合的共建机制,形成多元化投入、合力支持的格局。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全国各省双一流大学名单,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2022全国各省双一流大学名单北京(34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8所: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6所: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外交学院、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北京)、XXX(北京)、XXX(北京)。
江苏(16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所:XXX、XXX。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4所: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上海(15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所:XXX、XXX、XXX、XXX。
一流学科扶植高校11所: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陕西(8所)一流大学扶植高校3所:XXX、XXX、XXX。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5所:XXX、XXX、XXX、XXX、XXX。
四川(8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所:XXX、XXX。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6所:XXX、XXX、XXX、XXX、XXX、XXX。
广东(8所)一流大学扶植高校2所:XXX、XXX。
一流学科扶植高校6所:XXX、XXX、XXX、XXX、XXX、XXX。
湖北(7所)一流大学扶植高校2所:XXX、XXX。
一流学科扶植高校5所:XXX(武汉)、XXX、XXX、XXX、XXX。
天津(5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所:XXX、XXX。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3所:XXX、XXX、XXX。
湖南(5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3所:XXX、XXX、XXX。
2020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a

“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一、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A类36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2.B类6所:东北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大学二、98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科名单1.北京交通大学:系统科学2.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3.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4.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5.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林学— 1 —7.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药学8.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9.首都师范大学:数学10.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11.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12.中央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1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应用经济学14.外交学院:政治学15.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学16.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学17.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18.中国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19.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设计学20.中央戏剧学院:戏剧与影视学21.中国政法大学:法学22.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23.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24.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25.华北电力大学: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26.河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27.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2 —28.内蒙古大学:生物学29.辽宁大学:应用经济学30.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工程31.延边大学:外国语言文学32.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史、数学、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33.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34.东北农业大学:畜牧学35.东北林业大学:林业工程、林学36.华东理工大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37.东华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38.上海海洋大学:水产39.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药学40.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41.上海财经大学:统计学42.上海体育学院:体育学43.上海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44.上海大学:机械工程45.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4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力学47.南京理工大学:兵器科学与技术48.中国矿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 3 —49.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50.河海大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51.江南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52.南京林业大学:林业工程5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54.南京农业大学: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55.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56.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57.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58.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59.安徽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60.合肥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61.福州大学:化学62.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6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64.河南大学:生物学65.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66.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67.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学、园艺学、畜牧学、兽医学、农林经济管理68.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 4 —69.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70.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71.暨南大学:药学72.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73.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74.海南大学:作物学75.广西大学:土木工程76.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77.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78.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学79.四川农业大学:作物学80.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81.西南大学:生物学82.西南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83.贵州大学:植物保护84.西藏大学:生态学85.西北大学:地质学86.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87.长安大学:交通运输工程88.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89.青海大学:生态学90.宁夏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5 —91.石河子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9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9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9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95.宁波大学:力学96.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97.第二军医大学:基础医学98.第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 6 —。
国家双一流大学名单及学科汇总

国家双一流大学名单及学科汇总双一流大学建设包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重在大学一流学科基础上的学校整体建设、重点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创新能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重在大学优势学科建设,促进特色发展。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名单可知,首批国家双一流大学名单共计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A类36所,B类6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这95所只是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当然前面42所世界一流大学也都是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以下是具体名单,供大家参考。
1.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包括A类高校36所,且这36所高校以前全是985高校,北京市最多,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8所世界一流大学;B类高校6所,其中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前为985大学,另外的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以前为211大学。
A类:北京8所,天津2所,辽宁1所,吉林1所,黑龙江1所,上海4所,江苏2所,浙江1所,安徽1所,福建1所,山东2所,湖北2所,湖南2所,广东2所,四川2所,重庆1所,陕西2所,甘肃1所。
4、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及评选方法建设目标:到2020年,中国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评选方法:组建“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依托专家委员会,以学科为基础,确定遴选认定标准,产生拟建设高校名单及拟建设学科。
首先,综合考虑有关第三方评价的权威性、影响力及高校认可度,论证确定采用的第三方评价结果;然后,以中国特色学科评价为主,特别是反映人才培养和学科水平的评价,酌情参考国际评价,统筹考虑国家战略、行业区域急需、不可替代性等因素,论证形成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认定标准;最后,根据认定标准,遴选产生137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议名单,随之对应产生了拟建设学科。
全国重点大学、双一流大学完整名单

是否985 是否211 重点
985
211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985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85ຫໍສະໝຸດ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85
211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985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211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985
211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211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11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4423 4424 4425 4426 4428 4436 4443 4460 4465 4504 4602 5005 5011 5103 5111 5113 5120 5129 5141 5143 5146 5150 5210 5314 5401 6102 6108 6116 6127 6144 6145 6147 6204 6301 6405 6501 6504 6517 9001 9005 9034
名称 浙江大学(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中国美术学院(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省重点建设高校) 宁波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省重点建设高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航空学院(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宁波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省重点建设高校)(三位一体) 浙江大学医学院(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北京大学(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北京大学医学部(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北京工业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北京化工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北京交通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北京科技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北京理工大学(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北京林业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北京师范大学(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北京体育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北京外国语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北京协和医学院(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北京邮电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清华大学(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首都师范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外交学院(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中国传媒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中国农业大学(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中国人民大学(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中国音乐学院(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中国政法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中央财经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中央美术学院(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中央民族大学(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中央戏剧学院(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中央音乐学院(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中国科学院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2.01.26•【文号】教研〔2022〕1号•【施行日期】2022.01.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教研〔2022〕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中央军委办公厅: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下简称“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双一流”建设实施以来,各项工作有力推进,改革发展成效明显,推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迈上新的历史起点。
为着力解决“双一流”建设中仍然存在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供给能力不足、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不够精准、资源配置亟待优化等问题,经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现就“十四五”时期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战略定位,全力推进“双一流”高质量建设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以及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目标,更加突出“双一流”建设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争创世界一流的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在关键核心领域加快培养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2.基本原则——坚定正确方向,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怀“国之大者”,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加强党对“双一流”建设的全面领导,贯彻“四为”方针,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更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全国双一流大学名单及学科汇总

全国双一流大学名单及学科汇总(42所世界一流大学+95所一流学科
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评选方法:
组建“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依托专家委员会,以学科为基础,确定遴选认定标准,产生拟建设高校名单及拟建设学科。
首先,综合考虑有关第三方评价的权威性、影响力及高校认可度,论证确定采用的第三方评价结果;
然后,以中国特色学科评价为主,特别是反映人才培养和学科水平的评价,酌情参考国际评价,统筹考虑国家战略、行业区域急需、不可替代性等因素,论证形成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认定标准;
最后,根据认定标准,遴选产生137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议名单,随之对应产生了拟建设学科。
在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议名单基础上,综合评价论证提出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部分一流学科以及山东省部分高校名单
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1. A类36所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2. B类6所
东北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大学
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部分一流学科
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自定)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
中央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应用经济学(自定)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与影视学
辽宁大学:应用经济学(自定)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
广西大学:土木工程(自定)
西南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自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自定)
三、山东省部分高校
青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济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