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的变化规律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数学《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58页例4,59页练习九的内容。本课重点让学生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上几(或除以几)积也乘上几(或除以几)的规律,并能熟练地应用到计算中。

设计理念: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探索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的逻辑美。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熟练地应用到计算中。

2、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建立知识结构,学会归纳、总结、比较、分析的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5、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的逻辑美。

教学重点:掌握并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探究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当今社会,中国经济迅猛发展,高层建筑曾出不穷,人们的生活水平日夜提高,很多家庭都购买了套房,住进了生活小区。我们的城市在市政府的治理下,环境变得越来越美。生活小区里到处都是花草树木,路面也铺上了水泥砖。发挥你们的才智,贡献出你们的一份力量吧。请你们帮忙算一算:每块水泥砖6元,2块水泥砖多少元?20块呢?200块呢?……谁先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6×2=12(元)

6×20=120(元)

6×200=1200(元)……

师:谁来说一说6和2在上面的乘法算式中是什么数?12又是什么?

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这些乘法算式中的奥秘是什么呢?)引出课题。(板书:积的变化规律)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哪些问题?(预设:积的变化与什么有关?变化规律是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设计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 为了方便把上面的算式分别为(1)式、(2)式和(3)式。

如果把(1)作标准,(2)式和(3)式分别与(1)式相比,因数和积各是怎样变化的?

小组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汇报讨论结果。各小组选代表来说一说。

(在汇报过程中,及时鼓励学生。)

最后得出结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既然你们发现了这组算式的特点,你能根据这个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吗?试试看。

2.出示:80×4=320

40×4=160

20×4=80

师:现在这组算式,仔细观察,

具体应该怎样比?你又有什么发现?(学生思考的同时,老师可以板书上面算式)

学生自由来说,然后把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有困难的同学可与小组同学讨论)

得出的结论是: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

师:大家认为这样的总结完整全面了吗?有没有忽略了个别特殊数字?0,另一个因数可以除以0吗?

学生再次总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也除以几。

你能根据这个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吗?试试看。

3.谁能把刚才大家的研究总结一下?积的变化与谁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

学生的汇报: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师强调:这就是积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交流,既培养了学生合作能力,又满足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三、质疑、巩固新知。

刚才我们找到的变化特点,是不是所有的乘法算式都具有这个特点哪?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该怎么办哪?(我们可以找一些乘法算式的例子用刚才的比较方法研究,看看积的变化是不是具有这个特点。)

同桌合作完成,共同验证。(数大时可以用计算器帮忙。)

(大屏幕出示)按要求写乘法算式:1一个人先写一个算式作为基本算式。

2.同桌再写一个算式,与基本算式比较,要求一

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发生变化,积也发生变

化。

汇报验证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质疑,来进一步的验证新知,巩固新知。]

师:关于积的变化规律,你们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师:祝贺大家发现了积的变化规律。你们愿意用它解决实际问题吗?那就跟我来闯关吧!)

四、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多媒体课件出示)

1、根据8×50=4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6×50=

32×50=

8×25=

8×150=

4×50=

2、根据12345679×9=111111111,直接

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2345679×18=()

12345679×27=()

12345679×36=()

12345679×45=()

12345679×( )=999999999

3、59页2题介绍两种方法解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研究,你们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出这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

6×2=12 80×4=320

6×20=120 40×4=160

6×200=120020 ×4=80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积的度化规律》教学反思

《积的度化规律》是人教版教材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俩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化规律,感觉发现数学中的规律。在教学中我直接出示了俩组口算练习题,通过对算式的观察,让学生同位讨论自己的发现,自主的去探索规律验证规律,并使用规律。本课在愉快的环境中学生自主地去学习,我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自信心。

1、由于本课例题比较简单,大部分学生通过口算就能直接出答案,无需通过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这就给部分思维发散性较差的学生形成了一个假象,以至无法真正懂得该规律的应用。这在后面

应用知识时表现发热尤为明显,部分学生还是用以前的老方法进行计算,而不是找到规律直接写得数。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特别关注思维慢一些的学生,加强对他们的引导,使他们能更积极更有目标的去思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2、要用好评价语言,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这节课的主要特点让学生在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进行思考,探索、讨论、发言。但是有些学生还是不敢举手大胆的交流。这都学生主要是害怕自己说错了,让别的同学取笑,针对学生不敢发言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多给学生鼓励,多给学生信心,以使学生畅所欲言。

3、对于积的变化规律的运用。学生对于基于的练习能够运用自如,但是灵活度较高的练习可就有些困难,因此,在选择练习的应关注练习的广度,让学生见多识广,灵活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