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道路断面对交通效率的影响
交通信息与安全

交通信息与安全交通安全一直是一个社会的重点问题,同时也是人们生命安全的一项重要保障。
市场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的极速发展,地铁的建设等一系列的交通项目不断推出,道路网络的拓展使我们的交通变得更加便捷。
单车,电动车的盛行,机动车的普及等因素都对我们日常的交通方式产生了影响。
因此,我们有必要关注交通信息与安全,这不仅仅关系到我们个人,更关系到社会整体的稳定和发展。
一、交通信息的意义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讯设备、电子设备的普及,交通信息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
交通信息的重要性在于其可以为我们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择出行路线,避免繁琐的日常路况,提高我们的出行效率。
交通信息主要包括车辆路况、车辆位置、交通事件等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通过手机APP、平台、电视、广播、报纸等多种渠道得到传递。
同时,这些信息也可以以实时、历史轨迹等信息形式得到呈现。
比如,我们去旅游时会查看相关的旅游交通信息,包括火车班次、长途车班次、路线、路况等信息以及应该怎样买票、什么时候出发等具体操作方式。
又比如,我们对日常出行路况的查询,我们可以使用手机APP查看实时的路况信息、电视上的交通新闻等。
在我们日常出行中,交通信息的获取帮助我们避免交通拥堵、省时省力、减少耗费等等。
而交通信息也有助于公安交通管理、交通计划、道路规划以及交通预测等方面的优化和改进。
因此,交通信息对我们的出行生活及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交通安全的意义交通安全来说是一个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个重要领域,目的是保护行人、乘客、司机、交通设施和公路等交通系统的各方面安全。
而与此同时,交通安全的意义也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交通是人们生产、生活、出行的基本手段。
如果安全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和管控,就会造成一些严重的交通事故和事件,影响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2.推动交通体系的优化升级通过对现有的交通方式、交通设施等进行优化升级,升级交通网络,改善交通设备,不断提高流通效率,使交通网络可以更好地为人们提供更加便利安全的出行服务。
双向六车道标准断面-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双向六车道标准断面-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城市交通规划和道路设计中,双向六车道标准断面是指道路横截面的设计标准,能够同时容纳双向行驶的6条车道。
这种道路设计标准常常用于城市主干道或者高速公路,可以有效地分流交通流量,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本文将从定义、设计要点以及安全和效率考量等方面来探讨双向六车道标准断面的设计特点和优势。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安排进行简要介绍,说明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和逻辑关系。
可以按照以下内容撰写:文章结构部分: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旨在引出双向六车道标准断面的重要性和本文的研究意义。
正文部分将着重介绍双向六车道标准断面的定义、设计要点以及安全和效率考量。
结论部分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探讨双向六车道标准断面的实际应用和未来展望。
通过以上结构的组织,本文将全面介绍双向六车道标准断面的相关知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1.3 目的本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介绍双向六车道标准断面的定义、设计要点,以及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安全和效率因素。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讨论,旨在为道路设计和规划人员提供指导,并促进在道路建设和改造中提高交通运输设施的质量,从而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同时,本文还将分析双向六车道标准断面的实际应用情况,展望未来发展的方向,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2.正文2.1 双向六车道标准断面定义双向六车道标准断面是指道路中心设置分隔带,分隔带两侧分别设置三条车道,分为上行和下行方向,共有六条车道。
这种道路标准断面通常用于城市主干道、高速公路和一些交通繁忙的区域,以满足大量车辆的通行需求。
在双向六车道标准断面中,通常会设置中央分隔带来隔离两个方向的行车流,从而提高交通的安全性。
在分隔带两侧会设置三条车道,分别用于不同行驶速度和车辆类型的通行,这样可以有效地分流车流,减少拥堵,并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
浅析道路交通事故中道路条件因素影响

浅析道路交通事故中道路条件因素影响道路交通事故是指在道路上发生的因车辆、行人、非机动车等交通参与者之间的碰撞、侧翻、坠落等意外事件。
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道路条件因素是影响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就道路条件因素对交通事故的影响进行浅析。
一、道路路面状况道路路面状况是指道路路面的平整度、硬度、防滑性等特性。
道路路面的不平整度和硬度直接影响了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和舒适性。
如果道路路面有明显的坑洼,不仅会导致车辆行驶时产生颠簸,降低行车舒适性,还可能引发车辆行驶时的不稳定情况,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道路路面的防滑性也是影响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
在雨雪天气或道路湿滑时,路面的防滑性较差容易导致车辆打滑,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二、道路标线和标志道路标线和标志是指在道路上设置的各种交通标志、标线和警示牌等。
它们的设置直接指示了车辆和行人在道路上的行驶规则和注意事项。
若道路上的标线模糊不清,标志受损或缺失,将会给驾驶员带来困惑,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一些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不当也会对交通安全造成隐患,比如道路分道设置不当、交叉口标志不明确等都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的发生。
三、路口设计和交通设施路口是道路交通事故易发区域之一,而路口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对于不同类型的路口,应根据道路通行量、行人流量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设置交通设施。
如果路口设计不合理,交通设施设置混乱,将会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过于狭窄的路口容易引发车辆拥堵和争抢道路优先通行权,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
四、道路容量与交通量道路容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道路上能够容纳的车辆数量,而交通量是指实际行驶在道路上的车辆数量。
如果道路容量小于交通量,就容易导致道路拥堵,车辆行驶受阻,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在高峰时段和重要节假日,交通量会急剧增加,这时道路容量也容易饱和,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五、路边设施和环境因素道路的周边环境因素也会对交通事故产生影响。
道路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及改善措施

道路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及改善措施摘要:在现如今的社会当中,一个好的道路设计对城市的交通安全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根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一半以上的交通安全事故都与道路设计有着一点关联。
由此可见,合理的道路设计在城市的交通安全当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本篇文章通过对纵断面线形,平面线形以及道路超车视距条件,对交通安全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对三种设计提出改善方法。
希望以此能减少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道路设计;改善措施;交通安全1.合理的道路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帮助社会不断地发展,科学也在不断地进步,随着人们生活的日益更新,交通工具也变得多种多样。
因此,人们对交通安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指科学研究表明,对于交通事故来说不仅仅是有人们的原因,不合理的道路设计,也对交通安全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我国某些山地区域存在的连续上下坡的路段、数量多且转弯角度较大的路段以及平常的交叉路口等。
都是交通事故的多发地区,而导致这些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大多数都有着道路设计的影子【1】。
很多的地区对于道路设计的标准都不规范。
这样就会对驾驶员的预判能力起到很大的影响,在危险来临之时做不出有效的判断。
因此一个合理且规范的道路设计不仅能使驾驶员在危险来临之时,作出有效且及时的判断,也可以大大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除此之外不单单是生地区域所存在的道路设计不规范的情况会引发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城区,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交通网路对交通运输情况的不断改善,私家车的数量也在逐年上升,因此对于交通网络来说,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交通拥挤,从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因此在城区,一个合理规范的道路设计对于城区的交通安全来说,不仅能起到妥善的监管作用,还可以很好地对城区交通环境进行一个疏导,减少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2.道路设计给交通安全带来的影响及改善方法2.1纵断面线型的影响及改善方法对出租车司机驾驶员而言,纵断面线型复杂的行车道路状况不但直接影响到了驾驶员其正常开车行为,还会对其的判断力水平及行车视线范围都产生到了一个极大程度的有害影响,如果上述这些交通问题都没有得到改善,则必然会进一步造成交通事故案件的多发。
城道路横断面形式及空间尺寸探讨

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及空间尺寸探讨仙桃市摘要:城市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人行道、分隔带、绿化带等组成,由于道路的功能不同,在规定的道路红线宽度下布置道路横断面,其断面设计形式以及空间尺寸都会多种多样。
本文结合仙桃市实际情况,针对目前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及空间尺寸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仅作探讨、交流。
文章主要分为以下六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
第二部分: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及交通流运行分析。
第三部分: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部分:道路横断面布置及空间尺寸设计的若干问题分析。
第五部分:结论指出研究的不足及粗略建议。
关键词: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空间尺寸公共空间城市道路景观生态环境绪论城市道路横断面是实现道路功能的重要载体,合理的道路横断面设计需要满足交通的良好运行,保障出行者的安全,提升城市景观效果,维持良好的道路生态环境,同时要求保证雨水的排除,避免地上地下管线、各种构筑物及人防工程的相互干扰,协调沿路各类型建筑和公用设施的布置,节省建设投资,节约城市用地。
城市道路系统可以分为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商业性道路、景观性道路等。
多数的道路横断面规划主要立足于交通的功能,即以车辆的快速通过为主要目的,并未考虑其作为公共空间,肩负着满足人们在交流交往、休闲、散步以及展示城市景观、体现城市活力等的功能。
不同功能的道路,其断面设计形式以及空间尺寸都会有所变化。
本文结合仙桃实际,来探讨不同等级的道路横断面布置及空间尺寸设计,以适应道路作为城市交通和主要公共空间的功能。
1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1.1 研究的背景城市道路是城市空间形态的主要构架与脉络,是城市交通的主要载体,是城市景观环境的主要窗口,是城市各项基础设施的主要廊道,也是城市风貌、特征的突出表现。
在仙桃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道路交通流构成、道路建设标准、等级结构,居民出行需求及出行方式结构等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原有道路横断面形式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于是,只有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和调整,才能促进城市交通运行的良性发展。
浅析道路交通事故中道路条件因素影响

浅析道路交通事故中道路条件因素影响道路交通事故是交通运输领域的一大难题,事故的发生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而道路条件因素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将对道路条件因素在交通事故中的影响进行浅析,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道路条件改善的重视和关注。
道路条件因素是指影响车辆行驶安全和交通事故发生的道路的建设、设计和维护状况。
道路条件差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不仅在我国是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也是国际上广泛存在的问题。
过于陡峭的坡道、路面不平整、坑洼、路面设施不完善、交通标线设施不清晰、路面湿滑等都是常见的道路条件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
道路坡度的大小会直接影响车辆的行驶安全。
如果道路的坡度太大,车辆在上坡或下坡时会增大制动距离,降低制动效率,从而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
道路坡度还会影响车辆的稳定性,增加了车辆侧翻的风险。
在道路规划和建设中,要合理设计坡度,减少车辆行驶的难度,提高交通安全水平。
路面平整度也是影响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
如果道路路面不平整,存在坑洼或者颠簸,就会增加车辆的颠簸感,影响驾驶员的驾驶体验,从而降低了车辆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这样一来,容易导致车辆的失控,发生交通事故。
为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要注意加强路面的养护和修复工作,保障道路的平整度。
道路设施的完善程度也是影响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道路的交通标线、交通信号灯、路灯设施不完善,或者不符合规范,容易导致交通混乱和秩序不完全,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
在道路设计和建设中,要充分考虑交通设施的完善性,提高交通运输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路面的湿滑程度也会直接影响车辆的行驶安全。
在雨雪天气或者路面湿滑的情况下,车辆的制动距离会增加,容易出现打滑现象,从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要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要加强对路面的排水和防滑处理,提高路面的抗滑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道路条件因素对交通事故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道路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及改善对策

道路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及改善对策摘要:如今,城市建设水平显著提高。
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关注力度也在不断增加,安全问题在道路设计中尤为关键。
所以,一方面要大力推动城市经济稳定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在道路设计中增强安全意识。
在全方位保障道路设计科学性与合理性的同时,切实维护交通安全,推动社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道路设计;交通安全;影响;改善对策;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易于造成交通堵塞,产生不同程度的财产和生命损失。
如今,道路上的车辆明显增多,交通事故也更为频繁,人、车、路和环境均对交通安全具有显著影响,而这又与道路设计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此,要认真分析道路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及改善对策。
1道路设计与交通安全的联系根据目前实际数据分析可知,道路交叉口是最容易发生交通安全事故的场所。
在道路设计时,应考虑到其与交通安全间的关系,做到科学规划。
同时考虑到道路线性、路面、路基等对驾驶员的影响,对道路实行科学处理,提高驾驶过程的舒适性,减少危险发生。
合适的道路设计是保障驾驶安全的关键,而不合理的道路设计则会影响路面的基础性能,桥梁隧道的净空不符合规范要求,会降低驾驶者的舒适性,进而影响驾驶员的驾驶行为。
驾驶员需要了解道路路面和线形等重要信息,如道路设计反馈信息不完善,与驾驶员的自我判断存在较大偏差,则无法使驾驶员产生理想的驾驶体验,进而削弱驾驶员的判断力,并由此引发不同程度和类型的交通事故。
2道路设计对交通的影响2.1道路线形设计的影响车辆在道路平曲线上的运动过程为离心运动过程。
所以,要保证横向摩擦力满足车辆在曲线道路内安全运行。
车辆在平曲线内行驶所产生的离心力与曲线半径成负相关关系,与车辆行驶速度成正相关关系。
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车辆行驶速度过快,易于产生侧向滑移和横向倾覆等问题,并由此产生道路交通安全事故。
道路竖曲线主要指竖向平面内道路线形的变化情况,竖曲线主要由坡长、坡度、变坡点坡率及行车视距构成,这些参数均与行车速度有着紧密联系。
浅析道路线形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交通科技与管理53规划与管理0 前言 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道路交通事故逐年增加,道路安全状况成为了我国比较重要的社会问题。
从已发生的大量道路交通事故的实际过程及结果看,除多数事故是驾驶员的粗心驾驶和违章行驶所造成,但仍有相当多的道路交通事故并非驾驶员的失误和错误操作所致,主要是由困难的行驶条件所引起,而困难的行驶条件又与道路线形密切相关。
大量事故多发点的存在,也同样证明道路事故因素在事故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
1 平面线形对交通安全的影响1.1 直线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直线是在公路和城市道路中使用最多的平面线形,它具有快捷直达、方向明确、操作简单等优点,但是直线线形大多难与地形相协调,若长度运用不当,不仅破坏了线形的连续性,也达不到线形自身的协调。
过长的直线易使驾驶员感到单调、疲倦、难以准确目测车间距离,增加夜间行车车灯炫目的危险,还会导致出现超高行驶状态,这样很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因此在设计直线线形和确定直线长度时,必须慎重选用,且直线的长度不宜过长,受地形条件或其它特殊情况限制而采用长直线时,应结合沿线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1.2 平曲线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平曲线,是一种常用的线形。
但是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汽车将极易产生过度侧倾、侧滑甚至侧翻,也会造成驾驶员心慌,引起操作失误,危及行车安全。
在同一车速条件下,曲率越大,即曲线半径越小,离心力越大。
因此,为保证人身安全,对圆曲线最小半径有如下规定:R小=V2/127(u+i),R小为圆曲线最小半径,V为计算速度,i为最大超高横坡,u为横向力系数。
同曲率曲线路段,行车速度越高越容易发生危险,车速相同时,在半径越小的曲线路段上,发生交通事故越多。
从交通安全的角度所讲的急弯,是指道路平面半径在50 m以下的路段,或者说没有急弯标志的转弯路段。
另外,驾驶员在大半径圆曲线上行驶时,方向盘几乎与直线上一样无须调整。
当圆曲线半径大于9 000 m时,视线集中的300 m~600 m范围内的视觉效果同直线没有区别,因此圆曲线半径也不宜过大,否则也会如长直线上行驶一样产生安全事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道路断面对交通效率的影响
摘要:世界交通运输发展实践证明,现代交通运输业是由各种运输方式共同
构成的布局合理、衔接顺畅、优势互补的综合运输体系。若能够在新的城市交通
规划、道路基础设施改造以及交通管理过程中,把城市交通效率最大化作为系统
的优化目标,既考虑居民出行总阻抗目标,同时将出行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等指标
纳入优化目标,而且把城市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容量作为约束条件,则在整个城市
交通系统优化过程中将能够更好地反映城市结构、土地布局与城市交通系统的动
态关系,满足城市交通系统的社会效益最大化和发展人本城市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道路断面、交通效率
Abstract: the world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modern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is composed of various mode of transportation
common layout is reasonable and smooth cohesion,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of the
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 system. If can in the new city traffic planning, road
infrastructure and traffic management in the process, the urban traffic efficiency
maximization as the optimization goal of system, both residents total impedance goal,
at the same time will travel indexes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pollutant emissions
into the optimization goal, and the resource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capacity
of the city as a constraint condition, in the duration of the urban transportation system
optimization can better reflect the urban structure,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layout and city traffic system, meet to maximize the social benefits of urban
traffic syste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ltimate goal of humanistic city.
Key words: road section, the transportation efficiency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
使人们对城市交通运输系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由城市交通运输系统资源配
置不合理造成交通运输系统运行的低效,往往是导致严重的交通堵塞、频繁的交
通事故以及噪声、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
通常传统的城市交通规划模型是以城市交通系统的总出行费用最小作为优
化模型的目标函数,并通过路段流量约束,得出既定城市交通网络上的交通流分
配大小,并以此作为城市道路网络建设、调整以及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要依据。
国内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标准
我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及《城巿道路设计规范》
(CJJ37-90)从开始编制到目前实施已近20年,在这期间,城市道路交通流构成、道
路建设标准、道路网等级结构以及居民出行方式结构发生了很大改变,原有的道
路横断面设计标准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城市交通运输系统进行变革迫在
眉睫。
二、常用的交通方式对道路断面的要求
随着城市机动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交通出行量与日俱增,城市交通构成也在发
生变化。因为我国城市自行车保有量较高,为了减少机非干扰,我国普遍使用三块
板断面形式。随着私家车的普及,我国城市居民出行由自行车出行转向公共交通
和小汽车出行。非机动车出行逐渐减少,因此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也应随之有相
应的变化。
三、城市道路断面组成
国内道路断面形式主要有:单幅路、两幅路、三幅路和四幅路。四种断面形
式依据其各自的特点,适用于不同功能及特征的城市道路:
交通安全方面:两幅路和四幅路相对单幅路、三幅路更好。中央绿化带可以
减少对向交通的干扰,同时绿化带可设置为交通岛,提高行人过街安全。
交通组织方面:两幅路相对于其他断面形式更加有利,更具有弹性设计空间。
两幅路可以通过取消中央绿化带,为转向交通提供道路空间。四幅路虽然也设有
中央绿化带,但因受限于较宽的路幅其交通组织效率并不高。
绿化景观方面:两幅路、三幅路、四幅路绿化效果都比较好,其中三、四幅路
比较突出。四幅路设置的绿化带最多。三幅路和四幅路道路上可布置多排绿化带,
可以很好的改善城市道路环境提升城市景观。两幅路及四幅路的中央绿化带应考
虑行车视距问题。
建设投资方面:在四种断面形式中单幅路及两幅路宽度最窄,占用城市土地最
少因而其建设投资成本最小。相比三幅路及四幅路路幅较宽,投资较大。宽路幅
有利于市政管线的设置和分期建设,也可以通过非机动车道采用较薄的路面结构
来减少成本。四幅路路幅较宽,且在城市道路交叉口处需要立体交叉,因此造价偏
高。
中国城市多采用三幅路或单幅路断面, 从物理上分割混行的交通流,且利于
管线布设。但两种断面在转向交通组织的适应能力较低。虽然一些城市采用了双
幅路或四幅路道路断面,但往往采用干路路段禁左的模式进行交通组织,忽视或摒
弃干路路段的左转交通联系将降低干路运输效率、增加绕行及干路交叉口的转向
交通能力。
三幅路总车道多为偶数,在增设左转车道方面存在一定难度,会导致直行流线
不顺畅以及两侧缘石边线的曲折。可见,三幅路、对称布置的单幅路断面在左转
交通组织方面存在较大难度。近年来,双幅路断面的重要性越来越多地得到认可,
通常人们认为,双幅路的主要作用在于分隔对向车流,提高行车安全性,即对跨越
双黄线越线行驶和违规转向、调头等方面具有更大的约束性。从另一个角度看,
双幅路的作用主要在于为左转需求提供空间,在满足直行交通需求的同时,更有利
于干路与迸出交通的高效联系。
四、国外常见的断面处理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纽约和东京的单幅路主干道中分别有82%和28%的断面采用
了中心线划线方式,并且划线范围的宽度在3米左右。两幅路及单幅路划线方式
在道路交通组织方面不仅仅是为了将对向交通分割开,更重要的是为组织左转交
通提供了待行空间。这是国内外道路断面形式选择的最重要的差别。
美国、日本在道路横断面设计时将断面选型与路段转向交通组织相结合到一
起,利用断面形式的特征为转向交通提供了道路空间;相比之下我国道路断面考虑
到机非干扰,通常采用三幅路形式,而在路段转向交通组织方面考虑较少。
五、可以借鉴的提高交通效率方法
1、建立可确保科学决策的体制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必须从整个系统出发,以
交通规划理论、交通经济学原理等科学理论为依据,制定出多个可行方案,进行事
先的比较分析和对策效果预测。
2、强调从交通资源供给的角度入手,通过规划导向促进城市土地合理利用
和城市综合交通结构的科学合理;强调加强城市交通需求管理,从交通需求的源
头削减交通总量及平衡需求的时空分布。
3、在设计理念方面,需要转变重视直行交通、忽视甚至排斥左转交通的偏颇
观念;在技术措施选择方面,建议借助两幅路与奇数断面模式,合理组织左转交通。
4、加大力度推进常规公交路权优先:已设置公交专用道、公交线路密集、
客流量较大且交叉口具备条件的路口,优化相位设置和信号配时,确保公交优先,
进一步提高常规公交的运行效率。
5、改善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和管理:对慢行过街位置以及交叉口的停车线位
置进行合理的调整。建立立体交通组织系统,达到提高交通效率的目的。
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因此,新的交通需求决定了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必须能够高效运行。而新的道路交通系统改变了原有交通网络
的特性,因而改变了城市各个功能分区之间的可达性,导致城市土地利用形态的
改变以及城市经济布局的调整。
通过提高以路网为骨干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通行能力、提高路网的可达
性、完善路网结构以及调整城市交通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运
行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彻丽格日,国内外城市道路断面设计比较研究
[2]祝建军,基于交通效率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
[3]杨晓光,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M]
[4]王炜,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指南[M]
[5]陆化普等,城市交通管理评价体系[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