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经验分析

合集下载

浅谈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浅谈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浅谈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摘要】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护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确的留置时间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因素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

在影响因素方面,我们需要考虑静脉留置针的品质和位置、患者身体状况等因素。

而在护理对策方面,包括加强留置部位的皮肤护理、定期检查留置针的情况、避免留置时间过长等方面。

结合实际情况,加强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意识,提高留置时间管理水平,能够有效减少留置针相关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舒适度。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提高广大护理人员对静脉留置针护理的重视程度,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有效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护理对策、影响因素、护理意识、管理水平1. 引言1.1 静脉留置针的重要性静脉留置针是一种用于静脉输液或注射药物的医疗器械,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医疗工作中,静脉留置针的正确使用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加快治疗效果,提高医疗安全性。

静脉留置针可以直接连接静脉,将药物输送到患者体内,使药物更加快速、准确地到达靶细胞,达到治疗效果。

静脉留置针还可以用于输液,维持患者体液平衡,改善患者生理状况。

由于其在临床上的重要性,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所有需要输液或注射药物的患者都会接受静脉留置针的操作。

静脉留置针的正确使用不仅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治疗患者,也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

加强对静脉留置针的重要性认识,并正确操作使用,对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就体现在这些方面。

1.2 本文研究的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对于一些病情较重或需要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尤为重要。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过长会增加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风险,因此及时正确地管理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十分关键。

本文将分析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各种因素,包括患者因素、护理操作因素等,同时提出针对这些因素的护理对策,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相关参考,增强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意识,提高留置时间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对策

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对策

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对策摘要:影响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主要因素包括穿刺部位的选择,帖膜的应用,固定的方法,冲管和封管,置管期间的护理。

本文在分析了这些影响因素后,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以此期望有效延长小儿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减少小儿的痛苦,避免医患关系的恶化,减轻护士的工作负担。

关键词: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由于近年来小儿输液量增加以及国家提倡钢针零容忍,小儿的静脉留置针使用率普遍增加。

在使用静脉留置针带来便利的同时,出现了患儿年龄小、自制力差、好动等导致留置针留置时间短的问题。

由此导致患儿需要承受反复穿刺带来的疼痛和恐惧,引起很多家属的不满,给护士带来很大的工作压力。

本文针对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延长对策进行了相关综述,具体如下文1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的选择目前有研究指出上肢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下肢静脉留置针。

原因在于下肢静脉静脉瓣较多,血液流动速度缓慢,药液和血液滞留在下肢静脉的时间较长,易发生静脉炎或堵管[1-2]。

此外,武利云医生在《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中指出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血管应粗、直。

首选前额正中静脉、其次颞浅静脉、枕静脉,最后是耳后静脉[3]。

2帖膜的应用患儿皮肤娇嫩,好的帖膜,可以使患儿帖膜下的皮肤透气,不易过敏,尤其是炎热的夏季,帖膜的选择尤为重要。

吴春风通过对3M中央透明周边无纺纱布帖膜、国产透明敷贴、美国3M透明敷贴、美国3M+HP透明敷贴比较发现,在小儿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术后应用3M中央透明,周边无纺纱布帖膜,患儿静脉炎,皮肤炎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也减少了感染的机会,使留置针留置时间延长[4]。

3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方法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小儿留置针穿刺术后,固定尤为重要,可使患儿减少穿刺的次数。

有学者通过对比透明敷贴加自粘性绷带固定留置针和透明敷贴加医用胶带两种固定方法发现,发现采用透明敷贴加自粘性绷带的固定方法后留置针留置时间长,发生拔管、堵管和脱管的概率小。

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因素及护理对策

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因素及护理对策

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因素及护理对策静脉留置针是一种新型输液材料,近年来临床应用不断扩大,而其留置的时间长短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

如何能合理且有效的利用静脉留置针是其发展的总要问题。

本文从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各种因素以及如何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护理对策进行了综述。

标签: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护理对策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质地柔软,具有良好的柔韧性,不易穿破血管,且其操作简单便捷,创伤小,既避免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又为抢救赢得时间。

近年来,静脉留置针技术是临床输血、输液、静脉给药、测定中心静脉压等的重要手段,尤其在抢救危重患者、输注化学药物和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应用静脉留置针技术还具有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减少静脉穿刺次数、保护穿刺的静脉、安全迅速、减轻患者痛苦等优点。

留置时间过长,患者发生局部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留置时间过短,丧失了本身的作用,从而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和患者的痛苦。

静脉留置针常因并发症而影响留置时间,本文将从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进行综述。

1 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因素1.1血管的选择首先对病人的血管进行评估,应当选择合适的静脉和穿刺部位,尽量选择相对粗、直、富有弹性的血管,避开关节处及有皮肤病处。

李娟炜[ 1 ]等在对静脉留置针在不同部位留置时间的研究中发现,颈外静脉留置时间最长,而手背静脉、上肢前臂静脉、下肢大隐静脉则无显著差异。

在關节、患肢、下肢远端部位选择血管穿刺不易留置成功;而在患肢上,由于血供较正常肢体差,血循环相应较慢,留置针易发生堵管;在下肢远端静脉上时,由于血流缓慢,不但影响输液效果,还会因血栓形成影响留置时间。

1.2 血液粘稠度与血脂浓度深静脉血栓患者因本身血液粘稠、血流缓慢、患肢肿胀,且治疗上要求患肢输液,增加药物作用时间,此类患者应用留置针,易导致针头堵塞而使留置时间过短。

魏晓兰等人的研究也表明血液粘稠度与血脂浓度高的患者静脉套管针留置时间较正常血液粘稠度与血脂浓度的患者明显缩短[ 2 ]。

探讨如何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探讨如何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探讨如何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护理学的发展也突飞猛进,现代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不断改进的创新,以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静脉输液技术普遍应用于在临床工作中,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一种先进的新型输液器材,20世纪60年代已在欧美国家普及应用。

如何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优势,查阅文献,现将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合理选择留置针针对不同的药物性质、患者病情、年龄及血管情况分别选用18G~24G等型号的静脉留置针。

尽量选择选择最小型号留置针,因相对小号的留置针进入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能减少机械性摩擦,从而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可相对延长留置时间。

2正确选择穿刺部位2.1婴幼儿或儿童多选择头皮静脉,最好选择前额正中静脉,这样易于固定,也不易压迫而导致针管堵塞而更换静脉留置针.对于成人可活动的患者,最好选用不易活动侧上肢,选择走向直且粗大的血管,如肘正中静脉及贵要静脉等大静脉,避免选择患肢穿刺,避开关节和患皮肤病的地方。

2.2对充盈度差的静脉,穿刺前给予毛巾局部热敷,输液过程中给予50%硫酸镁纱布湿敷至输液完毕;对穿刺部位皮肤潮湿度高、弹性差者,可增加更换透明贴膜的次数,或改进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方法。

3改进和提高操作技术3.1穿刺徐朝华等[1]通过改进静脉留置针操作方法,降低了堵管的发生率,延长了留置时间。

在穿刺见回血后即松止血带并打开调速器,在液体缓慢输注的条件下继续送管,保证及时冲净残留在留置针腔内的血液,防止增加血栓形成的机会而发生堵管。

3.2固定在输液过程中,延长管呈U型固定,肝素帽高于留置针尖端,不易回血,减少堵管的发生。

李冬梅等[2]在探讨静脉留置针活塞夹闭部位封管效果时发现,留置针活塞夹闭部位的不同,直接影响留置针的留置效果,将留置针活塞夹闭部位由延长管的远段改进为近段后,可显著降低导管内回血率和堵管率,延长留置时间。

PDCA品管圈活动汇报之提高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护理课件

PDCA品管圈活动汇报之提高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护理课件
落。
患者需求与期望分析
患者希望减少穿刺次数,减轻 血管损伤和疼痛。
患者期望留置针能够稳定、安 全地留置在血管内,方便治疗 和护理。
患者对于留置针的材质和固定 方法也有一定的要求,希望使 用舒适、安全的留置针产品。
护理人员技能与意识分析
部分护理人员对于静脉留置针的操作 技术和注意事项掌握不够熟练和全面 。
目标应具有挑战性
目标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以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潜 力。
目标应具有可达成性
目标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 定,既不过高也不过低,确保
团队成员能够达成。
提高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具体目标
提高静脉留置针留置 时间至平均每天12小 时以上。
提高患者对留置针护 理的满意度至90%以 上。
降低因留置针脱落或 移位导致重新穿刺的 比例至20%以下。
改进前后效果对比分析
对比指标
改进前后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患者满意度、护士操作熟练度

对比方法
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 等方法。
对比结果
改进后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明 显长于改进前,患者满意度和护 士操作熟练度也显著高于改进前

标准化与制度化建议
建议一
将改进后的操作流程标准化,制定操作规程和护理常规。
pdca品管圈活动汇报之提高静脉留 置针留置时间护理课件
目 录
• PDCA品管圈活动介绍 • 问题分析 • 目标设定 • 计划制定与实施 • 检查与效果确认 • 处理与持续改进
01
PDCA品管圈活动介绍
PDCA循环的基本概念
PDCA循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 明提出的,包括Plan(计划)、Do (执行)、Check(检查)和 Act( 处理)四个阶段,是质量管理的基本 方法。

浅探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影响因素和改进措施

浅探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影响因素和改进措施

浅探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影响因素和改进措施目的:探讨周围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

方法:对周围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针体留置时间观察分析。

结果: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延长率提高30%,平均留置时间为5.4天。

结论:通过提高静脉留置针的干预措施,有效延长了导管留置时间,提高了留置效果,减少了患者持续输液的穿刺频率,减轻了患者的身心痛苦,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标签: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留置时间影响因素护理措施外周静脉留置针(vein detained needle)操作简便,适用于任何部位的穿刺應用,在减轻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的同时也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近年来已被我国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其留置时间一直存在争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规定套管针留置时间不超过96小时[1],Powell J[2] 等认为没有临床症状时可以留置10天,Bregenzer[3]提出质疑:常规更换留置针是否需要?孟庆慧等[4]则认为留置针流畅且无炎症迹象时没有必要更换导管,我国卫生行政部门及留置针厂家主张留置时间为3-5天。

参考众学者理论依据,本科室在使用静脉留置针中通过改进留置时的护理防范措施,跟踪观察3月,得出结论:留置时间平均为5.4天,较卫生部门及留置针厂家主张留置时间延长率提高30%。

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延长周围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2.1临床上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常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有患者的依从性不够、穿刺部位不妥、留置针的质量、穿刺技术、固定方法和封管、药物性质和滴速等。

3 护理措施3.1 置管前做好健康教育置管前向患者解释置管的目的、意义及常见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告之使用中适当限制肢体活动,避免碰撞、按揉,以免留置针在血管内来回移动致静脉损伤及血流不畅影响留置时间。

如需要洗脸或洗澡时应用塑料薄膜将局部包裹好避免进水。

可热敷穿刺侧肢体以修复血管壁,增强局部的抗炎能力,延长置管时间。

外周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短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外周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短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外周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短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目的:分析外周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短的原因,探讨预防措施,延长外周留置针使用时间。

方法:对208例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病例进行回顾统计,分析查找留置针保留时间短的原因。

结果:26例留置时间低于3天,发生率为12.5%。

结论:护理人员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加强对患者的评估,合理选择血管,加强学习,工作认真负责,做好对患者的健康宣传工作,才能延长留置针的保留时间,预防留置针留置失败,从而为患者液体治疗提供方便,保证治疗及抢救顺利进行。

标签: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短原因;预防措施外周静脉留置针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在手术及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中应用十分重要。

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既减轻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减少液体外渗,同时又保证了合理用药时间,为输血和输液提供方便,保留了一条开放的静脉通路,便于抢救工作,而且很大程度的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1]。

按我院使用的BD留置针使用说明书建议留置针留置时间3-5天,最长不超过1周。

然而各种原因导致的留置针保留时间缩短在我科时有出现,未能体现留置针的优势。

为更好的让留置针服务于临床,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我科对导致外周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缩短的原因进行了调查,提出了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现報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我科使用外周留置针患者208人,均为我科手术及外伤后患者,其中男性106人,女性102人,年龄在1岁-82岁不等。

成人及2岁以上患儿留置针多留置在手背静脉、上肢前臂静脉、足背静脉及大隐静脉;2岁以内患儿在头部无外伤及血管允许的情况,我们多采用头皮静脉输液。

所有患者均使用BD公司的密闭式静脉留置针。

1.2 方法观察法2结果我科2011年12月-2012年12月208人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中留置针留置时间小于3天的有26例,其原因及发生率见表1.3讨论3.1 原因分析3.1.1 评估不足操作前对患者血管评估不仔细如选择穿刺的血管短,留置针软管未全部送入血管,易造成留置针打折、扭曲而至留置时间缩短。

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相关因素探讨

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相关因素探讨

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相关因素探讨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一种先进的新型输液器材,20世纪60年代已在欧美国家普及应用[1]。

由于其操作简便、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壁,并且在抢救危重病人、静脉输注药物、静脉高营养时,在输液过程中具有避免多次穿刺等优点,近年来在我国得到广泛使用。

美国输液护理学会将留置针保留时间规定为3~5d[2],国内有学者对留置针标本进行细菌学培养发现,留置时间7d以内为相对安全和最佳时间[3]。

但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常因渗出、堵管、静脉炎等原因提前拔针,使留置针留置时间缩短,有时留置时间仅1-2天,一方面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增加患者痛苦,另一方面减少患者使用的依从性,也增加护士工作量。

就此问题,查阅文献,现将静脉留置针在临床输液中影响留置时间的相关因素总结如下。

1.留置针的选择留置针的大小依据患者病情、年龄及血管情况分别选用18G~24G等型号。

有主张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应用细、短留置针。

因相对小号的留置针进入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能减少机械性摩擦,从而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可相对延长留置时间[4]。

2.血管的选择根据患者的情况、输液要求及药物的种类,进行综合评估,选择最合适的血管进行穿刺,也直接决定留置针的留置效果[5]。

原则上应选用健康、粗直、富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的静脉。

成人可选前臂头静脉,其次是贵要静脉。

颈外静脉套管针具有留置时间长,静脉炎发生率低,穿刺成功率高,方便患者活动等优点[6]。

王惠仙等[7]建议只要颈部条件允许的患者均可选用,应视为首选方案。

头皮静脉留置针输液时易选用头部耳后静脉、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及其颞浅分支等较粗的血管。

新生儿选用腋下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安全,易于固定,可延长留置时间。

老年人血管弹性差,脆性大,抗化学性、机械性损伤能力下降,故留置套管针时,应尽可能选择直径≥3.0mm的血管。

烧伤病人选择痂下静脉行留置针穿刺,可解决严重大面积烧伤全身水肿、静脉穿刺困难病人输血输液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经验分析
许娟
(山西省芮城县人民医院 044600)
静脉留置针在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儿科、老年科及手术患者静脉输液中应用广泛,为抢救患者保护患者血管,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发挥较大作用。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3-5天,最长不超过7天,但在临床中,常因皮下血肿、留置针脱落、堵塞、静脉炎、液体外渗而拔除留置针,不能达到留置针的效果。

通过临床实践,现将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经验按照操作程序总结分析如下:
1 严格无菌操作
1.1 操作前洗手或用健之素快速消毒液进行消毒,戴无菌手套。

1.2 穿刺部位使用无菌透明贴膜,随时观察穿刺部位情况,保持贴膜清洁干燥,有污染时要及时更换。

1.3 留置静脉针期间如套管针脱出部分勿要送入血管内,以防细菌逆行感染,造成细菌性静脉炎。

2 血管的评估与选择评估血管弹性、充盈度、肢体活动度,选择走向直、弹性好且清晰的血管,避开关节、静脉瓣、皮肤病、感染处。

一般选择手背静脉前臂,避免下肢,因下肢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若必须用下肢静脉输液时应抬高下肢20°-30°。

3 留置针的选择
3.1 在满足治疗需要的情况下,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
留置针,一般成人输液宜用18-20G,儿童输液宜用22-24G,输血宜用16G。

尽量选择短、细的留置针,因为相对小号的留置针进入机体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内壁损伤,从而降低了机械性静脉炎及血管性静脉炎的发生,可相对延长留置时间。

3.2 检查留置针的完整性及针头斜面有无倒钩、外套管边缘是否有分叉破损,以确保留置针置入成功率,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4 留置针排气技巧将输液器空气排除后,将头皮针的针头斜面朝上刺入肝素帽内,使肝素帽倒置,针头软管均向上,缓慢打开输液器开关,使液体溢满整个肝素帽,再将头皮针全部插入肝素帽内,完全打开输液器开关,排完肝素帽内的空气。

避免输液中或再次输液时空气进入血管,引起病人及家属恐慌,防止血液回流后与空气接触发生凝集,导致留置针堵塞。

5 皮肤消毒
5.1 穿刺部位消毒范围应大于敷贴面积一般为8cm*8cm,两遍,待干后才能穿刺。

5.2 消毒时碘酒、酒精不宜过多,以免通过皮肤与血管间的窦道侵入血管,造成化学刺激,引起静脉炎。

6 静脉留置针置管方法去除留置针护针套,旋转枕芯松动外套管,排气,绷紧注射部位下端的皮肤,在血管上方以15°~30°直刺血管,缓慢进针,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继续进针0.3~
0.5cm,一手固定枕芯,一手将外套管慢慢向前移动,直至全部送入静脉内。

送软管时一定要轻柔,避免机械性损伤血管内皮,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7 留置针的固定固定不妥,常导致留置针的脱出,穿刺部位皮肤损伤,从而影响到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用透明敷贴先固定穿刺处,然后均匀粘贴在皮肤上,避免留有空气,保持无张力固定,“Y”接管应全部被贴膜覆盖住,延长管以“U”型固定。

意识不清、烦躁病人需用胶布将贴膜上下端再次固定。

8 减少药物性静脉炎的发生根据药物性质合理调节输液速度和顺序。

高渗性、高刺激性、高浓度、高分子药物容易引起静脉炎,影响留置时间,应先输入此类药物,再输入低渗或刺激性小的药物,放慢输液速度,必要时在输入血管刺激性药物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

我科室使用双头输液器用于两种药物之间冲管。

9 封管
9.1 将注射器针头斜面刺入肝素帽,缓慢推注封管液,边推注边退出针头,关闭延长管上的小夹子,小夹子靠近“Y”接口。

9.2 推注封管液速度不宜过快、过猛,会使血管内部压力增高,导致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出现局部血管的炎性改变,引起外渗、局部肿胀、引发静脉炎。

有研究显示,以<10ml/min的速度缓慢推注封管液,可明显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1】。

9.3 注射器正压封管技术操作及准确性要求较高,绝不能等液体推注完毕后再抜针,否则拔针时产生负压可使血液回流至套管针
腔内,造成凝血堵管【2】。

9.4 应用可来福密闭输液接头,在与输液接头分离时可产生瞬间正压,避免血液回流造成留置针堵塞,可完全取消封管过程。

10 置管后护理
10.1 输入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物给予护理干预,如静脉滴注20%甘露醇时,在穿刺点及其近心端皮肤浅表血管局部外擦山莨菪碱,可扩张血管,减少药物沉积在血管壁的机会【3】。

10.2 置管期间在穿刺部位以上沿血管走行用鲜芦荟外敷,每天更换2~3次,保持湿润,可预防静脉损伤【4】。

10.3 对于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的病人,则适当的使用约束带,防止病人因活动使留置针在血管内不停地上下左右摆动,反复刺激血管内膜产生机械损伤和液体外渗。

使用约束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静脉回流,使药液在局部滞留时间延长,容易出现静脉炎和堵管现象,所以还应加强穿刺部位血循环的观察,随时调整约束带的松紧度,约束带尽量用在穿刺部位的远心端。

10.4 再次输液时,如遇滴速较慢或堵管,应先抽回血,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导管。

如无回血,冲洗有阻力,考虑留置针堵塞,应拔出留置针,切不可用力推注,以免使血栓推进血管,造成栓塞。

11 患者宣教
11.1穿刺前嘱病人穿刺上方的衣服要宽松,避免影响局部血液回流。

11.2 使用留置针的肢体尽量避免下垂、用力、过度受压,以免回血堵塞导管。

11.3 指导病人不可随意调节滴数,注意保护输液部位,有异常及时呼叫。

11.4置管期间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

注意观察穿刺局部有无红肿、疼痛、发热等不适应及时告知护士。

12 提高穿刺技术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轻、巧、稳、准,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液体外漏外渗和皮下血肿的发生。

近几年来对静脉留置技术的不断研究和探讨,降低留置针带来的不利因素,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使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

参考文献
【1】曹忆姝,陈妙娟,王九花,等.静脉穿刺置管套管针输液封管技术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2):714~715.
【2】蒋燕,蔡林英.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1.15(2).69.
【3】施庆芳,智睿.山莨菪碱扩张局部皮肤浅表血管防护甘露醇所致静脉损伤[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6):49-50.
【4】顾晓英.鲜芦荟预防静脉损伤及延长留置针时间的探讨[J].现代护理,2004,10(9):821-8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