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网_微电网_Microgrid_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研究综述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研究综述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研究综述随着能源需求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DERs)逐渐成为了未来能源系统的发展方向。

分布式电源可以是太阳能、风能、燃气等多种形式的发电设备,它们通常分布于用户侧,能够为用户提供可靠、高质量、绿色的能源供应。

为了更好地实现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并促进可持续发展,目前有许多关于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研究。

其中,微电网(microgrid)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方案。

微电网由不同类型的电源、负载和能量存储设备组成,旨在满足局部负载的需求。

微电网不仅可以为用户提供独立的用电系统,还可以与主电网(grid)实现相互补充和备份。

针对微电网的研究主要包括微电网控制策略、微电网规划与设计、微电网运行模式等方面。

例如,有学者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分层控制策略,通过层次化的结构,将微电网的控制分为多个层次,有效提高了微电网的控制可靠性和灵活性。

另外,虚拟电源(virtual power plant,VPP)也是一种实现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重要方式。

虚拟电源是一种由分布式电源组成的虚拟电站,它通过智能化控制技术将多个分布式电源组合起来,形成一个虚拟的大型发电站,为主电网提供能源。

虚拟电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虚拟电源的运行控制、虚拟电源的规划和设计、虚拟电源的市场机制等方面。

例如,有学者提出一种基于电价的虚拟电源调度策略,通过根据电价变化实时调整虚拟电源中不同类型的发电设备的出力,有效降低了虚拟电源的运行成本,并提升了虚拟电源的经济效益。

除了微电网和虚拟电源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方案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例如,有学者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方案,该方案采用动态协同控制策略,通过协同控制多个分布式电源,实现对配电网电压、电流等参数的精准控制。

同时,该方案还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智能化的算法对配电网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优化。

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综述

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综述

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综述摘要:分布式能源(DER)涵盖的技术如柴油发动机、微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光伏发电、小型风力发电机等。

微电网概念的核心就是分布式能源、可控负载以及储能设备的协调运行和控制,其中储能设备包括飞轮、超级电容器和蓄电池等。

微电网能够与主网联网运行,或者运行在孤岛模式。

本文总结和研究了微电网技术,并阐述了微电网的运行以及市场环境中的微电网。

关键词:分布式能源,微电网,运行,多代理系统(MAS)1、绪论由于科技进步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一些分布能源(DER)如内燃机(IC)、微型燃气轮机、光伏发电、燃料电池和风力发电[1],已经在配电网中应用。

独立分布式发电的应用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其本身也存在不少缺陷。

为更好地实现分布式发电的潜力可以采用系统的方法,也就是使电源和相关的负载构成一个子系统或微电网(MG)。

在文献[2]中,认为微电网是一组负载和微电源(MS)组成单一的可控系统运行,同时为本地提供电能和热能。

文献[2,3]分析了微电网的优点,如提高本地供电可靠性,减少馈线损失,维持本地电压稳定,通过热电联产(CHP)提高能源效率,电压凹陷校正和提供不间断电源等。

微电网可以运行在两个不同的运行条件下:正常并网运行模式和紧急模式(孤岛模式)[4]。

由于电能生产的特点,微电网中大多数分布式电源不可以直接与电网相连。

因此,微电网中需要电力电子接口(DC/AC或AC/DC/AC),而在微电网运行中的主要问题就是逆变器的控制.微电网通过中压/低压(MV/LV)变电站的微电网中央控制器(MGCC)来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该中央控制器是分层控制系统的核心,其关键功能包括经济管理功能和控制功能[4]。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总结和研究了微电网技术。

在第2节中,介绍了微电网的研究现状,其中重点介绍微电网在欧洲和日本的发展。

第3节描述了微电网的结构,其包括微电源、储能设备和逆变器。

然后,第4节详细讨论了微电网紧急运行的两种方式,在本节中也介绍了微电网的故障检测和安全分析.最后一节探讨了市场环境中的微电网,并重点分析了多代理系统(MAS)。

直流微电网关键技术研究综述

直流微电网关键技术研究综述

直流微电网关键技术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微电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直流微电网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力系统架构,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直流微电网以其高效、灵活、可靠的特点,在分布式能源接入、能源互联网构建以及智能电网发展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旨在对直流微电网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首先介绍了直流微电网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明确了研究直流微电网关键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后,文章重点围绕直流微电网的拓扑结构、控制策略、能量管理、保护技术、稳定性分析及优化运行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在拓扑结构方面,介绍了不同拓扑结构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在控制策略方面,探讨了集中式控制、分布式控制及混合控制等策略的优缺点;在能量管理方面,分析了能量调度、储能系统优化配置等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法;在保护技术方面,研究了直流微电网故障特性及保护策略;在稳定性分析及优化运行方面,提出了提高直流微电网稳定性和运行效率的有效措施。

通过对直流微电网关键技术的综合分析和评价,本文总结了当前研究的成果和不足,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本文还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了直流微电网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及前景。

希望本文能为直流微电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二、直流微电网关键技术研究现状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广泛应用,直流微电网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力供应模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直流微电网以其高效、灵活、可靠的特点,成为未来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关于直流微电网的关键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直流微电网的拓扑结构设计是直流微电网稳定运行的基础。

目前,常见的直流微电网拓扑结构有放射式、环式、网状等。

研究者们通过对不同拓扑结构的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多种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的拓扑结构设计方案。

这些方案旨在提高直流微电网的供电可靠性、经济性以及运行灵活性。

电气工程中的微电网与智能电网研究

电气工程中的微电网与智能电网研究

电气工程中的微电网与智能电网研究近年来,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和能源结构的变化,传统的中央电网面临诸多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电气工程领域开始兴起了微电网与智能电网的研究与应用。

微电网及智能电网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力系统,具有分散、灵活、可靠的特点,正在成为未来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一、微电网的概念与特征微电网是一种由分布式能源装置、负荷、能量存储系统等组成的局部电力系统。

与传统的中央电网相比,微电网在规模上更小,同时具备了自主运行与互联互通的能力。

微电网的核心在于能够将可再生能源、传统能源与能量存储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微电网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分散化:微电网由多个分布式能源装置组成,可以是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这些分散的能源装置将能量转换为电能,并通过互联互通的方式将电能输送给负荷。

2. 安全可靠性:微电网有自主运行的能力,可以独立运行,不会受到中央电网的影响。

在中央电网故障或停电的情况下,微电网可以继续供电,保证负荷正常运行。

3. 藏在传统电网中:微电网可以作为传统电网的一部分存在,与传统电网互为补充。

当中央电网供电不足或故障时,微电网可以自主运行,发挥应急备用电源的作用。

二、微电网的应用领域微电网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城市、乡村电网:微电网可以在城市和乡村电网中应用,为当地居民和企业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

特别是在偏远的乡村地区,微电网可以通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为当地居民提供长期稳定的电力。

2. 岛屿电网:对于那些资源匮乏的岛屿地区,传统电力供应方式往往面临着各种限制。

而微电网的灵活性和可靠性使其成为解决岛屿电力供应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

3. 工商业电网:微电网也可以被应用于工商业电网中,特别是对那些对电力质量要求较高的用户来说,微电网可以提供更可靠的电力供应,并降低电力成本。

4. 突发灾害电网:在自然灾害发生时,传统的中央电网往往会因故障而停电,给灾民带来额外的苦难。

新能源智能微电网系统研究与应用

新能源智能微电网系统研究与应用

新能源智能微电网系统研究与应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新能源逐渐成为替代传统石油、煤炭等能源资源的主要手段。

新能源智能微电网系统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概述新能源智能微电网系统是指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作为主要能源来源,以分布式发电、储能、能源管理、智能控制等技术手段为基础,构建的适应于当地环境和用户需求的小型电力系统。

它不仅可以为当地居民和企业提供安全、可靠、经济的电力供应,还可以实现对电力的有效管理和优化。

二、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在新能源智能微电网系统中,利用多种新能源技术,能够为当地提供可持续、高效、绿色的电力。

例如,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阳光资源,储存电力以供日间使用;利用风力发电技术可以利用当地的风能资源,作为补充储能的一种手段;而应用水力发电技术,则可以有效地利用当地的水力资源,提高电力的稳定性。

通过将这些新能源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构建出一套完整的新能源智能微电网系统,为当地提供可靠、高效的能源供应。

三、微电网系统技术的探讨在新能源智能微电网系统中,微电网系统技术是核心组成部分之一。

微电网系统是指基于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智能电网控制、优化能源管理等技术手段,用于实现小范围内能源系统的供、需保障和能源优化管理的一种智能电网系统。

在微电网系统中,用户可以自主选择主网电源和多种新能源电源当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配电,实现生产、消费和储存电力的平衡。

为了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智能微电网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微电网系统技术需要不断进行优化。

例如,在电力调度方面,应采用自适应决策算法,提高能源调度效率;在电力控制方面,应采用智能化集群控制技术,实现对电网的精细化管理和稳定性控制。

此外,为了提高对能源利用情况的精细化监控,还可以引入物联网技术,实现对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和网络数据安全的保障。

微电网光伏直流电网系统的研究综述

微电网光伏直流电网系统的研究综述

微电网光伏直流电网系统的研究综述一、引言随着人们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以及对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的需求增加,微电网光伏直流电网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力系统形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微电网光伏直流电网系统的研究进行综述,内容包括光伏电站、直流电网、微电网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优势。

二、光伏电站光伏电站作为微电网光伏直流电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太阳能将太阳光转换为电能。

在光伏电站的运行中,光伏组件起着关键作用。

它们根据太阳辐照度的变化将光能转化为直流电能,并通过逆变器将其转化为交流电能,以满足电网的需求。

光伏电站的优势之一是可再生能源,具有环境友好和可持续性;另一方面,光伏电站的建设和运营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光伏组件的效率提升、逆变器的质量和可靠性等。

三、直流电网直流电网具有高效、稳定和可控的特点,逐渐成为微电网光伏直流电网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

与传统的交流电网相比,直流电网具有更低的传输损耗、更高的能源利用率和更好的电力质量控制能力。

在直流电网中,可以通过功率电子装置实现多种功能,如电能的转换、充放电控制、功率因数校正等。

直流电网的研究主要涵盖电网结构、电力电子技术、电网控制等方面。

四、微电网微电网是指由多个分布式电源和负荷组成的小型独立电力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治能力。

微电网可以与主电网互联或独立运行,为用户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

微电网光伏直流电网系统将光伏电站和直流电网相结合形成一个具有自主控制能力的微电网系统,有效解决了电力系统中的短缺和可靠性等问题。

微电网的研究内容包括微电网的运行策略、电能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策略等,旨在优化微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五、光伏直流微电网系统的优势微电网光伏直流电网系统具有诸多优势。

首先,通过光伏发电与直流电网结合,系统的能源利用率更高,减少了能源的浪费。

其次,直流电网的高效传输和稳定性提高了整个电网系统的可靠性。

此外,微电网的自主控制能力使得系统具备了较强的抗干扰和自适应能力,能够更好地应对电网故障和负荷变化。

我国微电网的调研报告

我国微电网的调研报告

我国微电网的调研报告我国微电网的调研报告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传统的中央电网面临了诸多挑战,包括还需大量投资、能源传输效率低、安全风险高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微电网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新兴领域。

微电网是指由多种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和多种能源存储设备(如蓄电池、超级电容、压缩空气储能等)组成的小型能源系统,可以与中央电网互相连接或者独立运行。

二、概述微电网不仅可以提供可靠的电能供应,还能减少系统的能源传输损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与传统的中央电网相比,微电网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可靠性:微电网由多个小型电源设备组成,即使某些设备出现故障,其他设备仍可正常运行,保证电能供应的可靠性。

2. 灵活性:微电网可以与中央电网互相连接,实现双向输电,同时也可以独立运行,满足局部区域的电能需求。

3. 环保性:微电网通常采用可再生能源作为主要的能源供应来源,减少了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4. 可持续性:微电网可以灵活地配置不同类型的电源和储能设备,适应不同的能源需求,并通过能源存储设备实现能量平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5. 经济性:微电网可以降低传输和配电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减少用户的用电成本。

三、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微电网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推广微电网的建设,搭建了一些示范项目。

此外,一些大型企业和高校也开始在自己的园区和校园内建设微电网进行试点。

然而,我国微电网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政策和法规方面的不完善限制了微电网的发展,包括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法律法规不健全等。

其次,技术问题也是一个阻碍微电网发展的因素,尤其是能源管理、电力调度等方面的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未来展望为了推动我国微电网的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微电网的政策扶持力度,包括制定更完善的法律法规、推行微电网示范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等。

智能电网中微电网优化调度综述剖析

智能电网中微电网优化调度综述剖析

智能电网中微电网优化调度综述智能电网是一种智能技术系统,它包括优先使用清洁能源、动态定价以及通过调整发电、用电设备功率优化负载平衡等特点。

终端用户不仅能从电力公司直接购买用电,同时还可以从储能设备中获取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

另一方面智能电网具备高速、双向的通信系统,供电端与用电端实现实时通信、并且系统能够保证电网安全、稳定和优化运行。

具有坚强、自愈、兼容、优化等特征。

微电网是一种新型的网络结构,是实现主动式配电网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由一组微电源、负荷、储能系统和控制装置构成的系统单元,可实现对负荷多种能源形式的高可靠供给。

微电网中的电源多为容量较小的分布式电源,即含有电力电子接口的小型机组,包括微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光伏电池、小型风力发电机组以及超级电容、飞轮及蓄电池等储能装置,它们接在用户侧,具有成本低、电压低及污染低等特点。

开发和延伸微电网能够促进分布式电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使传统电网向智能网络的过渡[1]。

1、微电网的组成及结构微电网是由多种分布式电源(既包含有非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燃料电池、微型燃气轮机;又包含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风力和光伏发电单元等),再加上控制装置、储能装置和用电负荷共同组成。

微电网的组成结构十分灵活,可以满足某片区域的特殊供电需求。

微电网不仅可以通过公共连接点(PCC)与大电网连接,采用并网运行模式;还可以在大电网电能质量下降或者电网故障而影响到微电网内负荷正常用电时,在公共连接节点(PCC)处与大电网断开,采用孤岛运行模式。

典型的微电网结构如图1-1 所示。

它是由热电联产源(CHP)如微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非CHP源如风力发电机组、光伏电池组及储能装置等组成。

微电源和储能设备通过微电源控制器(MC)连接到馈线A和C。

微电网通过公共连接点(PCC)连接到配网中进行能量交换,双方互为备用,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2]。

图1-1典型的微电网结构2,微电网电源的组成及特性微型电源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风力发电机组、太阳能光伏电池、微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和蓄电池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5卷 第12期 继电器 Vol.35 No.12 2007年6月16日 RELAY June 16, 2007

新型电网-微电网(Microgrid)研究综述

盛鹍1,2,孔力1,齐智平1,裴 玮1,2, 吴汉3, 息鹏4 (1.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北京 100080;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80; 3.江西省赣东北供电公司,江西 乐平 333300; 4.国家审计署驻长沙特派员办事处, 湖南 长沙 410001)

摘要:首先介绍了微电网的产生背景,并对微电网进行定义。其次,在对比了各国微电网的研究进展现状后,针对一个典型的微电网阐述了基本运行方式。接着介绍了微电网的电源和储能形式,并对微源的控制器特性即频率下垂曲线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微电网输配电系统也与传统电网有着明显的不同,由于低压线路参数的特殊性,需要对功率调节公式进行修正。微电网系统优化与稳定也是微电网的关键研究内容之一,初步给出了系统优化和稳定运行目标。最后,在依托电工所在新能源方面的既有成果上,提出了微电网的将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 微电网; 分布式发电; 微电源; 储能; 输配电系统; 功率调节; 系统优化和稳定

A survey on research of microgrid –a new power system SHENG Kun1,2,KONG Li1,QI Zhi-ping1, PEI Wei1,2 , WU Han3, XI Peng4 (1.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0,China; 2.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80,China; 3.Gandongbei Power Supply Company,Leping 33300,China; 4.National Audit office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hangsha 410001,China)

Abstract: Microgrid is one type of future power systems put forward by foreign researchers, which has a special superiority on not only improving power quality and reliability but also relieving pressure of energy and environment. Firs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and definition of microgrid.Second, different countries’ achievements are compared, and basic running mode is represented for a typical microgrid. After energy resource and storing energy being classified, a frequency-droop character is described.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classic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microgrid has its own feature. And power adjustment formulation has been amended. System optimization and stability is one of key research in microgrid, therefore series of goal is offered preliminarily. In the end, based on achievement by IEE in new energy, emphasis is put forward for future research in microgrid.

This project is supported by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 (863 Programme) (No. 2006AA05Z246).

Key words: micorgrid; distributed generation; microsource; storing energy;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power adjustment; system optimization and stability

中图分类号: TM6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4897(2007)12-0075-07 

0 引言 在过去几十年里,电力系统已发展成为集中发电、远距离输电的大型互联网络系统,通过复杂的功率潮流等各种控制器可对其连续调节,并对大多数干扰具有鲁棒性。但是近年来用电负荷的不断增加,而电网建设却没有同步发展,使得远距离输电线路的输送容量不断增大,受端电网对外来电力的依赖程度也不断提高,使得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下降。近年的各种大规模停电事故尤其是8.14美加大停电也暴露出目前电力系统的这个严重缺陷[1]。 基金项目:国家863高技术基金项目(2006AA05Z246) 鉴于上述问题,发达国家如德国、日本、美国甚至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研究并应用多种一次能源形式结合(液体燃料有煤油、汽油、柴油等,气体燃料有天然气、石油气、煤气、沼气、一切可燃废气等;动力源更是多样化,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等)、高效、经济的新型电力技术——分布式发电技术DG (Distributed Generation) [2~5],即通过在配

电网建立单独的发电单元对重要负荷进行供电,与此同时,通过PCU(power-conditioning unit)和外界电网进行能量交换;由其特点,也形象地被称作分散式发电(Dispersed Generation)或嵌入式发电(Embedded Generation)。随之出现了分布式储能技- 76 - 继电器 术(Distributed Storage),通过储能装置储存分布式电源的多余的能量,如超导线圈、储能电容器及储能能力巨大的超级电容器和飞轮等等。通过对上述技术展开研究得到的系列成果,并结合电力系统用户对电能质量(Power Quality)的要求和电力系统发展趋势,逐步形成了将上述技术综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特殊电网形式-微型电网(Micro Grid)[6]。

目前,国际上对微型电网的定义各不相同[6~10]。美国电气可靠性技术解决方案联合会

(CERTS-Consortium for Electric Reliability Technology Solutions)给出的定义为:微电网是一种由负荷和微型电源共同组成系统,它可同时提供电能和热量;微电网内部的电源主要由电力电子器件负责能量的转换,并提供必需的控制;微电网相对于外部大电网表现为单一的受控单元,并可同时满足用户对电能质量和供电安全等的要求。欧盟微电网项目(European Commission Project Micro-grids)给出的定义是:利用一次能源;使用微型电源,分为不可控、部分可控和全控三种,并可冷、热、电三联供;配有储能装置;使用电力电子装置进行能量调节。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的R. H. Lasseter给出的概念是:微电网是一个由负载和微型电源组成的独立可控系统,对当地提供电能和热能。这种概念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型来描述微电网的操作;微电网可被看作在电网中一个可控的单元,它可以在数秒钟内反应来满足外部输配电网络的需求;对用户来说,微电网可以满足他们特定的需求:增加本地可靠性,降低馈线损耗,保持本地电压,通过利用余热提供更高的效率,保证电压降的修正或者提供不间断电源。图1是威斯康新大学新能源实验室的微电网结构图。 综合以上,并结合我国电网的实际状况,本文可以得出微电网的定义:能量来源主要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类型可为微型燃气轮机(Micro-Turbine)、内燃机(Gas Engine)、燃料电池(Fuel Cell)、太阳能电池(PV Panel)、风力发电机(Wind Generator)、生物质能(Biomass Energy)等;系统容量为20 kW~10 MW;网内的用户配电电压等级为380 V,或者包括10.5 kV;如与外部电网进行能量交换,电压等级由微电网的具体应用等情况而定。微电网的用电方式可以达到以下要求。 经济:能源合理梯级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60%~90%)—节能,投资回报率高、降低成本和投资,就近供电,减少网损。 环保:减轻环保压力(排放总量减少、减少征地及线路走廊、减少高压电磁污染)。

能源:多个电源,多种燃料,可为用户同时提供多种能源(电、热、冷),解决能源危机和能源安全问题,可利用新能源(氢)和可再生能源。 安全及可靠性:调峰问题(与燃气互补)、备用问题,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防止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发生,防灾害(战争、地震、恐怖活动等)。 电力市场:适应电力市场发展需要。 投资风险:降低大型电站建设投资风险。 扶贫:解决边远地区供电困难。 目前国内多在分布式发电和分布式储能上开展相关的研究[11~14],对微电网的研究还基本处在起步

阶段。本文在介绍国外微电网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微电网所需研究的相关关键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

1 微电网基本结构 微电网可以满足一片电力负荷聚集区的能量需要,这种聚集区可以是重要的办公区和厂区,或者传统电力系统的供电成本太高的远郊的居民区等。因此,相对传统的输配电网,微电网的结构比较灵活。

图1 微电网示意图 Fig. 1 Micro grid architecture

如图1所示的微电网中,该系统为放射状的带有馈线ABC以及负载。此系统与外部配网通过隔离开关连接。负载侧馈线电压通常为480 V或根据用户自己定义。馈线A所带的微电源可以热、电双联供。考虑到潮流控制器在馈线A热负载的附近,控制器通过能量管理系统在允许的程度内来调节潮流。当负载变化时,本地微电源自行调节功率输出。馈线A和C连接重要负荷(也称敏感负载),且有微电源连入微网;馈线B连接有非重要的负荷,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切除该馈线及其负荷。例如,当配网系统中的电能质量达不到用户要求时,微电网可以使用如图1所示的隔离装置将自己与外部电网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