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主要金属矿产找矿区带划分
中国成矿带最新划分

成矿区带详细划分成矿省——属成矿域范围内的次级成矿区(带),它的范围受大地构造旋回的控制,成矿作用形成于一个或几个成矿旋回;发育有特定的矿化类型;成矿物质的富集主要与地球层圈间的相互作用有关;成矿作用明显受区域岩浆活动、沉积地层、变质作用的控制,如我国华南成矿省受花岗岩浆的侵入和岩浆喷发作用的控制,形成与燕山成矿旋回(或火山岩)有关的有色、稀有、稀土及非金属“成矿系列组”,其中每个系列受成矿地质环境的控制。
成矿省内成矿地质环境形成某一或几个矿床成矿系列,出现成矿地质环境与矿床成矿系列大致对应关系,应用成矿年代学对矿床的测年资料,地质构造发展过程中的成矿旋回,各个成矿旋回在不同成矿区带内出现的成矿地质环境及对应的矿床成矿系列,构成了成矿省内区域成矿作用的演化历史,应用“区域矿床成矿谱系”剖析每个成矿省的区域成矿作用的演化过程和总结区域成矿规律。
据此编制了每个成矿省的区域矿床成矿谱系图。
区域矿床成矿谱系深化对矿床成矿规律的认识,为中国大陆成矿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区域成矿作用的科学依据。
有关“矿床成矿系列组”和区域矿床成矿谱系的内容和含义在第四篇中将做详细论述。
全国划分的16个成矿省,80个成矿区(带)将中国大陆各个成矿旋回形成的各类矿床和相应的矿床成矿系列在空间分布上做了定位。
应用矿床成矿系列的理论,按成矿省及其所属成矿区(带)阐明了成矿省的范围、区域构造概要、区域成矿特征;成矿省内成矿区(带)的划分、矿床成矿系列的形成和区域矿床成矿谱系,用每个成矿省的矿床成矿系列特征表和“区域矿床成矿谱系、矿床成矿系列图”作了矿床成矿系列的空间定位。
提出在成矿省(或成矿区带)限定的空间范围内区域成矿作用的演化规律及区域成矿作用的高峰期,区域构造演化的继承性和成矿物质间的内在联系密切、矿床成矿系列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和演化趋势,构成了“中国大陆成矿体系”的区域成矿作用框架。
中国资源分布

铁矿资源分布中国铁矿资源有两个特点:一是贫矿多,贫矿出储量占总储量的 80%;二是多元素共生的复合矿石较多。
此外矿体复杂;有些贫铁矿床上部为赤铁矿,下部为磁铁矿。
东北地区铁矿东北的铁矿主要是鞍山矿区,它是目前我国储量开采量最大的矿区,大型矿体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的鞍山(包括大弧山、樱桃园、东西鞍山、弓长岭等)、本溪(男芬、歪头山、通远堡等),部分矿床分布在吉林省通话附近。
鞍山矿区是鞍钢、本钢的主要原料基地。
华北地区铁矿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宣化、迁安和邯郸、邢台地区的武安、矿山村等的地区以及内蒙和山西各地。
是首钢、包钢、太钢和邯郸、宣化及阳泉等钢铁厂的原料基地。
中南地区铁矿中南地区铁矿以湖北大冶铁矿为主,其他如湖南的湘潭,河南省的安阳、舞阳,江西和广东省的海南岛等地都有相当规模的储量,这些矿区分别成为武钢、湘钢及本地区各大中型高炉的原料供应基地。
华东地区铁矿华东地区铁矿产区主要是自安徽省芜湖至江苏南京一带的凹山,南山、姑山、桃冲、梅山、凤凰山等矿山。
此外还有山东的金岭镇等地也有相当丰富的铁矿资源储藏,是马鞍山钢铁公司及其他一些钢铁企业原料供应基地。
其他地区铁矿除上述各地区铁矿外,我国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各省,如四川、云南、贵州、甘肃、新疆、宁夏等地都有丰富的不同类型的铁矿资源,分别为攀钢、重钢和昆钢等大中型钢铁厂高炉生产的原料基地。
国内5个主要铁矿储量集中分布地区,即鞍山—本溪、冀东—北京、攀枝花—西昌、五台—岚县、宁芜—庐枞。
中国煤炭资源储量与分布根据中国煤炭资源聚集和赋存规律,可以天山-阴山造山带、昆仑山-秦岭- 大别山纬向造山带和贺兰山-龙门山经向造山带为界,将中国划分为东北、华北、华南、西北和滇藏五大赋煤区。
在此基础上,根据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断裂带将东部三个赋煤区划分为六个亚赋煤区,即二连-海拉尔赋煤亚区和东三省亚区,黄淮海和晋陕蒙宁亚区,华南和西南亚区。
既广泛又相对集中,西多东少、北多南少,是中国煤炭资源地理分布的重要特征。
中国矿产资源区域概况

立志当早,存高远
中国矿产资源区域概况
中国矿产资源区域概况
中国的矿产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区分带特征,在全国范围内划分出若干个煤炭、石油、天然气、铁、锰、铬、铜、铅、锌、铝、镍、钨、锡、钼、汞、锑、金、银、磷、硫、硼、钾盐、钠盐、菱镁矿、萤石、耐火粘土、石墨、滑石、石膏、水泥灰岩、玻璃硅质原料、高岭土、膨润土等矿产资源富集区。
其中:油气、煤炭和膏盐类矿产主要分布在松辽、渤海、塔里木、准噶尔、鄂尔多斯、柴达木、四川和江汉等若干大的沉积盆地中;矿产分布的区带性,也必然形成各大行政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矿产资源组合分布特征不同,以及不同的资源配套特点。
一、煤炭富集区
东北及内蒙古东部(简称蒙东)富集区:由海拉尔、三江、蒙东、辽西、辽东等含煤区组成,主要煤田有扎赉诺尔、伊敏、霍林河、胜利、鸡西、七台河、双鸭山、鹤岗、阜新、本溪、抚顺等,煤种有褐煤、气煤、焦煤、肥煤。
晋陕蒙(蒙指内蒙古西部)宁富集区由山西、鄂尔多斯、宁北含煤区组成,主要煤田有准格尔、河东、府谷、渭北、大同、宁武、沁水、西山、霍西等,煤种齐全,有烟煤、无烟煤、贫煤、瘦煤、气煤、焦煤等;新疆富集区由准噶尔、伊宁、吐哈等含煤区组成,煤变质程度低,为中低变质的烟煤,其中以长焰煤和不粘煤为主。
太行山东麓富集区包括河北省的邢台、峰峰煤田,河南省的鹤壁、焦作和济源煤田。
为变质程度较高的无烟煤、贫煤、瘦煤、焦煤、肥煤等。
豫西富集区包括河南境内的义马、新安、登封、偃龙、新密、临汝、平顶。
我国稀有金属锂、铍、铌、钽资源地理分布

我国稀有金属锂、铍、铌、钽资源地理分布
锂矿分布在9个省区,其中矿石锂主要分布在7个省区,以1996年末保有储量(Li2O)排序依次为:四川占51.1%,江西占29.4%,湖南占15.3%,新疆占3%(因主要矿区经40多年来的大规模开采,故保有储量大量减少),4省区合计占98.8%,其次是河南、福建、山西,3省合计仅1.2%。
盐湖卤水锂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和湖北等省区,其中青海盐湖锂储量占80%以上。
铍矿分布在14个省区,依次为:新疆占29.4%,内蒙古占27.8%(主要伴生铍矿),四川占16.9%,云南占15.8%,4省区合计占89.9%,其次为江西、甘肃、湖南、广东、河南、福建、浙江、广西、黑龙江、河北等10个省区,合计占10.1%。
绿柱石矿物储量,主要分布在新疆(占83.5%)、四川(占9.6%),两省区合计93.1%,其次为甘肃、云南、陕西、福建,4省合计仅占6.9%。
铌矿分布在15个省区,依次为:内蒙古占72.1%,湖北占24%,两省区合计占96.1%;其次为广东、江西、陕西、四川、湖南、广西、福建,以及新疆、云南、河南、甘肃、山东、浙江等。
砂矿储量广东占99.4%,其次是江苏、湖南;褐钇铌矿储量主要分布在湖南、广西、广东、云南。
钽矿分布在13个省区,依次为:江西占25.8%,内蒙古占24.2%,广东占22.6%,3省区合计占72.6%,其次湖南占8.6%,广西占5.9%,四川占5.3%,福建占5.1%,湖北占1.2%,5省区合计占26.1%,以及新疆、河南、辽宁、黑龙江、山东等5省区合计占1.3%。
砂矿储量:钽铁矿矿物主要分布在广东,细晶石矿物分布于湖南和广东,前者占55.5%,后者占44.4%。
西北矿产介绍

成矿带基本特征
五、祁连镍、铜、铅锌、钼、钨成矿带
成矿带基本特征
主要有:早古 生代海相火山岩型 铜铅多金属矿 (白银厂式),长城系沉积变质型 铁(铜)矿 (镜铁山矿)、志留纪-泥盆纪砂岩型铜矿,基性 岩浆型 铜镍矿,斑岩型铜矿、热液型铜、铅锌矿、 矽卡岩-石英脉型钨矿。
成矿带基本特征
六、阿尔金金、铜、铅锌、成矿带 1.中元古代蓟县系沉积变质型 锰矿 2.奥陶系火山岩块状硫化物矿 3.奥陶纪浅成低温热液型 金矿 4.产于不纯碳酸盐岩-细碎屑 岩中的金矿 5.火山喷流-火山气液充填型 铁铜矿 6.与古 生代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 铜多金属矿 7.基性-超基性岩浆型铜镍(钴)矿 8.印支期二长花岗岩有关的矽卡岩型铜-铅锌矿。
八、东昆仑金、铜、铁、锰、铅锌成矿带
成矿带基本特征
1.岩浆型 铬铁矿 2.晚古 生代-早中生代斑岩型 铜矿 3.印支-燕山期、华力西期和奥陶纪热水喷流型铜 钴矿 4.晚古 生代晚期陆相火山型 铅锌银 5.早古 生代晚期热液(脉)型-构造 蚀变 型 金矿 6.晚古 生代-早中生代矽卡岩型铁多金 属矿 7.早古 生代碳酸盐岩沉积改造型铅锌矿 7.华力西期基性火山岩块状硫化特铜钴矿
成矿带基本特征
四、北山北山铜、镍、铅锌、钼、成矿区
成矿带基本特征
主要有:晚古生代斑岩型 铜矿、钼金矿(流沙山 矿),中元古 代变质型 铁矿,早古 代与中生代花 岗岩、火山岩 有关热液型 铁、铜、锑矿,石英脉 – 蚀变岩型钨矿,沉积改造 型铅锌矿,与基性-超基性 岩有关的岩浆型 铜镍矿、 铬矿,石英脉型 –蚀变岩 型 金矿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基本特征
提
纲
一、金属矿产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 二、成矿区带划分 三、主要成矿带及其成矿特点
中国岩金成矿远景概述

中国岩金成矿远景概述我国采金历史悠久,据考证,早在4000多年以前就开始了采金活动,采金坑、挖金硐、淘金遗迹遍布全国各地。
纵观我国地质环境,具有形成多种类型金矿的地质条件和找矿前景,金矿化成群出现,成带展布,资源较为丰富,为我国发展黄金事业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一、中国金矿成矿与分布的若干特征1、中国大陆三个巨型深断裂体系控制着金矿的总体分布格局。
(1)古亚洲断裂体系:指昆仑一秦岭以北地区的元古宙一古生代时期最为活动的近东西向断裂体系,它明显控制着我国北方金矿带的空间展布。
(2)滨(环)太平洋断裂体系:指贺兰山一康滇地轴以东一系列中新生代强烈活动的北东向断裂体系,它控制着中国东部大规模中生代侵入岩与次火山岩及中新生代的火山活动,并明显展示北东向断裂控矿特征。
(3)特提斯一喜马拉雅断裂体系:指中国西南地区一系列以巨大弧形为主干的中新生代断裂体系,控制着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些金矿带。
正是由于上述三大断裂体系的发生、发展、交切、复合,相应地控制了中国金矿的成矿,决定了中国金矿现代展布的空间格局。
2、金矿在空间分布上很不平衡。
我国东部地区金矿分布广,类型多,已知金矿床占全国总数的89 9,6,探明储量约占全国总储量的95 9,6;西部地区相对较少,已知金矿床(点)占11 9,6,探明储量约占5%。
金矿床(点)在地台区分布最多,前寒武纪地台区约占全国面积的30 9/5,储量占全国岩金总储量的74%‟褶皱带(区)约占全国面积的70%,储量只占全国岩金总储量的26%。
3、赋存金矿的主岩具有多时代、多(岩)层位性,然而在某一成矿带(区)却显示出一定“偏集性”。
金矿化相对集中产在某一特定岩层中,金矿化区的展布与岩层分布总体是一致的。
金矿赋存的主岩主要有:(1)太古宙一早元古代变中基性火山一沉积杂岩系(称绿色岩系)。
(2)中元古代一三叠纪含碳泥质碎屑岩系(部分为碳酸盐岩),即所谓黑色岩系。
(3)中酸性侵入岩与火山、次火山岩。
中国矿业.金属矿.铅锌矿

中国矿业.金属矿产中国已探明储量的金属矿产有54种,主要金属矿产分布简介如下。
铁矿:全国已探明的铁矿区有1834处。
大型和超大型铁矿区主要有:辽宁鞍山一本溪铁矿区、冀东一北京铁矿区、河北邯郸一刑台铁矿区、山西灵丘平型关铁矿、山西五台一岚县铁矿区、内蒙古包头一白云鄂博铁锈稀土矿、山东鲁中铁矿区、宁芜一庐纵铁矿区、安徽霍丘铁矿、湖北鄂东铁矿区、江西新余一吉安铁矿区、福建闽南铁矿区、海南石碌铁矿、四川攀枝花一西昌钒钛磁铁矿、云南滇中铁矿区、云南大勐龙铁矿、陕西略阳鱼洞子铁矿、甘肃红山铁矿、甘肃镜铁山铁矿、新疆哈密天湖铁矿,等等。
锰矿:全国已探明的锰矿区共有213处,主要有:辽宁瓦房子锰矿;福建连城锰矿;湖南湘潭、民乐、玛瑙山、响涛园等锰矿;广东有小带、新椿等锰矿;广西八一、下雷、荔浦等锰矿;四川高燕和轿顶山锰矿;贵州遵义锰矿。
铬铁矿:有56处产地,主要是新疆萨尔托海、西藏罗布莎、内蒙古贺根山、甘肃大道尔吉等铬矿。
铜矿:已探明矿区910处,主要为:黑龙江省多宝山;内蒙古自治区乌奴格吐山、霍各气;辽宁省红透山;安徽省铜陵铜矿集中区;江西省德兴、城门山、武山、水平;湖北省大冶一阳新铜矿集中区;广东省石菉;山西省中条山地区;云南省东川、易门、大红山;西藏自治区玉龙、马拉松多、多霞松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舍勒等铜矿。
铝土矿:有310处产地,主要为:山西省的克俄、石公、相王、西河底、太湖石、郭偏梁一雷家苏、宽草坪;河南省的曹窑、马行沟、贾沟、石寺、竹林沟、夹沟、支建;山东省的淄博;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平果那豆;贵州省的遵义(团溪)、林歹、小山坝等铝土矿区。
铅锌矿:有产地700多处,主要为:黑龙江省的西林;辽宁省的红透山、青城子;河北省的蔡家营子;内蒙古自治区的白音诺、东升庙、甲生盘、炭窑口;甘肃省的西成(厂坝);陕西省铅硐山;青海省的锡铁山;湖南省的水口山、黄沙坪;广东省的凡口;浙江省的五部;江西省的冷水坑;江苏省的栖霞山;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大厂;云南省的兰坪、会泽、都龙;四川省的大梁子、呷村等铅锌矿。
中国金矿床类型、时空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概述

中国金矿床类型、时空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概述我国是一个金矿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目前发现有8个主要的金矿成矿带,根据对金矿的类型、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发现大型金矿一般存在于金矿床密集的区域,而且大型金矿与中小金矿存在着共生的特点。
根据对金矿形成的空间和矿床类型分析,综合各种定量预测数据,可以判断我国的金矿资源潜力非常大,在地理分布上西部和东部深部都有较大的找矿空间,本文针对现有金矿带进行分析,寻求未来找矿的方向。
标签:金矿床类型时空分布规律找矿方向黄金是一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矿产资源,在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国的黄金产业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迅猛发展,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
我国已探明的黄金储备巨大,位列世界前三位。
然而巨大的消耗量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的保有基础储量,制约了我国黄金产业的持续发展。
所以,总结我国金矿床类型、时空分布规律,深挖潜力,积极寻求新的金矿资源成为当务之急。
1金矿成矿地质环境概述我国的地质构造属于非稳定型古陆,处于亚欧大陆板块的东南部。
众多的造山带和微陆块和小陆块共同组成了我国复合大陆的特征,我国大陆的主体属于华南板块、塔里木-华北板块及藏滇-印度板块,我国大陆北部则属于西伯利亚板块,台湾地区属于菲律宾板块。
我国的现代大陆主要陆块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步演化拼接成现代大陆。
陆核和陆块的发展主要在晚元古代早期阶段。
陆缘发展阶段从震旦纪开始,历经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等,这期间受到了亚洲洋、特提斯-古印度洋和太平洋-太平洋三个动力学体系的控制。
由于地球在形成大陆期间其动力学环境非常复杂,陆-陆、洋-陆俯冲碰撞非常频繁,形成了大陆边缘,板块碰撞和聚合状况多发,形成了古生代亚洲构造的成矿区域。
目前我国的地质构造环境和轮廓在华南板块、塔里木-华北板块及藏滇板块之间,还包括西伯利亚板块与古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等碰撞形成的。
在复杂的地球动力学环境下,我国的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岩浆活动较多,沉积类型多,变质作用非常强,这些非常有利于金矿的地质条件形成,而且在喜马拉雅期和燕山期是中国与相邻区域进行地层物质运动和互相作用最为剧烈的阶段,是一个重要的形成构造-岩浆-成矿的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3卷第10期2014年10月地质通报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Vol.33,No.10Oct.,2014收稿日期:2014-06-20;修订日期:2014-07-15资助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1212010633902)作者简介:王全明(1964-),男,博士,研究员,从事矿产资源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
E-mail:wquanming@全国主要金属矿产找矿区带划分王全明1,2WANG Quan-ming 1,21.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100037;2.国土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北京1001201.China Geological Survey,Beijing 100037,China;2.National Exploration &Development Planning,Beijing 100120,China摘要: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中圈定的铁、铝、铜、金、铅、锌、钨、锡、锑、银、钼、铬、镍、锰、硬岩锂15个矿种的28079处最小预测区成果的基础上,优选\归并具有大型及以上规模资源潜力的预测区584处。
以此为基础和依据,结合勘查进展,划分全国主要金属矿产勘查部署区带。
全国共划分Ⅱ级找矿区带13个、重点Ⅲ级找矿区带51个,可作为今后全国主要金属矿产找矿区域。
关键词:主要金属;勘查部署区带中图分类号:P6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2552(2014)10-1523-09Wang Q M.The division of metallic mineral exploration deployment areas (belts)in China.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2014,33(10):1523-1531Abstract:Based on the national mineral resources potential evaluation results and using the 28079minimum prediction areas delin⁃eated for 15mineral species,such as iron,aluminum,copper,gold,lead,zinc,tungsten,tin,antimony,silver,molybdenum,chromi⁃um,nickel,lithium,and manganese,the author conducted optimization and incorporation and,as a result,determined 584prognostic areas which are likely to have large or superlarge resource potential.On such a basis coupled with the exploration progress,the main metallic mineral exploration deployment areas (belts)in China have been determined.There are 13Ⅱ-grade and 51Ⅲ-grade pros⁃pecting areas (belts),which can serve as the national mineral exploration deployment areas during the period of 2015-2020.Key words:main metal mineral;exploration deployment areas·矿产资源·1999年地质大调查专项实施以来,全国矿产勘查规划与部署的重点和区域分别经历了以铜、金、铅锌等为重点的24片、13个重点成矿区带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以铁、铝、铜、铅锌、钾盐、铬铁矿等为重点的19个成矿区带的部署变化。
这些变化一是直接体现了国家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二是随着地质工作程度和矿产勘查程度的提高,指出有利于实现找矿发现的成矿区带。
因此,在一定发展时期,开展全国矿产勘查部署研究是一项常态化工作,可作为调整当前矿产勘查部署、制定中长期矿产勘查、开发布局等的依据。
当前中国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时期,依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笔者利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对国家重要矿产开展勘查选区研究,为下阶段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矿产勘查布局和找矿方向提供基础和依据。
1区带划分的基础和依据2006—2013年,国土资源部部署了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矿情调查,这项工作充分利用中国60多1524地质通报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2014年年来积累的地质工作成果,包括矿产调查、普查、详查、勘探、典型矿床及成矿规律研究成果,1∶5万~1∶25万区域调查填图的资料,1∶5万~1∶25万区域重力、磁测、化探、遥感、重砂资料,各类与成矿有关的基础科研成果等,完成了全国铀、煤炭、铁、铝、铜、金、铅、锌、钨、锑、稀土、钾盐、磷、锡、钼、镍、铬、锰、银、锂、硼、硫、萤石、重晶石、菱镁矿25种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圈定了各矿产的找矿远景区,定量评价了各矿产的潜在资源量。
同时,在成矿地质背景、成矿规律研究,重力、磁测、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等资料的应用,以及矿产预测的理论与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应用大陆动力学理论,开展成矿地质构造背景研究,确定成矿地质构造背景;采用成矿系列成矿理论,开展典型矿床和成矿规律研究,确定成矿地质要素,建立典型矿床和区域成矿的成矿要素模型和成矿模式;充分利用重力、磁测、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等资料,开展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矿体(床)的解释推断,提取区域和远景区成矿信息标志;建立典型矿床和区域成矿的重力、磁测、化探、遥感、自然重砂预测标志和预测模型;全过程使用GIS计算机技术,圈定了25个矿种47186处最小预测区,并按深度、精度、可靠程度、利用性等分别估算了各种矿产的资源量[1-2]。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为全国矿产勘查规划与部署及选区提供了基础依据,为找矿突破整装勘查区、重要勘查区的选区和全国找矿工作部署发挥了重要作用。
利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中的铁、铝、铜、金、铅、锌、钨、锡、锑、银、钼、铬、镍、锰、硬岩锂15个矿种的潜力评价成果,本着找大矿的终极目标,以15个矿种的潜力评价成果圈定的28079处最小预测区(最小预测区是指在当前地质工作程度的基础上,利用大比例尺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资料综合圈定的,并具有发现矿床的可能性最大、漏掉矿可能性最小的空间范围[3])为基础,采取“选择可利用程度较高并具大型及以上规模资源潜力最小预测区、空间相邻成因相近归并”等原则,划定了584处具有大型及以上规模资源潜力的综合预测区。
以此为基础,充分利用全国区域地球化学成果资料、矿产地信息数据,以及近期勘查进展和成果,划分了全国15种主要金属矿产的Ⅱ级、Ⅲ级找矿区带,可作为2015—2020年全国矿产勘查部署的建议区域。
2区带划分矿产勘查部署区带划分包括区带的空间范围、勘查主攻矿种、成因类型确定等内容。
为此,建立勘查部署区带划分的准则如下。
(1)利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综合圈定的584处具有大型及以上规模资源潜力预测区的空间分布为依据和对象,遵循区域地质作用与成矿特征及规律的内在联系,客观反映预测区空间区带分布的原则,合理划定勘查部署区带的分布范围。
(2)以全国大地构造单元作为划分区带范围和边界的依据。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矿地质背景研究,以大陆动力学理论与研究方法为指导,鉴别、厘定和划分中国大陆形成演化过程中板块构造离散、会聚、碰撞、造山等过程中的板块岩石构造组合特征和构造环境,划分了中国构造阶段和大地构造环境、构造单元等,总结了中国陆块和造山带结构组成及其演变和发展规律[4]。
全国共划分出一级构造单元16个、二级单元66个、三级单元262个①,其中二级、三级构造单元分别是划分矿产勘查部署Ⅱ级、Ⅲ级区带范围的依据。
(3)区域成矿特征和最小预测区的成矿特征,是确定区带找矿主攻矿种、矿床类型的依据。
按照上述区带划分准则,全国共划分了Ⅱ级找矿区带13个、Ⅲ级找矿区带51个,其中以铜为主的Ⅲ级区带15个、铅锌10个、金10个、钨锡1个、锡3个、锂1个、铁金2个、镍2个、铁4个、钼3个(图1)。
3区带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新划定的13个Ⅱ级找矿部署区带和51个Ⅲ级找矿部署区带,涵盖了全国90%以上的铜、钨、铬铁矿,82%~87%的铁、铅锌、金、钼、硬岩锂、银,75%的锡,60%的镍,52%~56%的锑、锰和21%的铝土矿预测资源量。
(1)阿尔泰包括1个阿尔泰Ⅲ级区带(图1中1-1),区内矿产主要为晚古生代岛弧环境形成的、与泥盆纪—石炭纪火山—沉积活动有关的块状硫化物型铜锌矿(阿舍勒)、火山岩型铅锌矿(可可塔勒)、铁矿(蒙库)和中—晚二叠世后造山伸展环境形成的、与酸性—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矽卡岩型金矿(多拉纳萨依、沃多克)、岩浆期后热液型金矿(托库孜巴依)、第33卷第10期王全明:全国主要金属矿产找矿区带划分1525伟晶岩型锂辉石矿(柯鲁木特)。
找矿目标主要为泥盆纪—石炭纪火山成因的块状硫化物型铜锌多金属矿和火山岩型铁、铅锌矿,以及中晚二叠世矽卡岩型和岩浆热液型金矿。
(2)准噶尔包括准噶尔盆地的东、北和西缘3个Ⅲ级区带。
其中,北准噶尔(图1中2-1)矿产主要为泥盆纪—石炭纪俯冲作用形成的、与酸性—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铜矿(哈腊苏、玉勒肯哈腊苏)、岩浆热液型金矿(沙尔布拉克);二叠纪为后造山伸展环境形成的基性—超基性岩型铜镍矿(喀拉通克)。
找矿目标主要为晚古生代斑岩型铜钼矿,基性—超基性岩型铜镍矿和岩浆热液型金矿。
东准噶尔双泉—淖毛湖(图1中2-2)矿产为晚石炭世裂谷环境形成的火山热液型金矿(双泉)、岩浆热液型锡矿和二叠纪后造山伸展环境形成的斑岩型铜矿(蒙西)。
找矿目标为石炭纪火山热液型金矿、岩浆热液型锡矿和二叠纪斑岩型铜矿。
西准噶尔(图1中2-3)矿产为泥盆纪基性超基性岩型铬矿(萨尔托海),石炭纪洋俯冲形成的、与酸性—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铜钼银矿(包古图)和火山热液型金矿(齐依求)。
区内找矿目标为石炭纪斑岩型铜钼矿、火山岩型金矿和泥盆纪基性—超基性岩型铬矿。
(3)大兴安岭包括内蒙古东乌旗—西乌旗—扎鲁特、新巴尔虎、呼中—塔河和多宝山4个Ⅲ级区带。
其中,东乌旗—西乌旗—扎鲁特(图1中3-1)矿产主要为与侏图1全国找矿部署区带Fig.1Distribution of main mineral exploration areas in China(中国地理数据来源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全国1∶500万数据,仅涉及全国行政地理范围和省(区、市)地点)ωω1526地质通报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2014年罗纪—白垩纪酸性—中酸性侵入活动有关的矽卡岩型铁锡矿(黄岗梁)、铜锡矿(大井子)、铅锌矿(白音诺、阿尔哈达)、铜铅锌矿(浩布高)、铁锌矿(朝不楞),岩浆热液型铅锌银矿(拜仁达坝、花敖包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