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支柱产业:指在国民经济中生产发展速度较快,对整个经济起引导和推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主导产业: 指那些产值占有一定比重,采用了先进技术,增长率高,产业关联度强,对其它产业和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

需求交叉弹性: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

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指达成一笔交易所要花费的成本,也指买卖过程中所花费的全部时间和货币成本。

先验品: 指消费者能够通过检查在购买之前确定产品质量。

后验品:指消费者必须在消费产品之后才能确定它的质量的商品。

进入壁垒: 是指产业内既存企业对于潜在进入企业和刚刚进入这个产业的新企业所具有的某种优势的程度。也是指潜在进入企业和新企业若与既存企业竞争可能遇到的种种不利因素。

退出壁垒: 是指现有企业在市场前景不好、企业业绩不佳时意欲退出该产业(市场),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阻挠,资源不能顺利转移出去。

掠夺性定价: 又称驱逐对手定价,意思是某企业为了把对手挤出市场和吓退试图进入市场的潜在对手,而采取降低价格(甚至低于成本)的策略。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投资量、劳动量、生产率水平。

经济发展:一个国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即称为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涉及的内容超过了单纯的经济增长,比经济增长更为广泛。

行政规制:行政规制是国家以其行政权为规制运作基础,将权力机制移载入经济活动过程,规制社会经济活动,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各种行为和措施。

自然垄断:指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者更多的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者劳务,如果相关产量范围存在规模经济时自然垄断就产生了。

限制性定价:指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卖主将价格定在足以获得经济利润,但又不至于引起新企业进入的水平上。

扩散效应:是指所有位于经济扩张中心的周围地区,都会随着与扩张中心地区的基础设施的改善等情况,从中心地区获得资本、人才等,并被刺激促进本地区的发展,逐步赶上中心地区。

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一国或一地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的经济现象。在静态上看是指形成产业的各部门、各要素、各链环在空间上的分布态势和地域上的组合。在动态上,表现

为各种资源、各生产要素甚至各产业和各企业为选择最佳区位而形成的在空间地域上的流动、转移或重新组合的配置与再配置过程。

产业政策: 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而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的总和。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包括产业的构成、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的结构特征。

二、填空题

(1)根据所需投入生产要素的不同比重和对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依赖程度可以将全部生产部门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三类。

(2)威廉姆森根据两种交易频率类型和三种资产专用性程度,通过将具有不同性质的交易分派给不同的治理结构,提出了六种交易类型及其必须与

之相匹配的各种治理结构,以使交易成本达到最小化。

(3)刘易斯于1954年发表了著名论文《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提出了用以解释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理论模型——二元经济结构

模型

(4)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关键主体是政府。

(5)里昂惕夫在原来研究的基础上对产业结构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于1953年和1966年分别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和《投入产出经济学》两书,建立了投入产出分析体系。

(6)罗伯斯提出了著名的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理论,主要著作有《经济成长的过程》和《经济成长的阶段》等。

(7)德国经济学家韦伯是古典区域理论的杰出代表,是工业布局理论的创始者。

(8)增长极理论是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的,其核心内容是:在一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者有创新力的企业在特定区域或者

城市聚集,从而形成一种资本和技术高度集中,增长迅速并且有显著经济

效益的经济发展机制。

(9)规模经济既可以来自生产规模扩大,也可以来自经营规模的扩大。依据规模经济产生的范围,规模经济一般可分为行业规模经济和企业规模经济两个层次。

(10)罗斯托于1958年出版了《经济发展战略》,设计了一个不平衡增长的模型,其中,“关联效应”(包括前向关联效应和后向关联效应)理论和“最

有效次序”理论,已经成为发展经济学中的重要分析工具。

(11)产业结构是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基础,也是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其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

(12)确定企业最佳规模的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1)成本法;(2)工程技术法;

(3) 生存技术法。

三、简答题

进入壁垒的构成因素1.绝对成本优势2.规模经济3.产品差异化4.政策法律制度5.阻止进入策略行为

企业兼并的动机1.获得规模经济的效益2.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支配力量3.降低市场进入壁垒4.减少资产经营风险5.单纯扩大规模,提高经理人员声望

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衡量产品差异化的指标:需求交叉弹性、广告密度、广告费用的绝对额、技术指标、销售网络的状况、顾客对服务的评分

衡量产业优势地位的标准第一,附加值高低。附加值高的产业就是占优势地位的产业。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产值比重大的产业就是优势产业。第三,产业关联效应。受原材料供应影响较大的产业如果后向关联效应大就说明它是具有优势地位的产业,受最终需求影响较大的产业如果前向关联效应大就说明它是具有优势地位的产业。

产业政策的一般特征时代性、民族性、政治性、供给指向性、市场功能弥补性大企业内部普遍存在X非效率的主要原因1.企业内不同集团的利益目标的不一致2.企业规模扩大导致组织层次增加、信息沟通的速度和质量下降,从而使企业的管理成本上升、效率下降3.垄断企业在没有竞争压力的条件下,缺乏成本最小化的动机

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钱纳里从经济发展的长期过程中考察了制造业内部各产业部门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动,揭示制造业内部结构转换的原因,即产业间存在着产业关联效应,为了解制造业内部的结构变动趋势奠定了基础。他通过深入考察,发现了制造发展受人均GNP、需求规模和投资率的影响大,而受工业品和初级品输出率的影响小。

产业梯度理论:梯度理论是指推行东部地区优先发展,待东部发展到一定阶段有了余力后,再逐步将资金、技术推进并扩散到西部地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针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