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精华版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产业的含义:★(一)从产业组织层面看:产业是生产同类或有密切替代关系产品、服务的企业集合。

划分依据:生产同类或有密切替代关系产品、服务的企业群才会发生竞争关系,才需要进行同一产业的竞争和垄断分析。

注:替代品的含义、替代品的测定方法:消费者的判断、品质上的替代、用途上的替代(可乐的玻璃瓶由铝瓶替代)、价格交叉弹性(交叉弹性系数为正)。

(二)从产业结构层面看:产业是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相同用途产品企业的集合。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如三次产业的划分,狭义上如石油产业、机械产业。

2、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原始公社的新石器时代)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原始公社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的独立化。

(奴隶社会初期)3、产业的分类:(一)关联方式分类法:的企业经济活动组成一个集合的分类方法。

含义:将具有某种相同或相似关联方式....①技术关联分类法:就是按照一些比较密切的技术关联关系,划分企业的经济活动。

这些企业的经济活动或具有技术、工艺方面相似性,或具有相类似的生产工具、生产流程和管理技术等。

比如建筑业、制造业、运输业等。

②原料关联分类法:按照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原材料,性能相似的投入物或活动对象相似为依据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归类的一种划分方法。

相同原材料:棉纺工业、钢铁业、化纤工业、木材业等相似原材料:服装业、造纸业、印刷业等③用途关联分类方法:将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商业用途的企业经济活动组成一个集合的分类方法。

如汽车制造业、制药业、橡胶轮胎业等。

④方向关联分类方法:以产业间的关联方向为标准对产业进行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如单向关联、多向关联、环向关联等。

⑤战略关联分类法:按照在一国产业政策中的不同战略地位划分产业的一种分类方法。

1)主导产业:能够依靠科技进步或创新获得新的生产函数,能够通过快于其他产品的“不合比例增长”的作用有效地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

产业经济学学习资料

产业经济学学习资料

1、产业结构中的产业: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的集合2、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3、哈佛学派按照三分法标准,把产业分解成特定的市场,按结构、行为、绩效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构造了一个既能深入具体环节又有系统逻辑体系的“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简称SCP分析框架。

SCP范式将市场中企业数量的多寡作为相对效率的改善程度的判定标准,认为随着企业数的增加和完全竞争状况的接近,经济基本上就能实现较为理想的资源配置效率。

由于哈佛大学将市场结构作为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重点,因而信奉哈佛学派理论的人也被称为“结构主义者”。

4、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产业价格、产量、费用、利润、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所达到的现实的状态。

5、X非效率:是指在垄断企业的组织内部存在着资源配置的非效率状态。

6、策略性行为:企业通过影响竞争者对企业行为的预期,使竞争者在预期的基础上作出对该企业有利的决策行为。

7、限制性定价(阻止进入定价):指一家在位企业将其价格和产量定在新企业进入市场后所剩的需求不足以使它生存的水平。

8、掠夺性定价(驱逐竞争对手定价):是指某企业为了把对手挤出市场或吓退试图进入市场的潜在对手,而采取降低价格的策略行为,待对手退出市场后它再行提价。

9、冷酷战略:这样一种情形,在重复博弈中,只要所有的人都采取合作的策略,那么就一直合作下去,如果有一方背叛了合作,那么合作就永远终止,所有的人对此行为加以惩罚。

10、转售价格维持(RPM):通常是指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的上下游价格控制关系。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1.产业经济的概念产业是指具有某类共同特性的企业集合。

2.产业划分的原则(了解)一是服从于企业市场关系分析需要的标准。

二是服从社会再生产过程分析需要的标准。

3.工业结构的演变规律(1)重工业化: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霍夫曼定理: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比例是不断下降的;霍夫曼工业化阶段:第一阶段5(± 1.0 ),第二阶段2.5(±1.0),第三阶段1.0(±0.5),第四阶段1以下。

(2)高加工度化:所谓工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就是指轻、重工业由以原材料为重心的结构,向以加工、组装工业为重心的结构的发展趋势。

(3)高技术化:所谓工业结构的高技术化,是指工业发展从依赖劳动力为主的阶段发展至依赖资金为主的阶段,进而再到依赖技术为主的阶段的过程。

4.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需要了解已下方法(1)战略关联分类法: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先行产业(p7)主导产业:能够依靠科技进步创新,引入新的生产函数;能形成持续高速的增长率;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其他产业乃至所有产业增长起着决定性影响,最国民经济其支撑作用的产业。

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份额,并起着支撑作用的产业。

(2)三次产业分类法:农业工业服务业(生活服务、生产服务)(p9)(3)农轻重产业分类法:将经济活动中的物质生产部门分成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三大部门。

(了解他的局限性))(p13)(4)生产要素分类法:根据所需投入生产要素的不同比重和对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依赖程度可以将全部生产部门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三类。

(p14)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资本、知识的有机构成水平较低,活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所占比例较大的产业。

资本密集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劳动、知识的有机构成水平较低,资本的有机构成水平较高,产品物化劳动所占比重较大的产业。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简答,知识点,吐血整理)第一,三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产业组织SCP分析范式(第二章企业非重点))1马歇尔冲突:企业在成本递减的条件下运营,它就不会趋向于竞争性均衡,而是趋向于无线增长,最后变成垄断,追求规模经济和由此引起的垄断扼杀竞争活力构成了一对难分难解的矛盾,这就是。

马歇尔最早将产业组织概念引入经济学分析。

爱德华‘张伯伦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奠基人。

梅森贝恩第一次完整而系统地论述了产业组织理论体系(《产业组织》)其中两个主要标志是1,明确阐述了产业组织研究的目的和方法2提出了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三个基本范畴: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把这三个范畴和国家在这个问题上的公共政策(产业组织政策)联系起来,规范了产业组织理论的理论体系。

因为哈佛学派重视市场结构对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决定作用,因此又称为结构主义学派。

新的学派从重视市场结构转向更重视企业行为的分析。

芝加哥学派重视理论分析,不已经验实证分析为主。

产业:1,产业是一种同一属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同一属性的产品和服务,同一属性的企业的集合2,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按照一定社会分工原则,为满足社会某类需求而划分的从事产品生产和作业的各个部门。

产业分类:马克思两部类,农,轻,重三次产业分类(第一,二,三产业)费歇尔提出。

第一产业(农业,畜牧业,林业鱼狩猎)第二产业(采矿,制造,建筑,煤气电力供应等工业)第三产业(商业,运输服务,金融,保险,卫生。

)P14,15 20产业经济学研究方法:1案例研究,2统计计量研究,3均衡分析,4边际分析,5博弈论分析,6产业实验室研究。

简答1SCP理论范式的基本内容。

产业组织理论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三个基础部分和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组成。

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

因此,为了获得理想市场绩效,最重要就是通过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产业经济学精华笔记整理

产业经济学精华笔记整理

产业经济学精华笔记整理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产业结构、产业关系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经济学分支。

以下是精华笔记的整理,帮助理解产业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1. 产业结构
- 产业结构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个产业所占的比重和关联关系。

通过了解产业结构可以分析经济发展状况和调整产业布局的方向。

2. 产业关系
- 产业关系研究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的相互依赖和互动关系。

这包括供应链、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方面的研究。

3. 产业政策
- 产业政策是指政府制定和实施的影响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

通过制定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可以提升产业竞争力和经济
增长。

4. 市场结构
- 市场结构是指一个市场中存在的各个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市场结构有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竞争市场等。

5. 产业集中度
- 产业集中度反映了一个产业中少数大企业所控制的市场份额。

高集中度可能导致垄断和市场失灵,影响市场效率和公平竞争。

6. 技术创新
- 技术创新是产业经济学中重要的驱动力之一。

通过技术创新
可以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和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以上是产业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的精华笔记整理,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精华版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精华版

职工人数、企业资产等指标累计数占整个产业相应指标总数的比例来表示。

)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等于对角线和洛伦茨曲线所围面积(限定性定价:(3)非价格竞争行为:并购行为、促销行为、广告行为3)市场协调行为,是指同一个市场上的企业为了某些共同的目标而采取相互协调的市场行为。

(1)冷酷策略、(2)胡萝卜加大棒策略、(3)卡特尔与串谋行为、(4)价格领导,是指在某产业市场中,一家企业首先改变价格,其他企业则跟随这个企业采取相应的行动。

晴雨表式价格领导:某一厂商领先对价格的变动,可能不是该行业规模最大或生产效率最高的,但可能在某方面特别是管理或掌握市场供求变动趋势和成本条件变动幅度方面有较好的判断力,进行价格调整。

低成本的价格领导:5、市场绩效理论)市场绩效指企业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所产生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在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

)衡量指标(1)利润率指标: R=(π - T)/ E(π:税率利润 T:税收总额 E:自有资本)产业间是否形成了平均利润率是衡量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是否达到最优的一个最基本的定量指标。

(2)勒纳指数:衡量的是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偏离率。

6、产业结构演变(1)产业结构广义概念:产业结构是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

广义的产业结构理论包括狭义的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关联理论。

狭义概念:产业结构是揭示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不断发展变化的趋势,揭示经济发展过程的国④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经济增长之所以能够保持,是因为为数不多的主导部门迅速扩大的结果,而且这种扩大又产生了对其他产业部门的作用,即产生了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包括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和前向效应。

⑥产品循环发展模式a理论的提出:(美)弗农提出,把经济发展周期分为导入期、标准期和成熟期b理论内容:工业先行国的产业结构演变模式要与国际市场的发展紧密结合,并通过参与国际分工来实现本国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产业结构的国际一体化,这种产品循环顺序是:口→资本和技术出口→进口→更新的产品开发”7、产业结构调整1)产业结构优化:是企业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包括数量比例关系由不协调不断走向协调的合理化过程,是产业结构由低层次不断向高层次演进的高度化过程。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11、产业:是一种社会分工现象,它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

2、生产要素分类法:就是按照劳动、资本、知识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分类的方法。

P123、产业组织:是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

这种企业之间的市场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314、市场结构:通常定义为对市场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

决定市场结构的因素主要是市场集中程度、产品差别化程度和进入壁垒的高低。

355、产业市场结构:是指企业市场关系的特征和形式。

它包括4种基本类型: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

947、卡特尔:若干个企业为达到稳固地垄断市场的目的而结成联盟,这样的组织就是卡特尔。

1178、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中,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

1199、X非效率:是指在垄断企业的大组织内部存在着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状态。

123一、简答题1、生产要素分类法的划分。

P12根据所需投入生产要素的不同比重和对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依赖程度可以将全部生产部门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三类。

其中,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在其生产过程中资本、知识有机构成水平较低,活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所占的比重较大的产业。

资本密集型产业:是指在其生产过程中活劳动、知识的有机构成水平较低,资本的有机构成水平较高,产品物化劳动所占比重较大的产业。

知识密集型产业:是指在其生产过程中对知识的依赖程度大,即知识含量高、脑力劳动所占比重较大的产业。

2、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的划分。

14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是指按照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产业分类的一种方法。

按照这种分类法划分常见产业有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衰退产业、夕阳产业、淘汰产业。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产业:具有某些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

2.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产业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科。

3.马歇尔冲突:在追求规模经济的行为和垄断效应从而抑制企业的活力的影响之间的矛盾4.可竞争市场:指一种存在其他厂商进入威胁的市场,企业之间非常具有竞争性,如果价格超过了成本就会吸引大量的企业进入。

5.一般均衡分析:将所有相互联系的市场看成一个整体加以研究。

二、简答题1.简述产业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关系:①.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研究方法的创新促进产业的发展;②.研究方法具有相对独立性,一种方法可以对多种研究运用,一种研究也可以使用多种研究方法;③.创新研究方法能够推进理论突破,促成新的研究成果※2.简述产业的几种主要分类法:①.生产结构分类法,包括马克思的两部类分类法,即把产业分为生产生产资料的产业部类(第一部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产业(第二部类);农轻重分类法;霍夫曼产业分类法把产业分为消费资料产业和资本资料产业和其他产业;②.三次产业分类法,以农业为代表的第一产业,以工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③.标准产业分类法。

3.产业经济学家的具体研究方法有哪些?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学派各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及其主要观点?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法,统计计量研究法,均衡分析法,边际分析法,博弈论分析法,产业实验室研究法。

派系代表:哈佛学派:案例研究,产业比较研究,统计计量研究。

信息完全,垄断竞争理论;芝加哥学派:新古典主义的分析方法。

信息完全,经济自由主义,达尔文进化主义;新奥地利学派:行为主义分析法。

信息不完全理论。

新制度学派:边际分析法和“成本-收益”法。

交易费用理论。

※※4.简述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

①.利于建立更为完善的体系;②. 利于政府制定正确的政策;③.利于企业选择正确的投资领域三、论述题欧美日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区别?欧美通常将产业经济学等同于产业组织理论,而在日本经济学科理论当中除了产业组织理论还有产业关联理论,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布局理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经济学》复习1. 产业:指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与经营上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

在国民经济中,从各类物质生产部门到提供各种服务的各行各业,都可以称之为产业。

产业既不是微观经济的概念,也不是宏观经济的范畴,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中观经济概念。

微观企业的集合构成产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产业的集合与消费者和政府的经济活动构成国民经济。

产业经济学的任务是解释产业经济活动的规律。

2. 支柱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的总产出中占较大比例的产业,是一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特点:A 产业所占比重较大;B 产业发展速度较快;C 产业的关联性强。

如:钢铁、汽车、机械化工、建筑、房地产、电子、设备制造等。

主导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并起着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支撑作用的产业。

特点:A 能够吸收最先进的技术、生产供应、引用新的生产函数;B 增长速度更快;C 传导性强。

如:信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

3. 产业集聚:又称产业聚集、产业群集,是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分布的行为和过程。

4. 产业组织:是指同一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

企业之间的关系式通过市场形成和体现的利益关系。

SCP 理论:市场结构S 决定企业的市场行为C ,企业的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P 。

5. 市场结构: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特别是SCP 分析框架中最基本的概念和研究主题,它一般是指产业内企业间市场关系的表现形式及其特征。

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一、市场集中度;二、产品差别化;三、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

6. 市场行为的内容;定价行为、非价格行为、企业组织调整行为。

7. 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试产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瓶中及其技术进步等方面达到的现实状态。

产业市场绩效的评价:一、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二、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三、产业的技术进步程度。

8. 规模经济:指在既定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伴随生产规模扩大,而发生的生产单位产品平均成本的降低。

9. 企业规模经济:企业自身通过横向或纵向一体化实现的规模效益。

形成原因:企业规模扩大可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及承担亏损和抗风险能力,同时还可以大量减少采购成本和销售费用。

10.工厂规模经济:指单个工厂水平上的报酬递增,即单产品的厂商通过自身生产规模扩大,可提高生产率,降低平均成本,从而获得规模报酬。

由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及工艺条件的先进性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11.范围经济:多产品企业的联合产出超过单一企业的产出之和的情况。

12.范围经济的类别:①内部范围经济是指随产品品种增加,企业享受到某种特殊的优势,引致企业长期平均成本下降。

②外部范围是指在同一个地方,单个企业生产活动专业化,多个企业分工协作,组成地方生产系统,促进企业间分工与协作引起成本的节约。

13.企业合并的含义: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根据法律定立契约而结合成一个企业的组织行为。

14.企业合并方式:吸收合并,通过收购(资产收购或资本收购)使两个以上企业按照一定方式组成一个企业的产权交易或转移行为(可用A+B=B 表示);创立合并,两个企业合并成一个新的企业。

兼并与合并的不同之处,二者的资产控制权、法人资格存续与否不同。

15.企业合并的类型:按产业关联度分类①横向并购:增加产业生产力,获得多厂经营优势,消除低效率工厂。

②纵向并购:技术上的经济性,减少交易费用(避免机会主义,防止少数成员讨价还价),保证生产要素的稳定供应,获得确定的产品市场,避免竞争对手。

③混合兼并:多元经营,分散风险,强化企业的市场联系,降低交易成本,建设巨型企业的需要。

按照并购后的法律状态分:新设合并、吸收合并、控股型按照并购的支付方式划分:现金支付、换股并购、零成本收购、债权支付型按照是否赞同并购来划分:善意并购、敌意并购16.博弈:指一些组织或个人,在一定环境,一定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各自从中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

17.博弈论:研究博弈的解和规律的理论,也即研究一方选择受到他方选择影响,并反过来影响他方决策问题和均衡的理论。

18.纳什均衡的含义:是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策略组成的特殊博弈类型。

在给定别人策略的情况下,没有任何单个参与人有积极性选择其他策略,从而没有任何参与人有积极性打破这种均衡。

19.纳什均衡的模型:囚徒困境。

例子:1.寡头市场上的囚徒困境 2. 厂商价格战20.智猪博弈及其启发(重点)①故事梗概②小猪躺着大猪跑的原因③改进方案④现实启发意义21.工业化的含义: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的现代工业在整个经济中占主要地位,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过程。

22.工业化特征:①工业化是一个过程。

②工业化的完成度需要用工业现代化来衡量。

③工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世界性的概念。

④工业化和现代化不同,工业化是一个确定的标志,一旦一国由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则改过工业化的进程即宣告结束,而工业化现代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存在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之中。

23.工业化发展的三个阶段:重工业化高加工度化技术集约化24.产业政策含义:国家制定的有关规划、干预和引导产业形成与发展的各种政策措施。

25.产业政策的手段:①直接干预政府以配额制、许可证制、审批制、政府直接投资经营等方式实施的控制。

②间接诱导通过行政指导、信息服务、税收减免、融资支持、财政补贴、关税保护、出口退税等方式引导。

③法律规制以立法方式来严格规范企业行为、政策执行机构的工作程序、政策目标与措施。

26.垄断的含义:是指企业为排斥、限制竞争所采取的各种市场行为的总称。

反垄断是因为,垄断会损害正常市场秩序,损害效率,带来收益分配不平等。

27.反垄断的任务:禁止卡特尔、控制企业合并、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禁止政府垄断关于当前经济政策的评论、对自然垄断的规制28. 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标志:高加工度化;高附加值化;技术集约化;知识化;服务化。

29 产业结构形成和优化的机制: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以政府调控为辅。

30产业结构优化的途径和措施:①正确选择主导产业,以更好地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②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纠正比例失调、结构失衡的偏差,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③鼓励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提高产业结构的技术水平,促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④实行制度创新,为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和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保证产业结构的优化;⑤制定恰当的产业结构政策,区别对待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弱小产业、衰退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31 弱小产业扶植方法:①产业扶植政策的目标必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一致。

②产业扶植政策必须与发挥比较优势相结合。

③必须与发挥市场的作用相结合。

④必须与政策优惠相结合。

32 衰退产业的调整措施:促进转产、技术与经营支持、加速设备折旧、市场保护与援助、劳动力援助、体制改革。

33、规模经济的成因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经济性、采用大型、高效和专用设备的经济性标准化和简单化的经济性、大批量采购和销售的经济性、大批量运输的经济性、大规模管理的经济性1、简述反垄断政策基本内容。

(第七章PPT)①对垄断协议的约束禁止私人垄断即禁止个人、公司或财团通过兼并、收购或倾销等手段,把其他竞争对手从市场上排挤出去,从而确立自己在市场中的垄断地位,并以此支配市场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禁止卡特尔协议即禁止多个企业以垄断市场、获取高额利润为共同目的,在一定时期内就划分市场、规定产量、确定价格而达成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协议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②对兼并的约束与控制企业兼并是实现市场集中的主要途径,适当的企业兼并有利于企业扩大生产经营、取得规模效益,改善产品结构,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获取市场竞争的优势。

但不当的企业兼并则会减少甚至消灭竞争。

因此,反垄断法对于能够形成市场过度集中的企业兼并尤其是大企业间的兼并通常都是加以禁止的。

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即禁止指在市场中居支配地位的大企业,凭借自身的经济实力对其他企业施加影响,迫使他们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从而妨碍公平竞争的经济行为的政策。

主要禁止大企业的过度价格歧视、独家交易、维持价格销售、限定销售区域等经济行为。

④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2、产业组织理论①产业组织的核心问题——马歇尔冲突:(解决规模经济和有效竞争的矛盾问题)②马歇尔冲突的矛盾,即大规模生产能力给企业带来了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加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的作用,是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3、市场结构理论1)市场结构(反映市场竞争和垄断关系的概念):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

2)市场结构决定因素: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市场进出壁垒。

3)市场集中度:是反映买卖双方市场集中程度的指标,描述的是某一市场上卖方(或买方)各自的数目及其在市场上的份额,简称集中度。

4)衡量指标(1)绝对集中度/行业集中度:是最基本的集中度指标,通常用产业内最大的前n位企业生产值、销售额、职工人数、企业资产等指标累计数占整个产业相应指标总数的比例来表示。

(2)洛伦茨曲线:(3)基尼系数:等于对角线和洛伦茨曲线所围面积(A)与对角线下的三角形面积(A+B)之比。

它原来是用来反映收入分配不均的一个指标,这里用来反映产业内部企业规模的不均。

GI=A ÷( A+B )PART 2 基本理论(4)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5)影响因素:规模经济水平、市场容量、进入壁垒、政策法规6)构成进入壁垒的结构性因素主要有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必要资本量、产品差别化、网络效应和政府管制等。

7)贝恩(Bain)与曼恩(Mann)认为进入壁垒、利润率与市场集中度呈正相关关系。

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则市场集中度越高,说明进入行业越困难,说明进入壁垒越高。

而另一方面如果进入壁垒越高,则行业内企业越容易通过垄断定价或结成某种形式的卡特尔提高市场价格,获取超额垄断利润。

因此,进入壁垒越高,则行业内原有企业的利润率越高,反之,利润率越低。

4、市场行为1)市场行为:市场竞争行为、市场协调行为。

2)市场竞争行为(1)企业基本定价行为:完全竞争厂商定价行为、完全垄断厂商定价行为、价格歧视(一级、二级、三级)(2)掠夺性定价:某企业为了把对手挤出市场和挤试图进入市场的潜在对手,而采取降低价格(主要是低于成本)的策略行为。

限定性定价:(3)非价格竞争行为:并购行为、促销行为、广告行为3)市场协调行为,是指同一个市场上的企业为了某些共同的目标而采取相互协调的市场行为。

(1)冷酷策略、(2)胡萝卜加大棒策略、(3)卡特尔与串谋行为、(4)价格领导,是指在某产业市场中,一家企业首先改变价格,其他企业则跟随这个企业采取相应的行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