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简介
八年级历史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知识点

•香港: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地处珠江口以东,与广东省深圳市隔深圳河相望,濒临南中国海,由香港、九龙和新界组成。
作为高度繁荣的国际大都会,香港是仅次于纽约和伦敦的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
1842年清政府因鸦片战争战败将其割让与英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日本攻陷,战争结束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及完善的法治闻名于世。
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中心,是全球最安全、富裕、繁荣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金融中心和航运枢纽,经济自由度常年高居世界前列,有“东方之珠”的美誉。
澳门:澳门,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
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门居住权,经过四百多年欧洲文明的洗礼,东西文化的融合共存使澳门成为一个风貌独特的城市,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
澳门北邻珠海,西与珠海市的湾仔和横琴对望,东与香港相距60公里,中间以珠江口相隔。
澳门是一个自由港,也是世界第一大赌城。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回归中国之后,经济迅速增长,比往日更繁荣,是一国两制的成功典范。
其著名的轻工业、美食、旅游业、酒店和娱乐场使澳门长盛不衰,澳门成为亚洲最发达、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澳门亦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香港和澳门回归:香港回归:1984年,中英两国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回归: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香港和澳门成功回归的原因: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开辟了正确的途径;新中国的建立,使我国拥有独立自主的内政和外交权利;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及统一的历史大趋势。
2019香港回归纪念日科普小知识,关于香港回归的历史背景资料

2019香港回归纪念日科普小知识,关于香港回归的历史背景资料香港回归纪念日是7月1日。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香港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
从此,这一天成为香港回归纪念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19香港回归纪念日科普小知识,关于香港回归的历史背景资料。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982年9月,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访华,邓小平因香港前途问题与其进行谈判。
邓小平提出,关于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国两制)”的方案解决。
他强调:“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转余地。
”“应该明确规定:中国将于1997年收回香港。
”双方最后达成共识,通过外交途径商谈解决香港问题。
于1984年签署协议。
1982年9月26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中英首次揭开了香港前途谈判之幕。
双方在经过首次谈判后,声明表示将会通过外交途径对香港前途的解决方法进行商谈。
第二阶段的谈判是1983年7月12及13日两天,地点在北京。
中方团长姚广、英方团长是驻华大使柯利达。
1983年9月22、23日的第四轮会谈,英方一开始坚持“主权和治权分离”的立场,即“在承认中国对香港的主权的原则下,由英国大体上像过去那样管治香港”。
而中方则坚持主权和治权不可分割的立场,所谓“主权属中、治权属英”,实质上是否定了中国的主权,是以一项新的不平等条约来代替旧的不平等条约,是中国人民绝对不能接受的,该轮谈判不欢而散。
而在1983年10月19、20日,双方举行第五轮会谈后,中英公报中恢复了“有益的”、“有建设性的”形容词。
1983年12月的第七轮会谈后,公报称双方回顾了会谈的进程和所取得的进展显示会谈已进入新阶段。
1984年4月,英国外相贺维访问北京后抵达香港,他在香港发表声明,公开宣布英国放弃1997年之后对香港主权。
声明表示:“要达成一份能使本港在1997年以后仍然继续由英国管治的协议,是不切实际的设想。
香港回归哪一年

香港回归哪一年
香港回归时间:1997年7月1日。
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事件。
英国开始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时间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当时清政府战败于1842年8月29日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及鸭脷洲割让给英国。
1860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再次战败,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交给英国管治。
189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230块大小岛屿总计975.1平方公里的土地租借给英国,并将租借地称为“新界”,租期为99年。
从1898年7月1日开始,至1997年6月30日期满。
从而占领香港全境。
香港回归日辉煌历程

香港回归日辉煌历程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历史性时刻标志着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繁荣发展。
香港回归日的辉煌历程不仅展示了中国的实力和智慧,也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一、回归前的香港在回顾香港回归日辉煌历程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回归前的香港。
19世纪中叶,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缘优势,香港逐渐成为一个自由贸易港口,吸引了大量商人和移民。
香港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和商业枢纽,拥有先进的基础设施、高效的法律体系和广泛的国际联系。
二、回归日的庄严宣誓1997年7月1日上午,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仪式在维多利亚港举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升起,特别行政区区徽揭幕。
这一时刻象征着香港正式回归祖国的怀抱。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宣誓就职,庄严宣告香港回归的实现。
三、基本法的制定与实施香港回归日之后,为保障香港繁荣稳定的发展,中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基本法确立了“一国两制”的原则,为香港提供了高度的自治权利。
基本法的制定和实施,为香港回归带来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和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香港的繁荣发展回归之后的香港继续保持了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商业枢纽的地位。
香港的经济持续增长,金融、贸易、物流等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同时,香港的社会稳定、法治环境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五、“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一国两制”是香港回归的核心原则,也是香港成功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香港保留了高度自治的权力,保障了香港的法治、自由和民主。
香港回归日的辉煌历程证明了“一国两制”在实践中的可行性和成功性,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六、香港回归日的国际影响香港回归日的辉煌历程不仅对香港本身意义重大,也对国际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通过实施“一国两制”政策,成功地解决了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展示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政治智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香港回归日的成功实践激励了其他地区寻求和平解决问题的努力,为国际社会带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香港于几年几月几日回归祖国

香港于几年几月几日回归祖国
香港回归纪念日是7月1日。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香港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
从此,这一天成为香港回归纪念日。
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为了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中国人民收回香港的主权不可非议。
但是,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恢复行使香港主权才是最有利的。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邓小平同志集中党中央的集体智慧,经过深思熟虑提出来的,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的伟大战略构想,是中外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伟大创举。
1984年12月19日,中国政府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北京正式签订《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变成现实,但是这一伟大创举的设计师——我们敬爱的邓小平同志却离开了我们,他老人家看不到自己亲自设计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愿望的实现。
至此,我们更加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我相信,他老人家会同我们一道庆祝这一举世瞩目的日子——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课件(共21张PPT)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 业的基本方针。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谈 判(1)中英谈判:源自英两国政府经过两年谈判,于1984 年12月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84年12 月19日, 邓小中平英与两英国 国首政相府撒在切北 尔夫京人签就署香 港前《途关问于题香 会谈港问题的 联合声明》
绘有五星,
莲花,大桥 ,海水的绿 色旗帜, 其
中莲花图案 代表澳门为 莲花地, 具
有安定、繁 荣与和谐的 含义。
16世纪中叶,葡萄牙侵占了澳门,100 多年前,英国侵占了香港。为什么到了20 世纪90年代,中国能够收回香港和澳门?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1、香港和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收 回港澳台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
中国政府和葡萄牙政府在北京 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2.回 归
(1)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行使香港主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区正式成立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香港回归了!
香港回归了!
行政长官董建华宣誓就职
落寞的英国人
(2)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
权。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2、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3、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香港问题 澳门问题
“一国两制”
繁荣稳定
促进统一
香港回归祖国谈判
五个“不变”
1)香港的现行社会、经济制 度不变。
2)法律基本不变。 3)生活方式不变。 4)香港自由港地位和国际
贸易、金融中心的地位不变。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教案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教案一、背景介绍1. 1997年7月1日,在经历上千年历史轮回的中国,经过千百年的探索,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澳门回归祖国和香港回归祖国的伟大一刻。
2. 一百多年以来,受殖民主义势力的野心侵略,澳门和香港的领土曾被分割出去,任凭邪恶的外势力任意管束下,中华人民的苦难是不可想像的。
3. 但是,在那毒药中还有一种微乎其微的苦恼,中国人民没有自己能够享受澳门和香港的财富和繁荣,实在是一个可悲可叹的事情。
二、回归祖国的重要意义1.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实现中国的统一,达到中华民族的世纪宏愿的历史必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2. 澳门和香港回归,不仅标志着中华民族完整实现的伟大历史的新的跨越,而且也奠定了中华民族今后发展的基础以及发挥作用的力量。
3. 澳门和香港回归统一,为中国把握改革发展的机遇,增强中国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实施回归祖国政策1. 中国政府积极推进澳门和香港回归祖国,宣布了一系列有助于改善澳门和香港的政策措施。
2. 政府采取了建设性的政策措施,包括提高澳门和香港居民生活水准、推行招商引资政策,建设更好的基础设施和市场,促进本地的经济发展。
3. 中国政府还实行宽松的移民政策,为有兴趣回到澳门和香港的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移民机会,提高了澳门和香港人民生活品质和生活水准。
四、对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态度1.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对澳门和香港回归祖国表示赞赏。
祖国的团结着中华民族的价值,仅有祖国的加固才能让我们有安全,安宁的家园,有梦想的空间。
2. 我们不仅要热爱祖国,也要珍惜澳门和香港,拥护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朝实现一个祖国更加多样繁荣的目标努力,将它们融入祖国的大家庭,让它们为祖国发展出力。
3. 我们将主动履行责任,积极参与澳门和香港社会发展,充分发挥特区积极作用,坚定地把澳门和香港回归祖国的伟大历史事件发挥神圣的作用。
香港回归纪念日简介

香港回归纪念日简介香港回归梦终圆,一国两制谱新篇;港人治港顶呱呱,经济繁荣民安康;科技进步节节升,社会民主促和谐。
香港回归纪念日,祝福香港超越自我,再续辉煌!2016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的19周年纪念日,下面,店铺来为你介绍香港回归纪念日简介。
香港回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在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事件。
香港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我们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
1997年7月1日零点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灯火辉煌,举世瞩目的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的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
历史的时钟指在1997年7月1日零点那一刻,大会堂全场肃立,几千双眼睛向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行注目礼。
这是中华民族长久期盼的一个瞬间,这是永载世界史册的一个瞬间!零时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这里庄严宣告:根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两国政府如期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于1997年6月30日午夜举行。
23时42分,交接仪式正式开始。
23时56分,中英双方护旗手入场,象征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的降旗、升旗仪式开始。
出席仪式的中外来宾全体起立。
全场的目光都集中到竖立在主席台主礼台前东西两侧的旗杆上。
23时59分,英国国旗和香港旗在英国国歌乐曲声中缓缓降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港回归简介
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邓小平同志因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中英谈判。
邓小平同志提出,关于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
他强调:“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转余地。
”“应该明确规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
”双方最后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商谈解决香港问题。
经过七轮谈判,双方于1984年签订协议。
1984年4月,英国外相贺维访问北京后抵达香港,他在香港发表声明,公开宣布英国放弃1997年之后对香港主权。
声明表示:“要达成一份能使本港在1997年以后仍然继续由英国管治的协议,是不切实际的设想。
”在此一段期间,香港的行政、立法两局议员频频访问英国。
在1984年2月,立法局非官守议员更提出了“罗保动议”,引起各界的争议。
1984年6月,中英谈判进入最后阶段。
7月份,英国外相贺维再访北京。
8月1日,贺维抵港,举行记者招待会,宣称中英双方已同意协议大纲及主要条款。
1984年9月26日,中、英双方终于在北京草签香港前途的“联合声明”。
纵观中英香港问题谈判的整个过程,邓公不管是在台前还是幕后,都是运筹帷幄的灵魂人物。
每当谈判陷于僵局,正是邓公的坚定、果敢、务实、灵活,特别是掷地有声的表态,使英方彻底丢掉不切实际的幻想,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来。
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谈判之初,对于英方提出的“主权换治权”,邓公以“主权问题是不可以谈判的”、“我们不是清政府”的义正辞严的表态,迫使英国人全面退却。
主权问题的解决,也为以后的谈判定下了基调。
二是关于中国在港驻军的问题。
双方曾一度在此问题上陷于胶着,邓公一句“驻军是主权的表现”的表态,将此争论一锤定音。
邓公晚年一直关注着香港的发展和变化,并期待着其回到祖国的怀抱。
邓公多次表示,希望香港回归后,能“到祖国自己的土地上看一看”。
然而,天不从人愿,1997年2月,一代伟人与世长辞。
此时距香港回归不足5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