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涌水量计算的方法
涌水量计算方法

涌水量计算方法:类比法;解析法;数值法;统计学方法
1.潜水完整井涌水量计算
潜水完整井是指井筒揭露了整个潜水含水层,并一直打到含水层隔水底板(图10-33)。
其涌水量计算
公式为:
式中Q——井筒涌水量,m3/d;
K——含水层渗透系数,m/d;
H——静止水位高度(对潜水完整井即潜水含水层厚度),m;
h——动水位至含水层底面的距离为动水位高度(h=H-s),m;
s——水位降低值,m;
R——地下水降落范围,即影响半径,m;
r——井筒半径,m。
2.自流水完整井涌水量计算
自流水完整井是指井筒揭露了整个承压水含水层,并一直打到含水层底板隔水层(图10-34)。
其涌水
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M——自流水含水层厚度,m。
井筒涌水量计算公式中参数R 的确定
计算影响半径R的公式有理论公式和经验公式两种
理论公式为:
潜水
承压水
经验公式
潜水——承压水
自流水
水平巷道涌水量的预测方法
通常水平巷道在排水初期,统一的降落漏斗未形成之前,可用下列公式计算其用水量。
(1)潜水完整水平巷道涌水量计算公式
式中K——渗透系数,m/d
B——巷道长度,m。
自流水完整水平巷道涌水量计算公式
采区或采面涌水量计算
例如,某一采区在承压含水层之下开拓,其平面形状近似正方形(图10-39)。
由于在煤层开采过程中,水位降低到隔水
顶以下,所以涌水量计算公式为:
(计算影响半径的经验公式,K单位为m/d);M、H、K 可在勘探报告中查找到;h 值取零。
矿井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

矿井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矿井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矿井涌水是煤炭生产中的重要问题,对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都有着直接影响。
涌水的情况虽然不可预见,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矿井的控制和管理,从而实现最小化涌水损失的目标。
因此,在了解矿井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之前,我们需要先深入了解涌水的原因和涌水管理的措施。
涌水是由于矿井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煤炭开采过程中的操作失误或施工水平不高等原因,使地下水源趋向矿井工作面,从而溢流矿工面上地面或库房里,引起矿井(采区)水位上升以及地表降水的过程。
因此,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要充分了解矿井的地下水流规律、定量掌握矿井及周围水文地质信息,以及制定科学、合理的涌水防治措施和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地控制涌水发生和涌水损失。
煤矿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是矿井地下水开采、运输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指标,也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点指标之一。
正常涌水量指矿井的日平均涌水量,以及日、月、年等时间段内的涌水情况。
它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稳态变量,能够代表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和矿井地下水导流、入渗、排泄过程的特征。
正常涌水量的大小和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矿井的水文地学结构、煤层自然裂隙条件以及采矿方法、维护质量有关。
不同矿井的正常涌水量有着非常大的差异,为了安全开采和高效经济地利用矿井水资源,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调控计划,并且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对其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最大涌水量指矿井能够承受的最大涌水量,是评估矿井涌水防治设施强度和施工安全的重要参数。
它的大小与矿井地质、矿井开采方式、矿井水文地质特征以及地质构造有关。
一般情况下,最大涌水量的估计需要通过水文地质勘探和试采工作得出,比较消耗资源和精力。
因此,在实际施工中,为了确保生产安全和经济效益,通常采取综合措施来对矿井涌水进行防治。
例如,在生产过程中采取钻孔排水、隔水放爆、密闭施工、提高冲积层厚度等措施来控制涌水量。
同时,给予矿工相关涌水知识的培训,以及完善的应急预案,也都是涌水控制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矿井用水量的计算与评述

矿井涌水量的计算与评述钱学溥(国土资源部,北京 100812)摘要:文章讨论了矿井涌水量的勘查、计算、精度级别、允许误差和有效数字。
文章推荐了反求影响半径、作图法求解矿井涌水量的方法。
关键词:矿井涌水量;勘查;计算;精度级别;允许误差;有效数字根据1998年国务院“三定方案”的规定,地下水由水利部门统一管理。
水利部2005年发布了技术文件SL/Z 322-2005《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
该技术文件6.7款规定,地下水资源包括地下水、地热水、天然矿泉水和矿坑排水。
6.1.2款规定,计算的地下水资源量要认定它的精度级别。
我们认为,认定计算的矿井涌水量的级别和允许误差,不仅是水利部门要求编写《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需要,而且有利于设计部门的使用。
在发生经济纠纷的情况下,也有利于报告提交单位和报告评审机构为自己进行客观的申辩。
下面,围绕这一问题,对矿井涌水量的勘查、计算、精度级别、允许误差和有效数字等方面,作一些论述和讨论。
1 矿井涌水量与水文地质勘查矿井涌水量比较大,要求计算的矿井涌水量精度就比较高,也就需要投入比较多的水文地质勘查研究工作。
表1,可以作为部署水文地质工作的参考。
表 1 矿井涌水量与水文地质勘查注:○1多年生产的矿山是指:开采水平不变、开采面积基本不变的多年生产的矿山,如即将闭坑或是即将破产的矿山,即是这种多年生产的矿山。
○2多孔抽水试验,是指带观测孔的一个抽水主孔的抽水试验,持续抽水几天。
○3群孔抽水试验是指带观测孔的多个抽水主孔的抽水试验,其抽水总量,一般要达到计算矿井涌水量的1/3~3/4,持续抽水几十天。
○4利用地下水动力学计算公式,计算矿井涌水量,就属于解析法的范畴。
大井法、集水廊道法就是常用的解析法。
○5数理统计包括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逐步回归、系统理论分析、频率计算等(参考钱学溥,娘子关泉水流量几种回归分析的比较,《工程勘察》1983第4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矿井涌水量观测办法

矿井常用涌水量观测法
矿井涌水量观测方法很多,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为了便于操作通常采
用以下几种观测方法:
1量桶容积法
:
b———巷道内自由水面长度,m。
3水泵排量法
利用水泵实际排水量和水泵运转时间,来计算涌水量
Q=水泵铭牌排水量×实际效率×开动时间×台数
式中Q—涌水量,m3·d-1。
4浮标测流法
采用水面浮标的流水沟道地段及实测断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1)沟道顺直,沟床地段规则完整,长度为3-5倍的沟宽。
(2)水流均匀平稳,无旋涡及回流。
(1)(中断
(2)
(3),可酌
(4)
次,
Kf———断面浮标系数,据经验数值一般介于0.6~0.8;
Vf———虚流速,即Vf=L/t计算时采用浮标平均流速,m·s-1;
L———上、下两断面的间距,m;
t———所选有效浮标的平均历时,s;
F———过水断面面积,m2。
F t H H Q ⋅-=21(5)水仓水位法
涌水量即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Q —涌水量,m 3/min ;
H1—停泵时水仓水位,m ;
H2—停泵时间t 时水仓水位,m ;
F —水仓底面积,m 2。
t —水仓水位从H1上升到H2所需的时间,min 。
13矿井涌水量预测

巷、斜巷、石门)在开拓过程中的涌水量。
疏干工程的排水量:指在规定的疏干时间内,将水位降到某
一规定标高时所需的疏干排水强度(疏干流量) 意义:它是对煤田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合理开发的重要指标, 也是设计和生产部门制订采掘方案,确定排水能力和防治措 施的重要依据。在矿区勘探和矿井建生产中有重大意义。
1 a
1 b
二、涌水量-降深曲线法(Q-S曲线法)
原理:根据稳定井流抽水试验资料建立涌水量与降深的
关系方程,根据勘探试验阶段与未来开采阶段水文地质 条件的相似性,外推预测未来矿井的涌水量。
优点:避开求取各种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简便
应用条件:避开了求取各种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简便,
适用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且难于取得有关参数的矿井及 矿区。
n=2 抛物线 n>2 对数曲线
下一页
图解法
1.作图法 观测历年最大涌水量和最大水位降深, 得(Qi,si)(i= 1,2,…,n),在Q─s坐标系上投点,称散点图(或相关 图),用直尺凭视觉画大致平分散点的直线,量斜率和截距, 写方程。此方程因人而异,不唯一,误差大。
2.近似图作法 在散点图上平行于纵轴作直线e 左右平分所有散点,再e1平分右 边散点、e2平分左边;同理,以 平分散点为前提作平行横轴的直线 h、h1、h2。设h1、h2与e1、 e2的交点为A、B、C、D,按 散点展布趋势连B、D(或A、C) 点,求出直线的斜率及截距,即可 图7-1 回归直线散点图 得回归方程Q=f(s)。
Q0 Fs Q F0 s0
优点:简单、应用方便。
有时涌水量随开采面积(或巷道长度)、水位降深的增加不具
有线性关系,但能用幂函数关系来比拟。
矿井涌水量解析计算及其适用性对比

矿井涌水量解析计算及其适用性对比【摘要】矿井涌水量计算是煤矿水文补勘工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矿井涌水量预测主要以“大井法”、“集水廊道法”为主,计算过程往往简单、机械,不注重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公式适用条件的分析。
本文在分析红一煤矿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概化,最终选用具有一个隔水边界的稳定流承压转无压的Dupuit公式的推导式进行基岩段涌水量计算。
【关键词】大井法;集水廊道法;涌水量;水文地质补充勘探1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1.1井田地质及构造井田内地层由老至新依次有:奥陶系克里摩里组(Ok);石炭系上统土坡组(Ct);石炭二叠系太原组(CP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s)、石盒子组(Psh);古近系(E)和第四系(Q ) o红一井田总体构造为一走向北北东向、西翼陡东翼缓的不对称背斜,即红墩子三道沟背斜,其西部发育有红墩子向斜,再向西被黄河断裂所断。
红墩子三道沟背斜西翼受红墩子断层切割,红墩子断层落差30m〜180m。
井田内煤层大部赋存于红墩子三道沟背斜东翼。
1. 2井田水文地质1. 2. 1含水层划分及其特征井田含水层划分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层、古近系及基岩风化带孔隙裂隙含水层组、二叠系孙家沟组、石盒子组裂隙含水层组、山西组裂隙含水层组、太原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组、土坡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组、奥陶系裂隙含水层组。
其中山西组裂隙含水层、太原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组为直接充水含水层,石盒子组裂隙含水层组为间接充水含水层。
下面简述以上三个含水层特征。
二叠系孙家沟组、石盒子组裂隙含水层:属直接充水含水层,在全区较广泛分布,厚度约在40〜360m左右,含多个子含水层,为复合含水层。
由粗粒砂岩、中粒砂岩及细粒砂岩构成,分选磨圆中等,颗粒支撑,泥钙质胶结,裂隙欠发育。
根据抽水试验,本含水层天然静水位埋深43.96m,钻孔涌水量0. 185L/S,单位涌水量0. 0011L/m?s,渗透系数0. 0034m/d ,为弱富水含水层。
采用大井法预测某矿矿坑涌水量

采用大井法预测某矿矿坑涌水量矿坑涌水是关系到矿井能否安全、正常地生产,准确预测矿坑涌水量是矿区水文地质工作的核心问题之一。
通过广泛调查矿区的水文地质情况,从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充水情况等方面研究了影响矿区地下水涌水量的因素。
结合抽水试验资料,运用“大井法”公式计算了矿区矿坑涌水量,并针对计算结果及开采条件对安全开采提出了建议,从而作为矿山防治水措施的选择和施行的参考依据。
标签:水文地质条件;矿坑涌水量;大井法1 矿区自然概况矿区地处滇东南岩溶高原中部,地形坡度较平缓,属中低山浅-中切割地貌,总的地势是北西高,南东及北东低。
区内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5℃,年降水最911.5-1272.6mm,由于降水不均及岩溶渗漏,地表干旱特征明显。
区内地表水系不发育,沟谷多呈近南北向及北东向。
2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2.1含水层特征矿区内揭露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Q)、下第三系(古近系)(E)、三叠系中统法郎组(T2f)、三叠系上统鸟格组(T3n)、三叠系中统个旧组(T2g)等。
各地层水文地质特征如下:a、第四系187********(Q)松散堆积物孔隙含(透)水层分布于山间凹地、山坡地带和沟谷两侧以及岩溶漏斗和岩溶洼地中,主要由粘土组成,虽然残坡积层透水性较好,属透水层,但分布面积较小,储水量有限,对开采无影响。
b、碎屑岩类风化裂隙含水层下第三系(E):沿含矿带的南边大面积分布,主要岩性为泥岩、细砂岩及砾岩,砾岩泥质胶结。
赋存少量节理裂隙水,单泉出水量小于0.01L/S,对矿床开采无影响,为弱含水层。
三叠系上统鸟格组(T3n):中厚层粉细砂岩与页岩互层,含贫乏风化裂隙水,对矿床开采无影响,为弱含水层。
c、三叠系中统法郎组(T2f)基岩裂隙含水层根据地下水赋存情况及矿体赋存情况,将本层分为上中下三部:上部,为矿体顶板,是矿体直接充水含水层,主要赋存在三叠系中统法郎组T2f53及T2f6地层中。
矿井防治水文常用计算公式

矿井防治水文常用计算公式目录一、突水系数公式: (1)二、底板安全隔水层厚度(斯列沙辽夫公式): (2)三、防水煤柱经验公式: (2)四、老空积水量估算公式: (3)五、明渠稳定均匀流计算公式: (4)六、矿井排水能力计算公式: (4)㈠矿井正常排水能力计算: (4)㈡抢险排水能力计算: (5)㈢排水扬程的计算: (5)㈣排水管径计算: (5)㈤排水时间计算: (6)㈥水仓容量: (6)七、矿井涌水量计算: (6)八、矿井水文点流量测定计算方法: (7)㈠容积法: (7)㈡淹没法: (7)㈢浮标法: (7)㈣堰测法: (7)九、浆液注入量预算公式: (8)十、常用注浆材料计算公式及参数: (9)㈠普通水泥主要性质: (9)㈡水泥浆配制公式: (9)㈢水玻璃浓度 (10)㈣粘土浆主要参数: (10)十一、钻探常用计算公式: (10)十二、单孔出水量估算公式: (11)十三、注浆压力计算公式: (11)十三、冒落带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经验公式表 (12)十四、煤层底板破坏深度计算公式 (12)十五、巷道洞室围岩塑性破坏圈厚度计算 (14)一、突水系数公式:㈠定义:每米有效隔水层厚度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压值。
㈡公式:Ts=P/(M-Cp-Dg)式中:Ts—突水系数(MPa/m);P—隔水层承受的水压(MPa);M—底板隔水层厚度(m);Cp—采矿对底板隔水层的扰动破坏深度(m);Dg—隔水层中危险导高(m)。
㈢公式主要用途:1.确定安全疏降水头;2.反映工作面受水威胁程度。
富水区或底板受构造破坏块段Ts大于0.06MPa/m;正常块段大于0.1MPa/m为受水威胁。
㈣参数取值依据:Ts—常用工作面最大突水系数。
一般按工作面最高水压,最薄有效隔水层厚度计算,或者对工作面分块段计算最大突水系数,取最大一个值作为工作面的最大突水系数。
P—最大水压的取值,一般根据工作面内或附近井下或地面钻孔观测水位与工作面最低标高计算而得,水压值计算至含水层顶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矿井涌水量的计算与评述 钱学溥 (国土资源部,北京 100812)
摘 要:文章讨论了矿井涌水量的勘查、计算、精度级别、允许误差和有效数字。文章推荐了反求影响半径、作图法求解矿井涌水量的方法。 关键词:矿井涌水量;勘查;计算;精度级别;允许误差;有效数字
根据1998年国务院“三定方案”的规定,地下水由水利部门统一管理。水利部2005年发布了技术文件SL/Z 322-2005《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该技术文件6.7款规定,地下水资源包括地下水、地热水、天然矿泉水和矿坑排水。6.1.2款规定,计算的地下水资源量要认定它的精度级别。我们认为,认定计算的矿井涌水量的级别和允许误差,不仅是水利部门要求编写《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需要,而且有利于设计部门的使用。在发生经济纠纷的情况下,也有利于报告提交单位和报告评审机构为自己进行客观的申辩。下面,围绕这一问题,对矿井涌水量的勘查、计算、精度级别、允许误差和有效数字等方面,作一些论述和讨论。
1 矿井涌水量与水文地质勘查 矿井涌水量比较大,要求计算的矿井涌水量精度就比较高,也就需要投入比较多的水文地质勘查研究工作。表1,可以作为部署水文地质工作的参考。
表 1 矿井涌水量与水文地质勘查 Table 1 Mine inflow and hydrogeological exploration 矿山类型 多年生产的矿山 特大涌水矿山 疏干开采矿山 大水矿山 中水矿山 小水矿山
矿井涌水量 (m3/d) 具有10年以上观测资料 大于50000 5000~50000 500~5000 小于500
抽水试验的 类型和数量 不需要进行抽水试验 多孔抽水试验1~5组,群孔抽水试多孔抽水试验1~5组 单孔抽水试验1~5孔 不一定需要进行抽水试验 2
验1组 涌水量的主要计算方法 作图法、 数理统计 数值法、 数理统计 比拟法、解析法加水均衡计算、 作图法 比拟法、 解析法、 作图法 比拟法、解析法、地下水径流模数法、泉水流量统计法 勘探、核实或检测地质报告预算井涌水量需要提交的精度 A B B、C B、C、D D 、E
注:○1多年生产的矿山是指:开采水平不变、开采面积基本不变的多年生产的矿山,如即将闭坑或是即将破产的矿山,即是这种多年生产的矿山。○2多孔抽水试验,是指带观测孔的一个抽水主孔的抽水试验,持续抽水几天。○3群孔抽水试验是指带观测孔的多个抽水主孔的抽水试验,其抽水总量,一般要达到计算矿井涌水量的1/3~3/4,持续抽水几十天。○4利用地下水动力学计算公式,计算矿井涌水量,就属于解析法的范畴。大井法、集水廊道法就是常用的解析法。○5数理统计包括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逐步回归、系统理论分析、频率计算等(参考钱学溥,娘子关泉水流量几种回归分析的比较,《工程勘察》1983第4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可以把水位抽降、巷道开拓面积、矿产产量、降水量等作为自变量,把矿井涌水量作为因变量。○6数值法也就是计算机模拟,是通过利用计算机模拟地下水流场的变化,计算矿井涌水量的一种方法。○7常用的大井法、集水廊道法等解析法计算矿井涌水量,只考虑了含水层的导水性,没有考虑地下水的补给量。因此,只有进行了解析法和水均衡的计算,用地下水的补给量验证解析法计算的结果,计算的矿井涌水量的精度才能达到C级。
2 稳定流、非稳定流公式应用的主要条件 2.1一般报告采用的解析解大井法、集水廊道法,是基于稳定流理论推导的地下水动力学计算公式。它要求地下水有比较充分的补给条件,要求在该水平开采的几年到几十年内,矿井排水计算的地下水影响半径边界上的水头高度,永远稳定在计算采用的高度上。 2.2基于非稳定流理论推导的地下水动力学计算公式,恰恰相反,它的使用条件是地下水没有补给,含水层分布无限,地下水影响半径不断向外扩大。 2.3由于采用大井法、集水廊道法,一般都没有考虑地下水补给量的问题,因此, 3
计算的结果可能有较大的误差,它的精度一般只有D级。 3 影响半径的计算 3.1计算影响半径的经验公式有很多,它们计算的结果有相当大的误差。如常用的库萨金经验公式HKSR2对R值一般偏小2~5倍。吉哈尔经验公式KSR10对承压水含水层,可以作近似的计算,但计算的结果一般偏小(参考《供水水文地质手册》第二册,地质出版社1977,第268页)。 3.2影响半径R,处在矿井涌水量计算公式分母的位置,因此,计算的影响半径R偏小,就会导致计算的矿井涌水量偏大。这是一般地质报告计算矿井涌水量偏大的主要原因。 3.3利用经验公式计算的承压水影响半径一般偏小,从而计算的矿井涌水量偏大。为此,最好是利用实测的影响半径,或是利用大井法、集水廊道法公式反求的影响半径,预算矿井涌水量。 3.4据甘肃省安新煤田大柳井田勘探报告,该井田开采侏罗系煤层。经实测,相距4000m的新周煤矿建井,水位已影响到大柳煤矿的井筒。估计影响半径可能有5000m。 3.5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王家坡煤矿距宏景塔一矿2km。王家坡煤矿利用实测的资料,采用大井法公式,可以反求影响半径: 王家坡煤矿实测矿井涌水量Q=50m3/d,承压水头高度H=64.82m,巷道系统面积0F=1800000m2, 承压含水层厚度M=9.09m, 砂岩承压含水层渗透系数
K=0.0276m/d。巷道系统引用半径00Fr757m,大井引用半径00rRR,地下水承压转无压裘布衣公式00lglg)2(366.1rRMMHKQ。将上述数据代入公式,
757lglg09.9)09.982.642(0276.0366.1500R, 88.2lg31.41500R,0lgR=3.7062,0R=5084m,7575084R4327m。 利用反求的影响半径4327m,采用大井法公式,可以预算宏景塔一矿的矿井涌水量为154m3/d。 3.6内蒙古贺兰山煤田天荣五号煤矿,煤层较陡,采用水平巷道开采。井巷涌水量Q=400m3/d,水头高度H=199.55m,巷道长度B=2100m,砂岩厚度M=56.5m,渗透系数K=0.1275m/d,坑道内水层高度0h=0m。将上述数据,代入集水廊道单 4
边进水承压转无压的公式RhMMHBKQ2)2(20,R=6479m。 3.7长期开采条件下,承压水影响半径一般有3000m~5000m~7000m。
4 直接降落在露天采坑中的降水量(1Q)的计算 4.1直接降落在露天采坑中的降水量(1Q),应有频率的概念,必须进行频率的计算。 4.2根据一日最大降水量,通过理论频率的计算,计算直接降落在露天采坑 中、不同概率的降水量,见表2、3、4及图1。
表2 一日最大降水量的计算 Table 2 Calculated the maximum precipitation of one day
次序 m 年份
H
(mm) P
H
HK 1K
2
1K
经验频率
%1001nmP
1 1995 97.5 2.381 1.381 1.907 4.2 2 1984 72.1 1.761 0.761 0.579 8.3 3 1993 60.0 1.465 0.465 0.216 12.5 4 1998 56.5 1.380 0.380 0.144 16.7 5 1989 54.8 1.338 0.338 0.114 20.8 6 1991 51.0 1.245 0.245 0.060 25.0 7 1990 46.0 1.123 0.123 0.015 29.2 8 1996 44.2 1.079 0.079 0.006 33.3 9 1983 42.2 1.031 0.031 0.001 37.5 10 1988 37.3 0.911 -0.089 0.008 41.7 11 1987 37.0 0.904 -0.096 0.009 45.8 12 2002 37.0 0.904 -0.096 0.009 50.0 13 1992 35.0 0.855 -0.145 0.021 54.2 14 1997 33.5 0.818 -0.182 0.033 58.3 15 1999 32.8 0.801 -0.199 0.040 62.5 16 2003 32.1 0.784 -0.216 0.047 66.7 17 1985 31.9 0.779 -0.221 0.049 70.8 18 2005 30.7 0.750 -0.250 0.063 75.0 19 2000 26.7 0.652 -0.348 0.121 79.2 20 1994 24.0 0.586 -0.414 0.171 83.3 21 2001 22.9 0.559 -0.441 0.194 87.5 5
22 1986 22.7 0.554 -0.446 0.199 91.7 23 2004 14.0 0.342 -0.658 0.433 95.8 总和 941.9 4.439 注:根据满洲里市气象局1983~2005年,连续23年观测的每年一日最大降水量。
95.40239.941nHHP
23n 45.022439.41)1(2nKCV
设35.13VSCC,查皮尔逊III型频率曲线φ值表(参考《供水水文地质手册》第二册,地质出版社1977,第666~671页),计算不同频率的一日最大降水量如表3。
表3 不同频率的一日最大降水量计算 Table 3 Calculated the maximum precipitation for one day in different frequency 频率 (%)P 1 5 10 20 50 80 90 95 99 100年一遇 20年一遇 10年一遇 5年 一遇 2年 一遇 5年 一遇 10年一遇 20年一遇 100年 一遇
3.24 1.93 1.34 0.72 -0.22 -0.83 -1.05 -1.18 -1.35
VC 1.46 0.87 0.60 0.32 -0.10 -0.37 -0.47 -0.53 -0.61
1VPCK 2.46 1.87 1.60 1.32 0.90 0.63 0.53 0.47 0.39
PPKHH(mm) 100.74 76.58 65.52 54.05 36.86 25.80 21.70 19.25 15.97
注:频率为50%的一日最大降水量,相当2年一遇的一日最大降水量,也就是多年平均的一日最大降水量。频率为80%的一日最大降水量,相当5年一遇的枯水年的一日最大降水量。频率为90%的一日最大降水量,相当10年一遇的枯水年的一日最大降水量。频率为95%的一日最大降水量,相当20年一遇的枯水年的一日最大降水量。频率为99%的一日最大降水量,相当100年一遇的枯水年的一日最大降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