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煤固体热载体法快速热解技术简介

合集下载

煤的梯级利用工艺路线介绍和煤热解技术对比

煤的梯级利用工艺路线介绍和煤热解技术对比

锅炉制造BOILER MANUFACTURING第1期2021年01月No. 1Jan.2021煤的梯级利用工艺路线介绍和煤热解技术对比Introduction of coal cascade utilization technology andcomparison of pyrolysis technology in coal洪超,王桔(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46)摘要:煤炭作为国内未来较长时间内的主要能源消费来源,煤的梯级利用可以实现低阶煤的环保、经济和高效利用,本文介绍了几种国内典型的煤梯级利用工艺路线,从工艺流程、工业化进程、技术特点和经济效益等方 面进行阐述,对比各工艺路线的核心热解技术,并对以后的技术发展方向提出展望。

关键词:煤的梯级利用;热解;煤气;焦油;半焦中图分类号:X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CN23 -1249(2021 )01 -0040 - 030引言长期以来,我国的能源消费都是以煤为主,根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9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消费总量增长1-0%,占比57.7%,占比相比去年下降1.3个百分点。

近年来随着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煤炭能源比例虽逐 年下降,消费总量却逐年增加,煤炭在较长时间内仍将占据能源消费主导地位。

根据中科院公布数据,截至2019年,国内已探明原煤储量10077亿吨。

其中低变质烟煤、褐 煤等低阶煤占煤炭储量的50%以上,其挥发分高、含水量高、热值低等特点决定了常规的直接燃 烧或者气化等利用方式存在效率低、氮硫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大等缺点⑴。

随着技术的发展 和市场的需求,形成了如直接发电、液化、完全气化、干燥提质和煤的梯级利用等多种典型的低阶 煤利用技术路线⑵。

1低阶煤的梯级利用煤的梯级利用技术主要是通过热解分质、梯 级延伸加工,实现各级产物的梯级利用、吃干榨尽,具有资源利用率高、热能效率高、利于环保等 优势。

我国褐煤热解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褐煤热解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褐煤热解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罗鹏;严明;贾智刚【摘要】褐煤水分高,氧含量高,易风化自燃,不利于长途运输,要大规模开发利用必须对其加工提质.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典型的几种褐煤热解技术,如大工DG工艺、多段回转炉工艺、BT工艺等,并对其工作原理、操作条件、原料、热解产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比.阐述了褐煤热解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3(041)016【总页数】3页(P32-34)【关键词】褐煤;热解;利用【作者】罗鹏;严明;贾智刚【作者单位】肇庆市顺鑫煤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广东肇庆526238;肇庆市顺鑫煤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广东肇庆526238;肇庆市顺鑫煤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广东肇庆5262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523我国是个多煤少油的国家,未来50年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会改变,煤炭消耗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一直维持在70%左右。

近年来,我国石油净进口量节节攀升,对外依存度已达到历史最高的57%,随着地球上石油资源的日渐匮乏,煤炭势必依然在我国的未来能源系统中占据主要地位。

在丰富的煤炭储量中,褐煤占有很大的比例,根据第三次全国煤炭资源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煤炭保有储量10032.6亿t,已探明的褐煤保有储量为1311.42亿t,约占煤炭保有储量的13%[1]。

但是由于褐煤高含氧量、高含水量、易自燃和不易存储的特点,不易于运输,一般都就地燃烧发电,因此如何利用高效利用褐煤成为我国当前煤炭清洁利用的一大重要课题。

褐煤热解提取煤中的焦油,并对高附加值的副产品半焦和煤气进行综合利用,是中国大量褐煤高效、清洁利用的一条有效途径。

1 褐煤热解基本原理1.1 褐煤热解概念褐煤热解是指在隔绝空气 (或在惰性气体中)条件下将褐煤加热,最终可得到热解煤气、焦油和半焦产品的加工方法[2]。

一般的热解温度范围为500~650℃,褐煤在此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为化学键的断裂。

褐煤低温热解及其工艺现状分析

褐煤低温热解及其工艺现状分析

褐煤低温热解及其工艺现状分析X张玉宏,王文军(内蒙古国电能源有限公司电力工程技术研究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摘 要:分析了褐煤低温热解的意义,解释了褐煤热解的概念,描述了褐煤低温热解产品的用途,通过国内外褐煤低温热解工艺技术的比较,说明了热解技术的内涵,探讨了目前国内褐煤低温热解技术的现状。

关键词:褐煤低温热解;热解工艺技术;半焦;煤焦油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TD849+.2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14—0044—02 我国的能源结构是贫油少气富煤,在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中,褐煤占有较大的比例。

特别是在新疆和内蒙古蒙东地区褐煤储量非常丰富,更重要的是目前褐煤的利用已经成为我国能源利用的一个重要环节。

然而褐煤具有含水量大、热值低、易碎、运输难等缺点。

因此如何高效地利用褐煤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就褐煤利用的其中一种途径褐煤低温热解的工艺做一个介绍和分析。

1 褐煤低温热解基本理论1.1 褐煤低温热解基本概念褐煤低温热解是指褐煤在隔绝空气或惰性气氛中,在500-650℃的温度区间,持续加热升温的条件下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和物理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化学键的断裂是最基本的行为,褐煤热解的产物主要是半焦、煤焦油和煤气。

褐煤热解的产物的性质分布受煤的性质、加热速率、热解温度等特定条件的影响。

1.2 褐煤热解过程当煤颗粒被加热后,最初在颗粒内部的热分解反应将产生挥发分和半焦,这称为一次热解反应。

一次挥发分中含有气体(如H 2,CO ,CO 2,H 2O ,CH 4和其他小分子碳氢化合物等)和液体产物,焦油一般被定义为常温下以液态形式存在的产物。

一般认为芳香团簇结构是焦油的主要来源,而非芳香性气体则来源于煤外围官能团和团簇之间的链接,热解产物通过扩散和对流被输送到颗粒外部。

煤颗粒释放出的由热解产生的一次挥发分在颗粒间的高温气相中发生热裂解反应称为二次热解。

在二次热解反应中,一次挥发分进一步转变成气体和固体形态的焦炭。

褐煤提质技术分析(DOC)

褐煤提质技术分析(DOC)

褐煤提质技术分析1、褐煤提质的必要性近年来,世界优质煤炭资源越来越少,煤炭价格大幅上涨,价格相对低廉的褐煤开发利用被重视起来。

拥有褐煤资源的国家现都积极研究褐煤作为燃料煤的使用方法和用量,其中德国、美国和俄罗斯作为储量大国,均将褐煤作为未来重要战略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已探明的褐煤保有储量达到1300亿t,占到全国煤炭总储量的13%左右,迄今对褐煤尚未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

褐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种,煤化程度介于泥炭和烟煤之间,含水量高,在空气中易风化,含一定量的原生腐殖酸,碳含量低,氧含量高,氢含量变化大,挥发分一般在45%~55%。

褐煤与其他煤种相比,含氧量高、灰分及灰熔点变化较大、密度小、易自燃,煤粉容易爆炸,褐煤中较高的水分含量,增加了褐煤的运输成本,长距离运输还会带来自燃和爆炸的问题,限制了褐煤向较远地区的运输。

褐煤直接燃烧的热效率较低,且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很大,难以大规模开发利用。

此外,褐煤作为原料转化利用也受到限制,褐煤液化、干馏和气化都需要把煤中水分降至10%以下。

褐煤若不经过提质加工将难以满足多种用户的质量要求。

因此褐煤提质加工脱除褐煤中的水分,消除褐煤脱水后发生自燃、爆炸的潜在危险,从而提高褐煤品质,是扩大褐煤应用范围的关键。

褐煤脱水提质加工后,水分显著降低,发热量大幅度提高,既可防止煤炭自燃、便于运输和贮存,又有利于发电、造气、化工等使用。

2、褐煤提质的意义长距离运输高水分、低热值的褐煤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

美国曾对褐煤脱水后减少运输量的效果做过评估,一种水分42.52%、发热量2847kcal/kg的褐煤,经2.02Mpa的蒸汽处理后,水分降至14.43%,发热量增加到4315kcal/kg,相当于提高了热值51.6%。

发电厂240万千瓦机组一年大约要用褐煤1100万吨,如果能将褐煤水分由36%降至16%左右,则一年可减少220万吨煤炭运输,节省运费6600万元。

煤热解及相关技术-胡浩权

煤热解及相关技术-胡浩权

Tar yield (wt%,daf) Sample
CH4/CO2 H2
N2
Conversion of
H2O yield (wt%,daf) CH4 (%) CH4/CO2 H2 N2 CH4/CO2
PS
33.5 20.8 18.3 25.8 3.5 1.0 25.3
SD
23.6 11.9 9.2 37.2 6.1 3.1
合成气
制氢、甲醇、二甲醚、 合成汽油等
型焦、无烟燃料等
提质
(低灰半焦)
活化
(低灰半焦)
高炉喷吹料 铁合金还原剂 烧结焦粉
提质煤 活性炭、活性焦
新工艺的优点
• 和煤炭直接燃烧相比
降低SOx的排放量;
降低煤尘排放量。
• 避免使用投资和生产成 本高的烟气脱硫(约占 电厂总投资的1/3)。
• 弥补因焦炭需求降低 而造成的焦油生产量 与需求之间的不足;
② 2-甲基萘酰基化合成2-甲基-6-丙酰基萘及氧化制备 2,6-萘二甲酸
徐绍平 教授
基于固体热载体加热的循环移动床热解和气化技术
适用原料:劣质褐煤和生物质
应用1:快速热解/共热解制油
• 固体热载体和原料动态快速混 合
• 荒煤气停留时间控制 • 荒煤气高效热除尘
应用2:气化/共气化制富氢气体
一种以甲烷为反应气提高煤热解焦油产率的方法,中 国发 明专利,ZL 200510045853.8,2009.7.1
一种以富含甲烷混合气为反应气氛提高流化床煤热解 焦油产率的方法,中国发明专利, CN201010300034.4, 2010.1.5
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制备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的方法,中 国发明专利,ZL 200910304664.6),2011.8.24

煤炭资源的煤炭热解与煤制气技术

煤炭资源的煤炭热解与煤制气技术

煤炭资源的煤炭热解与煤制气技术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在现代工业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

然而,传统的煤炭利用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如煤炭的高效利用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煤炭热解与煤制气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重点介绍煤炭热解与煤制气技术的原理、应用及前景。

一、煤炭热解技术煤炭热解是指在高温(500-1000摄氏度)和缺氧(或无氧)条件下,将煤炭分解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产物的过程。

这种热解过程可以利用石油炼制过程的废气,或者通过专门设计的煤气化设备进行。

1. 煤炭热解的原理煤炭热解的原理是将煤炭中的有机成分分解为可燃气体、焦炭和液体产物。

在热解过程中,煤炭中的挥发分子和焦油分子被释放出来,而不可燃的矿物质则留在焦炭中。

这种反应可以通过控制热解温度和施加适当的压力来调节产物的比例。

2. 煤炭热解的应用煤炭热解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它可以将煤炭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可燃气体,用于供热和发电。

其次,通过热解后产生的焦炭可用于冶金和化工行业。

此外,煤炭热解还可以产生液体燃料,如煤油和煤焦油,用于交通运输和化工领域。

3. 煤炭热解技术的前景煤炭热解技术在能源转型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煤炭热解技术还可以减轻对传统石油资源的依赖,并为煤炭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煤制气技术煤制气技术是指通过气化反应将煤炭转化为合成气的过程。

合成气主要由一氧化碳和氢气组成,可以作为燃料或原料用于化学工业的合成反应。

1. 煤制气的原理煤制气是通过将煤炭与氧气或蒸汽进行气化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

气化过程需要高温和压力条件下进行,煤炭中的有机物质被转化为可燃气体。

反应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煤的干馏反应,生成挥发分子;然后是气化反应,将挥发分子转化为一氧化碳和水蒸气。

2. 煤制气的应用煤制气技术在化工和能源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合成气可以作为燃料供应给燃气锅炉、燃气轮机和内燃机等设备,用于供热和发电。

超细褐煤粉的热解特性及其热解机理

超细褐煤粉的热解特性及其热解机理

收稿日期:2004-12-15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02A A527051)作者简介:任庚坡(1981-),男,安徽阜阳人,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文章编号:1001-2060(2005)04-0407-04超细褐煤粉的热解特性及其热解机理任庚坡1,张超群1,魏砾宏2,姜秀民1(11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200240;21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摘要:在利用热重法判断热解反应机理时,传统方法很难确切推断反应的机理。

为此,从热解曲线和动力学方程出发,运用双外推法,得到了平均颗粒粒度为10.68L m的元宝山褐煤热解低温段部分的机理为Ant-i Jander三维扩散方程;同时对元宝山褐煤不同粒度煤样的热解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升温速率和颗粒粒度对煤粉热解特性的影响。

关键词:超细煤粉;双外推法;热重分析;颗粒粒度;热解机理中图分类号:TQ530.2文献标识码:A1前言煤的热加工是当前煤炭加工利用的最主要工艺。

煤热解机理的研究与煤的热加工技术(如气化、液化、燃烧和碳化)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例如,煤的热解是煤燃烧的一个重要初始阶段,对着火有极大的影响,也影响到燃烧的稳定性及后期的燃尽问题。

煤热解机理研究的成果将对煤的热加工技术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在确定固相热分解反应机理的各种方法中,潘云祥等提出了一种双外推法[1~2]。

他们认为由于固体样品自身的热传导造成固体样品内外以及固体样品与周围气氛之间存在着温度差,因而在测定过程中可以认为样品自始至终处于一种非热平衡状态,由此计算出的有关动力学参数显然与热平衡下的真实值有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随样品加热速率的增大而增大。

因此,将加热速率外推为零,实现理论上的热平衡状态,从而得到真实的动力学参数值E B y0,它将反映出样品热解过程的真实情况。

另外,一个样品在不同转化率时,其表观活化能往往呈现规律性的变化。

褐煤的高效利1

褐煤的高效利1

褐煤的高效利用 褐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一类煤。褐煤含水量高(30%~50%)、挥发分高(15%~30%)、发烧量低,易风化碎裂、易氧化自燃,不适于远途运输和利用,加上直接燃烧时排出的粉尘量大、环境污染严峻、热利用率低,我国迄今对褐煤尚未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 有专家以为,应依照褐煤质量性能、产品市场定位,选择相应的褐煤加工技术。关于低灰分优质褐煤,由于资源较稀有,建议采纳中低温干馏工艺制取高品质还原剂,替代冶金焦用作铁合金、电石生产的原料;由热解半焦制取炭质吸附剂,这种活性炭产品以大、中孔为主,不仅对硫的吸附容量大,而且适合处置各类工业污水。在我国水资源日趋紧缺的情形下,开发此类煤基活性炭意义重大; 对高灰分、高含硫褐煤,专家建议在采纳温和热解技术对褐煤提质的同时,能够生产低温煤焦油。褐煤低温煤焦油的组成和性质类似于重油,是一种超级有价值的资源,对其进行深加工能够提取附加值较高、市场需求量较大的酚类化学品。对脱酚后的馏分进行加氢裂化、重整、精制等加工,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多种液体燃料,因此可考虑开发燃料—润滑油—化工型综合加工工艺,使褐煤低温煤焦油中的各类资源取得有效利用。 当前,褐煤加工利用在中国已经起步,但褐煤热解制半焦的工业化生产技术尚未成熟,有待进一步进展和完善。在煤气化领域,中国已开发成功采纳褐煤为原料的恩德粉煤气化技术及荷兰壳牌粉煤加压气化工艺等,并已有多套煤气扮装置建成投产。在目前中国研究开发的假设干种褐煤热解技术中,已进行工业化试生产的技术要紧有:大连理工大学的褐煤固体热载体法快速热解技术,鞍山热能研究院的褐煤低温干馏改质技术,北京柯林斯达能源技术开发公司的褐煤低温干燥改性提质技术。这3种技术所采取的干燥方式和加工温度不同,产品方案和产品性能也有不同,已全数在国内褐煤产地成立了工业化试生产装置。 专家以为,开发出褐煤提质生产半焦技术不但能够解决褐煤直接燃烧时环境污染严峻、热利用率低的问题,还能够取得煤焦油和焦炉煤气等多种煤基产品,是褐煤高效、低污染利用的重要途径,完全符合我国进展干净煤技术能源多元化的战略。再加上煤炭价钱高企,为该技术开发带来了大好机缘。 最近内蒙古天成油电公司利用丰硕的褐煤资源,通过固体热载体法热解技术,将低质廉价的褐煤进行充分转化,提质后取得的产物品种丰硕,提高附加。 澳大利亚维州的褐煤资源开发与应用简述 四、澳对与中国合作开发褐煤的态度及现状 目前,随着国际上对中国经济快速进展的关注和对“中国能源热”的炒作,维州各大褐煤能源企业对与中国开展合作表示出极大的爱好,态度踊跃,纷纷邀我企业前来考察、并购企业股分和成立合伙企业,国内地址投资公司和钢厂乃至已与本地企业签署意向书,以现金投资来换 换取对维州加工后褐煤成品的入口。本地能源企业如BHP、RIO TINTO等最近也发布消息,表示愿与本地褐煤企业或拥有专利技术的公司开展合作并购进拟上市公司的原始股分。本地两家最具代表性的公司为APCS和(La Trobe Lignite Development Pty Ltd,LTLD)公司,前者拥有对褐煤脱水处置和小球化技术的世界独家专利,情愿邀中国在其今年末上市前购入其股分,后者希望与中国企业共享其科研技术,在本地成立实验厂,并最终将技术介绍到中国去。现就两家具体意向简单介绍如下: 一、APCS公司 APCS公司拥有褐煤和钢铁技术的知识产权,原以优惠价钱和出口方式向中国企业出口褐煤,该条件是对中国企业对其进行初期投资(上市前),并同时签定贸易定单。整个项目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知识产权商业化投资约在5-7年达到澳币3-5亿元,其中,维州政府和英国国际电力公司合作一起出资,在本地建造三个每一个平均年产五百万到一千五百万吨褐煤加工后成品(Coldry Pellet)的工厂,从而使中国将从2007年始开始入口维州三万万吨褐煤成品。除此之外,中国将享有褐煤脱水处置后可运输的颗粒装技术,并可与对方进一步探讨引进以下技术专利:从褐煤提炼出来的水分被转化成氢气再用于发电;褐煤转油、提炼塑料、微生物固体转油、合成天然气或颗粒用作燃料等,对方称此项技术的发电和造铁的煤颗粒的FOB价钱将比黑煤价钱低15-20%。 二、LTLD公司 LTLD公司自1975年便有专门研究团队研究褐煤的开发和利用,目前拥有一条每小时产5吨的褐煤加工生产线,在经实验评估后,原在下一步与中国合作进行商业化运作,可成立使生产规模别离达到一个25吨、250吨和2500吨/每小时的生产线,该企业由澳矿业巨头(Roderick Carnege)拥有,愿与中国合作伙伴一起开发褐煤技术,生产碳类产品,获取褐煤清洁发电能源等。对方以为由于维州目前基础交通设施的限制,不具有向中国出口成品褐煤的条件,希望中国自维州引进技术,利用本国或周边国家(泰国、印尼)的褐煤,用于中国电力建设。 目前,中澳两国政治关系良好,经济贸易关系进展迅速,自今年1-9月份双边贸易额已达到近200亿美元,其中能源贸易占相当比重,可是,在与澳矿产品贸易中,与铁矿石、煤炭、有色金属等相较,褐煤仍是一项空白。这固然与褐煤的不可运输、尚不具有贸易条件有关,可是,从我长期能源战略来看,澳对褐煤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对我似有专门大借鉴作用,同时对我也蕴育着庞大的贸易机遇。中国也是褐煤储量大国,在澳政府日趋看重中国经济进展前景和对华经贸关系时,增强与澳褐煤业界的接触、信息交流和科研合作,也是为中澳两国以后包括褐煤在内的能源贸易制造必要条件。 中澳2002年签署的液化天然气合同,是我着眼于久远经济利益而保证我能源产业长期受惠的典范。在目前维州褐煤业界对与中国合作具有极大爱好情形下,我有关部门似应以此为契机,抓住机遇,借势出击,充分开展与对方的合作对话,从长计议,以探讨以后贸易的可能性促双边科研交流,以科研带动我对褐煤经济价值开发和利用,从而使澳对褐煤的现有加工、利用技术及其对环境爱惜的先进体会为我所用,为中澳两国能源经贸关系的拓展注入新的内涵 褐煤洗选工艺介绍 通过对国内大、中型褐煤选煤厂生产状况的实地考察,深切了解褐煤开采、贮运、洗选加工的技术特点及技术难点,以便把握有关褐煤选煤厂设计的特殊规律及有关参数的选取要点,分析褐煤分选设备的性能特点及选型要求。同时,对褐煤洗选相关设备的生产制造现状及褐煤洗选加工的整体进展方向与趋势做了必然的分析。 关键词:褐煤 洗选 加工现状 褐煤洗选加工 一、概述 大伙儿明白,褐煤是一种变质程度较低,而挥发分和内在水分又均较高的煤种,同时,褐煤还具有遇空气容易风化而遇水又容易泥化的特性。由于这些特点,其分选加工大多不能达到较好的成效或分选加工进程中具有诸多问题,通过熟悉这些问题,达到改良和提高褐煤的加工工艺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依照资料显示,国内褐煤选煤厂的设计建设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第一座褐煤选煤厂为于1967年5月在内蒙平庄矿务局(10.70Mt/a)建成投产的西露天矿选煤厂,另外,在我国东北还有伊敏河(3.0Mt/a)、霍林河(20.0Mt/a)等近十座褐煤选煤厂。另外,依照本次调查,国内很多褐煤煤矿大多是直接燃烧原煤,原煤中含有大量的泥质岩土,极大地消耗了煤炭的发烧量,因此如何高效利用褐煤有待尔后作进一步的技术探讨。 煤进展煤化工占据三大优势 当前,能源资源日趋紧张,褐煤的经济价值及其相关生产加工技术又从头引发全世界能源化工行业重视。同时,近几年我国愈来愈多的新建化工项目获取精煤的难度愈来愈大。在这种形势下,国内显现了一批又一批新建煤化工项目,纷纷改用褐煤作为原料,引发业界普遍热议:作为粗煤煤种的褐煤资源慢慢走上前台,正担纲起新一代煤化工原料的重要角色。日前,在内蒙古呼和浩特,由神华集团牵头组建的以进展褐煤化工为目标的呼伦贝尔神华干净煤正式注册成立。在该公司举行的第一次会议上,与会专家普遍以为,我国利用褐煤资源进展煤化工有三大优势。 原料资源丰硕而本钱低廉 神华集团煤制油公司副总领导温新生以为,利用褐煤进展煤化工最明显的优势在于原料资源丰硕而本钱低廉。褐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一类煤,褐煤产区煤层厚、埋藏浅,开采本钱低。另外褐煤含水量高(30%~50%)、挥发分高(15%~30%)、发烧量低,无黏结性易风化碎裂、易氧化自燃,褐煤价钱仅为其他煤种的1/4~1/2,用来当场进展煤化工得天独厚。褐煤进展煤化工可构建两大产业集群和四大产业链。两大产业集群即煤、电、煤化工产业集群和以煤矸石、粉煤灰等为原料的新型建材产业集群。四大产业链是原煤―气化―甲醇、二甲醚、化肥、烯烃、乙二醇等化工产品产业链;原煤煤液化―成品油及化工产品产业链;原煤―矿井水利用―热、电及高附加值产品产业链;原煤发电―煤渣利用产业链。 据了解,我国煤炭资源储量相对丰硕,其中褐煤资源量3194.38亿吨,占我国煤炭资源总量的5.74%;褐煤探明保有资源量1291.32亿吨,占全国探明保有资源量的12.69%。由于烟煤、无烟煤等优质煤炭资源目前已被充分利用,拓展的空间已十分有限,而对褐煤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利用仍是近几年的事。因此,我国褐煤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兴未艾且前景广漠。 多种成熟技术提供支撑 专家以为,利用褐煤进展煤化工的另一大优势是拥有成熟的多种技术支撑。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的专家说,近几年通过对褐煤进行煤质评判和深加工方面的研究,已初步得出结论:褐煤属于较年轻的煤种,多数具有较好的化学反映活性,热稳固性差,这决定了褐煤十分适宜当场综合加工和能源转换,生产化工合成气进而加工成甲醇、二甲醚、柴油、石油液化气等产品。连年来研究说明,在多个煤种中褐煤活性好,点火操纵容易,在工艺参数合理的条件下,气化产生的合成气有效气体含量达83%~92%,氢碳比在1.66~1.92,符合合成甲醇、二甲醚、油品等化工产品原料气的要求。 目前,国外要紧褐煤加工技术有德国的低温热解工艺、热解技术,前苏联的褐煤固体热载体热解工艺,美国的温和气化技术、日本的煤炭快速热解技术,还有加拿大的阿特伯干馏技术等。国内褐煤提质加工技术也有很多,大连理工大学开发的褐煤固体热载体干馏多联产工艺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工分院开发的多段回转炉热解工艺、浙江大学的循环流化床热电多联产工艺、北京动力经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褐煤固体热载体法快速热解技术简介 褐煤热解(干馏)是指在隔绝空气(或在非氧化气氛)条件下将褐煤加热,最终得到焦油、煤气和半焦的加工方法。 褐煤热解始于20世纪初,其目的是制取石蜡油和固体无烟燃料,随后发展了以制取发动机液体燃料为目的的工艺,如鲁奇二段炉、三段炉。20世纪50年代,随着世界范围石油、天然气的开发与应用,煤的热解加工发展速度减慢甚至停顿。但在一些褐煤资源丰富的国家,没有间断对褐煤热解的研究与开发。20世纪70年代开始,为了由褐煤和低阶煤制取较高产率的液体产品和芳烃化合物,人们对褐煤热解工艺的研究开发重新重视,一些新工艺接续开发出来。这些新工艺的目标是提高煤的液体产率,普遍使用的方法是加快热解反应的速度或在临氢的条件下进行热解反应,同时新工艺注意提高煤的利用率、提高过程的热效率及注重环境保护等。 褐煤热解工艺按照加热终温、加热速度、加热方式、热载体类型、气氛、压力等工艺条件分为不同类型。 国内外典型的褐煤热解工艺包括:外热立式炉工艺、内热立式炉工艺、美国的Toscoa1工艺、ENCOAL工艺、日本的煤快速热解工艺、德国的LR工艺、澳大利亚的流化床快速热解工艺、前苏联3TX(ETCh)—175工艺、中国的多段回转炉工艺、中国固体热载体新法干馏工艺及其他工艺。 褐煤固体热载体新法干馏工艺(技术)由中国大连理工大学开发,也称褐煤固体热载体法快速热解技术。以下从发展历程、过程原理与产品方案、工艺特点等方面简要介绍。 2.2 过程原理与产品方案 褐煤固体热载体法快速热解技术是将褐煤通 过与热的载体(热半焦)快速混合加热使褐煤热解(干馏)得到轻质油品、煤气和半焦的技术。 固体热载体法快速热解属于煤的低温干馏过程。煤低温干馏过程仅是一个热加工过程,常压生产即可制得煤气、焦油和半焦,实现了煤的部分气化和液化,所以也称为煤的温和气化或煤的轻度气化过程。与煤的直接液化、间接液化相比,过程相对简单,投资少。 固体热载体法快速热解技术使用粉粒状原料(小于6mm),不怕煤热粉化,尤其适合于褐煤。同时,与其它低温干馏方法相比,固体热载体法快速热解技术多产油品,生产的低温煤焦油质量好,焦油中含有脂肪烃、芳烃和酚类物质,可加工得化学品和燃料油。 褐煤含水多,热值低,应用受到很大限制。但褐煤挥发分高,是热解(干馏)技术处理的理想原料。褐煤固体热载体法快速热解得到优质低温煤焦油的同时,还得到半焦和煤气。半焦热值高于原煤(根据煤种不同一般高20%~50%)。半焦反应活性好。原料煤的灰分不同,得到的半焦灰分也不同。灰分低的半焦可用作高炉喷吹料、烧结粉焦和铁合金用焦粉,也可以加工成洁净的无烟燃料等;灰分高的半焦可用作合成气原料,也可以燃烧发电。固体热载体法快速热解可燃气为中热值煤气,可用作城市煤气、工业燃料或发电,也可以用作工业原料,例如转化制氢。根据不同目标煤固体热载体法快速热解技术可以与其他工艺组成多联产,如固体热载体法快速热解可作为联合循环发电的组成部分,半焦可作为气化原料或锅炉燃料,煤气可用于提高燃气轮机入口温度,提高发电效率,这样既高效洁净发电,又产低温焦油;固体热载体法干馏半焦用作电厂燃料,实现动力煤先提油再发电的目标;固体热载体法干馏半焦气化制合成气,进一步合成化工产品(甲醇、二甲醚、合成油等);固体热载体法快速热解可以与煤焦油加氢组合为成套技术,生产石脑油、柴油和燃料油,固体热载体法快速热解得到的煤气转化制氢,所得氢气用作煤焦油加氢;固体热载体法快速热解还可以与煤提质结合,除了半焦作为提质煤(或其中一部分)外,煤气也可用于煤提质热源。煤热解组合工艺及主要目标产品见图2.1。 图2.1 煤热解组合工艺及主要目标产品 2.3 工艺特点 大连理工大学煤新法干馏技术有如下特点: (1)油收率高。油收率达到铝甑干馏含油率值的75%~85%; (2)原料利用率高,可达100%。理论上,煤都可以处理成小于6mm的粉粒原料; (3)可有效处理易热粉碎原料煤,尤其适合于褐煤; (4)可与多个过程实现联产。可以与煤发电配套(循环流化床锅炉和煤粉炉均可),可以与煤焦油加氢配套,也可以与煤提质配套等; (5)单套装置处理原料能力大(3000~5000吨/日); (6)产品(油)质量好,凝固点低、粘度低; (7)产品燃气热值高,热值为15~18MJ/m3; (8)生产过程耗水量少; (9)废水量少,SO2和NOx排放量少; (10)生产装置热效率较高,能耗较低; (11)常压生产,不需纯氧; (12)开停灵活,操作弹性大,控制相对容易。 3 规模与工艺流程 3.1 示范工程规模 示范工程规模的确定主要是考虑该技术推广时示范工程能够起到示范作用,同时要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褐煤固体热载体法快速热解技术单套装置的经济规模为年加工褐煤150~200万吨,如果规模较小(例如,年加工15~20万吨褐煤,投资4000~5000万元),难于起到示范作用。该技术示范工程的规模确定为年加工褐煤85万吨是比较合适的。年处理85万吨褐煤固体热载体快速热解技术示范工程中热解工艺过程处理褐煤为60万吨,与工业试验比较,放大12倍风险不大,在此基础上完全可以设计年加工褐煤150~200万吨褐煤固体热载体法快速热解技术单套装置(经济规模)。年加工褐煤85万吨示范工程还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其较长时间发挥其示范作用,财务评价见下一章。 3.2 工艺流程 褐煤固体热载体法快速热解技术是一个以褐煤半焦作干馏热载体为基本特点的系统。核心部分是固体热载体循环系统,其中包括:加热提升管(用于提升和再次燃烧加热循环的颗粒固体热载体)、热载体收集槽(将热的固体热载体从燃烧烟气中离出来,并贮存待用)、混合器(将原料煤与热载体迅速混合,引发干馏)和热解反应器(为混合后物料提供充分停留时间,使热解反应进行完全)。 下面以褐煤固体热载体法快速热解生产低温煤焦油、半焦提质煤和煤气为例介绍褐煤固体热载体法快速热解技术生产工艺流程。这里的半焦提质煤是指褐煤固体热载体法快速热解过程中褐煤与热半焦混合得到提质煤与半焦的混合物。煤热解部分工艺流程见附图。 生产工艺包括褐煤热解和煤焦油回收及煤气净化两部分: 热解(干馏)部分包括备煤、干燥提升、热解混合、热烟气循环、烟气除尘和褐煤提质各系统;煤焦油回收及煤气净化部分包括急冷与气液分离、冷凝鼓风、硫酸铵、脱硫、粗苯回收、脱酚及废水处理各系统。 主要的生产工艺流程按系统分述如下: 3.2.1 热解(干馏)部分 (1) 备煤系统 原料煤用皮带送往破碎机,原料中<50㎜的煤料经筛分直接由皮带机送粉碎机,>50㎜的煤料经破碎机破碎至<50㎜,由皮带机输送经筛分,<6㎜的煤料由皮带机送入原料煤贮槽。>6㎜的筛上物送入粉碎机进行粉碎到工艺要求煤料粒度(<6㎜),再由皮带机送入原料煤贮槽。 (2) 干燥提升系统 原料煤由原煤贮槽经螺旋给料机送入干燥提升管的底部,用热烟气进行干燥提升。热烟气来自干馏系统的热烟气下降管(Ⅱ)。 干燥提升管的下部设有沸腾段,较大的煤粒在此得到充分干燥。经过干燥,煤中的水分可由30%左右降低到5%以下,煤料温度约80℃,由二级旋风分离器分离(其中第二级采用环流式旋风除尘器)收集,干煤入干煤贮槽。 (3) 热解混合系统 来自干煤贮槽的约80℃干煤和来自热半焦贮槽的750℃热半焦,分别由给料机和滑阀控制,按1:3-1:5的比例在混合器中快速均匀混合后入反应器。 在反应器中,煤在约520℃条件下快速热解,气体产物即荒煤气从反应器上侧部引出,经过二级旋风分离器除尘分出半焦细粉,进入焦油回收系统。 荒煤气在高温条件下高效除尘是关键,它关系到油品的质量。本工艺采用二级环流式旋风除尘器。环流式旋风除尘器是一种高效除尘器,单级环流式旋风除尘器效率在96%以上。经过二级环流式旋风除尘器,低温煤焦油的含尘量小于0.1%。 褐煤热解后成为半焦,与热载体一起进入加热提升管底部作为循环半焦。循环半焦被来自热烟气循环系统的热烟气(含一定浓度的氧)加热提升。在加热提升过程中,半焦部分燃烧,温度由520℃上升至750℃,入热载体贮槽。 热烟气由热载体贮槽顶部引出,进入热烟气旋风分离器(Ⅱ)。经热烟气进入热烟气下降管(Ⅱ),进入干燥提升管的底部,用以干燥提升原料煤。 (4) 热烟气循环系统 热烟气循环系统主要包括循环烟气鼓风机和热烟气发生炉。 热烟气发生炉在开工阶段可以用煤作燃料产生热烟气烘炉,正常生产时可用气体燃料燃烧产生热烟气。以煤热解得到的部分煤气为原料,通入空气燃烧,混入烟气,并控制热烟气中氧含量。热烟气经热烟气下降管(Ⅰ)入热解系统(加热提升管底部)。 (5) 烟气除尘系统 从干燥提升管顶部出来的干煤和热烟气,经二级旋风分离器分离出干煤后,热烟气再经环流式旋风除尘器(第3级)除尘,一部分经烟气鼓风机送入热烟气发生炉,另一部分烟气经引风机烟囱排放,烟气中颗粒物小于250mg/m3,二氧化硫小于50ppm,氮氧化物小于30ppm。 (6) 提质煤系统 由热载体贮槽排出约700℃的剩余半焦,进入提质煤缓冲槽(1),提质煤缓冲槽(1)同时接收来自热烟气旋风分离器的细焦粉。提质煤缓冲槽(1)排除的剩余半焦进入提质煤缓冲槽(2),再进入提质煤混合器,与原料褐煤混合,回收半焦热量,同时原料褐煤被干燥并失去部分水分,得到半焦提质煤。控制提质煤温度100℃以下。产品半焦提质煤用皮带送往提质煤产品储存系统。 3.2.2 焦油回收及煤气净化部分 (1) 急冷与气液分离系统 来自干馏车间的490℃荒煤气进入急冷管及洗气管。煤气用表压为150~200kPa的循环氨水通过喷头强烈喷洒,被喷成细雾状的氨水与煤气充分接触,由于煤气温度高且远没有被水气所饱和,所以煤气放出大量的显热,氨水大量蒸发。在洗气管中煤气的的温度由490℃降至80~90℃,同时有50%~60%的焦油气冷凝下来。急冷洗气后的荒煤气进入气液分离器,在此煤气与焦油、氨水、焦油渣等分离。分离下来焦油、氨水和焦油渣一起进入机械化氨水澄清槽。经过澄清分成四层:从上到下依次为轻油层(最上层,密度约为0.94~0.98kg/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