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民间美术资料
云南省的非遗工艺

云南省的非遗工艺
云南省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拥有丰富的非遗工艺传统。
以下是一些云南省的非遗工艺代表:
1. 彝族织锦:彝族织锦是云南省彝族传统工艺之一,历史悠久。
它使用手工编织技法,将丝线或棉线纺成纱线,通过特殊的编织方法和图案,制作出精美的锦缎。
彝族织锦色彩鲜艳,图案多样,被用于制作衣物、鞋帽等。
2. 傣族银饰:傣族银饰以其精湛的手工艺和独特的设计风格而闻名。
傣族银饰常以花、鸟、兽等自然图案为主题,细腻华丽。
傣族人民将银饰佩戴在身上,被视为保护和祈福的象征。
3. 白族刺绣:白族刺绣是云南省白族传统工艺之一,技艺精湛。
白族刺绣采用手工绣制,以色线绣出各种花鸟、人物等图案,色彩明亮,细腻优雅。
白族女子常将刺绣作为装饰品使用,也常用于制作服装、饰品等。
4. 哈尼族竹编:哈尼族竹编是云南省哈尼族传统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
哈尼族人民利用当地丰富的竹资源,采用编织技法制作各种竹制工艺品,如篮筐、凳子、花盆等。
哈尼族竹编工艺精湛,结构坚固,装饰简约大方。
5. 瑶族黄果木雕刻:瑶族黄果木雕刻是云南省瑶族传统工艺之一,以黄果木为原料,以手工雕刻技法制作各种工艺品。
瑶族黄果木雕刻以其精细的雕刻工艺和
独特的设计风格而著名,常用于制作摆件、饰品等。
这些非遗工艺传承了云南省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和民俗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也为云南省的旅游业贡献了巨大的吸引力和经济效益。
云南的特产手工艺品

云南的特产手工艺品云南是中国的一个多民族省份,拥有丰富的手工艺品文化。
云南的特产手工艺品独具特色,多样丰富,既体现了云南的地域特色,也展示了不同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下面我们将介绍云南的几种特产手工艺品。
首先要提到的是云南的刺绣。
云南的刺绣技艺源远流长,精湛绝伦,被誉为中国的"活化石"。
云南刺绣的花样繁多,有包括平绣、立体绣、平细绣、勾线绣等各种不同的刺绣工艺。
云南刺绣的图案多样多变,既包含了寓意吉祥和美好的传统图案,也受到了现代艺术的影响,创作出了很多具有现代风格的刺绣作品。
每一件云南刺绣作品都凝聚了艺人们的智慧和心血,是云南特产手工艺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之一。
其次要提到的是云南的竹编。
云南是中国最大的竹林分布区之一,这里的竹子资源丰富。
竹编是云南传统的手工艺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云南的竹编工艺精湛,产品种类丰富,包括篮子、笛子、各种器皿等等。
云南竹编的特色在于采用了各种不同的编织方法,使得作品形态各异,既有简约明快的民间风格,也有精致细腻的宫廷风格。
无论是工艺品还是实用品,云南的竹编都具有独特的魅力。
再次要提到的是云南的木雕。
云南拥有丰富的木材资源,木雕工艺在这里流传已久。
云南的木雕作品造型各异,题材广泛,从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展现了创作者的想象力和审美观念。
云南木雕作品的特点是线条流畅、造型简洁、纹理清晰。
无论是雕刻技术还是艺术表现力都是可圈可点的。
云南的木雕作品既可以作为工艺品收藏,也可用于装饰和实用。
此外,云南还有许多其他特色的手工艺品。
如云南的银饰品,云南的漆器,云南的石雕等等。
这些手工艺品继承了云南古老文化的精髓,有其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
云南的银饰品精致典雅,造型独特,多用于婚庆、戴饰和礼品之类的用途。
云南的漆器工艺精湛,图案精美,色彩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云南的石雕作品多为佛教题材,形态各异,造型美观,常常被用于园林建筑和庭院装饰。
大理的民间工艺品有哪些精湛绝伦的制作技艺

大理的民间工艺品有哪些精湛绝伦的制作技艺大理,这座充满诗意与浪漫的城市,不仅拥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还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品。
这些工艺品以其精湛绝伦的制作技艺,展现了大理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成为了大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要提到的是大理的扎染。
扎染是一种古老的印染工艺,其制作过程极为复杂而精细。
扎染艺人先将白布进行折叠、捆扎,通过巧妙的手法创造出各种形状和图案。
然后,将捆扎好的布料放入天然的植物染料中进行浸染。
染料的选择也十分讲究,常见的有板蓝根、艾蒿等,这些植物染料不仅色彩鲜艳,而且环保无害。
在浸染的过程中,由于布料被捆扎的部分无法接触到染料,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花纹和图案。
当解开捆扎的绳子,展开布料的那一刻,宛如一幅精美的画卷展现在眼前,每一件扎染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大理石画也是大理民间工艺品中的瑰宝。
大理石天然形成的纹理和色彩,经过能工巧匠的精心打磨和雕琢,变成了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画作。
制作大理石画需要艺人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技艺,他们能够根据石头的纹理和色彩,构思出巧妙的画面。
有的大理石画展现出壮丽的山水风光,有的则描绘出细腻的人物形象。
在打磨和抛光的过程中,艺人需要小心翼翼地处理,以确保画面的清晰度和层次感。
每一块大理石都是大自然的馈赠,而大理石画则是人类智慧与自然之美的完美结合。
木雕在大理民间工艺品中同样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大理的木雕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
木雕艺人通常选用质地坚硬、纹理美观的木材,如红木、楠木等。
他们运用各种刀具和工具,将木材雕琢成精美的花鸟鱼虫、人物故事等形象。
在雕刻过程中,艺人注重细节的刻画,从人物的表情到衣物的褶皱,都力求逼真生动。
而且,大理木雕还常常采用多层镂空的技法,使作品更加立体和富有层次感。
这些木雕作品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承载着大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银器制作也是大理民间手工艺的一大特色。
大理的银器工艺历史悠久,制作精美。
云南民族传统手工艺

云南民族传统手工艺云南是民族文化大省、有色金属王国、动植物王国。
不同的民族造就了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作为中国民族民间工艺品最为富集的区域之一,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包括土陶、石器、布艺、金属等。
如:蜡染和扎染、木雕工艺品、云南围棋、路南挑花等。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手工艺品:>>蜡染和扎染都是在云南若干种民族中流行的传统印染方式,两者的原理相似,工艺上略有区别。
用蜡染和扎染工艺制成的壁挂、其他工艺品,极富民族特色,一直深得国内外游客的青睐。
游客如果要买,可到工艺美术店和各大商场去,此外翠湖南路有若干店铺专营这类商品。
蜡染是流行于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手工染印工艺品,蜡染面料融合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图案独特新颖,古朴大方。
>>木雕工艺品用比较珍贵的木料雕制成的各种动物、人像其他工艺品,古朴而别致,也是深受游客喜爱的东西。
有兴趣的话,您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购一点带回去,作为室内装饰品,它们的特色应该是很足的,较为集中的木雕工艺品销售点一是花鸟市场,二是翠湖南路的众多工艺品店。
>>锡器用锡精制成的各种工艺品也是很不错的,特别是锡制的酒具、茶具,以及锡画等,外观精美,明亮如镜,集实用与装饰为一身。
在市内各大商场和工艺美术店均有卖。
>>斑铜是用铜和其他金属混在一起经处理而出现“有斑之铜”,用斑铜制成的工芤品西朴浑夺取,极富特色。
斑铜工艺品是昆明享有盛名的特色商品之一,其中变形处理后的牛虎铜案、孔雀、虎斗象等更属其代表之作。
在大商场和工艺美术店有售。
>>云南围棋俗称云子,为明清贡品,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是国内外公认的围棋精品,特点是白子略微带翠绿,黑子其实为深墨绿,韧性好,不感舒适,知名产品有“云子”和“永昌”两种品牌。
要买云南围棋可到各大商场和工艺美术店。
>>路南挑花路南挑花是聚居路南彝族自治县撒尼人传统工艺,历史悠久。
挑花是刺绣的一种,以挑花装饰挎包、衣物、头巾等是大理白族和路南撒尼人的服饰特色,它具有民间产品的夸张的色彩美。
《云南民间工艺》课件

云南民间工艺是多样而充满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反映了云南多民族的独特 文化和生活方式。
云南民间工艺的背景介绍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素有“南疆锦绣”之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元的 民族文化,为云南民间工艺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土壤。
云南主要的民间工艺形式
刺绣
细腻华丽,雄鸡、花鸟、风景等图案极具艺 术价值。
壮锦
采用纯手工编织,色彩丰富,图案独特,有 着浓厚的少数民族特色。
木雕
运用精湛的木工技艺,刻画生动的民族人物、 动植物形象。
银饰
精巧玲珑,以精湛的银器制作工艺结合传统 图案装饰而闻名。
云南少数民族工艺的特色
彝族传统服饰
色彩斑斓、华美独特的彝族传 统服饰,体现了彝族民间艺术 的独特魅力。
哈尼族木楼
傣族白族竹楼
3
传统节日
利用各地传统节日,举办展览和展销活动,提升民间工艺的知名度和传承力度。
云南民间工艺的现状和发展
现状
云南民间工艺在国内外市场上受到越来越多的 关注和喜爱,市场潜力巨大。
发展
积极探索创新,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 开拓新的市场领域。
云南民间工艺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丰富文化内涵 展示地域特色 增强文化认同感
3 纳西刀剑
4 彝族银饰
纳西族的传统武器,以其华丽独特的外形 设计和极高的制作工艺而闻名。
彝族银饰制作工艺高超,造型独特,深受 珍藏爱好者的喜爱。
云南民间工艺的传承与保护
1
历史传承
通过口口相传、师徒传承等方式保留了丰富的民间工艺技艺。
2
政策扶持
加大对民间工艺的扶持力度,提供培训和资金支持,推动传统工艺的发展。
云南的传统手工艺体验纳西族的染织技艺

云南的传统手工艺体验纳西族的染织技艺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富饶而美丽的省份,以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多样的民族特色而闻名。
在云南的传统手工艺中,纳西族的染织技艺独树一帜,以其独特的色彩和纹样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本文将带您一起体验纳西族的染织技艺,领略其中的魅力与精髓。
一、世代相传的染织技艺纳西族是云南省西南部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在纳西族的传统手工艺中,染织技艺被视为家常技艺,代代相传。
这种技艺通常由女性负责,她们从小就开始学习和练习染织的技巧,将美丽的纹样与色彩融入到织物中。
纳西族的染织技艺主要包括染色和织造两个环节。
染色阶段使用天然染料,如藤皮、南蛇藤、茜草等植物材料,通过烹煮、浸泡和搓揉等方法将染料固定在织物上。
而织造阶段则采用手工织布机或简易织机,将染色后的丝线或棉线编织成织物。
二、纳西族的纹样与色彩纳西族的染织技艺以其独特的纹样和丰富多彩的色彩而闻名。
纳西族人通过运用不同的染料和特殊的织造技巧,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纹样,如几何图案、花鸟纹、人物形象等等。
这些纹样不仅具有装饰作用,更承载了纳西族人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在纳西族的染织中,色彩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传统的纳西族织物以天然染料为主,色彩鲜艳而富有层次感。
纳西族人运用多种天然植物染料,如蓝色的蓝靛、红色的茜草以及黄色的山豆根等,通过巧妙的组合和配比,打造出独特的色彩效果。
三、云南的染织文化之旅想要体验纳西族的染织技艺,云南是您的最佳选择。
云南省拥有许多著名的纳西族聚居地,如丽江、大理等地,这些地方都保存着丰富的染织文化资源。
在这样的地方,您可以亲身参与到染织的整个过程中。
首先,您可以与当地的染织师傅一起,亲手制作染料。
他们会向您展示染料的提取过程,并教授您如何正确地使用染料进行染色。
接下来,您可以选择自己心仪的织物,学习如何使用织机进行编织。
师傅们会细心指导您,确保您能够获得满意的成品。
除了参与到染织的过程中,云南还有许多的染织工坊和博物馆,供您深入了解纳西族的染织文化。
云南民族民间美术及特征PPT演讲稿

第十章 蜡染(苗族蜡染)
• 蜡染,古称蜡缬,与绞缬 (扎染)、夹缬(镂空印 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 印花技艺。中国的染织工 艺早在西周时期(公元前 ll 世纪——公元前771年)已 得到较大的发展。根据 《礼记》等文献记载,织 物的染色当时设有一种叫 “染人”的专官主管,楚 国还设有专门主持生产靛 蓝的“蓝尹”工官。
第五章 银器(新华村白族银器)
• 目前,白族银器主要产品 包括汉式银器、藏式银器 和其他一些民族的银佩饰 等三大部分。因为涉及面 广,其形制、工艺、纹样 等方面都各有其特定的社 会意义和文化内涵。 • 白族银器加工的基本技法 有锤碟、焊接、抛光、錾 刻、花丝、剔空等,其中 以錾刻和花丝工艺最具特 色。
第九章 扎染(大理白族扎染)
• 扎染古称"绞缬",是我国 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 艺,大理叫它为疙瘩花布、 疙瘩花。因主产地在大理, 染布者大多是白族,故尔 人们又把它叫做大理扎染、 白族扎染。大理白族自治 州大理市周城村和巍山彝 族回族自治县的大仓、庙 街等地至今仍保留着这一 传统技艺,其中以周城白 族的扎染业最为著名,被 文化部命名为"民族扎染 之乡"。
苗族蜡染
第十一章
织锦(傣族织锦)
• 云南美女,傣族美女必不可少, 身材窈窕的她们是版纳街头流 动的风景。而她们身上一“梭” 一线织出的的傣裙,就是被公 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傣族手工织锦技艺” 的作品之一。 “锦”在字典中 指“精美鲜艳的纺织品”,傣 族人早有棉布和丝绸织锦,现 在,我们看到的通常是棉布织 锦。傣族手工艺人用这一布上 的“美丽云霞”, 它们也成为 许多游客必买的版纳纪念品之 一。 由于工业化的冲击,这一 布上的“美丽云霞”越来越少, 由于它的稀少而弥足珍贵,目 前,相关部门正准备采取各种 措施,希望把“云”留住。
九年级美术知识点云南

九年级美术知识点云南云南是中国的一个多民族省份,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作为美术爱好者,了解云南的美术知识点,不仅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还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个地区特有的艺术表达。
一、云南的传统工艺与雕刻艺术云南的传统工艺和雕刻艺术源远流长,代表作品之一是宝剑。
云南宝剑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以其精湛的制造工艺和独特的设计风格而闻名。
宝剑的刀身造型流畅,多采用镂空和凹凸浮雕等技巧,形成精美的图案和纹饰。
云南宝剑的制作工艺遵循严格的传统标准,包括材料的选择、锻造技术、打磨和装饰等环节,每一把宝剑都凝聚了匠人的智慧和用心。
二、云南的传统绘画与山水画云南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孕育出了独特的山水画风格。
云南山水画以其广阔的视野和细腻的表现手法而著称。
艺术家通常选择富有变化的地貌、秀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民族风情作为创作的对象,通过线条勾勒、墨色渲染、层次叠加等技法,表现出山川河流的壮美和云南地区的神秘之美。
三、云南的彩陶与陶瓷艺术云南地区有着悠久的陶瓷制作历史,彩陶与陶瓷艺术是云南的骄傲。
彩陶是指在胎体上绘制花纹并采用彩色陶土进行装饰的一种古老技艺。
云南的彩陶作品色彩丰富多样,图案多以动植物及人物为主题,线条灵动,色彩鲜艳。
陶瓷制作也是云南的传统工艺之一,其中以景德镇瓷器最为闻名。
景德镇瓷器以其细腻的质地和精湛的烧制技术而著称,被誉为中国陶瓷的瑰宝。
四、云南的民间剪纸与刺绣工艺云南的剪纸和刺绣工艺是云南传统民间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剪纸是用剪刀在纸上剪出各种图案,形成漂亮的纸艺品。
云南的剪纸作品常常以花鸟、动物和传统节日为主题,线条流畅,造型生动。
刺绣则是以线线相连的方式,在织物上绣出各种花纹和图案。
云南的刺绣作品多以鲜花、飞禽走兽和民族图案为主题,色彩绚丽,细腻华美。
五、云南的壁画与木雕艺术云南拥有丰富的壁画和木雕艺术遗产,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丽江古城的木雕和大理洱海景区的壁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艺术教育专业
云南民族民间美术概述
在云南各民族的社会生活中民间 美术是非常丰富的,许多民族虽 然没有自己的文字,却有自己的 民间美术,它涵盖了人们的衣、 食、住、行和生、老、病、死、 婚、丧、嫁、娶、年节时令、宗 教活动、礼乐仪式……这些工艺 美术品既是凝聚、团结本民族的 文化物质体观,也寄托着他们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他们很 善于利用工艺美术的手段美化自 己的生活,用美术造型形象地传 承自己民族的文化。
云南许多民族的服饰反映了农 耕才可能有各种染织、刺 绣……等等具有较高工艺水平 的装饰出现,特别是妇女服饰 一般都较男子服装更为华丽, 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显 示自己的民族和社会身份,在 服装的色彩上也形成了自己的 民族传统和阶级意识。
而其造型图案都是有吉祥含义的佛手、牡丹、石榴、桃 子、梅花、兰花、花蓝、龙、凤、麒麟、鱼、蝴蝶…… 等等,它们明显的有着汉文化的影响,体现着民族间的 文化的交流。也反映了各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幢景和对后 代的祝福的共同心理。这些饰物的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适 用与美观相结合,而前者是首要的,也许,为了适应山 区繁重的农业和家务劳动的需要,这些银饰造型都比较 浑厚、朴实、饱满,几乎没有纤细之作,显示了一种山 野民族的浑朴豪放之情,
德宏州、西双版纳州的 傣族在解放前处于封建 领主制向封建制过渡阶 段,由于阶级的存在, 在服装上也有了贵贱之 分的标志,如在服装上 只有最高统治者“召片 领”的血亲贵族才可以 穿用绸缎缝制的衣服, 女性的筒裙才可以绣上 金色的龙凤图案,织三 道以上的金色环状条纹。
通海县蒙古族自明以后, 就以从事农业生产和打鱼 为生,几百年来早已脱离 了游牧生活,为适应农业 生产的需要,男子服装已 和汉族服装相同,而妇女 服装除了高领长袖仍有些 蒙古袍的遗韵而外,已经 不穿长袍、上衣长仅及股, 其服装更多的有着彝族服 装的影响,是一种文化交 流变异的典型,成了一种 历史变化的纪录。
大理白族服饰。
(二)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丰富多 彩的首饰和饰物
云南少数民族非常重视 美化自己的生活,很善 于创造性的就地取材。 利用随手可得的竹、木、 花卉、羽毛、骨、角甚 至昆虫来制作自己的饰 物,而并不以所用原料 的贵重来炫耀,这也正 是他们聪明才智的体现, 也是民族民间艺术可贵 的特点。如:怒族的竹 笛刻上曲折的花纹,增 加了美感,实际上是对 自己生活的歌颂,
(一)历史形成的文化内涵之多样性
云南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社会发展 的不平衡,形成了其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在解放初 期,有的民族尚处于原始社会解体的初级阶段,生产 力水平非常低下,有的民族还保存着母系社会的残余, 有的民族奴隶制度仍然存在,有的却已与汉族并驾齐 驱,这在工艺美术上必然有所反映,如在服饰上,独 龙族生活在滇西北高原的独龙江峡谷中,1950年以前 他们的服饰显示出其生产力非常低下,有着刀耕火种 的原始农业占主要地位,采集和渔猎仍然占较大比重 的文化特色:仅以麻绩织成条纹毯裹身,在装饰上, 男女皆喜欢坠耳饰,“或系双环,或系单环,或以竹 筒贯之。”
如彝族在彩色上崇尚黑色,认为黑 色庄重、是财富、权力之象征,因 此以黑为贵,以黑为美,以前黑色 也是彝族贵族(奴隶主)的标志。 所以他们的服装以黑、蓝色为基本 色调(在服装的纹样上有着图腾崇 拜、祖先崇拜的遗存,如楚雄、昆 明地区的虎崇拜,石屏彝族的火崇 拜和楚雄地区、滇中地区的马樱马 崇拜等等。因此他们的服饰以黑、 红、黄色为主要的装饰色以象征虎 皮,有的衣服上绣上火焰图案和马 樱花图案……等等
装饰之盛由景颇族、哈尼族(爱尼支系)和新平傣族 (花腰傣)妇女的服饰可为代表,她们的上半身几乎缀 满银泡、银牌,银星,银制芝麻铃……。这些银饰有的 是本民族的匠人制作,有的是其他民族的匠人所制作的。
在祥云县余芹村调查就发现,这是一个汉族村子,但许多人家几 代人都以银匠为副业,由于他们自身是劳动者,熟悉了解本地区 各民族群众的生活和审美趣味,因此他们的产品得到群众的喜爱, 其产品主要是供应本县、南华、姚安、大姚、楚雄各县山区的彝 族、白族和苗族需要的百家锁、纱针、耳环、围腰扣、围腰链 (鸡排链),三须、针筒……等等,
在云南少数民族的饰 物中佤族、僳傈、德 昂等民族,除了就地 取材,用竹藤等材料 制成腰箍、腿箍美化 自己而外,他们也普 遍的喜欢用海贝、料 珠和金银来装饰自己, 而这些材料多为外地 采购来的,料珠多以 成串的挂在项上和缠 在腰间为美,
海贝则多作为饰片装饰在头上和衣服上, 而用银来制作的饰品则为云南各民族所普 遍喜爱,其制作者多为本民族或其他民族 的工匠按照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爱好, 制成头饰、耳环、耳塞、项圈、手镯、擘 钏、戒指、胸饰、腰带……等等。
德昂族妇女竹篾的腰箍, 竹制的针线筒也刻上精 美的图案予以美化,对 图案的含义笔者没有了 解到,但是一个共同的 词“好看”,概括了一 切。
巍山县东山彝族少女盛 装时用山花野草装扮自 己的帽子又充满了山野 的韵味。
而哈尼族(爱尼支系) 少女用绿色的金龟子作 为自己的头饰,以显示 热爱自己的小伙子,不 畏艰难在茂密的亚热带 丛林中为心上人捕捉这 些小虫的一片赤诚和爱 心。
美国民族学家弗朗兹•博厄斯 在《原始艺术》一书中的导言 所说:“据我所知,世界上任 何民族,不论其生活多么艰难, 都不会把全部时间和精力用于 食宿上。生活条件丰实的民族, 也不会把时间完全用于生产或 终日无所事事。即使最贫穷的 部落也会生产出自己的工艺品。 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自然资源 丰富的部落则能有充裕的精力 用以创造优美的作品。”
在银饰的构件上除了链、 牌,蝴蝶,鱼,螺等等 之外,许多民族普遍喜 爱在帽子、胸饰、腰带 上缀以一排或数排菱状 象征丰收、富裕、多子 的芝麻铃,有的几十, 有的上百,有的还缀以 小圆铃,随着身体的运 动,发出清脆悦耳的响 声,可以说是美术与音 乐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