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带动军队现代化建设

合集下载

时事评论1

时事评论1

朝鲜发射卫星朝鲜3月16日宣布将在金日成诞辰100周年之际,发射实用卫星。

经过数周准备,伴随着国际社会的警告和谴责,朝鲜远程火箭发射一切就绪。

朝鲜宇宙空间技术委员会宇宙开发局副局长刘今哲10日举行记者会,宣布“光明星”3号卫星组装等所有准备工作当天全部完成,第一级和第二级火箭坠落的地点已向相关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通报。

卫星目前正准备注入燃料,将于12日至16日之间发射。

如果这次发射获得成功,就意味着朝鲜真正掌握了三级火箭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具备看研制洲际导弹的能力。

各方反应:中国:呼吁各方冷静克制。

美国:将暂停对朝食品援助。

俄罗斯:批评朝鲜卫星发射计划称将击落入境卫星。

韩国:谴责朝鲜发射火箭称正研究更多应对措施。

日本:称朝鲜发射火箭系严重挑衅表达强烈抗议4月13日上午7时39分(北京时间6时39分),朝鲜发射光明星3号卫星,随后宣布卫星未进入轨道。

地点:平安北道铁山郡西海卫星发射场,方式:用运载火箭“银河3号”向南发射,目的:系在极地轨道运行的地球观测卫星,结果:卫星未进入轨道。

朝鲜发射卫星看来越来越像是真的,中国对其的影响,直到目前似乎也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朝鲜卫星发射的直接后果和战略意涵是什么?对中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的影响如何?朝鲜发射卫星,引来周边国家和地区高度关切和严重抗议及加重防范。

日美韩包括台湾都大阵仗部署侦测拦截系统。

特别是日本,更是被国内民众和专家指称小题大做、防卫过当。

从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反应和警惕的情况看。

这些国家担心的显然不是朝鲜的卫星发射能力,而是更远的弹道导弹和核武投射进攻能力。

朝鲜似乎展示自己发射卫星和平利用太空的意愿,还没有让人意识到其已经具有更远打击能力,来得更强烈。

实质上,朝鲜发展远距离进攻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武器,不符合中国的利益。

特别是做出姿态要造这种武器,和已经造出和拥有这种武器是两码事。

朝鲜一旦被外界真正认为有直接可以进攻美国和日本本土能力的时候,他们恐怕不会一直被勒索,而是时刻琢磨着要一劳永逸解决这种威胁。

忠实履行新使命 在更高的起点上谋划和推进军事斗争后勤准备——青藏兵站部姬成录部长在所部军事斗争后

忠实履行新使命 在更高的起点上谋划和推进军事斗争后勤准备——青藏兵站部姬成录部长在所部军事斗争后
履 行我 军历 史使命 。
想 政治工 作 的 内容 、形式 和 手段 ,
努 力增强 主 动性 、 对性 、 针 实效 性 。
切 实 打 牢履 行 历 史使 命 的思 想 基
础 ; 加 强各 级党 组 织 建设 , 真 要 认 贯 彻 落实 党 组 织 建设 的法 规 性 文
想 政 治建 设要 着 眼保 方 向 、保本 色 、 “ 赢 ” 把思 想 政 治 工作 抓 保 打 ,
席指 出 , 级领 导干 部必须 具备 良 各 好 的战略 素质 , 有很 强 的全局 观念 和宽 广 的世 界眼光 。 只有 站得 高 , 才 能看得 远 、 得准 、 抓 落得 实 。 们 我
必 须胸 怀 全 局 ,站在 国 际战 略 格 局、 国家 战 略全 局 、 队 战略 大 局 军 的 高度思 考 和研究 问题 、 谋划 部队
维普资讯
青藏兵站部姬成录部长在所部军事斗争后勤准备理论研讨暨 装备管理工作会议结束时的 讲话

( 登 ) 摘
新 成 果 武装 头 脑 、 导 实 践 , 指 引导 官 兵 真学 、 信 、 真 真懂 、 用 , 实 真 切 打 牢履行 历史 使命 的理论 基础 ; 要 深 入 研究 思 想 政 治 建设 面临 的新
升部 队建 设 的质量 、 层次 和水平 。 必 须 聚 焦应 急 作 战保 障能 力
建设
我 军历 史 使 命 抓 住 了新 形 势 下 军
队建设 带 根本性 、 向性 和全局性 方

懈 , 好地肩 负起 履行 我军历 史 使 更
命 的政 治责 任 。
要 牢记 我 军性 质 宗 旨, 进一 步
得 更 加有 力 、 加扎 实 、 加 富有 更 更

浅谈边海防部队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建设

浅谈边海防部队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建设

FAN(;n一边防海l肋浅谈边海防部队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鹾力建设一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刘宝山郝伟一、着眼系统集成。

打牢信息化装备建设基础出抓好库房工问、机具设备、物资器材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特别是要按照统一的规划和标准,建立信息资边海防部队信息化装备建设要紧紧同绕提高基于信源开发利用框架结构,确定数据格式和接口规范,明确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这一根本目的,借鉴全军信息化使用总体单位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申的责任,为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方法,在现有成果向科技管边控海能力转化装备的综合集成打下r竖实基础。

上用真功。

一要着力优化装备体系结构。

边海防部队的体系作战能力是由诸多要素组成的,其中指挥控制要二、突出训练重点,抓好信息化装备实践运用素、情报侦察要素、信息网络要素,是边海防部队基于信息化装备的实践运用,是形成基j二信息系统体系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的主体。

在装备建设过程中,应着眼长远,按照“填平补齐、优化完善、系统集成、作战能力的关键。

边海防部队指挥员要了解所属信息化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和用途,以及在复杂电磁环境体系聚合”的建设思路,将现有的指挥控制、侦察情报、通信网络、执勤巡逻、综合保障等装备系统进行有或恶劣自然环境中的使用原则,掌握互联互通、用频筹机重组。

以期形成远处能警、近处能控、全域能通的边划、战术对抗、信息防护等基本程序方法,能成体系地海防信息化装备体系。

二要努力实现各类装备的有机筹划组织运用各类信息化装备;各装备操作人员要熟练融合。

要运用共同的软件、标准、协议、规程,拆除掌握手中信息化装备的战术和技术性能、T作原理和技“篱笆”,整合“烟囱”,使各种装备融为一体,为术规范,并能在复杂环境条件下熟练操作使用、维护保边海防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生成奠定物质与养并及时排除故障。

一是在训练方法上要分层递进。

按技术基础,以期形成越级直达、灵敏高效的指挥控制照先理论后应用、先模拟后实装的方法,突出单个信能力,多维覆盖、多源综合的侦察监视能力,全域能息系统的操作使用和武器装备系统的联通训练;按照通、及时精确的信息传输能力,远警近控、水陆兼备先单元后集成、先分训后合训的方法,突出单级单系的快速反应能力,网电一体、严密可靠的安全防护能统、多级单系统、单级多系统、多级多系统的统分结合力,军民融合、精确集约的综合保障能力,实现边海防训练,抓好边海防部队“五大系统”的组织运用和联部队管边控海能力的整体跃升。

十大政策三三制推动军事现代化的创新措施

十大政策三三制推动军事现代化的创新措施

十大政策三三制推动军事现代化的创新措施近年来,为了更好地推进国家军事现代化建设,中国政府提出了“十大政策三三制”。

这一政策的出台旨在通过创新措施,推动我国军事现代化进程。

在本文中,将探讨“十大政策三三制”中的创新举措以及其对军事现代化发展的影响。

一、构建现代化军事力量体系在“十大政策三三制”中,构建现代化军事力量体系是第一项创新举措。

这一举措涉及到军队装备现代化、武器科技研发、信息化战争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提升军事力量的现代化水平,我国军事能力得到了极大地提升,为国家的整体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推进军事科技创新军事科技创新是实现军事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根据“十大政策三三制”,我国政府积极推动军事科技研发创新,加强军民融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这一举措不仅推动了我国军工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深化军事训练改革军队的战斗力取决于军事训练的质量和水平。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战争的需求,我国军队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训练改革。

这包括实战化训练、信息化训练、联合作战训练等,旨在提升军队的实战能力和综合作战能力。

四、加强国防科研体系建设军事现代化建设需要有强大的国防科技实力支撑。

我国政府通过加强国防科研体系建设,推动了军事现代化的进程。

这一举措促进了军队科研机构的建设,提高了我国的国防科技实力,为军事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五、推动国际军事合作交流在军事现代化的过程中,国际军事合作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政府推动国际军事合作交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军事合作,共同应对地区和全球的安全挑战。

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更加深了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

六、建立军民融合发展机制军民融合是现代军事力量建设的重要方面。

我国政府通过建立军民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军民融合的深入发展。

这一创新举措促进了军民资源的共享与合作,提高了军队的整体实力以及国家的综合国力。

七、推进国防动员改革国防动员是保证军事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新局面

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新局面

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新局面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实现百年建军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习近平在报告中指出,如期实现百年建军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

要贯彻党的新时代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坚持斗争准备、战争准备、建设准备,坚持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加快军事理论、军事组织、军事人员和武器装备的现代化,以提高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的利益。

习近平在报告中强调,全面加强人民军队党的建设,确保枪杆子永远听党指挥。

健全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体制机制。

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开展“学习强军思想、建功强军事业”教育实践活动。

加强军史学习教育,繁荣发展强军文化,强化战斗精神培育。

建强人民军队党的组织体系,推进政治整训常态化制度化,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

加强全方位练兵备战,提高人民军队打赢能力。

研究信息化智能战争的特点和规律,创新军事战略指导,发展人民战争战略战术。

构建强大的战略威慑力量体系,提高新领域、新质作战力量比重,加快无人智能作战力量发展,统筹网络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

深化实战化军事训练,深化联合训练、对抗训练和科技练兵。

加强军事力量运用的常态化和多样化,坚定灵活地开展军事斗争,塑造安全局势,遏制危机冲突,打赢局部战争。

全面加强军事治理,巩固扩大国防和军队改革成果,完善军事力量结构,系统优化军事政策和制度。

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重大任务统筹,加快现代物流建设,实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重大工程,加快科技向战斗力转化。

深化军队院校改革,构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军事人力资源管理。

加强依法治军的机制建设和战略规划,完善中国特色军事法律体系。

巩固一体化国家的战略体系和能力。

优化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和布局,加强国防科技工业能力建设。

《突出重围》读后感

《突出重围》读后感

书名《突出重围》作者刘建伟柳建伟,河南镇平县人。

1963年10月生。

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

成都军区政治部创作员。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时代三部曲”(《北方城郭》、《突出重围》、《英雄时代》)、《惊涛骇浪》,长篇报告文学《红太阳白太阳》、《日出东方》,中篇小说集《苍茫冬日》,电影剧本《惊涛骇浪》、《骚动的原野》,电视连续剧《突出重围》、《英雄时代》等。

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首届冯牧文学奖、第七届夏衍电影文学奖一等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飞天奖、金鹰奖等。

作品简介长篇小说《突出重围》描写了一场模拟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无导演部大学习。

一个装备精良、代表目前中国军队主体力量的满编甲种师在与装备了高科技技术的乙种师的战术对抗中屡遭败绩,深刻地提示了中国军队在二十世纪末世界军事、政治、经济格局中所面临的严峻的生存挑战。

作品歌颂了当代优秀的中国军人在技术落后以及和平条件下长期滋养的观念陈旧、个人私欲膨胀和外界物质利诱等因素的重重围困中杀出一条血路的英雄主义气质,具有海明威式的简洁与力量。

逼真的战争氛围,激烈的战术对抗,电子战、信息战、数字化战场等高科技战争因素的展现,使小说具有扣人心弦的阅读魅力。

科技创新突出重围《突出重围》讲述了现代中国军队在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的引诱下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和态度,进而提出了“质量建设,科技强军”的主题。

文章以精装甲种部队和以高科技武器武装起来的乙种部队的多次对抗演习来揭露中国军队在科技日异月新的当今世界中应该如何改革发展,同时也从人物各自的性格方面反映了军人的气节与魄力。

新生一代以朱海鹏为代表的敢于创新,运用高科技来武装部队以及老一代革命前辈以方英达为首的捍卫军人荣誉,一心为军队事业贡献力量甚至生命,军队改革在两方面思想的碰撞中逐渐成熟,其中先以C师出其不意的打破了历来一成不变的演习旧规,导致了王牌军队——精装甲种A以失败告终,接下来又两次出现问题被C师打败。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动军区军交运输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动军区军交运输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
畏奠定 了较 好 的 基础 。 “ 五 ” 间 。 区军 交 运 输 系 统 6 5个 次 十 期 军 8
单位 、 75人 次立功受奖 ,其 中受 到总部 以上表彰奖 励的单位 10
l1 3 个次 , 个人 9 3人次 。
“ 一 军交运输 建设之所 以能取得好的成绩和进步 , 十五” 主要有

畏。各级 紧紧围绕建设信பைடு நூலகம்化军队 、 打赢信息化战争 的战略 目标 , }极适应新的任务 、新 的体制编制和地方 交通运输企业改革的新 只 势, 讲政治 , 顾大局 , 在筹划 军交运输建设时 , 注意与时俱进 , 及 I确立正确的T作思路 , 寸 调整T作部署 , 使军交运输各项建设不断 重应新形势新任务 的要求 , 符合 总部 、 军区和联 勤部 的工作意 图, 呆 .持了建设的正确方 向。二足始终站在了履行新使命 的高度抓准
维普资讯
为指导
● 广 州军 区军交运输部
“ 十五” 期间 , 广州军区军交运输 丁作坚持 以“ 三个代 表” 重要 想和军委新时期军 事战略方针 为指 导 。以军事 斗争 准备为龙

务繁熏而义紧迫 , 对新 时期 军交运输建设提 } 了更 高要 求。随 这 } J 着国家交通运输行业改革不断深入 ,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 多 元化投资 、 集团化经 营 、 专业 化管理 , 多种管理 体制并存 , 的改 新 革举措 不断 出台, 对未来 军交运输 建设 发展影响深远 。 此 , 我们 制定“ 十一 五” 交运 输建设 计划 , 军 必须坚 持 以科 学发 展观 为指 导, 以应急作战为牵 引 , 站在适应我军新 的历史使命 要求 、 全面贯 彻新时期军事战 略方针的高度 , 整体 谋划各项 准备与建设 , 以人 才建设为根本 , 自主创 新为动 力, 以 推动 军区军交运输 叉快 义好

浅谈军事变革对我军的影响

浅谈军事变革对我军的影响

浅谈军事变革对我军的影响王明明(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分院,山东青岛 266041)摘要:以信息化为核心的世界新军事变革加速发展,既给我国军事建设提供了难得机遇,也带来严峻挑战。

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现军队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必须以宽广的视野、前瞻的眼光和科学的精神,深入研究世界新军事变革问题,从中汲取宝贵经验和有益启示。

关键词:新军事变革;信息化;高新技术Shallowly discussed the military transforms to our army theinfluenceWANG Ming Ming(Navy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Qingdao part ,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Zip code:266041) Abstract: the world new military transformation to the core of the information changes develop Acceleratly, It has provided the rare opportunity to our country military reconstruction, and also brings the stern challenge. The acceleration advances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militarytransformation and the realization army modernization surmounts the type development, must by the broad field of visionand and the first gazes judgement and science spirit, thorough research world new military transformation question, derives the valuable experience and the helpful enlightenment.Key words: New military transformation; Information; High-tech始于上世纪下半叶的世界性军事变革,本世纪初又表现出更为强劲的发展势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带动军队现代化建设
坚持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带动军队现代化建设整体发展,是胡主席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重要讲话中突出强调的一个问题。

认真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更加自觉地把军事斗争准备融入军队现代化建设全局之中,牵引和促进我军武器装备发展、军事理论创新、军事人才培养和军队各项建设,对于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军事斗争准备是我军最重要最现实最紧迫的战略任务,也是军队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实践平台。

军队建设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它来展开,各项工作的成效也都要通过它来展示和检验。

按照科学发展的理念,军队建设是个大系统,而军事斗争准备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

军事斗争准备做好了,就能为我军现代化建设整体发展提供明确具体的要求和直接的作战需求,提供实实在在的抓手,形成巨大的牵引力量。

实践证明,能不能在思想上强化龙头意识、在工作中发挥它的牵引作用,关系到科学发展观能不能在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

我们一定要站在军队建设和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这一点,切实把军事斗争准备的过程变成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过程,推动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军事训练作为和平时期军队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实现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生成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关键性工作。

坚持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带动军队现代化建设整体发展,就要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部队,突出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积极推动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

要大力加强基础训练、联合训练、使命课题训练以及各种复杂环境下的训练,努力提高部队信息化条件下的实战能力。

要适应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坚持走科技兴训之路,在更高的起点上推动军事训练内容、方式和手段的创新发展。

基层是部队战斗力的基础,军事斗争准备的各项工作最终都要落实到基层。

坚持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带动军队现代化建设整体发展,就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基层建设,进一步打牢部队战斗力的基础。

要紧紧围绕军事斗争准备做好基层各项工作,使教育、训练、管理、保障等都向战斗力聚焦,往提高打赢能力上使劲。

要按照《军队基层建设纲要》,着力加强一线指挥部、一线战斗堡垒、一线带兵人队伍的建设,扎实抓好基本教育,建设基本队伍,落实基本制度,完善基本设施,不断促进基层工作协调发展。

要切实改进领导机关作风,坚持以人为本,心系基层,情系官兵,真心实意地为基层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非战争军事行动日益成为国家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这是国家利益的发展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的必然结果。

坚持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带动军队现代化建设整体发展,就要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把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放在军队现代化和军事斗争准备全局中加以科学筹划和实施,不断提高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要抓好针对性训练、专门人才培养、装备保障以及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工作,在增强核心能力的基础上,使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