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剂的现状与发展

合集下载

浅谈医院制剂中中药制剂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浅谈医院制剂中中药制剂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浅谈医院制剂中中药制剂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医院制剂是指医院药剂科根据医生的处方要求,按照一定的药物制剂工艺,配制成制剂剂型,供给临床使用的药品。

而中药制剂则是指中药药剂科依据临床需求,对中药进行提取、浓缩、加工等工艺,制成成剂、散剂、丸剂等剂型的药品。

在中医药体系中,中药制剂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补充着中西医结合治疗中的药物资源。

在医院制剂中中药制剂的应用现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分析和改进。

接下来,我们将对此进行一定的探讨。

中药制剂在医院制剂中的应用并不是很平稳。

由于目前医院系统中西药资源较为丰富,部分医生会更倾向于使用西药进行治疗,而对中药的应用并不是十分重视。

在一些疾病治疗过程中,中医药有其独特的优势,但由于一些医生对中药认识不足,存在部分偏见,导致中药制剂在医院中的应用并不十分顺畅。

中药制剂的研究和开发还存在一些问题。

与西药相比,中药制剂的研究开发周期较长,成本较高。

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很多医院更倾向于使用西药,而对于中药制剂的研究开发投入并不是很高。

这就导致了中药制剂在医院中的种类相对较少,对一些疾病的治疗选择相对受限。

中药制剂在质量控制方面也存在一定困扰。

由于中药制剂的原材料十分广泛,种类繁多,因此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造成品质不稳定。

一些不良的中药制剂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可能导致药效不佳或药物中毒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有必要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措施。

医院内部应当加强对中药的推广和宣传力度,提高医生对中药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开展一些专题讲座、研讨会等活动,让医生充分了解中药的特点、疗效以及使用技巧,使得他们更愿意在临床中尝试使用中药制剂进行治疗。

中药制剂的研发机构、医院药剂科等部门也应当加大对中药制剂的研究和生产力度。

通过增加对中药制剂的研发投入,提高其研发水平和能力,丰富中药制剂的种类和规格,满足不同患者的治疗需求。

也需要加强对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减少不良品的产生,保障中药制剂的使用安全性。

医疗机构制剂的发展状况与对策分析

医疗机构制剂的发展状况与对策分析

医疗机构制剂的发展状况与对策分析发布时间:2023-02-28T02:09:05.53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33期作者:刘文丽[导读] 探索新医改条件下医院制剂发展的思路刘文丽连云港康乐药业有限公司江苏省连云港市 222100摘要:目的探索新医改条件下医院制剂发展的思路。

方法对医院制剂发展面临的新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

结果:研制新技术、新剂型、拓展药品应用领域是实现医院制剂发展的关键。

结论:在新医改背景下,抓住发展机遇,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该文章主要针对医疗机构制剂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并且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希望能给有关人员带来帮助和参考。

关键词:医疗机构;制剂;发展状况;对策引言作为临床用药的一个重要补充,它能满足临床、科研、教学的需要,对医疗事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医院制剂是指由医疗机构根据自身的临床需求,自行配制的,一般情况下是具有一定处方和规模的,并且不具有较高的利润,在应用过程中应用的量也比较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药品。

然而,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以及医疗制度的改革,我国的药品市场出现了一定的萎缩。

1医疗机构制剂的现状1.1新机遇在新的医疗改革背景下,医院制剂行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会。

虽然最近颁布的《药品登记管理条例》对医院药品的登记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此基础上,也将医疗机构对药品的批准期限从三年增加到五年,从而避免了对药品的频繁更换。

此外,草案还放宽了对中成药的临床试验数据的需求,减少了申报困难,为新药的注册提供了便利。

现在,全国各地的一些省份都已经开始实施了。

由于药品不属于“零差价”范畴,所以,在药品价格合理的情况下,药品将会是医疗机构的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同时,尝试实行药品价格自主定价,有助于扭转医院药品价格亏损的尴尬局面。

按照国家卫计委的要求,药品销售实行“保本微利”,零售价格包括生产成本+5%的利润。

生物制药技术的现状及未来

生物制药技术的现状及未来

生物制药技术的现状及未来生物制药是指利用生物技术手段,以生物大分子为药剂、主要包括蛋白质、抗体、核酸等,通过微生物发酵或细胞培养等方式生产的药品。

生物制药技术是最先进的生物技术之一,也是全球药品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生物制药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生物制药产品已成为许多治疗疾病的首选药物。

国际生物制药市场的年增长率超过10%,其中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市场占比较高。

中国生物制药市场也在稳步增长,并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消费市场。

生物制药技术的现状生物制药技术是一个复杂的领域,涉及许多专业的学科和领域。

其中包括细胞培养、基因工程、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等。

这些学科的交叉融合才造就了今天生物制药技术的高速发展。

生物制药产品的生产,首先需要进行细胞培养或微生物发酵等生产过程。

通过质量控制等严格要求,生产出的产品必须达到国际药典标准。

同时,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进行严格的监管和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应用生物制药技术进行药物开发,一般需要通过多种技术手段不断筛选和优化,最终确定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前,分子模拟、结构生物学等技术也在生物制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缩短新药研发周期和成本,促进生物制药技术的快速发展。

生物制药技术的未来随着生物制药技术的成熟和发展,未来的生物制药市场将会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1.治疗领域将不断扩大目前,生物制药产品可以用于治疗的病种已经非常广泛,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壮大,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病种可以得到治疗。

例如,癌症领域、神经系统疾病领域等,生物制药技术都有望给予更好的治疗方案。

2.个性化治疗将成为主流个性化治疗是生物制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在未来,随着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不断发展,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中。

运用生物制药技术,开发出更为有效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将成为未来生物制药研究的重点。

中药制剂与剂型的发展现状与新技术

中药制剂与剂型的发展现状与新技术

中药制剂与剂型的发展现状与新技术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将西药中普遍开展的药物传输系统研究应用于中药制剂的开发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新领域,近年来十分活跃,虽因中药成分复杂,较化学药物同类项目的研究和开发难度要大得多,但一旦成功就意味着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中药透皮吸收给药系统此方面的基础实验研究、透皮制剂组方及现代方法系统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

研究表明,部分中药的有效成分能够透皮吸收,尤其在透皮促进剂作用下效果更好。

通过用HPLC对透皮接受液中洋金花的主要成分东莨菪碱进行测定,并比较不同透皮促进剂对洋金花透过蛇皮速率的影响,为筛选组方提供了依据;以有效成分之一小檗碱的氘标记物做示踪剂对如意金黄散黑膏进行的透皮示踪研究均取得了良好结果。

为中药涂膜剂、膜剂、贴剂奠定理论基础。

并可配合应用传统的中医穴位理论,采用穴位透皮给药获得较好的结果。

中药微囊制剂此研究使常规中药剂型:片剂、颗粒剂、胶囊剂变得更加有效、安全、方便。

制成的微囊,根据粒径不同,可供制备多种剂型,既可解决某些剂型的质量不稳定问题,又可制备缓释及长效制剂。

如驱绦虫中草药鹤草酚片剂,崩解度及释放度均较差,为了增加药物在制剂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使其在胃肠道中处于分散状态,从而在小肠上段特定部位与寄生虫病原体相接触,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改为复凝聚法制成微囊颗粒剂,经释放度测定、累计释药率在2小时即达高峰,在小肠上段造成高浓度,制成使药物控速在特定部位释放的新剂型。

中药缓释、控释和靶向给药系统成功用于化学药物的定时、定向、恒速释药系统及靶向给药系统已在中药制剂中应用。

如雷公藤缓释片所含乙酸乙酯与普通片相当,每日剂量一致,但生物利用度提高,毒副作用减轻。

将疗效较好的中药复方"散结化淤冲剂"浸膏和氟尿嘧啶相结合组成的复合抗癌药,加入明胶和磁微粉等制成磁性微球释药系统,该制剂在体外磁场导向下浓集滞留在靶区的癌组织上,缓慢释放药物,从而达到提高疗效,减少用药量和降低毒性的目的。

生物制药的市场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

生物制药的市场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

生物制药的市场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物制药已经成为当今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种背景下,生物制药在市场上也呈现出了一定的增长趋势。

本文将介绍生物制药的市场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市场现状生物制药是指以生物技术为基础研发的药品,包括基因工程药物、重组蛋白药物、单克隆抗体、细胞疗法等。

与传统药品相比,生物制药具有治疗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少、临床应用范围更广等优势。

目前,全球生物制药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据市场情报机构EvaluatePharma统计,2019年全球生物制药市场规模达到3163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4689亿美元。

其中,以美国、欧洲和日本为主要市场的成熟市场,自2018年以来一直稳步增长。

而中国、印度、韩国等新兴市场则在迅速发展。

二、未来趋势1.技术创新将继续推动行业发展。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诸如基因编辑、CAR-T等新兴技术涌现,将极大地拓展生物制药的应用领域,不断满足人们对于更好医疗质量的需求。

2.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将加速生物制药市场扩张。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政府都意识到生物制药的重要性,纷纷出台政策刺激企业投资和研发生物制药产品。

例如,中国国家医保局就在2018年推出了首批生物类似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加强了对这一领域的管理与规范。

3.市场竞争将愈加激烈。

随着各个国家市场对于生物制药需求的增长,企业竞争愈加激烈。

未来,市场竞争将主要分成三个方面:企业规模扩张、业务模式创新和产品质量与创新。

4.重视跨国合作将成为趋势。

生物制药是一个全球性行业,各国间竞争和合作一直存在。

未来,随着国家间交流的加强,企业之间跨国合作将成为一种趋势。

总之,未来生物制药的市场将会越来越大,同时随着技术不断创新和政策环境的优化,市场竞争也将不断加强。

只有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加强技术创新和跨国合作,企业才能在这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生物技术药物制剂3篇

生物技术药物制剂3篇

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第一篇: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的定义及历史生物技术药物制剂是指通过生物技术手段生产的药物制剂。

生物技术药物制剂包括蛋白质药物、核酸药物、细胞疗法、基因疗法等。

与传统的化学合成药物相比,生物技术药物制剂具有精准靶向、高效、安全等特点,已成为当今药物研究和开发的重点和热点领域。

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

1975年,美国一家生物技术公司成功地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了第一种蛋白质药物——人胰岛素。

此后,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研究日益深入,并相继出现了一批著名药物,如年销售额过千亿美元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艾伦色胺(Aricept)、乐众抑制剂赛诺菲(Enbrel),用于治疗乳腺癌的赫赛汀(Herceptin)等。

如今,生物技术药物制剂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医药行业的一大风口。

为了实现生物技术药物制剂从实验室到市场、从医院到家庭的全过程管理,不断提高医药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各国纷纷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如美国FDA、欧盟EMA、中国FDA等均颁布了特殊管理办法、制药标准等相关规章制度,全面确保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虽然生物技术药物制剂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与传统药物相比,其研发投入成本较高,生产技术较复杂,制造过程中存在较大风险和不确定性等问题。

因此,在今后的研究和开发中,需要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优化管理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不断提高药物制剂的效能和质量水平,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和人类健康的保障不断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的种类及应用领域生物技术药物制剂主要包括蛋白质药物、核酸药物、细胞疗法和基因疗法等。

其中,蛋白质药物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类产品。

蛋白质药物是指人体内自然产生的一类蛋白质或改造后的蛋白质,通常是通过基因重组技术从真核细胞中表达并纯化得到的。

蛋白质药物具有结构相对复杂、分子量相对较大、具有特定的生物活性、具有高精准的靶向性等优点。

目前,临床上已经应用的蛋白质药物有多达百余种,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制药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制药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制药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标题:我国制药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引言概述:我国制药行业向来以来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需求的增加,制药行业的发展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制药行业的现状出发,分析其发展趋势,并探讨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一、制药行业现状1.1 市场规模扩大我国制药行业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制药市场规模已经连续多年保持在全球前列,年均增长率超过10%。

这主要得益于我国人口数量庞大、老龄化程度加剧以及医疗保健意识的提高等因素。

1.2 产业结构优化我国制药行业的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调整。

传统的仿制药生产仍然占领主导地位,但创新药的研发和生产也在逐步增加。

同时,一些大型制药企业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加强了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升级和发展。

1.3 国际竞争力提升我国制药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

一方面,我国制药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额和市场份额逐年增长,一些企业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我国制药企业在技术创新、质量管理等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二、制药行业发展趋势2.1 个性化医疗趋势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基因研究的深入,个性化医疗将成为未来制药行业的发展趋势。

个性化医疗将以患者的基因信息为基础,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2.2 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是制药行业的另一个重要趋势。

通过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制药企业可以更好地进行研发、生产和销售管理,提高效率和竞争力。

同时,数字化转型还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便捷的医疗服务,提升整体医疗体验。

2.3 生物制药发展势头强劲生物制药是未来制药行业的一个重要方向。

生物制药具有高效、低毒、高特异性等特点,可以用于治疗癌症、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病。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生物制药的发展势头将更加强劲。

药物制剂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

药物制剂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

药物制剂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引言药物制剂专业是医药类专业中的一种,它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药物配制与制造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为制药企业和医药相关行业培养具备药品研发、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能力的人才。

随着医药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药物制剂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前景也变得愈发广阔和有吸引力。

就业方向制药企业药物制剂专业毕业生可以选择进入制药企业工作。

在制药企业中,他们可以从事药品研发与生产、质量控制、新药注册等方面的工作。

药物制剂专业的核心任务是研发制造各种制剂型药品,并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制药企业通常需要大量的药物制剂专业人才,因此药物制剂专业毕业生在制药企业就业的机会较多。

医药研究机构药物制剂专业毕业生还可以选择进入各种医药研究机构工作。

在医药研究机构中,他们可以参与新药研发项目,并负责制备不同剂型的药品用于临床试验。

医药研究机构通常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创新空间,对药物制剂专业人才的需求也相对较高。

医疗机构药物制剂专业毕业生还可以选择就业于医疗机构中的药剂科。

在医疗机构中,他们负责药品的配制和调剂,确保患者获得正确的药物治疗。

药剂科在医疗机构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药物制剂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较高。

就业前景市场需求旺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对药品的需求逐渐增长。

药物制剂专业毕业生具备药物研发与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在制药企业和医药相关行业中具有较高的就业竞争力。

新药研发与创新随着医药科技的不断进步,新药研发与创新成为医药行业的重要方向。

药物制剂专业毕业生具备药物制剂与设备操作、质量评价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更好地参与新药研发与创新工作,为医药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国家政策支持近年来,国家对医药行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药物制剂专业的毕业生将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例如,国家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将给制药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提高药物制剂专业的就业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制剂的研究开发现状及展望(提纲)
中国药科大学 平其能 教授
一、新制剂品种的开发
除片剂和胶囊等常用剂型外,从多种剂型、多种用药新途径和新方法考虑开
发制剂以提高药效,减低副作用,改善病人用药顺应性,是开发新制剂的一个重
要方面。如将雌二醇、黄体酮、甲地孕酮等开发成软胶囊,将硫酸沙丁胺醇等药
物开发成鼻腔给药制剂、雾化吸入剂等,将阿昔洛韦和环孢素分别制备成缓释制
剂和微乳制剂等。

儿童及老人用制剂如滴剂和栓剂,五官科用制剂如牙线、毫微粒、口胶剂、
眼胶剂以及速溶、速效制剂等都是具有治疗或技术特色的制剂。除分散片外,还
有多种剂型可达到速溶和速效。如含水溶性药物的软胶囊和滴剂,可溶性包合物
制剂,固体分散物制剂,可溶性片等。

研究复方制剂也是国外制剂行业的重要方向。大量的OTC药物是复方制剂。
与普通制剂开发相比较,国内的复方制剂较少,对开发复方制剂应有充分的临床
用药依据和药效学依据,对开发治疗危重疾病的复方制剂应充分调研。开发原则
是应有协同作用,减少副作用。

二、口服缓释及控释制剂的发展
缓控释制剂不断增加,对其技术及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国外对这类制剂
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即从仅要求平稳血药浓度发展到以提高病人在疾病状态下
的药效为目标。开发这类产品应解决三个关键的问题:①该制剂能否提高治疗
值?即该制剂能否有治疗需要的释药速度、释药时间及部位或靶位?②该制剂如
何达到以上要求?即对上述释药特征是否优化?是否经药效学和药理学实验取
得了药动学与药效学的相关,特别是在疾病状态下的相关?③该制剂选择的剂型
和技术是否对以上特征最适合?是否包括了对经济学、方便用药和制定剂量方案
等方面的综合考虑。按此标准,仅有很少缓控释制剂符合要求。

但从现有开发角度,缓控释品种大大增加。许多作用强的药物、半衰期很短
或很长的药物、抗生素药物、成瘾性药物均制成缓释制剂以适应特殊医疗应用。
发展1天1次给药的缓释及控释品种、复方缓释及控释制剂、液体缓释及控释制
剂是今后的重要趋势。

三、注射给药剂型
1、注射用微球 发展注射用微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达到缓释、长效。1986年法
国Ipsen上市肌注曲普瑞林-聚丙交酯-乙交酯微球;此后又陆续生产了醋酸亮丙
瑞林、布舍端林和米特瑞林肌注微球。正在研究的其它微球制剂有皮下注射的生
长激素释放因子(GRF)毫微球、羧基喜树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睾丸
酮微球等。

2、静脉注射用脂质体 各种抗癌药物等的脂质体均有研究,上市的有阿霉素、两
性霉素、柔红霉素等。采用挤出冻干设备生产以及采用空白脂质体包合是发展脂
质体的重要工艺改进。有报道将各种细胞因子如IFN-γ、IL-1、TNF-α等包埋
于脂质体中,静脉注射达缓释效果,改变体内的分布特性,更易进入细胞发挥作
用、提高受体敏感性,提高细胞毒活性。值得一提的则是脂质体用作基因治疗的
载体。脂质体可携带各种基因片段,保护基因不被核酸酶降解,并且脂质与细胞
膜融合将目的基因导入细胞。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方法被美国癌症协会批准为
应用于临床基因治疗的第一方案。

3、疫苗控释制剂 一次接种疫苗以达到完全免疫、提高接种类、减低接种费用是
世界卫生组织疫苗发展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目前进行的研究的疫苗控释制剂主
要是微球或其它微粒制剂,通过材料的选择和包埋程度。可控制疫苗释放速度,
如速释及恒释,脉冲释放等。研究的疫苗包括类毒素疫苗、病毒疫苗、核酸疫苗
及人工合成疫苗等。

4、脂肪乳剂 近年来已臻成熟的乳剂生产工艺和乳剂辅料为含药脂肪乳的开发生
产创造了条件。如依托米酯、异丙酚、棕榈酸地塞米松脂质乳剂、氟比洛芬乙氧
基α-乙酯脂质乳剂、前列腺素E1脂质乳等。

四、鼻腔与肺部吸入给药系统
研究的剂型包括溶液和粉末或微球;一般均采用喷雾给药以深入鼻腔;粉末
或微球的滞留时间长,吸收好,药物含量高,给药体积小,有利于药物稳定;采
用吸收促进剂和酶抑制剂等可提高药物鼻腔吸收延长滞留时间。一种鼻腔给药的
流感疫苗FluMist由活疫苗组成,较灭活病毒制品产生的作用强,保护作用持久,
已在美国进行3期临床研究,研究的其它品种如维生素B12,神经生长因子、沙
丁胺醇等。

肺部吸入系统一般首选为小剂量的粉雾剂系统,干粉吸入避免了溶液剂中药
物的降解,微粉化技术保证了药物不在气管或支气管滞留,顺利进入肺部组织。
胰岛素吸入治疗是多家制药公司开发的热点。吸入治疗公司和辉瑞公司合作开发
的胰岛素的肺部吸入剂已完成Ⅱ期临床,结果表明吸入本品与口服二甲双胍或磺
脲类药物合用可改善仅口服后者对Ⅱ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五、口服多肽与蛋白质给药系统
1、肠溶衣制剂 对胰岛素胶囊或微丸采用肠材料丙烯酸树脂包衣可减少胃酸和部
分酶的破坏,达到定位释放,在pH7.5-8.0释放药物。

2、微球和毫微球 将胰岛素制备成小于2um的生物降解或不降解材料的微球,既
能减少药物的破坏,也可能通过空肠绒毛尖端细胞脱落后形成的间隙或
Payer’s结吸收,也可以缓慢释放药物,降低血糖以及肝糖原的积累。大小在
250-300nm的聚异丁基腈基丙烯酸微球可在30-60min内穿透肠粘膜,其途径包
括细胞间隙途径和Payer’s结的M细胞。

3、微乳、复乳和脂质体 狗十二指肠给予15IU/kg的W/O型胰岛素微乳,测定其
上腔静脉及下腔静脉的血药浓度,表明微乳口服吸收的主要途径为淋巴途径。胰
岛素口服复乳给予糖尿病模型小鼠灌胃给药后具有肯定的降血糖作用。用脂质体
作为口服蛋白质和多肽药物的载体至今仍在研究,包括胰岛素、葡萄糖氧化酶、
凝血因子VⅢ、各种细胞因子类药物等。有报道糖尿病大鼠口服胰岛素脂质体后
的显著降糖作用。

4、利用口腔粘膜吸收胰岛素、干扰素等,吸收迅速进入口腔粘膜下颌静脉而不
是入血循环,避免了肝脏代谢。据认为,这类粘膜吸收制剂的吸收程度与制剂因
素有很大关系。

5、促渗剂和酶抑剂的应用 如表面活性剂、脂肪酸或胆盐,增加粘液层和上皮细
胞层的通透性,扩大细胞间隙。最常用的口服吸收促进剂是胆盐和脂肪酸,一种
颇有前途的促渗剂是由特殊细菌产生的蛋白毒素,Zonula occludens toxin
(ZOT),ZOT仅对小肠和十二指肠的受体有效而不作用于直肠和结肠。因此其
细胞内通道作用安全、可逆、具时间和剂量的依赖性、限定于某些部位。应用蛋
白酶抑制剂可阴止胃肠消化酶对胰岛素等的破坏。常用的酶抑制剂有甘胆酸钠、
抑肽酶、杆菌肽、大豆胰酶抑制剂等。

六、21世纪药物制剂的发展趋势
1、药物化学对药剂学的挑战 构效关系、组合化学、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的发展
使化学药物设计更合理、目的性更明确、成功率更高。过去存在的、大量的需要
药剂学家解决的问题,如吸收、溶解度、靶向等在药物形成阶段即已完成。

2、制剂处方及工艺设计程序化、标准化 随着辅料的标准化和制药设备的计算机
化,制剂处方及工艺实现人工智能系统控制,大部分剂型和制剂实现程序设计,
计算机操作员即可完成原来需由药剂学家解决的问题。

3、药物传输系统设计理论和技术 新型口服缓释及控释系统的设计、靶向给药系
统的靶点寻找和定位、无损伤性的其它途径给药系统的设计及方法学研究。

4、生物技术的发展对药剂学的挑战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大分子药物
品种迅速增加,对非注射给药剂型的要求增加,尤其是安全的、无损伤性的口服
给药途径和经皮给药途径剂型的研究是发展的重要方向。

5、基因治疗载体系统 基因治疗利用基因转移技术将外源重组基因或核酸导入人
体靶细胞内,以纠正基因缺陷或其表达异常。灭活病毒、脂质体和其它微粒是常
用载体系统,该传输系统的设计是实现基因有效转移并顺利发达的重要一环。

6、生物芯片成为药物制剂的重要组件 生物芯片(biological chip)是生物医
学领域的革命性突破,生物芯片的规范化、精确化和实用化已成现实并将广泛应
用于生命科学、医药研究、环境保护和农业等领域。生物芯片的出现将加速基因
疗法的发展,大大提高人类基因的破译速度。生物芯片、电脑芯片和微传输系统
的完美结合,将实现生物传感、信息控制和反馈、药物传输的一体化。

7、中药剂型现代化的问题 中药剂型现代化取决于中药复方的体内外物质基础和
药效学基础与中药理论的有机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