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的农业自然灾害
我国自然灾害特点及对2006年稻谷市场影响的分析

全 国的 2 %,整 个北 方地 区长期 处 于干旱 状态 ,每年 0
A O农业 展望 圈 20 年第 1 期 06 0
维普资讯
I 一
单 产 进 行 序 列 分 析 发 现 :粮 食 单 产 与 旱 灾 面 积 显著 相 关 ( 图 1 ,其 相 关 系数 为 一 .1 见 ) 07 ,而 与水 灾 面积 或 雨 夹 雪 ,其 中 .吉 林 东 部 等 地 的部 分 地 区 出 现 大 雪 或 暴 雪 。持 续 的低 温雨 雪 天 气 使 各 地 水 稻 育秧 期 延 长 ,水 稻 育秧 生 产被 推迟 1 左右 。 四川 等 地 部 0天 I 分 地 区 也 遭 受 严 重 低 温 寒 潮 灾 害 , 出现 烂 秧 死 苗 , 需 重 新 补 种 ,成 活 的秧 苗 素 质 较 差 ,偏 黄 、偏 弱 , 2 0万 亩稻 田移栽 进 度 因此 受 到影 响 。 8
品质 的好 坏 ,而 且 年 际 间 天气 变 化 的独 特 性 对 稻 谷
生 产 和 稻 米 市 场也 产 生扰 动 。具 体 表 现 为 ,天 气 变
根据 15 ̄ 90年 的资料 统计 ,我 国的年 平均 干 90 19
旱受 灾 面 积 为 2 8 . 万 h .洪 涝 受灾 面 积 为 8 25 0 51 m2 4. 万 h .干旱 受 灾 面 积 占干 旱 和 洪 涝 受 灾 总 面 积 的 m2 7. 1 %。1 9 江淮 地 区发 生 了特 大 洪涝 灾 害 ,但 这 2 9 1年
2 台风频 繁登 陆 .稻 谷 生产 受损 . 2
1 灾 害类型 影 响程度存 在 差异
1 . 干旱 发 生的 次数 多于洪涝发 生的次数 2
水 旱灾 害 是农 业 主要 的 自然 灾 害 ,据史 书记 载 , 公 元 1 3 ̄ 6 7年 ,五百年 未遇 的特 大旱 灾所 造成 的 6 7 14 后 果尤 为惨 烈 。这也 间 接地 导致 明王 朝 的迅 速 败亡 。 新 中 国建 国 以来 ,干 旱 和旱 灾 也 时 有 发 生 ,尤 其 是 干旱化 现象 日趋严 重 ,每年 受灾 农 田约 31 亩 。这 .亿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③寒潮在南下过程中,当地形走向 与冷空气移动方向平行时,加速风 速,从而加强冷空气的影响。
7、危害
8、防御措施:
加强监测预报; 提高公众防灾意识; 做好防寒保暖准备(用 烟熏、塑料薄膜覆盖庄 稼等办法来预防寒潮, 培养耐低温的农作物品 种等)。
(3)东路:从西伯利亚东 5、我国不易受寒潮侵袭的地区: 部或蒙古东部进入我国东北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地区,经华北地区南下。 广东、海南、台湾一带。
6、影响寒潮强弱的因素:天气系统(冷锋强弱)、纬度位置、 地形
◇分析地形对寒潮活动的影响: ①青藏高原地势高而寒潮不易侵 入;云贵高原对势力较弱的冷空 气有阻挡作用,不易受到寒潮的 影响。
江淮流域 长江和松花江流域
回顾我国东部季风区锋面移动规律,说说我国不同地区 洪涝灾害出现的时间。 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与夏季风带来的锋面雨(暴雨) 时空分布存在一致性。
我国东部从南到北洪涝灾害多发生在春、夏、秋季, 以夏季最集中。
7-8月份 华北东 北
6-7月份 华东 (江淮地区)
4-5月份 华南
3、发生时间与多发地区:
分区
旱灾类型 (发生时间)
发生原因
春旱 华北地区 为主
自然:①春季降水少 ②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天气、蒸发量大 人为:③冬小麦返青期,需水量大
伏旱
长江中下 (夏) 游地区 为主
自然:①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 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②气温高,蒸发旺盛 人为:人口密集,生活生产需水量大
分布范围广;地震频率高,强度大;地震震源浅,危害大。
我国农业重大干旱灾害的分布、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

f u r t h e r s t u d i e d , w h i c h w o u l d p r o v i d e t h e o r e t i c l a a n d d e c i s i o n — m a k i n g b a s i s f o r h t e e r c o v e r y nd a r e c o n s t r u c i t o n a f t e r t h e a g r i c l u t u r a l d r o u ht g
GU Ho n g — b o, L I U Xi n - y l ’, L I U Zh i- y u
( S c h o o l o f Ma n a g e m e n t , H u n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H u n n a X i a n g ' u a n 4 1 1 2 0 1 , C in h a )
Abs t r a c t : Dr eu 【 s h t wa s t h e n a t u r a l d i s a s t e r wh i c h ma d e t h e mo s t 8 e r i o u 8 d a ma g e t o o u r c o u n t r y  ̄e c o n o my,e s p e c i a l l y t h e gr a i c lt u u r e .I t h a d
高考地理专题八:《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专题复习

高考地理专题八:《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专题复习[课标要求]1.从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生成关联上,理解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链发性和灾情严重的原因。
2.从自然原因(孕灾环境)和人文原因(受灾体)的相互干系上,理解长江中下流组成水文灾害多发区的原因。
3.连合中国季民风候的特点,从自然和人文的相互干系上,理解景象灾害多发的原因。
[重点、难点]重点:自然灾害中的地质灾害、水文灾害和景象灾害在中国的时空漫衍纪律。
难点:连合中国的实际,从自然和人文角度,剖析地质灾害、水文灾害和景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并总结自然灾害形成原因的剖析要领。
[课时部署] 1课时一、地质灾害⑴自然原因:⑵人文原因:3.扼要描述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直击高考]1.(04上海地理卷)下列四大高原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产生较一再的是()A.云贵高原B.青藏高原C.黄土高原D.内蒙古高原2.北京时间2019年10月8日11时50分,图示所在(34.4°N,73.6°E)产生里氏7.6级地震(下左图)。
该地猛烈地震的产生是由于()A.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的张裂加剧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减弱C.非洲板块与印度板块的挤压加剧D.印度洋板块向北俯冲的速度加快3.读我国泥石流漫衍示意图,回答下列标题。
(1)图中A地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导致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是。
(2)图中B地区泥石流较A地区少,试剖析其原因。
4.(05江苏文综卷)读我国西南局部地区主要地质灾害漫衍示意图(图1),回答下列标题。
(1)从地壳运动、气候和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等方面,简述该地区地震、泥石流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
(6分)(2)简述该地区泥石流频发的人为原因。
(1分)5.(07江苏文综卷)2019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
长征是一部壮美的史诗,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人前无昔人、艰苦卓绝的搏斗历程。
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回答下列标题。
(15分)①枚举长征途经的云、贵、川交界地带易发的地质灾害。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一节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学案 湘教版选修5

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学习目标] 1.能说出我国自然灾害的四大基本特点及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2.能在我国地图上指明我国灾害类型的空间分布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我国的三大自然灾害带及其主要灾害类型。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灾害种类多:世界上各种类型的自然灾害,在我国几乎都有分布,其中以洪涝、干旱和地震的危害最大。
2.发生频率高: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出现较大的气象灾害24.5次,其中旱灾、洪涝灾害、台风、冷冻灾害高于世界各国的平均频率。
3.分布范围广:西北、华北地区春秋多干旱;东部季风区夏季多暴雨和洪涝灾害;东北和西南地区,冬春多干旱,森林火灾也时有发生;西南、西北和华北的活动构造带多地震;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多低温冻害和冰雪灾害;东南沿海地区多台风、风暴潮等。
4.地域差异大:东部地区灾害类型多,强度大,频率高,损失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生态系统脆弱,自然灾害类型多样,但损失较小。
思考1.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分别有哪些?答案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1.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我国自然灾害在时间分布上具有周期性;空间分布上,在自然灾害集中的地带往往形成自然灾害带。
2.我国三大自然灾害带思考2.我国东、西部人口数量、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对灾情有什么影响?答案东部地区人口多,社会经济水平高,建筑物密集,受灾体的价值高,尽管防御能力较强,但灾害风险大,受灾后灾情严重;西部地区人口稀疏,社会经济水平低,相比东部来说尽管防御能力差,但灾害风险相对较小,灾情相对较弱,经济损失也少。
探究点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分布气候及其异常变化往往成为许多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
读“我国四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回答问题。
1.①地霜冻灾害比②④地频繁,试简析原因。
答案①地与②地相比,气候湿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大。
①地与④地相比,纬度更高,更靠近冬季风源地,降温强度更大,初霜开始更早,终霜结束更晚。
《中国自然灾害》PPT课件

更重?
内蒙古、西藏、四川、新疆等,主要是西部地区。 我国西部地区草原面积广阔,经济落后,加上经营粗放、
主要靠天养畜,与舍饲、半舍饲和高密度养畜的东南部
相比,灾害风险更大,灾精选情PPT更重。
13
我国东西部农业种植制度与灾害 种类及灾情的差异
(1)我国东部的农业部门以 种植 业为主, 主要受洪涝、干旱、冷冻 、风雹 等灾害的影响, 使种植业灾情严重
主要受灾 灾种
舍饲、半舍饲,高密 靠 天 养畜 度养畜
洪涝、干旱、冷冻、风 雪灾、旱灾、虫灾 雹
风险
农业灾害风险大
灾情表现 农作物受灾面精积选P等PT
牧业灾害风险大 牲畜掉膘、死亡 16
三、自然灾害地域差异
精选PPT
17
1.海洋灾 害带
2.东南沿 海灾害带
3.东部灾 害带
4.中部灾 害带
5.西北灾 害带 6.青藏高 原灾害带
精选PPT
10
2、农业灾情严重
读图2.4与2.5,回答后面问题
精选PPT
11
问题: 农作物
成灾面积 与播种面 积有何关 系?
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影响农业的灾种也集
中在东部,使得农业灾情特别严重。
精选PPT
12
问题:
我国因灾
死亡牲畜比较
多的省区有哪
些?为什么我
国西部地区的
畜牧业灾情风
险更大,灾情
青藏高原以东 暴雨、洪水、地 中国环境最复
的第二阶梯 震、滑坡、泥石 杂、地表物质
流
最不稳定的大
斜坡
新疆、甘肃、 宁夏、内蒙古 西部 西藏、青海、 四川西北部
地震、沙尘暴、 我国干旱区 霜冻旱灾病虫 害
农业种植受灾申请报告

一、报告概述尊敬的政府部门:我代表XXX村(乡、镇)的全体农户,就近期遭受的自然灾害导致的农业种植损失情况,向贵部门提出受灾申请。
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二、受灾原因及损失情况1. 受灾原因今年(年份)以来,我国(具体地区)遭遇了罕见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1)连续强降雨:自(具体时间)以来,我国(具体地区)出现了连续性强降雨,导致土壤饱和,农田积水严重。
(2)洪水灾害:强降雨引发了洪水,导致农田被淹,农作物受损。
(3)旱灾:部分地区因降雨不足,出现旱情,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阻。
2. 损失情况(1)农作物损失:由于自然灾害,我村(乡、镇)种植的(具体农作物,如水稻、玉米、小麦等)遭受了严重损失。
据统计,受灾农田面积达到XXX亩,预计损失产量达到XXX吨。
(2)农业设施损失:洪水和旱灾导致农田水利设施、灌溉设备、温室大棚等农业设施受损,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3)经济损失:农作物损失和农业设施损坏,导致农户经济损失严重。
据统计,受灾农户经济损失达到XXX万元。
三、受灾农户及家庭情况1. 受灾农户数量:本次灾害共涉及XXX户农户,其中贫困户XXX户。
2. 受灾农户家庭情况:受灾农户家庭大多以农业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此次灾害导致家庭经济陷入困境,生活难以维持。
四、救灾需求及建议1. 救灾需求(1)农作物损失补偿:请求政府给予受灾农户相应的农作物损失补偿,减轻农户经济负担。
(2)农业设施修复:请求政府协助修复受损的农田水利设施、灌溉设备、温室大棚等农业设施,恢复农业生产。
(3)生产资料补助:请求政府给予受灾农户生产资料补助,帮助农户恢复生产。
2. 救灾建议(1)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抗灾能力,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冲击。
(2)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鼓励农户参加农业保险,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
(3)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户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农业技术水平,降低灾害损失。
五、结语自然灾害给我国农业种植带来了严重影响,我村(乡、镇)的受灾农户生活陷入困境。
15-16版:2.5中国的生物灾害(创新设计)

黄鼠
华北边缘地带
第一节 现代旅游
19
➢ 思维活动 2.人们利用化学药剂进行灭鼠,但收效甚微,为什么? 答案 ①化学防治易造成新的环境污染;②易杀伤鼠类的天敌; ③使鼠虫产生抗药性。
第一节 现代旅游
20
➢ 合作交流 材料一 《山西商报》2013年6月17日讯:6月16日,省农业厅植 保站最新调查发现,我省沿黄6县(市)相继发生飞蝗灾害,夏蝗 总发生面积发展到2.7万公顷。 材料二 阅读教材P58图2.45“中国飞蝗的分布”。
第一节 现代旅游
17
2.鼠害
鼠类危害区
分布地区
造成鼠害原因 常见鼠类
东北、⑰ 华北 和
自然条件优越,
喜湿鼠类危 西南区的大部、华
褐家鼠、
农业开发历史悠
害区 东和⑱ 华南 的
⑲ 小家鼠
久,主要农业区
全部
第一节 现代旅游
18
西北区大部、
耐旱鼠类 ⑳ 青藏 高原大
小家鼠、
降水少、气候干旱
危害区 部、 东北 、
为蝗虫,蝗虫大量繁殖得益于有利的气象条件。蝗虫具有群聚和
远距离迁飞的特点,所到之处对农田、草场和森林造成严重威胁。
答案 (1)B (2)A (3)C
第一节 现代旅游
27
课堂小结
➢ 知识提纲
提纲挈领,巧妙记忆
第一节 现代旅游
28
➢ 强化记忆
蝗灾与旱灾密切相关 俗话说,“旱生蚂蚱涝生鱼”,旱灾与蝗灾经常链性发生,在 干旱少雨年份,河湖水位降低,退水区域特别适宜雌蝗产卵, 使得蝗虫数量激增。若前期干旱少雨,利于雌蝗产卵,而后期 多雨又利于蝗虫幼虫成长,蝗灾就会爆发。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农业生产的特点 1.农业生产以土地为对象,对土地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农业必须依靠大 量土地(包括草场、水面)才能进行生产活动。土地对农业具有双重性, 既是农业的劳动对象,又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因此具有不可替代性。 2.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区性、明显的节律性和较长的周期性。 农业生产的地域性:首先表现为农业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各种作 物、林果、家畜、水产等,均具有特殊的生物学和适生环境,即使同一作 物或者畜禽因其不同品种,也有不同的生态适应性。 农业生产的节律性:主要是指各种农作物和畜禽等都有各自的一定 的生长发育阶段。在作物生长过程中,何时播种,何时中耕施肥,何时成 熟收获,均有一定的节律限制,超过季节则生长不良,甚至减产绝收。因 此耕、种、管、收,不违农时,是获得农业高产稳产优质的关键,贻误时 机,就难以补偿。 农业生产的周期性:一般来说,农业从投入到生产整个生产过程要比 工业生产时间长,必须经历一个连续的生长周期。而且这一生产周期与 下一个生产周期紧密相连,不能完全割断。
3.生物灾害。生物灾害在全国普遍存在,不同地区内,害虫、鼠、杂草等的种
类不同。恶性杂草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其中云南省境内有24万平方千米,每
年经济损失2.8亿元。比如,从缅甸入侵我国西南的“紫茎泽兰”,现正以每年 30千米的速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内地推进,而且它适应环境能力很强,2至3年就能成为本地优 势种,现已对西南地区生态构成灾害。再如“水葫芦”,当时我国从中美洲引
进,是为了作为动物饲料,但现已在江浙一带形成生态灾害,当地政府部门每年
花巨资打捞。我国的生物灾害除上述外,还包括蝗虫灾害、鼠害等。其危害 程度与地区的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及管理方式等因素有关。
4.地质灾害。我国地质环境复杂,自然变异强烈,灾害种类齐全,主要有:地震、
滑坡、泥石流、活火山、崩塌和地面裂缝等。由于地震的发生往往隐藏性强, 爆发突然,毁坏程度巨大,被称为“群害之首”。
我国主要农业自然灾害
一
农业的战略地位及农业生产的特点
(一)农业的战略地位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 13亿多人口,约9亿在农村,这是我国最 基本的国情,也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同时,也决定了中国农业远 比世界上其他国家农业具有更加重要的和特殊的地位。俗话说“无农不粮, 无粮则乱”,生动地说明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作用。农业的发展状况 和现代化水平,是社会安定和国家稳定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不但关系到国民 经济的全局,而且关系到工农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 1.农业是城乡人民的粮食和基本食物的主要来源。“民以食为天”, 13亿 多人口的吃饭问题,主要靠发展农业来解决。 2.农业是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目前我国人口城市化水 平低,乡村人口仍占绝大多数。农业发展直接影响到农村就业和收入来源。
(二)我国农业自然灾害的特征 1.灾害种类多,造成灾害类型复杂多样。我国地域辽阔,构造复杂,地理 生态环境多变,有着各种灾害发生的生态条件。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 发现我国的灾害种类几乎包括了世界所有灾害类型。 2.灾害发生范围广,造成灾害影响面大。我国东西、南北间,一年四季 几乎总有灾害发生。春季北方有“十年九旱”之称,江南多低温连阴雨。 春夏之交北方常有干热风,南方多冰雹、雷雨、大风和局部暴雨。秋季 在东北地区常有早霜袭击,长江中下游有“寒霜风”危害。冬季全国各 地都有寒潮、霜冻威胁。牧区有“白灾”和“黑灾”。这些灾害在平 原、高原、山地、海岛等凡有农业的地方都会发生,说明我国自然灾害 的范围极其广泛。 3.灾害发生频率高,造成灾害频繁。洪涝和干旱是对农业危害最大的两 种自然灾害,其出现的时间和地区都比较集中,危害程度很大。南方一 般发生在5~6月,北方7~8月。珠江、长江、淮河、黄河等流域是旱涝 最频繁的地区。 4.时空交替分布,对农业的影响复杂。因受副热带高压活动的影响,我国 汛期雨带自南向北的推移呈跳跃形式,其前进速度或停滞时间异常会形 成一方出现洪涝,而另一方出现干旱的情况。因此,干旱与洪涝在地区 分布上往往是相嵌分布,最常见的形式为南涝北旱,南北涝中间旱,或北 涝南旱。
(一)我国主要的农业自然灾害
1.气象灾害。我国的气象灾害包括洪涝、干旱、低温冷害、冰雹、沙尘 暴等。在诸多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最大。气 象灾害的分布与气候及地形条件密切相关。例如旱涝灾害集中分布于东 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平原。与温度有关的低温冷害、冰雪 灾害等主要发生在气候寒冷的东北地区及地势高峻的青藏高原地区。暴 风(包括台风)灾害则以冬季风强盛的西北、北部地区及夏季风强盛的东南、 东部沿海地区最为严重。 2.生态灾害。生态灾害显见于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南方丘陵山地,这 些地区生态条件比较恶劣,易受自然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中,荒漠化 集中于西北及长城沿线以北地区,如塔里木盆地周围、额尔多斯高原、河 西走廊等地区是我国荒漠化多发重发区。水土流失灾害以黄土高原、太 行山区及江南丘陵地区最为严重。
3.农业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和工业产品的重要销售市场。农业的 主要产品,如粮食、棉花、油料、糖料、蚕茧、茶叶、烟草以及畜类 产品和水产品等,是轻工业的原料,没有农业,就没有轻工业。 4.农业产品及其加工品是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 但是,我国农业以传统农业为主要特征,现代化水平比较低,种植经 营规模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尤其受气象和政策波动的影响,容易引 起农业生产的波动起伏。我国建国以来的经验证明,什么时候农业稳 定增长,什么时候工业和国民经济就稳定增长。农业生产的波动,一直 是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农 业,认真研究农业尤其是探讨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
二
农业自然灾害的种类、特征
自然灾害是以自然变异为主要原因而给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
带来不利后果的祸害。我国是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南涝北旱、台 风、地震以及沙尘暴等多种自然灾害给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带
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认识它的发生、发展规律、分布规律等,提高
全民族防灾减灾意识,对我国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