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
摩托车成车用包装纸箱通用技术条件.doc

摩托车成车用包装纸箱通用技术条件(文件编号:Q/LC.QJ-CP-J-02-061475)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重庆隆鑫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成车用包装纸箱的要求、标志、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重庆隆鑫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成车用包装纸箱(以下简称“包装箱”)。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91-200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451.2-2002 纸和纸板定量的测定法GB/T454-2002 纸耐破度的测定法GB/T462-2003 纸和纸板水分的测定法GB/T4857.3-1992 包装运输包装件静载荷堆码试验方法GB/T4857.4-1992 包装运输包装件压力试验方法GB/T4857.5-1992 包装运输包装件冲击强度试验方法GB/T4857.9-1992 包装运输包装件喷淋试验方法GB/T2679.8-1995 纸和纸板环压强度的测定GB/T2679.5-1995 纸和纸板耐折度的测定GB/T6543-1986 瓦楞纸箱GB/T6547-1998 瓦楞纸板厚度测定法GB/T16717-1996 包装容器重型瓦楞纸箱GB/T16718-1996 包装材料重型瓦楞纸板GB/T15172-1994 运输包装件抽样检验GB/T450-89 纸和纸板试样的采取GB/T10739-89 纸浆,纸和纸板试样处理和试验的标准大气压3 定义GB/T 16718-1996确立的下列术语、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五层重型瓦楞纸板(双瓦楞纸板)用二层瓦楞纸板与面纸、芯纸及里纸各一层裱合而成的瓦楞纸板。
新国标轻便两轮电动摩托车标准

新国标轻便两轮电动摩托车标准
新国标轻便两轮电动摩托车标准是指GB/T 31967-2014《电动摩托车、电动轻便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要求》。
该标准于2014年发布,是中国电动摩托车行业的国家标准。
以下是该标准对轻便两轮电动摩托车的主要技术要求:
1. 车身结构:车身应具有良好的刚性和稳定性,采用轻质材料制造,保证车身结构强度和耐久性。
2. 电机:电动机应具有高效、低噪声、低振动、低污染等特点,额定功率应不超过4千瓦,最高设计时速不超过60千米/小时。
3. 电池:电池应具有较高的容量和较高的放电率,能够满足电动摩托车的续航里程和动力需求,同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
4. 轮胎:轮胎应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抗割伤性,能够适应不同路况和行驶速度。
5. 刹车系统:刹车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制动效果和灵敏度,能够确保车辆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停车。
6. 安全保护系统:车辆应配备安全保护系统,包括前后灯、转向灯、刹车灯等,以确保行驶安全。
7. 整车质量:车辆整车质量应不超过120公斤。
以上是新国标轻便两轮电动摩托车标准的主要技术要求,具体标准还包括车辆尺寸、座椅、安全带等方面的要求。
《摩托车启动用锂离子电池通用技术条件》编制说明

《摩托车启动用锂离子电池通用技术条件》编制说明1、工作简况目前摩托车市场上在用的启动性电池主要以铅酸电池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环保要求的提高,铅酸电池慢慢要推出历史的舞台。
作为其代替品和升级品,锂离子启动电池逐渐进入市场,并逐渐被用户所接受,但是锂离子启动电池目前还没有相应国家标准。
整个行业初步呈现出了散乱的发展局面,制约了摩托车启动用锂离子电池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行业发展亟需予以引导和规范。
为了统一检测标准,规范产品和市场,2015年9月,工信部正式下达行业标准立项计划《摩托车启动用锂离子电池通用技术条件》(2015-1538T-QC),计划完成时间为2017年。
在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摩托车分技术委员会的组织下,成立了由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杭州天丰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五羊-本田摩托车有限公司、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宗申产业集团、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吉能电源系统有限公司、上海电驱动股份有限公司等相关单位组成的工作组。
并于4 月22 日在杭州组织召开了标准工作组启动会议,杭州天丰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在总结了多年来市场应用分析的基础上,参考了GB/T 23638-2009《摩托车用铅酸蓄电池》和JIS D 5302-2004《摩托车用铅蓄电池》等国内外相关领域标准的基础上,提供了《摩托车启动用锂离子电池通用技术条件》标准的讨论稿,并在会上展开了该标准的讨论。
过半年来,工作组经过广泛的调研、讨论并进行充分的验证后,形成《摩托车启动用锂离子电池通用技术条件》标准征求意见稿。
2、标准的制定原则、标准的主要内容与论据1、标准制定原则本标准应用于摩托车启动电池领域,依托于市场的实际需求,借鉴了GB/T 23638-2009《摩托车用铅酸蓄电池》、JIS D 5302-2004《摩托车用铅蓄电池》和GB/T 18287-2013《移动电话用锂离子蓄电池及蓄电池组总规范》等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并参考了GB/T 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2828.1-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 2829-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和GB/T 2900.41-2008《电工术语原电池和蓄电池》中的相关规定,并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写。
车辆产品同一型号判定技术条件(摩托车)

车辆产品同一型号判定技术条件(摩托车)(2013年07月)1目的为规范《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内产品的扩展、变更,优化《公告》产品数据库管理,制定本技术条件。
2适用范围实施《公告》管理的车辆新产品、产品扩展和产品变更。
3引用标准GB/T15089-2001《机动车辆及挂车的分类》;GB/T3730.1-2001《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GB/T17350-1998《专用汽车和专用半挂车术语》;GB7258-2012《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T5375-2006《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型号编制方法》;GB/T24158-2009《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JB/T 8405-2001《农用运输车型式检验规则》;JB/T 10197-2000《三轮农用运输车型号编制规则》;JB/T 7735-1995《四轮农用运输车型号编制规则》。
注:专用汽车和专用半挂车定义按GB/T17350-1998《专用汽车和专用半挂车术语》。
厢式货车类别按GB/T17350-1998《专用汽车和专用半挂车术语》。
4 汽车产品同一型号判定原则(略)5 摩托车产品同一型号判定原则(L1、L2、L3、L4、L5类)5.1同一型号产品至少应在下列主要方面无差别:●生产企业;●产品的商标和名称;●GB7258-2012《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中定义的车辆类型;●车架特征尺寸(前伸角,发动机安装尺寸和车架基准尺寸变化不大于3%。
)、车架形式(菱形、摇篮形、双摇篮形、框架形等)、车架材料和成型方法(钢质、铝质、冲压、焊接、铸造、型材等);●车辆名义外廓尺寸之差、轴距之差、轮距之差不超过5%;●整备质量之差、额定最大载质量之差不超过5%;●最高设计车速;●发动机型式(指冲程数、气缸数与排列型式、缸径与行程、排量、配气机构、混合气形成方式、冷却方式、润滑方式、变速器型式)或驱动电机产品名称代号及性能参数代号;●适用的排放标准及标准的实施阶段;●有无驾驶室、驾驶室形式、发动机或驱动电机布置、传动方式发生变化不能视为同一型号。
三轮摩托车涂装通用技术条件培训

漆膜从涂面呈现片状脱离的现象。 3.8 凹陷
涂层表面因水、油等异物影响致使涂料不能均匀附着、产生抽缩形式 泡疤而呈现凹坑现象。 3.9 异色斑点 漆膜表面呈现不相溶的不同颜色斑点的现象。
3.10 砂纸纹 涂装干燥后,面漆仍可清楚地见到砂纸打磨纹的现象。 3.11 碰伤 漆膜表面受外力碰撞而呈伤痕的现象。 3.12 刮伤 漆膜表面受外力刮划而呈伤痕的现象。 3.13 失光 漆膜干燥后,表面暗淡、模糊、光泽感不足的现象。 3.14 色斑 漆膜上有斑点的颜色不均匀或丝状、线状的颜色不均匀,而且从漆 膜表面到底层颜色逐渐变化。 3.15 耐酸 零部件在酸性(PH<7)介质下的抗腐蚀能力。 3.16 耐碱 零部件在碱性(PH>7)介质下的抗腐蚀能力。 3.17 PH值 氢离子活度 (或近似地用浓度)的常用对数的负值,即PH= 3.18 原漆 原料分很高的、浆状的色漆,使用前需加适量的清油调稀。
量有机着色颜料调制成的 3.24 照度(Lx或Lux) 指物体被照亮的程度,用单位面积所接受的光通量来表示,单位为勒 [克斯
](Lux,lx)。照度是以垂直面所接受的光通量为标准,若倾斜照射则照度下降。 3.25 固化 用加热或化学的方法使涂层发生缩合或聚合的过程。 3.26 光泽 表面的一种光学特性,以其反射光的能力来表示,此处表示光泽的百分数是
4.4.2 塑料件涂装前要进行脱脂、去应力、除静电等处理。涂装后外观 性能及等级要求见表8。
表8 塑料件外观性能及等级
等级 项目
色差
色斑
光泽差异 失光 发白 云斑 裂纹 脱落 露底 碰伤 刮伤 起泡 膨胀
A
目视无色差 在1000Lx光照度下, 距离0.5米处不能有 2%以内 不能有
QZSJG 7-2007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涂装通用技术条件(2007[1]9)
![QZSJG 7-2007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涂装通用技术条件(2007[1]9)](https://img.taocdn.com/s3/m/f4474acabe23482fb5da4c2a.png)
本标准代替历次版本发布情况Q/ZSJY 35-2003、Q/ZSJY36-2003、Q/ZSJG 7-2006、Q/ZSJG 7-2007(2007年5月30日发布)。
本标准备案号:QZSJ/0068。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
涂装通用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涂装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及贮存。
GB/T 6739-2006漆膜硬度铅笔测定法
GB/T 6807-2001钢铁工件涂装前磷化处理技术条件
GB/T 9276-1996漆层自然气候曝露试验方法
GB/T 9286-1998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GB/T 9754-1988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元20°、60°和85°镜面光泽的测定
——调整、细化了各类零部件涂装的性能指标;
——细化了种类、底材及质量等级分类;
——补充了相应的试验方法;
——补充了检验规则、包装、运输及贮存等章节。
本标准由宗申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会提出。
本标准由宗申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归口管理。
本标准由宗申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 吴建批准。
本标准由重庆宗申机车工业制造有限公司、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GB/T 1743-1979漆膜光泽测定法
GB/T 1763-1979漆膜耐化学试剂性测定法
GB/T 1764-1979漆膜厚度测定法
GB/T 1771-1991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
GB/T 1865-1997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暴露
GB/T 6458-1986金属覆盖层中性盐雾试验(NSS试验)
3.4桔皮
电动正三轮摩托车标准

电动正三轮摩托车标准电动正三轮摩托车标准一、概述电动正三轮摩托车是指装备有电动驱动系统、三个车轮的摩托车。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正三轮摩托车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使用说明书等内容。
二、技术要求1. 车辆总体要求(1)外观:整车造型美观,线条流畅,无明显毛刺,表面光洁无划痕。
(2)结构:各零部件之间连接紧固牢固,无松动现象。
(3)安全:整车具有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如制动系统等。
2. 电机及其控制器(1)电机额定功率不得超过4kW。
(2)电机控制器应具备过流、过压、欠压保护功能,并能有效控制电机转速。
(3)电机及其控制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要求。
3. 动力系统(1)蓄电池组应采用优质铅酸蓄电池,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要求。
(2)充电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要求。
(3)电动正三轮摩托车的行驶里程应不少于50km。
4. 制动系统(1)制动系统应采用前后轮联动式制动,且制动力平衡。
(2)制动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要求。
5. 车架及悬挂系统(1)车架应采用优质钢材或铝合金材料,结构牢固、稳定。
(2)悬挂系统应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能有效减少车身震动,提高行驶舒适性。
6. 车轮及轮胎(1)车轮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要求。
(2)轮胎应采用优质橡胶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抗老化性和抗剪切性能。
7. 灯光及电气设备(1)灯光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要求,包括前照灯、尾灯、刹车灯等。
(2)电气设备应采用防水、防尘等特殊处理措施,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要求。
三、试验方法1. 整车试验:对电动正三轮摩托车进行整车试验,包括外观检查、安全性能试验、制动试验、行驶性能试验等。
2. 零部件试验:对电机、控制器、蓄电池组等零部件进行单项试验,验证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要求。
3. 适应性试验:对电动正三轮摩托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适应性试验,包括高温、低温、潮湿等环境条件。
四、检验规则和标志1. 检验规则:电动正三轮摩托车出厂前应经过严格的检测和测试,确保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要求。
摩托车灯具通用技术条件

摩托车灯具型式试验标准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本公司的摩托车灯具型式试验项目、条件、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的摩托车灯具。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GB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GB 2423.5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Ea:冲击试验方法GB 2423.10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Fc:振动(正弦)试验方法GB 2423.17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GB 4785 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数量、位置和光色GB 5948 摩托车白炽丝光源前照灯配光性能GB 10485 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基本环境试验Q/DY 34003-2005 摩托车电镀通用技术条件3 型式试验项目及其适应性规定3.1型式试验项目a)耐候性试验b)耐温试验c)振动试验d)冲击试验e)防尘试验f)防水试验g)盐雾试验h)反射镜劣化试验i)点灯耐久试验j)塑料壳体电镀层结合力试验3.2 型式试验项目的适应性规定3.2.1耐候性试验:仅是采用塑料的配光镜的专项试验。
3.2.2耐温性试验:各种类型的摩托车灯均应经受。
3.2.3振动试验:各种类型的摩托车灯均应经受。
3.2.4冲击试验: 各种类型的摩托车灯均应经受。
3.2.5防尘试验:各种类型的摩托车灯均应经受。
3.2.6防水试验:各种类型的摩托车灯均应经受。
3.2.7盐雾试验:除全塑灯(包括某些金属零部件包在塑料件内不外露者)外,各种类型的摩托车灯均应经受。
3.2.8反射镜劣化试验:仅是摩托车前照灯反射镜的专项试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托车整车
通用技术条件
1、产品装配应符合图纸及工艺规程要求,不得漏装、错装。
2、紧固件装配应牢固,螺纹拧紧力矩应符合有关规定。
3、具有相对运动的零部件应运转灵活,在正常行驶时不产生干涉现
象。
4、各润滑部位应按规定加注润滑剂。
5、密封件装配可靠,不影响零部件正常工作。
整车在正常停放和行
驶时不得有漏油、漏气现象。
6、各对称部件(如方向把、整流罩、前挡泥板、汽油箱、正三轮摩
托车的驾驶室、车箱及两后轮等)装配后应与纵向中心平面对称,对称度应不超进有关规定。
7、前向链轮应在同一水平线上,其偏差不大于前后链轮中心距的
6%,链条装配后应转动灵活,无异常声响,其下垂值一般为链轮中心距的1-2%。
8、轴传动车的双方向节传动轴的两方向节叉位置应在同一平面上。
9、在正常行驶条件下,减震器不应有卡滞现象和异常声响。
10、方向把在其回转角度范围应绕方向柱灵活转动,方向柱不应有轴向松动感。
11、方向把在其回转角度范围内转动过程中,操纵钢索、车速里程表
软轴、电缆、制动软管等不得被夹持,且略有裕度,刚性零部件不得有互相碰撞现象。
12、前制动操纵摇臂、离合器操纵摇臂及脚制动踏板的自由行栓应符
合有关规定。
13、制动器、离合器操纵线(杆)调节机构的调节余量应不小于可调
节量的二分之一。
14、操纵开关的指示标记应明显,档位转换应清晰、操作应灵活可靠。
15、电器线路应工作正常,绝缘可靠,电缆布线应紧凑有序,插接件
应连接可靠。
16、前大灯位置的调整应符合有关规定。
17、锁装置应安装可靠、灵活,开、关应灵活。
18、复位机构工作灵活、可靠,限位机构工作应可靠。
19、在常温启动未经预热的发动机,脚启动一般不应超过5次,电启
动不超过15s。
20、离合器分离应彻底,接合应平顺。
21、发动机在怠速工况下15min内不应自动熄火,发动机工作应均匀。
22、在正常行驶条件下,制动应可靠。
23、涂装件表面应光滑、平整,色泽均匀,装饰表面不允许有明显的
流痕、麻坑、桔印、裂痕和漏漆等缺陷,非装饰表面不应有露底和严重的流痕及裂痕等缺陷。
24、装饰电镀件表面应色泽光亮、均匀,外露部分不得有烧黑、鼓包、
剥落、露底及毛刺等缺陷。
25、塑料件外露表面应色泽均匀,无明显飞边、划伤、裂纹和凹凸等
缺陷。
26、贴花应平整、光滑,无气泡、翘边等缺陷及错位现象。
27、焊缝应平整、均匀,无焊疤、焊渣及飞溅物等缺陷。
28、座垫、靠背的外覆层应丰满,缝边应清晰,不应有皱折、污点、褪色和损坏等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