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外古诗词诵读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优质课教案_1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4.小组讨论的引导与启发: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努力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通过讨论,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还提高了合作能力。但我也发现,在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我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5.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本节课中,我尝试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践等。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些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我也意识到,教学方法的运用不能一成不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诗词韵律与情感表达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我强调了诗词的韵律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欣赏古诗词。通过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作者的情感。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也使他们更能体会到古诗词的美。
3.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在实践活动中,我安排了分组讨论、诗词创作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积极参与、乐于分享,这让我深感欣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大实践环节的比重,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以《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附习题)

诗 《浣溪沙》晏殊
词 课 《采桑子》欧阳修
题 总
《相见欢》朱敦儒
览 《如梦令》李清照
浣 溪 沙晏
殊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 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 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 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 文学家。其词多描写四季景物、男女恋 情、诗酒优游、离愁别恨,反映富贵闲 适的生活。晏殊与其子晏几道,在当时 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 晏”。有《珠玉词》等存世。
全词写登楼的所见所感,表达 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 国精神。
北宋灭亡,改变了许多文人的命运,转变了 他们的生活,转换了他们的情思,也使爱国成为 南宋时代诗词创作的主旋律。朱敦儒早年过着锦 衣玉食的生活,词作柔美婉约。国破家亡的残酷 现实警醒了他,加深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这首
词上片写景,写夕阳、大地、长江,视野宽广, 气魄宏大,苍凉沉郁。残阳仿佛在抗议,长江好 像在诉说,大地似乎在哭泣。下片转为抒情,用 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词人的亡国之痛,以及其 渴望收复中原的心志。一个“乱”字,概括了中 原沦丧的现实;一个“散”字,揭露出统治阶级
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 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上片主要写堤岸风 景,笔调轻松而优雅。“西湖好”是一篇之 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出由湖心经
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 “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 西湖的欢乐情调表现出来,“隐隐”和“处 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qìnɡ
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今属 河南)人。宋代词人。其词语言流畅,清新自然, 多写隐居生活的闲适放浪;南渡后,也有感怀、愤 激之作。朱敦儒有“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 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今存词集《樵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检测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检测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 下列对《浣溪沙》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
此句中蕴含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
B.“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
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为天然对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缠绵哀感,抒发了作者伤春惜时的感悟。
D.本词描写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重归的燕子、徘徊于小园中的词人等,营造了一种美丽和谐、心情愉悦的氛围。
2. 下列对《采桑子》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的一项是()A.上阕第一句“轻舟短棹西湖好”总摄全篇,点明颗意,直抒赞美之情。
B.上阕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提、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C.下阕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三、四句以静衬动,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西湖的动态美。
D.这首词的下阕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抒发了词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3. 下列对《相见欢》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清秋”一词,点明登楼时节,渲染肃杀氛围。
B.“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以乐景写哀情。
C.“倩悲风”一语,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传神。
D.“吹泪过扬州”一语,富有动感,极具感染力。
4. 下列对《如梦令》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从内容上说,“常记”一词表现出作者非常怀念当初的美好生活,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与赞美。
B.“沉醉”二字流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达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课件(共26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C.下片第一、二句直承上片第三句,既流露出了对繁华易尽的
“无可奈何”,也传达出看到旧识重来的欣喜,惋惜伤感与通达
欣慰交织在一起,融入花开花落、燕去燕来等景物中,透露出某
种生活的哲理。
D.下片第三句写词人独自徘徊,似赏景,亦似沉思.词作将瞬
间的感受与久久的思考熔于一,既敏锐,又不乏深沉,自然流畅,
婉转圆润。
B.面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词人既感到似曾相识,又觉
得无可奈何。
C.上阙写词人看着眼前景况,勾起了对昔日欢聚的回顾,由此感
叹时光易逝。
D.下阙写春花凋谢飘落及燕子的归来,抒发词人伤春怀旧的情感。
不是面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情景,而是对人事变迁,时光易逝的感 叹。 原句是伤春怀旧的情感。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浣溪沙
晏北 晏 殊
殊宋
浣 溪 沙
小令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上片:写景
孤单、冷寂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新”“旧”对 比,突出词人对 时光流转的感慨
以及物是人非的
惆怅之情。
夕阳西下几时回?
“夕阳西下”是实写,写出年华易逝的无奈
全词对比,白描的手法借景抒情,抒发了①
主 惋惜残春之情,表达人对②时光流逝的感慨, 旨 ③物是人非的惆怅之情,看到④旧识重来的
通达欣慰,以及⑤孤独寂寞的感情。
《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作者分别借“落花”表达怎样的情感?
• 《浣溪沙》: 词人对落花的 惋惜之情和对 时光流逝、物 是人非的感慨 与惆怅。
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历史时,想起了朱敦儒《相见欢》中“ 中原乱 ,
簪缨散 , 几时收 ”正好反映了当时中原沦丧,统
治者无心抗敌这一现实。
·语文
3.诗词鉴赏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请结合词句 赏析“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中“悲风”蕴含着作者怎样的“色 彩”。 悲风,是作者的主观感受。风,本身无所谓喜悲,而词人 主观心情上悲,于是赋予本无感情之物以人的感情,所以仿 佛感到风也是悲的了。
二、采桑子 欧阳修
1.直接默写(请用正楷字书写) 轻舟短棹西湖好 , 绿水逶迤 。 芳草长堤 , 隐隐笙歌处处随 。 无风水面琉璃滑 , 不觉船移 。 微动涟漪 , 惊起沙禽掠岸飞 。
·语文
·语文
2.理解运用 (1)欧阳修《采桑子》中,“ 轻舟短棹西湖好 ”总摄全 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 (2)“ 芳草长堤 , 隐隐笙歌处处随 ”(欧阳修《采 桑子》)描写了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 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3)周末,你与家人一起泛舟游湖,水面平静澄碧,让人感 觉不到船在移动,就像欧阳修在《采桑子》中所写的 “ 无风水面琉璃滑 , 不觉船移 ”。
·语文
2.理解运用
·语文
(1)朱敦儒在《相见欢》“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一句
中运用象征手法暗示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奠定了全词苍凉
感伤的情感基调。
(2)“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朱敦儒《相见欢》)一句运
用了拟人手法,含蓄深沉地表达了词人忧国忧民的情感。
(3)小粤对中国古代史很感兴趣,他深入了解宋金对峙这一
无可奈何花落去 , 似曾相识燕归来 。
·语文
(3)亭台楼阁见证了很多文人骚客的情思。请你根据表格所 给提示,将表格空白处补充完整。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课件(共18张PPT)

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新词酒一杯”,词,是歌新词,作者在花 园里一边喝酒,一边轻轻地吟着自己新写的词,饮酒 吟诗,这本是封建士大夫的一种理想生活,生活应是 很惬意的、欢乐的,果真如此吗?
词中第一句中连用两个“一”,新词是一曲,词 是一杯,人是一个,自吟自饮,却让我们感到的却是 寂寞与惆怅,他饮酒却是借酒浇愁,愁从何来呢?
理解词意
一曲新词酒一杯,填一首新词,喝一杯酒。 去年天气旧亭台。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西落的夕阳何时才能回来? 无可奈何花落去,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 似曾相识燕归来。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在小园满是落花的小路上,
我独自在这徘徊。
你能用一个字来形容晏殊在 这首词中所写的吗?
2.本词中被后人传唱引用来表达思人之情的千古名句是:
夕阳西下几时回
?
3.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抒发
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蕴含着生活哲理,被誉为“千古奇偶”的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子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 , 似曾相识燕归来 。
4.“ 无可奈何花落去 ,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将自然现象与人的
感受巧妙结合,以景衬情,引发了词人对年华流逝的感伤。又蕴含
着哲理: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会消逝,这是无法阻止的客观规律。但
在它消逝的同时,仍然会有美好的事物再现。
5.表现作者怅然若失的句子是: 小园香径独徘徊。
名句赏析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两句借景抒怀,作者借暮春“花落 去”、“燕归来”的景色,表现作者感伤 时光流逝,伤别怀人的情感。作者巧妙将 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结合,浑然天成。
1.本词中表现作者盎然得意之情、闲散寻欢之志,又含蓄地表达作者
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优质课PPT课件_0
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
湖岸在飞翔。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 作者:朱敦儒 •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
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译文
• • • 南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公元1127年 (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官僚 们散了,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试请悲风吹 泪过扬州。
课外古诗词
诗言志,词抒情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作者介绍】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 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十三岁 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仁宗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学士、同平 章事兼枢密使。重视识别和吸引人 才,如范仲淹、富弼、欧阳修、韩 琦等都出他门下。卒谥元献。他是 北宋前期较早的词家,作品大多反 映富贵悠闲的生活,工于造语,有 《珠玉词》。文集为《晏元献遗 文》。
【解题】
•
这首词选自《珠玉词》,《浣溪沙》
是词牌名,即曲的谱子。因为词是按曲。谱的形
式要求填的文字,曲谱是固定的音乐形式,同一
个曲谱可以填不同题材的内容,因此一般不能从
词牌看出词的内容。曲谱短小的词牌称小令,长
的称长调。《浣溪沙》是一首小令,其格式是分
上下两片(也叫上下两阕),各有三个七字句,一、
最后 需要押韵的字我都给您用“--”标出来了。
欧阳修
•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 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 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 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 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 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 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 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 古文章四大家”。► 268篇诗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课件
写作背景
公元1049年(宋仁宗皇祐元年),欧阳修移知 颍州,“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 和”,便买田于颍,以便日后退居。晚年辞官后, 欧阳修得以如愿归居颍州。他或结伴同游,或乘兴 独往,经常徜徉于画船洲渚,充分领略了颍州的山 水风光,把颍州西湖风物之美和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诉诸笔端,写成了《采桑子》十首,歌咏颍州西湖 美景,抒发恬淡安适的情怀。这首词是十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的 第一首。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采桑子
词语解释 【棹】桨。
欧阳修
【西湖】这里指颍州(今 安徽阜阳)的西湖。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绿水】清澈的水。 【逶迤】弯曲延伸的样子。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琉璃】一种光滑细腻的 釉料,多覆在盆、缸、砖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瓦的外层。这里喻指水面
平静澄碧。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涟漪】微细波纹。
【 主旨归纳】
这首词以轻松淡雅 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 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 表达了词人美好的心境 和惬意的情怀。
“不觉船移”四字,更是语妙天下。联系上阕 的“笙歌处处随”,可知船是不断前移的,可词人 偏偏说“不觉船移”,这就有力地显示了水面的宁 静。但船移毕竟不可能绝不触动水波,所以下文就 写到“微动涟漪”,由此可见,词人的观察力和艺 术构思,可谓细入毫芒。最后,“惊起沙禽掠岸飞” 这一动态,划破了境界的宁静,使整幅画面都跳动 起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不得已,没有 办法。
弥漫着花香的园 中小径。
在一个地方来 回地走。
译文 吟罢一曲新词饮一杯酒,(往事涌上心头,)
(眼前)还是和去年一样的天气,亭台也和去年毫 无二致。夕阳虽然美好,但终归要西沉下去而不能 返回。
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课件(共19张PPT)
品读感悟艺术美
课堂小结 《浣溪沙》通过几个看似矛盾的“新 词”“旧天气”“花落去”“燕归来”, 折射出词人内心对于春景逝去的伤感,但 转而看到燕子归来后的通达欣慰,富有哲 思。
背读再享词蕴美
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下课!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课件
人教部编版 语文 八年级 上册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王国维先生说过“人生三境界”, 其一就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 楼,望尽天涯路”,这句话就出自晏 殊的《蝶恋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 走进晏殊,学习这位开创北宋婉约派 词风的词人的词作《浣溪沙》。
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晏殊,宋词婉约派著名词人。以 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 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 “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
无可奈何之中,只能看着春花凋落。去年 曾认识的燕子,似乎又飞回到旧巢里了。(我 情不自禁地)独自在小园中徘徊起来。
赏读探寻意境美——于矛盾处品心境
“新词”和“旧天气”的矛盾
赏读探寻意境美——于矛盾处品心境
“花落去”与“燕归来”
赏读探寻意境美——于矛盾处品心境
清丽自然的词风
品读感悟艺术美
主旨探究: 这首词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 色,对春景消逝的惋惜伤感和 美好事物再现的通达欣慰交织 在一起,融入花开花落、燕去 燕来等景物中,透露出某种生 活哲思。
公开课教案
《浣溪沙》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总结技巧(一)
下载后此页可删除 掉 也可编辑修改
引导学生理解《浣溪沙》的诗意,感受诗人苏轼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小学升初培中养的学作生文的选文材学技鉴巧赏如能下力:和朗读能力。
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深入挖掘教:学对重于点小:学升初中的学生来说,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非常重要。可以从家庭 、学校、理生解活诗等意方,面感选受择诗自人己对熟自悉然的和材人料生,的这感样悟能和够思更考好。地把握主题,写出有真情实 感的文章掌。握古诗词的朗读技巧和韵律。 关注细节教:学选难择点具:有细节的材料,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可以选择一些自 己亲身经理历解的“小萧故萧事”、、场“景子等规,”通、过“细西节流描”写等来词表语现的主含题义和和中作心用思。想。 注重描写深:入注探重讨描诗写句可中以的让意文象章和更意加境生。动形象。在选择材料时,可以选取一些具有描 写性的材教料学,准如备人:物形象、景色描写等,通过描写来表现主题和中心思想。 突出中心教:师在准选备择教材学料课时件,和要相明关确资文料章。的中心思想,并围绕中心思想来组织材料。这 样可以让学文生章提更前加预有习重课点文和,条了理解,作避者免及偏背离景主。题或文不对题。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精华版)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精读细研
诗词赏析
“常记”明确点明本词记述的是往事,地点在 “溪亭”,时间是“日暮”,词人饮宴以后,已经 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本词起笔平淡, 却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中。 “沉醉”二字透露出了词人心底的欢愉,“不知归 路”委婉地写出了词人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 是一次给词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果然,接下来的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
收复国土?请西风把我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 为战争前线的扬州。
精读细研
诗词赏析
这首词上阕写景,着意在借景抒情。开头两句 写词人登楼眺远,触景生情,引起感慨。第二句 “倚清秋”,谓在秋色中倚西楼而眺望,“清秋” 二字点出了作者凄凉的心情,暗示了山河残破,充 满萧条气象。第三句描写“清秋”傍晚的景象,用 落日和逝水反映悲凉抑郁的心情。下阕抒情,用直 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痛,以及他渴 望收复中原的心事。
精读细研 诗词赏析
首句以听歌、对酒开篇,格调娴雅,欲抑先扬,构 思独特。接着品读下去,情绪就不由自主地蒙上了些许 淡淡的哀愁。虽然眼前还是与去年一样的时节,一样的 天气,一样的亭台,但是“夕阳西下几时回”点破了其 中蕴含的深意——时光易逝难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 曾相识燕归来”是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慨叹。“似曾相识 燕归来”看似可聊以自慰,实则使词人内心的愁苦更加 强烈。词人面对落花归燕,触目伤怀,抑郁难解,孤独 寂寞之中,只能独自徘徊在花园的小路上,在记忆中寻 找逝去的年华。
词语解释 【金陵】古城名,即今江 苏南京。 【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 时节的景色。 【簪缨】代指达官显贵。 簪和缨都是古代贵族的帽 饰。缨是帽带。 【收】收复国土。 【倩】请人代自己做。 【扬州】即今江苏扬州,当 时为南宋抗击金兵的前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巩
固
训பைடு நூலகம்
练
当
堂
练
习
1.默写《浣溪沙》的名句,。源于此句沿用至今的成语是。
2.《浣溪沙》这首诗是怀人之作,从哪两个句子可以看出来?
(思路点拨:一样的暮春天气,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但人事却和去年大不相同了。“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它东升再起,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期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细腻心态。)
2.问题二:怎样体会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中的“无可奈何“和“似曾相识”?从“花落去”到“燕归来”,作者想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感情?
二、整体感知。
1.本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作者对光阴流逝的怅惘和对春天消失的惋惜之情。
2.上阙写了什么?下阙又写了什么?
上阙怀旧,感伤年华易逝;下阙惜春,悼念春光难留。
3.本词具有怎样的艺术魅力?
这首词用语清新,明白如话,音律和谐。词意极为深广,从极为平常的时序转换中引出富含人生哲理的启迪。
4.文章脉络梳理: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教学设计
课题
诵读欣赏——《浣溪沙》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学
习
目
标
1.在诵读吟咏中感受本词的语言特色。
2.体会词的意境,感悟词人所表达的深刻感受。
课
前
预
习
学
法
指
导
学生先在查阅资料和借助书下注释的基础上,理解本词的大意,再通过重点字词和句子的讲解,了解本诩的内涵,多角度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
关
链
接
【作家作品】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十三岁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谥“元献”。他是北宋前期较早的词家,与幼子晏几道合称“二晏”,同是婉约词的代表。作品大多反映富贵悠闲的生活,但他的词艺术成就较高,能以疏淡闲雅的语言写出较深的含义,音韵和谐,意境清新。这首词选自《珠玉词》。《浣溪沙》是词牌名,即曲的谱子。
(3)似曾相识:意思是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示例一:看着夕阳西下了,我又无可奈何的叹息着,在这似曾相识的天气里,我曾经有过多少的徘徊和等待。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便是一种等待。“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是等待,“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等待。年轻的海伦·凯特在守候着三天的光明,唯美的海子在期待着“春暖花开”,鲍尔吉·原野在寂寞里等待着詹姆斯·拉斯特的琴声,贝克特笔下的人们在等待着能带来好运的戈多……甚至,每一个人在出生之后便开始等待着那永远不会落空的生命的圆寂。
四、课堂小结
晏殊虽然位极人臣,但是他也无法挽回流逝的时光,只能“无可奈何”地看着岁月的脚步匆匆离去。宦海风波中,晏殊也免不了有沉浮得失。在官场平庸无聊的应酬中,敏感的诗人当然会时时痛切地感受到生命的无意义消耗。同学们:不要为无法改变的事情而伤感,不要为无法承受的压力而气馁,不要为无法完成的任务而抱怨,珍惜眼前的一切,活出自己的精彩。
7.词的上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夕阳西下几时回”暗含了怎样的哲理?
①写词人借酒消愁,抒发孤单冷寂之情,表述了对时光流逝的怅惘。
②“夕阳西下几时回”暗含之意是: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名句,试简析这两句好在哪里。
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对年华易逝的感叹和对友人的思念。蕴含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但在消逝的同时仍有美好事物在先,生活的不因为消逝而虚无。
三、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词中关键词句所蕴涵的哲理和感情。
1.“去年天气旧亭台。”“去年”二字把今昔两幅相同的画面重叠在一起了,问题一:你知道作者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变故吗?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文中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仔细体会思考“夕阳西下几时回?”这句话的含义。
【写作背景】暮春时节,日落时分,物候的变化引发了词人对年华易逝的感伤。“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词人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
知
识
预
习
一、解释下列词语,并用这些词语写一段有中心的话。
①夕阳西下:。
②无可奈何:。
③似曾相识:。
写一段有中心的话:
(1)指傍晚日落时的景象。也比喻迟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2)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示例二:或许生于夕阳西下的缘故,面对落日,只有无声的叹息,我早在无可奈何中牺牲自己,在那一片似曾相识的欢乐中遗失了微笑,孤寂的影子映在夕阳下显得那么地苍凉,仿佛似一个失了心的魂魄在徘徊、在流荡,在漂泊……
二、说出诗的大意。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课
堂
探
究
一、导入新课
北宋初期有一位词人以神童入朝,官至宰相,一生显贵,以“善知人”著称。他生活优裕,喜聚客宴饮。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成为千古名句。你可知道他是谁?
一曲新词酒一杯——富贵闲适的生活
去年天气旧亭台——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夕阳西下几时回——就眼前之景来抒写情怀
无可奈何花落去——悼惜的情感
似曾相识燕归来——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小园香径独徘徊——惆怅的感情更为强烈
5.本词的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6.词中作者借助曲、酒、夕阳、落花、燕子及自己的观察与感受,书写对人生的体验,对人生的思考,做到了情景理结合,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