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幅耶稣受难图片

合集下载

复活节的意义和仪式

复活节的意义和仪式

复活节的意义和仪式【篇一:西方节庆礼仪之复活节】复活节的由来和日期复活节,基督徒认为象征着重生与希望,为纪念耶稣基督于公元30到33年之间被钉死在十字架之后第三天复活的日子西方信基督教的国家都过这个节,公元325年尼西亚宗教会议规定,复活节那一天,是经由三个历法(分别是西历、中国阴历、星期)合并出来的,定于每年过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天为复活节。

其日期是不固定的,通常是要查看日历才能知道。

在西方,在德国,复活节是仅次于圣诞节的重大节日。

棕榈星期天(palmsonntag)棕榈星期天是耶稣进入耶路撒冷的日子。

据“新约”,耶稣骑着一头驴子进入耶路撒冷。

居民们认定他是救世主,欢呼着夹道欢迎,把他们的衣服和棕榈树叶、橄榄树枝铺在他经过的路面上。

但后来,也是这些居民,强烈要求把耶稣作为叛徒钉上十字架。

从公元4世纪开始,按拜占庭的宗教仪式,人们开始以宗教队列行进方式来纪念耶稣进城。

公元7世纪,爱尔兰人在棕榈星期天举办宗教队列行。

直到公元11至12世纪,这种仪式才进入德国。

由于德国没有棕榈树,教徒们便用黄杨等的树枝来取代。

在棕榈星期天的宗教仪式中,人们表演着从耶稣进城到钉上十字架的整个过程。

参加仪式的信徒们在仪式结束后把带来的树枝带回家去,放在烛台后,据称可以辟邪。

在德国新教的农村教会里,棕榈星期天同时是坚信礼星期天。

在诺伊堡的帕德波伦宫,圣餐伺童们绑扎棕榈树干,参加弥撒的信徒们带来扎着黄杨等树枝和幽默内容的带子。

绿色星期四(gruendonnerstag)大约从1500年开始,基督徒们开始纪念绿色星期四。

在这个日子,人们纪念耶稣那顿最后的晚餐。

这是耶稣在他受难的前夜与他12名弟子共进的晚餐。

这一天既是告别耶稣,同时也是基督教信仰的开端。

在那天,尽管有犹大的出卖和弟子们的反对,耶稣还是把所有的罪过归于自己。

耶稣要求他的信徒们今后继续庆祝这顿晚餐。

因此就有了后世基督徒在这个日子的晚餐之举。

在有些教区,神父为12个男人洗脚,以此纪念当年耶稣为12个弟子洗脚的行为。

欧洲教堂中的宝藏探寻耶稣的圣物

欧洲教堂中的宝藏探寻耶稣的圣物

欧洲教堂中的宝藏探寻耶稣的圣物欧洲教堂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壮丽的建筑之一,它们不仅是信仰的象征,也是文化和艺术的瑰宝。

在这些教堂中,隐藏着许多宝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与耶稣有关的圣物。

这些圣物被认为是耶稣生平中的重要遗物,对于基督教徒来说具有极高的宗教和历史价值。

本文将带您一起探寻欧洲教堂中关于耶稣的圣物,感受它们的神秘与庄严。

一、圣十字架圣十字架是耶稣受难时所使用的刑具,也是基督教最重要的象征之一。

据传,耶稣被钉在这架上,为人类的罪而献身。

欧洲教堂中保存着许多据称是耶稣受难时所用的圣十字架的碎片。

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罗马的圣十字大殿,据说这里保存着耶稣受难时的真正十字架。

每年的圣架节,成千上万的信徒会前往朝圣,亲眼目睹这一圣物的庄严与神圣。

二、圣杯圣杯是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中使用的杯子,也是基督教中最神圣的圣物之一。

传说中,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中将酒杯赐给门徒,并说:“这是我的血,为多人流出,使罪得赦。

”欧洲教堂中有许多声称是耶稣所用的圣杯,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西班牙的圣杯大教堂。

这个圣杯被认为是耶稣所用的真正圣杯,每年吸引着无数的朝圣者前来参观和膜拜。

三、圣布圣布是耶稣受难时所使用的布料,据说上面留下了耶稣的血迹。

欧洲教堂中有许多声称是耶稣受难时所用的圣布,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意大利的圣布大教堂。

这块圣布被称为“圣巾”,上面有一个模糊的人像,被认为是耶稣的面容。

这个圣巾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朝圣者和游客前来观赏,它的真实性一直备受争议,但无疑是基督教世界中最具争议和神秘的圣物之一。

四、圣剑圣剑是耶稣在十字架上被刺穿胸膛时所使用的剑,据说这把剑具有神奇的力量。

欧洲教堂中有许多声称是耶稣所用的圣剑,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英国的圣剑大教堂。

这把圣剑被认为是耶稣所用的真正圣剑,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朝圣者和游客前来参观和膜拜。

虽然圣剑的真实性无法确定,但它代表着耶稣的力量和信仰,对于基督教徒来说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五、圣衣圣衣是耶稣受难时所穿的衣物,据说上面留下了耶稣的血迹。

永援圣母像

永援圣母像

永援圣母像永援圣母圣像释义圣智工作室张晔译译者注:永援圣母像(亦称万应圣母像)是天主教拉丁礼教会中普遍受到恭敬的一幅拜占庭东方礼圣母像,圣像蕴藏丰富的神学内涵,现将相关资料翻译如下:注视这幅圣像我们可以看到:小耶稣受到两位显现于其上,拿着刑具且表情严肃的天使的惊吓,紧张地躲向圣母的怀中,仓促中几乎掉了一只鞋。

而圣母玛利亚则慈爱,稳健地用她的臂膀抱着小耶稣。

请特别注意圣母的眼神不是望着小耶稣,而是望着我们。

这难道这不是对基督的抚慰吗?没有比这眼神更好的来表达出圣母在呼吁我们避免罪恶以及爱她的圣子了。

基督的小手紧握着圣母的右手,似乎在提醒我们:在地球上,基督把自己完全的交给圣母寻求保护。

而在天堂,祂借由圣母的手,把这些恩宠分发给有求于圣母的人,这是圣像表达出的主要信息。

当然,这幅拜占庭圣像还包括许多特定的符号和标记。

以下是详细释义:1.圣母头巾上的星星:玛利亚是光耀海星,带着基督的光明来到这个黑暗的世界,引领我们稳渡世海安全停靠在天堂彼岸。

2.希腊文“圣弥额尔天神”,描绘的是天神拿着长枪和插在浸过胆汁的海绵中的牛膝草与秸秆,代表着耶稣受难。

3.圣母的小嘴代表无声的回忆。

她在圣经中所言不多。

4.红色袍子,在基督生活的年代,是童贞女才能穿的颜色。

5.深蓝色的衣袍,在巴勒斯坦是母亲穿的颜色。

玛利亚既是童贞又是母亲故名“童贞圣母”。

6.基督的圣手,手掌向下紧握圣母。

代表救赎的恩宠经由圣母保持——诸宠中保。

7.希腊文“天主之母”。

8.1867年,应圣座的要求,金色皇冠结合于原始的画像上,它代表了圣母显现的诸多圣迹,是“永援圣母”名称的由来。

9.希腊文“圣加俾额尔天神”,他手持十字架和铁钉。

10.圣母大大的双眼代表她足以看清我们所有的困苦,无论我们身在何处,她总是转向我们。

11.希腊文“耶稣基督”。

12.圣母的左手完全支撑着耶稣,她是祂的母亲,这只手抚慰着任何有求于她的人。

13.耶稣脚底悬着的凉鞋,也许代表着,奉献给圣母的(罪人的)灵魂,能在临终时有最后一线希望把握基督(的救恩)。

最后的审判

最后的审判

最后的审判原文地址:最后的审判作者:莲香《最后的审判》最后的审判一词来源于《圣经·启示录》,也有译作“末日审判”。

《启示录》是一部预言,也是圣经中唯一描述未来事件的文字。

据传,启示录由使徒约翰所写,约翰是修行人,能够看到未来,他将自己看到的末世场景和事件一一记录。

启示录结构跳跃,主线清晰不乱;大量使用象征手法,文意飘忽,场面和气势惊心动魄。

其中,大量对后世预言式的“启示”和神秘的表述,常常被运用到各类作品中。

圣经中提到的这一重大事件,一直是西方古典绘画的传统题材,几乎所有教堂都绘有这个主题的壁画。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西斯廷教堂的镇堂之宝——巨幅壁画《最后的审判》。

(另一幅传世壁画《创世纪》也在西斯廷教堂)《最后的审判》是由文艺复兴最伟大的艺术家——米开朗基罗于1535-1541年(即画家60-66岁)完成的最有影响的壁画之一。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壁画是1980-1994年全面大修、刷新以后的画面。

画宽13.4米,高14.6米,在大约200平方米的地方绘出了数以百计的等身大小的裸体群像。

基督教义说,耶稣被钉死后复活,升入天国,他在天国的宝座上开始审判凡人灵魂。

此时天和大地在他面前分开,世间无一阻拦。

大小死者、幽灵都聚集到耶稣面前,听从他宣谈生命之册,裁定善恶。

凡罪人被罚入火湖,做第二次死,即灵魂之死;凡善者,耶稣赐他生命之水,以求永生。

审判之后,天地将被更新。

许多虔诚的教徒一直在等待着基督的出现,同时也在揣摩“最后审判”会在何时、以何种形式进行?是否允许申辩,如何回答审判者的提问?。

米开朗基罗的构图方式极具创新,他笔下表现的场面是:基督挥手之际,最后审判开始,善者升天,恶者堕入地狱。

这种两极的世界,在壁画中透过妥善的切割,铺陈成一个个故事。

在画面最上端,即靠近天顶两个拱形下,左右各绘制了一组不带翅膀的天使,他们围住耶稣的刑具。

左边一组抱的是十字架,右边一组抱的是耻辱柱。

两组人物在云端里向中央倾斜。

十架君王——理解耶稣的生与死

十架君王——理解耶稣的生与死
优秀的人总是相似的。强烈推荐,尤其在复活节期间。
有人说:“*耶*稣*的故事的确很能安慰人,但是,最终那不过是自我安慰而已。
耶稣的身份就是被钉在十字架的上帝(君王),所以我们就当说“我们的上帝死了”。所以就在当下,面对
着十字架,我们要进行非此即彼地决断,中间没有第三条道路。
不断接到订阅书上架通知,开心!这本《十架君王》的上架,快速结束了我正在读的书,并随即将之置顶,
圣经《马可福音》为基础,探索耶稣的生平,让我们看到,耶稣的故事是真实的故事,也是优选的故事,耶稣是
那真正的大君王。在十字架上受死,第三日从死里复活的耶稣基督,有权能拯救、更新这个世界被罪破坏的一切,
并使相信他的人有力量面对生活中悲伤、痛苦和破碎的深渊。
读书笔记
这世上没有弯路一说,你以为的弯路,其实都在预备,预备那终极的目标。
十架君王——理解耶稣的生与死
读书笔记模板
目录
01
思维导图
02
内容摘要
03
读书笔记
04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耶稣
君王
耶稣
故事
身份
世界
权能
目的
耶稣基督
第章
舞蹈
耶稣
权能

君王
结局
十字架
内容摘要
有人说:“耶稣的故事的确很能安慰人,但是,终那不过是自我安慰而已。”果真如此吗?提摩太·凯勒以
的面具》、《慷慨的正义》等。
谢谢观看
如获至宝!希望再次品尝其中醍醐灌顶般的恩典滋味✨。
精彩摘录
这是《十架君王——理解耶稣的生与死》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历史趣谈犹太人出卖耶稣 救世主耶稣什么时候死的

历史趣谈犹太人出卖耶稣 救世主耶稣什么时候死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犹太人出卖耶稣救世主耶稣什么时候死的导语:犹太人出卖耶稣这件事情也存在着争议。

而在大部分人看来这件事情已经成为了既定的事实,当然这个犹太人出卖耶稣的认知可能也要感谢那副《最犹太人出卖耶稣这件事情也存在着争议。

而在大部分人看来这件事情已经成为了既定的事实,当然这个犹太人出卖耶稣的认知可能也要感谢那副《最后的晚餐》。

这幅画描绘了十二门徒和耶稣一起用晚餐的场景,耶稣占据最中间的位置,离他几个人距离的就是出卖他的犹大。

此时的犹大一手拿刀,一手拿着金币。

这幅画的主旨直接指出犹大对耶稣不利。

而犹大就是个犹太人,并且他将对耶稣不利的祭司带到现场,还帮他之人,最终导致了耶稣被钉死。

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个过程中,犹大起到的作用很微小,这个犹太人所做的一切只是加快了这个进程。

即使没有他的指认,祭司难道找不出耶稣来?并且犹大在审判时并没有说出对耶稣不利的话,他只是贪财而已。

所以导致耶稣死亡的其实是那个祭司,那个祭司是犹太教的祭司。

可这不也证明了是犹太人出卖犹太教吗?但是耶稣也是一个犹太人。

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一切的过错其实是耶稣挑起来的。

作为犹太教的耶稣,难道不清楚犹太教旧约律法的第一条:不可以冒充上帝。

所以这么算起来,处死耶稣的人反倒是走的正规的一个程序。

并且在那个时候,反对基督教的人是犹太教,而支持基督教的是强大的罗马帝国。

作为犹太人的耶稣被自己的同伴反对,并且至今都不肯被原谅。

所以犹太人出卖耶稣这个问题,很值得商榷。

救世主耶稣什么时候死的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替世人受罚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的,那么耶稣是生活常识分享。

最后的晚餐背后的故事

《最后的晚餐》背后的故事很多都知道《 最后的晚餐》这幅世界名画,他是由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创作。

画面中一共有十三人,是耶稣跟十二门徒共进的最后一次晚餐为题材,每个人物表情各异有惊恐、愤怒、怀疑、手势、眼神等各种的神态,让人忍不住细思这次最后的晚餐到底画中背后人物经历了什么或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首先要说《 最后的晚餐》取材来自于《 圣经》,圣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为什么达芬奇会选择书里的内容来创作这幅画作呢,海伦凯勒《 美国女作家):我爱圣经与其他书不同,圣经带给我深沉的安慰,他启迪我能看见的是暂时的,不能看见的是永远的。

法国政治家拿破仑说:“我同意,基督有其神秘性;但这种神秘性是合乎人之需要,拒绝他,这世界不可理解;相信他,则人类历史有圆满的解释。

”而 最后的晚餐》这段分别在 圣经》中的马太福音26章17-29节,马可福音14章12-35节中有记载,耶稣最后一次到耶路撒冷去过逾越节,犹太教祭司长阴谋在夜间准备逮捕他,但又苦于无人带路。

正在这时,耶稣的门徒犹大主动向犹太教祭司长告密说:“我把他交给你们,你们愿意给我多少钱?”犹太教祭司长就给了犹大30块钱。

于是,犹大跟祭司长越好,他亲吻的那个人就是耶稣。

等到逾越节那天晚上,耶稣跟12个门徒坐在一起共进最后一次晚餐,耶稣居中而坐两边分别坐着6个门徒,他忧郁地对12个门徒说:“我实话告诉你们,你们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 这句话刚说完,就在十二个门徒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12个门徒闻言后,或震惊、或愤怒、或激动、或紧张这就是 最后的晚餐》所表现的那一时刻的紧张场面。

在晚餐中间,耶稣说:我乐意在遇害之前,与你们一道吃这逾越节的筵席。

席中耶稣拿过杯子,祝谢让门徒们依次分别喝其中的葡萄汁,又说直到上帝的国到来,他不再喝了;然后他又拿起饼,祝谢掰开以后递给门徒,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也应当如此行,为的是纪念我。

”饭后,耶稣又拿起杯来,说:“这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是为你们流出来的。

文艺复兴早期绘画

文艺复兴(Renaissance)是指14世纪到16世纪西欧与中欧国家在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时期。

文艺复兴的思想基础就是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本位的世界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不仅动摇了中世纪的社会基础,也确立了个人的价值,肯定了现实生活的积极意义,促进了世俗文化的发展,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与宗教神权文化相对立的思想体系——人文主义(是一种哲学理论和一种世界观。

人文主义以人,尤其是个人的兴趣、价值观和尊严作为出发点。

对人文主义来说,人与人之间的容忍、无暴力和思想自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最重要的原则,在欧洲历史和哲学史中,人文主义主要被用来描述14到16世纪间较中世纪比较先进的思想。

人文主义肯定人是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他们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和感情,科学为人生谋福利,教育发展人的个性,即要求把思想、感情、智慧都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因此,人文主义的学者和艺术家提倡人性以反对神性,提倡人权以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自由以反对人身依附。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资本主义的因素最先在意大利萌芽,市民阶层的形成有力促进了世俗文化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也首先发生在意大利。

一、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的开端(13、14世纪)在意大利中世纪艺术家中最早表现出对古典艺术的兴趣的是尼古拉•皮萨诺(约1220—1284)。

他是活动在比萨的著名雕塑家,主要成就反映在为比萨大教堂设计的布道坛的雕刻上。

皮萨诺在布道坛的浮雕上表现上《基督降生》、《博士来拜》、和《基督受难》等圣经故事,人物造型都显得庄重典雅,衣纹处理厚重而有质感,层次变化丰富,明显带有希腊罗马古典艺术的痕迹。

就内容而言,这件作品并没有原则上的进步,然而皮萨诺却采用了一种现实主义的一目了然的艺术语言,使宗教的抽象概念成为物质的具体形象,这样的形象意味着对现实主义的直接感受和高度的造型表现力。

正是在这一点上皮萨诺割断了和中世纪传统艺术的内在联系。

在绘画上的两个代表人物则是奇马布埃(约1240—1300)和杜乔(约1250—1318)。

达芬奇名画救世主赏析

达芬奇名画救世主赏析达芬奇的名画《救世主》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作之一,它展示了达芬奇在绘画技巧和艺术表现上的非凡才华。

这幅画作描绘了耶稣基督坐在宝座上,右手向前伸展,左手握着一本圣经,周围是十二使徒和圣母玛利亚。

整幅画面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了耶稣基督的威严和慈悲。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画面的构图。

达芬奇巧妙地运用了透视原理和光影效果,使整幅画面显得非常立体和生动。

耶稣基督坐在宝座上,神态庄严,目光深邃,给人一种无法言喻的力量感。

而周围的使徒和圣母玛利亚则以各种不同的姿态和表情展现出各自的性格特点,形成了画面的主次分明,让人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每个人物的内心世界。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达芬奇在细节处理上的精湛技巧。

比如,耶稣基督的头发和胡须都被精心地描绘出来,每一根头发都栩栩如生,给人一种真实感。

而使徒们的服饰和表情也都栩栩如生,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非常到位,让人感受到了达芬奇对于人物形象的深刻理解和表现力。

再次,我们来谈谈达芬奇在色彩运用上的独特见解。

整幅画面以暖色调为主,给人一种温暖和谐的感觉。

耶稣基督的衣袍是鲜艳的红色,象征着他的皇权和权威,而使徒们的服饰则以深沉的蓝色和紫色为主,展现出他们的庄严和威严。

而背景则以深邃的暗色为主,突出了主体人物的光芒,使整幅画面更加突出和饱满。

最后,我们来谈谈达芬奇在情感表达上的独特魅力。

整幅画面给人一种肃穆庄严的氛围,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受到耶稣基督的威严和慈悲。

使徒们的表情各异,有的显得庄严肃穆,有的显得悲痛欲绝,展现了各自的内心世界。

而圣母玛利亚则以安详的表情和柔和的目光注视着耶稣基督,给人一种温暖和慈爱的感觉。

整幅画面通过人物的表情和姿态,展现出了耶稣基督的慈悲和使徒们的虔诚,让人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和情感的震撼。

总的来说,达芬奇的名画《救世主》是一幅具有深刻内涵和高度艺术价值的杰作。

它在构图、细节处理、色彩运用和情感表达上都展现出了达芬奇非凡的绘画技巧和艺术魅力,让人不由自主地为之倾倒。

十字架上的七言

十字架上的七言1. “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

”耶稣在十字架上说出这话时,就像一盏明灯在黑暗中亮起。

你想啊,那些伤害他的人,把他钉在十字架上,他却祈求天父赦免他们。

这就好比有人狠狠踩了你一脚,你疼得要命,可你却对老天爷说,原谅他吧,他不知道这一脚踩得多疼。

这是多么伟大的宽容啊!这让我们反思,在生活中,当别人无意间伤害了我们,我们是不是也能有这样宽广的胸怀呢?比如说,你的同事不小心弄洒了你的咖啡,你是破口大骂,还是像耶稣一样选择原谅呢?2. “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

”这是对旁边那个悔改的强盗说的。

耶稣啊,他自己都在十字架上受苦,却还能给别人这样美好的承诺。

这就像是在你最落魄的时候,还不忘拉身边的人一把。

就好比你和朋友一起参加比赛,都失败了,可你却对朋友说,别怕,我们现在虽然失败了,但我感觉咱们就像即将进入一个特别酷的冒险乐园一样,未来充满希望呢。

这给了我们启示,不管自己处于何种境地,都要学会给他人希望。

3. “母亲,看你的儿子!”“看你的母亲!”耶稣在十字架上还惦记着自己的母亲和他所爱的门徒。

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啊。

这就像在一个大家庭里,即使自己即将面临很大的困难,心里还想着家人的相互照顾。

就像一位父亲在自己生命垂危的时候,把孩子的手交到妻子手里,又把妻子的手交到孩子手里,告诉他们要互相依靠。

我们从中能学到,爱就是在任何时候都不忘关心身边的亲人朋友。

4. “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听到这话,感觉耶稣好无助。

他一直与神亲近,可在这一刻却仿佛被抛弃了。

这就像一个孩子,一直依赖着妈妈,突然有一天妈妈不见了,孩子惊恐地大喊,妈妈,你在哪里?这是多么真实的情感啊。

我们有时候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在遇到极大困难的时候,觉得全世界都抛弃了我们。

但是耶稣这种直白的表达,也让我们知道,即使有这样的感受,也可以倾诉出来。

5. “我渴了。

”简单的三个字,却包含了耶稣的人性。

他在十字架上承受着身体的痛苦,会渴,这是人的正常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一副耶稣受难图耶稣被宣判死刑.
2
第二副耶稣受难图耶稣背负着十字架
3
第三幅耶稣受难图耶稣第一次跌倒
4
第四幅耶稣受难图耶稣与圣母相见
5
第五幅耶稣受难图
古利奈人西门帮助耶稣背负十字架
6
第六幅耶稣受难图维朗妮卡为耶稣擦脸
7
第七幅耶稣受难图耶稣第二次跌倒
8
第八幅耶稣受难图
耶稣遇见耶路撒冷的妇女们
9
第九幅耶稣受难图耶稣第三次跌倒
10
第十幅耶稣受难图耶稣的衣服被夺走
11
第十一幅耶稣受难图耶稣被绑上十字架
12
第十二幅耶稣受难图耶稣死在十字架之上
13
第十三幅耶稣受难图
耶稣的尸体被取下十字架
14
第十四幅耶稣受难图耶稣被众人放入墓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