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应知应会

合集下载

民族工作应知应会内容

民族工作应知应会内容

民族工作应知应会内容民族工作是指国家对各个民族之间的关系进行管理和调节的工作。

它是现代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也是确保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民族工作的目标是促进各族人民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保护各族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为了更好地开展民族工作,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以下内容:一、宪法和法律法规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对民族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们应该熟悉宪法中关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自治的相关规定,遵守宪法,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

此外,还应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团结进步法》等,以便正确履行民族工作的职责。

二、民族政策和政策措施民族政策是国家对民族问题的基本立场和方针政策,是保障各民族平等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

我们应该了解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积极参与各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此外,还应熟悉各项政策措施,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等,为民族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三、民族历史和文化了解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进行民族工作的基础。

我们应该学习和研究各民族的历史、文化、语言、宗教等,增进对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认同,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交融。

同时,要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反对各种形式的民族歧视和排斥,维护各民族的文化权益。

四、民族自治制度和自治机构民族自治制度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了解和学习民族自治制度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熟悉各级民族自治机构的职责和权力范围,加强与各民族自治区、自治县的联系和合作。

同时,要加强对民族自治区、自治县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民族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五、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培养和加强各族人民团结意识、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各类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提高自身的民族团结意识和民族认同感,增强对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认识和理解,坚决抵制各种分裂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知应会手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知应会手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知应会手册一、什么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指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

它包括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认同,以及对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和未来发展的关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前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才能推动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

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历史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中华民族的每个成员都要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有深刻的认同。

这包括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史成就和英雄人物的尊重和崇敬。

2. 文化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中华民族的每个成员都要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有高度的认同。

这包括对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认同。

3. 共同利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中华民族的每个成员都要关注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

这包括对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的关注,以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4. 未来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中华民族的每个成员都要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有远见和担当。

这包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

四、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下面是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措施:1. 教育引导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引导,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通过教育引导,让每个中华民族的成员都能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2. 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加强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扬,包括传统节日、传统技艺和传统价值观的传承。

民族团结应知应会测试题

民族团结应知应会测试题

民族团结应知应会测试题一、单选题1.我们国家的国歌叫什么—?A.《继续革命的战歌》B.《中华雄踞天地间》C.《义勇军进行曲》ID.《五旗共和歌》2.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根本途径是A.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B.遵循社会团结规律,坚持正面引导C.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D.依法治理民族事务3.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什么_?A.经济发展B.民族团结C.人民幸福D.社会和谐4.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是什么—?A.增强文化认同B.积极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C.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山硝中E5.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是什么—?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6.每年一月是新疆民族团结教育月A.4月B.5月("[倜”东)C.6月D.7月7.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_A.平等、团结、互助、和谐8.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11C.维护社会主义法治9.中华民族共同发展的重要前提:_B_A.民族团结B.团结稳定C.交流发展D.依法治国10新疆最大的群众工作:_A_A.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B.民族团结C.宗教和谐10.三个离不开指的是:_D_A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E-)B.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C.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D.以上都是二、多选题1.中华民族历史观“四个共同''的内容包括()A.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B.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I i-JC.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ID.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E.维护民族团结,2.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的治疆方略是依法治疆、OA.团结稳疆B.文化润疆C.富民兴疆D.长期建疆W)3.坚定“四个自信''的内容包括OA.道路自信(正确答案)B.理论自信C.制度自信D.文化自信(U4.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是OA.做到两个维护B.增强文化认同c.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近QD.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5.民族团结的“四个人人”是指OA.人人都有民族团结的思想(:饰拧W)8.人人都说有利于民族团结的话C117-W)C.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好事D.人人都争当民族团结的模范i四、判断题1.民族工作的主题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学生民族团结应知应会

学生民族团结应知应会

轮台县第一小学学生民族团结进步年应知应会1、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核心是什么?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核心。

2、处理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新疆精神的内容:爱国、感恩、勤劳、互助、开放、进取。

爱国,就是爱故乡、爱祖国。

爱故乡是爱国主义的重要源泉,爱国主义是爱故乡境界的升华。

只有首先爱故乡并上升为爱祖国,才能形成爱国主义。

感恩,感恩的大智慧就是“乐于把得到的感激表现出来且回馈他人”。

我们生活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各族人民要对工作生活有一份感恩的心情,保持健康的心态,完美的人格和进取的信念。

勤劳,就是努力劳动,不怕辛苦,排除万难,艰苦创业。

互助,就是彼此互相帮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始终做到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

开放,就是思想开通、解放。

这里特指宽容、包容、开放。

进取,是一种前进的动力,是有付出才会有的收获。

共同建设新疆、共同享有新疆。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5、马克思主义“五观”: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6、“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7、“五个认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8、两个不得:即师生不得参加任何形式的宗教活动,不得参加跨区宗教活动。

9、“五个严禁”:严禁在学校传播宗教思想、发展教徒;严禁在学校设立宗教活动场所、举行宗教活动;严禁师生建立宗教团体和组织;严禁师生在校内外参加或组织参加宗教活动;严禁穿戴宗教服饰、佩戴宗教标志。

10六个禁止:禁止宗教活动进校园、禁止宗教行为进校园、禁止宗教言论进校园、禁止宗教服饰进校园、禁止宗教思想进校园、禁止宗教信仰进校园。

11、三非:非法宗教活动非法宣传品非法网络传播12、新疆三史: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

文明单位应知应会考试题

文明单位应知应会考试题

文明单位应知应会题1、四个认同: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2、三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3、加强民族团结必须做到"五个互相"是什么?答: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学习、互相谅解。

4、增进民族团结,必须遵循的言论、行动准则即"四个人人"是什么?答:人人都有民族团结的思想,人人都懂民族政策,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

5、对广大干部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五观教育,是哪五观?答: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历史观。

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任务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7、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五爱)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的重要尺度。

8、科学发展观的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9、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10、我国公民应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什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1、和田地区有186万人口,22个民族12、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两个方面的素质)13、文明单位如合并、撤销、改变名称或隶属关系,须由命名机关确认。

14、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的概念)15、文明单位必须是民族团结模范单位,必须是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还必须是卫生、绿化、美化和环保建设先进单位。

16、今年是第6届玉石旅游文明节,是第4届手工羊毛地毯博览会17、什么是两个加速,一个突破?答: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加速林果业发展,实现以山药为主的特色优质农产品种植的突破,使广大农民通过不同增收渠道和多种增收领域,早日实现富民目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知应会100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知应会100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知应会100题(原创实用版)目录1.引言:介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知应会 100 题》的意义和目的2.主题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概念与内涵3.主题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与文化4.主题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5.主题四: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6.结论:总结全文,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正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知应会 100 题》是一本旨在帮助广大读者深入理解和掌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书籍。

在当前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一个涵盖 56 个民族的大家庭,拥有共同的历史、文化和命运。

在这个共同体中,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

从先秦诸子百家,到唐宋诗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各种艺术形式,中华民族共同体在文化交流与碰撞中不断发展壮大。

然而,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共同体面临严重的挑战。

列强入侵、内忧外患,民族生存和发展陷入空前危机。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抵御外敌、振兴民族的重要力量。

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胜利。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不仅关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更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先要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概念与内涵,认识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其次,要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与文化,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同时,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促进各民族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民族间的了解和友谊。

最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总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知应会 100 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平台,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创建文明单位应知应会资料

创建文明单位应知应会资料

创建文明单位应知应会基本知识1、党中央先后对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过两个重要决议: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内容问题的决议》;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内容的决议》。

2、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的五项基本任务是:思想建设、道德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环境秩序建设、文化建设。

3、文明单位每年要向直接命名和管理的精神文明活动指导委员会做一次全面的书面汇报。

4、文明单位质量下降或发生背离文明单位标准严重问题,命名机关应会同其主管部门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限期整改、撤消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的处理。

5、精神文明的“三大创建活动”是指: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创建文明村镇活动、创建文明行业活动。

6、“以德治国”是指: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并使之成为全体成员人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

7、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道、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8、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

9、公民道德建设的方针是:(1)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相适应;(2)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3)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4)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5)坚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起来;(6)坚持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相配合。

10、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11、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小学民族团结应知应会试题及答案

小学民族团结应知应会试题及答案

小学民族团结应知应会试题及答案1. 要把少数民族干部______作为一件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

空1答案:队伍建设2.内蒙古自治区语委主要职责是:为自治区党委、政府制定有关蒙古语文工作政策、条例、办法提供______依据。

空1答案:决策3. 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是各级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______和______。

空1答案:桥梁空2答案:纽带4.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______。

空1答案:基本要求5. 民族自治地方的______和______应当用当地通用语言审理和检察案件。

空1答案:人民法院空2答案:人民检察院6. 解决我国民族的问题的根本途径是:______ 。

空1答案:坚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7. 四个认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1答案:对祖国的认同空2答案:对中华民族的认同空3答案: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空4答案: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8. 马克思主义“五观”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1答案:国家观空2答案:民族观空3答案:历史观空4答案:文化观空5答案:宗教观9.任何______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空1答案: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10.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可以利用______、博物馆、革命历史纪念馆、______等场所进行,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______。

空1答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空2答案:烈士陵园空3答案: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示范单位11. 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域内( )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A.蒙古民族;B.少数民族;C.各民族。

(正确答案)12.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在公务话动中使用汉语言文字时,应当以( )为工作用语用字。

A.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正确答案)B.蒙古语言文字;C.民族语言文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应知应会
1、自治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州是什么时候召开
的动员大会,预订在何时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州?
答:于2011年5月6日召开动员大会;自治州将用4
年时间,于2014年自治州60周年大庆时创建为全国民族团
结进步模范州。
2、昌吉市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市动员于何时召开的?
答:于2011年6月3日召开动员大会;昌吉市将于2011
年在全州率先创建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市。
3、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市的十项重点工作是什么?
答:宣传教育、经济跨越、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基础设
施建设、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基层组织建设、人才培养、
长治久安、生态兴市。
4、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市的四项活动是什么?
答:(1)围绕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开展
“肩并肩•爱国情”团结共建活动。(2)围绕促进少数民族
和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开展“手拉手•兄弟情”结对帮扶
活动。(3)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
及各族群众,开展“根连根•骨肉情”温暖入户活动。(4)
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
开展“心连心•鱼水情”党群连心活动。
5、什么事马克思主义五观?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马克思主义民族观;马克思主义宗教
观;马克思主义历史观;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6、六史是指什么?
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史、创业史、改革开放史;新疆历史、
新疆民族发展史和新疆宗教演变史。
7、全疆实现“三个率先”的目标是什么?
答:率先实现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
率先实现农牧民人均收入超万元;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目标
8、什么是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政策包括哪些内容?
答: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中的和
睦、友好和互相、联合的关系,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第一,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第二,维护、促进各民族
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第三,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
进祖国的繁荣发展;第四,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