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第二课时练习题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有答案-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寓言二则(掩耳盗铃、滥竽充数)》同步练习卷(5)

小学语文-有答案-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寓言二则(掩耳盗铃、滥竽充数)》同步练习卷(5)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寓言二则(掩耳盗铃、滥竽充数)》同步练习卷(5)一、文本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他手下吹竽的乐(yuè lè)队就有三百人。

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到齐宣王那里,请求参加吹竽队。

齐宣王给他很高的待遇,把他编在吹竽队里。

其实,南郭先生不会吹竽。

演奏的时候,他就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shǔ shù)。

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人发觉(jué jiào)。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

齐滑王也爱听吹,但是他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改成一个挨(āi ái)一个地吹给他听。

听到这个消息,南郭先生只好偷偷地溜走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发觉﹣﹣________ 装腔作势﹣﹣________(2)给文中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________”。

(3)把具体表现南郭先生“装腔作势”的句子画上“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齐宣王喜欢________,又喜欢________,所以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________。

齐湣王也喜欢________,但他不喜欢________,所以南郭先生偷偷地溜走了。

(5)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多选)()A.齐滑王知道南郭先生不会吹竽。

B.情况不明,好坏不分,会给投机取巧的人可乘之机。

C.做人要老老实实,要有真才实学。

D.要认真的考察人,使不学无术的骗子无法混下去。

2.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大自然的声音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壮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小学三年级语文寓言二则第二课时练习

小学三年级语文寓言二则第二课时练习

9课第二课时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shēn jìn jiā zhù shì ruò yì qí
()()()()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鹬蚌()渔翁()筋疲()
()颜开()勃勃揠苗()
3.按课文内容填空。

《鹬蚌相争》讲的是
告诉我们
参考答案:
1.(伸进)(夹住)(示弱)(一齐)
2.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筋疲(力尽)
(喜笑)颜开(兴致)勃勃揠苗(助长)
3.《鹬蚌相争》讲的是河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被河蚌夹住了嘴,双方都不肯相让。

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告诉我们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要互相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味的相互钳制往往顾此失彼,让他人钻空子。

小学语文-有答案-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寓言二则(掩耳盗铃、滥竽充数)》同步练习卷(2)

小学语文-有答案-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寓言二则(掩耳盗铃、滥竽充数)》同步练习卷(2)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寓言二则(掩耳盗铃、滥竽充数)》同步练习卷(2)一、基础知识.)1. 看拼音写词语。

2. 辨字组词。

3.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铃铛,想把它偷走。

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可是他想:如果把耳朵掩任,响声不就听不见了吗?”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

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1)用“如果…就…”和“只要……就…”各造个句。

(2)回答:那个人看到了什么?于是想到了什么?然后做了什么?结果怎样?(3)读《滥竽充数》,填写下面表格。

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三百人。

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到齐宣王那里,请求参加吹竽队。

齐宣王给他很高的待遇,把他编在吹竽队里。

其实,南郭先生不会吹竽。

演奏的时候,他就鼓看腮帮捂看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人发觉。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

齐湣王也爱听吹竽。

但是他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改成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

听到这个消息,南郭先生只好偷偷地溜走了。

三、阅读.)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鱼目混珠古时候,有个名叫满愿的人,收藏着一颗极为罕见的大珍珠。

许多人好奇地想见识一下这颗珍珠的模样,可是满愿从来不肯让人看。

每当人们对满愿表示羡慕时□满愿的邻居寿量总是轻蔑地对人们说□□有颗珍珠算什么□我也有□而且比满愿那颗还要好□□可是,他也像满愿一样,从来不肯让别人看他的珍珠。

人们虽然从来没有见过他们珍藏的珠宝,但对此都深信不疑。

于是,大家对两位珍珠的主人羡慕不已。

后来,他俩忽然同时患病。

医生看过他们的病后,告诉他们说,他们得的是同一种病。

治这种病需要用珍珠的粉末配制一种药。

两人听了,治病心切,都把自己收藏的珍珠拿了出来。

人们听说他们拿出了珍珠,当然不肯放过这个一饱眼福的机会,纷纷赶来观看。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寓言二则》课后练习题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寓言二则》课后练习题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寓言二则》课后练
习题
1、《郑人买履》选自《___________》,该书的作者______是______末期_____家,______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刻舟求剑》选自《___________》,该书主编者______是______末期秦的丞相。

(8分)
2、解释句中加点字:(14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 ) 先自度其足( )
至之市,而忘操之( ) 已得履( )
乃曰:“吾忘持度。

”( ) 反归取之( )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 楚人有涉江者( )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遽契其舟( )( )
是吾剑之所从坠( )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 )
3、解释句中加点的虚词:(8分)
之至之市( ) 至之市,而忘操之( )
而置之其坐( ) 反归取之( )
是吾剑之所从坠( )
而而置之其坐( )
至之市,而忘操之( )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
小编再次提醒大家,一定要多练习哦!希望这篇三年级上册语文寓言二则课后练习题能够帮助你巩固学过的相关知识。

相关链接:
2016年秋季三年级上册语文《三袋麦子》练习题三年级上册语文《蒲公英》课后练习题:苏教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寓言二则》课时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寓言二则》课时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寓言二则》课时练习【第一课时】一、比一比,再组词。

亡()牢()丢()告()口()军()去()吉()二、按样子写词语。

结结实实(AABB)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自言自语(ABAC)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黑压压(ABB)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三、写出下列词语反义词。

明白——()镇定——()防患未然——()四、选词填空。

劝说劝告1、经过同学们的()后,他终于听从了大家的()。

焦急镇定2、在危急关头,()只会适得其反,只有保持(),才能最正确地处理问题。

糊涂明白3、他看上去做事很(),其实他心里()很多道理。

五、数笔画填空。

“丢”共____画,第5画是____ ,组词_________。

“牢”共____画,第5画是____,组词_________。

“告”共____画,第3画是____,组词_________。

“筋”共____画,最后1画是____,组词_________。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通过学习《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我知道“亡”的意思是________,“牢”的意思是________。

2、从“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养羊人对于街坊的劝告抱着________的态度。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是因为________,第二次丢是因为_________。

3、通过学习《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我知道“揠”的意思是___________,种田人想到了_________的“办法”帮助禾苗快些长高,他按自己的方法做了之后,结果_________。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不守信用的鳄鱼有一只鳄鱼被倒下的大树压住身子,不能动弹。

他大声喊道:“救命啊!”有一个渔夫正好路过这里,鳄鱼连忙说:“求求你,救我一命,我不会忘恩负义的。

最新语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2 寓言二则第二课时(课时练习)

最新语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2 寓言二则第二课时(课时练习)

22.《寓言二则》课时练
第二课时
一、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chǔ chù
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2.春天到了,田野里到处.()都盛开着五颜六色的小花.
yuè shuō
3.在教室里不能说.()话.
4.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滥.竽充数()
①与真实不符,失实的,假的②过度,没有限制
2.因释.其耒而守株()
①解释②放下
三、填一填.
1. 《守株待兔》中宋人错在 _.
2.《滥竽充数》中处士错在 _.
四、课内阅读.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
2.我还知道的寓言故事有:、、 .
《寓言二则》课时练第二课时答案:
一、1. chǔ 2. chù 3. shuō 4. yuè
二、1.① 2. ②
三、1.把偶然发生的事情看成了必然发生的事
2.不懂装懂
四、1. 假的就是假的,最终会因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
2.刻舟求剑自相矛盾画蛇添足。

北京版三年级(上)《第26课 寓言二则》同步练习卷

北京版三年级(上)《第26课 寓言二则》同步练习卷

北京版三年级上册《第26课寓言二则》同步练习卷一、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1.(3分)规范书写词语。

2.(3分)圈出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卖矛的人夸口说,他的矛兑利得很,接着又夸口说他的盾艰固得很。

他吾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就去摘铃当。

3.(3分)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锐利﹣﹣坚固﹣﹣哑口无言﹣﹣。

4.(3分)用下面的词语写一句话。

不论……都……如果……就……。

5.(3分)按要求写句子。

写出《自相矛盾》中,让卖矛和盾的人哑口无言的句子。

写出《掩耳盗铃》中,表明盗铃人愚昧可笑的句子。

6.(3分)阅读欢乐岛。

课内阅读。

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铃铛,想把它偷走。

他明明知道,用手一碰,那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可是他想:“如果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就去摘铃铛。

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1)“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2)写出文中表现盗铃人动作的词。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7.(3分)课外阅读。

老鼠买鱼一天,鼠倾巢出动,窜上大街要把所有的鱼全买下来。

鱼行老板问:“你们不愁吃喝,买那么多鱼干啥?”“虽不愁吃喝,可要平安无事总得破费些钱财呀!”老鼠狡黠地笑了笑。

鱼行老板仍听不明白,却狠狠地敲起竹杠来。

一下子,鱼价抬高了几倍。

买完鱼后,小老鼠们有的把鱼扛在身上,有的举在头上,有的抱在手上。

这时□一个小老鼠跑到老鼠头领面前□说□头儿□咱们买这么多鱼干啥呀□老鼠头领说□笨蛋□咱们不愁吃□有老猫就过不了安稳日子□猫爱吃鱼□咱们送些鱼□不就和猫化敌为友了吗□哈哈□说着,露出得意的笑容。

小老鼠仍听不明白,但也不想去问了,心想:头儿让我干啥,我就干啥。

跟着头儿干准没错。

老鼠把鱼买完了,街上没有鱼卖。

猫只好自认晦气,运气不好。

不过,从此每天都有老鼠给猫送鱼,猫非常高兴,果真与鼠“化敌为友”了。

不久,该市鼠患成灾,鱼行老板这才猛然醒悟,叹息道:“我赚了钱,上了老鼠的当。

最新语文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寓言两则 鹬蚌相争》精选习题第二课时(精品)

最新语文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寓言两则   鹬蚌相争》精选习题第二课时(精品)

《寓言两则鹬蚌相争》习题——第二课时
1、基础题
1.看拼音,写词语。

沙tān()美cān()jiā住() háo不费力()不kěn()
2.给下列加点的多音字注音。

天空()贝壳()朝代()
空地()地壳()今朝()
2、综合题
1.解释词语,并造句。

毫不费力:
造句: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立刻——()
急忙——()
3、提高题
1.像“鹬蚌相争”这样出自寓言的成语还有很多:自相矛盾、掩耳盗铃……你还知道哪些?并说说它的寓意。

2.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滩餐夹毫肯
2.kōng ké cháo
kóng qiào zhāo
二、综合题
1.比喻事情非常轻松就能解决。

这道题真简单,我毫不费力地就解答出来了。

2.马上连忙
三、提高题
1.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2.生活中如果像鹬蚌那样互不相让、争执不下,只会落得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寓言二则》课时练
第二课时
一、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chǔ chù
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2.春天到了,田野里到处.()都盛开着五颜六色的小花。

yuè shuō
3.在教室里不能说.()话。

4.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滥.竽充数()
①与真实不符,失实的,假的②过度,没有限制
2.因释.其耒而守株()
①解释②放下
三、填一填。

1. 《守株待兔》中宋人错在 _。

2.《滥竽充数》中处士错在 _。

四、课内阅读。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2.我还知道的寓言故事有:、、。

《寓言二则》课时练第二课时答案:
一、1. chǔ 2. chù 3. shuō 4. yuè
二、1.① 2. ②
三、1.把偶然发生的事情看成了必然发生的事
2.不懂装懂
四、1. 假的就是假的,最终会因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

2.刻舟求剑自相矛盾画蛇添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