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化工-硫化氢分解制取氢和单质硫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硫化氢直接分解制取氢气和硫黄研究进展

硫化氢直接分解制取氢气和硫黄研究进展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2017年第36卷第4期·1448·化 工 进展硫化氢直接分解制取氢气和硫黄研究进展张婧,张铁,孙峰,徐伟,石宁(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化学品安全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071) 摘要:硫化氢直接分解制取氢气和硫黄,不仅可以使石油、天然气、煤和矿产加工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硫化氢得到有效治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能在回收硫黄的同时获得清洁能源——氢能。

本文综述了热分解(直接热分解、催化热分解、超绝热分解)、电化学分解、光催化分解以及等离子体分解等硫化氢直接分解制取氢气和硫黄技术,对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热力学依据进行了简要介绍,并详细阐述了各种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从研究方法、技术特点、反应性能、优缺点以及这些技术未来研究的可能突破点等方面展开深入分析。

最后对硫化氢直接分解制氢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将膜技术、催化技术及等离子体技术相结合,不断发展和探索新技术将是硫化氢分解制氢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制氢;热解;回收中图分类号:TQ1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17)04–1448–12 DOI :10.16085/j.issn.1000-6613.2017.04.039Research progress on hydrogen and sulfur production from directdecomposition of hydrogen sulfideZHANG Jing ,ZHANG Tie ,SUN Feng ,XU Wei ,SHI Ning(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afety and Control for Chemicals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Safety Engineering ,Qingdao 266071,Shandong ,China )Abstract :Direct decomposition of hydrogen sulfide is an effective way not only to treat the waste gas in coal ,petroleum ,natural gas and mineral processing industries for solving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s but also to produce sulfur and a clean energy ,hydrogen.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hydrogen and sulfur produced from direct decomposition of hydrogen sulfide including themolysis (directly high–temperature thermolysis ,catalytic thermolysis and superadiabatic thermolysis ),electrochemical technology ,photocatalytic decomposition and plasma technology are reviewed. Fundamental principle and themodynamic basis of methods involved are briefly introduced. Then,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research status focused on research methods ,technique feature ,reaction performanc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and potential breakthrough point ,etc . is give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is prospected at the end of this review as well. A prospect is put forward that continuously exploring and developting new technologies such as combining membrane technology ,catalytic technology and plasma technology would be the future trend in the field of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H 2S decomposition. Key words :hydrogen production ;pyrolysis ;recovery硫化氢(H 2S )是一种剧毒、恶臭的酸性气体,不仅会引起金属等材料的腐蚀,在化工生产中还容易导致催化剂中毒失活;另外,H 2S 还会危害人体健康,造成环境污染。

硫化氢制氢过程中硫磺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硫化氢制氢过程中硫磺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硫化氢制氢过程中硫磺分离技术研究进展李培艳(榆林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榆林719000)摘要:通过间接电解硫化氢技术不仅有利于氢资源的综合利用,而且生成的硫磺可用于其他工业生产中,同时还可以消除H2S对人体和工业生产带来的危害。

但是硫化氢制氢过程中生成的硫磺颗粒细小呈絮状、容易粘附在电极表面和整个管道上,从而影响整个吸收、分离,所以硫磺分离一直是重点和难点,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本文主要从硫化氢制氢过程中形成硫磺的形态、纯度、分离方法、硫磺颗粒改性及国外硫磺分离工艺等几个方面介绍目前硫化氢制氢过程中硫磺分离技术研究状况。

关键词:硫化氢制氢;硫磺分离;研究进展硫化氢(H2S)是一种具有强烈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主要产生于化工生产当中。

它的的存在不仅给工业生产造成很大的危害,同时严重地影响人体健康,所以H2S的脱除一直是很多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人们提出了H2S制氢方法。

这样不仅有利于氢资源的综合利用,而且生成的硫磺可用于其他工业生产中,同时还可以消除H2S对人体和工业生产带来的危害。

H2S制氢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以电化学方法中的间接电解法独具特点。

此方法主要是利用含有高价铁离子的酸性溶液吸收H2S。

根据前期研究表明[1,2],这种方法不仅能耗低、效率高、可循环利用吸收液,而且取得了很好的去除H2S效果。

但是间接电解H2S制氢过程中生成硫磺的颗粒太细小,不易分离,硫磺容易粘附在电极表面和整个管道上,从而影响整个吸收、分离过程。

所以,硫磺分离一直是重点和难点。

只有硫磺分离技术有所突破,才能使H2S制氢技术得以工业化,氢资源被人类真正的利用。

1硫化氢氧化吸收所形成硫的形态Clarke E T,Solouki T,Russel D V等[3]探索了硫的生成机理,应用X-射线衍射、液相色谱、质谱、电位滴定、核磁共振等方法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结果表明,H2S氧化吸收所形成的硫是斜晶形的S8。

其形成过程是H2S首先形成多硫化物,然后向单质硫转变,此过程中形成的多硫化物Sx2-,是线形易变的多原子化合物,容易在水中分解成单质硫。

硫化氢分解制备氢气的工艺方法研究

硫化氢分解制备氢气的工艺方法研究

硫化氢分解制备氢气的工艺方法研究煤化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含硫污染物的排放,煤气中硫化物的有效脱除是其进一步利用的关键,已有不同形式的气体净化脱硫技术将硫化氢作为关注重点,但仅仅回收了其中的硫元素,而价值较高的氢元素则生成没有特殊用途的水。

硫化氢化学分解制备氢气不仅为包括硫化氢在内的含硫污染物转化为高质高值的氢提供了可行性,并且极大地降低了系统能耗,该技术路线在节能减排、社会和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标签:硫化氢;氧化分解;碘硫循环;氢气化石能源的开采、加工和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含硫污染物的排放,針对此问题已开发出不同形式的气体净化过程,但现有的脱硫技术,在净化、减排、经济效益等方面都不具备可持续发展性,技术路线本身存在难以克服的瓶颈问题。

含硫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控制在煤化工应用行业乃至整个煤炭开采、加工和应用行业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实现煤炭应用过程中硫污染物的资源化又具有非常巨大的环保、经济和社会意义。

1 硫化氢气体的来源我国煤中硫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02%-10.5%,特低硫煤和低硫煤保有储量分别占全国保有储量的40.6%和31.8%,低中硫煤和中硫煤占全国保有储量的17.7%,中高硫煤和高硫煤占全国保有储量的9.9%。

中国煤中全硫含量在保有储量中的分布见下图1。

煤气化过程中,需要将粗煤气脱硫、脱碳制取合格的粗煤气,在脱硫、脱碳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酸性气体,主要为二氧化碳和硫化氢。

目前,火力发电依然是最主要的发电方式之一,火力发电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颗粒物、氮氧化物、硫化物。

回收利用煤转化以及火力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含硫酸性气体具有重要的环保、经济、社会意义。

2 硫化氢分解制备氢气的流程硫化氢化学分解联产氢气及硫酸系统可分为三个子系统:硫化氢氧化系统、Bunsen反应系统、HI分解分离系统。

在Bunsen反应系统中,SO2与过量的碘和水进行Bunsen反应并分层为两相-上层硫酸相和下层碘化氢相。

硫化氢高温裂解制氢的动力学研究

硫化氢高温裂解制氢的动力学研究

硫化氢高温裂解制氢的动力学研究
硫化氢高温裂解制氢是一种常见的氢生产方法,它通过将硫化氢在高温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硫的反应来生产氢。

这种反应的动力学研究是有机化学和工业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近年来,硫化氢高温裂解制氢的动力学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

例如,研究人员发现在高温条件下,硫化氢的裂解反应可能会受到气相中的氧分子的影响,并且在低氧条件下,裂解反应的速率会显著增加。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反应温度、压力、物浓度和反应载体等因素都可能会对硫化氢裂解反应产生影响。

此外,研究人员还探究了硫化氢裂解反应的机理,发现裂解反应可能与硫化氢分子的热动力学性质有关。

研究人员还开发出了一系列新型催化剂,可以有效地促进硫化氢裂解反应的进行。

在硫化氢高温裂解制氢的动力学研究中,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反应温度: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硫化氢的分解速率会增加。

反应压力:在高压条件下,硫化氢的分解速率会增加。

反应物浓度: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升高,硫化氢的分解速率会增加。

反应载体:不同的反应载体可能会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

综上,硫化氢高温裂解制氢的动力学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

研究结果可以用来优化氢生产工艺,提高氢的产率和质量。

此外,硫化氢高温裂解制氢的动力学研究还可以为硫化氢的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由于硫化氢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它的资源利用可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总之,硫化氢高温裂解制氢的动力学研究是有机化学和工业化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可以用来优化氢生产工艺,提高氢的产率和质量,并为硫化氢的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硫化氢制氢中硫磺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

硫化氢制氢中硫磺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

硫化氢制氢中硫磺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摘要:在我国现代化工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多项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使得化工生产力全面提高。

在化工生产中,硫化氢是一种有毒气体,会对人体与环境造成很大危害;在硫化氢制氢过程中,通过科学的硫磺分离技术应用,能够有效提升生产经济效益,所以需要明确硫磺分离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因此,本文将对硫化氢制氢中硫磺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方面进行深入地研究与分析,并结合实践经验总结一些措施,以期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硫化氢;制氢工艺;硫磺分离技术;影响因素;研究进展引言:硫化氢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气味的有毒气体,在化工生产中较为常见,如果没有做好控制工作,会对工作人员与环境造成很大负面影响。

在化工工艺技术发展过程中,硫化氢脱除技术一直以来都是研究重点,在最近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提出了硫化氢制氢工艺技术,能够消除硫化氢的负面影响,其中电化学法中的间接电解法具有良好的作用,不仅应用能耗较低,且效率较高,但是间接电接硫化氢制氢过程中会产生硫磺颗粒,且颗粒较小,分离存在一定难度,所以需要加强对硫磺分离技术的研究。

1硫化氢氧化吸收形成硫的形态分析硫化氢是一种毒性较大的腐蚀性气体,具有强烈的神经毒性,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

低浓度的硫化氢气体对呼吸道及眼的局部刺激作用明显;短期内吸入高浓度硫化氢后出现流泪、眼痛、眼内异物感、畏光、视物模糊、流涕、咽喉部灼热感、咳嗽、胸闷、头痛、头晕、乏力、意识模糊等,浓度越高,全身性作用越明显,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窒息状。

高浓度的硫化氢气体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引起窒息而死亡。

硫化氢气体通常存在于岩层裂隙或溶洞中,硫化氢气体在地层压力作用下已形成为压缩性气体,一旦释放出来硫化氢气体浓度超过容许浓度会造成职业危害。

在该领域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对硫的生成机理进行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液相色谱、质谱、电位滴定以及核磁共振等技术,结果证明硫化氢氧化吸收形成的硫为斜晶形硫,在这种硫形成过程中,硫化氢会形成多种硫化物,之后向单质硫转变,在该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硫化物Sx2-,是一种线型易变的多原子化合物,在水中会分解成为单质硫;同时,在碱性提升的情况下,单质硫的析出情况越好,然而在酸性环境下会出现多种副反应[1]。

硫化氢直接分解制取氢气和硫磺研究进展

硫化氢直接分解制取氢气和硫磺研究进展
关键词硫化氢分解氢气硫磺
硫化氢本身是一种剧毒性物质 而且会发出强烈刺激性气 味对金属材料能产生严重腐蚀作用而且硫化氢会导致化工生 产过程中是使用的催化剂失效此外硫化氢会对人体健康产生 严重威胁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在当前的石油煤炭矿产 的资源生产加工过程中要针对硫化氢进行无害处理硫化氢直接 分解制取氢气和硫磺技术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
电化学分解法电化学分解法主要是充分利用电解槽反应中产生究进展
文 , 龚占明 鄂佳欣
摘要在油气煤炭矿产的资源生产加工过程中如果能够实 现硫化氢直接分解制氢气和硫磺不仅能够达到良好的环保生产 效果 而且也能让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硫化氢得到高效处理 与此同时能够产生氢气这种清洁型能源 本文对硫化氢直接分解 制取氢气和硫磺技术进行了探讨对国内外目前在硫化氢直接分 解制取氢气和硫磺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分析
电化学分解法 电化学分解法主要是充分利用电解槽反应中产生的电能对 整个反应体系做功在此基础上将硫化氢进行直接分解后形成氢 气和硫磺 该方法目前主要有直接电解和间接电解等两种方法7B8 硫化氢本身在水中的溶解度相对比较低因此在电化学分解法应 用过程中都 会 利 用 硫 化 氢 弱 碱 性 溶 液 来 进 行 分 解 反 应 "C"C% 等研究人员再将摩尔浓度相同的 C/?DC/D= 碱性溶液进行混合 后在 2(的反应条件下来进行硫化氢电解通过实验 可 以 知 道 在该反应条件下硫化氢分解产物的收率超过了 E)6 但是通过直 接电解法分解硫化氢的方法会导致在电解阳极的表面沉淀大量 硫磺使得电极出现严重钝化现象因此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应 该重点针对间接电解法进行研究 间接电解法在具体反应过程中氧化剂作为中间循环池利用 电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完全相结合的双反应工艺过程来实现 硫化氢的分解 :"F%C" 等研究人员充分利用电流密度和电流效 率较高的反应条件 并以碘酸钾作为整个反应过程的中间循环 剂通过电化学反应能够通过氧 化 反 应 形 成 %3– 和 D'由 于 反 应 过程中的溶液环境为强碱性环境 因此溶液中的 %–与 D'? 发生 反应后会生成 %?3–%?3–又会进一步与硫化氢发生化学反应最 终形成了硫磺但是在整个反应过程中产生氢气的同时由于会 形成溶解性比较强的 %3–而这种离子在与 硫 化 氢 发 生 反 应 的 过 程 中 对 硫 磺 纯 度 产 生 巨 大 影 响 738 通过间接电解法对硫化氢气体进行处理能够有效提升硫磺 的回收率而且整个反应过程中通过电解硫化氢制取氢气所消耗 的电能相对比较低 但是目前该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所使 用的传质效率相对较低电极材料本身的使用寿命也比较短 因 此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应该将重点放在寿命较长性能高成本 低的电解材料以及反应装置的研发方面与此同时还要针对整个 工艺过程中的中间循环氧化剂进行进一步开发 结束语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硫化氢废气在工业生产 过程中的产生量在不断增加从环境治理角度以及清洁能源开发 的角度都需要进一步提升硫化氢直接分解制取氢气和硫磺技术 的深入研究目前所应用的各种技术手段都存在其优缺点因此 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应该重点针对硫化氢直接分解制取氢气和 硫磺研发出具备温和反应条件转化率更高能耗更低的工艺制 造方法 参考文献 7@8宋增红G刘剑利H刘爱华H许金山H达建文4 硫化氢制氢 气 和 硫 磺间接电解技术研究进展7$84 齐鲁石油化工HB(&)H13I(3JK'3'>'3E4 7'8彭 仁 杰H周 继 承H罗 羽 裳H胡 晓 宁4 硫 化 氢 分 解 制 取 氢 和 单 质 硫研究进展7$84 天然气化工IL@ 化学与化工JH'(@)H1(I(@JK2E>E14 738张宏H李望H赵和平H王捷H陈经义H亢田礼4 以废气中的硫化氢 开发含硫化学品的研究进展7$84 化工进展H'(@MH35I@(JK323'>321E4 作者单位宝泰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硫化氢热分解制氢过程的化学动力学研究

硫化氢热分解制氢过程的化学动力学研究
[ J, L] 分的条件下反应的最终产物 。由于动力学计算
’ ?,&
燃’ 料’ 化’ 学’ 学’ 报
第 ++ 卷
氢制氢方法需要高的反应温度, 由于多孔燃烧器内 存在 “ 超绝热火焰” 现象, 即在多孔燃烧器内, 气体 温度可以达到很高, 这种特性为硫化氢的热分解反 应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为此, 进行更高温度下的硫 化氢分解动力学模拟, 计算条件为 ! "#$ 硫化氢和 !% "#$ 氩气的混合物在分解产物中硫化氢、 氢气、 硫 的成分组成, 计算结果见图 & 。由图 & 可知, 硫化氢 分解率随温度的升高迅速升高, 而产物中氢气的体 积分数也随温度增加而明显增加。因此实现有效的 制氢反应, 提高燃烧温度是关键所在。 ’ ’ 硫化氢体积分数变化对硫化氢热分解制氢过程 的影响见图 ( 。计算条件为 ! !)) * , !)! +,( -., 变
速率常数遵循阿累尼乌斯公式: 式中: ’ 为活化能, $ 为指前因子。最 ! 为温度指数, 初的反应条件包括温度、 压力和混合物的组分, 还有 详细的化学反应方程以及各物种的热力学参数。模 型所选系统包括 L、 M, /!/ $"# N2。系统中的主要基 元反应见表 / , 计算中每个基元反应的动力学参数
* 联系作者:周* 昊,,-.: !#)/ 0 +)’#"#’+ ,123: !#)/%+)’#/(/( ,4%526.:789:829; <5--= 7>:= -?:= <@。 * 作者简介:钱欣平 ( /’)& 0 ) ,女,浙江衢州人,博士,研究方向为污染物无害化处理。4%526.:A62@3B; 7>:= -?:= <@。

电解硫化氢制氢气和硫磺的影响因素研究

电解硫化氢制氢气和硫磺的影响因素研究

电解硫化氢制氢气和硫磺的影响因素研究李海燕;宋增红;刘爱华;刘剑利【摘要】With Fe2(SO4)3/FeSO4sulphuric acid solution as the absorption liquid and gas mixture of H2S and N2as raw material gas,in the test device for decomposition of hydrogen sulfide hydrogen and sulphur on the effect of gas velocity ratio,gas velocity,gas phase H2S content,factors of ion content and reaction temperature affect the absorption rate and liquid phase the absorption rate of hy-drogen sulfide a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um flow rate for the gas-liquid ratio of the device is1/10,liquid flow rate was 55/550 L/h,the gas phase with high H2S content is conducive to the absorption of Fe3+in liquid phase content is higher,the lower the content of H+is conducive to the absorption ofFe2+concentration on the absorption is not affected,The increase of junction tempera-ture is beneficial to the oxidation and absorption ofFe3+to H2S.%以含Fe2(SO4)3/FeSO4的硫酸溶液为吸收液,H2S和N2的混合气为原料气,在硫化氢分解制氢气和硫磺的试验装置上考察了气液流速比、气液流速、气相中H2S含量、液相中各种离子含量以及反应温度等主要因素对硫化氢吸收率和吸收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本装置的最佳气液流速比为1/10、气/液流速为55/550 L/h,气相中H2S含量高有利于吸收,液相中Fe3+含量越高、H+含量越低越有利于吸收,Fe2+的浓度对吸收影响不大,温度升高有利于Fe3+对H2S的氧化吸收.【期刊名称】《硫酸工业》【年(卷),期】2018(000)004【总页数】4页(P40-43)【关键词】硫化氢;间接电解法;氢气;硫磺;影响因素;研究【作者】李海燕;宋增红;刘爱华;刘剑利【作者单位】中国石化齐鲁分公司研究院,山东淄博255400;中国石化齐鲁分公司研究院,山东淄博255400;中国石化齐鲁分公司研究院,山东淄博255400;中国石化齐鲁分公司研究院,山东淄博255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11.16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有害气体,主要产生于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少量来源于天然动植物体在生态环境系统中的自然腐败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期
彭仁杰等:硫化氢分解制取氢和单质硫研究进展
89
硫化氢分解制取氢和单质硫研究进展
彭仁杰,周继承 *,罗羽裳,胡晓宁
(湘潭大学化工学院,绿色催化与反应工程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湖南 湘潭 411105)
摘要:综述了硫化氢分解制氢和硫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反应原理,高温热分解法、催化热分解法、超绝热分解法、电化学
剂催化分解 H2S 的方法。 目前催化分解法常用到的 催化剂包括 Al、Fe、Mo、Co、V 等过渡金属元素的氧 化物和硫化物。
Reshetenko 等[4]研 究 了 γ鄄Al2O3、α鄄Fe2O3 和 V2O5 催化剂在 500℃~900℃内催化 H2S 多相热分解的反 应。 反应中 α鄄Fe2O3 和 V2O5 被还原成 Fe3+和 V4+的硫 化物;低温下 H2S 与 γ鄄Al2O3 作用,H2S 转化为 HS鄄和 S鄄,再 热 转 化 生 成 单 质 硫 ;升 高 温 度 ,被 吸 附 的 H2S 增 多 , 此 时 H2S 与 表 面 氧 相 互 作 用 形 成 硫 的 氧 化 物, 后者会进一步形成单质硫。 三种催化剂中, α鄄Fe2O3 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好,900℃时,氢气收率 达 30%以上;γ鄄Al2O3 催化剂的效 果 稍 次 ,V2O5 的 效 果最差。
David 系 统 与 技 术 公 司 [5] 设 计 出 一 种 沉 积 了 MoS2 的多孔薄膜管式陶瓷元件。 利用这种元件进行 实验,既可起催化作用产生氢气和硫,其陶瓷多孔 薄膜又选择性分离出氢气, 从而能够打破反应平 衡 , 促 进 反 应 进 行 。 用 该 反 应 器 在 400℃~700℃、 50.5kPa~101kPa 下 处 理 φ(H2S) 为 4% 的 混 合 气 体 , 其转化率可达 35%~56%。 而同一条件下在普通反 应器中,H2S 转化率最高只达 40%。
钝化。
罗文利等[11]利用含 Fe3+的强酸性反应液作为中
间循环剂氧化吸收 H2S 气体,反应方程式为:
(2)
微孔过滤脱硫后, 含 Fe2+的氧化液在电解反应器的
阳极循环再生成含 Fe3+的氧化液。 同时 H2 从阴极析
出)
总反应为:
(5)
第1期
彭仁杰等:硫化氢分解制取氢和单质硫研究进展
Faraji 等[3]在 1000℃~1200℃ 内 ,研 究 了 H2S 与 He 或 者 N2 混 合 后 的 高 温 热 分 解 反 应 。 研 究 发 现 H2S 的转化率随温度的上升和分 压 的 降低 而 升 高 ; 增加空速可以抑制氢气和硫逆反应再生成 H2S。 在 反应器中填充石英片以加快传热,1200℃下, 控制 流 速 50mL/min,停 留 时 间 48s, 纯 H2S 热 分 解 转 化 率可达 35.6%; 控制 H2S 分压 5.05kPa,1200℃下转 化率达 65.8%。
热 燃烧环境 ,为 H2S 的 裂 解 提 供 了 高 温 条 件 ,实 现 了同时回收 H2S 中的氢和硫的目的。
H2S 的部分氧化可为其热分解提供能量, 使工 艺脱离外加热源,且超绝热分解法不受 H2S 含量的 制约,因此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该工艺应用的关键
在于开发蓄热能力强、透气性能好、耐热耐酸且成
间接电化学法制氢单位电耗较低, 可处理 H2S 含量高的酸性废气。 但该方法还存在产生大量硫 磺、电极材料的使用寿命太短等缺点,因此研发使 用寿命长、性能优异而又廉价的电极材料和电解装 置,发现高效、循环性更好的中间循环氧化剂是该 工艺应用的关键。 2.5 微波分解法
张 洵 立 等 [14]在 常 压 下 进 行 了 间 歇 操 作 微 波 分 解 H2S 制氢的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微波对纯 H2S 气体 的分解没有显著作用;微波的作用效果随作用时间 延长先增加,达到最高后降低;随着微波功率的增 大,最佳反应时间会缩短,但继续增大微波功率,这 种趋势会减缓。 当反应气体以体积分数为 76.7%的 H2S 和 23.3%的 H2 混合,在 850W 微波功率下反应 60s 时,H2S 最大转化率可达 84%。
Slimane 等[2]研 究 了 纯 H2S 高 温 热 分 解 制 氢 的 反应。 研究表明,当反应温度低于 850℃时,几乎没 有 H2S 发 生 分 解 ;1000℃时 ,H2S 的 转 化 率 为 20% ; 而 1200℃时转化率仅为 38%;只有在高于 1375℃的 条件下,H2S 转化率才能达到 50%以上。
91
25℃时, 理论上该总反应的分解电压为 0.771V,低 于分解水的 1.23V。 该方法目前可达 85%的 H2S 吸 收率,Fe2+转化为 Fe3+与析氢的效率都接近 100%。
李永发等[12]利用 100L/h~120L/h 规模的间接电 解扩大装置 ,对 φ(H2S)为 85%~95 %的废 气 进 行 了 处理。 结果发现当氧化吸收过程的操作温度控制在 60℃, 以高于 2.5mol/L 的 Fe3+浓度及高于 1.5 的液 气体积比反应, 此时制氢电耗约为 2.9kWh/m3,H2S 吸收率超过 99%,制得的硫磺纯度高于99.8%。
到当量比为 5.5 时, 不再有氢气产生。 当量比为 4
时,S2 的产率达到最大值 50%。 凌 忠 钱 等[10]将 化 学 动 力 学 研 究 与 流 体 力 学 数 值
模拟结合,利用一个有 17 个组分和 57 步反应的化
学 机 理 , 进 行 了 H2S 多 孔 介 质 缺 氧 燃 烧 制 氢 的 模 拟。 结果表明 H2S 在多孔介质内,富燃条件下的燃 烧温度比绝热燃烧温度高 260℃, 从而形成了超绝
Startsev 等 在 [6鄄7] 低温下 进 行 了 金 属 催 化 剂 催 化 H2S 分解制氢和气态双原子硫的实验。 实验表明,在 室温下反应,H2S 的转化率可接近 15%, 升高温度, 其转化率反而下降,到 250℃时,几乎就不发生反应 了。 反应制得的气态双原子硫可能是一种硫元素的 新形态,因为普通的 S2 分子只能在 200℃下的硫蒸 汽中形成。 当在该固体催化体系中,增加可以溶解 硫的溶液,此时室温下反应的平衡可以被打破 ,H2S 转化率可接近 100%。
袁长忠等[13]通过研究 H2S 间接电解法制氢中试 的阴极过程, 考察了电化学反应过程和传质过程, 从 而 建 立 起 H2S 间 接 电 解 制 氢 阴 极 反 应 的 宏 观 动 力学模型。 研究表明,影响该反应的主要因素包括 槽压、氢离子浓度和电解液温度,三者中槽压对反 应的影响最大。 该模型的建立可为后续的中试放大 实验以及工业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马 文 等[15]利 用 间 歇 式 微 波 反 应 器 ,研 究 了 FeS 催化剂微波催化 H2S 分解制氢的反应。 结果显示, 减小 H2S 浓度、增加 FeS 催化剂用量及延长微波作 用时间, 都可提高 H2S 转化率。 当以 850W 微波功 率、4.3g FeS 催化剂、15%体积分数的 H2S 反应 120s 时,H2S 转化率最高可达 87.95%。
法、微波分解法、等离子体法和光催化分解法等硫化氢分解制氢和硫技术,并比较和分析了各技术的优缺点,展望了的未来发
展趋势。
关键词:硫化氢;分解;制氢;硫
中 图 分 类 号 :TQ125.1 ;TQ116.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1鄄9219(2015)01鄄89鄄06
随着全球人口与经济的快速增长,人类对石油 和天然气的需求日益增大。 目前我国进口的石油和 天然气主要出产于中东及俄罗斯,这些地区所产石 油含硫量较高。 工业上硫的脱除会产生大量的 H2S 废气 ,加 之 我 国 天 然 气 田 中 H2S 含 量 较 高 ,有 的 甚 至占 90 %以上[1]。 这些 H2S 废气会对油、汽输送管 道和其他设备造成腐蚀,将其排放到空气中还会造 成环境污染, 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的空 间。
引入高活性催化剂来降低反应活化能,可提高 较 低 温 度 下 H2S 的 热 分 解 率 , 但 不 能 改 变 化 学 平 衡。 据此将催化热分解与膜反应器或者其它抑制可 逆反应发生的装置相结合是今后研究的新方向。 该 方法的重点在于开发更高效的催化剂和耐高温、低 成本的膜材料。 2.3 超绝热分解法
本低廉的多孔材料。
2.4 电化学法
电化学法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 采用直接电解
法有硫磺沉积在阳极表面,造成电极钝化,因此当
前的研究更集中于间接法。 间接电解法是将一种氧
化 剂 作 为 中 间 循 环 剂 与 H2S 进 行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产
生硫磺,经微孔过滤,被还原的中间循环剂在阳极
上再生,同时在阴极上析出氢气,从而避免了阳极
目 前 工 业 上 主 要 采 用 克 劳 斯 工 艺 (Claus process)来处理 H2S 废气,即先将 H2S 不完全燃烧生 成 SO2,再使生成的 SO2 与 H2S 反应生成硫磺和水。 该工艺过程虽然能够回收硫磺,但其中的氢被氧化 成了水,造成了氢能的严重浪费。 通过分解 H2S 工 业废气制氢,不仅能制得硫磺,还能充分利用其中 的氢能,同时也保护了环境,实现绿色化工业生产, 因此具有研究意义。
1 H2S 分解制氢技术的基本反应原理
H2S 分解为氢气及单质硫的反应方程式为:
x
(1)
式中,Sx 表示硫的同素异形体;x 的值则取决于操作 温度。 由此可知,在 H2S 分解制氢反应中,硫存在多 种同素异形体,因而使得该反应的进行变得尤为复
杂。
收 稿 日 期 :2014鄄04鄄13;基 金 项 目 :湖 南 省 高 校 创 新 平 台 开 放 基 金 项 目 (12K047);作 者 简 介 :彭 仁 杰 (1989鄄), 男 , 硕 士 研 究 生 ;* 通 讯 联 系 人 :周 继 承 (1964鄄),男 ,教 授 ,博 士 生 导 师 ,电 话 0731鄄58298173,电邮 zhoujiche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