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滚齿齿形误差曲线分析误差原因

合集下载

齿轮齿条出现误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齿轮齿条出现误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齿轮齿条出现误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齿轮齿条的生产需要特定的材料,它的制造工艺包括锻造、切割和热处理。

由于材料的选择,需要注意材料的工艺性能。

面对材料的工艺性能,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工艺规程、热处理方法等来改善它。

那么出现误差是怎么造成的呢?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

齿轮齿条应该选择什么材料?要了解我国工业发展形式,结合我国资源和生产条件,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机械性能、工艺性能和经济性等问题。

只有合理选择材料才能保证货架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有效提升产品性能。

为了满足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等,反映了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性能。

齿轮啮合时,与齿面接触有接触应力,齿根弯曲应力,可能造成齿面或齿体强度断裂。

齿面上的每一点都有相对滑动,从而引起磨损。

齿轮失效的主要方式有齿面麻点、齿面粘着、齿面塑性变形和断齿。

因此,要求齿轮材料具有较高的弯曲疲劳强度和接触疲劳强度,齿面必须具有足够的硬度和耐磨性,芯部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韧性。

例如,在确定大小齿轮的硬度时,应注意小齿轮齿的表面硬度比大齿轮高30-50HBS,因为小齿轮比大齿轮和大齿轮的加载次数更多。

小齿轮齿根较细,强度低于大齿轮。

为了使两个齿轮的齿接近相同的强度,小齿轮齿的表面比大齿轮齿的表面更硬。

另一方面,后材料的质量是由材料的特性决定的。

为了明确材料的力学性能或硬度,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热处理工艺达到所需的硬度范围,从而赋予材料不同的力学性能。

如果齿轮采用40Cr合金钢,油淬840-860C,回火540-620C,调质后硬度可达28-32HRC,可改善组织,提高综合力学性能;油淬时860-880C240-280C回火时,硬度可达46-51HRC,表面耐磨性好,芯部韧性好,变形小;52-54HRC,钢材具有高表面硬度、高耐磨性、高疲劳强度、高抗腐蚀性和抗粘附性,变形小;可改善齿轮工作面的摩擦性能,提高耐腐蚀性能总结误差三种情况:1.齿轮刀具齿形误差机床是一种结合了生成运动结构和分齿轮运动结构的齿轮加工机床,如滚齿机、插齿机等。

滚齿加工建模仿真及误差分析

滚齿加工建模仿真及误差分析

滚齿加工建模仿真及误差分析3张金,黄筱调(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09)摘要:应用包络法对齿轮加工进行仿真,通过包络曲线族获得齿轮齿廓曲线,并分析了加工过程中对齿形误差产生影响的因素。

应用Pr o/E软件对获得的曲线族进行修正,实现了齿轮三维模型的建立。

关键词:包络法;三维建模;齿廓曲线;展成法中图分类号:TH13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354(2009)04-0068-03 机械行业中,齿轮机构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传动机构,自从其产生以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齿轮本身的制造精度对整个机器的工作性能、承载能力及使用寿命都有很大的影响。

齿轮加工方法很多,以展成法(也叫范成法)和仿形法(也叫成形法)为主。

展成法是根据啮合原理来实现齿轮的成形,仿形。

这两种方法在齿轮加工精度、效率及成本方面各有优势,根据现场的情况进行合理的配制,可以实现更大的效益。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高效滚齿加工一直是应用展成法进行齿轮加工中最主要也是效率较高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兼容性非常好的方法,可加工链轮、蜗轮和花键轴等,还可加工圆弧、摆线等齿形[1]。

文中主要介绍滚齿加工对齿轮成形的影响。

1 滚齿加工过程及误差来源在滚齿机上用齿轮滚刀加工齿轮,其原理相当于一对螺旋齿轮作无侧隙强制性的啮合。

一般滚齿加工传动如图1所示。

图1 滚齿加工机床典型传动示意图通过分析加工过程得出引起齿轮误差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1)静态误差。

静态误差指机床、工件、刀具及夹具在某一瞬时的相对位置下,按照啮合关系进行加工所得到的齿轮与理论齿轮之间的误差。

包括:滚刀安装垂直进给导轨与工作台轴线的平行度误差,滚刀安装轴线与垂直进给导轨的平行度误差,滚刀的轴向齿距误差、齿形误差及前刃面非径向性和非轴向性误差,滚刀的轴向和径向圆跳动,齿坯几何偏心和安装偏心,分度蜗杆和分度蜗轮齿距误差及与工作台回转轴线同轴度误差。

(2)动态误差。

插齿滚齿剃齿的误差分析

插齿滚齿剃齿的误差分析

★★★★★插齿★★★★★插齿误差产生原因及消除方法见表01
表01 插齿时产生误差的原因与消除方法
(续表01)
★★★★★滚齿★★★★★滚齿误差产生原因及消除方法见表02
表02 滚齿误差产生原因及消除方法
(续表02)
★★★★★剃齿★★★★★剃齿轮齿接触的偏差及其修正方法见表03
表03 轮齿接触的偏差及其修正方法
剃齿误差产生原因及其消除方法见表04
表04 剃齿误差产生原因及其消除方法
(续表04)
磨齿
典型磨齿机的磨齿误差和纠正方法如下:
1) 蜗杆砂轮磨齿机(YE7272—AZA):齿形误差(见表30)和齿向误差(表31)。

表30 齿形误差
表31 齿向误差
2)锥面砂轮磨齿机(Y7163、ZSTZ630C2)见表32
表32 锥面砂轮磨齿机的缺陷项目、原因及纠正措施
3)大平面砂轮磨齿机见表33
表33 大平面砂轮磨齿机的缺陷项目
4)蝶形砂轮磨齿机(Y7032A、SD32X、HSS30BC) 表34
表34 蝶形砂轮磨齿机的缺陷项目
锥齿轮加工误差分析
表35 误差原因及消除。

齿轮精度出现偏差的5大原因

齿轮精度出现偏差的5大原因

齿轮精度出现偏差的5大原因来源:机械论坛()1.齿圈径向跳动误差(即几何偏心)齿圈径向跳动是指在齿轮一转范围内,测头在齿槽内或轮齿上,与齿高中部双面接触,测头相对于轮齿轴线的最大变动量。

也是轮齿齿圈相对于轴中心线的偏心,这种偏心是由于在安装零件时,零件的两中心孔与工作台的回转中心安装不重合或偏差太大而引起。

或因顶尖和顶尖孔制造不良,使定位面接触不好造成偏心,所以齿圈径跳主要应从以上原因分析解决。

2.公法线长度误差(即运动偏心)滚齿是用展成法原理加工齿轮的,从刀具到齿坯间的分齿传动链要按一定的传动比关系保持运动的精确性。

但是这些传动链是由一系列传动元件组成的。

它们的制造和装配误差在传递运动过程中必然要集中反映到传动链的末端零件上,产生相对运动的不均匀性,影响轮齿的加工精度。

公法线长度变动是反映齿轮牙齿分布不均匀的最大误差,这个误差主要是滚齿机工作台蜗轮副回转精度不均匀造成的,还有滚齿机工作台圆形导轨磨损、分度蜗轮与工作台圆形导轨不同轴造成,再者分齿挂轮齿面有严重磕碰或挂轮时咬合太松或太紧也会影响公法线变动超差。

3.齿形误差分析齿形误差是指在齿形工作部分内,包容实际齿形廓线的两理想齿形(渐开线)廓线间的法向距离。

在实际加工过程中不可能获得完全正确的渐开线齿形,总是存在各种误差,从而影响传动的平稳性。

齿轮的基圆是决定渐开线齿形的惟一参数,如果在滚齿加工时基圆产生误差,齿形势必也会有误差。

基圆半径R=滚刀移动速度/工作台回转角速度x cos ao (ao为滚刀原始齿形角),在滚齿加工过程中渐开线齿形主要靠滚刀与齿坯之间保持一定速比的分齿来保证,由此可见,齿形误差主要是滚刀齿形误差决定的,滚刀刃磨质量不好很容易出现齿形误差。

同时滚刀在安装中产生的径向跳动、轴向窜动(即安装误差)也对齿形误差有影响。

常见的齿形误差有不对称、齿形角误差(齿顶变肥或变厚)、产生周期误差等。

4.齿向误差分析齿向误差是在分度圆柱面上,全齿宽范围内,包容实际齿向线的两条设计齿向线的端面距离。

关于齿轮滚齿误差产生的种类及原因分析

关于齿轮滚齿误差产生的种类及原因分析

角左 右 对称 ,检 测 出的 齿形 图如 图: { 叶 的l 、2 .【 J j 1 是 刀 刃u的
图2
压 力 角 存在 误 差 ;如 果 左 右不 对 称 .检 洲 出 的齿 形 图 像 l 冬 j : { 中 的 1 、2 ,但 齿形 的方 向 是 平 行 的 .9 1 I J 是 刀 县 刀 口的 压 力 角干 ¨ 机I 术
其 检 测 出的 齿 形 图 的 形状 也 不 同 若 是 l 刳s _ 中的 齿 形 } l l l 线 变 成
s 形 ,则 是加 工 中 刀具和 工 件装 夹 部存在 误差
2 . 2形误 差 产 生的 原 因
图2 中1 、2 主 要是 刀具 的压 力角 偏差 较 大
如果 刀具 的压 力
3 4 ;
I 恤
2 O 1 6 年・ 第1 2 期
在 齿轮 制造工 艺 中.保证齿
轮 齿 部 精 度 的 方 法 有 挤 齿 、 滚
齿 、剃 齿 、磨 齿 、珩 齿 、 研齿 等。一般 小模数 齿轮 只能通过滚 齿 的方 法达 到齿 轮精 度要求 在 滚齿过 程 中,由于存在 刀具 、机
刀刃在切削工件时有时有 多切 、有
时有 少 切 .导 致 实 际 齿 形 从 齿 根到
齿顶一段 低于标准渐开线 .一段 高 于标 准渐 开线 ( 见图 3 中3 )。
技 术 创 新
图5 主 要 是 工件 孔 中心 与 工作 台 刚转 中心 不 重合 ,可 通过 齿 形 图 、跳 动 和 双 啮 合 检 测 出 。压 力 角偏 大 的 位 置 是 双啮 合和 齿 跳 的 高 点 、压 力 角偏 小 的 位 置是 双 啮 合 和 齿 跳 的 低 点 ;且 双 啮 合 和齿 跳 的 高 、低 点 误 差 大 ( 垂 直 中心 线 的 上 下位 置 齿 形 ),

齿轮的误差及其分析

齿轮的误差及其分析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齿轮的误差及其分析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齿轮误差及其分析第一节: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和检测对于齿轮精度,主要建立了下列几个方面的评定指标:运动精度:评定齿轮的运动精度,可采用下列指标:切向综合总偏差Fi′:定义: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单面啮合时在被测齿轮一转内,(实际转角与公称转角之差的总幅度值)被测齿轮的实际转角与理论转角的最大差值。

切向综合总偏差Fi′。

(它反映了齿轮的几何偏心、运动偏心和基节偏差、齿形误差等综合结果。

)测量方法:用单啮仪、齿轮测量机检测。

Δfi′ΔFi′齿距累积总偏差Fp ,齿距累积偏差Fpk。

定义:齿轮同侧齿面任意弧段(k=1或k=z)内的最大齿距累积偏差。

它表现为齿距累积偏差曲线的总幅值。

——齿距累积总偏差。

在分度圆上,k个齿距的实际弧长与公称弧长之差的最大绝对值,称k个齿距累积误差ΔFpk。

k为2到小于Z/2的正数。

这两个误差定义虽然都是在分度圆上,但实际测量可在齿高中部进行。

这项指标主要反映齿轮的几何偏心、运动偏心。

用ΔFp 评定不如ΔFi′全面。

因为ΔFi是在连续切向综合误差曲线上取得的,而ΔFp不是连续的,它是折线。

ΔFi′= ΔFp + Δff测量方法:一般用相对法,在齿轮测量机上测量。

齿圈径向跳动ΔFr与公法线长度变动ΔFw:ΔFr定义:在齿轮一转范围内,测头在齿槽内,于齿高中部双面接触,测头相对于齿轮轴线的最大变动量。

它只反映齿轮的几何偏心,不能反映其运动偏心。

(用径跳仪测量检测。

)由于齿圈径跳ΔFr 只反映齿轮的几何偏心,不能反映其运动偏心。

因此要增加另一项指标。

公法线长度变动ΔFw。

影响齿轮主要精度超差原因分析

影响齿轮主要精度超差原因分析

影响齿轮主要精度超差原因分析重庆市建设工业集团公司(400050) 梅家兵摘要:影响齿轮精度的原因较多,本文重点从周节累积误差、齿向误差以及齿形误差进行一一分析。

关键词:精度误差超差周节累积误差齿向误差齿形误差加工齿轮时,总要求达到最为理想的精度,实现传动的准确性、平稳性,减少传动时的噪声。

然而,往往事与愿违,总会在某些方面出现一些问题。

在众多齿轮精度中,我们特别注重三个项目的精度,即周节累积误差、齿向误差、齿形误差。

下面,我将从这三方面一一分析。

一、周节累积误差周节累积误差即在分度圆上(一般允许在齿高中部测量,但仍按分度圆上计算)任意两个同侧齿面间的实际弧长与公称弧长之差的最大值。

周节累积误差过大将影响传动的平稳性、载荷分布均匀性。

周节累积误差包括齿圈径向跳动误差和公法线长度变动误差两个方面。

1、齿圈径向跳动超差在一般的齿轮制造厂家,齿圈径向跳动往往是通过齿跳仪来检测。

影响齿圈径向跳动超差的主要原因一般有以下两点:(1)、齿坯几何偏心或装夹偏心齿坯几何偏心通常是齿坯孔的轴线与齿坯基准面的垂直度太差,还有齿坯外圆相对于齿坯孔轴线的同轴度超差。

也会大大的影响齿圈径向跳动。

(2)、用顶尖定位时,因顶尖或顶尖孔制造不良,使定位面接触不好造成偏心。

在滚齿或剃齿时,多数厂家均用顶尖定位,顶尖或顶尖孔的制造不良,影响到齿圈径向跳动过大时,操作者一般都会忽略找这方面的原因。

因为出现此类问题的机率较小,有时不一定是顶尖或顶尖孔的问题,而是在顶尖孔内有铁屑,从而影响到滚齿或剃齿时周节的精度。

图1是我车间生产的JSl25*FB-520304-0三挡从动齿轮的齿圈经向跳动检测报告,精度达到丁标6级。

图1 图22、公法线长度变动超差公法线长度变动超差,操作者在加工时用公法线千分尺就能测量出来。

造成公法线长变动超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机床的精度所引起的。

即:(1)、滚齿机分度蜗轮精度过低(2)、滚齿机工作台圆形导轨磨损(3)、分度蜗轮与工作台圆形导轨不同轴加工时,如果发现公法线长度变动超差,则应调整机床精度和采用滚齿机校正机构加以控制,从而减小公法线变动超差。

滚齿误差及原因

滚齿误差及原因

滚齿误差及原因分析对策图表王津盛目录一、齿距误差 (2)相邻齿距误差大单个齿距误差大整个齿距误差大二、齿形误差 (5)各齿齿形误差形式一致窜刀后齿形变化左右侧上齿形形状不一致但同侧齿形形状一致差各齿齿形形状不同三、齿向误差 (12)单侧齿向多切锥度齿向两侧齿廓多切螺线角误差各齿齿向不一致两侧齿向中凹齿向波动齿面单个凹坑走刀纹不均匀台阶齿向四、径向跳动 (24)工件一圈有一次峰值工件一圈有二次峰值五、齿面粗糙度 (26)撕裂振纹单齿面粗糙六、齿厚 (27)每个齿轮之间变化周期变化随时间变化合制加工上下件不一致一.齿距误差当产生齿距误差时应该如何去分析图1 齿距误差的类型A、两相邻齿距误差大(采用多头滚刀)两相邻齿距间产生变动量大的原因见表1。

当被加工齿轮的齿数与多头滚刀的头数成倍数时或用多头滚刀进行高速滚削加工时,在用多头滚刀滚齿时会产生这类误差;表1B、两相邻齿距间变动量大(采用单头滚刀)C、单个齿距变动量大单头滚刀滚削下齿距变动量大的原因见表2。

若是齿廓的两侧左右齿面齿距变动量均大,则有可能是工作台主轴回转精度差。

表2D、全部齿距变动量大表3*注意:当因为大走刀量造成齿距超差时,考核方法应排除其影响,见有关资料介绍。

二、齿形误差产生齿形误差的缘由如下:a、滚刀的齿形误差b、滚刀一转螺旋线齿距累积误差c、滚刀安装偏心d、齿形棱度作为误差出现图2 齿形误差的形式齿顶抬高 A 、 每个齿的齿形相同(a ) 齿顶抬高 (b ) 齿顶低头 (c ) 靠近PCD 处中凹(d ) 靠近A 、B 、C 、齿的齿形均一致表4 分 类 滚刀精度低a 、滚刀精度太低;b 、滚刀切削刃刃磨不正确;B、滚刀窜刀后齿形改变(每个齿的齿形均相同)窜刀后齿形发生变化表5分类原滚刀精度低a、滚刀精度低b、滚刀切削刃刃磨不正确C、每个齿的左右齿廓上的齿形不同(同一齿侧方向上的齿形一致)通常把这种误差考虑为A类,已在前面叙述过。

倘若状况较严重时,可使用下表表6分类原屑瘤a、因切屑瘤形成的新切削刃造成齿面撕裂顺滚直齿时:多头滚刀顺滚时:撕裂现象出现滚刀安装精度低a、刀架回转角调整不当;b、滚刀切削刃刃磨不当a、基准齿轮侧隙过大D、每个齿的齿形均不同(当滚削齿数同多头滚刀的头数成倍数关系时)这种类型的齿形误差产生的原因与本节开头A内容的相同即使滚削齿轮的齿数与滚刀头数不成倍数关系,在大轴向走刀下,也会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滚齿齿形误差曲线分析误差原因
王津盛齿形测量设备记录下来的齿形误差曲线是用于评定齿形精度,齿形误差包括齿形总误差、形状误差、齿形角误差以及齿形角平均误差。

我们可以通过误差曲线来分析误差超差产生的原因,指导我们如何调整机床、刀具和夹具,以及工艺规范。

一、测量部位、测量长度的选取:
为正确地、全面地反映齿形形状,一般在齿轮圆周上均布4个齿面测量齿形误差,然后在另一侧齿面上进行同样的测量。

测量位置:
测量部位应距离齿轮端面2mm以上,防止因齿端倒棱而影响测量结束;如果齿宽较窄,则在齿宽的中部测量;如果齿轮很宽则要考虑在同一齿面上测量两个位置。

测量长度:
测量长度应略大于齿形工作长度,评定长度应在齿形工作长度内。

按渐开线形成原理,渐开线是从基圆开始的,但实际齿形工作长度不一定从基圆开始,而是随着被测齿轮和相啮齿轮的齿轮、变位系数、实际中心距而变化的。

齿形测量在仪器上是按展成长度和展开角来决定起始点与终止点的。

计算方法:
1.按相啮合齿轮计算
L:
起始点展开长度
C
1
L应小于起评点展开长度约0.3~0.5mm
C
1
L:
起评点展开长度
1
P
22221sin b a P r r A L --'=α
终评点展开长度2P L :扣除齿顶倒棱部分的高度1h
212112)(b a P r h r L --= 终止点展开长度2C L : 21212b a c r r L -= 评定长度P L :
12P P P L L L -=
式中:1a r 、1b r 、1h - 被测齿轮的顶圆半径、基圆半径、齿顶倒棱高度
2a r 、2b r - 相啮合齿轮的顶圆半径、基圆半径 A - 实际中心距 α - 啮合角
fs fs S S inv Z Z S X inv ααα+⋅++⋅=
'tan )
(22
121
式中:1s X 、1Z - 被测齿轮的端面变位系数与齿数 2S X 、2Z - 相啮合齿轮的端面变位系数与齿数 fs α - 分度圆端面压力角
2.
按与齿条啮合计算
起始点展开长度1C L
:
1
C L 应小于起评点展开长度约0.3~0.5mm
起评点展开长度1P L :
fn
n
a f
b P m h r L ααsin tan *11⋅-⋅=
终评点展开长度2P L :扣除齿顶倒棱部分的高度1h
212112)(b a P r h r L --= 终止点展开长度2C L :
21212b a c r r L -=
式中:n m 、*a h 、fn α-被测齿轮模数、齿顶高系数、分度圆法向压力角
1a r 、1b r 、1h - 被测齿轮的顶圆半径、基圆半径、齿顶倒棱高度
如果用展开角来表示实际齿形工作部分,则可用基圆半径b r 除相应展开长度即可:
起始点展开角 :πϕ23600
11

=b C C r L 起评点展开角 :πϕ23600
11

=b P P r L 终评点展开角 :π
ϕ23600
22

=b P P r L
终止点展开角 :π
ϕ23600
22

=b C C r L 评点角度 : 12p p p ϕϕϕ-=
在测量中,一般应按与相啮合齿轮来计算它的实际齿形工作高度。

只有在不知道相啮合齿轮参数的情况下,使用按齿条啮合计算。

很显然,按与齿条啮合其展开长度要比实际啮合长度长。

啮合齿轮的齿数越少,啮合长度就越长。

从经济成本上看,评定实际齿形工作部位以外的齿形是不经济的,有时还会导致误判。

因此,尽可能按相啮合齿轮来计算。

二、 滚齿加工齿形误差曲线分析: 1. 齿形误差曲线的形状
当测量齿形仪器的侧头在齿形上滑动时,每滑动一点,齿轮就有一个相应的转角给予补充。

侧头在齿形上滑动是连续的,齿形的转角也是连续的。

当齿形为理论渐开线时,仪器所记录的曲线为一头直线。

1)无齿形误差的曲线为理论渐开线曲线,即一头直线见图a 。

当设计齿形为鼓形齿时,而无齿形误差的曲线为中凸见图b。

2)有压力角误差的齿形误差的曲线:
曲线倾斜、齿顶比齿根高,压力角误差为负,基圆误差为负见图c。

曲线倾斜、齿顶比齿根低,压力角误差为正,基圆误差为正负见图d。

3)有形状误差的齿形误差曲线:
曲线弯弯曲曲,但基本走向与基准线平行见图e。

实际中的误差曲线可能要比上述介绍的曲线复杂的多,但是不外乎是上述几种误差曲线的组合,只要按照上述类型进行分解、归纳就能找出误差产生的原因。

2.齿形误差曲线分析
1)同一侧四根曲线,a、c两根为直线,b、d两根为斜线且倾斜方向相反。

分析:
这种曲线表明齿轮的齿形角没有多大误差,主要是基圆一边大、另一边小;说明齿轮存在几何偏心。

主要原因:
⏹夹具芯轴与齿轮内孔配合过松而产生的加工安装偏心;
⏹夹具芯轴的轴线与机床工作台回转中心不重合所致;
2)同一侧四根曲线向同一方向倾斜,而另一侧四根曲线也向同一方向倾斜。

如果两侧都是顶正或顶负:
分析:
这种曲线误差是齿形角误差;
主要原因:
⏹刀具原始齿形角不正确引起的,压力角小齿顶高,压力角大齿顶低;
⏹刀具刃磨后,如滚刀前刃面非径向性引起的。

一般滚刀前角γ=0°,即前刃面与半径方向重合。

刃磨不正确,就形成了正前角或负前角。

刀具侧面经铲磨后具有侧后角,因此就会使齿形偏离理论位置,必然引起刀齿齿形角变化。

正前角时齿形角变小,加工出的齿轮齿顶高,测量出的曲线如a;负前角时齿形角变大,加工出的齿轮齿顶低,测量的曲线如b。

还有一种情况,同一侧四根曲线向同一方向倾斜,而另一侧四根曲线也向同一方向倾斜,但一侧是顶正,另一侧是顶负。

分析:
这种形状在排除了滚刀原始齿形角不正确的前提下,有可能的原因如下。

主要原因:
⏹滚刀刃磨后容屑槽的轴向性不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