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纯干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纯干货)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善诊者,按脉察色,先别阴阳。中医学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之间相对立,依存互根不分离,消长转化并发展,阴平阳秘为目的。人身阴阳为生理,阴平阳秘为和气。调理阴阳救偏弊,虚实寒热定根基。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奇恒之腑:脑、脉、骨髓、胆、女子胞。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五脏所主:

1、心位胸中外护包,血脉神志汗液晓,开窍于舌华在面,君主之宫藏神要记牢。

2、肺司呼吸主降宣,卫气外布皮毛间,通调水道开窍鼻,古人又谓水上源。

3、脾为中焦主运化,统血肌肉四肢间,开窍于口华在唇,后天之本仓廪官。

4、肝为胁部主藏血,疏泄又分两种说,一说消化主情志,

一说消化主疏泄。其华在爪主筋健,开窍于目记心田。

5、肾为腰部主藏精,生殖发育是本能,纳气生髓又主骨,主水开窍二阴经。其华在发通于脑,开窍于耳记心中。左肾右命根基在,先天之本不可轻。

六腑:

中清之腑为之胆,水谷之海在胃间,受盛之腑为小肠,传化糟粕大肠间,气化津液为膀胱,上焦如雾精气漫,中焦如沤浮游谷,下焦如渎水莫断。

脏腑之间关系:心血肺气紧相依,心血脾胃不可离,生成运转不可息,心肝血液不可离,

心火肾水相交济,各少其位为不及,心中无水火上炎,肾中无火水凌心,

肺气脾血土生金,肺气宣发脾健运。肝血肺气相互根,肺肾水病卧不稳。

肝主疏泄脾统血,相互依赖病郁结。脾肾为本先后天,前因后果必有缘,

肝肾精血又同源,相互依存为本根。心与小肠热必降,肺与大肠咳不畅。

脾升胃降气正常,胆与肝脏互影响,肝失疏泄湿热旺,肾与膀胱气化常。

一有病变尿不利,气化不利膀胱伤。腑与腑经以通畅,一不通畅即有伤。

气血津液气:真气者受之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宗气积于胸中,出喉咙,贯心脉,行呼吸,肺吸入之气与脾胃水谷之气结合而成。

宗气积胸出喉咙,呼吸贯脉不留停。营气脾胃水谷精,调和五脏六腑经。

卫护肌表抗外邪,控制汗孔可见功。固摄血液不流失,气血津液气畅通。

气之功能主推动,温煦防御水谷生。固摄血液不流失,气血津液不留停。

元气原动主发育,主宰气血推血液,生长发育原动力,生命之根为元气。

宗气吸入新鲜气,水谷精微司呼吸。生长发育原动力,营运周身不可息。

营卫注脉行营血,藏于胸中推血液。营气后天水谷生,生化血液养身形。

卫气水谷精微生,润皮护外开汗孔。

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便为血。营气者注之于脉化为血,精血互化,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为清血。

血之功能:血循行于全身,内至五脏六腑,外达皮肤肌表,对全身各组织起营养和滋润作用。

津液:津液,是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

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有赖于脾胃运化功能而产生。

津之作用散周身,滋养脏腑肌肉筋,组成血液之水分,津液和润化血阴。

液之作用填精髓,补脑润肤增血液,滑利关节润毛发,滋养五脏润周身。

气能生血,又行血、摄血,血为气母,气可以化水,水停则气阻,气盛生津,气随液脱。十四经:手三阳,足三阳,手三阴,足三阴,督任冲带双阴阳(阳维、阴维,阳跷、阴跷)病因病机:

人患疾病有十种,六淫疫疠病七情,饮食劳倦痰瘀血,外伤虫兽寄生虫。

发病机理失平衡,正气存内邪不生,先天禀赋总有关,情志环境不可轻。营养锻炼需牢记,调理阴阳为根基。发病原因总有三,内因外因加中间,风寒暑湿燥火为六气,六气过盛为六淫。

(1)风邪善行而数变,阳邪开泄向外边,动摇不定分内外,寒热风燥是病兼。

(2)寒为阴邪是特点,凝滞主痛是关键,伤人阳气寒吸引,内寒外寒气不宣。

(3)暑为阳邪其性炎,耗气损津性升散,暑多挟湿身沉倦,烦渴多汗呕恶兼。

(4)湿邪重浊带滞粘,湿为阴邪阻阳关,脾虚湿滞不运化,

风热寒湿常兼连。

(5)燥邪干燥损真元,伤肺损津咳少痰,大便秘结皮干燥,痰中带血口鼻干。

(6)火为阳邪其性炎,消烁津液出血斑,常见虚实要分辨,补泻之法随证选。

七情:

喜心怒肝思在脾,肺忧肾恐为根基。情志变化病情见,七情调和身常安。

调理饮食充肌肤,饥饱偏食很没益,饮食不洁毒物进,五谷杂粮最养人。痰饮特点

咳吐多量稠痰涎,喉中痰鸣水胀满,呕吐头眩兼心悸,癫狂苔腻脉滑弦。

瘀血阻滞经不通,肿块瘀滞有行踪,出血瘀点脉细涩,疼定气刺可分明。

发病机理邪正斗,虚实变化为根由。阴阳失调发其病,升降失常病不休。诊断(望闻问切)

一、望诊:

望神察色形姿态,头目耳鼻唇咽色。皮肤斑疱疮肿毒,望舌变化质与苔。

排出痰涎呕吐物,大便小便要关怀。小儿指纹需详辨,妇女带下分其色。

此是望诊一大要,写出诗篇记心怀。

二、闻诊:

闻听声音呼吸咳,呃逆嗳气在胸膈,二便排出呕吐物,气味异常需分开。

三、问诊: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疼痛四睡眠,五问饮食六二便,七问经带和扎产。

八问胸膈和旧病,九问痘疹十问因。

四、切诊:

寸关尺为三部脉,三部九候细安排,弦洪毛石分四季,大人小孩需分开。

正常脉象四至来,不大不小平和来,从容有节不快慢,神之根基细推测。

左寸心经与小肠,关部肝胆正相将,尺部膀胱合与肾,右寸肺经与大肠。

脾胃正在关部内,尺部命门三焦详。心喜大散是本宫,肝弦而软无疾病,

肾部沉实带滑象,肺脉浮涩短为平。脾胃本缓喜可见,命门沉实是佳境。

27种脉象:浮洪濡散革,沉浮弱牢弦,迟缓又结涩,细数动疾来,虚细微代短,滑实紧长开。

浮脉类:

浮举之有余来,风寒表证外感得。洪脉来势如洪水,热盛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