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与近代民族主义
论文:从中国近现代的发展看法国大革命

论文:从中国近现代的发展看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在世界历史中是一件意义极其重大的事情,虽然对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是没有丝毫的影响,可是一个世纪以后,却在中国掀起了惊涛大浪。
本文将就法国大革命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
法国大革命正值中国历史上实际掌权最久的皇帝——乾隆在位时期,虽然法国大革命轰动一时,对十九世纪的欧美国家都产生了极大地影响,但遗憾的是当时的中国对这一影响世界的大革命没有丝毫的了解,中国就这样与这一大好的历史机缘擦肩而过。
可若是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就会发现这一切也实属历史的必然。
大革命发生的时候在中国正是乾隆皇帝统治时期,这个以“十全武功”自称的皇帝此时正得意地统治着这个老朽的帝国。
经过康雍乾三朝的文化高压以及诸多强化专制皇权的措施,整个朝野充满的是奴性与谄媚,整个国家也充斥着老气横秋的暮气,整个民族更是以天朝上国的臣民自居,妄自尊大。
而当时的知识界也没有叫我们看到曙光,由于历经三朝的文字狱,加之皇权的淫威,当时的学人把精力放到了考据学上。
清初顾亭林、黄梨洲、王船山等人的经世致用思想到这时候已经荡然无存了,知识界被严重的桎梏着,整个思想界万马齐喑,沉闷已极。
“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要期待十八世纪末叶的中国思想界同法国启蒙思想界产生共鸣,从而对法国大革命作出反应,当然是不切实际的。
”①另外清政府还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进一步封锁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故而有关于大革命的消息即使传入国内,也很难在普通民众和知识界普遍传播的。
可以说,十八世纪末法国大革命并未在当时的中国掀起丝毫的波澜。
中国知识界对法国大革命的关注实际上开始于十九世纪末。
这一时期,中国内忧外患,经历着重大的变革,像维新派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都已经开始关注法国大革命,他们试图通过对西方的革命和改良的探索获得教益,作为他们变革中国的借鉴。
这其中尤属谭嗣同“对法国大革命评价最高而个人气质又最接近于法国革命志士”②,他在《仁学》一书中这样写道,“法人之改民主也,其言曰:‘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
世界历史上的民族主义与民族问题

世界历史上的民族主义与民族问题在世界历史长河中,民族主义和民族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议题。
民族主义是指一种强调民族共同体利益和民族认同的思想和政治运动,而民族问题则是指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冲突和问题。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世界历史上的民族主义与民族问题,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思考这一议题。
一、民族主义的起源与发展1. 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源于17世纪欧洲各国的民族国家建设和探索。
以法国大革命为标志,法国人民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激发了人们对于民族认同的强烈渴望。
这种新兴的思潮逐渐传播到其他国家,促使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反对外来统治的斗争。
2. 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19世纪后半叶,随着殖民主义的蔓延和帝国主义的崛起,各种民族主义运动如潮水般涌现。
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被压迫的民族纷纷举起反对殖民统治的旗帜,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
同时,也有一些民族主义运动演变为极端主义,导致了一系列的战争和冲突。
3. 民族主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民族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加速了现代国家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并成为各国政治、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
同时,也引发了许多世界性的民族冲突和民族问题,对全球安全与稳定构成了挑战。
二、世界历史上的民族问题1. 欧洲的民族问题欧洲历史上存在着许多涉及民族问题的事件和情境。
其中,南斯拉夫的解体战争、苏联的独立运动和冲突以及爱尔兰的独立斗争等都是典型的例子。
这些民族问题涉及到民族认同、领土争端、历史纠葛等因素,导致了严重的紧张局势和血腥冲突。
2. 亚洲的民族问题亚洲也是一个民族问题突出的地区。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分离、中国的民族问题、中东地区的阿拉伯人与库尔德人之间的冲突等,都给该地区带来了长期的动荡和不稳定。
这些民族问题既受到历史、宗教、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也与经济、政治等因素有关。
3. 其他地区的民族问题除欧洲和亚洲,世界其他地区也存在着各种严重的民族问题。
_民族主义_内涵之我见_以法国民族主义的产生和特点为例

民族宗教民族主义内涵之我见!!!以法国民族主义的产生和特点为例崔卫峰∀刘新莉∀∀摘∀要∀民族主义是共同体的自我标识方式,即突出自己的传统、文化、语言或宗教,强化和表达共同体意识和集体身份,并以此为基础把共同体转化为民族国家。
从意识领域看,民族主义有三个层面,即情感意愿、理智认同、理性自觉。
与此相对应,在实践领域,这三个层面在民族主义运动中也都有所反映和表现。
关键词∀民族主义∀国家情感∀理智认同∀理性认知∀∀在国际政治中,民族主义现象对近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形成具有巨大的影响。
冷战后,新一轮民族主义的高潮作用尤其凸显。
民族主义同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各种因素渗透、综合在一起,成为当前最突出的国际政治现象之一。
但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学概念,人们从未给民族主义一个明确的定义,其内涵、外延都不确切。
为了更好地把握国际政治问题,有必要对民族主义的概念予以分析。
一、 民族主义考略民族主义的萌芽可能会上溯到中世纪。
民族主义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使用,根源于近代以来人们对民族主义问题的关注。
学术界普遍认为, 民族主义概念首先产生于近代西欧,该词语首先出现在文献中的年代,有人认为是1774年,也有人认为是1798年,甚至还有人认为是140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召开的题为 波西米亚和波西米亚民族的宗教与经济哲学辩论会上提出的##∃关于如何界定民族主义的内涵,迄今为止未有统一的认识。
但若把公认的在这方面素有研究的多位名家,例如盖尔纳、史密斯、霍布斯鲍姆、安德森等人的观点综合来看,可以看出,西方学者对民族主义涵义的关注涉及民族主义的目的、性质、功能等多个方面。
国内学者对它的解释也很多,典型的如王逸舟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强烈的、通常已经意识形态化的族际情感。
%尹保云认为,民族主义的基本内核是个人权利,由此,民族主义不仅仅是排他的力量,也是社会内部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推动力。
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密切关联,与之结合则成为为社会个人权利的成分实现提供保障的民族国家的管理形式,否则,就可能走向种族主义等极端的道路上。
法国大革命与近代民族主义

法国大革命与近代民族主义摘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是人类社会进入近代以来的两大潮流, 其间,民族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政治运动,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推动欧洲各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和民族国家的构建。
民族主义作为国际关系中最为活跃的因素, 塑造着世界的面貌, 确切地说欧洲近代民族主义形成于近代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 尤其是法国大革命, 极大地激发了欧洲各国人民的民族情感, 使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充分地结合起来, 掀起了近代民族主义运动的高潮。
关键词: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民族意识; 民族主义运动近代民族主义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西欧和北美。
从那时起的两个多世纪里,民族主义便通过各种途径逐渐传播到整个欧洲和世界的其它地方,从而在构建欧洲和世界历史的过程中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世纪,民族主义更是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两次世界大战后涌现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以及90年代以来民族主义的再度兴起,无不显示着民族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然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虽然我们总是经历着民族主义的冲击,讨论着民族主义的各种表现,但究竟什么是民族主义,民族主义的起源在哪里,民族主义的发展前景又如何?一、民族主义的概念就民族主义的概念来说,至今仍没有一个公认的普遍适用和被认可的定义,这不仅因为下定义者的立场、观点和角度不同,而且也因为民族主义有着一个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正如研究民族主义久负盛名的美国历史学家汉斯·科恩所言:“民族主义在所有国家和整个历史时期是不一样的。
它是一个历史现象而且取决于它所植根的不同地区的政治理念和社会结构。
”①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卡尔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思想状态。
他在关于民族主义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民族主义通常被用来表示个人、群体或一个民族内部的成员的一种意识,或者是增进民族的力量、自由或财富的一种愿望。
”②汉斯·科恩则给民族主义下了一个简短的定义,他在有名的《民族主义的观念》一书中指出:“民族主义首先而且最重要的应被认为是一种思想状态。
法国大革命对现代与社会的影响

法国大革命对现代与社会的影响法国大革命,是18世纪末发生在欧洲法国的一场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运动。
这场革命不仅彻底改变了法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也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现代与社会方面,法国大革命带来了诸多重要变革与启示。
一、政治影响1.1 推翻君主制度与建立民主共和国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旧有的封建君主制度,废除了君主特权,建立了新的国家体制。
权力从国王转移到了人民,呼唤着民主的理念。
法国成为欧洲第一个成功实践民主共和制的国家,其政治体制对后来的民主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1.2 形成现代国家制度与法治观念法国大革命宣布了“人人生而平等、自由和兄弟”等基本人权原则,确立了宪法与法治观念。
通过《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等重要法律文件的制定,法国在政治制度上倡导民主、自由和平等,为现代国家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1.3 带来了民族主义觉醒与民族国家的兴起法国大革命激发了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催生了法国民族主义的兴起。
这种民族主义思潮向世界传播,引发了各国人民对于自身民族独立、国家主权的思考,推动了各国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兴起。
二、社会影响2.1 实现社会阶级的转变与社会平等的追求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废除了特权阶级的特权地位,实现了社会阶级的转变与社会平等的追求。
废除了贵族和教士的特权,确立了人人平等的原则。
这使得社会阶级之间的差距缩小,为社会公正与平等奠定了基础。
2.2 引发了对劳动者权益的关注与工人运动的兴起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对于劳动者权益的关注起到了推动作用。
人们开始思考劳动者应该享有的权益,劳动力开始成为社会经济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这种思潮激发了工人运动的兴起,为工人阶级的权益争取奠定了基础。
2.3 促进教育改革与知识普及法国大革命强调个人的智力和才能,提倡教育的普及与发展。
普及教育有助于培养社会公民的素质与能力,提高整体社会的文化水平。
这为后来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借鉴,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三、思想影响3.1 倡导人权与自由思想的传播法国大革命的核心理念是“自由、平等、博爱”,这一思想对当时的法国乃至整个欧洲产生了深远影响。
近代欧洲的民族主义运动与影响

近代欧洲的民族主义运动与影响欧洲的民族主义运动源于19世纪的欧洲,是一种具有强烈国家意识和统一性的政治运动。
起初,民族主义运动是为了解放被殖民的国家,使其拥有独立的国家地位。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主义的思想渗透到了欧洲各个国家,成为了现代国家的基础。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近代欧洲的民族主义运动与其影响。
一、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欧洲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时期。
法国大革命的主要口号是“自由、平等、博爱”,这种口号在其它欧洲国家中引起了共鸣。
市民意识的兴起使得人们开始追求彻底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自由。
此后,在整个19世纪中,欧洲的许多国家经历了持续的政治动荡。
在这种情况下,民族主义运动开始挑战绯闻,要求国家独立。
这种运动范围从德国,意大利和爱尔兰等地反对外国统治,到波兰等国家对其被瓜分领土的要求。
19世纪的民族主义运动也与工业化和现代化有很大的关联。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各个国家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一个新的中产阶级在这种背景下崛起,并将自己的利益与新兴的民族身份相结合。
为了保护和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寻求通过建立一个民族国家来转移国家权力,并借此力量来推动社会、文化和经济的进步。
二、民族主义运动的影响在许多欧洲国家中,民族主义运动已经成为人们对国家认同的一个重要方式。
在民族主义的推动下,许多国家通过战争和外交手段,争取自己的利益,以保护自己的国家安全和利益。
民族主义运动大大推动了现代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然而,民族主义运动也激发了一些负面效应,包括一些同情民族主义的人员对于其它民族和国家的敌意。
一些民族主义者认为其他族群是不值得信任和排挤的,而且与其他国家竞争时也由此产生了敌对推动。
此外,民族主义运动还在全球范围内导致了一些根本性的挑战。
一些国家仍然面临着民族间的紧张与不平等,导致经常易发暴力冲突。
同时,民族主义的表现也导致了模糊、不稳定的边境和对流亡人群的歧视。
三、20世纪的民族主义运动20世纪民族主义运动的发展成为了全球早期战争的引爆点,也为之后的世界历史发展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法国大革命的起因与影响

法国大革命的起因与影响法国大革命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法国发生的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
它不仅仅是法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也影响了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
本文将从起因和影响两个方面,探讨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意义。
一、法国大革命的起因1. 经济危机:18世纪末,法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
七年战争和美国独立战争导致法国财政困难并债台高筑,同时农业危机也严重威胁着社会稳定。
2. 不公平的社会结构:法国当时的社会结构极度不平等,贵族和教会享有特权,而大部分农民和工人则生活在贫困中。
废弛的封建制度和极端的经济差距引发了普遍的不满情绪。
3. 政治腐败:封建专制制度下,贵族和君主独占权力,普通人民无权参与政治决策。
政治腐败和滥用职权使得广大民众对政府和君主的不满积聚到了极点。
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1. 民主思潮的推动:法国大革命在思想、政治和社会制度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它发扬了自由、平等和博爱的理念,推动了人权和宪政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兴起做出了重要贡献。
2. 现代国家的建立:法国大革命废除了封建制度,取而代之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国家制度。
这一变革为以后的国家建设提供了模范和借鉴,对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民族主义的崛起:法国大革命激发了民族主义情感,使得法国人民形成了对自身国家利益的强烈认同。
类似的民族主义意识也在其他国家蔓延,引发了一系列的民族解放运动。
4. 社会秩序的变革:法国大革命打破了封建等级制度,消除了贵族阶级的特权。
这使得法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促进了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也为后来的工人运动和劳工权益保护奠定了基础。
总之,法国大革命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以推翻封建专制、追求自由平等为目标,激发了全球的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
它不仅改变了法国,也改变了世界。
民族主义发展历程

民族主义发展历程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的一种重要思潮和政治力量,它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和19世纪初的民主革命。
以下是民族主义发展的重要历程:1. 法国大革命(1789年):法国大革命是民族主义思潮的早期阶段。
革命推翻了旧制度,倡导自由、平等和人权。
民族主义思想在革命期间得到了推广,人们开始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特社群的民族身份。
2. 民主革命浪潮(19世纪):19世纪是民族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
随着欧洲各地的民主革命爆发,人们逐渐认识到自己属于一个特定民族并追求自决。
这场浪潮推动了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兴起,并最终导致了一些国家的独立,如希腊、意大利和德国。
3. 殖民地解放运动(20世纪):20世纪初,殖民地解放运动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兴起。
民族主义成为这些国家争取独立的主要理念。
以印度的独立运动和非洲国家的解放斗争为例,民族主义被广泛运用于反抗殖民统治,并最终导致了大批殖民地国家的独立和成立。
4. 世界大战和冷战(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期间,民族主义成为一种强大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力量。
战争和冲突激发了人们民族认同的情感,促使他们团结起来以保卫自己的国家利益。
许多国家在此期间实现了民族统一,同时出现了一些民族主义冲突和纠纷。
5. 当代民族主义(21世纪):在21世纪,民族主义仍然是世界各地政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些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逐渐抬头,导致保护主义、排外主义和民族主义政治团体的崛起。
与此同时,跨国组织和全球化的发展也对民族主义提出了挑战,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全球化与民族认同的争议。
总之,民族主义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思潮,在人类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通过社会、政治和文化手段推动了国家建设、独立运动和全球格局的演变,同时也面临着值得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国大革命与近代民族主义摘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是人类社会进入近代以来的两大潮流, 其间,民族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政治运动,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推动欧洲各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和民族国家的构建。
民族主义作为国际关系中最为活跃的因素, 塑造着世界的面貌, 确切地说欧洲近代民族主义形成于近代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 尤其是法国大革命, 极大地激发了欧洲各国人民的民族情感, 使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充分地结合起来, 掀起了近代民族主义运动的高潮。
关键词: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民族意识; 民族主义运动近代民族主义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西欧和北美。
从那时起的两个多世纪里,民族主义便通过各种途径逐渐传播到整个欧洲和世界的其它地方,从而在构建欧洲和世界历史的过程中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世纪,民族主义更是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两次世界大战后涌现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以及90年代以来民族主义的再度兴起,无不显示着民族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然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虽然我们总是经历着民族主义的冲击,讨论着民族主义的各种表现,但究竟什么是民族主义,民族主义的起源在哪里,民族主义的发展前景又如何?一、民族主义的概念就民族主义的概念来说,至今仍没有一个公认的普遍适用和被认可的定义,这不仅因为下定义者的立场、观点和角度不同,而且也因为民族主义有着一个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正如研究民族主义久负盛名的美国历史学家汉斯·科恩所言:“民族主义在所有国家和整个历史时期是不一样的。
它是一个历史现象而且取决于它所植根的不同地区的政治理念和社会结构。
”①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卡尔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思想状态。
他在关于民族主义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民族主义通常被用来表示个人、群体或一个民族内部的成员的一种意识,或者是增进民族的力量、自由或财富的一种愿望。
”②汉斯·科恩则给民族主义下了一个简短的定义,他在有名的《民族主义的观念》一书中指出:“民族主义首先而且最重要的应被认为是一种思想状态。
……在这一状态中,体现了个人对民族国家的高度的忠诚”。
③尽管很多研究民族主义的专家学者纷纷给出了他们对于民族主义的定义,但基本上都脱离不了对民族感情和民族意识的重视。
因此,纵观有关民族主义的定义,往往都被界定为一种以民族感情、民族意识为基础的纲领、理想、学说或运动。
正如卡尔顿·海斯早先所指出的那几点:1、民族主义是一种历史进程——在此进程中建设民族国家;2、民族主义一词意味着包含在实际的历史进程中的理论、原则或信念;3、民族主义是某种将历史进程和政治理论结合在一起的特定的政治行动;4、民族主义意味着对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忠诚超越于其他任何对象。
④虽然海斯的观点不是没有可挑剔的地方,但总的讲,上述这四点较为全面地概括了民族主义的含义,后来的学者再也没有超过海斯的上述定义。
二、法国大革命与近代民族主义的起源法国走过的道路充满血雨腥风。
自16世纪以后,法国教会在神学体系特别是组织形式上越来越表现出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民族性倾向。
但法国王权是根据政治、外交和军事的需求来对待宗教改革的。
虽然法王赞同改革者提出的教会应由国王管理的主张,但路德改革后德意志农民战争导致的政治分裂,使王室对宗教改革渐持否定态度。
16世纪后期,新教势力已广泛渗入下层民众和上层贵族之中,形成与天主教会分庭抗礼的胡格诺教派。
新、旧教矛盾愈演愈烈,终于酿成长达30余年(1562—1598)的宗教战争。
战争中断了正在发展的民族国家形成过程,国家陷入分裂。
劫后余生的人们渴望秩序和权威的恢复,建立一个强大的王权便成为全体民众的共识。
因此,“王权专制主义和王权国家的观念是在法国宗教战争的混乱中萌长发展的”。
⑤让·布丹系统阐述了国家主权理论。
他认为主权是国家的灵魂,是国家存在的原则。
主权在权限、职能和时间上都不受限制,不可分割,是至高无上的绝对的永恒的。
国王是主权的具体化身、是主权权力的行使者。
国王可以任意支配人们的财富、生命和整个国家。
只有建立以国王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政体才能保证国家的安定团结。
布丹的理论完全摆脱了神学色彩,为即将喷薄而出的民族国家奠定了理论基础。
与此同时,“君权神授”的理论也得到发展。
迪普雷、卡农·托斯·博-阿米等人认为,国王是上帝的直接代表,武力反抗国王等于亵渎神灵。
布兰克任德、威廉·巴克利等人进一步指出,国王是上帝的化身,他只对上帝负责。
所以,绝对君主政体是符合神意的最自然的政体。
教皇和贵族都无权干涉国王的权威,臣民应该绝对服从君主,反抗将会导致社会动荡,服从才能带来安宁。
因此,“一百年的专制也比一天的暴动好”。
⑥“太阳王”路易十四把“君权神授”论推至顶点。
他一上台便自称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他认为国家一切政事均应由国王专断,他的意志不应受到任何限制,一国之众均应对他俯首听命、绝对服从。
他在给王孙的训词中说:“不要让别人来治国,你要自己作主,永远不要有亲信,也不要有首相;可以倾听、咨询御前会议的意见,但要自己作决定;上帝让你当国王,他会给你必要的智慧”。
⑦“君权神授”理论的出现标志着中世纪的基督教普世主义和“神权至上”论的彻底瓦解。
王权成为其管辖范围内社会各集团的最高效忠对象,罗马教会和地方诸侯日益失去广大民众的支持。
这种全社会对王权的忠诚和热爱反映了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对建立民族国家的追求和渴望,这种思潮是近代民族主义的雏形。
三、民族主义的发展与影响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不但激发了法国人民普遍而强烈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热情, 而且也激起了欧洲其它国家民族主义运动的高涨, 欧洲近代民族主义得以最终形成。
首先在德意志, 由于受法国先进文化的冲击, 兴起了文化民族主义运动。
早在14 世纪, 法国文化便已侵入德意志, 到18 世纪, 随着法国成为全欧洲乃至世界的思想文化中心, 法国文化开始大规模侵入德意志, 落后的德意志全面模仿和接受着法国的文化。
法国文化的入侵极大地伤害了德意志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一大批知识分子奋起抗拒, 从本民族的民族性出发, 把接受外来文化视为民族的耻辱, 他们不仅反对接受表面器物文化, 而且进一步反对启蒙思想家的思想观念。
在抵抗法国入侵的过程中, 德意志人民也开始意识到彼此利益一致, 认识到都属于一个民族, 也应当属于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
法国的入侵激起了一些知识分子对祖国和民族深深的爱。
在民族情感的支配下, 民族主义者开始挖掘德意志的古老历史, 从文化角度且着重从历史中发现德意志民族精神的起源和德意志民族的优秀特性。
可见, 德意志民族主义者强调的未来德意志民族国家是建立在历史与传统之上的国家, 而法国启蒙思想家强调的国家是用理性否定一切之后重建的社会共同体。
所以, 德意志民族主义可以称为文化民族主义, 它浪漫主义地唤醒了德意志民众的民族意识。
其次, 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 民族主义运动向东、南欧扩展。
拿破仑战争后, 维也纳会议以强权作后盾,强加给各国人民一个反动的局面。
但由于法国大革命用战争方式给这些国家撒下了革命的种子, 故而从1815 年至1850 年, 民族运动蓬勃发展。
革命首先在西班牙爆发, 西班牙人民曾在拿破仑占领期间, 举起抗法旗帜, 以游击战的方式击败法国占领军。
拿破仑虽然率军亲征, 但最终也没有平息反抗斗争。
拿破仑战争后,封建复辟势力在西班牙特别猖獗。
国王费尔南多七世恢复了专制统治和宗教裁判所, 1812 年宪法和战争期间的一切改革措施都被废除。
贵族资产阶级自由派展开了反政府的密谋活动。
1820 年, 一部分具有自由思想的军官发动起义, 在这场革命的打击下, 费尔南多七世被迫同意恢复1812 年宪法。
同时选举产生的议会通过了一系列反封建和反天主教会的法令。
在西班牙革命的鼓舞下, 意大利也发生了革命。
早在反对拿破仑侵略战争中, 意大利就出现了秘密革命组织烧炭党, 拿破仑战争后, 烧炭党发展非常广泛, 成员来自各个阶层,他们要求改变现状, 实现国家的统一与独立。
1820 年那不勒斯烧炭党人军官指挥的军队纷纷起义。
1821 年,撒丁王国首都也爆发革命, 国王被迫退位。
1821 年希腊爆发了反对土耳其统治的大规模起义, 起义是由秘密革命团体友谊社发动的。
希腊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 终于赢得了独立。
希腊独立战争有力地促进了巴尔干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如果说希腊1821 年至1830 年的民族解放战争是这个时期民族运动的光辉典范, 那么青年意大利党( 1831 年) 创始人马志尼就是欧洲大陆青年民族主义者的杰出代表。
1848 年长期遭受俄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等国奴役的东南欧各被压迫民族,意大利、捷克、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再次掀起波澜壮阔的民族独立运动。
从表面上看, 1848 年欧洲革命与1789 年法国革命无关, 其实它们中的大多数都受同样的民族主义热忱和相似的政治自由理想所鼓舞。
综观欧洲近代历史, 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为标志, 首先在西欧诸国的反对封建王朝国家、构建近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产生的近代民族主义, 是一种原生形态的民族主义。
资产阶级力量较为强大, 以全民族的名义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并最终较为彻底地摧毁了王朝国家, 表现出强烈的政治色彩, 可称为政治民族主义。
在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阶段, 这种政治民族主义具有进步性。
与法国原生形态民族主义相反, 以德国为代表的民族主义则是一种冲击与反映型的民族主义, 更注重文化内容, 可称为文化民族主义, 是重建文化个性、确立民族个性的一种思潮, 是有着共同文化, 但并不生活在一个社会共同体( 国家) 里的人们的民族主义, 是那些受压迫民族或是那些被分裂民族的民族主义。
文化民族主义虽然与政治民族主义在内容上有不同的侧重, 但两者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 即都是在构建近代民族国家过程中形成的, 推动欧洲各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发挥了强大的建设性作用。
到19 世纪70 年代初, 随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的过渡, 资产阶级利用人民群众民族主义结, 狂热宣扬本民族的优越论, 进行野蛮的殖民侵略和掠夺, 瓜分世界, 建立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欧洲各国的民族主义一步一步蜕变为极端狭隘的民族沙文主义和殖民主义。
①Hans Khon,Nationalism,Its Meaning and History,“perface”,Priceton,New Jersey,D.Van Nostrand Company,Inc.,1955.②The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Nationalism,a Report by a Study Group of Member of the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London,Frank Cass and Co. Ltd,1963,p.xviii.③Hans Khon,The Idea of Nationalism,A Study of Its Origins and Background,New York,The Macmillan Company,1946,pp.10—11.④Carlton J.H. Hayes,Essays on Nationalism,The Macmillan Company,New York,1928,pp.5—6.⑤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第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