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音韵学基本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末清初的方以智: 初发声(塞音不送气音、塞擦音中的不送气音) 送气声(塞音送气音、塞擦音中的送气音及擦音) 忍收声(边音、鼻音和半元音) 清代钱大昕:出声 送气 收声 清代江永、江有诰、陈澧:发声、送气、收声 清代洪榜: 发声、送气声、内收声(鼻音、半元音)、外收 声(擦音、边音)。
邵作舟:戛(塞音和塞擦音中的不送气音)、透 (塞音和塞擦音中的送气音)、拂(擦音)、轹 (边音)、揉(鼻音和半元音)。 (2)从清浊的角度对声母进行分析 音韵学对声母的清浊注意的比较早,据《隋书· 潘 徽传》载,魏时李登的《声类》和晋代吕静的 《韵集》中已经有清浊的分别。明确从清浊角度 对声母进行分类的最早文献是南宋张麟之重刊的 《韵镜》和无名氏的《四声等子》,之后有若干 人对声母从清浊角度进行了分类,其分类和定名 大致一致,也有不同之处。如下:
一等韵:没有韵头,韵腹元音为[α][ə][o] 等后低元音。 二等韵:没有韵头,韵腹元音为[a][æ ]等前低元音。 三等韵:有韵头[i],韵腹元音为 [ε ]或无韵 头,韵腹元音为[i] 四等韵:有韵头[i],韵腹元音为前、高元音[e]. 需要说明的是: 目前,有分歧的是对四等韵的认识,自瑞典汉学家高本汉 以来,很多音韵学家认为四等韵有韵头i,而另外一些学者 则认为四等韵没有韵头i。王力《汉语史稿》、向熹《简明 汉语史》、唐作藩《音韵学教程》都采用第一种观点。本 课程也采用了这种观点。
3、声类 这一名称来源于反切上字的归类。三十六字母 基本上反映的是唐末宋初汉语的声母系统,而 不代表典型的中古时期——隋唐时代的声母系 统。反映隋唐时代汉语声母系统的主要材料是 《广韵》中的反切上字。由于代表同一声母的 反切上字都不止一个,有些甚至多达十几个, 所以要弄清《广韵》中包含多少声母,首先需 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对所有的反切上字进行归类。 清人陈澧最先进行了这项工作,他在《切韵考》 中将归类后的每一类省称作“声类”。如:
周祖谟的《唐五代韵书集存》;后者藏于法国巴 黎国家图书馆,影印件收入了刘复先生的《敦煌 掇琐》。 根据此二材料,唐末和尚守温创制了30字母,即 “守温三十字母”,这三十字母代表了唐末汉 语 的声母系统。其内容及排列如下:
《守温三十字母》 唇音:不、芳、並、明。 舌音:端、透、定、泥是舌头音。 知、彻、澄、日是舌上音。 牙音:见、溪、群、来、疑等字是也。 齿音:精、清、从是齿头音。 审、穿、禅、照是正齿音。 喉音:心、邪、晓是喉中音,清。 匣、喻、影亦是喉中音,浊。
一种转化是在韵腹(主要元音)相同的不同韵尾之间转 化,如《广韵》入声韵字“屋[uk]”到普通话转变为同韵腹 的阴声韵[u]。这种演变音韵学上叫“阴阳对转”。 另一种转化是韵尾不变,主要元音的高低前后发生变化 ,如[a]变为[ε ],这种演变音韵学上叫“旁转”。 这两种演变是语音发展的客观事实,客观存在,但是被人 们认识是在18世纪的清代。清代的古音学家江永及其学生 戴震首先发现语音的这种演变规律,而后戴震的学生孔广 森正式提出“阴阳对转”“旁转”术语。 有时一种语音结果是一种演变发生作用,有时则是这两种 演变作用的结果。如:“山”在《广韵》中音为[san],就 韵
《韵镜》、沈括的《梦溪笔谈》、元人黄公绍 《古今韵会》、刘鉴《经史正音切韵指南》、清 人李元《音切谱》都将声母分为全清、次清、全 浊、次浊四类。 每类包括的声母如下: 全清:帮非端知精照见影 心审 次清:滂敷透彻清穿溪晓 全浊:并奉定澄从床群匣 邪禅 次浊:明微泥娘疑喻 来日 司马光的《切韵指掌图》无名氏的《四声等子》 分为五类,将全浊声母分为全浊和半清半浊, 半清半浊指浊擦音邪、禅。
开口呼。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是,古代韵头i[i]u[u]可以同时 出现,如[iuan],而且,只要有韵头u[u]都算合口呼,如 [iuan]。韵头[iu]就是现代韵头ü [y]的前身。也是圆唇的。
中古虽无四呼的名称,但开、合却各自分为洪音和细音: 中古二呼 例字 古拟音 今音 普通话四呼 洪音 豪 [āu] [āu] 开口呼
2、对声母发音方法的分析 音韵学对声母发音方法的研究可以分为两方面: (1)从形成阻碍的方式和气流状况的角度对声 母进行分析 最早从成阻方式和气流状况的角度对声母进行 研究的学者是明末清初的方以智。他在《通雅》 及《切韵声原》中将声母分为“初发声”“送气 声”“忍收声”三类。罗常培认为初发声相当 于 塞音和塞擦音中的不送气音,送气声相当于塞音 和塞擦音中的送气音及擦音,忍收声相当于边音、 鼻音和半元音。另外还有一些分类名称如下:
清人江永《音学辨微》则分为七类,将全清声母 分为最清和又次清两类,其中又次清是指心审; 将全浊声母又分为最浊和又次浊两类,又次浊指 邪禅;将次浊又分为次浊和浊两类,其中浊指来、 日。 按现代语音学理论分析,古人的清浊涉及两方面 的内容:一是声带是否震动;二是送气与否。 全清,指的是不送气不带音的塞音、塞擦音和不 带音的擦音;次清指的是送气不带音的塞音、塞 擦音(有的书将清擦音归入次清)
母来说,今普通话没变,但今上海话读为[s ε ],韵尾和主
主要元音都有变化。怎样解释这种演变。 这种结果中间经历了两种演变: [san]→[s a]→[s ε ](先对转然后旁转) 或者 [san]→[s ε
n]→[s ε
](先旁转后对转)
近代对戏曲用韵的研究也很重视对韵尾的分析。 明代的沈宠绥把当时戏曲用韵分成五类:
第二章
音韵学基本知识
第一节 音韵学对汉语声母的分析 一、关于声母的名称 1、声纽 在音韵学里,声母叫声,又叫纽,或者合起来 叫声纽。与现代汉语语音学看法不同的是,传统 音韵学认为,声母是一个字开头的音,这个音可 以是辅音,也可以是元音。如喻母[j]。
2、字母 表示声母名称的还有“字母”,字母就是声母 的 代表字。古代没有表示声母的音标,音韵学家任 意选用一些字来代表它们自身的声母,如b[p], 出现在帮、兵、包、边等字音节开头,古人要表 示这个声母,就选用其中的一个字,这个字只要 是以b[p]开头就行。目前所见最早的有关汉字声 母的记载材料是二十世纪初敦煌发现的两种唐写 本:《归三十字母例》和《守温韵学残卷》。前 者现藏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院,影印件收入了
二呼四等,简称“等呼”。如: 一等 二等 三等 开口 干[kɑn] 奸 [kan] 犍[kiæn] 合口 观[kuɑn] 关[kuan] 勬[kiuε n]
四等 坚 [kien] 涓[kiuen]
四等的区别是什么,清人江永在《音学辨微》中做了这样 的解释:音韵有四等,一等洪大,二等次大,三四皆细, 而四尤细。 根据今人的研究,四等的差别主要体现在韵母有无韵头和 韵腹元音的音值上。
开口<
细音 洪音 宵 模 元 [iæ u] [u] [iau] [u] 齐齿呼 合口呼 撮口呼
合口<
细音 [iuan] [yan]
二、从韵母最后一个音的角度对韵母的分析 古音的韵尾较之普通话复杂,音韵学从韵尾的角度,将 古韵分为三类: 阴声韵:无韵尾或以元音收尾的韵。如[ai] 阳声韵:韵尾为鼻音[m][n][ŋ]的韵。[an][am][iem] 入声韵:韵尾为塞音[p][t][k]的韵。[uk] 这里的阴声韵和阳声韵,是就韵尾的不同而言,和声调 无关。阴声韵有平、上、去三个声调。阳声韵也有平上 去三个声调。 但是,入声韵与声调入声有关系,入声声调是入声韵特 有的,或者说入声韵只有入声一个是声调。 在汉语语音的发展演变中,这三种韵可以互相转化:
第三节
音韵学对汉语韵母的归纳
根据某种需要,可以对韵母进行某种归纳,主要有: 一、从押韵的角度对韵母进行归纳 从押韵的角度对韵母进行归纳,古人提出了“韵”的概念, 韵,是指韵腹、韵尾、声调都相同的字所形成的类。 在中古,凡属于同一韵的字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韵腹 相同,韵尾相同,韵头有无或异同不论。(2)声调相同。 请看唐人用韵实际: 独怜幽草涧边生[aŋ], 上有黄鹂深树鸣[iaŋ]。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uaŋ]。(庚韵)
寒雨连江夜入吴[u], 平明送客楚山孤[u]。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u]。(模韵) 去年寒食洞庭波, 今年寒食襄阳路[u] 不辞着处寻山水, 只畏还家落春暮[u]。(暮韵) 到了元代,归纳韵的条件有所改变,《中原音韵》19韵, 不论声调。
二、从研究语音的角度对韵母进行归纳 为了研究语音,音韵学家提出“摄”的概念来统帅《广 韵》 各韵。“摄”就是统摄的意思。归纳“韵摄”的条件比归 纳韵 的条件宽泛,不论韵头,不计声调,对韵尾的要求也不很 严格,凡是韵腹相同或相近,韵尾相同或部分相同的一组 韵为一摄。所谓韵尾部分相同,是指阳声韵的韵尾与其相 配的入声韵韵尾发音部位相同。如:
全浊,指的是带音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 次浊,指的是带音的鼻音、边音和半元音(有的 书将浊擦音归入次浊)。 课堂练习: 1、按七音分类写出三十六字母 2、音韵学的全清、次清指什么。
第二节
音韵学对汉语韵母的分析
一、从韵母第一个音素的角度对韵母进行分析, 音韵学家提出了“韵头”和“开口呼”“合口呼” 的概念。 1、韵头 现代汉语语音系统,韵头共有i[i]、u[u]、ü [y]3 个。根据多数音韵学家的研究,单纯的韵头在中 古时期只有i、u两个,今天的ü [y]韵头在中古还没 有。 2、开口呼与合口呼 在现代汉语中,共有开、齐、合、撮四呼,中 古汉语的韵母则只有开口呼和合口呼。合口呼是 指有韵头u,或以u作主要元音的韵母。其余的皆为
如: 都类:都丁多当得德东 古类:古公过各格兼姑佳乖 居类:居举九俱纪几规吉诡 需要指出的是,声类与声母不完全相同,一 个声类有时是一个声母,有时是一个声母的条件 变体。 具体情形将于第三章《广韵》的声类和声母中介 绍。
二、关于声母的分析 1、对声母发音部位的分析 在现代汉语中,从发音部位的角度将声母分为 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 音、舌面音和舌根音。 音韵学从发音部位角度将三十六字母分析为五 音和七音。五音的分法最早见于《玉篇》卷首所 附《五音声论》,名称为:喉、舌、齿、唇、牙 《广韵》卷末所附《辨字五音法》的次序为: 唇、舌、齿、牙、喉。
Biblioteka Baidu
七音,是从五音的舌音中分出一个半舌音,从齿 音中又分出一个半齿音,合称为七音。 这种分法最早见于南宋张麟之重刊的《韵镜》 和郑樵的《通志· 七音略》。到了南宋的《切韵指 掌图》和《经史正音切韵指南》,又将七音中的 唇音分为重唇音和轻唇音,将舌音又分为舌头音 和舌上音,将齿音分为齿头音和正齿音,将半舌 音和半齿音合称为舌齿音或半舌半齿音,这样就 成了九音。 五音、七音、九音对三十六字母的具体分法见 图1:
到宋初,有人根据当时的语音实际,对这30字的 次序及取字进行了整理,同时增补了“非、敷、 奉 、微”和“娘”“床”6个字母,即成了36个字 母,它 大致体现了唐末宋初汉语的声母系统。 三十六字母后来成为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语 音的工具,人们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声母的实际对 它或增或减;传世的韵图用它来解释说明《切韵》 系韵书,所以它在音韵学上非常重要,音韵学上 称作传统三十六字母。 三十六字母的具体情形见图1.
1、收鼻音。专指收[ŋ]尾的。 2、收抵腭。专指收[n]尾的。 3、收噫音。专指[i]尾的。 4、收呜音。专指[u]尾的。 5、收闭口音。专指收[m]尾的。
三、同时从韵头、韵腹的角度对韵母进行分析 音韵学家同时从韵头、韵腹两个角度对韵母进行分析, 提出了“等”的概念。“等”就是根据韵头、韵腹的状况 对韵 母的分类。 在现代汉语中,根据舌位及口形圆展的情况将元音分为 高元音([i][y][u])、半高元音、半低元音、低元音、前元 音、央元音、后元音及圆唇元音、非圆唇元音等,古代分 析韵母中的韵头和韵腹部分时,则是将二者混为一体, “类”的不同用“等”这个术语去表示。 中古时期,在同一摄内,汉语的韵母共分为四个等。 其中开口韵有四个等,合口韵也有四个等,合称为 “二呼四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