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凯我认识基督教的三个过程
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

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一、基督教的起源基督教的创立者基督教是由耶稣基督在公元1世纪创立的,其基本教义在《新约全书》中有所记载。
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关系基督教是从犹太教中发展出来的,耶稣基督自身也是犹太人。
他宣扬的教义和行径,很多都与犹太教的传统相符。
罗马帝国的迫害在早期基督教发展的过程中,罗马帝国对其进行了多次迫害,但信徒们依然坚持信仰。
基督教的合法化在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了《米兰赦令》,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
早期教会组织的发展早期基督教会有严格的组织结构,包括主教、牧师、长老等职位,以及教会会议等制度。
二、基督教的发展历程基督教早期的传播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传播非常迅速,特别是在君士坦丁大帝的支持下,迅速扩展到帝国各地。
东西教会的分裂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基督教教会也因此分裂为东西两个教会。
教皇国的形成公元754年,教皇国在意大利中部建立,成为欧洲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实体之一。
十字军东征从11世纪到13世纪,欧洲的基督教国家发动了八次十字军东征,旨在夺回圣城耶路撒冷。
宗教改革运动16世纪,欧洲爆发了宗教改革运动,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两大派别。
三、基督教的主要教义圣父、圣子和圣灵的三位一体基督教认为上帝是三位一体的,包括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个位格。
原罪观念基督教认为人皆有罪,罪是万恶之源。
人因为原罪而无法得到上帝的恩宠。
因信称义基督教主张人得以成为义人,不是因为个人的善行或功德,而是因为对上帝的信仰。
恩宠观念基督教认为上帝的恩宠是成为义人的必要条件,只有得到上帝的恩宠,人才有可能得到救赎。
天堂与地狱的观念基督教认为人死后会面临天堂或地狱的审判,行善的人会进入天堂,作恶的人会被打入地狱。
四、基督教的传播早期传播到西方国家基督教最初从罗马帝国传播到欧洲各地,后来又随着欧洲的殖民活动传播到美洲、澳洲等地。
大航海时代的传播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基督教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尤其是非洲和亚洲地区。
杨小凯

杨小凯(1948年10月6日-2004年7月7日),原名杨曦光,澳大利亚经济学家,华人。
杨小凯原籍中国湖南省湘潭县,出生于吉林省,在湖南长沙长大。
他最突出的贡献是提出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方法和理论。
他已出版的中英文专著包括:《专业化与经济组织》、《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发展经济学:超边际与边际分析》,使他获得了世界级的成就和同行的推崇。
他曾两次被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2002年和2003年)2004年于澳洲墨尔本的家中去世,享年55岁。
主要成就:提出新兴古典经济学方法和理论提出超边际分析方法和理论代表作品:《专业化与经济组织》;《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等重要事件:被两次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杨小凯,1988年获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CID)研究员、澳洲莫纳什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澳洲社会科学院院士。
他的论文见于“美国经济评论”,“政治经济期刊”、“发展经济学期刊”、“经济学期刊”、“城市经济学期刊”等匿名审稿杂志。
他和黄有光合著的《专业化和经济组织》一书被权威杂志书评称为“盖世杰作”。
财务理论奇才布莱克称此书为“天才著作”。
他的《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被匿名书评人称为“对经济学根基进行重新梳理,为经济学教学提供了崭新的方法。
”该书评人认为“杨正在建立起一个全新的领域。
是的,我敢预见,人们对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兴趣将迅速兴起,我认为它很可能成为未来的潮流。
”诺贝尔奖得主布坎南认为杨的工作比卢卡斯(Lucas)、罗默(Romer)、克鲁格曼(Krugman)的要好得多。
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阿罗称赞杨的研究使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论与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浑为一体。
由于其在经济学上的巨大成就,杨小凯被誉为“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华人”。
研究领域:数理经济学、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微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等。
主要著作:1、《经济学:新兴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布莱克维尔出版公司,2000年。
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

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古代中东地区。
它的创始人是耶稣基督,他是一位犹太人,被基督徒认为是上帝的儿子和救世主。
基督教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早期教会的形成、罗马帝国的官方宗教地位、东西方教派的分裂,以及基督教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
早期教会的形成始于耶稣基督的公开事工。
耶稣在公元30年左右开始传道,呼吁人们悔改,并宣布上帝的国度的到来。
他的教导和奇迹吸引了许多追随者,其中包括十二门徒。
然而,耶稣在公元30年被罗马当局钉在十字架上处死,但据基督徒的信仰,他在第三天复活了。
这一事件被视为基督教的核心信仰,即耶稣的死亡和复活为人类的罪提供了救赎。
在耶稣的死后不久,他的门徒们开始传播他的教导,并建立起早期基督教的社群。
这些社群由一些信徒组成,他们聚集在一起敬拜上帝、学习耶稣的教导并分享彼此的财产。
早期基督教社群的核心价值观是爱、仁慈和互助。
这些社群逐渐扩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追随者,尤其是在罗马帝国内部的贫困和不满情况下。
公元313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颁布了米兰敕令,宣布基督教合法化,并给予基督教以官方地位。
这一举措对基督教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得基督教能够在罗马帝国内自由传播。
在此后几个世纪中,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主要宗教,并且逐渐形成了教会的组织结构和神职人员的职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督教内部出现了分裂和争议。
最重要的分裂事件之一是公元1054年的东西方教派分裂,即东正教和罗马天主教的分离。
这一分裂导致东西方教会在信仰、礼仪和教会组织方面产生了分歧。
随着欧洲大陆的探索和殖民运动的兴起,基督教开始传播到世界各地。
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最早传播基督教的国家之一,他们通过殖民和传教活动将基督教带到了新大陆。
此外,英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也在殖民地扩张的过程中传播了基督教。
这些传教活动导致了基督教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使得基督教成为世界上最广泛信仰的宗教之一。
初二历史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初二历史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基督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公元1世纪,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它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极为复杂,涉及到多个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变迁。
本文将从早期基督教的起源、基督教在罗马帝国时期的扩散、中世纪基督教的影响力和宗教改革对基督教的影响这四个方面,对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进行论述。
一、早期基督教的起源基督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的罗马帝国时期。
那时,犹太人已被罗马帝国征服,处于沦陷状态。
在这个时期,耶稣基督作为犹太教派别中的一位教师和先知,开始传播他的教义。
耶稣的教义强调爱和宽恕,他的言行举止以及奇迹都吸引了一大批追随者。
耶稣最终被罗马当局处死,但他的福音传承下来,成为基督教的重要经文。
二、基督教在罗马帝国时期的扩散随着耶稣基督的死亡,基督教开始在罗马帝国内传播。
起初,它在犹太人之间以及一些罗马帝国的边缘地区较为流行。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督教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颇具影响力的宗教。
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宣布基督教合法化,基督教开始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这一举措使基督教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三、中世纪基督教的影响力中世纪是基督教的黄金时期,基督教影响力达到巅峰。
教会成为统治者的重要支持者,几乎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教。
教会建立了庞大的教堂体系,教士拥有巨大的权力和财富。
教会在中世纪大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宗教虔诚度下降、教会财产过度积累等,这为后来的宗教改革埋下了伏笔。
四、宗教改革对基督教的影响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基督教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
当时,一些基督教徒开始反对教会的腐败现象,并倡导信仰自由和对圣经的直接阅读。
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的领导者之一,他公开质疑教会的权威,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
宗教改革的结果是教会的分裂,各自派别的形成,如新教派和天主教派。
这个时期,基督教进一步分化,为后来基督教教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是一个历经多个时期和地区变迁的过程。
基督教发展简史

基督教发展简史一、引言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力。
本文将以基督教发展的历史为线索,从早期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到现代基督教的现状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通过对基督教发展简史的回顾,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宗教的起源、教义、传播和影响。
二、早期基督教的起源与发展1. 耶稣基督的生平与教导耶稣基督是基督教的创始人,他在公元1世纪时在巴勒斯坦地区传道。
本节将介绍耶稣的生平、教导和奇迹,包括他的诞生、公开事工、最后的晚餐、受难、复活和升天等。
2. 使徒时代与早期教会的形成耶稣的十二门徒成为了基督教的使徒,他们继承了耶稣的使命,传播福音并建立教会。
本节将介绍使徒时代的重要事件,包括使徒行传的写作、使徒保罗的转变和传道、早期教会的发展等。
三、基督教的分裂与发展1. 东西方基督教的分裂基督教在早期发展中出现了东西方分裂的现象,形成了东正教和罗马天主教两个教派。
本节将介绍分裂的原因、分裂后的发展以及两个教派的教义和组织结构等。
2. 宗教改革与新教的兴起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基督教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改革者们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教义和实践提出了批评并寻求改革。
本节将介绍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如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等)、改革的内容和影响,以及新教教派的形成等。
四、现代基督教的发展与现状1. 基督教在欧美的发展基督教在欧美地区有着深远的影响力,本节将介绍基督教在欧美的发展历程,包括殖民地时期的宗教自由、第二次大醒觉运动、社会福音主义等。
2. 基督教在全球的传播与发展基督教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本节将介绍基督教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传播和影响,以及基督教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挑战。
五、结论通过对基督教发展简史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到基督教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和发展。
从早期基督教的起源到现代基督教的全球传播,基督教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宗教改革还是现代社会中的挑战,基督教都在不断适应和发展。
浅谈基督教的起源、发展、教义及现状

浅谈基督教的起源、发展、教义及现状一、基督教的起源基督教是从犹太教中派生出来的一个宗教,它发源于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社会,并继承了犹太教耶和华上帝和救主弥塞亚等概念,以希伯莱圣经为基督教圣经旧约全书。
按基督教经典的说法,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他30岁左右(公元1世纪30年代)开始在斯坦地区传教。
耶稣声称他的来临不是要取代犹太人过去记载在旧约圣经的律法,而是要成全它。
耶稣思想的中心在于“尽心尽意爱上帝”及“爱人如己”。
耶稣出来传道,宣讲天国福音,劝人悔改,转离恶行。
他的教训和行迹,在民众中得到了极大回应。
使得罗马帝政下的犹太教祭司团大受其影响,深深感到自己地位不保,所以要把他除之而后快。
后来由于门徒犹大告密,罗马帝国驻犹太的总督彼拉多将耶稣逮捕。
耶稣受尽打骂侮辱,最后被钉在十字架上面死。
耶稣的心愿是为了给世人赎罪,甘愿流出自己的血。
依据他门徒们的见证,耶稣死后第三天从石窟坟墓中复活了。
他的坟墓空了,他又多次向满心疑惑的门徒们显现。
他们渐渐确信耶稣真的复活了,是胜过死亡的救主。
在耶稣升天超离世界时空后,他的门徒们起来热心宣扬耶稣的教训,并宣告他是复活得胜死亡的主。
这个由信徒们组成的彼此相爱、奉基督之名敬拜上帝的团体,便是基督教会。
耶稣复活的这一天也因此成为后世的复活节。
不仅如此,教会并还决定将每年的12月25日耶稣的生日作为圣诞节。
耶稣出生的那一年被后世定为公元纪年的元年。
值得一提的是保罗对基督教教义的贡献是巨大的,他使得基督教不再局限于犹太人范围。
二、基督教的发展1、君士坦丁大帝以前的基督教罗马帝国前期,人们普遍信仰的是结合了古希腊和古罗马众多神祗的一种多神教。
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笃信一神教的基督教显得特别另类。
早期的基督教主要在下层群众中传播,信徒之间平等互助,患难相恤。
由于他们有明显的反抗意识,不与统治阶级合作,不服兵役,不敬罗马旧神,因此多次遭到罗马统治者的迫害。
早在尼禄时代,年轻的基督教就遭到历史上的第一次迫害。
实践报告基督教(2篇)

第1篇一、引言基督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基督教在我国也逐渐得到传播和发展。
为了深入了解基督教的信仰和实践,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地调研和实践。
以下是我对基督教信仰与实践的实践报告。
二、基督教信仰概述1. 基督教起源基督教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由耶稣创立。
耶稣被视为救世主,其教义强调爱、宽容、谦卑和救赎。
2. 基督教教义基督教教义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三位一体:上帝是唯一的存在,但以父、子、圣灵三个位格呈现。
(2)原罪与救赎:人类因亚当和夏娃的背叛而陷入罪恶,耶稣基督为人类承担罪责,使人得以救赎。
(3)末世论:世界末日将到来,耶稣基督将再次降临,审判世人,建立永恒的天国。
3. 基督教礼仪基督教礼仪主要包括洗礼、圣餐、祈祷、唱诗等。
其中,洗礼和圣餐是最重要的仪式。
三、基督教实践调研1. 调研对象与方法本次调研以我国某基督教堂为对象,采用实地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
2. 调研内容(1)基督教堂基本情况该基督教堂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位于市区繁华地段,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
教堂内设有礼拜堂、办公室、图书室等功能区域。
(2)信徒信仰状况调研发现,信徒年龄分布较广,从青少年到老年人都有。
信徒信仰程度较高,积极参与教堂的各项活动。
(3)基督教实践活动教堂定期举办以下活动:①主日礼拜:信徒每周日聚集教堂,共同礼拜、唱诗、祈祷。
②圣经学习班:教会组织信徒学习圣经,提高信仰水平。
③社会服务:信徒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爱弱势群体。
④青年团契:为青少年信徒提供交流、成长的机会。
3. 调研结果与分析(1)基督教信仰在我国逐渐得到传播和发展,信徒群体日益壮大。
(2)基督教信仰对信徒的生活产生积极影响,使他们更加关注社会、关爱他人。
(3)基督教实践活动丰富多样,有助于信徒深化信仰、提升自身素质。
四、基督教实践体会1. 信仰的力量通过这次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信仰的力量。
基督教发展简史

基督教发展简史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古代罗马帝国。
它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戏剧性的事件和关键人物。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督教的发展简史,从其起源到现代的发展。
1. 起源与早期发展基督教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犹太教社群,其核心信仰是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他在地球上降世并为人类的罪而受难。
耶稣的教导和他的死亡与复活成为基督教信仰的基石。
最早的基督徒是耶稣的十二门徒和一些跟随者。
2. 罗马帝国时期在公元4世纪初,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这一举动对基督教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内迅速传播,许多罗马人皈依了基督教。
罗马帝国的衰落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并没有阻止基督教的传播,相反,它在这个时期获得了更大的影响力。
3. 中世纪中世纪是基督教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教会成为了欧洲社会的核心,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皇成为了最有权威的人物之一,教会的权力得到了进一步扩张。
同时,修道院和教堂的建设也达到了巅峰,许多宏伟的教堂和修道院至今仍然是世界上的重要文化遗产。
4. 宗教改革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基督教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马丁·路德等改革者对教会的腐败和滥权进行了批评,并提出了新的信仰观念和教会组织模式。
这些改革运动导致了基督教的分裂,形成了新教和天主教两个主要的教派。
5. 现代发展在18世纪和19世纪,基督教面临了来自科学、启蒙运动和现代化的挑战。
然而,基督教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持续发展。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基督教传教士将基督教带到了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使基督教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宗教。
6. 当代基督教在当代社会,基督教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
它在全球范围内有数十亿的信徒,分布在各个国家和地区。
基督教的发展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如世俗化、多元化和宗教自由等。
然而,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价值观仍然吸引着许多人。
总结:基督教的发展简史展示了它从起源到现代的演变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触基督教我第一次接触到基督教是在监狱里。
那时候,我的同房有一个基督教徒,他被关在看守所。
那个教徒在文革期间贴了份大字报,被判了十年刑。
他在监狱里的行为使我非常感动:他尽量帮助别人,每天早晨祷告,在政治迫害面前一点也没有害怕、恐惧,他在被判刑之前还为我们祷告。
他说是上帝让他去承受苦难。
1983年我去美国了。
在美国读书的时候压力很大,对教会的事情没有什么兴趣。
但是我太太(小娟)为了学英语,就去了查经班。
查经班那些人给了我很深的印象,我第一次感到世界上有无缘无故的爱。
当时,小娟没有一点英语基础,基督徒当时帮了我们很多忙,帮小娟找工作,帮她学英语,这些在我们从大陆来的人看来,真是无缘无故的爱,找不出一点利害算计的理由。
与当时其他出国的人相比,我相对地不太受大陆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
我当时不太相信唯物论这些东西,相信历史唯物论可能是不对的,对宗教不会太抗拒。
但是,我是一个深受理性主义影响的人,总是从理性和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看待宗教信仰。
我们从美国搬到澳洲来以后,1989年我们去了教会一年,这一年我就去研究基督教的社会功能。
当时有一篇文章叫做《宗教的经济学》,我当时的态度就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去了解基督教,看它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的作用,看它本身的运作在经济上是怎么样维持的。
那一年,我基本上每个星期都去教会,一方面是因为我这个人本身对任何东西都没有成见,觉得要了解一个东西,先要爬进去,再爬出来;另外,我当时就觉得应该好好了解一下基督教文明是什么,包括从学习西方语言中了解基督教文明。
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分成这样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经济学、社会科学的角度来看我觉得基督教在经济史上起的作用是非常非常大的。
后来我信主了以后,要找上帝存在的证明。
上帝存在的最好的证明,一个是教会存在了两千年,世界上任何一个政治组织,任何一个意识形态,连续不断地存在两千年,这是很难找到的。
我们也可以说还有别的宗教也存在了很多年,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在经济上能够使一种社会秩序不断扩张的,只有基督教。
哈佛大学的教授Shileifer等人也作了一些经验性的研究。
他们把经济表现和意识形态作回归分析,发现有些宗教对经济起着阻碍作用;有些宗教,像基督新教,对经济发展,对社会和平----圣经里说的永久和平和公正秩序----起着促进作用。
这有着非常多的证明。
它起的这个作用是很复杂的,跟我们中国人信的历史唯物论是完全不相同的。
一些经济史学家,比如说North,他们认为意识形态、宗教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秩序、道德准则,决定了可以接受和不可以接受的行为。
这个东西决定政治游戏规则,决定法律制度和经济表现。
经济表现在一个国际竞争环境中就会反馈过来,使意识形态发生变化。
这和我们大陆来的人相信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很不一样的。
历史唯物论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大陆来的人,特别是知识界的人,特别迷信科学,什么东西都要用是不是科学来衡量。
但是政治和法律制度对经济发展是起决定作用的,而这个制度不是从科学来的,不单不是从自然科学来的,甚至不是从社会科学来的,它是从信仰来的,是信仰和意识形态影响到人,使人认为什么行为可以接受,什么不可以接受。
社会形成一个共识,就会有一个叫做Social Sanction(社会反对和禁止)的机制。
在美国,执政党去录反对党开会的音,所有的人都会反对,连当时总统尼克松最亲近的政治朋友都会反对。
从政治利害而言,尼克松最亲近的政治盟友是不应该反对尼克松录反对党会议的音,但他们听到录音带的消息后大都背叛了尼克松。
为什么?他们有一个意识形态,这种行为是不可以接受的。
但毛泽东和大多数中国人却认为这种行为可以接受,他们不理解尼克松怎么可能为了一个录音带而下台。
中国政府抓持不同政见的人时,也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这里不是说老百姓,是说掌权的人,与掌权的人最亲近的人对迫害不同政见者也不反对。
为什么?他们也有一个意识形态,认为这种行为是可以接受的。
哪些行为可以接受,哪些不可以接受,这就是从宗教和意识形态来的,而不是从经济基础来的。
是这种意识形态决定整个制度、人与人的关系,然后就再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
这就是我的第一阶段,从理性的角度,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找到很多证明,证明基督教(特别是基督新教)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支持像哈耶克说的"不断扩张的社会秩序和公正"的东西。
对不相信上帝存在的人而言,这个就是证据,证明上帝的存在。
Shleifer及同事作了些经验研究,凡是新教文明占优势的国家,它的宪政秩序、经济表现就好。
比如说北美的美国、加拿大,澳洲,荷兰、英国也是新教占优势的地方,这些国家(除荷兰外),它们的文明,它们的法律制度是普通法,它们的经济表现就非常好,它们的秩序就不断扩张。
我们今天所说的新教占优势的这些地区,都是从英国那个早期只有几百万人口的很小的岛,在一千年之内发展起来的。
它就是一个历史证明,从社会科学来说就是这样的,从客观上来说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东西。
第二阶段开始克服对社会科学理性的迷信刚才我说,我虽然承认基督教的正面作用,但要让我相信基督,人死了可以活,信主可以得永生,根本不可能。
因为我还是一种理性的、崇拜科学的态度。
后来,我就读了一个很有影响的经济学家哈耶克的书,他对宗教的分析使我受很大的影响。
他认为,宗教不是一个理性的东西,但是世界发展的很多重要的东西都不是理性的。
我们可以举很多例子,比如说妈妈爱孩子,不是理性的,从个人理性的成本效益分析,妈妈不应该管孩子,但妈妈爱孩子,这对人类的生存是最关键的,不爱孩子的妈妈就会绝后。
还有很多例子,比如说,我在念博士的时候,当时还没有过资格考试,还不知道能不能拿到博士学位,能不能在外国留下来。
当时,我的太太就怀孕了。
如果你从一个理性的角度计算成本收益,分析你可不可以承担得起?当时,我们可能要回中国,我们已经签了约,只能生一个孩子。
回去以后会有什么后果?这种理性计算的最优决策,用经济学的话说,就是效用最大的最优决策,就是绝对再不能生孩子了。
但是,我太太去查经班受到了基督教的影响,她就说我们不能堕胎。
现在想起来,这个决策真正是太好了,但是它绝对不是以理性为基础的。
我们还可以讲一些更大的事情,比如说,我们人类发展到现在,有了电脑,有更发达的东西,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祖先,他有一个非理性的爱好,就是他喜欢讲话,他乱叫,嗷----,不像有些动物不太叫。
当时,如果用理性计算成本收益,你就会觉得这个讲话没什么意思,它也不能给你多少吃的,如果你要决定算计好了讲话的经济成本和收益,再去拼命讲话的话,那你就会计算这个讲话会导致文字,有文字才有文明,有文明才有宪政,才会有工业革命,才会有电脑。
如果你要这样计算,我们的祖先不会看到这些东西。
所以你要算好了才去用理性来讲话,也可能永远不会讲话,永远不会变成现在的社会文明。
当时,我们的祖先就是遵循非理性的这种冲动,你也可以说它是信仰,他就觉得想这样讲,结果后来就出现了很多事情。
这些东西我们还可以举很多例子。
世界上的制度是从宗教来的,不是从科学来的。
这些东西都不是理性的后果,所以,按照哈耶克的讲法,如果迷信理性和唯物论,这个社会就会变得非常浅薄,成为永远长不大的社会,要认识到宗教和非理性的东西有非常重要的功能。
你有这个想法的时候,你就不会用科学的态度去研究基督教,而是像妈妈爱孩子,像我们的祖先喜欢讲话,他就有一种冲动去信这个。
信基督,很多东西就会产生。
不同的动物信不同的东西,如果你信翅膀,老是想动翅膀,后来变成鸟了。
人们迷信不同的东西,就会发展出不同的东西。
你为什么要去信基督教,你为什么不去信佛教,它也是信仰,也是非理性的,它也会产生一个文明,就是佛教文明。
这又回到了我们前面所说的问题,有太多的证据证明,基督教新教文明是别的东西根本没法跟它比的。
有人也许会说,现在基督教文明是最有潜力的,过一千年、两千年会不会还是基督教好呢?两千年、三千年后还有没有基督教呢!我想引用哈耶克的观点。
哈耶克说,我们人类生活行为是建立在传统基础上的,比如说,我们今天在这里和和平平的生活,是因为我们的社会有一个共识,比如说偷东西要受罚,我们有这种共识,有警察抓小偷,没有这些东西,你会想象不出社会会怎么样。
比如洛杉矶大地震的时候,警察突然就不灵了,有那么多人在大街上抢劫,美国那样的一个社会,经济已经相当发达了,但是在那一个短期内,就完全退到了原始社会。
实际上我们不了解我们这个制度有多复杂。
它是建立在很长期的历史、宗教和意识形态的基础上。
所以,一个宗教意识形态形成一个东西,你不能像有些人那样,老想改革,创造一个新制度。
他们老是喜欢讲制度创新,这个制度创新是一种非常幼稚的看法。
你是没法创新很多东西的,每个人的行为都是受到传统、意识形态等很多东西约束的。
没有这个东西的时候,你就会发觉这个社会会乱到一塌糊涂。
一个真正了解制度的人,他不会老是说要创新、要改革,他会说要尊重传统。
正象普通法尊重先例一样,先例就是法。
这个世界上传统是很重要的,在长期历史上经过筛选的意识形态真正成功的,这是人类最宝贵的东西,你不能轻易的用另外的东西来代替它。
而且成功的东西往往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基督教要人们服从权威,老老实实交税,也是尊重传统的。
哈耶克觉得传统起重要的作用,财产权、意识形态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社会的制度是多么复杂的一个事情。
那些激进的改革、革命,制度创新往往是给社会造成灾祸的。
我看了哈耶克的这些东西以后,就对宗教有一种敬意。
这是我的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从哈耶克的社会科学的理性追踪到信如果一个人不是从理性来相信宗教,以前我会说他迷信,没有受过教育。
我现在会尊敬不是从理性来相信宗教的人们。
从我个人的经验,当你年纪大了,会发觉迷信理性往往犯错。
这里讲个笑话,经济学家,包括得诺贝尔奖的,他们的经济决策常常错得一塌糊涂,经常会亏钱,卖房子最便宜时卖,买房子最贵时买。
反而是他们的没学过经济学的太太做出正确的决策。
你有了很多这样的经验,你就会发觉太太们有良心,或者她有时候看起来和你的精细计算不一样,但是她们有时候做出正确的决策。
这个时候你就会慢慢地对非理性产生一种敬意。
你就不会像刚出国的时候那样,说这是迷信,是不科学的,以这样一种轻率的态度来看待她们。
哈耶克的宗教思想实际上还是一种社会科学的想法。
他说宗教就像一个万花筒一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意识形态,在长期的国与国竞争中,那个最有利于自发秩序扩张的意识形态,就会胜出。
他比较了法国的天主教和英国的新教,天主教对人的行为都有一些跟新教不一样的地方。
它就影响到制度和法制,他们的国家(法国)就老是有革命、动乱,他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搞不好,就像中国人一样,相互斗来斗去。
他每发生一次革命,就会把殖民地卖给英国人,他的秩序就不能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