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空调研究与发展 论文

合集下载

太阳能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太阳能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太阳能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它不仅可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还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目前,太阳能技术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并呈现出明显的发展趋势。

首先,光伏发电技术是太阳能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光伏发电利用光电效应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已经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太阳能利用方式之一。

随着太阳能电池的研发不断进步,光电转换效率也在不断提高。

传统的硅基太阳能电池已经取得了较高的转换效率,但是其制造成本还相对较高。

因此,研究人员正在积极探索新型的太阳能电池材料,如有机太阳能电池、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等,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和降低制造成本。

其次,太阳能光热技术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太阳能光热技术利用太阳能将光能转化为热能,广泛应用于水加热、房屋供暖和工业生产等领域。

目前,太阳能光热技术的研究集中在提高集热器的效率和传输热能的方式上。

一些新型的集热器材料如聚合物材料、纳米材料等,具有较高的吸收率和热传导性能,可以提高太阳能光热系统的效率。

此外,太阳能光热技术还可以与传统的燃煤、燃气发电等方式相结合,实现能源的综合利用。

未来,太阳能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研究人员将继续改进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以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整体性能。

例如,采用多晶硅、钙钛矿等新型电池材料,能够显著提高光伏发电的效率和稳定性。

同时,通过优化光伏组件的设计和安装方式,进一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利用率。

其次,太阳能光热技术将实现更广泛的应用。

随着集热器材料的不断改进和热能传输技术的创新,太阳能光热系统将成为水加热、空调供暖、工业生产等领域的主要能源供应方式。

特别是在光热发电领域,通过优化光热发电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高光热发电的效率和可靠性,可以实现太阳能的大规模利用。

此外,太阳能储能技术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由于太阳能的不稳定性,储能是解决夜间或阴天无法产生电能的关键。

车用太阳能蓄能及通风空调系统设计研究

车用太阳能蓄能及通风空调系统设计研究

车用太阳能蓄能及通风空调系统设计研究摘要:汽车已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大量车内有害气体危及身体健康,夏季车内闷热、冬季车内冰冷,如何提升车内舒适的驾乘环境呢?随着车载用电负荷的日益增大,也给车辆蓄电瓶造成损伤。

车用太阳能蓄能及通风空调系统的应用,可以解决诸多弊端问题,而且节能环保。

关键词:车载太阳能光伏蓄能车内空气品质节能减排随着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日益丰富,汽车已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尽管如此,人们在使用汽车时,也有一些困扰:首先,车主在使用自己的汽车时,会闻到车内有一股“异味”(主要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甲醛、丙酮、二甲苯等)[1],影响身体健康。

其次,汽车在使用电器过多或者长时间不用后,再次启动使用,会遇到电瓶亏电而不能启动的现象。

最后,在炎炎夏日里,人们离车后车辆暴晒在烈日内,再次进入车内时犹如进入烤箱一样,车内温度太高,往往此时车主就会打开空调让车内温度降低,这样造成能耗过大;同样在冬季,车主进入车内时,车内寒气逼人,此时暖风机又不能工作,低温会让人驾驭能力大大降低,造成诸多安全隐患。

太阳能是公认的清洁能源,是否可以把太阳能运用在车辆上,来解决上述的这些困扰问题呢?本文就如何利用太阳能来改善车内空气品质及蓄能应用进行设计研究,以期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1 车用太阳能蓄能及通风空调系统组成1.1 系统基本原理车用太阳能蓄能及通风空调系统的创新设计是为了改善汽车的室内空气环境,同时解决了车载负荷过多而导致降低电瓶使用寿命的问题。

车用太阳能蓄能及通风空调系统是由太阳能光伏板(也称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光伏板控制器、12 V离心风机、12 V PTC电加热器及空气净化等小功率装置所组成。

太阳能光伏板在光的照射下,将光能转化成电能,并储存在12 V电瓶中,由电瓶带动离心风机、PTC 电加热器及室内空气净化装置工作。

夏季,由于气温高,车停在室外,阳光照射,车内温度会升高(一般高于车外温度)当开启通风系统,电瓶带动安装在车外空气循环进风口处的离心风机工作,加强车内空气与车外空气对流,进行热交换,使车内温度下降至与车外温度持平(理想状态下),同时车内外对流气体经过空气净化装置,可除去可除去车内与车外污浊空气中的粉尘、有害气体等,保持车内空气的清洁度。

办公建筑设计中太阳能应用论文

办公建筑设计中太阳能应用论文

办公建筑设计中太阳能的应用【摘要】太阳能在建筑上的应用不仅可以节省能源,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保护环境。

利用太阳能供电、供热、供冷、照明,必将使建筑能耗大大降低,本文就办公建筑设计中太阳能的应用进行了简要探究。

【关键词】办公建筑;设计;太阳能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办公建筑的建设量十分巨大,为适应目前的经济水平并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办公建筑能耗日趋增加。

因此解决办公建筑节能矛盾迫在眉睫,探索适合于办公建筑的系统的节能设计策略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办公建筑的能耗特点及节能现状据统计,空调采暖和照明用能目前约占我国办公建筑总能耗的70%~80%,这就要求我们在办公建筑的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通过提高照明和空调设备的效率实现建筑节能的目的。

为从根本上提高办公建筑的节能效果,建筑设计初期就应贯彻建筑节能的思想和策略方法,以做到办公建筑设计的“本源节能”。

现阶段我国办公建筑的用能现状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节能设计挖潜不足办公建筑量大面广,加之人员流动频繁、活动集中、空间闲置多等特点,导致其能源消耗存在很大浪费,因而节能潜力巨大,通过应用节能设计与技术,节能效果将十分明显。

同时,节能技术的成熟应用将为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起到相当的借鉴作用。

由于我国节能技术、方法的相对薄弱,迫切需要从整体上开展办公建筑的节能研究。

2、建筑设计对节能策略重视不足目前相当一部分办公建筑由于设计上的“先天不足”导致建筑能耗居高不下,而很难在建成使用后通过调节或简单改造进行改善,因此,在建筑设计开始阶段就应贯彻一系列节能意识与节能技术的应用体系,使建筑设计为建筑节能奠定良好的基础,为节能设计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可能。

3、注重设备节能,忽略建筑设计层面节能基于办公建筑的使用特点,人们往往更关注高能耗的空调和照明等设备的节能研究,力求通过提高空调效率、研制节能照明工具提高建筑的整体节能效果,却忽视了建筑设计本身的作用。

新型太阳能冷藏空调设计与实验

新型太阳能冷藏空调设计与实验
1 2i e l d 程序对模型 Ⅱ不同屏蔽窗厚度 C点的剂量率 进 行 了计算 。模 拟结 果 如 图 3 所 示 ,当屏 蔽 窗的 厚度 为 5 0 e m时, C 点 的剂 量 率 为 0 . 0 1 mS v / h ;当屏 蔽 窗 的厚 度 为 8 0 c m时 , C点 的剂 量 率为 0 . 0 0 2 5 mS v / h ;当屏 蔽 窗 的厚 度 为 l O O e m时 , C点 的剂 量 率 为 0 . O 0 1 m S v / h 。 由 于操 作廊 在 辐射 防护分 区 中属 于 绿 区 , 需 控 制该 操 作 廊 的剂量率不超过 0 . 0 0 2 m S v / h ,因此在此工况下选择屏蔽窗的厚 度为 8 0 c m 即可 。


图 3工作 流程 图
板 吸收的太 阳能一部分供空调系统使用 , 剩余 的部分储存到蓄电池
计算得出的产品容器转运热室屏蔽窗的厚度 : 1 2 0 c m, 此屏蔽窗 的剂量 率不 超过 0 . O 0 2 m S v / h , 因 此 需 选 择 屏 蔽 窗 的 最 小 厚 度 为 型 I
3 0 ( 4 ) : 3 3 8 — 3 4 9 . 『 2 1 马鸿宾, 胡蓉, 张威 , 李廷 君 , 等. 我 国 高放 玻 璃 固化 体 地 质 处 置 的 工 程屏 障 方案 研 究 『 C ] .第 三届 废 物 地 下 处置 学术 研 讨 会 论 文 集 ,
3 6 7- 3 65 .

厚度可 以确保运行人员所受 射线照射处于安全范围内。 文章通过 Mi c r o S h i e l d 程序 确定 了该热室屏蔽窗所需 的最小设 计厚度 。这个设计满足辐射防护管理规定 , 保障了屏蔽窗前工作的

中国太阳能资源评估及其利用效率研究进展与展望

中国太阳能资源评估及其利用效率研究进展与展望

中国太阳能资源评估及其利用效率研究进展与展望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具有巨大的利用潜力,对于解决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太阳能资源的评估与利用效率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太阳能资源评估与利用效率研究的进展,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太阳能资源的评估是太阳能利用的基础。

近年来,国内外通过建立多种模型和方法对太阳能资源进行评估,其中最常用的是气象学参数-辐射量法和半经验公式法。

气象学参数-辐射量法利用气象学参数(如太阳辐射总量、太阳直接辐射、太阳散射辐射等)和测站观测数据,结合统计方法和模型进行太阳能资源评估。

半经验公式法则通过半经验公式对太阳辐射强度进行估算。

两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研究人员在改进模型和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太阳能资源评估的准确性和精度。

其次,太阳能利用效率直接影响着太阳能发电和太阳能热利用的效果。

当前,太阳能电池在转换太阳能光辐射为电能过程中的转换效率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目前,国内外的太阳能电池技术主要有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单晶硅太阳能电池、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等,各自具有不同的优缺点。

研究人员通过改进材料、优化结构和工艺等手段,不断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

此外,太阳能热利用的效率也受到研究的关注,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等领域的技术改进和创新。

对于未来的发展,太阳能资源的评估需要加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研究。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太阳辐射变化和能量分布变化,这对于太阳能资源的评估和利用影响很大。

因此,需要研究建立适应气候变化的太阳能资源评估模型和方法,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此外,应加强对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例如,发展高效、稳定、低成本的太阳能电池材料和器件,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改进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高热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中国太阳能资源评估和利用效率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太阳能热利用专利“太阳能空调机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太阳能热利用专利“太阳能空调机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太阳能热利用专利“太阳能空调机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太阳能空调机组”项目优势“太阳能空调机组”的核心部件为球形网状热管工程太阳能集热器,与目前主要有平板型、全玻璃真空管、真空热管三种太阳能集热器相比较,具有安装方便,集热效率高,与建筑物结合融洽的特点,在提高安全可靠、降低经济成本诸多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

利用这一目前业已完善的太阳能新技术可以很方便地应用到包括太阳能取暖器、太阳能热水器、农业大棚供热、太阳能热发电等许多热利用领域。

1、集热效率高,无需跟踪太阳,能全方位接收来自不同角度的太阳辐射。

2、集热器占地面积小,安装方便,免维护,可直接挂与建筑物外墙,无楼层高度限制,特别适用于城市高层住户。

3、与家用空调有机结合,制冷循环时回收冷凝放出的热量,制热循环时提供膨胀吸热所需的热量,降低综合能耗,空调C0P值3。

4、球形集热器汇集热、导热、储热多种系统为一体,集成了蜂窝技术、快速导热管技术、热泵技术、相变储热介质、远红外辅助加热等多项高科技技术。

5、适应工作环境-20℃——100℃6、温度调节范围40℃——90℃7、吸热率αs≥92%,发射率εh介于0.07-0.09。

8、废热回收率:90%,全年日平均热效率ηd≥62%。

目录技术部分第一章:总论 (1)第二章:发明专利“太阳能空调机组”特点 (3)第三章:工作原理、工艺及技术性能 (7)第四章:市场预测 (9)第五章:环境影响评价 (12)第六章:劳动安全、卫生、消防 (15)第七章:节能节水措施 (20)第八章: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 (21)第九章:投资估算及融资方案 (24)经济分析部分目录一、计算根据 (32)二、对基础数据的说明 (32)三、经济指标 (33)四、平衡点分析 (35)五、敏感性分析 (36)六、风险分析 (38)基本表1、财务现金流量表 (42)基本表2、损益表、利润分配表 (43)基本表3、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44)基本表4、资产负债表 (45)辅助表1、流动资金估算表 (46)辅助表2、投资计划与筹措表 (47)辅助表3、固定资产折旧表 (48)辅助表4、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 (49)辅助表5、总成本费用表 (50)辅助表6、销售收入与税金表 (51)辅助表7、借款还本付息估算表 (52)综合经济指标总表 (53)第一章总论人们面对地球上所蕴藏的能源,如石油等日益被各国开发利用,资源愈来愈减,可能百年之后令资源枯竭。

太阳能供热采暖技术现状与发展

太阳能供热采暖技术现状与发展

太阳能供热采暖技术现状与发展摘要:面对中国日益紧张的环境问题,中国逐步加大了新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应用。

太阳能水源热泵系统是一种新型高效节能环保系统。

太阳能与热泵联合供暖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单一供暖形式的不足,提高供暖的稳定性和系统运行性能。

鉴于此,本文对太阳能水源热泵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具体应用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太阳能水源热泵;工作原理;应用方法1太阳能热泵供暖技术概述太阳能热泵供热技术实际上是太阳能技术与热泵供热技术的有机结合。

通过综合利用太阳能、浅层地能等可再生能源,调节建筑内部温度,智能控制建筑供暖系统。

1.1工作原理太阳能热泵供热技术的工作原理有其独特的亮点,即综合利用太阳能和浅层地能实现全天候供热。

根据太阳能集热器与热泵蒸发器的连接方式,太阳能热泵供暖系统分为直接膨胀式和非直接膨胀式。

直接膨胀式太阳能热泵供暖系统中的太阳能集热器直接与热泵蒸发器连接,而非直接膨胀式太阳能热泵供暖系统通过介质将太阳能集热器与热泵蒸发器连接。

工作原理:太阳能集热器吸收热量,热泵蒸发器从集热器中提取热量并加热以加热或制备热水。

在正常天气条件下,启动太阳能收集器可以收集热能并使用太阳能加热或制备热水。

如果是阴天或下雨天,可以使用浅层地面能源作为太阳能的补充,这也可以确保建筑供暖或热水制备的可持续性。

1.2结构设计太阳能热泵供热系统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太阳能供热总成、地能运行转换总成和风机盘管供能总成。

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可扩展性强,灵活性高,维护简单方便,维护不影响正常运行。

1.3工艺流程太阳能热泵供暖系统的整个运行过程采用智能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系统的运行基本上不需要人工操作。

在日照较少且无法满足太阳能集热器热能需求的天气条件下,系统自动启动热泵系统,通过地面能源补充太阳能。

在太阳能充足的情况下,自动关闭热泵系统。

通过智能控制装置对整个系统的工艺流程进行控制,节能效果良好。

1.4技术特征太阳能热泵供暖的技术特点包括:① 太阳能集热器结构简单,即使在非常寒冷的地区也可以使用平板集热器。

能源的发展太阳能的探究

能源的发展太阳能的探究

太阳能利用历史回顾
据记载,人类利用太阳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将太阳能作为一 种能源和动力加以利用,只有300多年的历史。真正将太阳能作为 “近期急需的补充能源”,“未来能源结构的基础”,则是近来的事。 20世纪70年代以来,太阳能科技突飞猛进,太阳能利用日新月异。近 代太阳能利用历史可以从1615年法国工程师所罗门·德·考克斯在世界 上发明第一台太阳能驱动的发动机算起。该发明是一台利用太阳能加 热空气使其膨胀作功而抽水的机器。在1615年~1900年之间,世界上 又研制成多台太阳能动力装置和一些其它太阳能装置。这些动力装置 几乎全部采用聚光方式采集阳光,发动机功率 不大,工质主要是水蒸 汽,价格昂贵,实用价值不大,大部分为太阳能爱好者个人研究制造。 20世纪的100年间,太阳能科技发展历史大体可分为七个阶段,下面 分别予以介绍。 第一阶段(1900-1920) 在这一阶段,世界上太阳能研究的重点仍是太阳能动力装置,但采用 的聚光方式多样化,且开始采用平板集热器和低沸点工质,装置逐渐 扩大,最大输出功率达73.64kW,实用目的比较明确,造价仍然很高。 建造 的典型装置有:1901年,在美国加州建成一台太阳能抽水装置, 采用截头圆锥聚光器,功率:7.36kW;1902 -1908年,在美国建造 了五套双循环太阳能发动机,采用平板集热器和低沸点工质;1913年, 在埃及开罗以南建成一台由5个抛物槽镜组成的太阳能水泵,每个长 62.5m,宽4m,总采光面积达1250m2。
1961年,一台带有石英窗的斯特林发动机问世。在这一阶 段里,加强了太阳能基础理论和基础材料的研究,取得了如太 阳选择性涂层和硅太阳电池等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平板集热器 有了很大的发展,技术上逐渐成熟。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的研究 取得进展,建成一批实验性太阳房。对难度较大的斯特林发动 机和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 第四阶段(1965-1973) 这一阶段,太阳能的研究工作停滞不前,主要原因是太阳 能利用技术处于成长阶段,尚不成熟,并且投资大,效果不理 想,难以与常规能源竞争,因而得不到公众、企业和政府的重 视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能空调研究与发展 姓名: 学号: 学校: 课程名称: 指导教师: 1

太阳能空调研究与发展 摘 要:我国现代化过程中面临能源短缺的问题,因此,目前国家倡导节能减排提倡使用清洁优质高效能源,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以适应能源日趋紧张的现金社会。 关键词:太阳能;太阳能空调 我国现代化过程中面临能源短缺的问题,因此,目前国家倡导节能减排提倡使用清洁优质高效能源,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对于制冷与空调行业,应注重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及制冷空调技术与相关技术的融合与交叉,以适应二十一世纪的能源战略新需要。现今新技术主要有: 1. 天然制冷剂的研究; 2. 热声制冷技术; 3. 水源热泵系统 4. 天然气(燃气)吸收式制冷系统 5. 太阳能空调 在此主要探讨关于太阳能空调的研究与发展。 太阳能空调是以太阳能作为制冷能源的空调,利用太阳能制冷可以有两条途径,一是利用光伏技术产生电力,以电力推动常规的压缩式制冷机制冷;二是进行光.热转换,用热作为能源制冷。前者系统比较简单,但以目前光电池的价格计算,其造价约为后者的3~4倍;后者除了供冷之外,还结合供热利用。因此国外的太阳能空调系统通常以第二种为主。 l 发展太阳能空调应用的基础和意义 1.1 太阳能利用的合理性 一般的太阳能热利用项目,如采暖、热水等。在需求上其实与太阳能的提供并不完全一致;当天气越冷、人们越需要温暖的时候,太阳提供的能量往往不足。从这个角度来看.太阳能空调的应用是最合理的:当太阳辐射越强、天气越热的时候,我们需要空调的负荷也越大。这是太阳能空调应用最有利的客观因素。 1.2 太阳能空调的市场基础 太阳能热水器在国内市场迅猛发展,全国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量已超过1000万 , 2

近年来每年增长超过2OO万m2。由此可见,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量和需求量都非常大,市场前景非常好。另一方面。空调的需求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如果把供热与空调结合起来,将是一个更加理想的方案,这是太阳能空调实现推广应用的市场基础。 l.3 太阳能空调的技术基础 太阳能制冷空调的关键技术已经成熟:(1)在太阳能集热器方面,真空管集热器、平板集热器都已经在市场上推广应用;(2)在制冷机方面,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在90年代大量地进入了市场。低温热水型两级吸收式溴化锂制冷机的热源温度只需60℃以上,特别适合于太阳能的利用;(3)在系统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太阳能空调应用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1.4 太阳能空调的经济性 太阳能热水器的经济性问题,市场已经作了很好的说明。太阳能空调建立在太阳能热水器应用的基础上,可充分利用夏天的太阳能。增加的 投资是制冷机部分,而这部分的投资在常规空调方面也是需要的 因此,太阳能空调与太阳能热水器相结合,有更好的经济性。 1.5 环境保护,可持赞赶艮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一般民用建筑中,空调的能耗占一半以上,给能源、电力和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电力的发展同时带来废气排放、温室效应和酸雨等环境问题,空调机的制冷剂(CFCs)还会对大气臭氧层造成破坏。太阳能空调用的是清洁的太阳能,制冷过程也没有污染的危险,系统本身是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另一方面,节省了电力和燃料,也减轻了环境的压力,太阳能空调的应用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2 我国太阳能空调的发展与现状 2.1 起步阶段(7O年代末至8O年代初) 在我国,太阳能制冷及空调的研究可以追溯到7O年代后期,当时不少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纷纷投人人力和物力研制太阳能制冷(空调)机,其中多数是小型的氨.水吸收式制冷试验样机。例如:天津大学1975年研制的连续式氨.水吸收式太阳能制冰机,日产冰量可达5.4 。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范大学等)1977年研制成功1.5m2平板型间歇式太阳能制冰机,每天可制冰6.8~8kg;1979年 3

又研制出8m2平板型自动跟踪连续式太阳能冷藏柜。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理工大学)研制了采光面积为1.5m2,冰箱容积为7OL,以氨.水为工质对的小型太阳能制冷装置,可维持冰箱O℃10小时左右 这期间先后有加多个单位开展过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2 坚持阶段(80年代中后期 90年代初) 其后,由于当时还有许多技术难题未能解决,太阳能空调项目因一时难以看到成效而得不到支 持,研究的队伍和规模大大缩小,仅存少数单位仍坚持基础性研究和机组试验。1987年,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与香港理工学院合作在深圳建成了一套科研与实用相结合的示范性太阳能空调与热水综合系统。集热面积120m2,制冷能力14kW,空调面积为80m2。采用了3种中温集热器,包括直通式真空管集热器、热管型真空管集热器和v形隔热膜平板型集热器 采用两台日本生产的单级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为了适应太阳能的利用,又研制成功了热水型两级吸收式溴化锂制冷机。这种新型的制冷机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所要求的热源温度低,在65℃以上的范圈内能稳定地运行;二是热源的利用温差大,为12~24qc(随热源温度而变)。2 3 实用阶段(“九五”计划期间)“九五”计划期间,国家科委(现科技部)把“太阳能空调”列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划建成示范性系统,以促进太阳能空调的推广应用。太阳能空调的技术水平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和北京太阳能研究所承担了该项任务,计划在南方和北方各建一座大型实用性太阳 能空调系统。 3 100kW太阳能空调系统 3.1 应用对象 太阳能空调系统应兼顾供热和供冷两个方面的应用.例如综合办公楼、招待所、学校、医院、游泳池、水产养殖等,都是比较理想的应用对象。这些用户冬季(或全年)需要供热,如生活热水、采暖、游泳池水补热调温等,而夏季一般都需要空调。“九五”攻关项目100kW太阳能空调系统选定在广东省江门市一座新建的24层大楼上实施。该大楼是一座多功能的综合性大楼,除利用太阳能提供大楼所需的生活热水外,在夏天以太阳能热水制冷,供其中一层空调。 4

3.2 系统简介 太阳能空调热水系统如图1所示。以平板型集热器收集太阳能产生热水,分别储存在制冷及生活热水水箱中。采用一台100kW 的两级吸收式制冷机,用太阳能热水输人制冷机制冷。采取中央空调供冷方式,制取的9℃左右的冷冻水送到用户的风机盘管,然后返回冷冻水箱。当天气不好、水温不足时,用一台燃油热水炉辅助升温,保证系统能全天候运行。生活热水则直接输送到用户。系统全自动采集数据和控制运行。

太阳能空调系统组成 3.3 主要技术构成 3.3.1 太阳能集热器 为了保证平板型集热器能满足制冷空调的要求,又不失其简单价廉的特点,通过研究、试验,采取了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技术改进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是增加了一块能耐较高温度的透明隔热板,通过抑制空气自然对流从而减少表面的热损失。试验及使用的结果证明,透明隔热板起了关键性作用。该集热器在太阳辐射较强 5

的时候,能持续提供制冷用热水;在太阳辐射较弱时,也可以产生足够的生活用热水。 3.3.2 制冷机 制冷机是采用一种两级吸收式溴化锂制冷机。它的特点是驱动热源温度低,只薷65-75℃,在60℃ 的情况下,仍能以较高的制冷能力稳定地运行;另一个特点是热水的利用温差大,达12—24℃(随热源温度而变)。市场上单级吸收式溴化锂制冷机热源温度一般要求88℃ 以上,热水利用温差只有6—8℃。 3.3.3 自控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可编程控制器(vtc)及工业控制微机控制和管理。 3.4 主要技术参数和指标 太阳能集热系统: 太阳能集热器 高效的平板式集热器 (带透明隔热板) 集热面积: 500㎡ 日供生活热水: 30m3 热水温度 55—60qc(锆生活用) 65—75℃(供制冷机用) 制冷系统 制冷机 两级吸收式斑化锂悄冷机 制冷能力 100kW 热源温度 75℃(设计】 冷冻水温度 9℃ 供空调房面积 600㎡ 辅助燃油系统 燃油热水炉 自动控制系统 可编程控制器及工业控制微机 3.5 系统运行情况 太阳能空调系统于1998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系统完全达到设计目标和要求,结果如下: (1)太阳能集热系统的效率很高。由于透明隔热板的作用,平板型集热器可把制 6

冷热源水箱的水加热到99.5℃(不制冷的情况下,5月份),完全能满足制冷机对热源水温的要求。 (2)制冷机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设计要求:制冷能力最高可达ll2kW;冷媒水可低至6℃;热源水温在60—65 仍能稳定地制冷,(3)热源热水利用温差可高达l5℃ ;coP铡算大于0.4。供冷运行结果表明,可 满足一层(面积超过6(~0nl2)的办公和会议室空调。 3.6 系统的主要特点 江门l0okW太阳能空调系统是我国首座大型实用性太阳能空调系统,它有 下特点: (1)太阳能空调系统成功地全部采用高效平板型集热器,使常用的太阳能热水系统能够与太阳能空调系统 接轨 ,同时也开拓了太阳能热水器更广阔的应用市场。 (2)l00kw两级吸收式溴化锂制冷机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其驱动热源温度较低(65—75℃),特别适合太阳能利用。 (3)系统兼顾了生活热水与制冷空调的能量需求,合理分配利用太阳能,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效率。 (4)太阳能空调系统能全天候自动运行。 4 太阳能空调的研究发展方向 4.1 产业化 ’ 太阳能空调实用性示范系统的建成,证明了太阳能空调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也显示出一定的效益,潜在的市场很大,应当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但要实现产业化目标,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例如: (1)太阳能空调系统的计算机设计软件; (2)制冷机的商品化、产业化; (3)统一的配套设备和零部件; (4)制定产品(系统)的技术标准; (5)大力开拓市场。 4.2 研究和开发新的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