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卢环境监测信息管理GIS

合集下载

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被应用于环境监测领域,其中地理信息系统(GIS)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用于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技术系统。

它将地理空间信息与属性数据相结合,通过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功能,为环境监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环境监测中,GIS 首先在数据采集方面表现出色。

传统的环境监测数据往往是分散的、孤立的,难以进行综合分析。

而 GIS 可以整合来自不同来源的数据,如气象站、水文监测点、污染源排放数据等。

通过将这些数据与地理空间位置相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具有空间属性的数据库。

这使得监测人员能够更全面、更直观地了解环境状况。

GIS 在环境质量评估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例如,对于空气质量的评估,GIS 可以将监测站点获取的污染物浓度数据与地理空间信息相结合,绘制出污染物浓度的空间分布地图。

这样,不仅能够清晰地展示出污染高值区和低值区的分布情况,还可以分析污染的扩散趋势和影响范围。

对于水环境质量的评估,GIS 可以将河流、湖泊的水质监测数据与水域的地理信息相融合,分析水质变化与周边土地利用、污染源分布等因素的关系。

在污染源监测方面,GIS 同样具有显著优势。

它可以精确地定位污染源的地理位置,并结合周边环境信息,分析污染源对周边环境的潜在影响。

例如,对于一家工厂的废气排放,通过 GIS 可以确定其排放口的位置,模拟废气在大气中的扩散路径和范围,从而评估其对周边居民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此外,对于多个污染源的综合分析,GIS 能够清晰地展示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叠加影响,为制定有效的污染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GIS 还为环境应急监测和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持。

在突发环境事件(如化学品泄漏、火灾等)发生时,GIS 可以快速获取事件发生地点的地理信息,结合周边的环境敏感点(如居民区、水源地等)和气象条件,进行污染扩散模拟和预测。

基于WebGIS的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基于WebGIS的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基于WebGIS的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一、引言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保障环境的质量和生态平衡,环境监测成为必不可少的工作。

其中,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对于提高监测数据的管理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基于WebGIS的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二、WebGIS的基本概念WebGIS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地理信息系统,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地理空间数据的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

该技术结合了GIS和Web技术的优势,实现了空间数据的实时共享和交互式查询。

在环境监测系统中,WebGIS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提高数据的共享性和实时性。

环境监测数据经常需要在不同机构之间进行共享,使用WebGIS技术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数据共享,提高监测数据的实时性。

2.实现空间数据的可视化。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地理空间数据具有空间属性和属性信息。

WebGIS技术可以将地理数据展现出来,利用地图等方式呈现空间属性和属性信息的联系。

3.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处理效率。

WebGIS平台可以快速的将环境监测数据传输到GIS中进行处理,并通过平台的查询和分析功能展示处理后的数据,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精度。

三、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需要满足环境监测的需求,同时也需要支持WebGIS技术的应用。

因此,设计需求分析时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环境监测中需要存储大量的地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设计系统时需选择合适的数据管理方案,如开源GIS软件Geoserver,支持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存储管理。

2.数据的共享和交互查询。

设计系统时需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互联网查询,通过WebGIS技术进行数据传输和展示,方便各段位用户查询和使用。

3.数据的可视化和分析。

系统设计需要支持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展现,并能够利用GIS分析工具实现数据分析和可视化。

4.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系统设计时需考虑数据的安全和稳定性,通过数据备份等安全措施,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并提高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GIS在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分析中的应用

GIS在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分析中的应用

GIS在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分析中的应用
GIS在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分析中的应用
根据环境监测的特点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所具备的功能,讨论了GIS与环境监测结合的必要性,按照环境监测的目的不同分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和应急监测三个方面阐述GIS在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分析中的具体应用,并利用现有的一些基于GIS的环境监测信息系统实例进行进一步说明GIS在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分析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了GIS空间信息表达处理及综合分析的优势,使得环境监测数据的管理分析更加快速、实时、有效.随着GIS技术的发展,GIS在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分析中的应用也将获得源源不绝的驱动力.
作者:易敏吴健平姚申君於家Yi Min Wu Jianping Yao Shenjun Yu Jia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 刊名:环境科学与管理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年,卷(期):2007 32(12) 分类号:X830.3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数据分析。

基于GIS的城市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基于GIS的城市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基于GIS的城市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研究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城市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城市环境信息管理系统是一种集成了GIS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的系统,具有将城市环境信息集成、存储、查询、分析和发布的能力。

因此,建立基于GIS的城市环境信息管理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城市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更加科学、准确、高效、便捷和可视化的手段,促进城市环境的改善和优化,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

1.2 研究现状和进展随着GIS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GIS的城市环境信息管理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研究。

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系统架构设计、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应用案例和效果评估等方面。

其中,系统架构设计是系统开发的基础,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是系统功能的核心,应用案例和效果评估是系统实际应用的关键。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主要研究基于GIS的城市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包括系统需求分析、系统架构设计、数据库建立、功能开发和测试验证等方面。

基于上述研究内容,采用分析和设计、编程开发、实验测试等方法,完成基于GIS的城市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第二章系统需求分析2.1 系统总体要求(1)实现城市环境信息的集成、存储、查询、分析和发布;(2)实现GIS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处理;(3)实现系统安全和稳定运行;(4)实现系统用户友好、操作简单、反应快速。

2.2 系统功能需求(1)城市环境信息的录入和管理功能;(2)基于空间分析的城市环境评价功能;(3)基于图层和符号的城市环境可视化功能;(4)基于网络的城市环境信息共享功能;(5)基于统计分析的城市环境监测和预警功能;(6)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城市环境宣传和教育功能。

第三章系统架构设计3.1 系统功能划分和模块设计系统主要包含数据管理模块、信息查询模块、分析处理模块、预测预警模块、GIS显示模块和管理系统模块等六大模块。

其中,数据管理模块负责城市环境信息的录入、存储、更新和管理;信息查询模块负责城市环境信息的查询和检索;分析处理模块负责城市环境信息的分析、处理和计算;预测预警模块负责城市环境变化的预测和预警;GIS显示模块负责城市环境信息的地图显示和空间分析;管理系统模块负责城市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的用户管理和权限控制。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结合了地理、地图绘制和数据管理的技术。

它可以捕捉、存储、分析、管理和展示地理空间信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GI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GI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并讨论其优势和限制。

一、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环境监测中的优势1. 空间数据分析能力GIS的主要优势之一是其强大的空间数据分析能力。

通过收集和整理环境监测相关的数据,GIS可以对其进行空间分析,揭示地理位置与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大气污染监测中,GIS可以帮助确定空气质量与污染源之间的关联性,以及污染物的扩散路径。

这些分析结果可以提供决策者更准确的环境信息,从而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

2. 数据集成与可视化GIS具有良好的数据集成和可视化能力。

在环境监测中,涉及到的数据常常来自不同的来源,如传感器、无人机、卫星图像等。

使用GIS可以将这些数据集成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上,通过地图展示和可视化呈现。

这样,环境监测人员可以直观地了解到不同地理位置的环境状况,并更好地解读和分析数据。

3. 建模和预测GIS可以帮助环境监测人员进行建模和预测,以评估环境变量的可能发展趋势和效果。

通过收集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GIS可以利用数学和统计模型来模拟未来的环境情况。

这对于环境监测人员预测环境变化、评估不同干预措施的效果至关重要。

二、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案例1. 水资源管理GIS在水资源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收集和分析水源的空间和统计数据,可以实现对水质、水流等指标的监测和评估。

例如,GIS 可以用于分析水源涵养区的分布情况,为保护水源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GIS还可以帮助确定水质分布的空间特征,以及水质的变化趋势,为水资源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2. 自然灾害监测GIS在自然灾害监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用来分析和预测地震、洪水、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影响范围。

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进行地理信息采集、存储、管理、处理和分析的技术系统。

在环境监测中,GIS的应用能够为我们提供重要的信息和决策支持,以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

本文将就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GIS在环境数据采集与存储中的应用在环境监测过程中,采集、存储和管理大量的环境数据是至关重要的。

GIS能够提供强大的数据采集工具,将各种环境数据以空间和属性的形式集成存储。

通过GIS,我们可以构建环境数据的统一数据库,方便数据的共享和管理。

同时,GIS还能够对环境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使数据变得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二、GIS在环境数据处理与分析中的应用环境监测不仅需要采集和存储环境数据,还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提取有用的信息和发现潜在的规律。

GIS提供了一系列功能和工具,可以对环境数据进行各种处理和分析操作。

例如,GIS可以进行空间数据的插值和网格化,以推算没有测量数据的地点的数值。

此外,GIS还可以进行环境数据的时空分布分析、模型建立和预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环境变化趋势。

三、GIS在环境监测与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环境监测常常涉及到对环境质量和风险的评估。

GIS能够将环境数据与空间信息相结合,进行环境质量评估和风险分析。

通过GIS的图层叠加和空间分析功能,我们可以将污染源、环境敏感区、人口密集区等数据进行叠加和分析,进一步分析环境质量和风险的空间分布特征。

基于此,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降低环境污染和风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GIS在环境监测与决策支持中的应用环境监测不仅是获取环境信息的过程,更是支持决策的基础。

GI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能够为决策者提供重要的信息和支持。

通过GIS,我们可以将环境信息与其他社会经济数据进行集成,进行空间决策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GIS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GIS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GIS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环境污染的监测和管理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可视化、高效的技术工具,在环境污染监测和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一、GIS的基本概念和功能GIS是一种基于计算机软硬件平台的信息系统。

其主要作用是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将地球表面上的地物、现象与空间位置关联,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进行加工、分析和表示,从而生成各种形式的地理信息,为地理信息的管理、分析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其中,GIS包含以下三个基本的功能:1、地理数据库管理GIS可以用来管理多种类型的地理数据,包括矢量数据(点、线、面)、栅格数据、图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等。

其基本功能是实现地理数据库的建立、存储、管理、更新、查询和维护等操作。

2、地理数据分析GIS提供了一系列地理数据分析工具,包括地理空间分析、统计分析、选址分析、路径分析等,可以有效地进行环境污染监测和评估。

例如,可以通过分析数据的空间分布特征,预测污染扩散趋势,研究污染源的影响范围,优化监测方案等。

3、地理可视化和应用GIS可以将地理数据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出来,包括地图、图表、三维模型等形式。

这对于环境污染监测和管理非常重要,可以直观地展示污染源的位置和污染程度,帮助决策者进行决策和管理。

二、GIS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实践1、污染源监测和评估GIS可以将地图和污染数据进行集成,通过对污染源的位置和强度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帮助决策者更好地了解污染源及其影响范围。

同时,GIS还可以将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纳入到模型中作为输入,对污染扩散和风险评估进行预测和分析。

例如,利用GIS对某个工业园区的污染源进行监测和评估。

通过采集该区域的污染源和环境数据,并利用GIS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分析,可以对污染程度和污染源类型进行评估,并预测出污染扩散的方向和范围,有效地提高了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环境监测中的地理信息系统教程

环境监测中的地理信息系统教程

环境监测中的地理信息系统教程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用于捕获、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的计算机技术。

在环境监测中,GIS的应用能够提供准确、全面的地理信息支持,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环境。

一、GIS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GIS在环境监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将空间信息与环境数据进行整合,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环境变化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其他因素的关联性。

1. 空间数据的获取与管理GIS可以通过多种技术手段获取环境监测所需的空间数据,如卫星遥感、GPS、航空摄影等。

这些数据可以涵盖大范围的地理信息,提供了全面的环境监测基础。

同时,GIS可以将各种环境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存储和管理,构建起有效的数据库,方便环境监测人员对数据进行查询、编辑和更新。

2. 空间分析与模拟GIS可以对环境数据进行空间分析,揭示出不同因素之间的空间关系。

通过空间分析,环境监测人员可以得出一些重要的结论,如环境污染的扩散范围、影响范围以及潜在的风险区域等。

这些结论有助于制定环境保护和管理的政策。

此外,GIS还可以进行环境模拟,通过对环境模型的建立和参数的调整,预测和模拟未来可能发生的环境变化情况。

这样可以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预案设计。

3. 空间可视化与决策支持GIS可以将环境数据以地图、图表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直观地传达环境监测的结果和分析成果。

这对于环境保护和管理决策的制定十分重要,政府决策者和相关部门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环境状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监管。

二、GIS在地表水监测中的应用地表水是指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其水质的监测对于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GIS在地表水监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 水质监测与评价GIS可以将水质监测点的经纬度坐标与监测数据进行关联,形成空间数据库。

通过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对,可以评价水质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潜在的污染源,并为水质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2年,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约631亿吨(不 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其中工业废水占61.5%,生 活污水占38.5%。
§3.3 水环境质量信息管理GIS开发
3.3.1 水体及水体质量
我国的水污染的特征
我国的水资源分布状况、居民生活生产习惯和我国工 农业发展的模式及现状决定了我国水污染的以下特征:
唯一的河水也被污染
水资源 污染,生灵 涂炭,渔民 无鱼可打。
河流污染
云南滇池爆发蓝藻
湖泊富营养化造成的大面积水华
富营养化现象-赤潮
海底油田井喷造成的石油污染
西班牙被原油污染的海岸
《受石油污染染的渤海湾
被污 水环抱 的一个 个村庄
(3) 对水环境污染事故进行应急监测,为分析判断事故 原因、危害及采取对策提供依据。 (4) 为国家政府部门制订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和规划,全 面开展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 (5) 为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预测预报及进行环境科学研 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手段。
§3.3 水环境质量信息管理GIS开发
pH、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挥发酚、氨氮等
纺织、印染 造纸
皮革及皮革加工
pH、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挥发酚、硫化 物、苯胺类、色度、六价铬等
pH(或碱度)、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挥发 酚、硫化物、铅、汞、木质素、色度等
pH、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硫化物、氯化 物、总铬、六价铬、色度等
3.3.1 水体及水体质量
水质监测的监测项目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分别规定的监测项目如下:
(1) 生活污水监测项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 、悬浮物、氨氮、总氮、总磷、阴离子洗涤剂、 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
(2) 医院污水监测项目:pH、色度、浊度、悬浮物 、余氯、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致病菌、细 菌总数、大肠菌群等。
3.3.1 水体及水体质量
水体污染类型
➢ 化学型污染 系指随废水及其他废弃物排入水体 的 酸、碱、有机和无机污染物造成的水体污染 。
➢ 物理型污染 指色度和浊度物质、悬浮固体、热 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等物理因素造成的水体污染。
➢ 生物型污染 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病菌、寄生虫 等造成的水体污染。
§3.3 水环境质量信息管理GIS开发
对应地表水上述五类水域功能,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值 分为五类,不同功能类别分别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值。同一水域兼有多 类别的,依最高类别功能划分。
§3.3 水环境质量信息管理GIS开发
3.3.2 水体质量评价方法
2、水体质量数据统计方法
❖ 1)地表水数据统计方法

地表水是河流、河口、湖泊(水库、池塘)、海洋
§3.3 水环境质量信息管理GIS开发
3.3.1 水体及水体质量
我国的水污染的特征
(二)各流域水体自南向北水质逐渐变差
各流域片的水质状况是:内陆河片、西南诸河片、 东南诸河片、长江片和珠江片水质良好或尚可,符合和 优于Ⅲ类的河长分别占90.7%、83.2%、74.1%、74.0 %、63.1%;黄河片、海河片、松辽河片、淮河片水质 较差,符合和优于Ⅲ类的河长分别占46.7%、34.9%、 33.7%、26.2%。
硫化物、氟化物、氯化物 、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 药、总铬、铜、锌、大肠 菌群、总α放射性、总β 放射性、铀、镭、钍等
饮用水 源地
水温、pH、浊度、总硬度、溶解氧、化 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亚 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挥发酚、氰化物 、砷、汞、六价铬、铅、镉、氟化物、 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
锰、铜、锌、阴离子洗涤 剂、硒、石油类、有机氯 农药、有机磷农药、硫酸 盐、碳酸盐等
我国水资源约为2680km3 /年,居世界第4位,河川的 径流总量排在世界第6位,而人均径流量为2530m3 , 约为 世界人均的1/4,只及前苏联的1/7,居世界第88位。
§3.3 水环境质量信息管理GIS开发
3.3.1 水体及水体质量
世界用水量的统计数据示意图
水资源现状(2)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50年来 ,人类对淡水的消耗量增加了一倍。造成淡水紧缺的更重要的 原因是水污染十分严重。水不能循环使用,这是对水资源的最 大破坏,而且还直接危害了人类的健康。 1977年联合国“水 ”会议秘书处发表公告,指出全世界40亿人口中有70%得不 到安全的饮用水。
我国水污染的来源主要是工厂废水。1991年报道废水 总量为336.2亿吨,其中70%是工业废水。中国42个城市的处 理污水能力还不到5%。不少城市的供水水源——地下水也已 受到酚、氰、砷等不同程度的污染。
§3.3 水环境质量信息管理GIS开发
3.3.1 水体及水体质量
水污染的定义
早在18世纪时,人们从实践中认识了水污染 (water pollution)。
扩散性污染源(酸雨、放射性沉降物)
§3.3 水环境质量信息管理GIS开发
3.3.1 水体及水体质量
水污染原因
(1)工业废水:浑、臭并含大量溶解和悬浮的有机 质和无机质;
(2)农地排水和水土流失:化肥、农药; (3)生活污水:有机质、肠胃病菌和寄生虫; (4)工业废渣的溶解; (5)大气污染物的降落:如酸雨。
(3) 地表水监测项目 (表3.1) (4) 工业废水监测项目(表3.2)
§3.3 水环境质量信息管理GIS开发
表3.1 地表水监测项目
必测项目
选测项目
河流
水温、pH、悬浮物、总硬度、电导率、 溶解氧、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 、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挥发 酚、氰化物、砷、汞、六价铬、铅、镉 、石油类等
黑水从这里下泄
生 活 在 污 染 水 中 的 群 众
受到污染的长江水域
水里的死鱼
铁路桥 附近的 水更黑
桶中为被污染的井水
未经 处理 的高 浓度 生产 废水
无 奈的人 们在河 中取水 浇油菜
§3.3 水环境质量信息管理GIS开发
3.3.1 水体及水体质量
水质监测
水质监测的对象:水环境现状监测和水 污染源监测。
3.3.1 水体及水体质量
水污染的定义
【水体污染(water body pollution)】 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河流、 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使水和水体底泥 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 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这种现象称为水 体污染。
§3.3 水环境质量信息管理GIS开发
§3.3 水环境质量信息管理GIS开发
续表3.1
必测项目
选测项目
湖泊、 水库
水温、pH、悬浮物、总硬度、溶解氧、 透明度、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五 日生化需氧量、挥发酚、氰化物、砷、 汞、六价铬、铅、镉等
钾、钠、藻类(优势种)、 浮游藻、可溶性固体总量 、铜、大肠菌群等
排污河 根据纳污情况确定 (渠)
(一)污染不断加剧,水质恶化日趋严重
据2000年水质监测资料,全国河流水质在11.4万 公里评价河长中,Ⅰ类水河长占4.9%,Ⅱ类水河长占 24.0%,Ⅲ类水河长占29.8%,Ⅳ类水河长占16.1%, Ⅴ类水河长占8.1%,劣Ⅴ类水河长占17.1%。全国符 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占评价河长的58.7%。
pH、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硫化物、挥发酚、石油 类等
pH、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硫化物、挥发酚、 氰化物、石油类、苯类、多环芳烃等
pH(或酸、碱度)、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石油类、硝基苯 类、硝基酚类、苯胺类等
§3.3 水环境质量信息管理GIS开发
续表3.2
类别 水泥
食品
监测项目 pH、悬浮物等
第四章卢环境监测信息管理 GIS
§3.3 水环境质量信息管理GIS开发
3.3.1 水体及水体质量
【水体(water body) 】是水的集合体。包括 江、河、湖、海、冰川、积雪、水库、池塘等 ,也包括地下水和大气中的水汽。水体是河流 、湖泊、沼泽、水库、地下水、冰川、海洋等 “地表储水体”的总称。
最初认为水污染是指进入水体的外来物质,其 量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它只强调 了外来物质的量,而忽视了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随着科学的发展,美国藻类学家Patrick(1953) 认为水污染的定义是指任何带进水体的物质能使 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下降,以致破坏接受系统中 生命的平衡状态。
§3.3 水环境质量信息管理GIS开发
分类:
按类型:海洋水、陆地水(地表水、地下水)
按区域:指某一具体的被水覆盖的地段。
§3.3 水环境质量信息管理GIS开发
3.3.1 水体及水体质量
水资源现状(1)
据统计地球上咸水占97.3%,而淡水仅占2.7%。就这小部 分淡水中还包括人类目前尚无法利用的南北两极的冰山和冰 河,以及深度在750m以下的地下水。因此,人类能利用的淡 水还不到地球总储水量的1%。
§3.3 水环境质量信息管理GIS开发
3.3.2 水体质量评价方法
1、水体质量评价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把水域主要功能划分为五类: 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 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 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IV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V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底泥 砷、汞、铬、铅、镉、铜等
硫化物、有机氯农药、有 机磷农药等
§3.3 水环境质量信息管理GIS开发
类别 火力发电、热电
表3.2 工业废水监测项目 (节录)
监测项目 pH、悬浮物、硫化物、砷、铅、镉、挥发酚、石油类、水温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