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膜反应器中生物膜脱落的机理及数学模型
《生物膜法》课件

目录 CONTENT
• 生物膜法概述 • 生物膜法的基本组成 • 生物膜法处理工艺流程 • 生物膜法处理效果影响因素 • 生物膜法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 生物膜法处理技术的前景与挑战
01
生物膜法概述
定义与原理
01
定义
生物膜法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在 固体载体表面附着或累积形成 生物膜,通过膜的吸附、降解 等作用去除废水中有机污染物 的水处理技术。
生物膜稳定性
生物膜的稳定性对处理效果的稳定性 和持久性具有重要影响。
微生物种群结构与代谢特性
微生物种群结构
微生物种群结构对处理效果具有重要影 响,不同微生物种群对污染物的降解能 力不同。
VS
代谢特性
微生物的代谢特性直接影响污染物的降解 效率和产物,对处理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05
生物膜法处理技术的研究 进展
证处理效果。
06
生物膜法处理技术的前景 与挑战
生物膜法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高效低耗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膜法 处理技术将朝着更高效、低能耗 的方向发展,提高处理效率的同
时降低运行成本。
多元化应用
生物膜法处理技术将拓展到更多领 域,如高浓度有机废水、重金属废 水等,满足不同行业的处理需求。
智能化控制
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 实现生物膜法处理技术的智能化控 制,提高处理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 性。
生物膜法处理技术的市场潜力
市场需求增长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排放标准 的提高,生物膜法处理技术的市 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技术创新驱动
技术创新将推动生物膜法处理技 术的市场竞争力提升,开拓更广 阔的市场空间。
新型生物膜反应器的研究与应用
污水处理试题 原稿 带答案

一、判断题1、表示污水物理性质的主要指标有水温、色度、臭味、固体物质以及氮磷等物。
( × ) (氮磷属于生化性质)2、有机物污染指标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总有机碳TOC。
( √ )3、一般把BOD5作为废水的可生化性的指标。
此值越大废水越容易被生物处理。
( × )(B/C即BOD/COD比值为可生化指标)4、一般衡量污水可生化的程度为BOD/COD为大于0.3。
( √ )5、中和法是利用碱性药剂或酸性药剂将废水从酸性或碱性调整到中性附近的一类处理方法。
( √ )6、污水处理系统中一级处理必须含有曝气池的组成。
( × )(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主要为格栅、沉淀池)7、污水处理厂设置调节池的目的主要是调节污水中的pH值。
( × )(调节池主要是为了均匀水质水量)8、三级处理的目的是进一步去除污水二级处理所未能去除的污杂物。
(√)9、HRT表示水力停留时间。
(√)10、活性污泥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质的去除主要是通过吸附作用完成的。
(×)(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11、氧能溶解于水但有一定的饱和度一般是与水温成正比关系与压力成反比关系。
(×)(正比关系)12、S VI:污泥体积指数,是衡量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指标。
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静沉后, 相应的1g干污泥所占的容积(以mL计), 即: SVI=混合液30min静沉后污泥容积(mL)/污泥干重(g),即SVI=SV30/MLSS。
(√)13、生物膜一般由好氧层和厌氧层组成有机物的降解主要在厌氧层内完成。
(×)(主要在好氧层完成,厌氧层主要是将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14、二沉池污泥腐败上浮此时应增大污泥回流量。
(×)(污泥腐败说明活性污泥坏死了,主要通过排除污泥来改善这类现象)15、生物接触氧化系统是一个液、固、气三相共存的体系有利于氧的转移和吸收适于微生物存活增值。
生物膜法处理废水的基本原理及生物膜从载体上脱落的原因

生物膜法处理废水的基本原理及生物膜从载体上脱落的原因废水处理是环保领域中的重要课题,生物膜法作为一种高效的废水处理技术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介绍生物膜法处理废水的基本原理,并探讨生物膜从载体上脱落的原因。
一、生物膜法处理废水的基本原理生物膜法是一种利用生物膜附着在固体载体上进行废水处理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进行生物降解,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或低毒的物质。
在生物膜法中,生物膜的形成离不开两个重要的过程:附着和生长。
附着是指微生物通过黏附力和胞外聚合物附着在载体表面,形成初级生物膜。
而生长则是指微生物在生物膜上不断分裂繁殖,形成成熟的生物膜。
一般而言,废水处理中常用的载体有填料、膜和纤维束等。
这些载体的表面具有丰富的微观和宏观特征,提供了良好的附着场所。
载体表面的粗糙度和亲水性可以增加微生物的附着能力,促进生物膜的形成。
生物膜法处理废水的优点在于可以实现高效的有机物去除和较低的能源消耗。
此外,生物膜法还具有稳定性强、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和对多种废水类型适应性强等特点。
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以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领域。
二、生物膜从载体上脱落的原因尽管生物膜法具有许多优点,但生物膜从载体上脱落是其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生物膜从载体上脱落会导致废水处理效果下降,增加操作难度和运行成本。
1. 水力剥离生物膜从载体上脱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水力剥离。
水力剥离是指在流体作用下,生物膜因为生物量过大或水力剪切力过高而脱落。
当载体内部的流速增大时,流体产生的水力剪切力会超过微生物与载体之间的黏附力,导致生物膜剥离。
此外,当废水中的固体颗粒过大或浓度过高时,也会增加水力剪切力,促使生物膜脱落。
2. 机械剥离除了水力剥离外,机械剥离也是生物膜脱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机械剥离是指在搅拌、曝气等操作中,由于载体表面的物理刺激或碰撞力而使生物膜脱落。
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搅拌、曝气等操作,以保持溶氧和振动条件等。
电子版-生物膜动力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生物膜动力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1 引言生物膜法作为一种高效的废水处理方法,已经在工业界获得了广泛应用。
生物膜废水处理系统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物膜的形成及其动力学过程。
最近三十年来,各国学者围绕生物膜的形成、发展、结构以及动力学特性等从数学模型、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为生物膜反应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和实验支持,有力地推动了生物膜废水处理工艺的发展。
2 生物膜动力学模型的研究进展动力学数学模型一直被作为模拟生物膜中微生物动力学行为和生物膜微观结构的一种有力工具,也是将生物膜内微观现象和大规模工艺运行的宏观指标联系起来的关键工具【1】。
迄今为止,生物膜动力学数学模型的使用仍在研究领域占主导地位。
科研工作者对生物膜形成、构成、结构及功能的兴趣,极大地推动了生物膜动力学数学模型的发展。
自20世纪70年代反应-扩散动力学模型提出以来,描述生物膜动力学的模型先后又有Capdeville 增长动力学体系、元胞自动机模型和复合生物膜模型,分别介绍如下:2.1 反应-扩散动力学模型【2,3】反应-扩散动力学模型是描述生物膜动力学的最基本的模型。
几乎所有的生物膜数学模型都假定生物膜内电子供体、电子受体和所有的营养物质只通过扩散作用传递给微生物(内部传质),而忽略了这些物质从液相主体到生物膜的传递过程(外部传质)。
反应-扩散模型将生物膜假设为规则连续介质的稳态膜(包含单一物种),仅考虑一维(1D)物质传输和生化转化作用。
生物膜被理想化成具有恒定厚度(f L )和统一细胞密度(f X )的薄膜。
从液相主体到生物膜的基质通量是由生物膜内部的微生物活性产生。
微生物增长用Monod 方程表示;基质消耗速率(ut r )假定正比于微生物生长速率;基质通量仅用扩散表示。
生物膜外部传质限制被认为出现在位于生物膜和液相主体交界面处具有恒定厚度(f L )的边界层中。
传质通量采用菲克定律(Fick Law)描述,但其中的扩散系数用有效扩散系数替代:S S e dS J D dx=。
膜生物反应器“两次分离”数学模型_secret

膜生物反应器“两次分离”数学模型摘要:膜生物反应的实质是生物降解与膜分离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过程。
膜对活性污泥混合液的分离过程是由“两次分离”实现的:一次分离是混合液在压力作用下进行固液分离,二次分离是分离出来的液相透过沉积层到达膜表面,实现有机物大分子及胶体物质与水的分离。
固液分离过程可用阻力模型来描述;而膜表面有机物大分子与水的分离可用凝胶极化模型描述。
稳态时,固液分离的速率与有机物大分子和水分离的速率相等。
关键字:膜生物反应器两次分离数学模型膜生物反应器是由超(微)滤膜组件和生物反应器构成的。
传统超(微)滤过程的进料一般为单相流体(即只有液相),而膜生物反应器中超(微)滤分离的活性污泥混合液却是固—液两相流体,既包括活性污泥悬浮固体,也包括液体以及溶解在其中的有机物质,膜不但要截留大分子有机物,而且要分离固体颗粒。
因此,固体颗粒在错流中的迁移规律(包括固体颗粒在剪切流中的运动规律以及固体颗粒在膜面的沉积规律)就必然会对整个膜分离过程产生影响,对此过程进行分析并建立新的数学模型加以描述是十分有意义的。
1 固体颗粒在错流过滤中的迁移规律在错流过滤中,固体颗粒的运动受沿膜面平行流动的剪切流和垂直于膜面的过滤渗透流的共同作用。
渗透流趋向于将固体颗粒曳向膜面,而剪切流力图保持颗粒悬浮,将其随循环液带出膜面。
固体颗粒是沉积于膜面还是随循环液流出,取决于剪切流和渗透流曳力的相互作用结果。
固体颗粒迁移运动趋于膜面的速率和流出膜组件的横向迁移速率应该和颗粒直径、流道几何尺寸、剪切流速率和膜渗透过滤速率有关。
借用Alter和Belfort固体颗粒在错流微滤过程中的迁移机理[1],对于达到稳定状态时,即膜面的渗透过滤速率保持稳定时,颗粒迁移运动趋于膜面的速率为:V P=V m[g(β)+R ew h2(β)] (1)式中VP——颗粒迁移运动趋于膜面的速率Vm——膜渗透过滤速率Rew——渗透系数β——流道无量纲宽度g(β)、h2(β)——β的函数颗粒横向迁移速率为:V e=R ep(d p/2B)2u m f(β ) (2)式中Ve ——颗粒横向迁移速率um——流道剪切流速率dp——颗粒直径B——流道宽度Rep——系数f(β)——β的函数由式(1)、(2)可见,颗粒迁移运动趋于膜面的速率与膜渗透过滤速率成正比;颗粒横向迁移速率与流道剪切流速率成正比。
多功能悬浮式生物膜反应器设计及参数计算

多功能悬浮式生物膜反应器设计及参数计算多功能悬浮式生物膜反应器是一种利用废水中自然存在的微生物对废水进行解析处理的技术。
是一台开放式的反应器。
其工作原理是将废水喷洒到一个旋转的滤网上,收集和固定废水中的微生物,使其形成一层生物膜,然后将废水继续循环通过生物膜反应器进行处理。
多功能悬浮式生物膜反应器设计方案设计多功能悬浮式生物膜反应器需要考虑废水的水质、流量,反应器的体积、形状、氧气输送系统以及滤网尺寸等因素。
首先,选取适量的反应器体积以确保废水充分接触微生物,同时也需要简单,便于操作。
其次,反应器的形状应该是圆柱形或者矩形,避免废水沉积在反应器的角落里面导致污染。
氧气输送系统应该在反应器底部和顶部装备氧气分配器,以提供充足的氧气:最后,选择适当的滤网尺寸和形状。
滤网的尺寸应该足够大,以防止微生物的堵塞,但又不能太大,这会导致废水过流,难以达到处理效果。
多功能悬浮式生物膜反应器参数计算方案多功能悬浮生物膜反应器的参数计算包括反应器的液体空间和气体空间的总体积,滤网离心半径、转速、颗粒垂直附着速度、比表面积、生物膜厚度和附着质量等。
重要参数的计算方案如下:总体积=液体容积和气体容积之和。
滤网离心半径=反应器半径*0.875。
转速=最大操作负荷/滤网个数。
颗粒垂直附着速度=2.9*10^-11*D2*H^-1.比表面积=反应器总表面积/液体体积。
生物膜厚度=附着质量/(废水流量×废水生物膜附着系数)。
多功能悬浮式生物膜反应器需要周期性维护,反应器中的生物膜需要定期清洗和更新,以保持最佳的性能。
同时也需要注意反应器的通风和清洗,以防止废水中添加的化学物质和重金属对微生物的污染。
总之,多功能悬浮式生物膜反应器是一种简单而又有效的污水处理技术,可以用于多种废水处理行业。
随着全球经济和人口的增长,生活污水和废水的数量也在迅速增加,利用多功能悬浮式生物膜反应器生物法提供了一种经济、实用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生物膜脱落的主要问题排除。

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生物膜脱落的主要问题排除。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生物接触氧化池(BIOX)是一种常见的废水处理工艺,其性能受到生物膜的影响。
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

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1、生物膜在载体上的生长过程:当有机污水或由活性污泥悬浮液培育而成的接种液流过载体时,水中的悬浮物及微生物被吸附于固相表面上,其中的微生物利用有机底物而生长繁殖,渐渐在载体表面形成一层粘液状的生物膜。
这层生物膜具有生物化学活性,有进一步吸附、分解污水中呈悬浮、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污染物。
2、生物膜的降解机理(1)物质的传递1)空气中的氧溶解于流动水层中,通过附着水层传递给生物膜;2)有机污染物则由流动水层传递给附着水层,然后进入生物膜;3)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如H2O等则通过附着水层进入流动水层,并随其排走;4)CO2及厌氧层分解产物如H2S、NH3以及CH4等气态代谢产物则从水层逸出进入空气中。
(2)膜的生长与脱落1)生物膜降解有机物的过程,也是膜生长的过程;2)好氧层与厌氧层的平衡稳定关系;3)厌氧层加厚,生物膜老化、脱落。
二、生物膜的重要特征1、生物相方面的特征:(1)微生物多样化(2)生物的食物链长(3)能够存活世代时间较长的微生物(4)分段运行与优占种属2、处理工艺方面的特征:(1)对水质、水量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2)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宜于固液分别(3)能够处理低浓度的污水4)易于维护运行、节能三、生物滤池1、生物滤池法的特征:生物滤池法是在砂滤池的基础上进展起来的一种生物膜处理方法,它利用滤料表面形成的一层生物膜来净化污水。
在滤池内,污水由于重力作用自上而下地连续流经滤料,滤料表面的微生物借助酶的作用,使被吸附和汲取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加下进行氧化分解,同时微生物又以有机物为营养进行自身繁殖。
老化的微生物附着力差,在污水冲刷会不断脱落,脱落后随水流出滤池,同时新的生物膜不断生长,因而处理可连续进行。
2、典型构造生物滤池重要由池壁、池底、滤料、布水器等部分构成。
滤料:构成滤层的过滤材料。
常以花岗石、安山岩、闪绿岩等较硬的岩石以及无烟煤等材料制成。
布水器:将污水散布于滤层表面的装置,使用较多的是旋转式布水器,其次是固定喷嘴式布水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1 生物膜脱落率数学模型
霉善
反应器类型
脱落率数学模型
妻蒺
备注
3.1基于流体动力学的生物膜脱落率模型 如前所述,流体的动力学特性对生物膜的脱落
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针对剪切力与生物膜脱落 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者作了不少的研究,提出了一些 数学模型。如Rittmann¨u提出的模型1以及Bakke 等旧刈提出的模型2就体现了剪切力对脱落率的影 响。模型1中,脱落率与剪切力的0.58次方成比 例,模型2中脱落率与剪切力则有着直接的正比关 系。在模型1和2中,剪切力恒定在一个水平上,而 Peyton等心。提出的模型3还考虑了剪切力变化对脱
在实际的生物膜反应器中,生物膜脱落是不同 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操作方式的不同,占主 导地位的脱落机理也不同一j。已有研究者针对不 同的生物膜反应器,研究了控制生物膜脱落的机理。 如有人研究了浸没式生物滤池,认为磨损很可能是 最主要的脱落过程。而在高负荷的滴滤池和生物转 盘中,则认为蜕落是最主要的脱落过程。另外, Chang等∽1研究液体流化床生物反应器时发现,床 层流化产生磨擦是引起生物膜脱落的最主要机理。 Gjaltema等。刊在BASR中研究发现,生物膜脱落率 取决于光载体颗粒与生物颗粒之间的碰撞,因此,可 用传统的颗粒碰撞理论来描述和定量生物膜的磨损 脱落率。根据这个观点,那些影响颗粒碰撞频率的 因素和碰撞冲击力的因素(如颗粒浓度、颗粒大小、 颗粒质量、输入系统的能量等)都将影响到生物膜 的磨损脱落率。
量计算总体的生物膜脱落率(即出水中的悬浮固体 质量/反应器中总的生物膜质量),但它不能反映局 部的生物膜脱落。尽管后来采用了微尺度的流体通 路以及运用了图象分析技术,但对这些微尺度的实 验而言,还是不可能将局部脱落现象与悬浮固体总 体的质量守衡联系起来¨3|。为了计算局部生物膜 的脱落率,近20多年来,不同的研究者提出了大量 的生物膜脱落率数学模型(见表1)。
[摘要]生物膜法是一种高效的废水处理方法。对生物膜反应器中的生物膜形成、流体力学、传质以及
反应动力学特性都做了较深入的研究。目前,在反应机理研究方面,生物膜的脱落是了解最少的,而反
应器中生物膜的脱落对生物膜的形态、稳定性以及转化效率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生物膜脱落的研究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介绍了生物膜反应器中生物膜脱落的过程及其机理,讨论了影响生物膜脱落的
1 生物膜的脱落过程及其机理
1.1生物膜的脱落过程 生物膜是由固定在载体表面的细胞和细胞产物
组成的。生物膜的脱落是指细胞或细胞产物从已存 在的生物膜上脱落进入液相的过程旧1,通常包括4 种不同的过程∞'4 J:被捕食、蜕落、冲蚀和磨损。被 捕食指的是生物膜外表面的细菌被原生动物吞噬。 蜕落指的是相对来说较大块的生物膜的间歇性脱 落,它是一个随机过程;在蜕落过程中,一部分的生
2005年第25卷
2 生物膜脱落的影响因素
影响生物膜脱落的因素很多,且错综复杂。例 如:流体(液体/气体)流动的动力学特性、生物膜的 生长及自身特性、载体特性等。 2.1流体动力学特性对生物膜脱落的影响
流体流动的动力学特性主要包括流体的流 速、湍流度(雷诺数)、剪切力等。它对生物膜的脱 落具有重要的影响。Chang等∞o的研究表明,液 体的上升流速会显著地影响生物膜的脱落。但 Shieh等邛1认为,液相上升流速对生物膜的脱落无 影响。对于气相上升流速,大多数的研究结果都 表明,较高的气体流速会使脱落率增加,导致生物 膜变薄而致密一1。Chang等M o发现,湍流度增加, 生物膜脱落率将随之增加。Nicolella等¨叫得出了 类似的结论。对于剪切力的影响,Rittmann¨u在 较早的研究中发现,在其它参数恒定的条件下,生 物膜脱落率与剪切力的0.58次方成比例。Bakke 等¨23研究发现,生物膜脱落率与剪切力之间存在 线性关系。Horn等¨纠认为,生物膜脱落是液体剪
种种因素,并对有关研究生物膜脱落的数学模型作了总结和分析,最后提出了今后生物膜脱落研究的重
点。
[关键词]生物膜;脱落;数学模型;生物膜反应器;废水处理
[中图分类号]X7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878(2005)01—0023—06
生物膜法是一种高效的废水处理方法,近20年 来,在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方面开发出了 一大批生物膜法处理技术,如生物流化床(BFB)、 上流式污泥床(USB)、颗粒污泥膨胀床(EGSB)、生 物膜气升式反应器(BASR)以及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ic)等。研究者们对这些系统的处理效率、生物膜 形成、流体力学、传质以及反应动力学特性都做了较 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可供实际操作(如大规 模反应器的设计、运行及控制)的经验关系式和数 学模型uj。目前,在反应机理研究方面,生物膜的 脱落是了解最少的,而反应器中生物膜的脱落直接 影响到生物膜的形态、稳定性以及转化效率。所以, 弄清楚影响生物膜脱落的机理、因素以及建立相应 的数学模型,对控制生物膜形态、增强生物膜稳定 性、提高其转化效率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 今这方面的研究多见于国外文献,国内的研究报道 很少。为此,笔者介绍了生物膜反应器中脱膜过程 及其数学模型研究进展,并对不同研究者提出的脱 膜模型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指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
切力与生物膜强度共同影响的结果。而舡
cand¨4 o在上流式厌氧复合床(UBF)中研究发现, 液体流动所产生的剪切力与生物膜表面膜的脱落 无关,但由气体流动所产生的剪切力则显著地影 响生物膜的脱落。Nicolella等¨刨和Bryers等¨5J 的研究表明,剪切力在一定范围内对生物膜的影 响很小。鉴于各种说法的不同,有研究者指出,在 水力剪切力与生物膜脱落关系的研究中,水力剪 切力都局限在较小的范围内,只要其达到某一“临 界值”,必然会对生物膜的脱落产生影响¨6|。笔 者认为,剪切力对生物膜的形成、脱落都有重大影 响。Liu等Ⅲo也指出,生物膜内的传质、胞外多聚 物的产生、细胞的新陈代谢、基因特性以及生物膜 结构都对生物膜的脱落有影响。新观点认为u8|, 生物膜的脱落可以看作是膜内细菌对外部剪切力 的主动响应。
对于生物膜生长对脱落的影响,Speital等旧3|、 Picioreanu等Ⅲo发现,在动态条件下,脱落率随生 长率的提高而提高,生长快速的生物膜似乎更加脆 弱,因而更易脱落。然而,Peyton等旧1发现,在稳定 状态条件下,生物膜脱落与生长达到平衡,且都取 决于基质负荷率。生物膜脱落与生长相互关联,那 些影响生物膜生长的因素(如基质表面负荷率、营 养供应、传质等)也将对生物膜脱落产生影响。Ti— jhuis等旧纠实验发现,在同样的水动力学条件下,供 给基质和不供给基质将对脱落率产生重大影响,这 一点与以前有的研究者在BASR的研究中得出的 结论刚好相反。原来认为,在BASR中,脱落主要 取决于碰撞而与基质负荷无关。Gjaltema等¨1认 为,生物膜表面负荷率和剪应力的比率决定了生物 膜的结构,在适当的平衡情况下,可得到光滑致密 的生物膜。在高表面负荷和低剪应力时,生物膜变 得表面粗糙、内部多孔且富有生长发育不均衡的丝 状菌。这种生物膜很容易发生脱落且容易被冲洗 出反应器。MashallⅢJ,Delaquis等旧7。发现,当营养 物质缺乏时,细菌细胞会脱落。相反,James等旧8j 发现,在营养水平高时,细胞会脱落。而Peyton 等旧。发现,对稳定成熟的生物膜,脱落率在3个营 养水平上与生长率相关,脱落率与营养消耗之间存
万方数据
落率的影响。有研究指出,剪切力的瞬间变化会影 响生物膜脱落率,但这种影响是短暂的。也就是说 剪切力突然增加,脱落率可能会随之陡然增加,但这 种情况会很快恢复正常。这也说明生物膜内的微生 物对外部的剪切力变化有一定的主动回应能力。 3.2基于生物膜生物学特性的生物膜脱落率模型
生物膜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生物膜的膜厚、膜组 分密度、基质利用率、生物膜生长率等。从表1中可 以看出,模型4—7有一个共同点:脱落率与生物膜 的厚度之间存在一次或二次函数关系,表明生物膜
2005年第25卷第1期
化
工
环
保
ENVⅡtONMENTAL PR()1ECTION OF CHEⅣⅡCAL INDUSTRY
·23·
生物膜反应器中生物膜脱落的机理及数学模型
肖鸿1,杨平1,郭勇2,方章平2
(1.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l匹lJlI成都610065;2.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万方数据
物膜脱落深至载体表面,但它只发生在生物膜表面 的局部区域。冲蚀是单个的细胞或者小群的细胞从 生物膜表面连续的脱落,研究认为,它是由流体与生 物膜表面接触产生的剪切力引起的。磨损类似于冲 蚀,但它是由颗粒相互碰撞引起的,与蜕落不同的 是,冲蚀和磨损发生在生物膜的整个表面,只是它们 不能使生物膜最内层的细菌脱落。 1.2生物膜脱落的机理
2.2载体特性对生物膜脱落的影响 对于载体特性(载体浓度、大小、表面特性)对
生物膜脱落的影响,也有一些研究。Chang等Mj、 Gjaltema等"o发现,反应器中载体浓度上升,颗粒间 的磨擦加剧,生物膜的脱落率将增大,生物膜变得薄 而致密。Gjaltema等【_刊还发现,当固体量保持在 30%以上时,生物膜脱落率与生物颗粒浓度和光载 体颗粒浓度之间都呈线性增长关系¨J。而Tijhuis
化
工
环
保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CHEMICAL INDUSTRY
2005年第25卷
厚度对脱落率有重大影响。不同的是模型4中研究 的生物膜中微生物种类单一,基质种类也是单一的, 而模型5—7中研究的生物膜内有多种微生物,显 然,这是一个进步。然而,模型中仅仅体现生物膜密 度、厚度的影响是远远不够的。以上的这些模型都 没有考虑生物膜的生长率的影响,而Speital等旧。 提出的模型8以及Peyton等旧。提出的模型9做到 了这一点。模型9中体现了基质利用率、生物膜生 长率、生物膜厚度对脱落率的影响。相对于以前提 出的种种模型来说,该模型与实验数据的吻合程度 最高。 3.3其它生物膜脱落率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