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在“勤”读中构建精神家园》阅读练习及答案(四川省遂宁市2017年中考题)

合集下载

语法知识 (解析版)-5年(2017-2021)中考1年模拟语文分项汇编(甘肃专用)

语法知识 (解析版)-5年(2017-2021)中考1年模拟语文分项汇编(甘肃专用)

专题10 语法知识 (解析版)【1-2021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语文(A)真题】下面文段是展览中某两个板块的引言。

根据语境,完成小题。

(人物传记板块)如果想把一些伟大的有用的思想教给人们的话,①读人物传记是一种更易于将思想创立者的生活与人格联系在一起的方式。

[甲]“同那些已经过世的伟人交朋友”,这听起来很荒唐,但是如果你一生中总是与那些有远见卓识的人物交友的话,那么你将生活得更好,更有教养。

人都需要不断__________生活的动力,__________是在年轻的时候,要有偶像和模,有高远目标....的激励。

在这里,我们阅读人物故事,寻找心中的榜样,与勇敢的心灵为伴。

(走向科学板块)我们对世界进行的许多研究虽然都是真实的,却也是不全面的。

[乙]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应该停下来“流连”一下,回味一下,总结一下,看看是否漏过了什么重要的方向。

科普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我们“流连”一下,回头来看看:一个异想天开的念头,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一个看似幼稚的想法,也许都会开启科学上的一段新旅程。

一部好的科普作品对社会的意义在于使科学家个人的内心体验....成为社会思考,②人们会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产生丰富的联想,理解它的价值,使社会产生新的知识、能力,甚至开创新的视野。

在这里,我们阅读科普作品,探索奇妙的科学世界,一起__________科学之光。

下列对文段中加点词和画线处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A.“高远目标”“内心体验”的结构类型相同。

B.画线句①的主干是“读人物传记是方式”。

C.[甲][乙]两句中引号的用法相同,表示特殊含义。

D.面线句②有话病,应将“理解它的价值”调至“产生丰富的联想”前。

【答案】C【解析】C.结合语境可知,[甲]句中引号的作用是在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话,即成语、格言、诗词等;[乙]句中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殊含义,即指引号中的词语“流连”一词在其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也就是对“科学发现”的回顾、总结,因此选项中“两句中引号的用法相同”表述错误;故选C。

2017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五)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

2017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五)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

2017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五)部编人教版九年级2017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五)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纠葛(gé)债券(juàn)亲昵(nì)侃侃而谈(kǎn)B.静谧(mì)饶恕(shù)蹉跎(cuō)良莠不齐(xiù)C.炽热(zhì)栖息(qì)摩挲(suō)拈轻怕重(zhān)D.匀称(chèn)造诣(yì)湮没(yān)危言耸听(sǒ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惩戒冗杂冥思遐想顾名思义B.饶恕招徕欲欲寡欢消声匿迹C.迸贱旁骛廓然无累不谢置辩D.郎藉孱弱心旷神贻温声细语3.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2分)(1)虽然不少球迷来到现场为球队捧场,但泰达将士的表情都颇为(庄重凝重严重),而俱乐部负责人亲临现场督战,更是表明现在球队处于一个特殊时期。

(2)连绵起伏的香蕉林映衬着70多栋整齐划一的别墅,绿树下环绕的乡村美景,让人(情不自禁不由自主不能自已)地称赞。

4.经典诗文默写〔在第(1)~(7)题中,任选五题;在第(8)-(10)题中,任选一题〕(6分)(1)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2)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范仲淹《岳阳楼记》)(4),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5),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6),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7)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8)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9)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10)它没有婆娑的姿态,。

(茅盾《白杨礼赞》)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专题含解析2

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专题含解析2

议论文阅读专题黄冈语文学习要下苦功夫①任何学问都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

学习语文,同样非下苦功夫不可。

②俗话说:“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身。

”语文涉及的知识面广,量大,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因此,语文学习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单靠按部就班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③鲁迅在学生就坚持做读书笔记,写日记,手熟笔巧,为我们留下了大约1000万字的宝贵财富,从而成为文学大师,一代风范。

④马克思精心研读文学名著,谙熟莎士比亚作品的词句、风格,并能背诵海涅、歌德的许多诗句,因此讲话、写作便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⑤毛主席求学时,每读一本书总是开动脑筋,细推深究,圈点批注。

因此他的文章常有真知灼见,而被同学们传诵。

⑥至今“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之类的写作佳话,更不胜枚举。

⑦显然,大凡善于运用语文工具的人,无不经过一番苦苦磨练。

谁怕下苦功,谁就学不好语文。

⑧所谓下苦功,就是要乐于“自找苦吃”。

一要苦阅读,博览群书,早读夜诵。

二要苦练笔,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甲】.三要苦思考。

摄取生活素材,识别书中的真伪优劣,消化语文老师讲解的知识,都得苦思熟虑。

末了,还要苦修改,【乙】.基础差的,不要自暴自弃;基础好的,更应精益求精。

总之,要掌握语文知识就得苦学,也就是要苦读、苦练、苦思、苦改。

当然,“苦学”决非“蛮学”,必须讲究科学方法,探求语文的规律才行。

⑨谁不想让自己的语文学习园地里硕果满枝呢?那就让我们铭记毛主席的教诲吧:“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习的,非下苦功不可。

”(1)下面两句话是从文中【甲】、【乙】两处摘出来的,如果要归还原处,【甲】处应填 B ,【乙】处应填 A 。

A.抱着“新诗千改姑心安“的态度,对待每一次作文和练习。

B.齐白石作画,“不叫一日闲过”,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2)文章第⑥段在论证上的作用是从点到面,使论据从个体变为群体,增强了论证力度.(3)文章结尾引用毛主席的教诲,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考点】BC:议论文阅读综合.【分析】本文第①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学习语文要下苦夫;接着②~⑧段,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具体阐述学好语文要下一番苦功夫;最后⑨段总结,让我们铭记毛主席的教诲,下苦功夫,学好语文.【解答】(1)本题考查句子位置的确定.议论文中句子位置的确定,要理解句意,根据句意与段落之间的关系来判断.【甲】处填写的句子,应能支撑“苦练笔,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这句话,而齐白石的“不叫一日闲过”正是“苦练”的具体体现,故选B句;【乙】处填写的句子,应能支撑“还要苦修改”一句,而“新诗千改始心安”正是表现“修改”的作用,故选A句.(2)本题考查议论文语段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来分析,但此题要注意题干,“在论证上的作用”,只要分析本段在内容上的作用即可.本段在前面三段列举了鲁迅、马克思、毛泽东的事例后,用“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来总结,指出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很明显是使论据从个体到群体,指出其不胜枚举,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度.(3)本题考查句子在文中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按题目要求分别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分析即可.从内容上看,引用毛主席的话,再次强调了学好语文要下苦功夫这一论点;在结构上,与首段相呼应,首尾圆合,使文章结构完整.答案:(1)【甲】处填B句,【乙】处填A句.(2分)(2)从点到面,使论据从个体变为群体,增强了论证力度.(2分)(3)内容上重申了论点,结构上呼应了开头.(2分)【点评】解答议论文中语段(句子)的作用,主要可以根据位置进行判断.开头段(句子)的作用:提出中心论点;针对某种现象(引用某个名言)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中心论点(论题);摆出错误论点,为下文的批驳树立靶子;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便于读者接受.中间段(句子)的作用: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结尾段(句子)的作用:深化论点;发出号召;提出希望;补充论证了…使论证更加严密;总结全文;总结中心论点;发人深思等.黄石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四川遂宁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27篇(含答案)(2003-2022)

四川遂宁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27篇(含答案)(2003-2022)

四川遂宁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27篇(2003-2022)目录2022年 (3)弘扬北京冬奥精神 (3)题目:______ (5)2021年 (8)关于“乡村振兴”的阅读 (8)古人去哪里找“热搜” (11)竹笋印象 (13)2020年 (16)拐弯 (16)眷恋那棵老柿树 (17)2019年 (19)月亮村的月亮 (19)古蜀栈道 (21)2018年 (22)想和做 (22)父亲的算盘 (24)2017年 (25)在“勤”读中构建精神家园 (25)朴朗呤教授 (27)2016年 (28)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 (28)皱皮苹果 (29)2015年 (30)话说汉字 (31)我的农耕母亲 (32)2013年 (34)时间“跑”哪去了 (34)旷野灯红 (35)2012年 (36)中国,最贫穷的挥霍者 (37)抽打心中的樱桃花 (38)2011年 (39)中国能占领多少“知识领土” (39)回家 (40)2010年 (42)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 (42)2008年 (44)中国结 (44)遥远的岛 (45)2004年 (47)题目:__________ (47)2022年弘扬北京冬奥精神王尘子①4月8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强调: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广大参与者珍惜伟大时代赋予的机遇,在冬奥申办、筹办、举办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

我们要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凝聚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②胸怀大局,就是坚持心系祖国、志存高远。

冬奥建设者倾力打造巧夺天工、世界一流的场馆设施,办赛人员严谨专业完成赛事组织工作,医疗防疫人员守护参赛各方健康,志愿者用青春和奉献提供暖心服务。

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冬奥赛场上勇夺冬奥会9枚金牌、15枚奖牌和冬残奥会18枚金牌、61枚奖牌,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

张运辅《知入与知出》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题)

张运辅《知入与知出》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题)

张运辅《知入与知出》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四川省南充
市中考题)
知入与知出
张运辅
①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

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

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

”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

②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

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

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

③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

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

④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

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

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

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就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

(全)四川省遂宁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全)四川省遂宁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遂宁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24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井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准考证号、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城书写的客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问。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文段中加粗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绯红的轻云酝酿着初夏的摇曳,矫健的白鹭拉开了黎明的帷幕。

观音湖上漾开了一湖碎金。

脉脉水间,一支粉荷娉婷而出,翡翠色的衣裙旁,些许莆萏与游鱼还沉醉于昨夜的静谧。

A.绯红(huī) 酝酿(niànɡ) 摇曳(yè) 矫健(jiǎo)B.白鹭(lù) 黎明(lí) 帷幕(wéi) 漾开(yànɡ)C.碎金(suì) 脉脉(mò) 娉婷pīn) 翡翠(cuì)D.衣裙(qún) 菡萏(dàn) 沉醉(zhuì) 静谧(mì)2.下列句子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现在只有三个疲惫、赢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

B.在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大会上,顾拜旦郑重其是地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

C.同学们分辩不出班上新来的双胞胎谁是大双,谁是小双,为此大家争辨了许久。

D.任时光流逝,那些陪伴我们成长的人、事、物,永远挥之不去,即使海枯石烂,那份美好也始终镶嵌在心灵深处。

3.依次填人下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①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州的沙乡农场对大雁的生活习性进行了长期而细致的。

②“不待千年成琥珀,直疑六月冻琼浆。

国仁学校2017中考模拟试题(14.12)

国仁学校2017中考模拟试题(14.12)

九年级教学质量监测(2017.12)语文(试题卷)满分:120分完卷时间:120分钟注意: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不得分。

一、积累和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骈.进(pián) 强聒.不舍(kuî)亵渎.(dù) 恪.尽职守(kè)B.诘.难(jí) 锲.而不舍(qiè) 嗔.怒(zhēn)味同嚼.蜡(jiáo)C.扶掖.(yè)吹毛求疵.(cī) 拮.据 (jié) 一抔.黄土(pïu)D.狡黠. (xié) 怒不可遏(yè) 恣睢.(suì) 孜孜..不倦(zī)2、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脑羞成怒泥民百姓断章取义谀词B.狼狈不堪刻骨铭心无与伦比嗤笑C.歇斯底里根深帝固怀古伤今潮迅D.涕泗横流一愁莫展面面相觑繁植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A.在身体虚弱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登山队员摸黑进行高山行军,这不仅相当危险,而且很困难。

B.黄梅戏发源于湖北黄梅县,曲调悠扬委婉,优美动人,具有芬芳的泥土气息,深受大众喜爱。

C.乾清官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

D.南极的恐龙和两栖动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其原因是板块把它们带到了南极而造成的。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他俩在小学同学六年,关系十分好,科就是亲兄弟。

小学毕业分手三年多了,他们一直书信联系,藕断丝连....。

B.中央电视台“唱响中国”来到我县引起极大轰动,演出当晚,万人空巷....,人们纷纷回到家中观看现场直播。

C.我的同桌平时非常爱读书,素材积累很多;但是,他这个人比较马虎,写起文章来常常文.不加点...,受到教师的批评。

D.王校长说:“刚才我的发言,仅是抛砖引玉....,希望各位老师踊跃发言,提出更好的建议。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病句及短文修改》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病句及短文修改》

【湖南省岳阳市】3.(2分)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没有改正确的一项是()(2分)从2017年5月10日起,“蓝鲸一号”开始试采可燃冰。

沉睡海底不知多少年代的“冰”,穿透厚达200米的泥制粉砂地层,①变为天然气被输送到大约1200米以上的海平面上,②这不但是全球首次,而且也是我国首次对可燃冰成功实现试采。

③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让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采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

④这是中国人民实现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标志性成就。

A.句子①删去“大约”B.句子②“全球”与“我国”互换位置C.句子③在结尾处加“的国家”D.句子④把“实现”改为“推进”【答案】3.D(“实现”应改为“攀登”)【湖南省株洲市】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理论再好,只有被我们掌握、接受和理解,才能成为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B.首届“读书之星”颁奖典礼,是设在学校礼堂举行的,当场告诉了获奖名单。

C.二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

D.李老师学识水平很高,文章写得洋洋洒洒,江河日下,同学们对他趋之若鹜。

【答案】4.C【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为“理解、接受和掌握”;B项删掉“是设”,将“告诉”改为“公布”;D项误用成语,去掉“江河日下”,将“趋之若鹜”改为“崇拜之至”。

【吉林省】6.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⑴世界需要爱。

⑵没有了爱,谁也无法阻塞人生的风雨。

⑶爱如漆黑长夜里的明灯,为孤寂失路的人指引方向()(,;)爱如茫茫沙漠中的绿洲,为唇焦口燥的人呈上琼浆。

⑷在爱的怀抱中,才能幸福快乐地成长。

⑴给第3句选择正确的标点符号,写在横线上;⑵“谁也无法阻塞人生的风雨。

”有语病,请改正过来;)⑶给第4句补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答案】6.⑴;⑵“阻塞”改为“阻挡”⑶只有【江苏省淮安市】4.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处有语病,请进行修改。

(4分)为贯彻落实“广阅读”行动计划,某中学开展了一次“我与经典”读书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在“勤”读中构建精神家园》,完成13—16题。

(12分)
在“勤”读中构建精神家园
周勇
①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加速发展的今天,“快餐文化”、网络文化在满足人们“速食”需求的同时,难以避免地伴生一些负面效应,浮躁、急功近利的做法充斥在一些人的“选择性”读书之中,阅读的精度、深度和宽度呈现收窄趋低之势。

因此,当今社会“勤”读书显得尤为可贵。

②“勤”,就是要精挑细选。

由于种种原因,古代书籍数量极其有限,因此才有人“发奋识遍人间字,立志读尽天下书”。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进入了一个“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书籍、报刊,唾手可得;影视、广播,无孔不入。

再加上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普及,更让我们时时刻刻身处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

毫不夸张的说,一天产生的“书籍”,我们穷尽一生,也读不完,“皓首穷经”成为遥远的绝响。

吾生也有涯,而“书”也无数,以“有涯之生”PK无边书海,殆矣!的确,今天我们进入了一个不选择就没法读书的时代。

目前,由于文化出版业迅速发展,加上经济利益的驱动,出版物准入门槛降低,出版物的水平也就参差不齐。

如果不加选择,不作甄别,信手拈来,瞎读一通,势必事倍功半,劳而无功甚至劳而有害。

读无益之书则浪费生命,开有害之卷则贻误
人生。

如何实现“开卷有益”,读有所获?那就需要“行万里路,读一本书”的精挑细选。

要精选主题,挑出符合社会主旋律、契合时代发展的优秀作品;要遴选内容,挑出介绍前沿专业知识、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文本;要优选形式,选择符合个人阅读习惯的知识载体。

书籍也好,网络也罢,不拘一格,灵活选择,收获方多。

众里寻他千百度而终得精神大餐,一生受益,而乐亦在其中。

③“勤”,就是要勤于思考。

培根在《随笔录•论读书》中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读书要像这样富有成效,那就要求我们,不但要在开卷之前精心挑选,还要在阅读之中努力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实际上,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更重要的就是要思考。

英国著名作家波尔克说:“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

我们学习知识,就是要通过思考来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并能从中创生出自己的新见解。

我们无论是读书还是做学问,最为重要的就是要能够独立思考,融会贯通,有所创见。

否则,即使书读得再多,也只不过是在“读死书”;即使学问再渊博,也很可能就是一个“超级搬运工”。

长此以往,就会逐渐失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总之,透过辞章字句潜心思考,结合案例典故深入分析,能够让人保持思想活力,得到智慧启迪,养出浩然之气。

学而思的过程虽
答案:
13.(2分)中心论点:当今社会“勤”读书尤为可贵。

14.(3分)(1)精挑细选(1分);(2)勤于思考(1分);(3)博采众长(1分)。

15. (4分)(1)采用了事例论证(1分)和道理论证的方法(1分);
(2)先概括列举了众多杰出人物的事例,阐明了博采众长的意义(1分);然后采用道理论证的方法联系目前形势阐明了博采众长的现实紧迫性(1分)。

16. (3分)首先,作者列举了当下阅读中的三种不良趋势,提出中心论点(1分);然后针对三种不良趋势提出相应的分论点,并逐一阐述“勤”读书的原因、方法和意义(1分);最后,呼应开头,得出结论(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