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谈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作用
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形势与政策论文)

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承五千年。
文化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引领国家前进、强大的灵魂。
任何一个国家,都希望自己永远存在下去,直到地球毁灭、世界末日的那一刻。
只有当国家本身有足够的实力的时候,才不会被强国欺负、蹂躏。
如何增强国家的实力呢?第一,增强物质硬实力。
第二,增强文化软实力。
比起物质硬实力,文化软实力显得更为重要。
一个国家物质硬实力不行,或许它一打就败。
但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不行,那它则不打自败。
还记得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么,急剧衰败,不堪一击。
偌大的一个国家居然被人按着来打,毫无反击能力。
追根溯源,主要还是思想文化的落后。
那时西方由于经过文化复兴、思想大解放、文化大繁荣等思想革命后,文化先进了、科技进步了、市场开拓了、军事扩张了。
而中国呢,还在骄傲的固步自封呢。
在19世纪时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变得越来越保守、越僵化,社会也由此越封闭、越落后。
尽管当时经济总量排在世界前列,但还是输给了文化影响。
还好中国没在20世纪初灭国,还好我们有中国共产党。
是他们,不断结合新的实践、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
而现在我们更是需要文化觉醒、创新、繁荣、先进,文化强则国强,文化方面做得好则可以兴邦。
要实现文化强国,需要落实各项重要措施。
第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历史说明,如果没有一个核心价值体系,这种文化就强不起来,这个民族就没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这个国家就不会有统一的意志和共同的行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故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如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如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作为软实力的文化和精神力量的重要作用。
途径:推进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要着重做好五个方面:进一步推进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我们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国家软实力建设。
第一,要切实增强国家文化安全的忧患意识,自觉捍卫文化安全。
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第二,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为借鉴世界各类文明、抵御西方腐朽文化和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提供了牢固的经济基础。
第三,高度重视党的理论和意识形态工作,为借鉴世界各类文明、抵御西方腐朽文化提供理论支撑。
只有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才能真正在国内外各种思想、理论、思潮的相互激荡中不迷失方向,在与世界不同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中学习、借鉴、扬弃、升华,丰富和发展我国文化软实力。
第四,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
借鉴世界各类文明,抵御西方腐朽文化,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第五,正确处理继承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与积极借鉴世界各类文明包括西方文明的关系。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文明的存在,使世界文化丰富多彩。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有其长处,这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提升文化凝聚力。
凝聚力何来?中国是人口大国,我们只有依靠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如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途径(一)必须立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并对其进行批判继承,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文化样式,推进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形势与政策考试题目2023

形势与政策考试题目2023一、社会经济发展1.请论述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势,并分析对未来的影响。
中国经济发展具有以下主要特点和趋势:(请自行补充)二、政治体制与外交政策2.请说明中国的政治体制,并分析其对国家治理和发展的作用。
中国的政治体制是(请自行补充)。
中国的政治体制对国家治理和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请自行补充)3.对外交政策的分析:a)请简要阐述中国的核心利益和对外政策目标。
b)分析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所面临的挑战,并探讨如何应对。
三、社会问题与民生改善4.中国社会面临哪些突出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
中国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包括:(请自行补充)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请自行补充),对社会的影响则体现在(请自行补充)。
5.如何解决城乡发展差距?请提出具体建议,并分析可行性。
解决城乡发展差距的具体建议包括:(请自行补充)这些建议的可行性体现在(请自行补充)。
四、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6.简要描述中国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中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请自行补充)这些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体现在(请自行补充)。
7.如何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请提出具体建议,并分析实施的挑战。
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建议包括:(请自行补充)这些建议的实施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有:(请自行补充)五、文化传统与文化创新8.中国的文化传统对社会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请举例说明,并分析其与现代化发展的关系。
中国的文化传统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以下积极意义:(请自行补充)这些文化传统与现代化发展的关系体现在(请自行补充)。
9.文化创新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具体案例分析。
文化创新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请自行补充)这种作用可以通过以下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请自行补充)六、全球化与国际合作10.请论述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并分析中国应如何处理与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关系。
文化软实力及其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

文化软实力及其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孙波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文化软实力0这一新名词,这是我们党对文化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的新认识、新论断。
文化软实力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主要由作为智力支持的文化软实力和作为精神动力的文化软实力组成。
文化软实力包括精神文化的生产力、制度文化的生产力和物质文化的生产力三个基本形态。
当前,面对竞争激烈、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文化创造作者孙波,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副编审(北京10009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0/文化软实力0这一新名词出现在十七大报告中,是我们党对文化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的新认识、新论断。
当今时代,不断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0,已经成为增进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加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一、软实力、文化与文化软实力/软实力0是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院长、国防部前助理部长约瑟夫#奈提出的一个观点,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0,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0,即通过精神和道德诉求,影响、诱惑或说服别人相信和同意某些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制度安排。
¹软实力中的第一要素就是文化和文化力。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0这是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把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0提出。
这一科学的理论概括,是对文化的生产力本质的新的揭示。
文化,从广义上讲,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及民族心理积淀。
中国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形势与政策中国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二○一二年四月十日前言: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在全球化这柄双刃剑面前,中国的传统文化承受着它狂风暴雨般的洗礼。
在这场文化较量中,对于我们这个一向以自己五千年文明历史而自豪的中华民族,必须认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措施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什么是软实力在分析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时,通常将之分为有形力量与无形力量,或硬实力与软实力;硬实力是指支配性实力,包括基本资源(如土地面积、人口、自然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而软实力则分为国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认同的程度和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等。
相比之下,硬实力较易理解,而软实力就复杂一些。
软实力概括为导向力、吸引力和效仿力,是一种同化式的实力--一个国家思想的吸引力和政治导向的能力。
“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
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
“软实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内容:一是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是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
三是外交政策的道义和正当性。
四是处理国家间关系时的亲和力。
五是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吸引力。
六是对国际规范、国际标准和国际机制的导向、制定和控制能力。
七是国际舆论对一国国际形象的赞赏和认可程度。
其中,文化软实力,指一国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中国目前的文化软实力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孔子文化号召力,当然也包括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符号影响力。
目前,中国的软实力不是最强的,最强的时候在宋代。
综上所述,硬实力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软实力所指的就是精神力量,包括政治力、文化力、外交力等软要素。
形势与政策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对策和建议要点

安阳工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社会实践教学调研报告题目: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对策和建议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对策和建议摘要:近年来,随着世情、国情的发展变化,不同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越来越多地表现在文化市场上,表现在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资本的竞争上。
显然“中国文化走出去”已成为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差距还非常明显,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总体上还处在探索起步阶段,规模总量偏小、结构不尽合理、营销手段落后,特别是缺乏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
怎样提高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如何让我们的文化产生经济价值,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已经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文化、全球化、走出去、竞争力、经济价值一、中国文化为什么要“走出去”“走出去”首先是在经济领域提出的一个战略,其萌芽可以追溯到党的十四大。
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对外贸易多元化,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扩大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更好地利用国外资源和引进先进技术”、“对外贸易多元化”、“跨国经营”、“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外资源”等就是“走出去”战略的核心概念。
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此次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在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方面有新的突破。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使各个国家、地区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各种文化之间会加速影响和融合。
在此意义上说,文化也存在一种全球化的趋势,这意味着全世界的各种文化都不能再孤立地发展。
因而文化的重要作用被一再强调,“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1】。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2】。
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摘要在日益开放的当今时代,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同世界各种文明的对话。
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在弘扬发掘自己优秀文化的同时,也需要借鉴和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即在坚持“扬弃”的基础上,立足于本国国情,进行创新。
吸收借鉴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可以从认真研究国外文化软实力的资源,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和对外文化贸易等方面来实现。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先进文化;优秀文明成果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注意不断吸收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独特性文化的存在,使世界文化具有了丰富多彩的内容。
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其长处,这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千姿百态,其合理内核往往是相通的,总能为人类所传承。
各国、各民族首先要弘扬发掘自己的优秀文化,当然也不要拒绝学习其他民族、国家的优秀文化,互相包容,互相吸收,取长补短。
正如著名人类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经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也要积极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博采众长,这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外国文化,提高国家吱化软实力1.以“扬弃”的态度对待外国文化现阶段,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中,要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借鉴一些外国的先进经验是必不可少的,但学习的同时我们应该坚持一种科学的态度。
从根本上说,这种态度就是“扬弃”。
“扬弃”就是既克服又保留。
在这里克服就是克服那些消极的、腐朽的、落后的东西。
“保留”是指留下那些先进的具有积极意义的东西为我所用。
不是全部“拿来”,也不是完全拒斥。
例如,毛泽东在学习苏联经验的过程中也开始发现了苏联模式暴露出的一些弊端。
1955年底,毛泽东在党内率先提出了“以苏为鉴”,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
毛泽东指出,对待外国经验必须采取辩证的态度,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
浅谈如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形势政策课论文

浅谈如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在今天,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而文化软实力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在国与国之间的影响也在不断地扩大。
从形势上来看,“十一五”以来,国家对于软实力发展高度重视。
在十六大就已经明确提出,要大力提升我们的文化软实力。
而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把它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境界。
而在今年两会上,文化软实力成为了策论专题,这一系列的提出都表明了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著名文化研究学者徐世丕提到,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中国本土文化全方位发展和在数量质量上全面提升的过程,它包括文化创作,艺术创作生产、传播、消费诸多方面。
在我看来,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不仅仅在物质财富上,更在于精神层面。
物质财富体现于文化遗产,各类文化产品等等。
而精神层面上的东西更是不容忽视的,它包括民族的凝聚力,社会上的风气,公民素质等多个方面,而这些内在的,看不见的东西更需要我们去重视和挖掘。
十七届六中全会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
我们应该在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生活的新期待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首先要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
一个国家的民族凝聚力是相当重要的,而增强文化凝聚力必须增强文化凝聚力。
我想说,一个一盘散沙的民族和国家是没有国际地位的,而一个没有文化凝聚力的民族和国家是没有文化软实力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作用
2010级卫生监督36号孟昱存
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千年风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包含着许多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华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和为主题思想的儒家经典,现今备受世界推崇的汉语热、方块字,琴棋书画,旗袍文化,京剧等深深以独特的艺术表达深深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中国古代文明不可小觑,曾在唐宋元辉煌一时,成为当时各国争相效仿的大国,经济繁盛,人口稠密,生活和谐,法律制度政治制度在当时相对健全,甚至现在的历史遗迹,还遗留着大唐盛世的余磬。
今天,中国古代盛极一时的传统文化依然具有其独特的魅力,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推动力量,是中华文明之瑰宝,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传承与发扬更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贡献了不可忽视的力量。
下面就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给予一些思考:1.规避谣言,重树大国形象。
随着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逐步提升,综合国力上升,近几年西方的中国威胁论白
热化,部分颇具心计的人利用中国发展制造许多谣言,
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同时也引起了西方部分国家的
惶恐,甚至企图联合遏制中国发展。
面对这些问题,许
多解释未免苍白,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宣扬中国传统文化,
以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加强与国际的文化交流。
中国
传统文化以“和”为核心,突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和
谐因素,反对战争与霸权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优良的
道德品质被世界所了解的时候,谣言自然不攻而破。
中
国崇尚儒学,而儒学的核心是“仁”,仁即仁爱待人,和平
处世,表现在与自然的和谐,和人与人相处的包容。
长
城的修筑让中华文明内敛为贵,体现了中华以“防”而非
以“犯”为主的文化底蕴,在今天,中国人民仍然会在传
统文化的熏陶中继续推崇世界和平,呼吁消灭霸权威胁,
因而从传统文化角度看,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有利于消
除世界对中国的误解,从而作用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继续
提升。
2.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中国的世界影响力,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交际魅力。
2001年上海世界性会议
各国领导人的唐装合影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近
些年,孔子像、孔子庙在各国建造,世界性的儒学崇拜
让中华文化显得熠熠生辉。
唐装、汉字汉语、京剧古琴,
毛笔字艺术渐渐吸引许多外国人的目光,中国旅游热兴
起,中医学被更多国家的人认可和使用,被认为是高贵
的、神秘的,中华文化所散发的芬芳让中国更具吸引力、
更具影响力。
中国的“和”文化得到了世界的认可,这种
中国文化热标志着中国文化软实力正迅速提升,其中不
乏传统文化的推动力量,软实力的提升推动着中国成为
现今世界所关注的发展大国,同时也加快了中国社会主
义复兴的步伐。
3.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中华民族历经时代变迁、兴衰荣辱,依然紧紧的从未分开,并且依然
活跃在世界的舞台,中华民族众多,地域跨度大,地形
复杂,但历史上的任何一次侵略都没有让中华各个民族
各个地域彼此完全割裂,中华民族至今生生不息,保持
着活力,维护着独特的信仰,除了人口众多复原辽国,
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君”和“孝道”等一系列思想体现了原
始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此深刻和绵远的影响下,促就了
中国人的“忠诚”和彼此扶持,团结奋进,荣辱与共。
这
种爱国主义,正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所在,是
“国魂”的寄宿。
爱国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时
俱进是它不可或缺的音符,指引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经
历了古代的繁盛和近现代史上的耻辱,将传统精神寄托
在奥运会中再铸辉煌,这种恢弘的气势和宽广的气度,
在传统文化的“包容”和“忠诚”,推动了中华文明历经坎坷,
才看见今天的文化繁荣。
4.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
团结友爱、爱国主义、诚实守信等中国传统道德理念都成为现今建设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鲜活元素,是和谐社会的文化源泉,在历经
时代的变迁已经深深烙印在中国人民的肌肤上、骨子里。
从太平天国的宏伟蓝图到为共产主义拼搏,华夏子女从
未停止过探索和平安定的脚步。
中国人爱这份安定爱得
深沉,和谐的烙印印得深刻,这些无疑为和谐社会的建
设开辟蹊径。
中国传统文化历经风雨洗礼,时代的考验,绵延不绝生生不息,不同的时代赋予它不同的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展到今天,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不可缺少的积极因素,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来说,理应对传统文化有利于发展的部分加以合理恰当的应用,对于其落后部分予以剔除,方能正确利用传统文化,为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做出贡献。
同时,掌握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将传统文化的精华推向社会,现今由于部分青年人忽视、轻视传统文化的作用,在孕育这些文化的国度里,反而得不到认可,容易导致社会治安破坏、道德约束力下降,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全民学习传统文化仍然需要被重视,只有中国人人维护传统文化精华,切身发扬传统文化,才能够快速推动中华文化软实力上升、推动中国综合国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