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快乐作文

浅谈小学生快乐作文
浅谈小学生快乐作文

浅谈小学生快乐作文

新理念下的快乐作文教学应具备以下五个环节:乐谈——畅说——言真——悟理——怡情。我认为首要的就是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会引导孩子们走向成功的彼岸。有了兴趣,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己“指点”与“疏导”的作用,为学生创设一个驰骋的舞台,真正调动学生内在的言语表达欲望。让其产生一种写作的激情,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和创造新形象的美好愿望,在作文中说心里话,抒真情,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不妨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注重积累,厚积薄发

古人云:“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读是写的基础,读得多,写起来方可才思奔涌。因此,多读多积累,对学生的习作大有其效。首先让学生精读课本中的一切课文,从中积累大量的优美词句、了解文章千姿百态的写作特点、领会如何谋篇布局等。其中,适时的通过老师的读诗诵文,唱念作势,抑扬顿挫,以声传情来使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魔力”,使他们和文中人、物一起喜、怒、哀、乐,不由自主地陶醉其中,乐不思蜀、乐此不疲!此外,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博览群书,吸收语言精华,使他们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体验文学的魅力,拓宽知识面,积累语言,打下功底,当然教师还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总之一

句话,通过大量阅读,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从中积累作文底蕴,以达到“他山之石,可以功玉”的目的。

二日记起步,贵在坚持

提倡学生写日记,开始多数学生积极性不高,即使少数写,也多流于形式。针对这一实际,我采取试讲、读、写的方法,激发他们写日记的兴趣。讲,是有准备地向学生讲述一些名人英雄人物,通过写日记而成长起来的过程。如:鲁迅、雷锋、王杰等。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都可以成为学生笔下的话题,把自己做过的,看到、听到、想到的写出来,由三言两语到成段成篇,逐步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并坚持每周三篇,(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样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学生就会养成观察的习惯,通过观察,发现素材,打开写作思路。

三走进生活,寻找素材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要让小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生活,观察体验,领悟真谛,从中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并自觉追求真、善、美,痛斥假、恶、丑。而作文,就是他们感悟生活的再现,是他们的眼——把看到的一切写在纸上,是他们的耳——把听到的一切写在纸上,是他们的嘴——把说到的一切写在纸上,是他们的心——把想到的一切写在纸上。一句话,作文就是他们对生活的真情实感的再次展示。

四超越时空,放飞想象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新的形象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因此,小学生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打开想象空间,但这种想象并不是凭空设想,必须立足于生活实际,从眼前看到的事物、出现的景象,想象到曾经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另一个事物,取其彼此相似点或相同点,由此及彼,生发开去,进行想象思维的培养。比如,看到园丁在修枝剪叶,就联想到教师的教书育人;由蜜蜂采蜜联想到农民的辛勤劳动……细心观察,善于联想,就会有取之不尽的习作素材。如《穷人》一课,故事就在“桑娜拉开了帐子”处结束了,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他们后来的生活怎么样呢?于是我让学生以《桑娜夫妇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之后》为题,把握故事情节的主线和人物性格特点,将课文续写下去。这样的想象作文,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着自己的思维构想,故事的发展就会在他们的想象中得以延伸。

因此,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挥之即成的问题,而是在长期的精读、多思、勤练相交融的潜移默化中实现的,只有巧妙地诱导学生,轻装上阵,身心融入,持之以恒地坚持一段较长时间的读练结合,学生作文水平才会快速提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