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体非晶合金研究现状

合集下载

大块非晶体材料的研究发展

大块非晶体材料的研究发展

大块非晶体材料的研究发展摘要: 综合评述了大块非晶体材料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 详细介绍了大块非晶合金的结构、性能与应用以及形成非晶合金的热力学条件、结构条件、以及动力学条件。

同时还简单介绍了熔体水淬法、爆炸焊接法等制备技术。

关键词: 大块非晶合金; 玻璃形成能力; 快速凝固非晶态合金即金属玻璃, 它是一种亚稳态的结构, 具有短程有序, 长程无序的特征, 固态时其原子的三维空间呈拓朴无序排列, 并在一定温度范围, 这种状态保持相对稳定。

非晶态合金中没有位错, 没有相界, 没有第二相, 因此是无晶体缺陷的固体, 原则上可以得到任意成分的均质相合金。

1960年, 美国人Duw ez[1 ]等首次采用快速凝固的方法得到Au70 Si30非晶合金薄带以来,人们主要通过提高冷却速度的方法来获得非晶态, 由于受很高的临界冷却速率的限制, 只能获得片、丝或粉末状非晶态金属或合金。

1974年,H. C. Chen[ 2]在≥1 000 K / s淬火速率下制备出直径达 1 ~3 mm的Pd —Cu —Si , Pd—Ni—P,Pt—Ni—P非晶圆柱棒。

80年代初, Perepezko[3 ]等证实非晶态形成临界条件不是冷速本身, 而取决于过冷液体达到亚稳态的程度。

近年来, 人们在研究不含有贵金属(如钯、铂) 的, 非晶形成能力强的大块非晶态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80年代后期以来, Inoue, W. L. hohso n分别在Zr—Al—Ni—Cu 与Zr—Ti—Cu—Ni—Be这两个体系中获得了大块非晶合金[ 5, 6]。

这一新型的多组元非晶合金具有很低的临界冷却速率( 100~102K /s) ,因此具有很高的玻璃形成能力( GFA)。

其中锆基非晶Zr65 Al 7. 5Ni 10 Cu17. 5的冷液相区ΔTx=127 K, 而Zr 1 4 . 2 Ti 13. 8 Cu12. 5 Ni 10. 0 Be22. 5非晶合金可以在V≤10 K /s的冷却速率下采用铸造方法制备大块非晶。

大块非晶研究的现状和动态

大块非晶研究的现状和动态

Cu r nt S at s a e s of Re e r h r e t u nd Tr nd s a c
on Bul m or ous A l o s k A ph ly
XI AO ua ng , H xi CH EN Gua ng
( De a t n fM a e il ce c n gn e i g,N a j g U n v r i fS in e a d Te hn l g Na j g 2 0 9 Chia 1 p rme to t rasS in e a d En i e rn n i ie st o ce c n c oo y, n i 1 0 4, n ; n y n
块 非 晶合 金 的 R ~ 和 T t 之 间 的 关 系 图 中 同 时 反 映 了 。 ,
程分为 6 o年 代 的 黎 明 期 、 o年 代 的 发 展 期 、 o年 代 的 成 熟 期 7 8
和 9 o年 代 的 非 金大 块 化 4个 时 期 ] 短 短 的 4 1。 o年 , 晶 非
1 0 。 目前 较 为 成 熟 的 能 够 形 成 大 块 非 晶 合 金 的 多 元 合 0 mm
金 系 有 : g基 L M 。 、 a基 Z 。 、 r基 Z — 基 F 。 、 rTi 。 、 e基 。 、
P ~ u基 C dC 。 o基 、 。 和 Ni 。 合 金 。 图 1 示 了 新 型 大 基 等 表





成 形 、 木 冶 金 。 压 实 成 型 粉 、
等 制 造 多 种 合 金 系 的 大
0 和制 备方 法等
研 究 的 不 断 深 入 , 的 大 块 非 晶 合 金 系 及 其 众 多 的 优 良 性 能 新 被 断 发 现 , 而 充 分 显 示 了 大 块 非 晶 合 金 在 功 能 材 料 和 结 因

2024年非晶合金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非晶合金市场规模分析

当代化工研究21Modern Chemical Research厶丄2020•14练述与专论HSE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在危险化学品企业中的一体化建设*王恩祥王宝杜浩延东东高健(陕西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陕西718500)摘耍:当前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都有了显著的发展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一些重要化工企业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迅速发展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撑.化学化工生产过程中往往会使用到一些具有较高危险性的化学晶,对于这些危险化学品的使用管理工作都是重中之重,为促进我国危险化学品企业餉正常发展,近些年来对于HSE管理体系的应用逐渐增多,在此基础上也逐步的推行了安全标准化管理.HSE管理体系以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对于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以下进行具体餉分析研究.关键词:HSE管理体系;生产安全标准化;危险化学品企业;一体化建设探究中BS分类号:F文献标识码:A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of HSE Management System and Safety ProductionStandardization in Hazardous Chemical EnterprisesWang Enxiang,Wang Bao,Du Hao,Yan Dongdong,Gao Jian(Shaanxi Yanchang Coal Yulin Energy and Chemical Co”Ltd.,Shaanxi,718500) Abstract i At presen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China's all walks of life have a significant development.Under such a background,some important chemical enterprises in China conform to the needs of t he development of t he times and rapidly develop into the important support of t he national economy.Chemical p roduction p rocess often use to some chemicals,with a higher risk f ar the use of t hese dangerous chemicals management is a top p riority,in order to p romote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o ur country dangerous chemical enterprises,f or the application of H SE management system in recent y ears gradually increased,also gradually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t he standardization of s afety management. HSE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s afety p roduction standardization have a very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h azardous chemical enterprises.The f ollowing is a detailed analysis and study.Key words i HSE management system;production safety standardization;hazardous chemical enterprisesintegrated construction exploration1.引言现如今世界各国都在迅速发展,煤、石油等重要产业更是极为重要。

非晶合金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非晶合金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非晶合金的结构与性能研究导言非晶合金是一种新型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例如大的弹性变形、高的强度、良好的耐腐蚀性等。

这些特性使得非晶合金在工业、医学和科研等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非晶合金的结构和性能相关的研究进展,并讨论其应用前景和挑战。

第一章非晶合金的结构非晶合金是由多种元素合成的块体材料,由于其不规则的晶体结构和无序的原子排列顺序,所以被称为非晶材料。

在非晶合金中,原子和分子的排列是无序的,与传统的晶体材料不同,它们由纯净的金属或合金元素制成,并连续冷却至室温以下,从而形成了无定形的玻璃状结构。

非晶合金的结构对于其性能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近年来,关于非晶合金结构的研究变得更为深入。

通过高分辨结构分析方法,例如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和核磁共振等方法,对非晶合金样品的局部结构进行了研究。

在精确的结构分析中,非晶合金的结构可以划分为以下五个部分:原子团簇、有序基团、无定形基团、界面区和孔隙。

其中,原子团簇是非晶合金的典型特征,它们是直径小于几个纳米的原子团聚体,连接在一起形成非晶结构。

第二章非晶合金的性能非晶合金具有一系列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例如优异的力学性能、耐热性、磁性、导电性、生物相容性和耐蚀性等。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非晶合金的几个主要性能。

1.力学性能非晶合金具有很好的弹性变形和高强度特性,这主要是由于其无定形结构和原子团聚体的存在。

与晶体材料相比,非晶合金在受到外部力的作用下,可以发生大的可逆弹性变形,而非晶材料的塑料流动具有很好的韧性。

2.耐热性非晶合金也具有很好的耐热性能。

传统的金属材料在高温下通常会出现晶体生长现象以致于性能下降,而非晶合金的结构可以保持无定形状态,因此可以保持其性质。

此外,在较高温度下,非晶合金表现出良好的抗疲劳性和抗氧化性能。

3.生物相容性非晶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非晶合金可以用作生物医学领域中的人造器官、骨骼成形材料等。

非晶合金材料研究进展

非晶合金材料研究进展

非晶合金材料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机械、电子、航空等领域,对于材料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一种新型材料——非晶合金材料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非晶合金材料的研究进展,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什么是非晶合金材料?非晶合金材料其实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被发现了。

它属于一种非晶态金属材料,也叫做无晶体合金。

它不像传统的金属材料那样具有规则的晶体结构和顺序排列,在经过快速凝固的过程中,其原子结构是局部无序的,但整体却保持一定的有序性,具有非常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非晶合金材料的优点非晶合金材料有很多优点。

首先,它具有优异的硬度和强度,比如在机械制造领域中,使用非晶合金可以提高零件的制造精度,延长产品寿命。

其次,非晶合金材料的耐蚀性好,在航空、汽车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第三,非晶合金材料的磁性能非常优秀,可以应用于电子领域。

最后,与晶体材料相比,非晶合金材料具有更高的熔点和软化温度,粘接性能也更好,可以直接热压成型,具有无限的形变和加工能力。

非晶合金材料的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非晶合金材料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在非晶合金材料的制备方面,磁控溅射、快速凝固、真空热滚粘等工艺被广泛使用,可制备出具有优异性能的非晶合金。

在物理和化学性能研究方面,非晶合金材料的磁性、热稳定性、机械性能以及热物理性能等方面的研究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其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如航空领域中的航空发动机、机身及底盘、智能制造理论和技术、化学传感器等不同领域均可应用。

非晶合金材料在电子领域的应用非晶合金在电子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

例如,我们常用的U盘、硬盘、磁带等存储介质都是非晶合金材料。

而且,非晶合金还能用于其他电子元器件,如变压器、电感、感应器等。

非晶合金材料的磁性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为它可以用于磁性传感器、磁控制器、互感器等领域。

非晶合金材料在航空领域的应用非晶合金材料在航空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块体非晶合金的制备及物理性能验证

块体非晶合金的制备及物理性能验证

块体非晶合金的制备及物理性能验证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节能降耗、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作为一种全新的低能耗、高效率的合金材料--非晶合金材料越来越受到各行业的广泛关注,该材料作为一种强度高、耗能低的新型材料,其优异的化学及物理性能使之在各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目前,对于块体非晶合金的制备工艺、脆性问题、塑性变形能力改善途径、韧化等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文章希望从进口块体非晶合金的制备及物理性能研究验证出发,为今后更准确地把关该进口商品的质量、建立对该进口金属更有效的检验机制提供参考。

标签:进口块体非晶合金;制备工艺;脆性问题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节能降耗、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作为一种全新的低能耗、高效率的合金材料——非晶体合金材料越来越受到各行业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制造企业、研究机构、学术学院已不断进口块体非晶合金用来研究和生产加工,因为不存在晶界及第二相,也没有差排等晶体内部微观缺陷,所以块体非晶合金拥有独树一帜的化学和物理性能。

块体非晶合金的强抵抗形变能力、极高的塑性变形抗力,良好的耐磨损耐腐蚀能力,使其作为新型结构材料进行大量应用有了极强的潜力。

文章旨在从自我制备块体非晶合金的方式以及研究验证其物理性能角度出发,为今后更准确地把关该进口商品的质量、建立对该进口金属更有效的检验机制提供参考。

1 Zr基块体非晶合金的制备非晶结构金属首次被人知晓是在1934年,来自德国的科学家Kramer制备了Sn非晶合金。

1960年人类第一次出现了采用人工合成的非晶合金,美国的Duwez 教授用比正常工艺过程中快得多的冷却速度制备出了Au2Si非晶合金。

1984年,Turnbull等人利用采用熔融玻璃包裹合金熔液,获得了合金熔液深过冷状态,铸造出了厚度达10毫米的Pd40Ni20P10块体非晶。

1993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研究小组发现了至今为止成型能力最佳的锆-钛-铜-镍-铍非晶合金,他们利用高速冷却的方式,制备了直径达100mm的块体非晶合金。

大块非晶合金,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有前景

大块非晶合金,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有前景

大块非晶合金,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有前景编者按与传统的晶态金属材料相比,块体非晶合金具有独特的非晶态结构,因此非晶合金具有高的强度,低杨氏模量,高耐磨性能,良好的耐疲劳性能和优异耐腐蚀性能。

为此,块体非晶合金在生物医用领域的应用吸引人们极大的兴趣。

本文将介绍郑玉峰等教授四月初发表在Acta biomaterialia综述文章,因篇幅较长,从科普需要角度,对文章对前言和结论部分摘编,部分章节有删减。

该文的“非晶合金作为新型生物医用材料的最近发展和进展分别作总结和概括性的回顾”我们将另专题介绍。

临床外科医生一直在寻找合适的生物医用材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医用材料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在提高人类生活品质和长寿方面提供了极大帮助。

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中生物医用金属材料已经有很长一段历史了。

在已被报道的文献中,人类使用金属材料植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00年。

不锈钢、钴铬钼合金、纯钛、钛合金、纯锆、锆合金广泛的应用在人造髋关节、心血管支架、人造膝关节、骨板和牙科植入等方面。

此外,纯镁和镁合金、纯锌和锌合金也被研究和开发成生物降解材料有效的在需要临时支撑或固定(如骨折钢板和螺钉固定,对心血管支架修复)的临床治疗中,而且无需通过第二次手术取出。

然而,这些传统的晶体合金具有很多缺点,例如:低强度,高弹性模量,低的耐磨性,容易发生缝隙腐蚀,点蚀以及应力腐蚀开裂(SCC)和高循环疲劳失效, X射线或磁共振成像不相容性,这导致在临床应用中出现各种问题。

例如,耐腐蚀性差会引起浓度相对较高的毒性离子向人身体中释放,如Ni+,Cr3+的Co2+,众所周知的,当它们的浓度上升超过一定的阈值时,这些离子通常会导致人身体的不良反应。

大多数传统的金属生物材料的弹性模量比人骨的弹性模量高得多。

人体骨骼和植入物的模量失配会引起骨的应力屏蔽,在被植入后一段时间后影响骨质的吸收和植入物的松动。

进一步的开发在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两方面都更加安全和更高品质的新型生物应用材料极大的吸引了科学研究人员和临床外科医生的兴趣。

非晶软磁合金材料业现状与发展前景

非晶软磁合金材料业现状与发展前景

非晶软磁合金材料业现状与发展前景1非晶软磁合金材料及其应用1.1非晶软磁合金材料及其形成机理我们根据原子排列方式把物质划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物质里面的原子排列是整齐有序的叫做晶体;物质的原子排列是混乱的叫做非晶体。

通常情况下,金属及合金在从液体凝固成固体时,原子总是从液体的混乱排列转变成整齐的排列,即成为晶体。

但是,如果金属或合金的凝固速度非常快(例如用每秒高达一百万度的冷却速率将铁-硼合金熔体凝固),原子来不及整齐排列便被冻结住了,最终的原子排列方式类似于液体,是混乱的,这就是非晶合金(又称为金属玻璃)。

由于不同的物质形成非晶所需要的冷却速度大不相同。

单一金属需要每秒高达一亿度以上的冷却速度才能形成非晶态。

受目前工艺水平的限制,实际生产中难以达到如此高的冷却速度,普通的单一的金属难以从生产上制成非晶。

为了获得非晶态的金属,一般将金属与其它物质混合。

当原子尺寸和性质不同的几种物质搭配混合后,就形成了合金。

这些合金具有两个重要性质:①合金的成分一般在冶金学上的所谓“共晶”点附近,它们的熔点远低于纯金属,例如FeSiB合金的熔点一般为1200度以下,而纯铁的熔点为1538度;②由于原子的种类多了,合金在液体时它们的原子更加难以移动,在冷却时更加难以整齐排列,也就是说更加容易被“冻结”成非晶。

有了上面的两个重要条件,合金才可能比较容易地形成非晶。

实际上,目前所有的实用非晶合金都是两种或更多种元素组成的合金,例如Fe-Si-B,FeNiPB,CoZr,ZrTiCuNi等。

迄今为止,国内外非晶合金开发最多的是作为软磁材料的一类。

它们在化学成分上的一个共同点是:由两类元素组成:一类是铁磁性元素(铁、钴、镍或者他们的组合),它们用来产生磁性;另一类是硅、硼、碳等,它们称为类金属,也叫做玻璃化元素,有了它们,合金的熔点比纯金属降低了很多,才容易形成非晶。

1.2非晶软磁合金材料的种类1.2.1铁基非晶合金铁基非晶合金:主要元素是铁、硅、硼、碳、磷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块体非晶合金研究现状 高凯雄 ,寇生中ll2,于朋 ,姚建忠’,李林’ (1.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有色金属新材料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50; 2.兰州理工大学有色金属合金及/mT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50) 

摘要:介绍了块体非晶合金国内外发展历史, 阐述了块体非晶合金形成和稳定存在的机制。 结了非晶合金的性能特征和应用现状。 关键词:非晶合金;形成机制;性能;应用 

并从结构条件、热力学条件和动力学条件等方面 同时列出了块体非晶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并总 

中图分类号:TB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3320(2012)02—0015—05 Current Status of Bulk Amorphous Alloys Gao Kaixiong’,Kou Shengzhong’--,Yu Peng’,Yao Jianzhong’,Li Lin’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ansu Advanced Non-ferrous Metal Materials,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Lanzhou 730050,Gansu,China;2.Key Laboratory of Non—ferrous Metal Alloys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Lanzhou 730050,Gansu,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bulk amorphous alloys at home and abroad was introduce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the stability of amorphous alloys were expounded in structure condition,thermodynamics and kinetics conditions.The preparation methods of amorphous alloys were listed,and the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bulk amorphous alloys were summarized. Key words:amorphous alloy;formation mechanism;property;application 

块体非晶合金是一种尺寸大于1 mm,内部结 构为非晶态,即原子排列具有长程无序、短程有 序的新型金属材料。由于块体非晶合金内部特殊 的原子结构,使其具有高强度、高弹性极限、高 耐蚀性和优异的磁性能等一系列不同于传统金属 材料的性能。 1 块体非晶合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938年,Kramertl,2】首次报道了用蒸发沉积法 制备出非晶态薄膜,1950年Brenner[3]等采用电沉积 法制备出Ni.P非晶态薄膜。1951年,美国物理学家 Turnbullt 】通过水银的过冷试验提出,液态金属可 以过冷到原理平衡熔点以下而不产生形核与长大。 根据他的理论,在一定条件下,液态金属可以冷却 到非晶态。因此,Turnbull实际上是非晶态合金的理 论奠基人。1960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Duwez[5 ̄ 小组发明了快速凝固技术。冷却速度可以达到 l O ~1 06 K/S,在该冷却速度下,Au75Si25金属熔体 越过结晶相的形核和生长而形成过冷液体,即非晶 态合金,这是世界上首次报道的非晶合金。假如定 义毫米尺度作为“块体”的话,具有毫米级直径的 非晶棒首先是由贝尔实验室的Chen,于1974年在约 103 I(/s冷却速度条件下用Pd.Cu—Si熔体得到的【 】。 2O世纪80年代前期,Turnbull等采用B:O,溶剂包覆 净化法以10 K/s的速度制备出了厘米级的Pd.Ni.P非 晶[8^ ]。20世纪8O年代后期,A.Inoue等在日本东北 大学成功发现,主要由普通元素组成的新多组元合 金系可以在低冷却速度下形成块体非晶合金。2000 年Inoue课题组成功发展了高强度的Cu.Zr.Hf.Ti[10] 合金¥1Co.Fe。Ta—B块体非晶合金…】。2003年橡树岭 国家实验室的Lu和Liu使Fe基非晶的尺寸从毫米推 进到厘米级,最大直径可达12 mm[12 ;我国哈尔滨 收稿日期:201卜08—27 作者简介:高凯雄(1986一),男,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非晶及非晶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z。 z年第z期I t5 域铸Found造ry Eng工inee程ring 工业大学的沈军将Fe基块体非晶合金的尺寸提高 到1 6 mm[n】。2004年Johnson在Pt基合金系中发现了 具有高压缩塑性的块体非晶合金体系,他们研制的 直径为3 mln的Pt基合金的压缩塑性达到了20%,突 破了过去块体非晶合金压缩塑性一般小于2%的瓶 颈【l4】。最近,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Ma等发现 了尺寸可达25 mm的Mg.Cu—Ag.Pd非晶态合金[15】。 此外中科院物理所的汪卫华从事多组元块体非晶合 金的制备工艺、形成规律、结构、物性方面的研究 工作。中科院金属所的胡壮麒对块体非晶的计算机 模拟及其力学性能方面做了大量研究。 2 块体非晶合金的形成机制及制备 方法 2.1 块体非晶合金的形成机制 新型块体非晶合金靠成分的调整来抑制晶 态相的形成和长大,从而得到很强的非晶形成能 力。这与传统非晶合金的形成机制是不同的。日 本Tohoku大学的Inoue教授在对多种块体非晶合金 体系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获得块体非 晶合金体系的三条经验准则[16。t9]:①合金体系由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组元组成;②三个主要组元原 子尺寸比大于l2%;③主要组元之间具有大的负 混合热。块体非晶合金的形成机制可从合金结构条 件、热力学条件和动力学条件三个方面来分析。 2.1.1 结构条件 从合金系的结构角度分析非晶形成能力时, 首先应考虑组成元素原子尺寸差别的影响。微结 构分析表明,多组元非晶合金具有比二元非晶合 金更紧密的无序堆积结构[20 】。这种微观结构正 是由于多组元之间存在较大的结构尺寸差所致。 原子直径差别愈大,在过冷液相中原子的堆垛密 度增大,并使液固界面能增大。组成元素之间 具有大于12%的原子尺寸差异和较大的负混合热 时,可形成具有较高程度稠密、混乱排列的最佳 非晶相结构键合。不仅提高了液固相界面能,抑 制晶相的形核,而且黏滞性随过冷度急剧增加, 使组成元素进行长程原子重排变得困难,从而抑 制晶体的长大,使过冷液相的热稳定性和玻璃形 成能力得以提高。 2.1.2 热力学条件 从热力学角度分析,块体非晶极高的玻璃形 46 I z。 z年第z期 成能力,对应于合金液相转变为晶相时具有极低 的Gibbs自有能差[9]: A G=A Hm—TA Sm (1) 式中, 为体系的温度, 和 分别表示熔化焓 和熔化熵。只有低的△ 、大的△ 才能获得低 的△G。因△ 与微观状态数成正比,可见多组 元合金系可望获得大的熵变△ 。低的 、高的 约化玻璃转变温度 及高的液固相界面能,将导 致低的化学位而使自由能△G降低。合金组元数 的增多无疑使△ 增大,导致紧密随机堆垛的程 度增加,而紧密的随机堆垛结构有利于△ 值的 减小和液固相界面能的增大,因而具有大的非晶 形成能力的合金都是三个以上组元的合金系。 2.1.3动力学条件 从动力学角度考虑可以认为,玻璃形成能 力的提高是抑制形核和结晶的结果。早在1969年 Turnbullt2 】就将传统形核理论运用于金属玻璃,提 出了玻璃形成的物理机制。假设体系符合均匀成 核的条件,则均匀成核率I(cm ・S_-)和线性生 长速率U(cm・s-1)可表示为: I=(103 ̄/r/)exp[--ba3fl/Tr(A ] (2) U=(1O2f/r1)[1一 eXp(一 △ )】 (3) 式中, 为黏滞系数;厂为长大界面上核心位置百 分数;a*U 为与液固界面能 相关的无量参数, 分别表示约化表面张力和约化熔解焓,且 = (Ⅳ 1/36/A Hm, =A S /R,式中Ⅳ、 、 分别 为Avogadro常数、分子体积和气体常数;约化温 度 =T/Tm,约化过冷度△ =l— ;6为形状 因子,球形核心的b:16Ⅱ/3。孙0c和 为重要参 数,它们的增大使,和嘴减小,导致合金的玻璃 形成能力增大。 和 的增大也意味着 和△ 的 增大以及△风的减小。这与上述热力学观点相吻 合。可以看出,叩与 密切有关。合金液相黏度 叩的增大使组成元素的扩散激活能增大,阻碍结 晶的形核与长大,增大过冷液相区的范围,对提 高玻璃形成能力有利。 “,参数极为重要,反应 出过冷液体的热稳定性。当仅 “ >0.9时,在任何 冷速下都不发生结晶,只能形成非晶;而当 “ <0.25便不可能抑制液体的晶化。 2.2块体非晶合金的制备方法 2.2.1铜模铸造法 该法是目前制各块体非晶合金最常用的方 法。传统的铜模铸造是将金属液直接浇注到金属 型(铜模)中使其快速冷却获得BMG。金属型冷 却方式分为水冷和无水冷两种。浇注方式有压差 铸造、真空吸铸和挤压铸造等。试块的形状则可 以是楔形、阶梯形、圆柱形或片状等。楔形铜模 可在单个铸锭中得到不同的冷速,组织分析对比 性强,通过非晶合金的临界厚度可以度量合金的 玻璃形成能力。 2.2.2熔体水淬法 熔体水淬法属于直接凝固的一种。水淬法 通常与熔融玻璃包覆合金法结合使用。常用的包 覆剂为B O 。它既是吸附剂,可吸附熔体内的杂 质颗粒;又是包覆剂,隔离合金熔体,避免其与 冷却器壁直接接触而诱发非均匀形核。通过对金 属熔体进行水淬,可以得到非晶态合金棒材或丝 材。这种方法不适用于与石英管壁有强烈反应的 合金。由于水的比热比铜高,导热性不如铜,因 此,冷却效率比铜模要差。 2.2.3抑制形核法 避免非均质形核的措施有以下几种:①减少 污染,提高合金元素纯度;②选用与晶核的晶体 结构和点阵常数差别大的冷却模材料;③为获得 尽可能快的冷却速率,优先选择高热导率的冷却 模;④在惰性气体中熔炼和冷却。 常用的抑制形核技术有落管技术、熔融玻 璃净化技术、磁悬浮和静电悬浮及超声悬浮技术 等。这种方法由于熔体在凝固过程中不与容器接 触或软接触,从而消除了异质形核,有利于玻璃 态结构的形成。 2.2.4粉末冶金技术 利用非晶态固体在过冷液相区△ 内有效黏度・ 大幅度下降的特性,施加一定的压力使材料发生 均匀流变,从而复合为块体。用粉末冶金制备出 的块体非晶合金,不仅要满足密实,而且要避免 晶化。所制备的块体材料在纯度、致密度、尺寸 和成形等方面受到很大限制。 2.2.5定向凝固铸造法 定向凝固法可以连续获得块体非晶合金。它有 两个主要的控制参数,即定向凝固速率 口固液界 面前沿液相温度梯度G,定向凝固法的冷却速率可 以通过这两个参数计算出来,即 。=GV。可见,温 度梯度G越大,定向凝固速率 快,冷却速率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