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科新技术汇报-DTI

合集下载

影像科工作总结报告

影像科工作总结报告

影像科工作总结报告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影像科在医院的整体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医疗诊断的重要环节,我们始终秉持着为患者提供准确、及时、优质的影像服务的宗旨,不断努力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以下是对影像科工作的详细总结。

一、工作概况1、设备运行与维护我们科室拥有多种先进的影像设备,如CT 机、MRI 机、DR 机等。

为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我们制定了严格的设备维护计划,定期进行设备保养、校准和维修。

同时,加强了对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了他们对设备的熟悉程度和操作技能,减少了因操作不当导致的设备故障。

2、人员配备与培训影像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_____名,包括医师、技师和护士。

为了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我们定期组织内部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同时鼓励科室人员参加外部培训和学术会议。

通过这些培训和交流活动,科室人员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3、工作量统计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共完成了 CT 检查_____人次,MRI 检查_____人次,DR 检查_____人次,超声检查_____人次。

工作量的不断增加,既反映了患者对我们的信任,也对我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工作亮点1、新技术的应用我们积极引进和应用新技术,如低剂量 CT 扫描、磁共振功能成像等,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介入性影像技术,如血管造影和穿刺活检等,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加精准的方案。

2、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为了保证影像检查的质量,我们建立了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从患者准备、图像采集、图像后处理到报告书写,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操作规范。

定期进行图像质量评估和报告质量审核,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提高了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与临床科室的密切合作我们与临床科室保持着密切的沟通与合作,定期参加临床病例讨论和会诊,了解临床需求,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同时,我们也积极听取临床科室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

关于DTI 临床应用进展

关于DTI 临床应用进展

Fig. 001DTI(Diffusion Tensor Imaging)——扩散张量成像由于只有在施加扩散敏感梯度场方向上的运动才有相位的变化,因此DWI所反映的水分子扩散运动具有方向性。

DWI只能反映扩散敏感梯度场方向上的扩散运动,其他方向上的扩散运动则不能检测出来。

为了全面反映组织在各个方向的水分子扩散情况,需要在多个方向上施加扩散敏感梯度场。

如果在多个方向(6个以上方向)施加扩散敏感梯度场,则可对每个体素水分子扩散的各相异性作出准确的检测,这种MRI技术称为扩散张量成像(DTI)。

利用DTI技术可以很好地反映白质纤维束走向,对于脑科学的研究将发挥很大的作用。

Fig. 002正常成年人弥散张量成像(彩色张量图)绿色、红色及蓝色分别代表前后、左右及上下走行的脑白质纤维束,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胼胝体膝、胼胝体压、外囊和锥体束等重要脑白质纤维束的走行和方向均得到显示。

Fig. 003脑灰质异位症图1-1、1-2:T2WI、T1WI显示左额顶区白质内有灰质团块。

图1-3:弥散张量成像(DTI)显示左额顶区放射冠受压内移,但白质纤维束未见“消融”现象。

Fig. 004放射性脑炎的弥散张量成像图2-1、2-2:T2WI、T1WI显示双侧额颞叶有不规则的长T2、长T1信号;图2-3:FLAIR显示双侧额颞叶有不规则的高信号。

图2-4:DTI显示双侧下纵束与弓状纤维均有“消融”现象。

Fig. 005植物人的弥散张量成像图3-1、3-2:T2WI、T1WI显示两侧侧脑室对称性扩大,两侧岛盖部皮层萎缩。

图3-3:DTI显示两侧大脑半球放射冠及弓状纤维均明显“消融”。

Fig. 006多发性硬化Fig. 007弥散张量成像可以显示颅脑肿瘤与相邻脑白质纤维束的解剖关系脑膜瘤对邻近脑白质的推移。

影像技术提升工作总结范文(3篇)

影像技术提升工作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工作背景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技术在医疗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

为了提升我院影像技术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我院影像科在2021年启动了影像技术提升工作。

现将一年来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目标1. 提升影像诊断水平,确保诊断准确率;2. 提高影像技术操作规范性,降低误诊率;3. 加强影像科团队建设,提高科室整体实力;4. 提升患者满意度,树立医院良好形象。

二、工作措施1. 组织专业培训:邀请国内外知名影像专家来院授课,对全体影像科医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诊断水平。

2. 开展线上学习:利用网络平台,组织影像科医务人员参加线上磁共振诊断课程,拓宽知识面,提升技术水平。

3. 加强设备更新:引进先进影像设备,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4. 完善规章制度:修订影像技术操作规程,确保操作规范性,降低误诊率。

5. 强化团队建设:加强科室内部交流与合作,提高团队整体实力。

6. 深化党建工作:将业务与党建深度融合,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三、工作成效1. 影像诊断准确率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2. 影像技术操作规范性得到加强,误诊率明显降低;3. 科室团队实力得到提升,医务人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4. 医院形象得到进一步树立,患者口碑良好。

四、存在问题1. 部分医务人员业务水平仍有待提高;2. 影像设备更新换代需求较大;3. 部分基层医院影像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 持续开展专业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2. 加快影像设备更新换代,提升影像诊断能力;3. 加强与基层医院的合作,提高基层影像技术水平;4. 深化党建工作,将业务与党建深度融合,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总之,影像技术提升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影像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第2篇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影像技术岗位上已经工作了数月。

这段时间里,我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实践、总结,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磁共振功能成像DTI(2)

磁共振功能成像DTI(2)

磁共振功能成像DTI(2)介绍又一个磁共振功能成像,DTI,是当前唯一能有效观察和追踪脑白质纤维束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在神经外科临床上已成熟应用。

作者:薛伟来源:1影1世界编辑:stari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临床应用)11、大脑发育中的应用我们知道,出生后大脑仍继续发育、髓鞘化,2岁左右基本完成,遵循从下到上,从后到前,从中央到周围的规律进行髓鞘化。

利用DTI技术,可以定量分析不同部位脑组织的各向异性程度,显示大脑的发育过程。

在新生儿和婴幼儿的大脑白质ADC值比成人大而空间各向异性比成人小,随着大脑发育成熟,由于整体水份的减少和髓鞘化的进程,许多区域的ADC值降低、而FA值增加,并且一些区域的改变要明显早于传统MRI的T1WI和T2WI的信号改变,被认为是前髓鞘化的表现。

DTI显示不同年龄儿童胼胝体的纤维束发育情况许多发育迟缓的儿童,尽管MRI平扫未见明显异常,但在DTI图像上存在多处白质纤维通路FA值下降而平均ADC增加的区域,为这一类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影像学依据。

1脑肿瘤应用DTI可以定量分析肿瘤组织特点以鉴别肿瘤的级别,鉴别正常的白质纤维、水肿及肿瘤区域;显示神经纤维束与脑肿瘤的关系,使临床外科医生可以在术前、术中更清楚掌握肿瘤和白质纤维的情况,使手术方案更加可靠安全,并评估预后,这是DTI技术最有临床价值和应用的前景。

有学者利用FA图和彩色张量图将肿瘤和白质纤维的关系分为4种模式。

模式I:患侧纤维的FA值相对于对侧正常或轻微降低(降低<25%)同时纤维的位置或/和方向发生改变。

模式I,为肿瘤挤压周围纤维移位,提示肿瘤为良性或侵袭性不强的恶性肿瘤模式II:患侧纤维FA值相对于对侧明显降低(>25%),同时纤维位置和方向正常。

模式II提示瘤周发生水肿,但不排除有肿瘤侵入。

模式III:患侧纤维FA值相对于对侧明显减低,同时纤维的走向发生改变。

模式III提示瘤周纤维被肿瘤侵入模式IV:患侧纤维显示各向同性或近似同性,无法看出走行方向。

DTI原理及临床应用

DTI原理及临床应用
DTI原理及临床应用
一、概述
DTI是在DWI基础上出现的一种MRI成像
技术, 不仅能发现常规MRI难以显示的病 变,而且能以三维方式显示神经纤维束的
走行方向,为无创性评价白质纤维束间的
联系及其病变一种成像技术。
二、DTI的原理
DTI是利用组织中水分子弥散的各向异性
来探测组织微观结构的成像方法。是一
肿瘤细胞使细胞密度增大的缘故。
利用白质内水分子扩散各向异性的原理,
二维彩色编码的DTI或三维白质束示踪影 像能直观显示脑内白质束的走行方向以
及与邻近肿瘤之间的关系,在指导神经
外科手术中有临床应用价值。
左桥小脑角 区脑膜瘤
右小脑半球 淋 巴瘤
右额叶胶质瘤
左顶叶胶质瘤
种定量显示白质纤维束的成像方法。
与DTI相关的一些概念
1、扩散系数(diffusion coefficient,DC):
表示单位时间内分子自由扩散的范围。
2、扩散敏感因子b值(b value)是反映MRI
各成像序列(如SE、FE、EPI)对扩散运动
表现的敏感程度,体现成像序列检测扩
散的能力。
(四)癫痫
DTI可显示其部分各向异性的降低、扩散
的增加以及白质纤维束的移位。
(五)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病人白质的各向
异性降低,虽然白质的体积未见异常,
但可说明白质纤维束的完整性受损。
FA的降低发生在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胼
胝体压部及附近枕叶白质,全脑白质和
灰质的平均扩散值增加,这也说明慢性

3、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cient,ADC)描述磁共振扩散加权成
像中不同方面水分子扩散运动的速度和

DTIBasics–WaterDiffusionMagneticResonanceImagingDT

DTIBasics–WaterDiffusionMagneticResonanceImagingDT

PART 02
水扩散的基本概念
扩散系数
扩散系数是描述分子扩散速度的重要 参数,它表示单位时间内分子扩散的 距离的平方。在磁共振成像中,扩散 系数可用于量化水分子在组织中的扩 散行为。
VS
扩散系数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温度、分子浓度差、介质粘度等。 在人体组织中,扩散系数的高低可以 反映组织微观结构的变化,如细胞膜 通透性、细胞外间隙大小等。
扩散信息。
结合其他医学影像技术
03
将DT-MRI与核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
技术相结合,实现多模态医学影像融合。
临床应用前景Βιβλιοθήκη 1 2脑科学领域利用DT-MRI研究脑部结构和功能,深入了解神 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的发病 机制。
肿瘤诊断与治疗
通过DT-MRI观察肿瘤组织的水扩散特性,为肿 瘤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非对角元素
扩散张量的非对角元素表示不同方向 上扩散系数的相关性,可以用于评估 水分子扩散路径的各向异性。在脑白 质等纤维结构丰富的组织中,非对角 元素的值通常较高。
要点二
各向异性指数
各向异性指数是衡量扩散张量各向异 性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值介于0 和1之间。当各向异性指数接近0时, 表示水分子扩散行为在各个方向上相 似;当各向异性指数接近1时,表示 水分子扩散行为具有明显的方向性。
3
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
利用DT-MRI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 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的病理生理过程。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技术限制
目前DT-MRI技术仍存在一些限制,如对磁场均匀性要求高、成 像速度较慢等,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数据分析与解读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综述(转)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是⽬前在活体上测量⽔分⼦弥散运动与成像的唯⼀⽅法,最常⽤的主要包括弥散加权成橡(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

DTI在中枢神经系统尤其对⽩质和灰质的区别以及⽩质纤维的⾛⾏有很好的成像效果,可了解病变造成的⽩质纤维束受压移位、浸润与破坏,为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信息,为⼿术⽅案的制定,术后随访提供依据。

DTI对于神经科学是⼀个新的突破,使得研究者得以了解活体的神经纤维⾛⾏,这不仅有助于深⼊了解⼈脑纤维的结构,⽽且在临床上有很⼤的价值,成为近期脑功能成像技术研究的最新热点之⼀。

⼀、概念 1. Diffusion 是指分⼦的随机移动,即布朗运动。

2. DWI 利⽤组织中⽔分⼦弥散运动的特性进⾏成像。

通过对成像脉冲序列的设计,将弥散对MRI信号的作⽤放⼤化的⼀种新型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序列。

DWI使MRI对⼈体的研究深⼊到细胞⽔平的微观世界。

特点:是⼀种对急性组织变化⽐较敏感的磁成像模式;图像的信号强度随着组织的病理变化⽽变化;但它只是⼀种⽤来观察组织情况的定性⼯具。

3. DTI 利⽤组织中⽔分⼦弥散的各向异性(anisotropy)来探测组织微观结构的成像⽅法。

脑⽩质的各向异性是由于平⾏⾛⾏的髓鞘轴索纤维所致,脑⽩质的弥散在平⾏神经纤维⽅向最⼤,即弥散各向异性FA最⼤,接近于1。

这⼀特性⽤彩⾊标记可反映出脑⽩质的空间⽅向性,即弥散最快的⽅向指⽰纤维⾛⾏的⽅向。

DTI是⼀种⽤于研究中枢神经系统解剖神经束弥散各向异性和显⽰⽩质纤维解剖的磁共振技术。

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 反映体内⽔分⼦向各个⽅向弥散的平均值,⽔分⼦弥散运动越明显,ADC值增⾼。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颅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颅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颅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颅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是一种描述大脑结构的新方法,是磁共振成像(MRI)的特殊形式。

举例来说,如果说磁共振成像是追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那么弥散张量成像便是依据水分子移动方向制图。

弥散张量成像图(呈现方式与以前的图像不同)可以揭示脑瘤如何影响神经细胞连接,引导医疗人员进行大脑手术。

它还可以揭示同中风、多发性硬化症、精神分裂症、阅读障碍有关的细微反常变化。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 是弥散加权成像 (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发展和深化, 是当前惟一的一种能有效观察和追踪脑白质纤维束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到2015年主要用于脑部尤其对白质束的观察、追踪, 脑发育和脑认知功能的研究, 脑疾病的病理变化以及脑部手术的术前计划和术后评估。

衡量弥散大小的数值称为弥散系数,用D表示,即一个水分子单位时间内自由随机弥散运动的平均范围,单位是mm2/s。

D值越大,水分子弥散运动越强。

表观弥散系数ADC只代表弥散梯度磁场施加方向上水分子的弥散特点.而不能完全、正确地评价不同组织各向异性的特点。

DTI是弥散成像的高级形式, 可以定量地评价脑白质的各向异性主要参数【平均弥散率】(mean diffusivity MD),MD反映分子整体的弥散水平(平均椭球的大小)和弥散阻力的整体情况。

MD只表示弥散的大小,而与弥散的方向无关。

MD 越大,组织内所含自由水分子则越多。

【各向异性程度】反映分子在空间位移的程度,且与组织的方向有关。

用来定量分析各向异性的参数很多,有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相对各向异性(relative anisotropy ,RA)、容积比指数(volume ratio ,VR)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