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锡半导体纳米粉体
【精品文章】纳米粉体在新型建筑材料领域中的应用

纳米粉体在新型建筑材料领域中的应用
纳米粉体颗粒具有大的比表面积、表面原子数、表面能且表面张力随粒径的减小二急剧增加,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及宏观隧道效应等使得纳米粒子的热、磁、光、敏感特性和表面稳定性等不同于常规粒子,在环境保护、医学、航天、涂料、陶瓷、化工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下面着重介绍纳米粉体材料在新型建筑涂料、复合水泥、陶瓷材料、保温材料等新型建材领域中应用。
一、建筑涂料
纳米复合涂料是将纳米粉体用于涂料中制备具有耐老化、抗辐射、剥离强度高或具有某些特殊功能的涂料,具有如下优越的性能:
(1)具有很好的伸缩性,能够弥盖墙体细小裂缝,具有对微裂缝的自修复作用。
(2)具有很好的防水性,抗异物粘附、沾污性能,抗碱、耐冲刷性。
(3)具有除臭、杀菌、防尘以及隔热保温性能。
(4)纳米涂料的色泽鲜艳柔和,手感柔和,漆膜平整,改善建筑的外观等。
1、建筑外墙涂料中添加纳米SiO2等提高墙体材料的耐候性。
(2)纳米ZnO用于环保涂料中,可显著提高涂料的耐人工老化能力,同时利用纳米氧化锌光催化作用,能分解有机物质,起抗菌和除臭作用。
2、纳米自洁抗菌涂料
涂料中添加纳米TiO2、ZnO等制备杀菌涂料。
目前,国内已经工业化生产的纳米抗菌粉用于涂料中,可制得涂覆于建材产品,如卫生洁具、室内。
固相反应制备纳米氧化锡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资助(桂教科研字2002第316号),广西大学博士启动基金(2001年)作者简介:宋宝玲(1967-),女,广西宾阳人,广西大学讲师,廖森为通讯联系人收稿日期:2003201215固相反应制备纳米氧化锡宋宝玲,廖 森,姜求宇,陈 佳(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摘 要:用室温固相化学反应法制备了氧化锡纳米晶体。
在室温下让含一定量表面活性R 的碳酸氢铵粉末与五水氯化锡粉末按一定的摩尔比混合研磨,得到含有氧化锡前驱体以及可溶性无机盐的混合物。
用水洗去混合物中的可溶性无机盐并干燥后,得到纯的前驱体。
前驱体经高温热裂解得到氧化锡纳米晶体。
经XRD 表征,可知氧化锡为4.2nm 左右的纳米晶体。
关键词:纳米氧化锡;固相反应;均匀设计 中图分类号:TQ 13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9905(2003)022******* SnO 2由于具有特异的光电性能和气敏特性,被广泛地应用于气敏元件、半导体元件、电极材料及太阳能电池的光学透明薄膜上。
使用均匀的氧化锡纳米粉体不仅可以大大改善材料的物化特性,并且可以改进其制备工艺,提高材料的再生性。
因此,开发氧化锡纳米粒子的制备技术是获得高性能氧化锡基材料的关键[1]。
而SnO 2微粉或超细粉体的制备,报道较多的有低温等离子体法、溅射法、沉淀法、水解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和溶胶——凝胶法等[2]。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低热(或室温)固相反应[3],在制备超细粉体材料方面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种制备方法具有转化率高、选择性好、工艺简单、能耗低、污染少等优点[4]。
过渡金属的碳酸盐或者碱式碳酸盐易于热裂解并得到相应的纳米氧化物[5],故过渡金属的碳酸盐或者碱式碳酸盐是制备纳米氧化物的优良前驱体。
利用室温固相反应制备碳酸盐或者碱式碳酸盐前驱体,进而制备纳米氧化锡的方法在国内未见相关的报道。
因此本文选用该法,通过让含结晶水的五水氯化锡与含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R 的碳酸氢铵进行室温固相反应,得到含有前驱体的反应混合物,水洗去混合物中可溶性的无机盐后得纯净的前驱体,前驱体干燥后,经马福炉热裂解得到纳米氧化锡。
锑掺杂纳米二氧化锡的制备与表征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学院(部)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题目锑掺杂纳米二氧化锡的制备与表征年级2014级专业材料化学班级材料化学班学号1409404007姓名陆柏松指导老师王作山职称副教授论文提交日期2018年5月20日锑掺杂纳米二氧化锡的制备与表征目录中文摘要 (1)Abstract (2)第一章前言 (3)1.1纳米材料 (3)1.1.1纳米材料定义 (3)1.1.2纳米材料的研究意义及研究进展 (3)1.1.3纳米材料的应用 (4)1.1.4纳米材料的制备 (5)1.2纳米SnO2 (6)1.2.1纳米SnO2 (6)1.2.2锑掺杂纳米SnO2 (6)1.2.3锑掺杂纳米SnO2的电性能 (7)1.2.4锑掺杂纳米SnO2的制备方法 (8)1.3纳米粉体的表征手段 (12)1.3.1透射电子显微分析 (12)1.3.2能量弥散X射线谱 (12)1.3.3X射线衍射 (12)1.4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方案 (13)1.4.1研究目的 (13)1.4.2研究方案 (13)第二章实验部分 (14)2.1实验药品与仪器 (14)2.2实验步骤 (14)2.3实验结果表征 (15)第三章实验结果与讨论 (16)3.1纯纳米SnO2与锑掺杂纳米SnO2对比表征与分析. 163.2不同锑掺杂浓度得到的实验结果的表征与分析 . 173.3不同煅烧温度得到的实验结果的表征与分析 (18)3.4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得到的实验结果的表征 (21)3.5锑掺杂纳米SnO2电性能测试分析 (22)第四章全文总结 (25)参考文献 (26)致谢 (28)锑掺杂纳米二氧化锡的制备与表征中文摘要锑掺杂纳米二氧化锡在吸波以及抗静电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为了得到形貌、性能俱佳的ATO 纳米粉体,本文以均相沉淀法为主要制备方法,用五水氯化锡、三氯化锑为原料,柠檬酸为表面活性剂,尿素为沉淀剂,在蒸馏水中制备锑掺杂纳米SnO2粉体,探讨了在不同Sb掺杂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和煅烧温度对产物组成的影响。
锑掺杂二氧化锡纳米导电浆料的制备与防静电应用

对绝缘基体 防静 电效果越好 , 但小粒径 金属粉体 更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1 1 - 0 6
【 通信 作者 】 张建荣 , 博士 , 副教授 , பைடு நூலகம்期从事二氧化锡纳米新材料 的研 究 、 开发及其产业化 。
1 4
上海涂料
第5 2 卷
存在不能对涂料进行高速乳化剪切 、 砂磨等处理 的问
使用 成本。 在必 须使用上述 透明导 电粉体 和达到相 同防静 电效果 的情 况下 , 尽量 降低粉体 的使 用量成
为必 然选 择 。
目前环 氧地坪 的防静 电主要 采用浅色的导 电云
母粉 , 电 阻率 要 达 到 1 0 。Q ・ c m时 , 导 电云 母 粉 的 使 用 量 基 本 上 为涂 料 的 2 5 %左右 , 导 电 云母 粉 的价
电粉体从 云母粉表面剥落 , 从而丧失导电能力 。 这样 使得添加了导电云母粉的环氧涂料必须在短时间内用 完, 否则涂料 的防静电效果将大大降低 , 同时也增加
了地 坪 施工 企 业 的使 用 成 本 。此外 , 彩 砂环 氧 地 坪 也 逐 渐 被 人们 所 接 受 , 如对 其 增加 防静 电功 能 , 则 导 电 云母粉 因颜 色 问题 以及不 透 明外观 而根 本无 法使 用 。
纳米SnO2材料的电子显微镜表征

I Fj ne lo tyf ioer i ̄ng t iusFz u 5 0,h ; uak b a ro m rltn ie a r i, u o3 0 Ci l 2 i ya ro c ecoc t re ct . c h 0 2 n a
制备工艺对纳米材料 , 对纳米的开发与应用 , 提供了
可借鉴的理论指导[. 1 ]
1 材 料 制 备
取适 量 的 S C . H2 配 成 0 2mo/ n1 6 O . lL的 溶
液 , 后 取 适 量 S C 6 z 按 一 定 摩 尔 比 与 然 n 1. H O
Na O 配成溶液. 。 C 将这两种溶液混合 , 其反应的化
关键 词 : 纳米; 二氧化锡 ; 电子显微镜
中图分 类号 :P 1 ;B 8 T 2 2T 3 3
文献标 识 O —3 9o lo 一69 2O )526 -2
S O 是一种较早被人们研究利用的半 导体气 n2
敏材料 ,n S O 粉体 的粒径 大小 、 颗粒 的形状 、 均匀 性、 稳定性都直接影响着生成气敏器件的灵敏度功
l. eat etfm t il F zo nvr t, uhu300 , i dp r n o ae a, uhuU i sy F zo 502 n 3 m r ei a I
Ab ta t S O2i o ekn fg ssn i v tr l sr c : n s n ido a e st emaei ,whc r rp rd b i ee tmeh d . Byu ig T a s i a ihweep e ae y df rn to s f s rn — n m i in Elcrn Mir so e( EM ) h h p ,i ,cy tl r wt , ee ta d a g e aeo a o i tr l s o eto co c p T s ,te s a e s e r sa o h d fc n g rg t fn n s e m e a z g z a i weeo sr e . Th h rce z t na d if t n t h co sr cu eo tra r ay e . r b ev d ec aatr ai n e i ot em r -tu tr f i o nc o i a m eil weea lzd n
SnO2-SiO2 纳米复合材料

主要应用:5. 光致发光
由于量子尺寸效应,沉 积在SiO2上的纳米级的SnO2
晶体,其禁带宽度Eg会发生
蓝移。这样,掺杂的Eu3+可 以吸收SnO2半导体电子空穴 对的激发能而发射荧光。
Hayakawa and M.Nogami,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Advanced Materials,2005,6,66-70.
光学透明
SiO2
易于修饰
化学惰性
光化学稳定
P Mulvaney, et al J. Mater. Chem. , 2000, 10,.1259.
,
材料简介: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由两种或多种不同的材料通过物理 或化学复合组成的具有两个或多个相态结构的材料
结构复合材料:由能承受载荷的增强体 组元与能联结增强体成为整体材料同时 又起传力作用的基体组元构成。 功能复合材料:是指除力学性能以外还 提供其它物理、化学、生物等性能的复 合材料。
SnO2
SiO2
?
主要应用:1. 气体传感器
气体传感器是一种将气体的成份、浓度等信息转换成 可以被人员、仪器仪表、计算机等利用的信息的装置!
主要应用:1. 气体传感器
• 灵敏度高
• 物理、化学稳定性好
• 过程可逆 • 成本较低
T. Ling and C. Tsai,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2006, 119, 497-503.
Kyu T Lee, et al, J.A.C.S., 2003, 125, 5652.
主要应用:4. 吸波材料
纳米SnO2颗粒位于 介孔SiO2干凝胶的孔
中,掺杂锑(Sb)后
的纳米复合物在300~ 1500nm的波长范围 内会发生近红外吸收。
纳米ATO粉末

纳米ATO粉在抗静电塑料包装中的应用相关专题:塑料制品时间:2011-10-14 15:49来源:阿里巴巴塑料价格库产品需要包装,而包装材料的质量直接或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
以往的产品包装大多注重于其外观、防潮、隔热、保温等性能,而对防静电、防射频性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据报道,全世界电子工业因静电放电(EDS)造成的损失每年达数百亿美元”。
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高分子材料因其在生产、加工及使用等方面的优越性能而广泛应用于包装等领域,高分子材料抗静电研究也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
常用的高分子材料抗静电方法是在材料中添加导电填料,但现有的导电填料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贵重金属填料(如金粉、银粉、镍粉等)导电性好,但价格昂贵,不适于大规模使用;铜粉价廉,但易被氧化;碳系填料导电性好、耐度上限制了其使用。
为此,国外在90年代研制出价廉、色浅的金属氧化物导电填料,并得到迅速的发展。
纳米掺锑二氧化锡(AntimonyDopedTinOxide,简称ATO),是一种N型半导体材料,与传统的抗静电材料相比,纳米ATO导电粉体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良好的导电性,浅色透明性,良好的耐候性和稳定性以及低的红外发射率等):面,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多功能导电材料”。
本文从抗静电涂料、抗静电纤维及抗静电塑料3个方面介绍了纳米ATO粉在高分子抗静电材料中应用。
1抗静电涂料抗静电涂料是纳米ATO粉的主要应用市场。
将纳米ATO粉末作为导电填料添加到聚酰胺、丙烯酸等基体树脂中,选择适当的分散方法,可制得纳米复合透明抗静电涂料。
在纳米ATO复合抗静电涂料中,当纳米ATO粉的添加量达到某一临界值时,涂层的导电性能才明显改善。
研究表明,纳米ATO粉在涂料中的临界体积浓度(CPVC)约为23%,当PVC达到23%后,涂层的导电性能较好,如图1所示。
但进一步增大纳米ATO的用量,对于涂层的导电性能的改善并没有很大的帮助,相反,会影响涂层的色泽、透明度以及力学性能等。
纳米SnO2的光催化改性及制备方法研究

纳米 SnO2 的光催化改性 及制备方法研究
孙镇镇 / 文
【摘要】SnO2 是一种 n 型半导体,具有特殊的晶体结构、表面特性和吸附 特性,通过简单改性就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SnO2 反应条件温和且能耗低、 反应速度快、催化活性较高且氧化能力强,更重要的是无二次污染,被认为是 最可靠的绿色环保催化剂之一。本文简单介绍了 SnO2 的结构特点,对其光催 化改性和其制备方法进行了重点阐述。
【关键词】SnO2 结构特点;光催化改性;制备方法
SnO2 是一种 n 型半导体,在紫外 光 下 具 有 良 好 的 催 化 性 能, 可 以 将 有 机污染物氧化分解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
似,SnO2 由于其良好的光催化化活性, 广泛应用于水和空气中有机污染物的清 洁净化领域[1]。
SnO2 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传感器 材料,用它制备的气敏传感器灵敏度高, 被广泛用于各种可燃气体、环境污染气
2008 年,周秉明等人采用共沉淀 法制备了纳米 SnO2/ZnO。实验研究表 明 600℃下煅烧 6h 制得的复合光催化 剂对酿酒废水的降解率达 93%。
2011 年,何开棘等人采用特殊液
相沉淀法制备了 CuO/SnO2 复合纳米 粉体,研究发现 CuO 质量分数为 70% 的复合纳米粉体在 400℃时焙烧 30min 的 光 催 化 效 果 最 好, 在 日 光 作 用 下 对 10mg/L 的亚甲基蓝溶液降解 60min 时 降解率高达 98.7%。
强化学气相淀积、溶胶 - 凝胶法等。 定程度上降低了功耗,结合其他手段可
c=0.3187nm、c/a=0.673, 每 个 晶 胞 含两个分子 SnO2 且其结构具有较好的 对称性。SnO2 的完美晶体为绝缘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锡半导体纳米粉体的制备及气敏性能研究报告学院: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班级:无机0801姓名:***学号:**********组员:张明陈铭鹰项成有半导体纳米粉体的制备及气敏性能研究前言SnO2 粉体作为一种功能基本材料,在气敏、湿敏、光学技术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目前是应用在气敏元件最多的基本原材料之一。
纳米级SnO2 对H2 、C2H2 等气体有着较高的灵敏度、选择性和稳定性,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市场前景。
研究纳米SnO2 粉体的制备方法很多,例如:真空蒸发凝聚法、低温等离子法、水解法、醇盐水解法、化学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近期还出现了微乳液法,水热合成法等。
每种制粉方法各有特点,但是在目前技术装备水平和纳米粉体应用市场还未真正形成的条件下,上述纳米粉体制备方法由于技术成熟度或制备成本等方面的原因,大多都还未形成具有实际意义上的生产规模,主要还处于提供研究样品阶段。
以廉价的无机盐SnCl4·5H2O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粒度均匀的超细SnO2粉体,该工艺具有设备简单,过程易控,成本低,收率高等优点。
实验考察制备工艺过程中原料浓度、反应温度、反应终点pH值、干燥脱水方式、培烧温度等因素对纳米SnO2粉体粒径的影响。
实验过程以TG-DTA热分析、红外光谱等测试手段,分析前驱体氢氧化物受热行为,前驱体表面基团及过程防团聚机理等。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比表面测试仪分别对纳米粒子的形貌与粒径分布、晶相组成、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与测定。
在实验中制备得到得SnO2 胶体,在干燥、煅烧的过程中很容易形成团聚。
因为粉体颗粒细小, 表面能巨大, 往往会粘结在一起。
水热法是近年来出现的制备超细粉体的新方法,其利用密封压力容器, 以水为溶剂, 温度从低温到高温(100 ℃~400 ℃) , 压力在10~200 MPa 。
该方法为前驱物反应提供了一个在常压下无法实现的特使物理化学条件。
避免在普通煅烧过程中, 由于晶粒间细小间隙产生毛细现象导致的颗粒长大团聚。
水热法制备过程中, 粉体在液相中达到“煅烧”温度。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 有效阻碍颗粒间的长大, 保持颗粒粒度均匀, 形态规则, 且干燥后无需煅烧, 避免形成硬团聚。
本文以SnCl4·5H2O 为原料, 利用溶胶凝胶法和离心洗涤制备纯净凝胶, 水热脱水法制备SnO2微晶;研究不同水热条件下, SnO2 粉体的形成、晶粒大小以及分散性能。
文献综述1.1 半导体纳米粉体半导体定义电阻率介于金属和绝缘体[1]之间并有负的电阻温度系数的物质。
半导体室温时电阻率约在10E-5~10E7欧姆•米之间,温度升高时电阻率指数则减小。
半导体材料很多,按化学成分可分为元素半导体和化合物半导体两大类。
锗和硅是最常用的元素半导体;化合物半导体包括Ⅲ-Ⅴ族化合物(砷化镓、磷化镓等)、Ⅱ-Ⅵ族化合物( 硫化镉、硫化锌等)、氧化物(锰、铬、铁、铜的氧化物),以及由Ⅲ-Ⅴ族化合物和Ⅱ-Ⅵ族化合物组成的固溶体(镓铝砷、镓砷磷等)。
除上述晶态半导体外,还有非晶态的玻璃半导体、有机半导体等。
本征半导体:不含杂质且无晶格缺陷的半导体称为本征半导体。
在极低温度下,半导体的价带是满带(见能带理论),受到热激发后,价带中的部分电子会越过禁带进入能量较高的空带,空带中存在电子后成为导带,价带中缺少一个电子后形成一个带正电的空位,称为空穴。
导带中的电子和价带中的空穴合称电子 - 空穴对,均能自由移动,即载流子,它们在外电场作用下产生定向运动而形成宏观电流,分别称为电子导电和空穴导电。
这种由于电子-空穴对的产生而形成的混合型导电称为本征导电。
导带中的电子会落入空穴,电子-空穴对消失,称为复合。
复合时释放出的能量变成电磁辐射(发光)或晶格的热振动能量(发热)。
在一定温度下,电子 - 空穴对的产生和复合同时存在并达到动态平衡,此时半导体具有一定的载流子密度,从而具有一定的电阻率。
温度升高时,将产生更多的电子 - 空穴对,载流子密度增加,电阻率减小。
无晶格缺陷的纯净半导体的电阻率较大,实际应用不多。
半导体历史半导体的发现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1833年,英国巴拉迪最先发现硫化银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变化情况不同于一般金属,一般情况下,金属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巴拉迪发现硫化银材料的电阻是随着温度的上升而降低。
这是半导体现象的首次发现。
不久,1839年法国的贝克莱尔发现半导体和电解质接触形成的结,在光照下会产生一个电压,这就是后来人们熟知的光生伏特效应,这是被发现的半导体的第二个特征。
在1874年,德国的布劳恩观察到某些硫化物的电导与所加电场的方向有关,即它的导电有方向性,在它两端加一个正向电压,它是导通的;如果把电压极性反过来,它就不导电,这就是半导体的整流效应,也是半导体所特有的第三种特性。
同年,舒斯特又发现了铜与氧化铜的整流效应。
1873年,英国的史密斯发现硒晶体材料在光照下电导增加的光电导效应,这是半导体又一个特有的性质。
半导体的这四个效应,(jianxia霍尔效应的余绩──四个伴生效应的发现)虽在1880年以前就先后被发现了,但半导体这个名词大概到1911年才被考尼白格和维斯首次使用。
而总结出半导体的这四个特性一直到1947年12月才由贝尔实验室完成。
很多人会疑问,为什么半导体被认可需要这么多年呢?主要原因是当时的材料不纯。
没有好的材料,很多与材料相关的问题就难以说清楚。
半导体于室温时电导率约在10ˉ10~10000/Ω•cm之间,纯净的半导体温度升高时电导率按指数上升。
半导体材料有很多种,按化学成分可分为元素半导体和化合物半导体两大类。
除上述晶态半导体外,还有非晶态的有机物半导体等和本征半导体。
1.1.1导体纳米材料的概念纳米级结构材料简称为纳米材料(nano material),是指其结构单元的尺寸介于1纳米~100纳米范围之间。
由于它的尺寸已经接近电子的相干长度,它的性质因为强相干所带来的自组织使得性质发生很大变化。
并且,其尺度已接近光的波长,加上其具有大表面的特殊效应,因此其所表现的特性,例如熔点、磁性、光学、导热、导电特性等等,往往不同于该物质在整体状态时所表现的性质。
半导体纳米线和半导体氧化物纳米带可用于研制纳米器件。
氧化物的多样性又使其覆盖了几乎所有的金属学和固体物理的研究领域,包括超导、铁电性、磁性质等。
二维的半导体氧化物,如ZnO、SnO2、In2O3和CdO,更是具有独特的性质,现在被广泛应用于传感材料和气体探测感应装置。
例如,搀杂有氟的SnO2薄膜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门窗的玻璃上,因为它对于红外线有较低的发射率。
而SnO2的纳米颗粒被认为是气体探测感应器的最重要的传感材料,因为它对很稀薄的气体也具有较高的敏感度,被用于检测如H,S,CO等一些可燃的还原性气体的泄漏。
1.1.2半导体的特性半导体五大特性∶电阻率特性,导电特性,光电特性,负的电阻率温度特性,整流特性。
在形成晶体结构的半导体中,人为地掺入特定的杂质元素,导电性能具有可控性。
在光照和热辐射条件下,其导电性有明显的变化。
晶格:晶体中的原子在空间形成排列整齐的点阵,称为晶格。
共价键结构:相邻的两个原子的一对最外层电子(即价电子)不但各自围绕自身所属的原子核运动,而且出现在相邻原子所属的轨道上,成为共用电子,构成共价键。
自由电子的形成:在常温下,少数的价电子由于热运动获得足够的能量,挣脱共价键的束缚变成为自由电子。
空穴:价电子挣脱共价键的束缚变成为自由电子而留下一个空位置称空穴。
电子电流: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自由电子产生定向移动,形成电子电流。
空穴电流:价电子按一定的方向依次填补空穴(即空穴也产生定向移动),形成空穴电流。
本征半导体的电流:电子电流+空穴电流。
自由电子和空穴所带电荷极性不同,它们运动方向相反。
载流子:运载电荷的粒子称为载流子。
导体电的特点:导体导电只有一种载流子,即自由电子导电。
本征半导体电的特点:本征半导体有两种载流子,即自由电子和空穴均参与导电。
本征激发:半导体在热激发下产生自由电子和空穴的现象称为本征激发。
复合:自由电子在运动的过程中如果与空穴相遇就会填补空穴,使两者同时消失,这种现象称为复合。
动态平衡:在一定的温度下,本征激发所产生的自由电子与空穴对,与复合的自由电子与空穴对数目相等,达到动态平衡。
载流子的浓度与温度的关系:温度一定,本征半导体中载流子的浓度是一定的,并且自由电子与空穴的浓度相等。
当温度升高时,热运动加剧,挣脱共价键束缚的自由电子增多,空穴也随之增多(即载流子的浓度升高),导电性能增强;当温度降低,则载流子的浓度降低,导电性能变差。
结论:本征半导体的导电性能与温度有关。
半导体材料性能对温度的敏感性,可制作热敏和光敏器件,又造成半导体器件温度稳定性差的原因。
杂质半导体:通过扩散工艺,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少量合适的杂质元素,可得到杂质半导体。
N型半导体:在纯净的硅晶体中掺入五价元素(如磷),使之取代晶格中硅原子的位置,就形成了N型半导体。
多数载流子:N型半导体中,自由电子的浓度大于空穴的浓度,称为多数载流子,简称多子。
少数载流子:N型半导体中,空穴为少数载流子,简称少子。
施子原子:杂质原子可以提供电子,称施子原子。
N型半导体的导电特性:它是靠自由电子导电,掺入的杂质越多,多子(自由电子)的浓度就越高,导电性能也就越强。
P型半导体:在纯净的硅晶体中掺入三价元素(如硼),使之取代晶格中硅原子的位置,形成P型半导体。
多子:P型半导体中,多子为空穴。
少子:P型半导体中,少子为电子。
受主原子:杂质原子中的空位吸收电子,称受主原子。
P型半导体的导电特性:掺入的杂质越多,多子(空穴)的浓度就越高,导电性能也就越强。
结论:多子的浓度决定于杂质浓度。
少子的浓度决定于温度。
PN结的形成:将P 型半导体与N型半导体制作在同一块硅片上,在它们的交界面就形成PN结。
PN结的特点:具有单向导电性。
扩散运动:物质总是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动,这种由于浓度差而产生的运动称为扩散运动。
空间电荷区:扩散到P区的自由电子与空穴复合,而扩散到N区的空穴与自由电子复合,所以在交界面附近多子的浓度下降,P区出现负离子区,N区出现正离子区,它们是不能移动,称为空间电荷区。
电场形成:空间电荷区形成内电场。
空间电荷加宽,内电场增强,其方向由N区指向P区,阻止扩散运动的进行。
漂移运动:在电场力作用下,载流子的运动称漂移运动。
PN结的形成过程:如图所示,将P型半导体与N 型半导体制作在同一块硅片上,在无外电场和其它激发作用下,参与扩散运动的多子数目等于参与漂移运动的少子数目,从而达到动态平衡,形成PN结。
电位差:空间电荷区具有一定的宽度,形成电位差Uho,电流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