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的引种与驯化
[药用植物栽培学][1].郭巧生.文字版
![[药用植物栽培学][1].郭巧生.文字版](https://img.taocdn.com/s3/m/f612d42aed630b1c58eeb504.png)
全国高等院校中医药现代化示范教材药用植物栽培学
郭巧生主编
编审人员
主编郭巧生(南京农业大学)
副主编(按姓氏笔画为序)
孔令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王建华(山东农业大学)
王康才(南京农业大学)
张重义(河南农业大学)
林文雄(福建农林大学)秦民坚(中国药科大学)
谈献和(南京中医药大学)郭玉海(中国农业大学)
梁宗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编者(按姓氏笔画为序)
丁平(广州中医药大学)
孔令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王文全(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长林(南京农业大学)
王建华(山东农业大学)
王康才(南京农业大学)
王朝梁(云南文山三七研究所)刘丽(南京农业大学)
刘合刚(湖北中医学院)
刘晓龙(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
学校)
孙启时(沈阳药科大学)
吴锦忠(福建中医学院)
张重义(河南农业大学)李云翔(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研究所)陈建伟(南京中医药大学)
林文雄(福建农林大学)
武孔云(贵阳中医学院)
徐德然(中国药科大学)
秦民坚(中国药科大学)
谈献和(南京中医药大学)
郭巧生(南京农业大学)
郭玉海(中国农业大学)
梁宗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董诚明(河南中医学院)
缪剑华(广西药用植物研究所)
魏胜利(北京中医药大学)。
药用植物

历史沿革
人参中国是药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对药用植物的发现、使用和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 有关史料中曾有“伏羲尝百药”、“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等记载。虽都属于传说,但说明药用植物的 发现和利用,是古代人类通过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逐渐积累经验和知识的结果。到春秋战国时,已有关于药用 植物的文字记载。《诗经》和《山海经》中记录了50余种药用植物。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整 理出来的《五十二病方》,是中国现存秦汉时代最古的医方,其中记载的植物类药有115种。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 外国的药用植物如红花、安石榴、胡桃、大蒜等也相继传到中国。历代学者专门记载药物的书籍称为“本草”。 约成书于秦汉之际的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类药就有252种。此后, 著名的本草书籍有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唐代苏敬等的《新修本草》、宋代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 草》以及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其中《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收集宋代以前的各家本草加以整理总结, 收载植物类药达1100余种,有不少现已佚失的本草资料赖此得以保存。到明代,《本草纲目》收载的植物类药已 达1200多种。
一年生苗木最好在春季进行移栽,以后每隔1年栽1次。移栽时树穴要深,施足基肥。
化学成分
植物的化学成分较复杂,有些成分是植物所共有的,如纤维素、蛋白质、油脂、淀粉、糖类、色素等;有些 成分仅是某些植物所特有的,如生物碱类、甙类、挥发油、有机酸、鞣质等。
各类化学成分均具有一定的特性,一般可由药材的外观、色、嗅、味等作为初步检查判断的手段之一。如药 材样品折断后,断面不油点或挤压后有油迹者,多含油脂或挥发油;有粉层的多含淀粉、糖类;嗅之有特殊气味 者,大多含有挥发油、香豆精、内酯;有甜奈者多含糖类;味若者大多含生物碱、甙类、苦味质;味酸者含有有 机酸;味涩者多含有鞣质等等。药用植物多样性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令第32号《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于2002年3月18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发布。
本规范自2002年6月1日起施行。
局长:郑筱萸二○○二年四月十七日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药材生产,保证中药材质量,促进中药标准化、现代化,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是中药材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中药材生产企业(以下简称生产企业) 生产中药材(含植物、动物药)的全过程。
第三条生产企业应运用规范化管理和质量监控手段,保护野生药材资源和生态环境,坚持“最大持续产量”原则,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二章产地生态环境第四条生产企业应按中药材产地适宜性优化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第五条中药材产地的环境应符合国家相应标准:空气应符合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土壤应符合土壤质量二级标准;灌溉水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药用动物饮用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质量标准。
第六条药用动物养殖企业应满足动物种群对生态因子的需求及与生活、繁殖等相适应的条件。
第三章种质和繁殖材料第七条对养殖、栽培或野生采集的药用动植物,应准确鉴定其物种,包括亚种、变种或品种,记录其中文名及学名。
第八条种子、菌种和繁殖材料在生产、储运过程中应实行检验和检疫制度以保证质量和防止病虫害及杂草的传播;防止伪劣种子、菌种和繁殖材料的交易与传播。
第九条应按动物习性进行药用动物的引种及驯化。
捕捉和运输时应避免动物机体和精神损伤。
引种动物必须严格检疫,并进行一定时间的隔离、观察。
第十条加强中药材良种选育、配种工作,建立良种繁育基地,保护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
第四章栽培与养殖管理第一节药用植物栽培管理第十一条根据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要求,确定栽培适宜区域,并制定相应的种植规程。
第十二条根据药用植物的营养特点及土壤的供肥能力,确定施肥种类、时间和数量,施用肥料的种类以有机肥为主,根据不同药用植物物种生长发育的需要有限度地使用化学肥料。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令第32号《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于2002年3月18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发布。
本规范自2002年6月1日起施行。
局长:郑筱萸二○○二年四月十七日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药材生产,保证中药材质量,促进中药标准化、现代化,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是中药材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中药材生产企业(以下简称生产企业) 生产中药材(含植物、动物药)的全过程。
第三条生产企业应运用规范化管理和质量监控手段,保护野生药材资源和生态环境,坚持“最大持续产量”原则,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二章产地生态环境第四条生产企业应按中药材产地适宜性优化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第五条中药材产地的环境应符合国家相应标准:空气应符合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土壤应符合土壤质量二级标准;灌溉水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药用动物饮用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质量标准。
第六条药用动物养殖企业应满足动物种群对生态因子的需求及与生活、繁殖等相适应的条件。
第三章种质和繁殖材料第七条对养殖、栽培或野生采集的药用动植物,应准确鉴定其物种,包括亚种、变种或品种,记录其中文名及学名。
第八条种子、菌种和繁殖材料在生产、储运过程中应实行检验和检疫制度以保证质量和防止病虫害及杂草的传播;防止伪劣种子、菌种和繁殖材料的交易与传播。
第九条应按动物习性进行药用动物的引种及驯化。
捕捉和运输时应避免动物机体和精神损伤。
引种动物必须严格检疫,并进行一定时间的隔离、观察。
第十条加强中药材良种选育、配种工作,建立良种繁育基地,保护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
第四章栽培与养殖管理第一节药用植物栽培管理第十一条根据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要求,确定栽培适宜区域,并制定相应的种植规程。
第十二条根据药用植物的营养特点及土壤的供肥能力,确定施肥种类、时间和数量,施用肥料的种类以有机肥为主,根据不同药用植物物种生长发育的需要有限度地使用化学肥料。
第五章 药用植物资源

第五章药用植物资源第一节中草药资源一、概述(一) 药用植物资源及其研究范围药用植物资源是指含有药用成分,具有医疗用途,可以作为植物性药物开发利用的一群植物。
广义的药用植物资源还包括人工栽培和利用生物技术繁殖的个体及产生药理活性的物质。
研究药用植物的种类、蕴藏量、地理分布、时(间)空(间)变化,合理开发利用及其科学管理,为人民保健事业和制药工业不断提供充足而质优的植物性药的原料,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药用植物资源研究的主要范围有以下几个方面:(1)调查药用植物的种类、分布和蕴藏量,研究其更新、消长的动态规律,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研究药用植物资源的最佳收获期及合理采收方法。
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含量、药用部位收获时的产量、加工生产率等综合指标都较高的生育阶段为最佳收获期。
(3)研究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含量,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提纯技术,以及把药用植物资源的原料变为优质高效新产品或其它产品的工业技术。
(4)研究药用器官形成与更新,种群与群落的生境及演替规律,有效成分与生态因子的关系,地道药材的特点及其形成因素等药用植物资源的动态规律,保护与发展种质资源,提高科学的经营与管理方法。
(5)药用为主多方面多层次综合利用。
如保健品、饮料、添加剂包括多种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氨基酸、脂肪酸、色素、调味品、甜味剂、花粉蜜源、香料、化妆品、鞣料、淀粉、树脂、树胶、观赏、农药、驱避剂及饲料等。
多层次的开发利用是指针对紧缺、贵重、稀有的药用植物,进行引种驯化与人工栽培,或者针对需求量大的常用药用植物,特别是滋补和其他保健用途的药品及饮料的精加工,进行制药工艺或轻化工业的研究开发;也可以针对药用价值与经济效益较高的药用植物,进行寻找新药源与开发新品种。
(6)通过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从近缘植物和民族植物药中寻找与开发植物性药材的新品种与新资源。
(二) 药用植物资源的分类我国的药用植物种类极为丰富,为了研究各种药用植物,必须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
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匮乏的形势下如何解决原料药材统一品质

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匮乏的形势下如何解决原料药材统一品质李佳宇20153501 生科学院生物工程152 我国药材资源无序、过度开发,资源蕴藏量不同程度的持续下降,已致使生物多样化遭到破坏。
据介绍,我国中药和民族药工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药材资源主要依靠野生药材。
600余种常用药材中,纯依赖野生药材资源的占400多种,人工种养的品种占200种,但其中50%左右的需求量仍依赖其野生药材资源,目前许多野生药材资源的供应量已在萎缩,而市场对此需求量不断增加。
供求的不平衡引发了野生药材的价格不断攀升,药农为了创效益在产药期毁灭式采挖,从而加剧了野生药材资源分布的不断减少,造成野生药材资源匮乏,因此保护中药药材资源刻不容缓。
其中如何解决原料药材的质量和野生药用植物匮乏之间的冲突是首要任务。
1、加强中药材科学生产,满足市场需求。
遵循中药材资源自然生长规律,实施规模化、规范化科学种植和培育。
根据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农民种植中药材积极性,以市场为导向,对中药资源进行有序采挖、修复和引种驯化,因地制宜加强中药材尤其是道地药材的良好农业规范基地建设,这是中药材及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2、加强政府监管,加大政策保护力度。
尽快开展野生药材管理制度的立法研究,加紧修订和完善《条例》,加强野生药材资源管理、实现野生药材资源永续利用。
使其不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3、开展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替代品研究。
建立濒危中药材自然保护区,加强中药材替代品研究。
鼓励野生变家种解决中药材野生资源枯竭。
4、发挥政府主导性,保障中药材资源持续发展。
政府应对中药材的种植生产、市场价格要有统一的管理机制,制定全国中药材发展规划,对中药材实行宏观调控,使其科学、合理、有序的发展,以满足中医药繁荣和民众健康的需求。
5、加强对珍稀濒危中药的系统研究。
开展药用动植物的溯危和保护等级划分、重要珍稀濒危药用动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生殖生物学以及保护策略等保护生物学研究,重视其栽培(或养殖)和保护,是野生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的保证。
重楼种植简介(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重楼种植简介(有温度的中药宝典)重楼又名七叶一枝花(在《神农本草经》中名“蚤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根,中医治内病外伤运用十分广泛。
重楼为野生药材,目前在南方的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实现人工种植。
重楼又名七叶一枝花(在《神农本草经》中名“蚤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根,中医治内病外伤运用十分广泛。
重楼为野生药材,目前在南方的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实现人工种植。
我对野生重楼的引种驯化进行了长期的实践研究,已成功地实现重楼地面种植与盆景种植两种形式,并采收到了成熟的果实。
重楼种植分为用种子种植与根种植两种方法。
种子种植:用成熟的种子撒播或点播,播种两年后出苗,细苗达两年龄进行大田移栽,药材成材期约8——10年。
用鲜种种与用干籽种何种出苗率高,还在实践探索中。
根种种植:用带芽的根茎或根苗种植。
冬春两季用根茎种植,春天出苗,夏秋两季用根苗种植。
秋天种下后很快消苗(倒苗),次年春季出苗。
成材期由苗龄决定,一般为2——3年。
在当地,野生重楼的生长海拔在1800米——4000米的山区,为喜阴植物,成材期在8年甚至10多年,海拔越高,生长越慢。
进行人工种植后,出苗时间比野生者提前一两个月。
由于水分、光照、温度、土壤肥力等自然条件得到改善,生长速度比在山上生长的(野生)快两三倍,产量也能明显提高,我见过有人已种出单个鲜重达一两公斤的重楼。
重楼由于野生资源日渐枯竭,发展人工种植势在必行。
由于种源稀少,种植发展缓慢,费工(松土、除草),产量在几年内大增不可能,价格稳中有涨。
种植重楼,可集观赏、药用、绿化于一体,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为了保证药材的质量(药效),种植重楼只能用传统技术,不能用新技术(化学农业技术),提倡按国家“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来种植各种中药材。
并从规模化、专业化、基地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借用古人孙思邈先生的话结语:何谓三部?寸关尺也。
上部为天,肺也;中部为人,脾也;下部为地,肾也。
何谓九候?部各有三,何为九候。
我国黄芪药材资源现状与分析

我国黄芪药材资源现状与分析通过对我国黄芪药材资源的考察调研,探明了黄芪药材资源现状为:主要依赖人工栽培,蒙古黄芪为主流商品,甘肃和山东分别成为栽培蒙古黄芪与膜荚黄芪的新主产区,山西北部半野生种植模式保持了传统道地黄芪药材的特征,但产量有限,目前已形成传统芪与栽培芪并存的资源格局。
发现膜荚黄芪的栽培选址、黄芪根腐病以及传统芪采刨难是制约黄芪药材生产的主要技术问题,并从我国黄芪种植区域的合理布局、标准体系建立、生产技术研究与规范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标签:黄芪资源;生产现状;问题分析;发展建议黄芪为常用大宗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有补气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之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素有“十药八芪”之称,且以黄芪为原料的中成药多达200余种[1]。
国内市场对黄芪的需求极大,其中约有50%用于生产黄芪饮片,近50%用于中成药和提取物及制剂[2];国外植物药市场上,黄芪的产地和出口为中国所独有[3],曾一度在我国中药材出口中排在1 000万美元以上的7个品种之首[4]。
正是这种强劲的需求,致使黄芪野生资源几近枯竭,目前商品黄芪主要为栽培品。
但由于黄芪大规模栽培仅60余年,针对基原、种植方式、产区和需求的多样性等复杂情况,人们对黄芪药材资源的现状一直缺乏清晰的认识,也未从政策与技术角度全方位分析黄芪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潜在危机。
本课题组在大量实地调查采样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了我国黄芪药材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从多角度提出了抢救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黄芪资源的建议。
1资源现状黄芪的资源供应经历了从野生到栽培,分布区从传统产区到新产区,应用范围从传统中医临床调剂扩大到中成药原料和食疗保健等领域的变化。
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很长一段时期均可视为黄芪野生资源期,其野生和半野生资源,基本能满足需求,且质量能保证,主流品种为蒙古黄芪。
据赵一之考证[5],不同时代黄芪的道地产区存在由西部向中东部迁移的变化轨迹,清代以来,山西和内蒙古是蒙古黄芪的道地产区,东北三省是膜荚黄芪的道地产区[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 、植物种类处 于濒危 ,急待 保护 。属 于濒危 的药 用物种 , 其 保护 的最好方法就是对 这些 物种进行野生变家种或 家养 。 12 扩大资源数量 ,保证 中药材的永续利用 . 云南药物资源具有种类 多数量少 的特点 ,如大黄藤 F_ i barare aPer ,滇重 楼 P r o p yaS i vr u— rue i i e es r a sp l h l m t a.y n i y l h
凡 引种 驯化 的 中药材物 种或 品质通 过标 准化栽 培 ,所 生产 出的产 品 ,其 品质 与质 量 的表 现要 有较 好 的重 现 性 ,
1 1 保护 中药 资源中的濒危物种 ,落实 《 生药材 资源 的 . 野
保护管理条例》 我 国是 中医药的 发源地 、是 开发 利用 中药 资源 最早 的 国家 ,长期 以来 只重 开发 利用 ,忽视保 护 ,使许 多 药用 的
这就要求引种和 驯化 的物种或 品质要有稳定的遗传学特征 。 25 生物学特性 与经济 价值 一致的原则 . 中药材栽培 与农 作物种 植与 养殖 ,有 相 同的一 面 ,也 有差异 的一 面。产品 的商 品部位基 本是 一致 的 ,从植 物来
说均是根 、茎 、叶、花 、果 实和 种子 ,以及 植 物全 体。从 动物来说 ,就是 动物 的各个 器官 以及动 物 的全 体 。差 异的 面 ,主要是 内在 成分 ,农 产 品大多 是利用 的动植 物 的营 养物质 ,如 蛋 白质 、淀粉 、糖类 、脂 肪 类 等初 生 代 谢 物 ,
中药材属于天然药物 资源 ,是 由药 用植物 、药 用动物 、 药 用矿物 三部 分 组 成 。我 国的 天然 药 物 资源 有 17 7种 , 22 云南 有 6 5 5 9种 ,其 中药 用 植 物 有 35科 、14 1 8 1属 、65 17 种 ,药 用动 物 有 18科 、2 6属 、3 2种 ,药 用 矿 物 有 3 4 6 7 O 种 。在 这些 资源 中 ,药用 植物 和药 用动 物两 大类 ,均 属 于
1 3 增加地区药用新物种 ,扩大 药物新资源 . 云南 自然条件 优越 ,具有 热 、温 、寒 各 种不 同 的气候 类 型 ,在这 种多样 的气候 条件 下 ,适 合多 种生物 的生 长发 育 ,有利于 引种 多种药用动植物 。如 阳春砂仁 A o u i m m m vi . 1 u o r o m Lu ,云木香 ( ukadal p en ) s A c l i a aD ee ,西洋参 ( n p 花
【 关键 词】 中药材 ;引种 ;驯化 【 中图分类号】R 8. 222 1 引种 驯 化 的 目的 意 义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7— 57 (02 5 02 0 0 0 81 21 )0 — 09— 2
处 ,也有差异 ,为 了保证 中药 材 引种 驯化 的成 功 ,在 中药 材 的引种驯化过程 中应掌握 以下原则 。 2 1 环境条件相似 的原则 . 每种生物均有 自己固有 的遗传 特性 ,这 种遗传 特性 表 现出对环境条 件 的适 应性 。在引种 驯化 中 ,一种 药用生 物 从 甲地的生态环境 到 乙地的 生态环 境 ,或从 野生 的环境 改 变为人 工栽培或养 殖 的生态环 境 ,就要 求两 地环境 条件 要 有 较大的相 似性 。这样 就 不会 改变 物 种 固有 的遗 传 特性 , 引种驯化就容易成功 。 2 2 物种优势的原则 . 生物在同一物种 和 同一居群 中均 有个体 差异 ,在 进行 引种 驯化时应选 具有个 体发 育优势 与经 济价值 一致 的个体
n nni ( rnh ) hn ae s Fac . ad—Maz ,灯 盏 花 Eieo rv c- s z. r r bei a g n s
p s( at h d 一Maz u r ) a . n n z,还 有 红 豆杉 、丽江 山 茨菇 、龙 血树 、云南 萝芙木 、独定 子等药 用植 物急 待进行 野生 变 家 种 和扩 大资源数量 ,以保证资 源的永续 利用 。
可再生 性的生物 资 源 ,这些 资源 的生存 、分布 和发展 均 离 不开各个 物种所需 的生存 空 间和 生态环 境 ,若要 改 变某种
中药材物种 的分布地 区 和生 长发 育的环 境条 件 ,就必 须用 人工 的方法 对该药材 的物种进行 引种 与驯化 。 “ 引种 驯化” 的含义 ,就是把 外 国和外地 药用 物种 以及本 地 的药用 野生 种 ,用人为 的方 法引 到本地 和对 本地 的药用 野生 种变 家种
药 物 研 究
Th d c n t d e me i i e su y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C iee ju lo tnmeiiead e np amay hns oma feh o dcn n t ohr c h ・2 ・ 9
中药 材 的 引种 与 驯化
或家养 ,经过三 年 以上 的 自然 选择 和人 工选 择 ,使这 些物
种适应本地 的 自然环 境 和栽培 与饲 养条 件 ,成 为满足 生产 需要 的本地种 或品种 ,这个过程就称为 “ 引种驯化 ” 。现将 中药材 引种 驯化 的 目的和意义归纳为 以下几方 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作 为引种 驯化物种的种源 。 2 3 栽 培技术 标准化的原则 . 中药材 现代 化要 求从 源头抓起 ,就必 须要种植标 准化 , 按 G P要求运 作。 A 24 产 品品质 和质量重现性好的原则 .
李 洪 兵
昆明济健 生物科技 有限公 司 ,云南 昆明 6 00 50 0
【 摘
要】 云南要进行 中药现代化 和中药 材 G P A 基地建设 ,就必须首先解决 中药材 的引种和驯化 问题。因此本文特对 引种驯化 的 目
的意义 ,引种驯化的原则 ,引种驯化的方法 ,引种驯化产品的质量对 比,引种驯化应上报的材料等内容进行论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