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的引种驯化

合集下载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各章问答题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各章问答题

第一章种质资源试题五、简答题五、简答题1、阐述引种驯化的基本原理和引种驯化的基本原理:(1)、遗传学原理:简单引种:适应范围内引种;驯化引种:适应范围以外引种( 2)、生态学原理:气候相似论、主导生态因子(3)、生态历史分析理论限制引种成功的主导生态因子:(1)温度;(2)降水与湿度;(3)光照;(4)土壤;(5)生物因子*2、简述引种驯化的程序和步骤程序:(1)引种材料的收集(2)种苗检疫(3)登记编号(4)引种试验(5)推广试验步骤:3、简述引种成功的标准(1)、引种植物在引种地与原产地比较,不需要特殊的保护、能露地越冬或越夏,并生长良好。

(2)、没有降低原来的经济价值或观赏品质。

(3)、能够用原来的繁殖方法进行正常的繁殖。

(4)、没有明显或致命的病虫害。

(5)、对引种地不能构成生物入侵。

六、论述题2、在引种过程中应采取的方法有那些?(1)引种要结合选择(2)引种要结合有性杂交(3)选择多种地利条件实验(4)阶段训练与多代连续培育(5)试管苗培育(6)栽培技术研究第三章选种试题五、简答题3、简述芽变选择的程序和步骤.初选---目测预选。

A、对变异不明显或不稳定的都要继续观察,如果芽变范围太小,不足以进行分析鉴定,可通过修剪、嫁接等措施,使变异部分迅速增大,而后再进行分析鉴定。

B、对于变异性状十分优良,但不能证明是否为芽变的,可先将无性繁殖后代栽入移植鉴定圃再根据表现决定下一步骤。

C、对于有充分证据肯定为芽变的,且性状优良,但是还有些性状不是十分了解,可以不经移植鉴定圃进入选种圃。

D、对于有充分证据证明是十分优良的芽变,且没有相关劣变,可不经鉴定圃与选种圃,直接参加复选。

E、对于嵌合体形式的芽变,可采取修剪、嫁接、组织培养等方法,使变异性达到纯化和稳定。

2).复选---对初选芽变再次进行评选。

主要工作:a、对初选植株进行评选,繁殖成营养系;b、在选种圃中进行比较,也可结合生产试验进行复选出优良单株。

植物引种驯化

植物引种驯化

(三)引种驯化的意义
1. 栽培植物起源与演化的基础; 2. 快速丰富本地植物材料的方法; 3. 解决生产者、消费者对品种需求最为经 济的手段; 4. 保护濒危植物的有效措施; 5. 为进一步育种工作提供材料;
6. 扩大栽培区域,建立稳定的生产基地。
二、引种的理论与规律
(一)、引种的理论依据
1、引种的遗传学原理 表现型(phenotype)是基因型(genotype)与环境(environment)相互作用的结果。 即P = G + E 假如把E作为定数,那么G就成为决定引种效果P的关键因素。引种驯化的遗传学原 理就在于园艺植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的大小及其遗传。 (1)基因型反应规范: 一种基因型在各种环境条件下所显示的所有表现型,称为这种基因型的反应规范。
(2)光照阶段 指园艺植物对日照长短的反应
根据园艺植物对日照长短要求的不同,可将园艺植物 分为长日照园艺植物、短日照园艺植物和中性园艺植 物。 同一园艺植物的不同品种类型对光照的反应也不相同。 中性园艺植物的适应区域较长日照园艺植物和短日照 园艺植物都广,对引种有利。
6、其他
(1)水(或湿度) 根据园艺植物对水的适应能力和适应 方式分为旱生(如芦荟)、湿生(如蕨菜)、中生、水生 园艺植物(如莲、茭白)。
三、引种的程序
引种工作除根据上述原理作为指导外,为保证引种效果、减免浪费和损失以及所 带来的副作用,引种工作必须按照一定的步骤,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技术进行。 (一)、可行性分析 1、植物的生活型; 2、植物的分布区; 3、气候相似性; 4、主导生态因子; 5、引种地栽培技术条件。
(二)引种材料的收集和编号登记
4、纬度、海拔与引种的关系
(1)纬度相近的东西地区间引种比径度相近而纬度不同的南北地区之间引种具有较大 成功的可能性。 这因为同纬度地区气候相似,接受太阳辐射能量与日照长度、温度、雨量是相似的。 一般而言: 在高纬度(北方),冬季气温低,夏季日照长,气温年较差大。 在低纬度(南方),冬季气温高,夏季日照短,气温年较差小 。 经验表明:引种以果实、种子或花用的植物,横跨纬度要小,否则低产或失败;对引 种不以种子为主要收获目的的植物,长日照植物北种南移或短日照植物南种北移即易 于成功,往往可以高产。

园林树木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

园林树木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

园林树木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嘿,咱今儿就来说说园林树木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这事儿。

你想啊,这园林树木就好比是咱家里养的宝贝宠物。

咱把它从别的地儿弄过来,那可得好好照顾着,让它能舒舒服服地在咱这儿扎根、成长。

那怎么才算是成功驯化了呢?首先啊,这树得能活下来吧!不能咱辛辛苦苦弄过来,没几天就耷拉脑袋不行了,那可不行!就像人到了新环境,得慢慢适应,树也一样啊。

它得能挺过各种气候变化、土壤差异啥的,这就好比人得适应新地方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节奏一样。

要是它连活都活不下来,还谈啥成功驯化呀!然后呢,它还得长得好呀!不能只是勉强活着,得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的。

就像咱人,不仅要活着,还得活得有精神头,对吧?这树得能开花结果,该有的美都得展现出来。

要是光活着却长得歪瓜裂枣的,那也不算是成功呀!再一个,它得能融入咱这园林的大环境呀!不能显得格格不入。

就好像一个人到了新集体,得和大家相处融洽。

这树得和周围的其他植物、景观搭配得恰到好处,形成一幅美丽和谐的画面。

不然孤零零地杵在那儿,多别扭呀!还有啊,它还得能繁衍后代呢!不能光自己长得好,还得能把优良的基因传下去呀。

这就跟咱人类要生孩子延续香火一个道理。

要是它自己都没法繁衍,那等它老了、没了,不就又得重新引种了嘛,那多麻烦呀!你想想,要是咱引种的树都能达到这些标准,那咱的园林得多漂亮呀!走在里面,就像走进了一个梦幻的世界。

那些树木就像是一群可爱的小精灵,给咱带来无尽的欢乐和美好。

咱可得用心对待这些树木呀,就像对待咱的好朋友一样。

给它们提供合适的土壤、水分、阳光,关心它们的点点滴滴。

只有这样,它们才能真正成为咱园林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才能算是引种驯化成功啦!咱也才能骄傲地说:“看,这是咱驯化的宝贝树!”这不就是咱所追求的嘛,对吧?所以呀,让咱一起努力,让园林树木在咱这儿茁壮成长,绽放出最美的光彩!。

引种驯化的原则和方法

引种驯化的原则和方法

引种驯化的原则和方法说实话引种驯化这事,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就想把外地的一些植物引到我们这儿来种,觉得这样说不定能种出啥稀罕玩意呢。

我试过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必须得考虑引种地和原产地的气候相似性。

比如说,我之前想把热带的一种花引种到我们温带地区。

我当时也没多想,就直接弄了些种子种下去了。

那结果可惨了,就跟把热带鱼直接扔到冷水里一样,根本没法长。

所以气候相似很重要,像温度、湿度、光照这些,那得有一定的相近度才行。

我还发现,土壤也很关键。

我有次引种一种灌木,原产地的土壤是比较疏松、酸碱度偏酸的。

我把它种到我们这儿比较黏重、偏碱的土壤里,这植物就萎靡不振的。

这就好像你让一个习惯吃米饭的人突然天天吃面,肯定不习惯。

对于引种驯化的方法呢,我试过逐步引种的办法。

就像驯化小动物一样,得慢慢来。

先把植物放到跟原产地有点相似的环境里过渡一下。

比如说,我引种的一种植物,先放在温室里,调节温室里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一点点朝着我所在地区的正常环境去调整。

这个过程可不能着急,我一开始就是太心急了,看到植物有点活的迹象就直接挪到外面正常环境,结果很多都没熬过去。

还有呢,关于植物的繁殖材料选择。

有一次我在引种一种植物的时候就纠结是用种子还是苗木好呢。

种子相对便宜而且数量多,可有些植物种子不容易保存和发芽。

苗木呢,引种成本高,但是能够很快知道长得好不好。

这时候我就更不确定了,后来我就两种都试了试。

我才发现对于那种对环境适应能力稍微强一点的植物,种子好像也能行,但是那些比较娇贵的,还是苗木比较靠谱。

另外,我觉得在引种之前要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工作。

不能光看那个植物漂亮或者有用就引种。

比如说我之前就没做好调查,引进了一种植物,结果发现它可能对本地的生态有潜在危害,把它引进来可能会像侵略者一样,侵占本地植物的生存空间。

还好发现得早,终止了引种计划。

总之呢,引种驯化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每一步都得小心谨慎。

这也是我摸索这么久总结出来的一些门道了。

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引种驯化

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引种驯化

六、种质资源的分类 1. 本地种质资源: 指在当地的自然和栽培条件 下,经长期的栽培与选育而得到的植物品种和 类型。地方品种 2. 外地种质资源: 由国内其它地区或国外引进的 植物品种和类型。 3. 野生种质资源: 未经人们栽培的自然界野生的 园林植物。 4. 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人工应用杂交、诱变等 方法所获得的变异类型
种子保存: 是以种子为繁殖材料的种类最简便、最经济、 应用最普遍的资源保存方法。 优点:种子容易采集、数量大而体积小,便于贮存、包 装、运输、分发。 1 )种子的类型 正常型( orthodox type )种子:通过适当降低种子含 水量,降低贮存温度可以显著延长其贮存时期的一类种 子。 顽拗型( recalcitrant type )种子:在干燥、低温的条 件下反而会迅速丧失生活力的一类种子。如核桃、栗、 榛、椰子、番樱桃、山竹子、油棕、南洋杉、七叶树、 杨、柳、枫、栎、樟、茶、佛手、菱筹。一般不便于种 种质资源收集的原则 • 根据收集的目的和要求、单位的具体条件和任 务,确定收集的对象,包括类别和数量; • 收集范围由近及远,根据需要先后进行; • 种苗的收集应遵照种苗调拨制度的规定,注意 检疫; • 收集工作应细致周到、清楚无误,做好登记核 对,尽量避免材料的重复和遗漏。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引种驯化
一、实验目的: 1、正确理解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概念 2、掌握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分类、收集、 保存与引种驯化的方法。
二、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概念: 种质: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其遗传信息从亲 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总体。 • 种质资源:携带种质的载体。可以是群体、个 体,也可以是器官、组织、细胞、个别染色体乃 至 DNA 片断。即种质应包括群体、个体、配子 及分子等不同水平的种质。 •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指包含一定的遗传物质, 表现一定的优良性状,并能将其遗传性状传递给 后代的园林植物资源的总和,包括野生种、半野 生种和各种栽培类型。

浅析园林植物引种驯化

浅析园林植物引种驯化

浅析园林植物引种驯化.doc
《浅析园林植物引种驯化》是一篇学术论文,主要讨论园林植物
引种和驯化的过程和方法。

文章首先介绍了园林植物引种的意义,指出引种可以丰富园林植
物的种类和形态,增加景观的多样性。

同时,引种还可以改善植
物的适应性,增加其对环境的抵抗力。

接着,文章详细讨论了园林植物引种的驯化过程。

驯化是指人类
通过选择和培育,使野生植物逐渐适应人类的需求和环境。

在引
种过程中,人们可以选择具有较好性状的品种进行繁育,从而提
高植物的品质和适应性。

驯化过程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筛选和改良,以达到理想的结果。

文章还介绍了园林植物引种的方法。

常见的引种方法包括种子播种、扦插和移栽等。

种子播种是最常见的引种方法,通过选择合
适的条件和培育方法,可以促进种子的萌发和生长。

扦插和移栽
则适用于一些木本植物的引种,可以快速繁殖和定植。

最后,文章总结了园林植物引种驯化的几个关键点。

首先,选择
合适的原材料是引种的基础,要选择具有良好品质和适应性的种
子或苗木。

其次,驯化过程需要耐心和时间,往往需要多年甚至
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取得理想的结果。

再次,引种的方法和条件也
非常重要,要根据植物的生物学特性选择合适的方法。

总结起来,《浅析园林植物引种驯化》详细介绍了园林植物引种
和驯化的过程和方法,强调了选择合适的原材料、耐心和时间以
及合适的方法和条件等关键点。

该文章对园林植物引种驯化的研
究和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园林植物引种驯化

园林植物引种驯化

第23页, 共37页。
选择引入材料
1. 本地没有的新材料; 2. 与引入地植物有系统发育关系; 3. 以往有相关引种的技术记载; 4. 对改良本地植物提供新的基因资源。
第24页, 共37页。
引种材料的收集和编号登记
收集途径: 交换,购买、赠送、考察收集 登记: 材料名称 编号 来源地 引种时间 引种人 材料状况
第8页, 共37页。
2.潜在基因 生物体的基因只有在适宜的环境 条件下才能得以表达。植物的易 地栽培是在植物具有潜在的适应 基因的条件下获得成功的。
第9页, 共37页。
3.植物的发育调控
适宜的环境条件可以激活一些基 因表达, 因此原产地没有表达出来的性 状有可能在异地条件下表达出来。
关于遗传的可塑性,生理上的可 协调性和发育的阶段性.
3. 植物材料的利用目的;
4. 引种结合育种的工作程度。
第36页, 共37页。
六、引种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坚持“既积极又慎重”的原则; 2. 注意植物习性类型的特点; 3. 注意农业技术在引种中的作用; 4. 注意保护当地的生态平衡.
第37页, 共37页。
第4页, 共37页。
3. 归化 ( Localization ) 4. 将引种到某地成活率高的物种 划
归到相同区系从而便于引种工作, 这项工作称为归化。 5. 自然条件相似; 6. 植物自身适应性范引种驯化的意义
1. 栽培植物起源与演化的基础;
2. 快速丰富本地植物材料的方法; 3. 最为经济的手段; 4. 保护濒危植物的有效措施;
第章园林植物引种驯化
第1页,共37页。
■ 植物引种是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需 要, 把外地植物的种类品种引入到新的地 区, 扩大其分布范围的实践活动。它不仅 是古老农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而且 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栽培植物的进化都起 到了重大作用。在发展现代化农业中引种 ■ 仍然是潜力很大的领域。

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

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

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
引种驯化成功是指将野生动植物引入人工环境进行繁殖和驯化,使其适应人工环境并实现人工繁殖的过程。

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是指在引种驯化过程中,动植物能够适应新环境,实现繁殖和驯化的成功,并且能够保持其种群的稳定和健康。

在引种驯化成功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原则,以确保引种驯化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是动植物能够适应新环境。

在引种驯化过程中,动植物需要适应人工环境的生活条件,包括饲养、饲料、生活空间等。

同时,动植物还需要适应人类的管理和照顾,包括定期的饲养和医疗保健。

只有动植物能够适应新环境,才能够实现引种驯化的成功。

其次,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是动植物能够实现繁殖和驯化的成功。

在引种驯化过程中,动植物需要能够自然繁殖,并且能够适应人工繁殖的方式和方法。

同时,动植物还需要能够被驯化,接受人类的指导和管理,以便更好地适应人工环境和实现繁殖。

最后,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是动植物能够保持其种群的稳定和健康。

在引种驯化成功后,动植物需要能够保持其种群的数量和质量稳定,并且能够保持其种群的健康状态。

只有动植物能够保持其种群的稳定和健康,才能够实现引种驯化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是动植物能够适应新环境,实现繁殖和驯化的成功,并且能够保持其种群的稳定和健康。

在引种驯化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原则,以确保引种驯化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

只有在动植物能够满足这些标准时,才能够真正实现引种驯化的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间接引种
(1)采取特殊的栽培措施使植物适应新的地 理环境。 a 关键时刻的保护; b 改变生活节奏,选择最适的生长季节 进行栽培; c 改变植物的体态结构,如矮化防寒; d 采用嫁接技术,增强抗性; e 实生苗多代选择,以动摇其遗传性; f 逐步驯化法 等等。
(2)采用育种手段对引进种进行改造 ,以获 得适应性强、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好的植 物。主要的育种手段有: 杂交育种 多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 辐射育种 细胞融合育种等
2 判断植物引种驯化成功的两个标准:
1)生物学原则:引进的园林植物不仅能 正常生长发育,还要能传种代。
2)经济原则:引进的植物不仅能正常生 长还要能保持其原有的观赏价值和经济性 状,如云南山茶引种到浙江成功,但引种 到广东、福建为引种失败。
显然,引种驯化的经济原则在生产上更易 为人们所接受。
3 园林植物引种驯化的意义:
(1)建立引种预试圃、试种及观察。 工作内容: 繁殖原始材料,观察其生物特性 研究其经济性状。 目的任务: 考察引进种的适应性及经济性状
为品种间的比较作准备。
(2)建立品种比较圃
工作内容: 初选优苗,建立品种和类型的比较园。
目的任务: 选优繁殖,观察其生长规律。
(3)开展区域化栽培试验 工作内容:区划栽培生态区, 建立实验场; 目的任务:确定引进种的推广范围, 提出栽培技术要求。
1)植物的引种驯化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息息相关 。植物引种驯化导致了农业的诞
生和发展,并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给人 类创造了巨大财富。(美国的现代化农业 建立在引种驯化基础上,三大作物小麦、 玉米和大豆分别来自中亚、热带美洲和中 国。巴西橡胶在世界各地引种成功推动了 现代工业的发展)。
2)植物的引种驯化给人类带来极大经济利益:
2 园林植物引种驯化的步骤 1) 准备阶段: 选择原始材料 调查原始材料建立资料档案 调查内容:植物对象的生物学特性、 该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该植物要求的生活条件等。 目的:分析原始资料,确定引种的对象, 做好原始资料以及技术和物资的准备。
2) 试验阶段: 通过试验确定生长较好的植物种子, 进行再繁殖,继续观察比较。
但也有不少异议,如:
1 认为一个栽培作物的最大演变中心 就是该作物的起源中心的提法不妥;
2 学说忽视了时间、空间和文化扩散 作用,对印度、非洲的评价欠确切;
3 学步骤 1 园林植物引种驯化的途径 1) 直接引种 2) 间接引种
1) 直接引种
(3)海道引种时期(自明代至新中国成立) 明代 甘薯、玉米、花生、南瓜、烟草; 石刁柏、甘蓝、葱头、苦瓜等。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大量流入果 树、纤维、药用植物及观赏植物等。
2 我国引种驯化的崭新阶段 1)重要乡土植物的引种驯化 水杉、泡桐等树种的大面积推广; 热带速生材用树种的发掘与推广, 海南大叶团花、红花天料木, 云南发掘利用了望田树; 防风固沙树种的引种驯化; 乡土药用树种的引种驯化,龙血树、萝芙木 木本油料植物、花卉植物及果树大量引种。
如水杉、水松、落羽杉----是北半球森林的 主要成分。
5 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
前苏联瓦维洛夫将世界栽培植 物起源划分为八个中心,其中属于 中国起源中心的植物有136种,其 中代表植物有:小米、荞麦、大豆、 柑橘、梨、苹果和李等。
(此外还有其它理论和学说)
瓦维洛夫对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演 变中心或多样性中心)的研究对引种驯化 和遗传育种工作者探索原始材料很有帮助
获得性遗传是由遗传信息反中心法 则和中心法则共同完成的。
米邱林的工作----气候驯化只能从实 生苗开始,也可以从以嫁接法进行。
4 生态历史分析法
苏联 库列亚索夫 1953 提出:一些植物区 系不一定是它们的最适生活区。生态历史分析 法以植物区系中的植物成分的起源,来揭示这 些成分的生态历史,若发现其中有外来成分, 再把它引回生存过的生态条件下,可望得到较 好的结果。
(1)增加园林植物新的资源种类。
(2)以优良种类(或品种)代替品质低劣的 种类。如湿地松人工林41万公顷,火距松10 万公顷物种
(3)保护珍稀植物:如水杉、银杉、珙桐的 引种和推广种植。
(4)扩大栽培范围,增加产量,改善资源紧 缺的现状,满足市场需要,如人参、天麻和泡 桐的种植。
二 园林植物引种驯化的理论 1 达尔文的进化论—— 达尔文学说 物种的变 与不变,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物种的进化 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物种也可在人为的干预 下的改变,这就是人工选择。 达尔文学说对于植物引种驯化可归纳为: (1)植物在自然条件下有适应风土的能力。 (2)有机体的地理分布不仅决定于现代因 子,还决定于历史因子。 (3)有机体能在改变了的条件下发生变异。 (4)选择是人类驯化活动的基础,利用选择 手段可以获得新类型的植物。
3) 推广阶段 工作内容: 分地区建立试验基地 进行区域化栽培。 目的任务: 据栽培试验结果进行生产技术研究, 制订推广方案,确定推广范围、 进一步进行推广试验。
(2)陆路引种时期(张骞出使到元末) a 汉代 引种苜蓿、葡萄; 此后又引进了胡麻、芫荽、石榴、 葱、黄瓜、大蒜、红花和胡桃等。 b 唐代 引种莴苣、菠菜、无花果及 水仙等多种花卉。 c 五代 西瓜 d 宋元 亚洲棉、丝瓜、茄子等。
(1)按气候相似论,在相似的气候带 内或两地气候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将园林 植物直接迁入与原产地环境相似的地区。 如云南杜鹃在爱丁堡公园的引种。
(2)在生态历史分析法指导下进行孓 遗植物的引种,如水杉、银杏和红杉。
(3)被引种的植物依靠自身的适应性 在异地生长,通过形态、生理上的变化来 缓解与新环境的矛盾,如落羽杉。
2 气候相似论
德国的迈耶尔认为引进地和原产地的气候 气候必须相似,引进的树木才能正常生长、发育。 明确了气候对植物引种驯化的制约作用,有一定 的指导意义。
但本学说过于强调树木的遗传保守性,忽视 了遗传的变异性。因此有较大的局限性。
有些现实也较难解释,如油橄榄。
3 定向培育法
定向培育法是米邱林学说的内容之 一。它认为外界环境的持续改变会引起 物种性状的变异,这些变异若与外界条 件的统一则会遗传,此即获得性遗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