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育种学——引种

合集下载

第5章引种

第5章引种

第5章引种名词概念:1、引种:将一种植物从现有分布区域(野生植物)或栽培区域(栽培植物)人为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的过程。

2简单引种:引入的植物品种不改变其遗传特性就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正常的开花结果的引种方式。

3、驯化引种:通过若干年的种植、选择或者结合杂交、诱变、选择等改良植物的措施逐步改变开始引进不能适应新环境的植物的遗传特性,以使其适应新的环境并能够正常生长发育的引种方式。

4、饰变:品种在进化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环境条件影响下发育成的表现型变化。

5、形变:品种在进化过程中发生很少的环境条件刺激或影响下,所产生的表现性的变化。

5、生态型:对一定生态环境具有相应的遗传性的品种类群。

问答题:1、影响引种成功的生态因素有哪些?答:主要包括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生物因素。

2、简单引种和驯化引种不同点是什么?答:其主要区别在于遗传特性是否发生改变。

3、简单引种和驯化引种的遗传学和生态学原理是什么?答:(1)简单引种的遗传学原理:①简单引种是品种在其遗传适应范围内的迁移。

②植物基因型对引种适应范围限制:a、杂结合程度高的类型比较低的类型有更高的合成能力和较低的特殊要求;b、同一基因型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不同表现型有时对外界具有不同的适应能力(如抗旱);c、基因表达的调控问题。

(2)驯化引种的遗传学原理:存在大量的,自发的变异①无性变异:体细胞发生的微突变,逐渐积累,最后变成为性细胞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②有性变异:通过有性过程形成多样复杂的基因重组类型,属于已有性状的分离与重组。

(3)简单引种及驯化引种的生态学原理:①气候相似论②主导生态因子③生态历史分析法4、如何进行引种可行性分析?答:主要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①植物的生活型②植物的分布区③气候的相似性④主导因子⑤当地农业技术经济条件5、引种成功的标志及标准是什么?答:引种成功的标志:物能否正常生长发育引种成功的标准:①不加保护或稍加保护能正常生长;②没有降低原来的经济和观赏品质;③能够用原来的繁殖方式进行正常的繁殖。

第7章 园林植物引种驯化

第7章  园林植物引种驯化

(二)引种的程序 1. 引种目标及其可行性分析; 2. 选择引入材料 3. 引种材料的收集和编号登记 4. 引种材料的检疫 5. 引种试验 6. 栽培性试验和推广
引种目标及其可行性分析: 植物的生活型; 植物的分布区; 气候相似性; 主导生态因子; 引种地栽培技术条件。
选择引入材料
二、引种驯化的原理
(一)引种的遗传学基础 1.反应规范 生物体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 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引种是植物在其基因 型适应范围内迁移。这种适应范围受到基 因型的严格制约。所谓品种的适应范围, 就是这个品种基因型在地区适应性反应的 反应规范。
潜在基因 生物体的基因只有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才 能得以表达。植物的易 地栽培是在植物具有潜 在的适应基因的条件下 获得成功的。
四、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
1.
2. 3.
在与原产地时比较,不需要特殊的保护 能够露地越冬或越夏而生长良好; 没有降低原来的经济或观赏品质;
能够用原来的繁殖方式(有性或营养) 进行正常的繁殖。
五、影响引种成功的因素
1. 2. 3. 4.
植物材料的适应性; 实际栽培季节的气候相似; 植物材料的利用目的; 引种结合育种的工作程度。
2.
3. 植物的发育调控 适宜的环境条件可以激活一 些基因表达,因此原产地没有表达 出来的性状有可能在异地条件下表 达出来。 关于遗传的可塑性,生理上的 可协调性和发育的阶段性.
(二)气候相似理论 植物与生态环境的综合分析。 引种成效的关键在于正确掌握 植物与环境关系的客观规律。 德国慕尼黑大学林学家麦依尔 教授在《自然历史基础上的林木培育》 1909年论述道:木本植物引种成功的 最大可能性在于树种原产地和新栽培 地有气候条件相似的地方。

植物引种

植物引种

1植物引种的意义植物引种是对现有的植物资源的选择利用,对增加某一地区内植物资源来说,具有简单易行、迅速见效的特点。

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生产中,外地起源的种类和品种往往占有较大的比重。

据统计截止1970年,我国从世界各地引入的植物有267科,837种,约占中国栽培植物的25%~33%(谢孝福,1994)。

而国内地区间的引种,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具有引种利用不同地理环境下各种植物资源的优越条件,因而更有利于丰富地区内植物种类组成。

植物的引种不仅仅为人们生产活动和资源利用提供便利,同时对植物资源保存和种群扩大及其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也有决定性的意义。

2植物引种的原理与存在的误区历史上植物引种在取得大量成功的同时,也有许多由于不了解引种植物的遗传特性和生态习性,从而对生产活动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例。

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自上世纪30年代作为饲料被引入我国上海和华东一带,对我国养猪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缺乏对其野外竞争力和存活力的了解,逸为野生之后,迅速成为我国旱地作物危害最严重的一种杂草,造成作物产量大大降低(徐汝梅,2003)。

因此,在植物引种工作中,需要认真总结前人引种的经验教训,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引种实践。

植物的引种是植物在其基因型适应范围内的迁移,这种适应范围受到基因型的严格制约,一些植物的基因型适应范围比较广泛,如垂柳(Salix babylonica),可以在较大区域范围内生长良好,而有些植物的基因型适应范围比较窄,如榕树(Ficus microcarpa),就只能在气候较温暖的地区正常生长,因此充分了解引种植物的遗传特性对引种工作有着指导作用。

另一方面,生态环境条件也影响引种植物的正常生长,德国著名的林学家H. M. Mayr 在《欧洲外地园林树木》和《在自然历史基础上的林木培育》专著中,阐述了树木引种必须遵循“气候相似”的思想和科学依据。

园艺植物的引种计划制定

园艺植物的引种计划制定

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实验一园艺植物的引种计划制定喀什地区骏枣的引种前言:枣(Ziziphus jujubaMill.)又名枣树,大枣,刺枣,赤小枣,普通枣。

为鼠李科(Rhamnaceae)枣属植物,落叶乔木[1]。

原产我国黄河流域。

我国具有经济意义的特色树种。

我国枣树栽培历史可追溯到7700多年以前,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也在3000年以上[2]。

红枣已是人们食物组成部分,桃、李、栗、枣被称之为我国古代五果。

根、茎、叶、花、果、实均可入药,集食用、药用、保健、美容于一身,是一种古老而充满神奇的珍贵植物。

红枣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P以及钙、磷、铁和环磷酸腺苷等营养成分。

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果品中名列前茅,有维生素王之美称。

俗话说:“一日吃三枣,终生不显老”、“一日三枣,不黄不老”、“日吃十个枣,医生不用找”。

1.引种骏枣的必要性1.1 枣的食用价值鲜枣不仅甜脆多汁,而且营养丰富,其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但不耐保存,常温下几天的时间就会失去鲜脆的口感。

为了方便保存,可以将鲜枣晒干制成干枣。

但枣晒干后,不仅丢失了其中的水分,还少了溶于水的维生素C,对其他营养素也有较大影响。

把鲜枣做成蜜饯是保存的另一种方式,但蜜枣中的营养损失更大,其中的维生素C几乎全部被破坏了。

枣的食用方法很多,鲜枣生吃最有利于营养的吸收,干枣则适合煮粥或煲汤,能使其中的营养成分很好地释放出来。

煮粥或煲汤时如果能将干枣和一些食物搭配起来,能起到增强疗效的作用,如治疗神经衰弱的大枣枸杞汤、有利于缺铁性贫血的红枣花生鸡蛋粥、适用于高血压的红枣芹菜汤。

和鲜枣、干枣相比,蜜枣中营养成分最少,含糖量最高,也最好用来熬粥,可以稀释蜜枣中糖的浓度。

1.2 枣的药用价值据国外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连续吃大枣的病人,健康恢复比单纯吃维生素药剂快3倍以上。

红枣所含有的环磷酸腺苷,是人体细胞能量代谢的必需成分,能够增强肌力、消除疲劳、扩张血管、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营养,对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有良好的作用;中医中药理论认为,红枣具有补虚益气、养血安神、健脾和胃等作用,红枣对慢性肝炎、肝硬化、贫血、过敏性紫癜等病症有较好疗效;红枣含有三萜类化合物及环磷酸腺苷,有较强的抗癌、抗过敏作用。

第二章 引种

第二章 引种
3) 区域化栽培试验:区划栽培生态区,建立引种栽培
试验林,进行区域化栽培试验,研究成功栽培技术。
3、引种措施
(1) 结合种源和优树的选择 1)引进种子,播种育苗,选择优质种苗。 2)引进无性系,保证良种性状稳定。 3)选择种源,确定引种范围。 开展种源试验,确定最适宜的引种范围,提高 引种的效果。
1.引种的原则
1)坚持先试验后推广的原则,按照选择引种树种—初选 试验—品种对比试验—区域化栽培试验—推广的程序 进行。 2)充分利用引种树种种内产地间与个体间的遗传差异选 择优良种源与个体。 3)充分利用引入地区多样的气候、地理条件和优良的小 气候环境,进行多种立地引种。 4)根据引种树种的生物学特性采取不同的驯化措施,包 括某些特殊的栽培措施,研究配套的栽培技术。 5)防止外来树种可能产生的不良生态后果。
d.引种材料应妥善贮藏管理,防止霉烂变质、降低发芽
率、成活率。
(3)引种树种资料的收集
在获得引种材料的同时收集利用下列资料,供试验
时参考。
a.引种树种的地理分布、起源中心、分布区的生态条件 和历史生态条件。 b.引种树种的形态特征、生长发育特性、适应性、病虫 害情况、用途、经济价值等
c.引种树种的栽植技术,包括引种材料的处理、贮藏、
六. 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
1. 与原产地时比较,不需要特殊的保护能露地 越冬或越夏而生长良好。 2. 没有降低原来的经济或观赏品质。 3. 能够用原来的繁殖方式(有性或营养)进行正 常的繁殖。 4. 无不良生态后果。
二.引种成功的可能性及一般规 律
1.引种的可能性
(1)树种自然分布区不一定是它限定的适生 区域,取决于树种的发生历史、适应能力、传 播条件。 (2)自然选择有利于生存,不一定利于经济性 状,外来树种可能优于乡土树种。

园林植物的引种驯化

园林植物的引种驯化
2 判断植物引种驯化成功的两个标准:
1)生物学原则:引进的园林植物不仅能 正常生长发育,还要能传种代。
2)经济原则:引进的植物不仅能正常生 长还要能保持其原有的观赏价值和经济性 状,如云南山茶引种到浙江成功,但引种 到广东、福建为引种失败。
显然,引种驯化的经济原则在生产上更易 为人们所接受。
3 园林植物引种驯化的意义:
3)山茶属的引种驯化
全世界共有220种云南是其分布中心。
分布于海拔1800-2500米的山林中。
茶花为常绿大花乔木,也是长寿树种。1200 年前的唐代即广有栽培。目前全世界茶花品种多 达5000种,分山茶花、云南山茶、茶梅、金花茶 等品系。我国共有茶花品种300多种,遍植于各 地园林。
现种茶花的先进国家有美、英、日、澳、意 等国家。
2 气候相似论
德国的迈耶尔认为引进地和原产地的气候 气候必须相似,引进的树木才能正常生长、发育。 明确了气候对植物引种驯化的制约作用,有一定 的指导意义。
但本学说过于强调树木的遗传保守性,忽视 了遗传的变异性。因此有较大的局限性。
有些现实也较难解释,如油橄榄。
3 定向培育法
定向培育法是米邱林学说的内容之 一。它认为外界环境的持续改变会引起 物种性状的变异,这些变异若与外界条 件的统一则会遗传,此即获得性遗传。
云南有250种,其分布在海拔2500米以上。为天 然异花授粉植物,具两型花。
近百年前即有英人来引种,品种多达110种。 现园艺品种的栽培遍及世界各地。已成了当前世 界园林的重要花卉。
陈封怀1936年开始对报春花资源进行系统 整理,在庐山引种报春花植物40多种起到倡导作 用。
栽上可分为温室盆花类、宿根花卉类、岩 石园类、高山园、野趣园和沼泽园等特用原种类。

第四章:引种

第四章:引种

引种试验
1.步骤:观察试验 -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 试验 -栽培试验 (面积和大小) 2.坚持“少量引种,多点试验,全面鉴定, 摸索规律,加速繁育,逐步推广”的方 针。(示范点的多少)
2 影响引种效果的因素



品种的适应性 实际栽培季节的气候相似性 产品利用目的 各地和不同的人群的消费习惯不同

引种材料的评价与应用

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
不加保护或稍加保护能正常生长,通行的繁殖 方法能正常繁殖

引种材料的评价

根据引种成功的标准进行科学评价 根据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进行经济评价
引种材料的检疫
1.从外地区(国外)引种必须严格检疫 2.有检疫的材料应及时加以处理 3.设检疫圃,隔离种植
要注意“生物入侵”的问题。


3.作物起源地与引种的关系 (1)起源于高CI值地区的作物多为长日照作物如 大麦、小麦,由低CI → 高CI,熟期提早,产量性 状变劣,由高CI →低CI,熟期推迟,产量性状变 优。 (2)起源于低CI值地区的作物多为短日照作物如 水稻、玉米、高梁,由低CI向高CI引,熟期推迟, 产量性状变优,由高CI→低CI,生育期变短,产量 性状变劣。
温度因子



菠菜普通品种的临界低温为零下1℃,广州19511970年从未出现0 ℃以下的低温,所有菠菜品种 都适应;而韶关则不行。 南方雪灾对柑橘的影响。北纬24.5度到27度之间 南北近300公里狭长地带柑橘冻害严重,枝条出现 了大规模机械损伤 (不可抗逆因素) 果树开花期的晚霜,常造成严重减产;冬季开花 的枇杷,其花器和幼果最易冻害,温度是北引的 主要限制因子。
水分因子


园艺植物育种学

园艺植物育种学

园艺植物育种:根据人类需要利用自然变异及利用品种间杂交,远缘杂交,人工诱变,离体培养和DNA分子改造等途径来创造新的变异,按照一定的目标进行选择,筛选出新品种。

园艺植物育种学:研究选育与繁殖园艺植物新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任务:改变植物的遗传模式,即基因型品种:经人工选择培育,在遗传上相对纯合稳定,在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上相对一致,并作为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作物类型。

作物品种的特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适应性、优良性良种: 优良品种,指在适应的地区,采用优良的栽培技术,能够生产出高产、优质,并能适时供应产品的品种。

良种作用:(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改进产品品质;(3)提高抗逆性,增强适应性和稳产性;(4)有利于耕作制度改革,提高复种指数;(5)扩大园艺植物种植面积;(6)有利于农业机械化、集约化管理及提高劳动生产率;园艺植物种质资源调查、搜集、保存、研究及利用。

无性繁殖定义:生物不是通过有性生殖,而是利用营养器官或体细胞、无融合生殖等繁殖后代的繁殖。

有性繁殖:生物通过有性过程产生的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繁殖后代,有完整的个体发育周期。

品种的类型:(1)同行纯合类:包括纯育品种和自交系(2)同型杂合类:包括杂交种品种和营养系品种(3)异型纯合类:包括杂交合成群体和多系品种(4)异型杂合类:包括自由授粉品种和综合品种种质: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遗传学上称为基因。

种质库:又称基因库,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它由许多个体的不同基因所组成。

种质资源具有特定种质,可供育种和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

或称遗传资源、基因资源、品种资源。

种质创新:人们利用各种变异,通过人工选择的方法,根据不同目的而创造成的新作物,新品种,新类型,新材料。

种质资源按来源分类:(1).本地种质资源(2).外地种质资源(3).野生植物资源(4).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种质资源保存方式:(1)就地保存(在资源植物的产地,通过保护其生态环境达到保存资源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引种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1.正确理解引种驯化的理论基础,把握影响引种成败的因素。

2.掌握引种的程序与方法。

本章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引种的原理与方法步骤。

难点:引种的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第一节引种的概念和意义一、引种的概念指将野生或栽培植物的种子或营养体从其自然分布区或栽培区引入到新的地区栽培的方法。

广义的引种:是指从外地和外国引进新植物、新品种以及和遗传育种有关理论研究所需的各种遗传资源。

狭义的引种:将园林植物品种从原有分布范围引入新的地区栽种。

简单引种:引种地与原分布区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小或引种植物本身适应范围较广,只需采用简单的栽培措施就能适应新环境并能正常生长发育。

驯化引种:引种地与原分布区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或引种植物本身适应范围较窄,只有通过人工措施改变其遗传组成才能适应新环境,或者必须采用相应的农业措施,使其产生新的生理适应性。

二、引种的作用与意义1 .与其它育种方法相比,引种所需的时间短,见效快,投入的人力物力少,因而是最为迅速而经济地丰富本地植物种类的一种有效方法。

快速、经济2 .引种驯化为丰富我国及世界园林植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实例一:我国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园林植物。

如我国现在大量栽培应用的悬铃木、池杉、湿地松、黑松、火炬松、一串红、矮牵牛、万寿菊、百日草、金鱼草、香石竹、郁金香等都是从国外引进的。

实例二:国内由南向北或由北向南的引种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实例三:我国园林植物被引种到世界各地。

如梅、兰、菊、荷花、牡丹、芍药、杜鹃、丁香等现已遍及全世界。

3 .通过引种可使某些种或品种在新的地区得到比原产地更好的发展,表现更为突出。

如:橡胶原产巴西,引种到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后,目前该地区的产胶量占全世界的90% ;美国辐射松引种到新西兰,其生长优于原产地, 40 年生树高达 42.7m 。

4 .引入各种种质资源,可为育种提供新的材料,是创造新品种的重要手段。

如:中国月季×古代月季 e 现代月季;野生的毛华菊、紫花野菊等× ‘ 美矮粉' e “ 国庆” 开花的地被菊新品种群。

第二节引种的理论基础一、引种的遗传学基础1 .植物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植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而基因的表达要求一定的环境条件,如果满足其环境条件,则植物生长良好。

引种时应考虑两种因素:1 )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适应能力)2 )生态环境条件对植物的制约2 .反应规范( reaction norm )植物具有适应一定环境变化的能力,同一基因型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范围称作反应规范。

不同的植物种类,适应性范围不同;同一植物的不同品种间也存在适应性广窄的较大差异,因而在引种中就有不同的表现。

引种时要善于区分此两种不同的反应:1 )饰变( modification ):植物种类或品种对在进化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环境条件,通常具有较高的适应能力,称之为饰变。

2 )形变( morphoses ):植物对其进化过程中很少发生的环境条件,则适应能力很弱,对这些条件产生的反应称为形变。

3 .潜在基因适宜的环境条件可以激活一些基因表达,因此原产地没有表达出来的性状有可能在异地条件下表达出来。

植物的易地栽培是在植物具有潜在的适应基因的条件下获得成功的。

简单引种的遗传学原理:简单引种是植物在其遗传性适应范围之内的迁移,这种适应范围受到基因型的严格限制,是植物基因型在地区适应性方面的反应规范。

驯化引种的遗传学原理:驯化引种是引种植物向其原有遗传性适应范围以外的迁移。

米丘林指出:除了那些植物在原产地已具备了适应新环境的遗传性外,不能用移植、扦插等无性繁殖方法来驯化植物;只有播种的实生苗在新环境条件的影响下才能成功地驯化,用地理上和生态上远缘杂交的种子引种更容易驯化成功。

从遗传的角度,对上述驯化经验的两种理解: 1 )通过种子进行实生驯化关键在于通过有性过程形成多样复杂的基因重组类型,可以从中选择适应性最强的重组类型; 2 )处于幼龄阶段的个体具有较大的遗传可塑性,易于接受外界培育条件的影响,从而定向地改变其遗传适应范围。

二、引种的生态学研究研究自然环境与栽培条件(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生物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植物对生态环境变化的不同反应和适应性。

生态型( ecotype ):指植物对一定生态环境具有相应的遗传适应性的品种类群,是植物在特定环境的长期影响下,形成对某些生态因子的特定需求或适应能力,又称生态遗传型( ecogenotype )。

1 .生态因子的综合研究1 )“ 气候相似论” :为了减少引种的盲目性,引种时要注意引种区与原产区生态环境的相似性,特别是气候条件的相似性。

一般来说,从生态环境相似的地区引种容易获得成功,反之则困难得多。

2 )地理位置是影响不同地区气候条件的主要因素,尤以不同纬度的影响最为明显。

•受纬度影响的环境因子:温度、日照、雨量等,纬度相近地区间相互引种容易成功。

•中国各地与欧洲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季气温显著偏低,引种时要注意分析具体气候特点。

•海拔高度对引种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3 )在世界广大范围内,不可能有气候条件完全相似的两个地区,引种时既要承认气候对引种植物的重要影响,又要考虑植物本身可以改造的一面。

不能认为,凡与原产地气候有差别的地方就不能引种。

2 .主导生态因子的研究引种的生态学研究,既要注意各种生态因子对植物的综合作用,也要看到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或是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阶段,在综合生态因子中总是有某一生态因子起主导的决定性作用。

如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生物因子等。

1 )温度( temperature )温度往往是影响引种成败的限制性因子之一。

包括年平均温度,最低、最高温度及其持续时间,季节交替特点,无霜期、积温大小等。

①首先应考虑原产地与引种地的年平均温度,若相差太大,引种难以成功。

生长期平均气温是植物分布带划分的主要依据:热带( >16 ℃);温带( 0-16 ℃);亚寒带( < 0 ℃,夏季 10-22 ℃);寒带(夏季 <10 ℃)②有些植物的引种,尽管引种地与原产地的年平均气温相似,但全年的极端温度却成为限制因子。

极端低温的影响:极端高温的影响:福州引种塔柏,早期生长良好,不久则因高温影响,生长衰退,病虫害发生严重。

③除考虑最高温和最低温外,还要注意其持续时间。

如蓝桉能耐 -7.3 ℃的短暂低温,云南省陆良县引种后,有 3 年短暂的 -7.3 ℃低温,仅叶和嫩稍表现轻微冻害;而在 1975 年因持续低温时间较长,尽管最低温只有 -5.4 ℃,也使蓝桉遭受严重冻害。

④季节交替的特点也是引种时的限制因子之一。

我国中纬度地区初春气温反复变化的幅度较大,本地植物不会因气温的暂时转暖而萌动;而高纬度地区早春气温变化少,当地植物随春季气温的升高而萌动。

⑤有些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积温,积温达不到,则生长不良。

南树北引时尤其要注意。

如隔年核桃⑥有些植物只有满足它们的低温要求,第二年才能正常生长。

通过休眠:如油松要求 15 ℃以下低温 90-120d ,毛白杨 75d ,赤松 60d ,北京小叶杨 35d ,河南小叶杨 15d 等。

完成春化:二年生植物2 )光照( light )光照对植物引种的影响主要包括日照强度、昼夜交替的光周期和光质。

1 )光照强度和时间随纬度的变化而不同。

光照强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弱。

高纬度地区生长季昼长夜短,曙暮光多,分布在此区的植物多数喜光,属长日照植物;相反,低纬度地区的植物多为短日照植物,稍耐荫。

南树北移时,由于生长季日照由短变长,秋季植物继续生长,影响封顶,从而减少养分的积累,妨碍组织的木质化和入冬前保护物质的转化,降低了抗寒性。

2 )降水量的季节分布也是影响引种驯化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广东湛江地区引种原产热带、亚热带的夏雨型加勒比松、湿地松,生长良好;而引种冬雨型的辐射松、海岸松等,则生长不良。

我国的降水分布规律: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自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逐渐减少;山地降水量多于平原;夏季降水多,春、秋、冬季降水少。

3 )空气湿度和土壤含水量也会影响引种。

红瑞木从东北引种到北京,由于北京冬季降雪较东北少,冬末春初气温回升时,空气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少,造成红瑞木生理脱水而引种失败,但在某些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引种成功,并开了花。

4 )土壤( soil )土壤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供给植物发育所需的水分、养分、氧气等;某些植物对土壤性质要求严格,土壤则成为影响其引种成败的关键。

土壤性质的差异有含盐量的差异、物理性质的差异、土壤肥力的差异、酸碱度的差异等,但影响引种成败的主要因素在于土壤酸碱度的差异。

植物依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可分为:(引种时,如不注意各种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常致引种失败)酸性土植物:马尾松、油茶、杜鹃、栀子、棕榈等中性土植物:多数园林植物碱性土植物:柽柳、紫穗槐等5 )生物因子( biological factor )生物之间的寄生、共生以及其与花粉携带者之间的关系也会影响引种的成败。

檀香木与洋金凤共生,只引种檀香木,生长不良;引种两者共同栽培,生长良好;松属、楠属、桦属等树种都有真菌与其共生,引种后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失去与微生物共生的关系,从而影响树木在引种地的正常成活与生长。

3 .历史生态条件的分析植物适应性的大小,不仅与目前分布区的生态条件有关,而且与其系统发育历史上经历的生态条件有关。

如水杉(分布于四川万县—湖北利川 800 km2 范围内),美洲、亚洲、欧洲相继引种获得成功;油松(华北地区广泛分布),引种到欧洲各国屡遭失败。

第三节引种驯化的程序与方法一、引种驯化的程序1 .选择引入材料选择原则: 1 )引入材料的观赏性状或经济性状必须符合引种目标的要求;2 )引入材料对当地风土条件适应的可能性。

查阅有关的研究资料;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2 .引种材料的收集和编号登记登记项目:种类、品种的名称,繁殖材料种类,材料来源和数量,收到日期,收到后采取的处理措施(假植、定植等)。

将每份材料的有关资料如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观赏性状、原产地生态特点等记载说明一并归档。

3 .引种材料的检疫病害、虫害、杂草严格检疫制度;设置检疫圃隔离种植4 .引种试验1 )种源试验:对同一植物分布区中不同地理种源的材料进行对比栽培试验。

目的:了解不同生态类型在引种地区的适应情况,以便从中选出对引种区适应性强的生态类型。

引种试验的开端,规模小,探索性大。

2 )品种比较试验:对通过观察表现优良的生态类型作更精确的比较鉴定。

试验的时间依植物的类型而定:乔木应采取长期试验,花灌木、多年生草本作中期试验,一年生草本进行短期试验。

试验以当地的良种作对照,采用完全随机排列,并设置重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