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育种学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各章问答题

第一章种质资源试题五、简答题五、简答题1、阐述引种驯化的基本原理和引种驯化的基本原理:(1)、遗传学原理:简单引种:适应范围内引种;驯化引种:适应范围以外引种( 2)、生态学原理:气候相似论、主导生态因子(3)、生态历史分析理论限制引种成功的主导生态因子:(1)温度;(2)降水与湿度;(3)光照;(4)土壤;(5)生物因子*2、简述引种驯化的程序和步骤程序:(1)引种材料的收集(2)种苗检疫(3)登记编号(4)引种试验(5)推广试验步骤:3、简述引种成功的标准(1)、引种植物在引种地与原产地比较,不需要特殊的保护、能露地越冬或越夏,并生长良好。
(2)、没有降低原来的经济价值或观赏品质。
(3)、能够用原来的繁殖方法进行正常的繁殖。
(4)、没有明显或致命的病虫害。
(5)、对引种地不能构成生物入侵。
六、论述题2、在引种过程中应采取的方法有那些?(1)引种要结合选择(2)引种要结合有性杂交(3)选择多种地利条件实验(4)阶段训练与多代连续培育(5)试管苗培育(6)栽培技术研究第三章选种试题五、简答题3、简述芽变选择的程序和步骤.初选---目测预选。
A、对变异不明显或不稳定的都要继续观察,如果芽变范围太小,不足以进行分析鉴定,可通过修剪、嫁接等措施,使变异部分迅速增大,而后再进行分析鉴定。
B、对于变异性状十分优良,但不能证明是否为芽变的,可先将无性繁殖后代栽入移植鉴定圃再根据表现决定下一步骤。
C、对于有充分证据肯定为芽变的,且性状优良,但是还有些性状不是十分了解,可以不经移植鉴定圃进入选种圃。
D、对于有充分证据证明是十分优良的芽变,且没有相关劣变,可不经鉴定圃与选种圃,直接参加复选。
E、对于嵌合体形式的芽变,可采取修剪、嫁接、组织培养等方法,使变异性达到纯化和稳定。
2).复选---对初选芽变再次进行评选。
主要工作:a、对初选植株进行评选,繁殖成营养系;b、在选种圃中进行比较,也可结合生产试验进行复选出优良单株。
园艺植物育种学__第四章园艺植物的引种

第四章园艺植物的引种一、名词解释1.植物引种:指把植物品种或野生资源从一个地区引入另一个地区进行栽培或作为种质资源。
2.简单引种:由于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广,不改变其遗传性也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或者是原分布区与引入地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小,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更适合植物的生长,植物生长正常甚至更好。
3.驯化引种:植物本身适应性很窄,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与原产地的差异太大,植物生长不正常直至死亡,但是经过精细的栽培管理,或结合杂交、诱变、选择等改良植物的措施,逐步改变遗传性以适应新的环境,使引进的植物正常生长。
4.植物生态型:植物在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作用下通过遗传和变异而形成的对某些生态因子的特定需要或适应能力。
同一生态型的品种在生育期、抗逆性和适应性方面具有较多相似的特点。
5.气候生态型:是指在一定的气候因素下所形成的生态型。
6.土壤生态型:是在一定的土壤理化特性、含水量、含盐量、pH值以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下形成的。
7.共栖生态型:是和生物因素相互影响、共处于一个环境中所形成的生态型。
二、填空题1.引种驯化的类型包括:简单引种和驯化引种。
2.从高纬度引种园艺植物到低纬度高海拔地区栽培容易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温度的影响。
3.杜鹃植物引种到北方栽培可能出现生长缓慢,长势差的现象,其原因是因为杜鹃生长发育过程中喜好酸性类型土壤。
4.兰花、松树等园艺植物一般与土壤中的真菌形成共生关系,为保证引种成功,必要的措施是引入共生菌或客土。
5.目前,很多地方在农业产业化开发、城市绿化时大规模从国内外引种果树、园林观赏植物栽培,常因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不适宜而导致引种失败。
为规避上述风险,在大规模引种前,进行引种试验是整个引种环节中必要的6.为防止有害生物以及病原菌的传播,引种过程中,植物检疫环节是必须的。
7.园艺植物在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作用下其生长发育过程会形成其特殊的生态型,根据其主要影响因素,可分为土壤生态型、气候生态型和共栖生态型三类。
园林植物育种学——园林植物种质资源

第二章园林植物种质资源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1.正确理解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概念。
2.掌握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分类、调查、收集与保存方法。
本章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2.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及保存方法。
难点:种质资源的概念以及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评价与创新。
教学内容:第一节种质资源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一、种质资源的有关概念•种质(Germplasm ):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其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总体。
•种质资源(Germplasm resources ):携带种质的载体。
可以是群体、个体,也可以是器官、组织、细胞、个别染色体乃至DNA 片断。
即种质应包括群体、个体、配子及分子等不同水平的种质。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Germplasm resources of landscape plants ):指包含一定的遗传物质,表现一定的优良性状,并能将其遗传性状传递给后代的园林植物资源的总和,包括野生种、半野生种和各种栽培类型。
•其他有关概念绝灭种(extinct species ):指已有过文字记载,或在发表的资料中做过详细描述,但在目前的自然分布范围内,这种植物个体已找不到种群。
濒危种:一种植物先前在它的整个分布区或某个分布区,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已处于有绝灭危险的境地。
渐危种:某些植物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可预见它在整个分布区或某个分布区的重要位置会发生变化,很可能成为濒危种类。
稀有种:指特有的单种科、单种属或少种属的代表植物,它们在自己的分布区数量少,有的种类可能群居在一起,有的则零星分布,但未处于灭绝的境地。
术语辨析:种质资源(Germplasm resources );遗传资源(Genetic resources );基因资源(Gene resources )基因库(gene pools ):某一物种所包含的形形色色基因的总和。
品种资源:培育新品种的原材料。
育种学名词解释

1.园林植物育种学:是研究培育植物优新品种的原理和技术的科学。
2.分子育种:分子育种是运用分子生物学的先进技术,将目的基因或DNA片段通过载体或直接导入受体细胞,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经细胞复制增殖,新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最后从转化细胞中筛选有价值的新类型构成工程植株,从而创造新品种的一种定向育种新技术。
3.种质:种质是指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其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的总称。
4.种质资源: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基因资源,是指在引种、选择育种工作中用来作为选择、培育或改造对象的那些植物。
5.品种:品种是经过人类长期驯化、栽培和选择后形成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能够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生产资料;是适应一定地区的自然和生产条件下栽培的园林植物群体生态类型。
6.简单引种:引进来的种或品种,有的表现很好,可以直接利用(简单引种)7.引种:引种驯化简称引种,是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或栽培区域人为地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的过程;也就是从外地引进本地尚未栽培的新的植物种类、类型和品种。
8.驯化引种:表现不好,常常有不服水土的现象,需要采用一些技术措施,使其改变遗传性,慢慢适应新环境的过程,这就叫做驯化(驯化引种)。
9.单株选择法:把从原始群体中选出的优良单株的种子分别收获、保存、繁殖的方法。
10.混合选择法:从一个原始混杂群体或品种中,按照某些观赏特性和经济性状选出彼此相似的优良个体,然后,把它们的种子或种植材料混合收取、混合保存、混合繁殖,然后与标准品种比较、鉴定,从而选育出新品种的方法。
11.芽变:一种体细胞突变,即植物芽的分生组织细胞自然发生遗传物质变异,当芽萌发成枝条时,在性状上的表现与原来类型不同的现象。
12.芽变选种:将具有特殊优良性状变异的枝条进行选择、鉴定,从而培养出新品种的方法。
13.杂交:基因型不同的配子间结合产生杂种的过程。
14.杂交育种:是指通过两个遗传性不同的个体之间进行有性杂交获得杂种,继而选择、培育以创造新品种的方法。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

绪论一、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概念:园林育种:通过遗传育种理论和手段,创造新种质,选育新品种。
内容:①资源收集、筛选、创新、利用②品种选育③杂交种组配选育④繁育苗木、推广应用任务:①创造新种质②筛选、利用新亲本③选育新品种④创造物种多样性二、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的目标和途径目标:选育新、奇、特、香、抗、多物种园林花草树木的新种质和品种。
途径:改革名花木走新路,改造洋花木为中华,选拔野花木进花园,新的林木花卉王国靠共建。
三、我国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的简史及成就简史:西方发达:加州的花木70%来自中国。
中国落后:广州还可以,花木是朝阳产业,后起之上,发展快,机遇大。
中国园林之母,园林植物的特点是名花好而多,野花多而奇,表现为:①早、特,②香,③常开,④特异性,⑤抗逆性强,⑥自播、随遇而安适应性广。
成就:①珠三角、长三角园林史悠久,从而复兴大大发起。
②形成产业,发展很快,国内、国外联合经营。
③产值由48亿元~1.3亿美元。
④交流的广而多。
⑤科研形成体系。
⑥新、名、特的花木,从色、型、抗性等方面有了新的创举。
⑦园林培育工厂化。
第一章园林植物遗传学第一节花色遗传花色:花瓣色,或花器官花萼、雄芯及苞片发育成花瓣的颜色。
遗传:主要是花色素的遗传。
花色素①胡萝卜素:素和醇的总称②类黄酮:羟化、甲基化、酰化、糖苷化等③花青素:天竺葵、花青、花翠、甲基花青、3′甲花翠、锦葵及报春花色素等育种中靠分离的比例决定基因的显隐性,靠色素中生化结构环决定其颜色。
花色和色素:纯、黄、橙、褐、红、粉、紫、蓝、黑、变色等花色,表3-1/P27花色的基因是以四倍体形式发生作用,是多基因,共同作用的数量遗传性状,花色的深浅、多少、部分还受助色素基因和易变基因的微妙作用。
不同花色杂交,多表现为深色花为显性,浅色花为隐性,但也有白色花是显性,变色的花为基因突变而产生。
花色除与基因有关,与环境也依依相联,如光、温、水、土、肥等因素,一般温低、花鲜、花质好,温高花变色、素变质,所以鲜花开在适温中,也证明了南方高温花少、色差的原因。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Genetics and breeding of landscape plants课程编号:1313126215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总学时数:64 课内实验时数:20学分:3.5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园林教研室适用专业:园林适用对象:本科(四年)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是园林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学科基础课。
该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技工作者和园林技术人员所必备的。
通过介绍现代遗传学的主要原理使学生理解观赏植物的花色、花型、彩斑及重瓣性等主要观赏性状遗传和变异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介绍培育观赏植物新品种的基本途径和一系列方法,尤其是一些传统的育种技术。
本课程还对观赏植物的种质资源、育种目标和良种繁育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懂得如何对观赏植物进行品种培育和品种研究,为今后从事观赏园艺工作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的主要先修课是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园林生态学、树木学、花卉学及生物统计学。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表示自学内容;○表示略讲内容;绪论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任务[1];遗传学基本内容[3];园林植物在遗传学研究中的特殊作用[1];重点:遗传学基本内容难点:遗传学基本内容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一章遗传学概要第一节遗传的细胞学基础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和数目特征[2];染色体的类别及染色体的精细结构[3];有丝分裂的过程[3];减数分裂的过程[3];高等植物配子体的形成[1];重点:染色体的类别;染色体的精细结构;细胞分裂过程难点:染色体的精细结构;减数分裂过程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二节遗传的分子基础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1];核酸的组成成分[3];DNA的分子结构[2];DNA的半保留复制[3];三种RNA分子[3];遗传密码[3];蛋白质的合成[2];中心法则及其发展[1];基因的概念[2];基因表达的调控[1];重点:三种RNA分子;遗传密码;DNA的半保留复制难点:mRNA;基因表达的调控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三节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定律)等位基因等概念[3];分离及自由组合现象[1];分离及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2];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的验证[3];分枝法分析遗传比率[3];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3];非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2];重点: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的验证;分枝法分析遗传比率;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难点:分枝法分析遗传比率;非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四节连锁遗传、基因定位与伴性遗传连锁遗传现象及其解释[1];连锁与交换的遗传机制[2];连锁交换定律内容[3];交换值及其测定[3];基因定位、伴性遗传的概念[2];三点测交与染色体作图[3];重点:连锁交换定律内容;交换值及其测定;三点测交与染色体作图难点:连锁与交换的遗传机制;交换值及其测定;三点测交与染色体作图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五节染色体畸变与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改变的概念[2];类别[3];遗传效应[2];染色体数目变异类型[2];整倍体变异[3];非整倍体变异[1];基因突变的概念、类型[2];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3];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1];重点:整倍体变异;染色体结构改变的类别;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难点:染色体结构改变的遗传效应;整倍体变异;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六节细胞质遗传与雄性不育细胞质遗传的概念[2];细胞质遗传的特点[3];叶绿体遗传的半自主性[1];植物雄性不育性的概念[2];类型[3];重点: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植物雄性不育性的类型难点:叶绿体遗传的半自主性;植物雄性不育性的类型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七节数量性状遗传质量性状、数量性状的概念[3];数量性状的特征及遗传机理[2];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区别[3];遗传变异[2];遗传力、广义遗传力、狭义遗传力的概念[1];广义遗传力的计算[3];重点:质量性状、数量性状的概念;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区别;广义遗传力的计算难点:数量性状遗传的机理;广义遗传力的计算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1. 在豌豆中,蔓茎(T)对矮茎(t)是显性,绿豆荚(G)对黄豆荚(g)是显性;圆种子(R)对皱种子(r)是显性。
园林植物育种学——有性杂交育种

第五章有性杂交育种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杂交育种的理论基础。
3.掌握杂交育种的基本操作技术。
2.掌握杂交亲本的选择、选配以及杂交后代选育的要求。
本章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杂交育种的理论基础与操作技术;远缘杂交的障碍及其克服办法。
难点:杂交亲本的选择与选配;杂交后代的选育。
教学内容:第一节杂交育种的概念、类型和意义一、杂交育种的概念与类型•杂交(Cross ):基因型不同的种或品种进行交配,产生杂种的过程。
•有性杂交育种(Sexual cross breeding ):通过有性杂交途径获得新品种的方法,即用不同基因型进行杂交,经过基因的分离、重组,创造异质的后代群体,从中选择优良个体,并进一步育成新品种。
根据杂交亲本双方亲缘关系的远近,有性杂交可分为近缘杂交和远缘杂交。
1 )近缘杂交(intraspecific crossing) :指亲缘关系较近,分类上属于同一种的不同变种或品种间的杂交。
种内杂交2 )远缘杂交(interspecific crossing) :指亲缘关系较远的植物间的杂交,一般是不同种、属或是亲缘关系更远的物种间的杂交。
种间杂交,如杏×梅花 e 杏梅。
依据育种程序和育成品种的类型和特点,杂交育种可分为常规杂交育种、优势杂交育种和营养系杂交育种。
1 )常规杂交育种(conventional cross breeding ):又称组合育种,指通过人工杂交,把分散于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到杂种,并对其后代进行培育选择,获得基因型纯合或接近纯合的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多为近缘杂交,选育新品种的时间短。
2 )优势杂交育种(heterosis breeding ):简称优势育种,指利用植物的杂种优势,选用适合的杂交亲本,通过特定的育种程序和制种技术培育超亲品种的育种方法。
3 )营养系杂交育种(clonal cross breeding ):通过有性杂交综合亲本的优良性状,用无性繁殖保持品种的同型杂合。
园林植物育种学——杂交优势育种

第六章杂交优势育种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1 .明确杂交优势育种的概念与特点。
2 .掌握杂交优势育种的一般程序和制种技术。
本章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杂交优势育种的一般程序及杂种的种子生产技术。
难点:杂交优势育种的理论基础、杂种优势的衡量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杂种优势的概念及利用价值一、杂种优势的概念杂种优势(heterosis ):在异花授粉植物中,本身表现自交衰退的自交系之间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F 1 ),其植株性状的表现比双亲自交前还要优越的现象。
即杂交品种(F 1 )在一方面或多方面优于双亲或某一亲本的现象。
正向优势:F 1 的表现超过双亲的平均值负向优势:F 1 的表现低于双亲的平均值杂种优势育种(heterosis breeding ):利用植物的杂种优势,选育适合的杂交亲本,通过特定的育种程序和制种技术,选育用于生产的杂交种品种的过程,简称优势育种。
二、杂种优势的表现与衡量方法1 .表现外观:生长势、株高、产量、品质、抗病等生理代谢:合成能力,抗逆能力,光合作用等增强2 .衡量方法1 )超中优势(中亲值优势、平均优势)H=[F 1 -(P 1 +P 2 )/2]/[(P 1 +P 2 )/2] × 100 %2 )超亲优势(高亲值优势)H= (F 1 -Ph )/Ph × 100 %可直接衡量杂种的推广价值。
3 )超标优势H= (F 1 -CK )/CK × 100 %反映杂种在生产上的推广价值4 )离中优势(平均显性度)H=[F1-(P 1 +P 2 )/2]/[(P 1 -P 2 )/2]=h/d ;h 为显性效应,d 为加性效应反映杂种优势的遗传本质三、杂种优势的遗传机制1 .显性假说(Dominance hypothesis )认为:显性基因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隐性基因不利于生长发育;杂种优势来源于等位基因间的显性效应+位点间(非等位基因间)显性效应的累加;P 1 × P 2 (亲本一方的显性有利基因掩盖了另一方的不利隐性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