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学复习资料整理
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复习资料

0703《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复习资料1.土壤质地按国际土壤质地分类,可分为:①沙粒②粉粒③黏粒2.土壤肥力包括:①土壤水分②土壤空气③土壤热量④土壤养分3.肥料的种类有:①化学肥料②传统有机肥料③微生物肥料4.化学肥料重要有:①氮肥②磷肥③钾肥④复合肥⑤微肥5.施肥的方式主要有:①基肥②种肥③追肥6.追肥的方法主要有:①撒施②条施③穴施④浇灌⑤根外追肥7.园林树木按生长习性分类,主要分为:①乔木类②灌木类③藤木类④竹类8.园林树木按观赏特性分类,主要分为:①形木类②花木类③果木类④叶木类⑤干支类9.园林树木按生态特性分类,主要分为:①气候生态型②环境生态型10.枝条的特性主要有:①加长生长②加粗生长③顶端优势④垂直优势11.常见影响枝、芽生长的因子有:①树种的品种②木③激素④营养12.灌溉的方式有:①树盆灌溉②喷灌③沟灌④漫灌13.排水常用的方法有:①地表径流发②明沟排水法③暗沟排水法14.土壤施肥常用的方法有:①环状施肥②放射沟施③穴施④全面施肥⑤淋施15.除草的原则是:①除早②除小③除了16.园林植物常见的修剪整形方式是:①自然式修剪整形②规则式修剪整形17.修剪的基本方法有:①截②疏③变④放18.修剪的程序主要是:①一知②二看③三剪④四检查⑤五处理19.保温设施大致可分为:①塑料大棚②温室20.无土栽培的类型主要有:①无基质栽培②基质栽培21.合理施肥的原则是什么?答:①明确施肥规律②根据土壤条件施肥③根据植物的特性施肥④根据气候条件施肥⑤根据肥料特性施肥⑥和其他措施配合22.园林植物栽培养护有何基本技术措施?答:①灌溉与排水②施肥③除草与松土④修剪与整形⑤病虫害防治23.园林植物如何进行越夏管理?答:①强灌溉淋水②设遮阳网③涂白或喷白④卷干⑤修剪枝叶⑥喷蒸腾抑制剂24.如何进行容器栽培植物?答:①上盆:将植物移栽到容器中②排盆:喜光植物应摆放阳光充足处,中性。
阴性植物放在半阴和荫蔽初③基质管理:要加强施肥和淋水、保证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④植物体管理:要对植物进行摘心、摘芽、剪枝和支撑,保证按需要进行生长⑤转盆与倒盆:当植物长到一定的时候,需要更换泥土等。
园林植物复习资料(1)

园林植物复习资料(1)一、名词解释1.园林植物:适用于园林绿化的植物材料。
包括木本和草本的观花、观叶和观果的植物,以及适用于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去的防护植物和经济植物。
2.完全叶:具有叶柄、叶片和托叶三部分的叶3.聚合果: 由整个花序发育成的果实。
4.柄下芽:芽着生在叶柄下方,并被其基部延伸的部分所覆盖,叶柄不脱落,就看不见芽。
这种芽称为柄下芽。
5.复叶:在一个叶柄上生有两片或两片以上小叶的叶子。
6.聚花果:由整个花序发育成的果实。
7.单叶:叶柄上只着生一个叶片的二、判断题1.不完全叶中有一类只有叶柄。
(√)相思树2.羽状三出复叶的顶端小叶柄比侧生小叶柄长。
(√)3.单叶的叶柄与复叶小叶柄基部都有腋芽。
(╳)复叶小叶柄没有4.会落叶的树叫落叶树,不会落叶的树叫常绿树。
(╳)5.落叶树于深秋或早夏落叶是对植物本身有利的一种正常生物学现象。
(√)6.叶脱落后留在茎上的痕迹称叶迹。
(√)7.产生簇生叶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茎节间缩短的缘故。
(√)8.春天新发嫩叶色彩有变化的树种称为春色叶树。
(√)9.枫叶是春色叶树种,而且叶形奇特。
(╳)10.红色花果能形成热情兴奋的气氛。
(√)11.耐阴树种指只能生长在无光照地方的树种。
(╳)12.乔木是指由明显主干的树木。
(√)13.八仙花的花色变化与环境温度有关:低温,花色成蓝色;高温,花色呈白色。
(╳)酸碱度、花期长短14.秋海棠的叶落地后,在适宜的条件下能生长出根来,这些根都是主根。
(╳)不定根15.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的种类都具有荚果。
(√)三、填空题1.举例5种花冠类型:十字花冠、蝶形花冠、唇形花冠、舌状花冠、管状花冠、假蝶形花冠、蔷薇花冠、漏斗花冠、辐状或轮状花冠、钟状花冠、高脚碟状花冠、2.无限花序的类型:总状花序、穗状花序、伞房花序、伞形花序、柔荑花序、头状花序、隐头花序、肉穗花序、佛焰花序、3.根系可以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两种类型。
4.种子植物常见的分支方式有单轴分枝、合轴分枝和假二叉分枝三种类型。
园林树木学复习

一、认识植物的方法归纳法茜草科:叶对生或轮生,单叶,常全缘,叶柄基部有托叶。
樟科:单叶互生,全缘,三出脉或羽状脉,有气味。
科:叶披针形或椭圆形,有气味,茎丛生,直立。
木兰科:单叶互生,全缘,具托叶环痕,有香气。
含羞草科:叶互生,二回羽状复叶,具托叶,有腺体。
梧桐科:叶互生,单叶,有托叶,树皮常有粘液或富含纤维。
柏科:叶交互对生或三叶轮生,或二者兼有,有腺点。
五加科:单叶或复叶,互生,有托叶,常附着于叶柄而成鞘状。
木棉科:叶互生,单叶掌状分裂至掌状复叶,全缘,托叶早落。
桑科:常具乳汁,单叶互生或对生,有托叶环痕。
推理法构树、榕树:都是有乳汁,枝条有托叶环痕,属于桑科的植物。
米籽兰、九里香:无气味的是米籽兰,有气味的是九里香。
二、相近类群的识别裸子植物:种子裸露缺乏保护,会产生由木质鳞片组成的球果,不形成常见的果实。
因为叶的形针状,又称针叶树,如松、杉、柏。
被子植物:即是常见的开花植物,包括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大部分的蔬菜水果属于此类,和人类的关系比较密切。
双子叶植物:根多为轴根,叶脉是网状脉,花瓣数为四、五或其倍数,胚乳在种子成熟后消失,以子叶做为种子发芽时养分的来源,如花生、黄豆。
单子叶植物:根多为须根,叶脉是平行脉,花瓣数为三或三的倍数。
以胚乳做为种子发芽时养分的来源,如玉米、小麦,又称为有胚乳种子。
(1)木兰科、樟科、芸香科、桃金娘科、科。
木兰科—木本,单叶互生,有托叶环痕。
花单生,花萼、花瓣不分,为同被。
雌雄蕊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于柱状的花托上,花托于果时延长,子房上位。
樟科—茎叶有樟脑或桂油等香气,叶通常为3出脉或背面有粉白蜡被,花药瓣状开裂,果有果托。
芸香科—茎常具刺,叶上常见透明油点,无托叶,萼片花瓣常4—5片,花盘明显,果多为柑果或浆果。
桃金娘科—乔木,树皮不剥落,暗褐色,有槽纹,小枝淡红色,叶互生,革质,长8—18厘米,宽3—7.5厘米,有叶柄。
伞形花序腋生或侧生,有花5—10朵,总花梗粗而扁,萼帽状体厚,蒴果倒卵形至壶形。
园林植物学复习资料

园林植物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园林植物:园林树木和花卉的总称。
指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适用于室内外装饰,美化环境,并丰富人们生活的植物。
2园林树木:凡栽植应用于园林中的木本植物,包括乔木,灌木和藤木.3(网)花卉:指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外,还包括草本或木本的地被植物,开花乔木或盆景的总称。
4一年生花卉:生活在一年之内,当年播种,当年开花结实。
当年死亡。
5二年生花卉:生活期跨越两个年份,一般是秋季播种,到第二年春夏开花,结实直至死亡。
6多年生花卉:个体寿命超过两年,能多次开花结实。
7(网)气生根:指生长在地面以上空气中的一种变态根。
8园景树:凡是在园林中应用的作为园林局部的中心景物,形成特殊景观效果的树9、庭荫树:指栽培在园林绿地中,取其绿荫,兼顾观赏是树木。
10行道树:栽植在街道两旁,为人和车辆提供遮阴,同时美化街景的树木。
行道树是城乡绿化的骨干树,能统一组合城市景观,体现城市与道路特色,创造宜人的空间。
11(网)草本植物: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的结种子的草质的或保持草质的植物。
12(网)木本植物:木本植物是指根和茎因增粗生长形成大量的木质部,而细胞壁也多数木质化的坚固的植物。
13(网)节与节间:(节间:茎的节与节之间的部分)14叶序:叶在茎或枝条上的排列方式叫叶序。
15花序:花序是指花在花序轴上的排列方式。
16孤植:要求树种姿态优美,或具有美丽的花朵或果实。
17对植:用两株或两丛相同或相似的树按一定的轴线关系有所呼应地在构图轴线的两边栽植。
18列植:将植物按一定的株行距进行种植,如行道树、绿篱、林带的树木栽植,树种要求单一,突出植物的整齐之美。
19宿根花卉:地下部分正常不发生变态的花卉植物.20(网)园林植物的配植:园林植物是园林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材料。
植物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园林工程的质量及园林功能的发挥。
园林植物配置不仅要遵循科学性,而且要讲究艺术性,力求科学合理的配置,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从而使生态、经济、社会三者效益并举。
大一园林植物学知识点总结

大一园林植物学知识点总结园林植物学作为一个专业科目,是园林设计和园林工程等学科的基础。
它涉及到众多植物的生长习性、分类、繁殖、用途等方面。
在大一学习园林植物学时,我积累了一些有关植物的知识点,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第一部分:植物的分类植物界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界,包括了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
其中,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是我们常见的两大群。
裸子植物包括松树、柏树等,它们的种子不包裹在果实内;而被子植物则有了真正的果实,如橘子、苹果等。
被子植物下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两大类。
单子叶植物的叶片一般较长,叶脉平行;而双子叶植物的叶片形态多样,叶脉呈网状。
第二部分:植物的生长习性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有不同的生长习性。
阳光、温度、湿度、土壤等因素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例如,阳光充足的环境适合一些喜阳光的植物,如向日葵;而阴暗潮湿的环境则适合一些喜阴植物,如蕨类植物。
同样,干旱地区的植物一般具有较长的根系以吸收更多的水分,而水域植物则有适应水中生长的特殊结构。
第三部分:植物的繁殖方式植物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是通过花粉和卵子的结合来进行的,它包括了传粉、授粉和花粉萌发等过程。
无性繁殖则不需要花粉和卵子,主要分为孢子繁殖和植物器官的再生繁殖。
孢子繁殖包括了孢子的生成、散布和萌发等过程,如苔藓植物的繁殖;而植物器官的再生繁殖主要通过茎、根、花部等器官的分离再生来进行。
第四部分:植物的用途园林植物学还研究植物的用途,包括观赏、食用和药用等方面。
观赏植物是指为了美化环境和提供观赏价值而种植的植物,如海棠、牡丹等。
食用植物则是指用于人们的食品来源,如水稻、小麦等。
药用植物则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如薄荷、人参等。
在园林设计中,对于植物的用途的合理运用能够增加园林景观的多样性和实用性。
总结起来,大一学习的园林植物学知识点包括了植物的分类、生长习性、繁殖方式和用途等方面。
园林植物保护学考试重点总结[共5篇]
![园林植物保护学考试重点总结[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59bfa42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4c.png)
园林植物保护学考试重点总结[共5篇]第一篇:园林植物保护学考试重点总结绪论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点1、园林植物病、虫复杂:园林生态系统层次结构复杂,植物种类繁多;2、易引起交叉感染:如梨树与桧柏混植;3、生长环境较差,非侵染性病害数量上升;4、防治技术要求高:尽量选用低毒、无异味、不污染环境的药物和技术措施;5、防治的总体目标是:园林植物不因病虫危害,影响正常生长及观赏效果。
突出“预防为主”。
第一章园林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园林植物病害的概念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它生物的侵袭或不适宜环境条件的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全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或其他损失的现象称为园林植物病害。
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症状可分为病状和病症。
病状是指植物得病后其本身所表现的不正常状态。
病症是指引起植物发病的病原物在病部的表现,如霉层、小黑点、粉状物等。
第二章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是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
这些生物性病原包括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原生动物等。
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称子实体,在子实体上聚生无性孢子或有性孢子。
不是所有真菌都有有性生殖。
真菌的无性孢子类型1.游动孢子2.孢囊孢子3.厚垣孢子4.分生孢子5.芽孢子6.粉孢子真菌的有性孢子类型1.合子2.卵孢子3.接合孢子4.子囊孢子5.担孢子子囊果的类型 1.闭囊壳 2.子囊壳3.子囊盘4.子囊腔白粉菌都是活养生物,锈菌是专性寄生。
原核生物主要有细菌、植原体。
植物病原菌大多为杆状菌植物原核生物病害的症状特点(论述)1.一般细菌病害的症状特点细菌主要在薄壁细胞组织和维管束组织中繁殖和扩展。
①在寄主薄壁细胞组织扩展的,引起叶斑(叶枯)、腐烂,如黄单胞杆菌属、欧氏杆菌属。
②在寄主维管束的导管内扩展的,引起植物萎蔫,如假单胞杆菌属。
园林植物学复习提纲

观赏植物学总复习提纲绪论1、概念:①园林树木:凡适合于各种风景名胜区、疗养胜地和城乡各类型园林绿化地应用的木本植物。
②园林树木学:以园林建设为宗旨,对园林的分类、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2、园林树木的功能作用:①构成美景,造成各种引人胜的美景。
②改善环境生态因子的作用。
③创造财富的功能。
3、中国被西方人士称为“园林之母”原因是:①中国园林树木资源极为丰富世界园林植物学界对中国评价极高,视为世界园林植物发祥这地。
②中国珍贵园林树木数百年不断传入西方,对其园林事业和育种工作起了重要作用。
③许多著名的观赏植物及品种都是中国劳动人民培育出来的。
因而有些誉称。
4、中国园林树木资源方面的特点有五点:①种类繁多:原产木植物约8000余种。
②分布集中:许多著名种以中国分成为中心。
③丰富多彩:地域辽阔、环境多变、变异种多。
④待点突出:中国特产科属种举世无双。
⑤中国之种具有特殊的抗逆性和抗病力。
5观赏植物: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适用于室内外装饰、美化环境、改善环境并丰富人们生活的植物。
6中国具有丰富的植物资源,裸子植物10科,我国仅缺少南洋杉科从区系种类丰富程度上,位居世界第三中国是世界园林植物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植物种类位居世界第三。
种子植物超过25000种,其中乔灌木种类约8000多种。
7植物资源的特点 1. 地域性 2. 再生性 3. 多用性总论第一章1、物种的概念:①物种简称“种”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一种类群。
②物种类群中所有个体都有极其相似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态特性。
③个体间可以自然交配产生正常的后代使种延续。
④在自然界占有一定的分布区。
⑤“种”作为分类的基本单位。
2、分类系统上常用的分类等级有: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是最基础的分类单位,种下等级有亚种、变种、变型、品种。
3、双名法有林奈1753年创立,采用两个拉丁字或拉化字作为植物学名。
头一字是属名,第一字母大写,第二字母是种名,多为形容词。
园林树木学复习内容

园林树木学复习内容一、名词解释1、物候:又叫物候现象,是指树木在一年中,随着气候的季节性变化而发生萌芽、抽枝、展叶、开花、结实及落叶、休眠等规律性变化的现象。
2、顶端优势顶端优势:是指顶端分生组织或茎尖抑制其下侧芽发育的现象。
垂直优势:枝条着生方位背地程度越强,长势越旺的现象。
3、树木的干性:树木中心干的强弱和维持时间的长短4、叶幕:指叶在树冠内的集中分布区而言,它是树冠叶面积总量的反映5、花芽分化:植物的生长点由叶芽状态开始向花芽状态开始转变的过程6、冻害:树木在0℃以下,因组织内部结冰所引起的伤害。
7、园林规划8、适地适树:使栽植树种(或品种、类型)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栽植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达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所选树种在相应立地上的最大生长潜力、生态效益与观赏功能。
9、假植10、古树与名木古树: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指珍贵,稀有的树木和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11.基肥:基肥base fertilizer;basal drassing ,一般叫底肥,是在播种或移植前施用的肥料。
它主要是供给植物整个生长期中所需要的养分,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也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作用。
12、短截:短截:称短剪,指剪去一年生枝条的一部分。
回缩:又称缩剪,指对2年或2年以上的枝条进行剪截。
关系:都属于修剪方法13、年周期:指树木每一年随着环境、特别是气候(如水、热状况等)的季节性变化,在形态和生理上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生长和发育的规律性变化。
14、萌芽力:一年生枝上的芽萌发抽枝的能力。
以萌芽数占总芽数的百分率表示。
15、芽的潜伏性与芽的异熟性潜伏性:枝条基部的芽或其它某些部位的芽,在一般情况下不萌发而呈潜伏状态。
芽的异熟性:芽形态形成后是否经冬天低温阶段才能萌发的特性。
关系:都属于芽的特性范围16、萌芽力与成枝力萌芽力:一年生枝上的芽萌发抽枝的能力。
以萌芽数占总芽数的百分率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植物(Plant):在生物界中,营固着生活、具有细胞壁、自养的生物。
形态多样性:大小各异,形态多样。
结构多样性:单细胞、群体、多细胞;简单-复杂。
寿命多样性:短命植物、一年生植物、二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木本植物。
营养多样性:自养:绿色植物;异养:非绿色植物:寄生、腐生生态多样性:陆生、水生;沙生、盐生、冻原植物。
植物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界的植物生活和发展规律的生物科学,包括形态结构的发展规律、生长发育的基本特征、类群的进化与分类、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学或系统植物学:根据植物的特征和植物间的亲缘关系、演化顺序,对植物进行分类,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和逐步完善植物各级类群的进化系统的科学。
植物分类的方法:人为分类自然分类系统发育分类物种:分类学基本单位,指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在形态上有较大差异,并具有地理分布上、生态上或季节上的隔离。
变型:形态特征变异相对较小的类型,如花色不同、花重瓣、单瓣的变异、叶片有无色斑等。
品种:由人工培育而来的,具有独特的经济性状,并达到一定数量。
植物形态学:研究植物的个体构造、发育及系统发育中形态建成的科学。
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植物遗传学:研究植物的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
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植物化学:研究植物代谢产物的成分、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植物资源学:研究自然界所有植物的分布、数量、用途及开发的科学。
分子植物学:研究植物材料的核酸、蛋白质等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规律的科学。
系统与进化植物学:是建立在植物分类学、形态学、解剖学、胚胎学、孢粉学、细胞学、遗传学、植物化学、生态学和古植物学等学科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向日葵菊科一年生植物,原产北美,是重要的油料植物。
桔梗是桔梗科多年生植物叶对生。
大花草分布于苏门答腊,大花草科寄生植物。
天麻.,兰科腐生植物,其根状茎入药,有熄风镇痉,通络止疼的作用,用以治疗高血压病、头疼、眩晕、肢体麻木、神经衰弱和小儿惊风等。
第一章园林植物生长发育规律生活周期:从种子开始,当种子成熟后,在适应的外界条件下萌发成幼苗,再进一步生长发育成具根茎叶的植物体,当植物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顶芽或侧芽分化形成花芽,再进一步形成花、果实和种子。
器官:植物体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担负一定生理功能,由数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构成的植物体的组成单位。
营养器官:根、茎、叶繁殖器官:花、果实、种子根的类型:主根、侧根、不定根根尖: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分,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根冠:保护作用。
分泌粘滑胶质,减少阻力;平衡石(淀粉粒);外损内补。
分生区(生长锥、生长点):保持分裂能力。
伸长区:细胞长轴方向伸长,是分生组织到成熟组织的过渡区。
成熟区(根毛区):根毛,前死后生。
共生关系:有些微生物甚至进入植物根内,与植物共同生活。
这些微生物从根的组织内取得可供它们生活的营养物质,而植物也由于微生物的作用,而获得它所需要的物质。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建立起互相有利的关系。
根瘤:根瘤菌侵入根内形成的共生体。
根的生理功能:固着吸收输导贮存第二章茎:是连接叶和根的轴状结构,起源于种子幼胚的胚芽和胚轴,侧枝起源于叶腋的芽。
茎的形态特征:圆柱形、三棱形、四棱形和扁平形。
芽的概念:芽是幼态未伸展的枝、花或花序,包括茎尖分生组织及其外围的附属物,将来可能发育成枝和芽。
第三章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制造有机养料的营养器官。
叶脉:是贯穿于叶肉内的维管组织和外围的机械组织,是叶内的输导组织和支持结构。
脉序类型:网状脉序羽状脉序掌状脉序平行脉序直出平行脉侧出平行脉叉状脉序叶序:叶在茎上的排列方式。
叶镶嵌:相邻两个节上的叶子决不会重叠,总是利用叶柄的长短变化和以一定的角度彼此相互错开排列,使同一枝上的叶以镶嵌状态排列而不会重叠。
A、充分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B、使茎上的负载平衡。
异型叶性:由于生态条件的原因,使得同一植株上出现不同形状的叶子的现象。
落叶:落叶是植物减少水分蒸腾、度过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
离层:靠近叶柄基部的某些细胞进行分裂,产生数层小型细胞,其胞间层黏液化并解体,细胞呈游离状态。
保护层:离层下面的细胞壁及胞间隙形成木栓质。
叶的生理功能:1、光合作用2、蒸腾作用3、吸收和分泌功能4、其他功能:繁殖、攀援、贮藏、保护、食虫。
第四章花:是一种不分枝且节间短缩的,适于生殖的变态短枝。
是由花原基发育而来的,是被子植物所特有的有性生殖器官,是形成雌雄生殖细胞,和进行有性生殖的场所。
是植物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标志。
花柄(pedicel):花梗,是花着生的小枝,将花展布在一定的空间位置,是花与茎相连的通道。
花托(receptacle):是花柄顶端的膨大部分,是着生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的部位。
花被:是花萼和花冠的总称。
(两被花、单被花、无被花)花萼:是花的最外一轮变态叶,由若干萼片组成。
(离生萼,合生萼(萼筒与萼裂片),距,副萼,宿存萼)功能:多为绿色,保护花蕾和幼果,进行光合作用。
色彩鲜艳,引诱昆虫传粉。
变态为冠毛,有助于果实和种子的散布。
花冠:位于花萼上方或内方,有颜色,由若干花瓣组成。
功能:保护作用,有些还助于花粉传送等。
结构:由薄壁细胞组成,无叶绿体,但有色素花色:有色体——黄,橙或橙红花青素——红,蓝或紫二者都有——绚丽多彩二者都无——白色花瓣在花芽内卷叠排列的方式:镊合状排列:花瓣边缘彼此相接近,但不叠盖。
旋转状排列:一片边缘盖于相邻一片边缘之外,依次回旋叠盖。
覆瓦状排列:一片或两片完全在外或在内。
雄蕊群(androecium) :一朵花中所有雄蕊的总称,由多数或一定数的雄蕊组成,位于花冠的内侧,一般直接生在花托上。
雄蕊(stamen):由花丝和花药组成花丝—细长,顶端和花药相连花药—产生花粉雌蕊:一个或多个心皮两侧边缘向内卷合或边缘互相联合而形成雌蕊。
雌蕊群:一朵花中所有雌蕊的总称,位于花中央或花托顶部。
雌蕊:由一个或多个心皮组成。
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
心皮:是构成雌蕊的基本单位,是具有生殖作用的变态叶。
子房:雌蕊基部膨大的部分,最主要的部分。
(由子房壁胎座(子房内着生胚珠的部位)胚珠组成)胎座类型:边缘胎座侧膜胎座中轴胎座特立中央胎座基生胎座顶生或悬垂胎座花序:是指花在花序轴上有规律地排列方式。
无限花序:主轴在开花时间可以继续生长,开花顺序基部向上方或边缘向中央。
总状花序:花轴单一,较长,自上而下着生有柄的花朵,花柄等长,开花顺序由基部而顶端。
有限花序:花轴顶花先开,限制花轴继续生长,各花开放顺序由上而下或由内而外,也称聚伞花序。
雄性不育: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形成正常的花粉粒或正常的精细胞,但雌蕊发育正常,这种植物,称为雄性不育。
许多农作物上都能产生雄性不育,这样的植物在作物育种上称为不育系。
在杂交育种上有重要的作用。
胚珠的组成:胚珠是子房中的重要结构,因其受精后形成种子。
成熟的胚珠由珠心、珠被、珠孔、珠柄和合点等5部分组成。
成熟胚囊的结构:卵细胞(是一个高度极性的细胞,其细胞壁通常近珠孔端的最厚,接近合点端的逐渐变薄,形成具蜂窝状细胞壁或不具细胞壁。
细胞中有一个大液泡,位于近珠孔一端。
核大,位于近合点端。
卵细胞与两个助细胞成三角形排列,并与两侧的助细胞有胞间连丝相连。
)助细胞(结构也较复杂。
细胞器丰富,代谢活跃,核位于中央或偏向珠孔端。
近珠孔端的细胞壁较厚,而且向内形成不规则的片状或指状突起,致使质膜表面积扩大,这种突起叫做丝状器(filiform apparatus)。
助细胞的寿命通常较短,一般在受精作用完成后就解体消失。
助细胞可能有多方面的作用:①可从珠心吸收营养物质并转运到胚囊中:②可合成和分泌向化性物质,引导花粉管向胚囊定向生长;③在受精时,是花粉管进入胚囊的场所。
)3.反足细胞(其数目变化最大,许多植物的反足细胞是3个,但在禾本科等植物中,反足细胞常继续分裂成为一群细胞,多的可达300个。
反足细胞通常是单核的,也有双核或多核的。
细胞的代谢活跃,但寿命通常短暂,往往在胚囊成熟时即消失或残存痕迹,也有存在时间较长的,如禾本科植物。
反足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母体的营养物质并运到胚囊。
)4.中央细胞(是胚囊中最大的细胞,高度液泡化,具2个极核,受精之前或在受精过程中,两极核间发生融合形成一个次生核。
中央细胞的壁变异很大,与卵细胞接触处无壁,与反足细胞接触处有壁。
细胞内含有大量的细胞器和丰富的营养物质,代谢活跃,通过胞间连丝与卵细胞、助细胞、反足细胞相连.)开花:当雄蕊的花粉粒和雌蕊的胚囊(或两者之一)达到成熟时,原来由花被紧包着的花就打开,露出雄蕊和雌蕊,这一现象称为开花。
传粉:成熟花粉粒从花粉囊散出,借助一定的媒介力量,被传送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传粉是有性生殖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没有传粉,就不可能完成受精作用。
自花传粉:成熟的花粉从花粉囊中散出后,传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self-pollination)。
如水稻、小麦、豆类、柑桔、桃、番茄等都是自花传粉植物。
异花传粉(cross-pollination):是指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植株或不同植株另一朵花柱头上的过程,如玉米、油菜、苹果等。
在果树栽培中,不同品种间的传粉,以及农作物栽培上,不同植株间的传粉,也叫做异花传粉。
对自花传粉的适应:①花必须是两性花而且雌雄蕊位置较近,利于花粉落到珠头上。
②花粉囊和胚囊必须同时成熟。
③柱头与花粉必须亲和,对花粉粒的萌发没有障碍。
B.植物对异花传粉的适应:①单性花(unisexual flower):花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
如胡桃、蓖麻、菠菜、桑等。
②雌雄蕊异熟(dichogamy):两性花,雌雄蕊不同时成熟。
雄蕊先熟—玉米、梨、苹果等;雌蕊先熟—油菜、菾菜等。
③雌雄蕊异长(heterogony):一种植物产生2-3种两性花,其雌雄蕊长度互不相同。
二型花柱(dimorphic style)植物,如荞麦、报春花等;三型花柱(trimorphic)植物,如千屈菜属植物。
④雌雄蕊异位(herkogamy):两性花,雌雄蕊空间排列不同。
石竹科植物雌蕊高于雄蕊;百合科嘉兰属植物雌蕊花柱基部直角状向外折伸。
⑤自花不孕(self-sterility):花粉粒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不能萌发或即使能萌发,但花粉管生长缓慢而不能到达子房受精。
花粉粒不能萌发,如向日葵、荞麦等;花粉管生长缓慢,如玉米、番茄等;花粉粒对自花柱头有毒害作用,如某些兰科植物。
异花传粉的媒介:1.风媒:依靠风力为媒介的传粉方式称风媒,其花称风媒花,被子植物中约有十分之一是风媒植物,如小麦、水稻,玉米、板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