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公园的环境景观营造——以_珠江公园_、_天河公园_、_广州动物园_为例
广州市公园的主要特点初探

XXXX大学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论文广州市公园的主要特点初探姓名: XXX学号:XXXXXXXXXXX指导教师XXX学院名称XX学院专业名称XX论文提交日期年月日论文答辩日期年月日摘要公园是供人民群众游览、休息、观赏、开展文化娱乐和社交活动、体育活动的优美场所,也是反映城市园林绿化水平的重要窗口,在城市公共绿地中常居首要地位。
我国的公园类型很多,一般按公园的功能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市、区级综合性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体育公园;纪念性园林;古典园林;带状公园;街旁游园;风景名胜公园;其他专类公园。
广州作为广东省的省会城市,涵盖了我国现行分类里的所有公园。
本文从广州公园的类型及主要特点出发,重点分析植物及建筑小品在广州公园中的应用特点,阐述了不同类型公园的作用及其功能特点。
关键词:公园类型公园特点植物配置建筑小品目录1广州市公园的类型及功能特征 (4)1.1市、区级综合性公园。
(4)1.2儿童公园。
(4)1.3动物园。
(4)1.4植物园。
(4)1.5体育公园。
(5)1.6纪念性园林。
(5)1.7古典园林。
(5)1.8带状公园。
(5)1.9街旁公园。
(5)1.10风景名胜公园。
(5)1.11其他专类公园。
(6)2广州公园的主要特点 (6)2.1总体特点 (6)2.2广州公园的植物配置特点。
(6)2.2.1平面构成特点 (6)2.2.2立面构成特点 (10)2.2.3植物色彩构成特点 (11)2.2.4滨水植物配置特点 (12)2.2.5入口景观植物配置特点 (15)2.2园林建筑小品应用特点 (16)1广州市公园的类型及功能特征我国的公园类型很多,一般按公园的功能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市、区级综合性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体育公园;纪念性园林;古典园林;带状公园;街旁游园;风景名胜公园;其他专类公园。
广州是广东省的省会城市,涵盖了以上所有类型的公园:1.1市、区级综合性公园。
广州珠江公园园路植物配置的调查与评价

广州珠江公园园路植物配置的调查与评价作者:刘艳媚王小丽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4年第3期刘艳媚王小丽(东莞市岭南景观及市政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广东东莞523125)摘要:选取广州珠江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按公园分区对园路两旁的植物配置形式,以及公园主要入口、节点、转角、交叉路口等地植物造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其植物景观效果进行评价。
关键词:广州公园;珠江公园;园路;植物配置1 目的意义2样地概况2.1研究对象及其概况珠江公园是一个以生态为主题的城市综合性公园。
公园根据不同植物种类及植物的不同生长特性,划分为风景林区、木兰园、桂花园、棕榈园、百花园、园博区、湖滨区、水生植物区、荫生植物区九个各具特色的景区,并模拟自然群落进行植物群体配置。
2.2珠江公园园路系统珠江公园的园路系统为套环式,园路按其性质功能分为三级:①主园路:宽3~5m,由2个自然式环形园路组成,大环园路沟通了东、南、北3个出入口,联系园内各个景区;小环园路沟通西侧出入口及大环园路,使全园的园路系统完整、合理,另外,小环园路又充当了园博区的主路,使园博区成为相对独立的一个园中园。
②次园路:宽2~3m,设在各个景区内,联系各个主要景点,对主园路起辅助作用。
③游憩小路:宽0.6~1.5m,如汀步、步石、踏级、磴道、廊道、桥等。
下文除了对主、次园路、游憩小路的植物配置进行分析,还对公园主要入口、园路节点、转角、交叉路口的植物景观进行研究,务求使本文更完整。
3调查与分析3.1珠江公园主要出入口的植物配置珠江公园一共有东、南、西、北4个出入口,其中北入口与南入口较重要,植物景观较精致,突出公园的亚热带特色,引起人们游览全园的兴致。
北入口为珠江公园主要出入口,小叶榕树阵规整大气,为游人提供遮荫停留的空间。
3个方形种植池种植艳丽的时花,表示对游人的欢迎。
还有一个种植池种植了银海枣、苏铁等植物,展示亚热带风情。
浅谈珠三角地区水景的构成与营造

浅谈珠三角地区水景的构成与营造摘要:简单阐述了水体景观在现代园林的作用,介绍了珠三角地区的水体景观主要从运用的目的、表现手段,与其他景观要素配合上的原则方面,本文试从中西方传统的造园理水之法着手,探讨人对于水体景观在视觉与心理上的审美体验,汲取我国传统的风水理论研究的成果,分析一些水景设计的实例,提出一些建议和观点。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水,是自然界生物的生命之源,自古以来就与人的栖居环境息息相关。
在中国,“依山傍水”的仿自然山水庭园一直主导着中国历代园林的设计思想。
中国传统理论对于“水法”也十分重视,“相土尝水”,察水源,观水势。
在风水理论看来,“吉地不可无水”,“未看山时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水景却始终扮演着园林景观的重中之重。
自古以来受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在传统的住宅或建筑群、园林苑囿中,水体景观与整体环境总是相互辉映,共同构成我国古代灿烂辉煌的建筑文化。
一、水体景观的作用1.构成景观。
中西方对于理水有多种手法,利用台地形成叠水,或形成瀑布,让动态的流水来活跃环境,或与雕塑配合,让喷泉、水池相映成趣;或积水成池,让平静如镜的水面倒映着四周优美的景致与建筑物。
从古至今,园林景观的设计中水体处理具有独特的环境效应,或盖、或淋、或喷、或泻、或漫、或流、或滴、或注,因形、因势、因声、因色,既可活跃空间气氛,增加空间的连贯性和趣味性,又可利用水体倒影、光影变幻,产生独特的景观效果。
从城市广场中的喷泉、水幕、涌滩,庭院中的池塘、壁泉、落水坡,直至结合楼梯、扶梯而设计的梯角水景,无不以水为主题,活跃气氛,增加情趣,引发无穷无尽的诗情画息。
2.扩大空间感,改善小气候,改善环境。
净化空气,控制噪音,增加空气湿度、负离子浓度,降温作用明显。
以中国古典家园林如苏州网狮园、上海豫园、无锡寄畅园为代表,运用框景、对景等多数手法,造园多以山石、水体为主体,人工堆砌的假山与主体建筑在一定距离和视角范围内遥遥相对,中间水面成为两者之间的纽带,扩大空间,改善小气候,亭、廊、轩、榭点缀其间,“虚实结合,疏密得宜”,“宽处可以走马,密处难以藏针”。
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探讨

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探讨摘要: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驾起了一座人与自然联系的桥梁,是城市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的进步,城市公园景观建设快速发展,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营造具有亲和力和特色的环境景观,已成为一项关系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迫切任务。
本文结合珠江新城核心区景观设计探讨了城市公园景观结构与空间布局关系、公园设计与规划方面的研究、地域文化与城市历史等,更好的促进城市公园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规划珠江新城核心区Abstract: urban park as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i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driving up a bridge between the man and nature, and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development of urban civilization. With the economy, society and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city park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 rapid development,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the urban environment problem increasingly, how to improve the city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build have affin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vironment landscape, has become a related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urgent task. Combining with the area of the pearl river new town landscape design probes into the city landscape structure and spatial layout park relationship, park design and planning research and regional culture and city history and so on,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park.Key words: the city park landscape planning area of the pearl river new town前言城市公园是随着近代城市的发展而兴起的,是城市中的“绿洲”和环境优美的游憩空间。
园林景观艺术分析——天河公园粤晖园

园林景观艺术分析——天河公园粤晖园分析园林092 *** ***粤晖园是“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荣获室外庭园“最佳展出奖”。
粤晖园的设计,紧扣园艺博览会“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的主题,极具岭南特色,清雅晖盈,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庭园建筑和园艺精品,向世人展示了作为中国园林三大流派之一的岭南园林艺术的风采。
从其艺术特点来看,该园不仅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园林的艺术特点,也体现了中西园林结合的特点。
粤晖园被环抱于绿荫之中,占地仅3000平方米左右,整个园子却划分为八景,分别是——六月船歌、壁石垂缨、花岛椰影、幽谷跳泉、葵潭琴韵、情溢珠江、画舫枕碧、南粤胜景,沿袭了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园中有园的艺术手法,景与景之间虽然相对独立,各具内涵,却由园路等产生联系,均以园林与自然的关系或地域文化的内涵来点题组景,统一成为一个整体。
由于全园原地形呈西北高、东南低的态势,高差约1.5米,而土壤又是较为贫瘠的红壤土,没有植被,粤晖园采用“巧于因借”的方法成功解决了园中不利的条件。
在设计上,以自然山水庭院为骨架,全园布局以“画舫枕碧“(即水池和船厅)为构图中心,其他各景点呈辐射状沿周边布置,通过园路的铺装以及小型广场、曲桥的组合引导,逐步展开了“步移景换”的游览空间。
全园通过理水、建筑、植物配置、雕塑诗文造园手法,从各个方面深化了造园意境,使韵律感和节奏敢教好地体现出来,让游人的感官得到美的享受,也是游人回味无穷。
植物造景上主要运用广东本土的亚热带花木(如棕榈科的蒲葵,芭蕉科的芭蕉,姜科的艳山姜等)造景,巧用地形高差凿池叠山,辅以高低错落的水体景。
以下采用园路作为引导对粤晖园各景区做具体分析。
粤晖园入口朝东,入口处以一黄蜡石作点景,置于灌木丛中。
在设计上有意加宽了入口处的范围,既避免游客在进入园中时由于人数较多或者驻足观景时阻塞到进入院内的道路,同时也创造了一个可以驻足观景小型广场,达到对景的效果(本来在地形上处理了较为高出的地方置石已达到对景作用,但是由于植物的生长以及管理不佳,对景的主要景物已经没有办法突出了。
浅谈广州城市绿色景观系统的构筑

浅谈广州城市绿色景观系统的构筑一、城市绿色景观系统的构成要素城市景观的构成要素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反映城市生态和自然环境条件的自然要素,主要有地形、水体、绿色植物及其它不确定的自然因素;第二类是人工要素,主要指城市的设施和建筑物;第三类是社会要素,指影响城市景观的一种无形的因素,包括人对景观的感知体现和人对景观环境的改造等。
本文研究的城市绿色景观主要指第一类自然要素和第二类人工要素中的绿色开敞空间,如公园、广场、滨水区等。
城市绿色景观系统即指城市中的自然生态景观和以绿色开敞空间为主的人工景观共同构成的景观生态系统。
在当今城市环境恶化和城市特色贫乏的背景下,通过对城市绿色景观进行系统分析和构筑,来体现城市自然和人工的融合和“以人为本”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二、城市绿色景观系统设计的相关理论及实践1、我国古代的“风水”学说这里暂不讨论“风水”学说的科学和迷信,只用来说明古代城市选地和建筑空间营造方面和自然环境因素的巧妙结合。
典型的城市风水格局是城市背靠山,前临水,两侧是又有山脉环绕(青龙、白虎)的相对封闭而又完整的空间环境,其实质是强调城市选址和自然环境要素的融合,它所形成的绿色景观系统是完整而连续的系统。
2、西方城市十九世纪末的公园运动,随着工业化大生产导致的人口剧增和环境恶化,在十九世纪末,西方城市已开始通过建造城市公园等城市绿色景观系统来解决城市环境问题。
早在奥斯曼进行巴黎改建的时候,在大刀阔斧改建巴黎城区的同时,也开辟了供市民使用的绿色空间;纽约的中央公园也是在此背景下建造的。
通过建造城市公园来构筑城市绿色景观系统最成功的例子是1880年,美国设计师奥姆斯特(Oimsed)设计的波士顿公园体系,该公园体系突破了美国城市方格网络网格局的限制,以河流、泥滩、荒草地所限定的自然空间为定界依据,利用200—1500英尺宽的带状绿化,将数个公园连成一体,在波士顿中心地区形成了优美、环境宜人的公园体系(ParkSystem),被人称为波士顿的“蓝宝石项链”。
珠江公园植物配置分析

182 JILIN AGRICULTURE
表1
中文名
拉丁名
科名 生态习性(形态、光、温、水)
苏铁
Cycas revoluta
苏铁科 乔木,阳生,热带~亚热带,中生
落羽杉 Taxodium distichum 杉科 乔木,阳生,亚热带,中生
水松 Glyptostrobus pensilis 杉科 乔木,阳生,亚热带,中生
广州珠江公园座落在天河区珠江新城,于2000年9月28日对 外开放。珠江公园占地面积28公顷,是以绿化造景为主的生态公 园,环境优美,格调幽雅。园内六个景区各具特色:风景林区位 于公园最高的山地以成片的混交林种植为主,运用各种配植手法 及不同的树种,体现不同的季相和花期,形成一个植物色彩丰 富、层次鲜明的景区。山上有高耸云霄的英雄树,翠绿茂盛的 南洋杉,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景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幅完美 的景象。山上的“抱珠楼”,是全园的最高点,登楼眺望,公园 美景尽收眼底。山南“积石飞泉”景点以自然的山石砌筑而成, 瀑布飞溅而下,溪涧蜿蜒其间,溪涧源头“奔雷”声势浩大,雄 伟壮观。山北鲜花丛丛,争鲜斗艳。位于公园中部的“快绿湖” 宛如仙境中的一颗明珠。沿湖区设置的具有岭南建筑特色的“品 绿茶室”、“椰风水榭”使岸边的景色更加优美自然。湖面上的 曲桥象“初月出云”,而小桥上的三道“波光柱”则象“长虹饮 涧”,在阳光的照耀下幻出万紫千红的彩霞,在落羽松、串钱柳 和棕榈林的衬托下交辉相映,引人驻足。
Michelia chapensis
木兰科 灌木,半阴性,亚热带,稍湿生
紫玉兰 Magnolia liliflora 木兰科 大灌木,阳性,亚热带,稍湿生
假鹰爪
Desmos chinensis
攀缘灌木,半阴性,热带~亚热 番荔枝科
浅谈广州城市绿色景观系统的构筑

浅谈广州城市绿色景观系统的构筑第一篇:浅谈广州城市绿色景观系统的构筑浅谈广州城市绿色景观系统的构筑一、城市绿色景观系统的构成要素城市景观的构成要素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反映城市生态和自然环境条件的自然要素,主要有地形、水体、绿色植物及其它不确定的自然因素;第二类是人工要素,主要指城市的设施和建筑物;第三类是社会要素,指影响城市景观的一种无形的因素,包括人对景观的感知体现和人对景观环境的改造等。
本文研究的城市绿色景观主要指第一类自然要素和第二类人工要素中的绿色开敞空间,如公园、广场、滨水区等。
城市绿色景观系统即指城市中的自然生态景观和以绿色开敞空间为主的人工景观共同构成的景观生态系统。
在当今城市环境恶化和城市特色贫乏的背景下,通过对城市绿色景观进行系统分析和构筑,来体现城市自然与人工的融合和“以人为本”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二、城市绿色景观系统设计的相关理论及实践1、我国古代的“风水”学说这里暂不讨论“风水”学说的科学和迷信,只用来说明古代城市选地和建筑空间营造方面与自然环境因素的巧妙结合。
典型的城市风水格局是城市背靠山,前临水,两侧是又有山脉环绕(青龙、白虎)的相对封闭而又完整的空间环境,其实质是强调城市选址与自然环境要素的融合,它所形成的绿色景观系统是完整而连续的系统。
2、西方城市十九世纪末的公园运动,随着工业化大生产导致的人口剧增和环境恶化,在十九世纪末,西方城市已开始通过建造城市公园等城市绿色景观系统来解决城市环境问题。
早在奥斯曼进行巴黎改建的时候,在大刀阔斧改建巴黎城区的同时,也开辟了供市民使用的绿色空间;纽约的中央公园也是在此背景下建造的。
通过建造城市公园来构筑城市绿色景观系统最成功的例子是1880年,美国设计师奥姆斯特(Oimsed)设计的波士顿公园体系,该公园体系突破了美国城市方格网络网格局的限制,以河流、泥滩、荒草地所限定的自然空间为定界依据,利用 200—1500英尺宽的带状绿化,将数个公园连成一体,在波士顿中心地区形成了优美、环境宜人的公园体系(Park System),被人称为波士顿的“蓝宝石项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浅谈城市公园的环境景观营造——以"珠江公园"、"天河公园
"、"广州动物园"为例
作者:陈燕彤
作者单位:广州动物园,广州,510070
刊名:
绿色大世界·绿色科技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REEN GREAT WORLD
年,卷(期):2009(2)
1.参考珠江公园、天河公园、广州动物园的相关资料
2.文玉"大地艺术"与当代景园设计[期刊论文]-规划师 1999(03)
3.贾建中城市绿地规划设计 2001
1.于延军浅议动物园自然生态型展区设计[期刊论文]-河北林业科技2010(4)
2.《国际木业》编辑部象征"友谊"及"绿色"的珠江公园木结构园林建筑及景观小品竣工并对外开放[期刊论文]-国际木业2008,38(5)
3.刘育文.Liu Yuwen广州动物园生态完善建设规划思路与分析[期刊论文]-广东园林2005,31(5)
4.尹秀花.YIN Xiu-hua浅谈城市动物园的园林绿化[期刊论文]-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28)
5.王学动物园选址的研究[学位论文]2007
本文链接:/Periodical_lsdsj200902013.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