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护理品管圈QCC成果汇报之提高护理人员专科知识掌握率(问题解决型)

医疗护理品管圈QCC成果汇报之提高护理人员专科知识掌握率

(问题解决型)

品管圈QCC汇报稿

放馨圈成果汇报稿 A: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现场的各位护理同仁,大家上午好。欢迎来到放馨圈第二期品管成果“降低化疗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的汇报现场,我是汇报人A。B:大家上午好,我是报告人B。 A:A姐,咱们放馨圈自18年组圈,已成功开展了二期活动,二期活动后你有什么感受。 。 B:2年的时间过去了,虽然圈成员有过变动,但大家不忘初衷,始终以科学之工具解决护理工作之实际问题为工作目标开展活动。虽然时间在变,但大家的初心不改、热情不减。 A:是的,本圈,圈名“放馨圈”寓意“让患者放心、让医院放心、让社会放心,圈徽由3部分组成,寓意”,上一期活动“提高食管癌放疗患者营养干预的执行率”,截止到2019年8月份,效果维持良好。 B:本期活动严格按照QCC的10大步骤进行。首先以权重分析及评价法对备选主题进行评价,最终确定“降低化疗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为本期主题。 A:以循证医学为基础我们查阅相关文献,明确选题背景,化疗已成为继手术之后治疗恶性肿瘤重要方法之一,多数化疗药物在杀死肿瘤细胞时,对人体正常组织细胞也有一定的损害,恶心呕吐已成为使用化疗药物后最常见的胃肠道反应。B:是的,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可导致胃液、体液丢失,严重时导致电解质紊乱,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终止化疗给病人带来极大地痛苦。如何改善肿瘤患者化疗期间恶心呕吐问题已成为临床护理研究的重点。“降低化疗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势在必行。本期主题对患者、个人,同仁、医院均有深远意义。 ! A:之后确定衡量指标并确定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对本期活动进行QC STORY 类型判定,确定为问题解决型。 B:之后我们开始拟定活动计划,绘制甘特图,时间定为2019年4月至9月。A:根据活动计划,进行现状把握,绘制改善前流程图,其中红色区域为改善重点,设计查检表,共查检120例次,其中发生恶性呕吐54例次,化疗患者恶心、

医院护理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品管圈护理质量管理应用、医院护理管理措施研究…

医院护理课题研究论文(五篇) 内容提要: 1、品管圈护理质量管理应用 2、医院护理管理措施研究 3、基层医院护理管理问题分析 4、医院护理工作弊端及优化措施 5、医院护理本科毕业生论文选题思考 全文总字数:18060 字 篇一:品管圈护理质量管理应用 品管圈护理质量管理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应用于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取得的效果。方法2014年本院以各质控组为单位组圈,按品管圈步骤实施各项活动,每组依PDCA循环进行工作;评价各项目应用效果及护理人员知 晓率、参与率、达标率和成果应用率;与本院2013年护理质控情况 作比较。结果应用品管圈后,2014年本院优质护理合格率、护理技 术合格率、护理文书合格率和健康教育合格率均明显优于2013年,2014年护理安全差错显著低于2013年,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护理人员知晓率、参与率、达标率和成果应用率均 高于2013年(P<0.05)。结论品管圈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效果显著,有效提升了本院护理质量管理意识和水平,提高护理人员的管理制度执行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保证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关键词]质量保证,卫生保健;质量控制 护理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le,QCC)是由相同或相近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织数人一圈的小组,为了解决问题,圈员团结合作,应用品管的各种统计工具,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管理、文化等方面的问题,以达到业绩改善的目标[1]。而将品管圈有效的 用于护理质量的管理中,促进了护理人员参加的主动性,带动更多的护理人员加入到护理质量管理的队伍中。 2014年品管圈活动在本院优质护理、护理技术操作、护理文书、健康教育和护理安全等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现将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护理部以各质控组为单位组圈,以品管圈步骤实施各项活动,每组依PDCA循环进 行工作。通过开题报告、中期评估和结果发表等形式评价品管圈在优质护理、护理技术操作、护理文书、健康教育、护理安全等方面的应用效果;统计护理人员品管圈管理的知晓率、参与率、达标率和成果应用率,并与2013年本院护理质控结果进行比较。 1.2方法 1.2.1组圈并确定圈名每个圈代表不同的质控组,每圈都由3~4名护士长和3~4名科室的质控护士组成,圈长由各质控组长担任(一

品管圈工作汇报(共3篇)

品管圈工作汇报(共3篇) 品管圈工作汇报(共3篇) 第1篇: 品管圈汇报稿我院护理部成功举办 第二届护理品管圈汇报会为鼓励科室持续开展品管圈活动,总结品管工作经验,我院护理部于年12月3日-4日举办了第二届护理"品管圈"活动成果汇报会。共有来自各护理单元的27个品管圈进行了成果汇报,副院长、护理部主任及各科护士长、各品管圈圈长参加了此次大会。汇报会上,各品管圈圈长以富有激情的演讲、图文并茂的PPT,向各位评委及参会人员就QCC的主题改善活动情况进行了成果展示和汇报,分享了品管过程中的心得和收获。 此次品管圈活动中,内四科的"希望圈"、外二科的"骨舞圈"、外四科的"同心圈"、外五科的"骨力圈"、眼科的"光明圈",都从提高患者健康宣教工作入手,运用视频、音频、板报等形式对患者进行卓有成效的宣教工作,增加了护理工作的含金量;内六科"长安圈"以"降低灌肠患者粘膜损伤率"为圈主题,活动中她们创造性地改进了灌肠管,极大地降低了灌肠患者黏膜损伤,并在全院进行推广,赢得了现场评委和观众的高度评价。 我院护理部自年引进品管圈,目的是让普通护士参与到护理质量管理中来,查找工作中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以达到持

续改进。经过全院各护理单元两年的运用和发展,切实将优质护理服务落到了实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2篇: 品管圈品管圈(QCC)的含义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le,缩写QCC)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又称QC小组,一般6人左右),然后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品管七大手法(QC7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它是一种比较活泼的品管形式。品管圈的特点是参加人员强调领导、技术人员、员工三结合。现代的QCC管理内容和目标突破了原有的质量管理范围,向着更高的技术、工艺、管理方面扩展。 品管圈的基本思考方向我们不知道真正的问题有哪些,甚至不知道主要的问题在哪里。 因此,我们要教如何分析以找出主要的问题。 而且,我们要教如何列出主要问题可能的清单,在由中找出真正的问题。然后要帮忙找出解决的方法。 所有参加者都可以获得以下的好处:品管圈会议中可以有机会在大众面前讲话。彼此结交更多的朋友,有助于营造工作场所愉快的气氛。更能意识到本身工作的重要性与职责,因而对自己的工作更感到自豪。改善了个性,与养成专心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些品管圈的经验也可以应用到家庭生活上。美国的始祖起始于

医院药学品质管理圈(QCC)

医院药学品质管理圈(QCC) 品质管理圈( quqlity control circle,QCC),简称品管圈,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美国Juran教授的质量管理课程及 Deming教授的统计方法课程。QCC的完整概念由日本的石川馨博士于1962年在品质管理运动中首次提出,并在20世纪90年代末,在我国台湾地区的医疗行业得到广泛应用。QCC有助于提高医疗人员主动参与管理的意识,增强医疗业务能力,提高工作质量。QOC在医疗领域中的重要性被目益增多的国内外医院药学,护理及临床实践所证实。因此,合理应用QOC方法,同样也有助于提高处方点评工作组织的高效性,选题的实用性、实践的科学性,进而构建起理论知识与临床用药规范化之间的桥梁。 (-)QCC方法简介 QCC是一种自下而上,方便灵活的管理活动,由同一工作现场或工作性质互补的人们自发组成品质管理团队,通过充分讨论,精细分工,由科学严谨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管理及文化中面临的问题。组织医务人员参与QCC,可以更好地凝团队力量,鼓励成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 (二)QCC的实施流程 1.确定点评工作的主题主题选定是品管圈的第一个环节,在药品点评工作中,应根据临床不规范用药,不合理用药,异常用药及法律法规等问题,经圈会讨论后而定。常用的主题选定方法有:①直接法。根据工作需求、文献查证所得的结果及政策导向来选择最需改善的用药问题。②投票法。用赞成或反对的投票方式,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点评主题,这一方法比较直接,为避免主观性过大的问题,可以通过二重或多重投票法来达成共识。③评价法。按顺序列出待评价项目,引导所有圈员依据项目进行打分,得分最高的备选用药问题即被选择为本期点评的主题,该方法简单易行。 2.制定点评工作计划好的计划是药品点评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计划的拟订应根据医疗机构的内部环境、选定的主题、项目实施的要求而定。同时也应充分考虑点评成员的工作特长,思维习惯等,这样才可以确保计划的可行性,避免点评工作的实施与原定设想偏离较大。甘特图因直观简洁、制作方便,可作为优选的计划制定工具。点评计划的制定应合理分配各环境的执行时间,一般对策实施环节应是整个计划中的重要环节,建议可分配40%左右的时间,各步骤具体的时间比例可以本院具体情况制定。 3.现状把握在药品点评中,可根据点评主题,依据药品法规法则,应用循证方法等,制定药品评价细则,并随机抽取前一季度药物消耗量排名较高科室的病例进行点评,以把握药品

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学习品管圈的活动步骤,选定活动主题,运用质量管理常 用工具(PDCA)对门诊预检未正确分诊存在的问题,制订对策和措施。比较活动 前后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确认活动效果。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门诊预检 分诊率由91.8%提升为98.2%。结论正确运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可有效提高门 诊预检分诊准确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 高了护理质量及护士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品管圈,预检分诊,准确率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2-0202-02 品管圈是由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解决工作问题,突破工作绩效、自发地组成 一个小团体,并通过全体人员的集思广益和创新思维,按照一定的活动顺序,运 用科学统计工具和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 及课题。目的在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 预检分诊是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安排患者就诊科室和就诊顺序的一 种医疗服务行为,提高预检分诊准确率是门诊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提高 医院的工作效率和门诊患者的满意度,减少门诊患者就医时间,提高门诊护理工 作质量中起着重要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8月1日到13日门诊分诊7370例患者作为品管圈管理前组。2017年10月17到28日门诊分诊9810例患者作为品管圈管理后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分诊工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成立品管圈小组 由科室成员自愿报名参加品管圈活动,辅导员1名,圈长1名,圈员6名。 学历为本科4名,大专4名。其中主管护师4名,护师2名,护士2名。圈长负 责领导品管圈的活动;决定品管圈活动的进行方向;建立圈员协助,全员参加, 全员发方,全员分担的体制;建立全体圈员的良好人群关系;指导圈员有关方法等。圈员负责数据收集与统计,资料整理;扎实落实所分配的项目, 将发现的问题 积极向小组汇报, 开展品管时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确实遵守作业标准、实 施作业。由门诊护士长担任辅导员,负责辅导与监督。 1.22确定活动主题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统计出科室现存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四个方面进行主题评估。每项评分为5、3、1分,集体投票表决,选定“提高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作为本次品管圈活动的 主题。圈名为“同心圈”。寓意是爱心是指同情怜悯之心态(包括相应的一定行动),它是一种奉献精神,也是关怀、爱护人的思想感情;同心圈代表医患双方 协作、相互信任、共同努力战胜病魔,共建和谐医患关系,同心协力,携手并肩。 1.23制订活动计划活动时间为2017年8月1日至2017年11月30日。将品 管圈活动各步骤制订详细的时间计划表。虚线表示计划,实线表示实施。若计划 与实施不符时,活动后检讨改善。

品管圈在提高急诊护士应急能力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提高急诊护士应急能力中的 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急诊综合科初责护士抢救应急能力中的应用 效果。方法:抽取急诊科护士作为研究样本,以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作 为参照组,实施常规管理;以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作为实验组,实施品 管圈管理。比较应用品管圈前后护士的综合能力评分(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应 急能力)与医生对急诊护士配合度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士的综合能力评分 与医生对急诊护士满意度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科护士的管理中应用品管圈能提升护士的综合能力与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急诊护士;应急能力 综合科是隶属我院急诊部门管辖的综合科室,收治多为病情危重的患者,突 发抢救情况多,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应急能力要求高。综合科初责护士临床工作经 验不足,专业知识和急救技能相对不掌握,缺乏对患者疾病恶化的预见性处理和 抢救应急能力,易产生紧张、胆怯心理,影响抢救效率,导致护理缺陷甚至医疗 纠纷。品管圈(QCC)是由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人,为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而组 成的一个团队。团队成员通过品质管理手法,集思广益以达到解决问题和提高工 作质量的目的。急诊科患者通常有病情危重、变化快等特点,患者的生命安全随 时会受到疾病的威胁,急诊科护士在患者入院后就要做好患者的急救、抢救等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不但考验护士的专业技能,还考验护士的应急能力。品管圈是 一个活动团队,团队中成员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解决工作中发生的问题与课题,可进一步提升患者的临床效果,将其应用于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则能进 一步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本文主要分析品管圈的应用对提升急诊护士应急能力 的作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提高动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汇报书

提高动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问题解决型品 管圈汇报书 动脉穿刺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操作之一,但一次性成功率较低,容易给患者带来疼痛和不必要的伤害。因此,提高动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成为了我们护心圈的主题选定。 二)选题意义 通过提高动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伤害,还可以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三、品管过程 一)确定问题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动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较低,主要原因是操作不规范和技术不熟练。 二)分析问题 我们对动脉穿刺操作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操作不规范,缺乏标准化操作流程; 2.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 3.心态不稳定,缺乏自信心。

三)制定改善计划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改善计划: 1.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并进行培训; 2.加强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操作水平; 3.进行心理辅导,增强自信心。 四)实施改善计划 我们在实施改善计划过程中,采用了以下措施: 1.组织培训,制定操作手册和规范化操作流程; 2.加强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操作水平; 3.进行心理辅导,增强自信心。 五)效果评估 我们对改善计划实施后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发现动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明显提高,患者疼痛和伤害减少,医院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得到了提高。 四、总结 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实施,我们成功提高了动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也为医院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做出了贡献。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患者的健康和医院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次活动主题为提高动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动脉穿刺是将穿刺针刺入动脉以抽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化验,一次性成功率指针尖进入皮肤再进入血管为一次性穿刺成功,穿刺点无血肿、渗血,患者感觉肢体舒适,无异物感、疼痛感。衡量指标为一次性穿刺成功/抽查动脉采血总例数×100%。 选题理由包括三个方面:对患者而言最大限度的提高动脉采血的一次性成功率,减少患者的疼痛及对动脉采血的恐惧心理,保护患者动脉血管;对同仁而言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护理操作的自信心;对医院而言减少XXX医疗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增加了护患信任度,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有效地防范护患纠纷的发生。 计划拟定甘特图包括主题选定、计划拟订、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订、对策实施、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改进等步骤,时间为2019年2月至9月。 现况把握的对象为需要进行动脉采血病人的人数,时间为2019年2月23日至4月4日,共有51例。数据收集结果的采集和分析包括与主题相关的工作流程图和改善前数据收集。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士心电监护仪设置正确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士心电监护仪设置正确率中的应用 张红丽;裴华莲;席建宏 【摘要】目的开展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提高护士心电监护仪设置的正确率.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以"提高护士心电监护仪设置的正确率"为主题,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重症医学科(RICU)58名护士心电监护仪设置的正确率进行调查评估,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士的心电监护仪设置正确率由74.8%升至活动后的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圈员在品管圈手法应用、团队精神、专业知识等8个方面均有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护士的心电监护仪设置的正确率,能有效保证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提高了护士专业水平、管理能力,增强自信心,增强团队凝聚力,提高护理质量. 【期刊名称】《继续医学教育》 【年(卷),期】2017(031)010 【总页数】3页(P147-149) 【关键词】品管圈;心电监护仪;设置;正确率 【作者】张红丽;裴华莲;席建宏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呼吸危重症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呼吸危重症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呼吸危重症中心,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由工作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相互协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运用科学统计及品管手法,解决工作管理及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1]。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发展,心电监护仪以其不可取代的优越性广泛应用于临床[2],使医护人员能及时准确地捕捉生命活动信息,指导临床工作。但工作中发现,一些护士不能正确设置心电监护仪,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延误抢救时机,存在一定的隐患。我科于2015年2月1日—7月7日,开展以“提高护士心电监护仪设置的正确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实施效果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我科室,现有床位25张,均配备心电监护仪,能单独值班的护士58名作为调查对象,年龄21~37岁,女性54人,男性4人,其中在我科室工作时间≤3年19人,3~5年19人,5~10年20人。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在护理部组织领导下,成立品管圈小组,以自愿参加为原则,圈员为各小组组长及副组长,圈长为我科室临床总带教老师,负责圈活动计划拟定与执行。两名护士长任辅导员,负责品管圈活动的理论知识指导。经全员讨论,确定以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4项为评价内容,采用“5、3、1”评分法,确立以“提高护士心电监护仪设置的正确率”为主题,以投票方式确定圈名为“靓健圈”,寓意为:靓丽健康,呵护患者。活动周期为5个月,运用PDCA循环法进行实施评价。 1.2.2 现况调查。由圈员自行设计统一调查表,调查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护士一般资料(工作年限、科室、职称、学历),正确设置心电监护仪及对其重要性

品管圈QCC活动提高泌尿造口护理水平的效果

品管圈QCC活动提高泌尿造口护理水平的效果 摘要]目的: 本研究探讨品管圈QCC在提高泌尿造口护理水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3月到2019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泌尿造口患者,平 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品管圈活动,最终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管理和护理满意程 度的评分以及患者并发症的发病率和其他相关情况的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护理 水平、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各项相关功能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结 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泌尿造口护理水平和患者生活质量在应用品管圈QCC护理 方案后有所提高且并发症的发病率有所降低,所以品管圈QCC具有临床价值和意义,值得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泌尿造口;护理水平 随着社会和医学的发展,病人的需求不断增加,护理质量必须要不断提高, 护理人员必须不断思考如何正确识别护理问题和不足,不断提高护理质量。由一样、相似或者可以相互补充的工作人员自愿组成多个人一圈的小团体叫做品管圈,整体配合,收集知识,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解决工作场所、管理、文化等问题。[1]对于临床实践来说,品管圈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育管理方法,通过所有人都参 与的形式并且进行持续管理,从而提高护理质量。[2]同时,在基础护理中开发了 品管圈,促进了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学习能力。[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8年3月到2019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泌尿造口患者,平均分 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22例,平均年龄(68.4±5.1)岁,该组给予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平均年 龄(67.2±4.5)岁,该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品管圈活动。两组患者的性别、 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对护理人员进行常规的教学和管理方法,给患者予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使用通过品管圈管理和教学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首先建立品管圈, 因为造口形状与玫瑰花有些相似该实验针对泌尿造口护理,所以该品管圈名字叫 玫瑰圈。该小组有九个成员其中圈长为一人,指导员一人,他们负责监督管理和 质量把控。圈内成员共7人,负责策划、安排和实施。圈子的徽章是绽放的玫瑰 花的样子,寄托了病人对早日恢复正常生活的渴望,也意味着把患者和护理人员 团结起来,一起对抗病痛。根据护理室护理问题的难度、护士的重要性、员工的 能力、护理部门的政策以及护理部门的可行性,采用脑风暴法充分展示了员工的 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本课题旨在降低造口护理缺陷率,提高造口护理质量。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患者对护理水平,护理满意程度的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病率。还要观察患者其他相关功能指标如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评分来 判定护理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对两组患者满意程度和护理水平评分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来检验两组间比较,用x2来检验,若P< 0.05则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患者药品知晓率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患者药品知晓率的应用 摘要:目的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患者药品知晓率,探讨品管圈活动在临床上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分析活动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圈员共同拟定对策并实施,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药物知晓率计划实施的效果结果开展品管圈患者对药品知晓率由59.99%到84.70% 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护士对患者用药重要性,提高了患者对自己用药的知晓度,并且使大家学会了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同事间的合作能力,提高了科室的凝聚力,值得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药品;知晓率 Abstract:Objective Carry out activity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to improve patient’s awareness of drugs. Methods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QCC,the theme of the activity was selected and the plan worked out,influencing factors analyzed. The members of the QCC discussed the criterions together,which then were complied strictly. The patient’s awareness of drugs was compared to analyze the efficiency of the QCC. Results After the QCC was carried out,the rate of patient’s awareness of drugs is from59.99%to 84.70%. Conclusion Through QCC,not only do the nurses improve their importance to the patient’s medication use but also improve the patient’s awarenes s of drugs. And QCC is beneficial to not only learning the scientific methods to solve problems,but also improving the teamwork abilities,which proves to be worthy of being popularized. Key words:quality control circle;drugs;awareness 1.1相关资料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1],又称质量管理小组,是指在工作岗位上为了解决问题,自发结合一个小团体,团员间分工合作,应用品管工具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的关键性问题,以达到效果改善之目标[1]。这个小团体,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下,活用各种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手法、全员参加,对自己的工作场所不断得进行维持与改善的活动,称为品管圈活动。患者对药物的知晓途径主要是通过自己自学了解,和医护人员提供相关的知识。其中医护人员的提供占主要作用。我科从2013年5月起,为提高患者对药品的知晓率,开展了品管圈活动。 1.2一般资料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6月-2013年8月三个月中,每月抽取我科住院的用药病人34例,男17例,女17例,年龄在18~72岁之间。病人意识均清楚。每月病人年龄、病情、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 2.1成立QCC小组 成立QCC小组小组成员9人由副主任护师护士长担任辅导员,一位拥有十年以上临床经验的主管护师担任圈长,全员由各层次的护理人员组成,其中主管护师1名,护师3名、护士3名。 2.2题目的选定 通过头脑风暴法[3]讨论,依据重要性、迫切性、可行性原则,选定最终的题目“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者药品知晓率中的应用”圈名为:救生圈,我们将以“维护病人健康促进病人健康”为口号。 2.3计划 为更好地提高患者对药物知识的知晓率,我科决定开展提高患者药物知晓率品管圈,特拟定该计划。计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实施措施前对现状进行调查了解患者对药物的知晓率的程度,同时了解护士对药物的知晓度,根据调查结果分析问题,从而拟定措施,准备资料收集药物说明书,制定科室常用药物宣传卡,从病人角度出发,组织病人一起学习药物

品管圈活动提高护理人员处理锐器的正确率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提高护理人员处理锐器的正确率的应用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手护理人员处理锐器的正确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品管圈活动,找出护理人员处理锐器不正确的主要原因,针对具体原因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采取相应的措施。讨论,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对正确处理锐器的认知率和锐器盒正确使用率。结果成立QCC小组,将品管圈方法应用于提高护理人员规范处理锐器依从性中,对锐器盒安全性的认知率从53.9提高到97.8,锐器盒使用率由44.4提高到94.9,均达到了目标值,且品管圈前后两项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品管圈活动后,正确处理锐器的依从性显著提高,保证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充分发挥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标签:品管圈;处理锐器;护理 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与注射器,静脉穿刺针等接触,极易发生针刺伤。文献报告,每年平均每100张床位发生37.1次锐器伤[1]。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监测结果显示,每年至少发生100万次意外针刺伤,被刺伤者中护士占80%,针刺伤可引起20余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侯美荣[3]研究报告,医务人员工作中皮肤被刺伤的占89.12%。为了有效地防范医务人员的针刺伤,减少使用后一次性注射针头的危害,规定使用锐器盒回收锐器。但在使用过程中,护理人员由于各种因素,对锐器正确处理依从性低。2016年,我科进行品管圈(QCC)活动,对处理锐器存在的常见和突出问题进行改进,为了有效提高对处理锐器安全性的认知和锐器盒使用的依从性,在将QCC活动应用于提高正确处理锐器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O15年10月成立QCC小组,选出1名圈长,全面负责圈内活动,其他成員全部进行分工,全员参与,活动时间为2015年10月一2016年10月。 1.2 方法 l.2.1 选定主题在若干主题方面,就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上级政策进行评定,提高护理人员处理锐器的正确率可以避免锐器对各类人员的伤害,减少职业暴露。 1.2.2 现状调查2016年12总结导致针刺伤可能发生的原因。 1.2.3 原因分析品管圈成员采用头脑风暴法针对锐器盒使用率低和相关知识掌握不全面进行因果分析,存在原因有拔液体、抽血不推治疗车,认识不足、防护意识不强、工作负荷过重、锐器盒摆放位置欠缺、无人监管等。 1.2.4 目标设定根据现况值、圈能力、改善重点计算目标值,目标值一现状

品管圈活动在中医护理知识水平提高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中医护理知识水平提高的应用 摘要:目的:仔细比拟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中医护理专科知识水平中应用。办法:针对护理环节质量检查结果当中科室护士中医专科护理知识掌握缺乏,因此,成立品管圈组织制定活动方案,针对我院中西医结合科室护士中医专科知识水平低的情况进行整体的调查,并且制定完善的解决对策,并且对于该活动前后的护士中医专业根底理论知识进行比照分析。结果:开设品管圈活动之后,科室护士中医专科根底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等远远优于活动前,其数据差别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提升护士中医专科知识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中医护理;专科知识水平 品管圈近年来在临床工作中有广泛应用,是指由相同、相近或有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群自发组成的活动团队,并通过合作、运用科学统计工具和品管手法解决工作现场管理和文化等方面发生的问题。品管圈应用于护理工作中,可提高护理效率、改善护理质量。为进一步探究品管圈对于提升我院中西医结合科护士中医专科护理知识是否有积极作用,本次研究将中西医结合科专科护理人员作为主要对象,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办法 1.1一般资料 针对护理环节质量检查结果当中的西医结合科护士中医专科知识水平比拟低的情况,成立品管圈组织制定活动方案,针对科室护士中医专科知识水平低的情况进行整体的调查,并且制定完善的解决对策,并且对于该活动的前后护士中医专业根底理论知识进行比照分析。 1.2研究办法 〔1〕成立品管圈小组: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组成品管圈小组,圈内共纳入6名成员〔包括1名医生和5名护理人员〕,设立1名为圈长,并由科室护士长担任品管圈辅导员,对圈内成员进行培训及宣教。召开圈会,集思广益设计圈名和圈徽,并最终由全体圈员投票,选出最终的圈名和圈徽。〔2〕确定主题:运用头脑风暴,全体圈员将护理过程中潜在的问题和现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确定此次活动的主题:“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中医护理专科知识水平中应用〞。〔3〕拟定活动方案:根据已经确定的主题,拟定活动方案书,方案表中的内容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拟定方案、分析现状、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实施对策、分析对策实施效果、确认效果、规范化、检讨与改良。活动过程中分别用到头脑风暴法、关联图、鱼骨图、柏拉图、流程图、查检表等品管圈工具。〔4〕分析原因:圈员通过头脑风暴,确定了护士专业知识不合格等三个主要方面的因素,提出亟待解决的护理问题。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纳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13.0中,计量指标以平均数±规范差〔xˉ±s〕形式叙述,检验办法为t,P<0.05,则表示组间有显著差异。 2结果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留置尿管患者护理质量中的应用分析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留置尿管患者护理质量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外科手术术后置尿管患者护理质量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科2014年3月—11月收治的186例留置导尿管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患者留置尿管过程中出现的护理问题、健康教育的知晓率以及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的执行情况,通过成立护理品管圈,运用头脑风暴选定主题,原因解析、对策拟定、实施及检讨、效果评价并形成标准化等步骤,以及实施前后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护理质量进行对比,观察改善效果。结果:实施QCC后,护理人员留置尿管知识掌握率、健康教育执行率、健康教育知晓率显著提高;此外,实施QCC后尿路感染、尿管受压、折叠,尿管未二次固定,翻身牵拉尿管等发生率也较实施前降低,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外科手术术后置尿管患者护理质量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 标签:品管圈;留置尿管;护理质量;应用分析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QCC activities in improving operation post catheter in patients with nursing quality . Methods:186 case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in recent year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indwelling catheter,the implementation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indwelling catheter,nursing problems appear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awareness rate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nursing personnel health education,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nursing quality control circle,used brain storm the chosen theme,caused analysis,formulation,implement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review,effect evalua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standardization and other steps,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health education and nursing quality were compared,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improvement.Results:After implementation of QCC,the nursing staff knowledge rate of indwelling catheter、the implement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the awareness rate of health educa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addition,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QCC catheter,catheter without compression folding,fixed two times,turning over pulling catheter occurrence rate was also decreased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P<O.05). Conclusion:QCC has a positive role in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post catheter in patients with nursing quality,worthy of promotion. Keywords: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dwelling catheter; nursing quality; application analysis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要求日渐提高,临床工作中医患矛盾也日益显著,这都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理人员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服务质量,更好的服务患者。品管圈活动(QCC)是指工作性质相关联的人员,一般是指3~10人所组成的品质管理小组,其目的是发挥组内各成员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减少医患纠纷[1]。2014年里我科将QCC运用到外科手术术后置尿管患者护理工作中,取得较为满

品管圈活动提高中医护理操作落实率的效果

品管圈活动提高中医护理操作落实率的效果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在提高消化肿瘤外科病房中医护理操作落实率的作用。方法通过成立品管圈组织、确定品管圈主题、制定品管圈活动计划,对消化肿瘤外科护士中医护理操作落实率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对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的相关指标评价。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消化肿瘤外科护士中医护理操作落实率均远远高于实施前。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中医护理操作落实率效果显著。 标签:品管圈;消化肿瘤外科;中医护理操作;落实率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由日本石川专馨博士于1962年所创,也称为质量管理小组,指由相同、相近或互补的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发组成一个小团体(一般6人左右),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和文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1-2]。近年来,品管圈活动广泛开展于国内医疗行业,在医院管理、疾病诊疗及护理工作中均取得显著效果,是实现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益、提高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径。我科室是医院优质护理病房,为了更好地落实中医护理操作,提高中医护理操作落实率,于2013年07月~12月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提高中医护理操作落实率中,效果满意,现将实施效果报告如下。 1品管圈活动方法 1.1成立品管圈组织品管圈小组由7名护士自愿组成,通过投票选举出圈长1名,负责主持整个活动的各项相关工作。护士长担任辅导员,负责督促小组活动按计划进行,并对活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给予指导。设小组秘书1名,负责小组活动会议记录及资料总结。设小组物品管理员1名,负责管理和及时补充操作所需耗材。品管圈活动历时个5个月(2013年7月~11月),活动1次/月。第1个月组圈,主题选定,拟定活动计划;第2个月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要因解析,对策拟定;第3~4个月对策实施;第5个月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最后进行资料整理与发表。 1.2确定品管圈主题召开品管圈圈员会议,集体讨论,确定圈名为“向日葵圈”,喻指“向上,向阳,向着希望”,同时确定圈徽图案。经全体圈员的努力,挖掘我科临床护理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问题的重要性,迫切性和圈能力,通过头脑风暴选定其中一个,最后将”向日葵圈”的主题确定为”提高中医护理操作落实率”。此主题一直是科室质量控制的薄弱点,它符合中医院关于落实中医护理技能的要求,并为了更好地满足患者对医疗的多样化需求。 1.3现状把握、目标设定按品管圈方法给出的公式计算出目标值[3],即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圈能力×改善重点)。经调查,2013年1月~6月科室每月应完成中医技能40例,实际每月完成中医技能32例,月均完成总中医技能率为81%,缺陷率为19%;每月应完成中医项目4项,实际每月

QCC在患者服药护理中的应用现状(全文)

QCC在患者服药护理中的应用现状(全文) QC小组(Quality Control Circle英文缩写QCC)活动,全称质量管理小组活动QC小组,即质量管理小组,又称品质管理圈、品质圈、品管圈等。起源于美国,80年代应用于医院管理中,各部门中以护理部实行QCC最具成效。近年在海外及国内医院推广,取得较好效果[1]。通过开展QC活动,提高了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增强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普及了卫生宣教知识,提高了住院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率;使护士不断加强品质管理意识,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是固定不变的,多数药物需要长期维持比较恒定的有效血浆浓度[2]。因此,服药间隔不宜超过药物的半衰期,相反,如果服药间隔超过药物的半衰期,药物的有效血浆浓度下降,药物疗效就会下降。开展确保患者正确服药的QC 小组活动,可以有效地解决长期以来住院患者服药中存在的居多问题。 1患者口服药物存在的问题 临床护理实践中发现,不同疾病患者口服药物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直令医院管理层头痛。住院患者规范口服用药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所患病种多,病情复杂时,使用药物也多,加之老年人听力、视力、记忆力、理解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知识缺乏,对治疗的依从性差等,常有错服、漏服、擅自乱服药物等不良问题[3]。同时,

由于老年患者器官储备功能及身体内环境的稳定机制因年龄的增长而衰退,对药物耐受程度及安全幅度均明显下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4]。宋秀荣的查检数据表明,住院患者口服药物过程中易发生的不良问题包括漏服药、未按时服药、错服药、药品遗失、擅自服药等问题[5]。她根据帕累托80/20法则[6],确定漏服药、未按时服药是患者口服药物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因此,应该将减少漏服药、未按时服药问题的发生确定为品管圈活动的重点。 2品质圈活动在服药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经现状调查,护士在患者的服药健康教育工作中掌握药理知识不足,是普遍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黄小梅将品质圈活动应用在口服药样健康教育中,显示QC活动应用于口服药健康教育工作中有效、及时,能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神经内科药物复杂,住院患者多受年老、健忘、文化教育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即使经过反复多次宣教仍对复杂的药物不能掌握;因病情需要长期服药,对掌握口服药性状、作用及不良反应等有健康需求。黄小梅创建"QC叮咛小组"[7],通过口服药样设计及制作,突破传统口服药发放教育的模式,通过系统的、有组织的思维方法与现代计算机作用相结合,用最简便的方式和途径使患者掌握、辨认专科口服药,若用传统的方法将百余种药物分散逐一了解,则需很大的精力或很多时间。"QC叮咛小组"活动开展后,可用半天时间大致了解百余种专科口服药,省时省力,患者易于接受。有利于整体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